金湖湖南县城人口大小排名30公里以内约有多少户多少人口

金湖县 - 搜狗百科
词条已锁定
金湖县是隶属于的,有、鱼米之乡、淮上明珠、苏中小江南等称号。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因境内、宝应湖、三湖环绕,由总理定名为“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金湖县总面积1393.86平方千米,辖1个省级、11个镇,人口38万多;拥有水面420平方千米,滩涂44平方千米;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自西向东贯穿腹地。金湖县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有、、、湿地、白马湖生态渔村等著名景点。
中国华东,
36.27万(2010年)
江苏省中部
金湖县建设路300号
苏HY、苏HZ
金湖秧歌、傩戏、等
、、、湿地、白马湖生态渔村等
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
行政区类型
总面积1393.86平方公里
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1个省级、11个镇
1959年10月
、鱼米之乡、淮上明珠、苏中小江南
行政区类别
、鱼米之乡、淮上明珠、苏中小江南
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地区,方位在长江以北、以南、以东、大运河以西。地理坐标为北纬32°47&~33°13&,东经118°53&~119°22&。地处两省三市之交,东与本省扬州市的、接壤,东南、南与安徽省的、相邻,西与本市、交界,北与洪泽县毗邻。地势西高东低,北部、东部、南部是湖荡相间的,约占陆地面积73%,地面真高在9.6米~5.5米之间;西南部为缓坡丘陵,约占陆地面积27%,地面真高在35.4米~5.5米之间。
金湖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均较丰富。气温:年平均温度14.6℃。极端最高气温36.9℃,出现在7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7.5℃,出现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数为5天左右,出现在7、8两月。四季年平均气温:冬季为2.2℃,春季为13.8℃,夏季为26.1℃,秋季为16.1℃。降水:年均降水量1085毫米。全年降水日数110天左右,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0天左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5天左右。四季年平均降水量;冬季为76.3毫米,春季为206.5毫米,夏季为531.5毫米,秋季为179.3毫米。日照:年均日照总时数2183小时。四季年平均日照时数:冬季468.8小时,春季为537.3小时,夏季为603.5小时,秋季为529小时。
,有先民在此生存。约4000年前, 帝尧生于今塔集。禹划九州,隶扬州之域。商朝, 地在徐州。西周,隶吴国。春秋战国,初属吴,吴亡属楚。秦朝,实行,属东海郡东阳县。西汉 ,初属东阳县。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由东阳析置高邮县,今县境金南、金沟、塔集、天堂集一线以南地区属之,余属东阳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东阳县析置射阳、,建平安城,今县境金南、金沟、塔集、天堂集一线以北地区属平安县,该线以南属高邮县,戴楼一隅属东阳县。平安县是本土立县之始,距今(2012年)已2129年。属高邮县部分自公元前118年起无变,一直延续到1958年,长达2076年。王莽时期,改平安县为杜乡县,高邮、东阳无变。东汉,恢复平安县,高邮、东阳县如故。三国时期,地在。金湖、高邮地区乃曹魏与东吴对峙的前沿阵地,曹魏虑其民被东吴所掠,令民北迁,民恐,纷纷渡江南下,平安、高邮、东阳三县俱荒。魏将在今县境及洪泽县部分地区屯田,筑,建石鼊城。西晋,平安并入。县地分属射阳、高邮、东阳三县。诠释《》,《史记·五帝本纪》尧帝下所注“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中的“三阿”即今县所属之塔集。东晋,东晋偏于江南,版图狭小,地在东晋。境内三阿侨置幽、兖二州。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前秦与东晋在境内发生“三阿之战”。南北朝时期,南齐于平安城置安宜县,于石鼊城立。南梁于安宜城置东莞郡,并由石鼊城移阳平郡来治。高邮析置竹塘、三归县。南陈废东阳县,安宜、高邮如故。北周以石鼊城置石鼊县,原属东阳县的今戴楼一隅改隶石鼊县。隋朝,随初石鼊县并入安宜县。高邮县无变。大业十一年()冬,率领的起义军攻克安宜城。安宜城遭杜伏威屠焚。唐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宜县移驻大运河以东之白田(及今宝应县城),唐上元三年改安宜为宝应县。地分隶宝应、高邮二县。宋朝,宝应、高邮县如故。元朝,改高邮为府,改宝应为安宜府。安宜府寻废,仍宝应县。明朝,高邮改府为州,宝应仍为县。清朝,宝应县、无变。中华民国,宝应县如旧,高邮改州为县。 ,1958年4月隶高邮县的部分(时叫闵塔区)划属宝应县。同年宝应县在宝应湖西地区(即今之金湖县域)设立“湖西工委”暨“湖西办事处”,结束了东南 一隅(闵、塔地区)长达2076年的隶属高邮县(州)的历史,而归于一体。日中共中央批准设立金湖县,日国务院全体第100次会议通过设立金湖县的决定。金湖新县的诞生,是金湖地域新纪元的开始。日批复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文曰:“9月29日电悉。同意在宝应县宝应湖西地区设立金湖县。”日第100次会议通过设立江苏省金湖县的决定,决定曰:“设立金湖县以宝应县的宝应湖西地区为金湖县的行政区域。”至此,这块北有、东北有宝应湖、东南有,内藏泗湾湖、洒和诸多河汊的水面积占总面积(1390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神奇土地,结束了她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宜县移驻大运河以东之白田(即今宝应县城),使本土无治,而分属宝应县和高邮县(州)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开始新的纪元。建县时,全县11个人民公社,189133人。
金湖县设11个镇,98个,46个,1005个村民小组、社区农业组。境内还设有部队农场3个、国有农林场圃7个。分别是:运西生产基地、73106部队泗湾湖副食品生产基地、江苏省总队农场、江苏省、江苏省复兴圩农场(后两场属省农垦集团公司)、华东石油地质局六普大队农场、金湖县稻麦原种场、金湖县粮棉原种场、金湖县果园、金湖县林场。
金湖自然资源丰富。1959年10月建县时取名“金湖”,其原因:一是因为县境内有汜光湖,而汜光湖在古代称为“津湖”,于是用“津湖”的谐音“金湖”作县名;二是因为“金湖”又可解作“出的湖”,可以日出斗金,象征县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这完全是名不虚传。
金湖属里下河水网地区,境内湖泊众多,沟渠纵横。全国知名的自西而东横贯金湖,金湖县域自东北部到东部、东南部分别为、宝应湖、三大湖泊。全县水面积4.2万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湖泊沟河的条件,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降水丰沛,年均1085毫米;年均有淮河过境客水200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蕴藏量1亿吨左右。
由于金湖多湖泊、多沟河,使得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等资源异常丰富。:高邮湖银鱼、龙虾、金湖、三河是金湖特产,畅销国内外市场。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0000公顷,其中,内河养殖4000公顷,湖泊围养6000公顷。水产品产量4.82万吨,人均产量134.2公斤,居江苏省之首。其中,以螃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达8000公顷,产量1.35万吨。全县有专业渔业镇1个,专业渔业村5个,渔业户2600多户,渔业从业人员8000多人。水禽资源:水面与滩涂为发展水禽生产提供了极好条件,高邮湖鸭为省推广良种,金湖小白鹅久负盛名,金湖县早在1978年被誉为全国“禽蛋之乡”。全县三禽饲养量660多万只,其中水禽鹅、鸭饲养量450多万只。此外,广阔的滩涂资源也是养牛、养羊的好场所。水生蔬菜资源:荷藕、芡实是金湖名产,金湖被命名为“”。全县水生蔬菜种植面积8000多公顷,其中,荷藕5000多公顷,茭白1000公顷,还有菱角、芡实等种植,水生蔬菜总产量18万吨。
金湖人有植树造林传统,农户家前屋后、沟河堤旁、农田圩埂甚至滩涂均遍植树木,、泡桐、水杉、等优良树种经济效益显著,早在1985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县现有成片林保存面积6560公顷,农田林网3.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89.8万立方米,21.5%。
金湖县境内的金湖凹陷、三河凹陷等特殊的,使金湖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数千万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采,现已建有卞杨、崔庄两个油田,有油井600多口,年开采石油60万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中国石化总公司分公司在金湖设有试采二厂。
2010年底,金湖县总户数13.09万户,总人口36.27万人。家庭户规模为2.77人。城镇常住人口(即原“”)11.8万人,为31.1%。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湖县也日趋完善,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金湖县县城15.8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底,城区道路总长124.278千米,总面积177.5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包括建设路、健康路、金湖路、神华大道、金宝南线、城东干道、利农路、人民路、园林路、黎铜路、衡阳路、华海路、金荷路、同泰大道、理士大道、八四大道、环城西路等20多条主干道。达到43.55%。县城区主要有宏源国际大酒店、新金湖国际大厦、尧帝公园、等。
全县共有汇接局2个、模块局23个、无人值守机房41个、室外综合接入机柜13个、室外纯点262个,累计语音端口122196线、宽带端口43912线;全县共有宏基站80个、4个,C网41处,540个。中国移动无隙缝覆盖城乡,TD网络覆盖城郊。拥有基站158个、TD基站43个,城乡接入网、管道158.5公里、架设杆路 425.9公里、布放光缆1389.8公里。
金湖电网是电网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处淮安电网的南端,现最高为220千伏。2010年底,金湖电网共有220千伏1座,主变压器1台,变电容量18万千伏安;110千伏电业变电所4座,主变压器7台,变电容量32.3万千伏安;35千伏电业变电所9座,主变压器17台,变电容量9.28万千伏安。
自来水公司制水厂有泵房两处,一泵房装有55千瓦电机、水泵三台;二泵房装有160千瓦电机、水泵各两台,90千瓦电机、水泵各一台,37千瓦电机、水泵各一台。厂区内建有日产1.5万吨和日产2.5万吨、滤池、各一套;加氯间自动添加及自动报警设备一套和加矾间自动投加设备一套。建有两座,分别为400千瓦和200千瓦。另外,城区共有4个加压泵站(工业园区深井站、九里深井站、化肥厂深井站、开发区深井站),均装有17千瓦电机及水泵一台。
金湖县教育现代化进程快,学校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居淮安市各县区前列。近几年,金湖县投入4亿多元,实施校舍改造,县城中小学、大多镇中学、中心小学均建起教学楼,已全部消灭危房,成为省“无危房校舍县”。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近20公顷,建有15幢单体楼,8片篮球场,400米塑胶田径场,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是一所设施一流、具有现代气息的学校。各中学、部分小学建有电脑室,县城中小学全部实行电化教学。为了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配备,县教育局对学校布局、教学规模作出重大调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规模是:全县现有幼儿园14所,小学25所,初中9所,2所,、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其中,四星级普高、四星级职高、三星级普高各1所,省示范初中4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示范幼儿园4所,全县在校生数45164人,在职教职工3753人,专任教师2628人。金湖县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中考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被评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万人上线12.25人,职教达线159人,均居全市首位。金湖县中学、为省,其中金湖县中学正在创建国家级重点中学;吕良中学为市重点中学;金湖县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金湖县2010年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验收。
2016年1月,金湖县2015年民生支出达12.19亿元。金湖财政坚持以民为本,将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全年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12.19亿元,同比增长3%。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筹集安排1.2亿元,发放生活补贴和农村。筹集安排8900万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安排410万元,保证“”大学生、以及困难大学生到上就业。安排544万元,落实和培训补贴政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490元、370元。
金湖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有高速1条,苏高速S92(金马高速公路);国道2条,、;有省道2条,331线(盐金)、226线(金湖—),2010年建成金宝南线,打通了与京沪、宁连和宁宿徐三条高速通道。自县城沿331线东行30公里接,再东行接;自县城沿226线东南行105公里接;自县城沿331线西行18公里接205国道,再西行接宁淮高速公路。县城南距南京133公里,东南距扬州105公里,距镇江128公里、常州256公里、无锡287公里、苏州352公里、上海399公里,北距淮安93公里。2011年建成的金湖二桥和淮金公路,使金湖到淮安市区的车程缩至40分钟,金湖三桥即将上马。境内有等级航道3条,三河、金宝航道、。其中,三河航道,西接入淮河,东连金宝航道、淮河入江水道;金宝航道(6改3工程正在建设中)西接三河,东入大运河;淮河入江水道北接三河,南接入大运河。县内公路密集,县道通各建制镇以及较大集镇,已经形成县内循环大道,皆;镇道通各个村,皆水泥路面。金湖有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常熟、常州、镇江、扬州、盐城、徐州等长途班车线路20多条,有农村公共汽车线路12条,县城有公交线路5条,有出租车300辆。
十二月二十四是灶神上天之日,故民间有习俗。旧时送灶,家家备香烛纸马。做成荤、素、糖三种馅饼,再将麦麸、豆禾皆、豆腐、挂面摆列在锅台和灶洞上,把一张黄纸墨印的古代骑马做官的人画,贴于灶头上,叫&跑灶&&,还贴灶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府&。送灶时,送灶人先&一E供&。在&灶君,,面前摆两个蜡烛台,一仑小香炉,米糕三块,馒头一个,清茶一碗以及等。送灶人将炉香、蜡烛点燃,再焚烧数十个乃至数百个金箔(俗称&元宝&&)、在灶门口祷告,他人在屋外放鞭炮。送灶时的祷告词尽是恭维话,如:&,送灶老爷上西天。请灶老爷好话多说些,坏话少说些·五谷杂粮多求些,场头尽打.斛斗尽量,买得买,卖得卖,养沙牛(母牛)一年下一个,养老骒一年下三窝。&祷告之后,撤。一把牛草、麦麸进灶堂,说:口马草马料喂得饱饱的。&&再磕四个头起来,送灶即结束/迷信说法是灶神在这天晚上,要到西天灵霄宝殿去上奏一家的善恶,故而家家都祭送他,请他多奏好话,来年天降吉祥。送灶日期不一,据说古代曾有过规定:&龟子王八五,即做官人家是二十三,老百姓是二十四,犯罪人家是二十五。送灶日家家,叫“”。
万亩荷花荡
是国家农业生态风景区,位于金湖县的横桥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宋代文豪曾偕妹夫、文友等在此登舟夜游,观景赋诗,留下了“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千古佳句。我们脚下的古镇横桥也由此得名。总面积22.4平方公里。荡内是铺天盖绿的万亩荷田,荡外是烟波浩淼的,碧波粼粼,渔帆点点。荷藕,作为一种观赏、食用,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全身是宝:藕、莲蓬既是清香嫩脆的水果,也是美味佳肴;荷叶清香防腐,是的“”,也是多道名菜的佐餐配料。尤其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历来是众多文人墨客的和赞誉对象。如今的荷花荡已成为集荷藕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风景区。景区大门是高大、典雅的牌楼,上面的“荷花荡”三个大字是金湖籍在荷花荡“西安寺”出家、现任新加坡佛教协会会长曹常恒大师亲笔题写的。过了牌楼,沿路前行就是高邮湖湖堤,走在高邮湖湖堤上,右边停泊着很多鱼船的是避风港,左边是连绵成片的荷花塘。这里地处高邮湖西北侧,地理位置偏僻而幽静,在火红的战天斗地年代,闵桥人民肩挑手推,将万亩的湖荡浅滩联圩而成种植水田。在这片广阔的湖荡中种植了品种多样的荷藕,每到夏季,风卷荷叶,绿坡阵阵,荷花出水,清香四溢,形成一处绝妙的。荷花荡的中心广场耸立着一尊汉白玉“”雕塑,这里有着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在隋代,高邮湖西有一位姓何的老秀才,不惑之年添了个女儿,起名“荷花”,爱如掌上明珠。一晃17年过去,荷花出落成为一位相貌出众的姑娘。求亲说媒的几乎踏破了门坎,但荷花姑娘总是不肯应允。原来荷花心中已经有了如意郎君,叫“秦廷”。两人情投意合,早已,老秀才见他俩郎才女貌倒也十分般配,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并准备筹办婚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此时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见这一带女子长得特别漂亮,于是就下令广征美女,充实后宫。这荷花恰在应征之列。临别之时荷花与秦廷抱头痛哭,难舍难分。荷花赠他丝带,秦廷赠她玉笙,以此作为信物,誓不相负。入宫之后,隋炀帝见荷花天姿国色、美貌绝伦,龙颜大悦,册封她为“芙蕖贵妃”,还特地为她修建一座宫殿,取名“莲藕宫”。可荷花姑娘天生,不愿享受荣华富贵,更不肯攀龙附凤,整日里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只是想念秦廷。御幸之日眼看就要到来,荷花无计可施,决心以死相拼。想到这里心情倒平静下来,朦朦胧胧的睡着了。梦中好像见到一位对她说:“芙蕖贵妃,我送你一件衣衫,你穿上之后,那昏君就不敢靠身了。”荷花醒来一看,身边果然有一件绿色衣衫。她穿在身上正好合身。原来送衣衫给她的那位老婆婆就是观音菩萨。当晚隋炀帝御幸莲藕宫,见美人躺在床上,十分欣喜,连忙扑上去宽衣解带。谁料想荷花浑身长满针刺,扎得昏君嗷嗷直叫,龙颜震怒,立刻将荷花打入冷宫。荷花被打入冷宫后受尽折磨。再说这一年秦廷借赶考的机会,进京来探望荷花。听人说荷花身上长刺,已被打入冷宫。秦廷将信将疑,心想她就是浑身长刺,我也要娶她为妻。这一天他扮成一个送柴的杂役,偷偷混进皇宫。深宫内院房舍连片,到哪里去找荷花呢?正迟疑之间,忽听有人吹奏玉笙。声音悲伤哀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秦廷循声前去,果然见到了荷花。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诉说离别之苦。此时荷花身上的针刺也随之脱落了,两人真是又惊又喜。谁知正在逃走的时候,他们不幸被卫兵发现了。秦廷可怜被活活打死,荷花呼天抢地痛不欲生,也一头栽入水池中以死殉情。荷花死后。水中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人们就称它叫“荷花”,也有人称“芙蕖”。玉笙落入水中变成了藕,绿色的衣衫变成了荷叶。秦廷死后变成了一只昆虫,就是现在的“蜻蜓”。每当荷花出水的时候,它总是恋恋不舍,在荷塘里飞来飞去,久久不肯离去。大家看到的,就是传说中荷花姑娘的塑像。“荷花仙子”广场不仅可怀古思幽,更是观景佳处。这里白天可观荷、拍照;夜晚则能赏月、歌舞,是整个景区的中心。站在广场上,微风拂面,闻清香阵阵,沁人心脾。如果是月光如银的夜晚,你可听见蛙声如潮。对酒赏月,浮光耀银,思绪万千,真是“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万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两旁是咏荷碑林,大家请看:路右边的一条碑廊上,镌刻的是由著名诗人先生撰稿,本县书法家周思民先生题写的《荷花荡记》。文章历数古荡千年苍桑,细说水乡万种风情,堪称文情并茂,诗书双绝;路的左边,则是本地一批文人墨客题写的数十幅咏荷诗文墨宝,表达了水乡儿女对自然风光的深情赞誉。在广场的东南角有一个四角凉亭,那就是“碧荷亭”。栏杆两侧竖写着宋代大诗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登亭观览,万亩荷田碧波滚滚,万朵荷花姹紫嫣红,感受的不仅是赏心悦目的满眼绿色,还有沁人心脾的清风。荷花荡空气中含量极高,是一座天然大氧吧,大家从喧嚣的城市、繁忙的工作中来到这里,是否格外地感到轻松、舒适,心旷神怡?离开荷花仙子和咏荷碑廊,沿着长廊向南,我们先来看两侧耸立的风车、木屋,是否具有农家风情?再看这座古朴的圆木拱桥,它叫赏荷桥。过了桥,我们眼前的这一大片荷田叫“观荷园”。据统计,世界上荷莲品种共有一千种,而我们这个“观荷园”就栽培了国内外名贵品种30多种。您看洁白如雪的是中美友谊荷,红艳逼人的是红领巾本地红,还有、黄色、白色的睡莲等,竞相开放,五彩缤纷,让人留连忘返。长廊是荷花荡景区中心道路,路的上方建有1400米长的乳白色荷荡长廊,主要栽植葡萄和紫藤,青枝绿叶形成了一条绿色通道。人在廊中,凉爽舒适。长廊宛若一条绿色长龙穿行于荷花荡中。北侧的曲桥凉亭叫“望月亭”,是为了纪念苏东坡来此,登舟夜游而建的。它也是人们赏荷纳凉,消暑解乏的地方,坐在亭上,微风吹过,荷香阵阵,荷叶依依,认人不知不觉地融入荷花荡美妙的风光中。沿长廊继续向前走,右旁的这一路白色长桥,将引导游客继续进入荷花荡的怀抱。登临前面依次排列的五个形态各异、静卧在万倾碧波上的红色亭台,再去细听荷花荡神奇的传说:甓社亭高邮湖原名叫甓社湖,相传在北宋仁宗年间的,天色如墨,突然湖中一团亮光闪耀,有渔夫目睹一竹匾大的河蚌张开巨壳,露出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光芒四射,映照湖面如同白昼,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随即写下了“甓社湖中生明珠,淮南草木借光辉”的诗句,盛赞此事。如今人们在湖上有时还可看到这样神奇的场景。鸡鸣亭古时候这里住着一对老俩口,养着一只,这只鸡三年没下蛋,三年后却生了一个很大的蛋。老太婆吃了这个头生蛋就怀孕生了个儿子,取名叫“鸡子”。儿子三岁时,老俩口相继去世,这只老母鸡与孩子相依为命。热了老母鸡就用翅膀给他扇风,冷了就羽毛给他取暖。人们都说这只老母鸡是个神鸡,当地一个财主听说后就想抢来占为已有。神鸡对孩子说:“你把我杀了煨,财主来欺侮你,你就把汤泼在地上,自会消灾脱难。”孩子还是不忍心杀它。后来财主真来抢神鸡,神鸡就啄他,财主不敢贴边。神鸡对孩子说:“财主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你赶快杀了我”。孩子不肯,神鸡就对着镰刀刎颈自杀了。第二天财主又带人来了,孩子就按照神鸡的说法,把鸡汤对财主一泼,立刻漫天大水,财主跑到哪儿水就淹到哪儿,最终财主被淹死了。孩子住的地方也长出了个大墩子,从此这个地方就叫“鸡母墩”。又因为这地方地势较高,夜晚的灯又能为高邮湖里的航船指明方向,所以又叫“鸡鸣荡”。亭这里还有个水漫陈州的故事。相传宋代以前,高邮湖中坐落着一座名叫陈州的城市,府衙对面住着一家老两口,靠磨豆腐为生,生意十分兴旺。有一天,城里来了个疯和尚,说只要府衙前的,陈州城就会沉陷。城里人都不当一回事,认为石头做的狮子眼睛怎么会发红。恰巧这话被几个小孩听到了,以为好玩,当晚就用胭脂把石狮子的眼睛涂红了。第二天,老两口赶早起来磨豆腐,抬头一看石狮子的眼睛果然红了,非常惊慌,就收拾东西准备逃命。这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一口祖传的宝缸一定要带走。谁知水缸下面有一个泉眼,水缸一动,滔滔大水立刻汹涌而出,老俩口拼命爬到缸里才算保住了性命。可是不一会整个陈州就被大水淹没了。水漫陈州后,百姓遭灾,皇上就派来放粮赈灾,救活了无数百姓,后来老百姓在这里建起了陈州亭,以纪念包拯。这个亭子有两层,在一层顶部绘着八仙过海的壁画。沿阶梯拾级而上,凭栏四望,碧荷千顷,满目苍翠,心旷神怡,如同人间仙境。
水上森林公园
拥有万亩水杉林的位于唐港境内,距金宝一级公路(向南)2.5公里。这里南临高邮湖,北接宝应湖,东与隔湖相望,总面积1.1万亩,其中林地10432亩,水面548亩。拥有5000亩,银杏园300亩,林果鸟兽品种繁多,有垂钓鱼池、水上乐园等观赏、娱乐、休闲项目。林场内有历史悠久的东来寺和西来寺遗址,已初步建成以苏北湿地森林、自然风光为主体,集休闲、度假、写生、游乐为一体的新型旅游风景区雏形。金湖水上森林公园是苏北地区最大的人工生态林,万亩森林纤陌纵横、郁郁葱葱,是一座天然的氧吧,被淮安市旅游局列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观赏林木除参天水杉林外,还有金枝垂柳、银杏等;林间大雁、白鹭、山鸡、野鸭、苍鹭、黑腰燕等数十种鸟类穿梭飞翔。告别喧嚣的城市,漫步在林间小道,踏着松软的泥土,闻着草木的芬芳,听鸟鸣虫嘶,看栖禽相戏,您会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境界。
白马湖生态渔村
生态渔村位于金湖县前锋镇,地处两市(、扬州市)四县(区)(金湖、宝应、楚州、洪泽)结合部,东连,西接宁连高速,盐金擦肩而过。该村拥有的3万多亩白马湖水面,天然水域辽阔,湖水清澈透明,盛产的螃蟹、甲鱼、青虾、鳜鱼、乌龟等上万吨特种水产品,以其、绿色食品之优势而畅销海内外,尤其是白马湖大闸蟹久负盛名,远销四方。白马湖风光旖旎,万顷湖面碧波荡漾,湖中分布着九十九座岛屿,每个岛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和美丽的传说,大杨庄岛、唐庄岛等岛屿还留下了古代和近代的战争痕迹。当地政府先后投资600余万元用于和旅游开发,已初步形成集农副产品生产和生态旅游开发为一体的格局,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游渔村,逛,进渔家,品鱼宴已为众多旅游者所青睐。
柳树湾湿地公园
金湖柳树湾湿地公园位于之中,毗邻县城老三河中心,是一块面积138公顷的天然小岛。岛上有柳林80公顷,芦苇20公顷,春、夏、秋三季一片葱绿;岛四周碧波荡漾、水质清纯,一派天然水乡风光。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全县人民休闲、游玩的理想场所。早春时节,绿柳才黄,草长莺飞,“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人们纷纷来此踏青,此时,地上长满鲜嫩的蒌蒿,不少游客兴趣盎然采挖蒌蒿带回家中烹饪,时令野菜,味美无比。炎炎夏季,这里是避暑的胜地,人们蜂拥来到沙滩浴场,游泳纳凉。游园内拥有溜冰场、高架车、、跑马场、射击场、网球场、、、水上歌舞厅等游乐项目,每逢节假日人们纷纷来此游玩、休憩。
金湖是中国湖鲜美食之乡。境内物产丰饶,盛产、青虾、银鱼、龙虾、、野鸭、莲藕、蒿茶。以“十五鲜”(甲鱼、黄鳝、螃蟹“大三鲜”,白鱼、桂鱼、“中三鲜”,银鱼、湖虾、黄桂鱼“小三鲜”,龙虾、河蚌、田螺“特三鲜”,芡实、荷藕、红菱“蔬三鲜”)为食材的风味独特的“鱼家宴”,精工细作的“全藕席”,味美黄足的螃蟹硕肉嫩的龙虾,定让您天下筵席不再馋。金湖自2001年起,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荷花·美食节”,在这期间,金湖是最热闹的,人们不仅可以在金湖品尝到各种美食,还可在街上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气氛。
金湖历史上著名的城池──石鳖城1700多年前,金湖境内建过一座名载国史的古城,名字叫石鳖城。石鳖城始筑于三国魏正始年问(公元240年~248年)。那时,魏蜀吴,金湖属魏国地域。魏国为统一全国,在许昌大兴屯田,组织军队一边作战,一边生产,使国力不断增强。正始年间,又派大将、尚书郎来到淮河中下游地区开置屯田。邓艾受命之后,率领军士5万人,来到安徽寿春以东的淮河中下游地区,留1万名军士戍守边防,其余4万名军士则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同时,种地的军士与守边的军士还轮流换岗。这样,习武生产两不误,既可以保证军粮供给,又可以使军士经常得到训练,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金湖地处淮河下游,又因魏国与吴国对这一带反复争夺,百姓为避战乱而纷纷迁往他乡,致使人烟稀少,因此也在邓艾的屯区之内。据历史记载,邓艾所部在境内及周边一带修建了,将淮河水拦蓄到塘中,解决农田的灌溉用水。在白水塘下,每2.5公里设置一个营区,一个营区60名军士,共设营区(屯点)49所,开垦、复垦出土地达120万亩,每年收获粮食50万石以上。这一规模很大的屯区被定名为石鳖屯。为了便于对屯田的指挥,特别是便于粮食的储藏与转运,邓艾又命所部在白水塘东2.5公里处,筑起一座土城,同时以屯区的名称作为城池的名称,叫石鳖城。一座著名的古城就这样在金湖的土地上诞生了!可惜的是,由于岁月久远,史料散佚,石鳖城的规模、形制我们已无法想见了。在古老的石鳖屯区,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手持镰,肩扛枪,两件事情一模样。苏米香,蜀米甜,不胜曹营米干饭。芝麻扁,豌豆圆,还是屯里粮食全。石鳖屯区的开辟,特别是石鳖城的筑成,使金湖及周边一带成为古淮南的战略要地。魏以后数代,均在此屯田。到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北方的汉族地主及百姓不断南迁。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山东、河北几个郡县的县民及其衙署辗转迁到石鳖城,在石鳖城设置,下领太清、永阳、安宜、丰国四县,石鳖城变成一郡的郡治。在历经南朝的梁、陈之后,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北周统一了长江以北地区,特地以石鳖城为治所,设置了石鳖县,成为金湖及周边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隋统一全国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石鳖县完成了它的使命,并人了安宜县。隋代以后,由于战乱影响,白水塘屡次遭到破坏,屯区也逐渐荒废,石鳖城也因此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南宋时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不断南侵夺泗夺淮,滔滔洪水遍地漫流,石鳖城遗址也被泥沙埋于地下。 今天,尽管石鳖城连遗迹都荡然无存了,但它的历史影响史书里仍然记载着。《》云:“萄羡镇淮阴,屯田东阳之石鳖”。《》上誉称“平阳石鳖,田稻丰饶”。在历代所修《》上,更有详细的记载,并指明石鳖城的位置在宝应。晚唐诗人陆龟蒙与金湖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以《》为题,赞美吴中歌谣的一首仿乐府诗。这首清新自然、富有民歌气息的诗,深受后人推崇,在晚唐诗坛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又有谁知这位诗人与金湖还有着一段缘份。说他与金湖有缘份,那是一千多年前,金湖就有一座纪念诗人的“寺”。据《宝应县志》载:“甫里寺在湖南,距县七十里,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建。”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位江南诗人为什么要在今日金湖西北一带为他建立一座寺院以示纪念呢?我想,这个缘由当从诗人生平行迹中探寻,才能露出个端倪来。陆龟蒙生日不详,约卒于唐禧宗中和初(公元881年),幼而聪悟有高致,明春秋,善属文,诗体江谢,名震全吴。举进仕不第,家藏万卷书,曾做过苏州、湖州二郡刺史的从事。退隐松江甫里(一说今日甪直镇)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后以高士招不赴。与须萱、、、吴融相友善。他的诗大部分与皮日休唱和而流传,时称“皮陆”,可算晚唐诗人代表之一。陆龟蒙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他与历代失意的文人一样,有一种处事不躬、放荡不羁的性格, 诗人在自叙体《江湖散人歌·并传》中云“散人也,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民,束于礼乐者外之曰散人也。”在云游大江南北时,与挚友皮日休,常往来扬州与山阳一带,这里有诗为证:《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歆》:柳疏梅隋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高处朵稀难避日,动时枝弱易为风。堪将乱芯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不侍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另有一首是在山阳郊外赴友宴后所写:《山阳燕中效乐録》能无雨,回头总是情。蒲帆浑未识,争得一欢成。此两首诗虽为应酬之作,足以证明诗人是在扬州、山阳一带留下清晰的足迹。这里试问一下,诗人为什么要往来于扬州、山阳之间?笔者认为,这和日本僧人入唐留学、学法有关。我们从日本僧圆仁《》中得知, 日本僧人圆仁,圆载于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六月十三日,随日本藤原常嗣一同西渡,来到唐朝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学法问道。到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十月十四日,圆仁挟带大量的经卷和佛画等法门道具,从山阳(楚州)出发到登州出海回归本国。而圆载回国要迟一些。所以从《山阳燕中郊乐》中得知陆龟蒙与皮日休有可能到山阳一带来送行的。这段时间内,每人陆续写过两首诗,都是送别圆载上人的。诗人两首是《闻圆载上人挟儒书洎释典归日本国更作一绝以送》和《》。以上叙述中,透出这样一条信息:诗人在扬州、山阳中间可能有一个中宿处,这个歇脚的地方是不是存在。诗人在《》中给了一个暗示:水国初冬和暖天,南荣方好背阳眠。题诗朝忆复暮忆,见月上弦还下弦。遥为晚花吟,还炊香稻识红莲。何人授我黄金百,买取负郭田。这就说明了“甫里寺”有可能是在一座原有的建筑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原有的建筑物,当是诗人的乡间别墅或为“独自架构”的草庐焉?近查《宝应名胜纪略》“甫里”条云:“有甫里寺居湖中,以地计之,亦西八十里也,相传陆龟蒙曾读书于此,故名甫里焉,按:龟蒙举进士不中,居松江甫里称甫里先生。尝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江湖。又谓江湖散人,有时淹留是寺乎?寺屹立湖心非舟不能至。予昔年侨寓湖荘,月夜浮一苇以就,风静浪平,水天一色,登岸长啸惝恍从之?”1991年8月出版的《》(上海市松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卷三十一人物”中,有断层现象:从“晋”一下子跨到“北宋”年间,没有唐代的,对于出藉的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只字未题。(“从,,,陆云——柳约,(宣和、绍兴年间)”。)这样大大地加强了诗人陆龟蒙播涉金湖甫里寺的可靠性。诗人逝世后不到30年,地方为他建祠,受世人敬仰。说明诗人在当时对社会影响之大。荀子曰:“以其见其事而见其功为神”。君不见“太白庙”、“”、“诸葛祠”等,以纪念伟人的建筑物比比皆是?何况《宝应名胜纪略》云“相传陆龟蒙读书于此,故名甫里”。人们不禁要问,这一千多年前“甫里寺”是个什么样?《》说它:“屹立湖中,望如孤岛,老衲相传云:‘水溢则寺应浮起’”,却似座人间仙境。我们从明·朱方中《甫里寺》诗中更能清楚地看出它面貌来:八解旃林秀,六角香界幽。塔廊低宿斗,钟梵不警鸥。水竹分禅院,风花追客舟。缅怀邱壑趣,吾得及春游。这“八解”、“六角”、“塔廊”、“钟梵”、“禅院”、“客舟”已经写出了一个香火旺盛、气势恢宏耸立在湖上的寺院。但到了清康熙间又是一种景象,进士吏部侍郎,浙江派诗人领袖之一的汤右曾重游甫里寺时写道:浩荡驯鸥认得侬,平身湖海豁心胸。西南一派烟波里,绝意当时甫里钟。这甫里寺已是“人去楼空”不复存在,留下的是飞翔在烟波中的驯鸥。而当年的钟声也只能到人们记忆中搜寻去了。今天所能见到的是丛林中一片废墟而已。解读闵家桥金湖地区的东南片,是有名的高邮,人们又称这里的地域是“下五镇”,这里的居民是“下五镇人”。历史上的下五镇,是边属于高邮的五个集,它们是闵家桥集、塔儿集、夹沟集、太平集、横荡桥集。“集又称为“镇”,是因为历史上,作为商业区的“集”与“镇”,界不太明确。一般规模大的称“镇”,小的称“集”;敬称时称“镇”,普通场合称“集”。五个集称为五个镇,就是敬称的结果。下五镇的称呼,清初就可能已经出现,《》(嘉庆)已明确载人五个集的名称与方位。金湖南部、西南部均与安徽接壤,到清代后期,苏皖边界集市交易日益活跃。为便于小贩赶集摆摊与百姓上街买卖,地方士绅公议,按照五天一个集期,排出五个较大的集镇来。重排结果,下五镇变成了金沟集、塔儿集、闵家桥集、银集、涂沟集。既有下五镇,又在西部排定了上五镇,分别是、、、、。不论何种排法,闵家桥集都是下五镇的代表。不说闵家桥,似乎就不说下五镇,不说东南片。闵家桥镇以“桥”为名,这在下五镇本也不见怪。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沟河港汉密布。有沟河港汉,势必要有桥。这一带远近叫得上名字的就有横荡桥、杨陆桥、夹沟桥、、湾桥、小桥、朱桥、胡桥等等。每一座有它的一段来历,闵家桥似乎更加特别些。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修成的《高邮州志》明确记载:“闵家桥,在平阿东村。”接下来的注文是:“民闵念春建,张承位修。”一座桥能在州志中有如此的文字记载,本身就显得闵家桥的不凡,但它毕竟太简单。民间传说,闵念春是位木匠,手艺精湛。他看到这一带的居民所隔,往来十分不便,便立志在有生之年造座桥。木工的收人是微薄的,尽管他节衣缩食,但仍相差甚远。眼看自己已到垂暮之年,不得已找来自己带过的徒弟,又通过徒糍民间募集,终于建起了大桥。老木匠心愿已遂,含笑辞别人世。居民们为他的精神感动,就将此桥唤作闵家桥。 闵木匠造的桥,是一座宝桥,一个因桥而兴。顺理成章,小集镇也就以桥命名了。闵家桥又省称闵桥。后,这里建过闵桥公社、闵桥乡,今天是。本文既然讲的是它的历史,就仍用本名闵家桥,还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闵家桥地属,与州城高邮有数十里高邮湖相隔,进城非船莫属。一道渡口也就设在闵家桥,称之为闵家桥义渡。东晋与前秦的三阿大战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北方首领苻健建立大国,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前秦。六年后,苻健之侄、东海王苻坚自称大,开始统治前秦。由于用人得当,治理有方,:前秦迅速强盛起来。十多年后,苻坚开始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先是俘获燕王慕容啼,灭掉前燕。不久,又进攻,前凉王投降。随后,又灭掉代国,统一了西北,气势大盛。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前秦王苻坚大举进攻东晋。太元四年,前秦先是攻克襄阳,接着又攻克彭城(徐州),随后又攻占盱眙、淮阴,其势锐不可挡。这年六月,三路大军会师。一路是攻克彭城、盱眙的前秦大将的大军,二路是攻克淮阴的大将俱难的人马,三路是攻克襄阳的大将毛当、王显的兵马。总兵力6万人,声势浩大,包围三阿。一场规模空前的东晋与前秦的三阿大战揭开了序幕。三阿,就在今天金湖境内的塔集一带。西晋灭亡后,在建康(南京)建立东晋。于是,西晋的北方地方政权纷纷南迁,归附东晋。其中,位于今河北北部至辽宁南部一带幽州的州治,南迁到三阿,先是侨置,后以三阿一带为幽州地域,刺史田洛带兵驻守。三阿距广陵(扬州)仅90公里,而广陵是东晋的北大门。这使三阿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战略要地。前秦大军进攻三阿,目的是以三阿为立足点,直取广陵,进而进军江南。前秦大军压境,直接威胁都城建康,东晋朝廷一片震惊。文武重臣紧急磋商后,决定以三路大军迎战,确保建康的安全。一路由征虏将军统领,率水军出屯涂中(建康西北的口),一路由左毛安之统领,率步兵出屯堂邑(建康北的六合),这两路大军沿江列阵,以防前南渡。另一路由兖州刺史统领大军5万人,奔赴主战场三阿,正面抗击前秦军。谢玄领命后,率领东晋军队,从广陵出发,经大仪、、龙岗直取三阿。在进军至白马塘(今金南乡境内的马塘)时,与在此打援的前秦军将领都颜遭遇。双方激战中,东晋士卒奋勇争先,斩杀了都颜。谢玄挥师在今天的金南、卞塘、金沟、淮建一带,摆下战场,对包围三阿的前秦大军进行反包围。前秦大将俱难、彭超亲自披挂上阵,誓与东晋军队决一死战。而东晋大将谢玄则指挥大军殊死拼杀。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人仰马翻,血流成河。俱难、彭超虽然身经百战,但还未遇过这样的劲旅,渐渐抵挡不住。东晋大军越攻越猛,前秦兵已死伤过半。俱难、彭超见局势无可挽回,遂带领残兵败将,拼命突围,向盱眙逃窜。三阿一仗,成了前秦军由胜转败的转折点。谢玄击退包围三阿的前秦军后,与死守三阿的幽州刺史田洛会合,对东晋军队进行休整,又召集邻境士卒,乘胜追击。在盱眙君山,谢玄率军与俱难、彭超再次交战。前秦兵已成惊弓之鸟,一触即溃,败逃淮阴。谢玄派后军将军何谦,带领水军北上,连夜放火,烧毁淮河上的桥梁,以断前秦军退路。前秦军淮阴留守邵保,出兵拦截。由于火势大,东晋大军又来势凶猛,邵保一命呜呼。俱难、彭超想前去救应,看到淮桥左右笼罩在一片大火中,心中胆寒,赶忙向淮北退逃。谢玄与何谦、戴逯、田洛诸将合并一处,奋力追击,前秦军全军覆没,俱难、彭超只身逃回长安。东晋与前秦的三阿之战,以东晋大获全胜而告结束。天高军民反“清剿”1948年初,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2月底,华野十二纵司令员率三十四旅旅部及一。一、一。二团,从衡阳渡过三河,配合一oo团与淮南支队,以金湖地区为基地,收复淮南失地。三十四旅所向披靡,半个月内,连续取得铜城、北星墩、长山头大捷,淮南津浦路东收复在望。这一地区是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的外围,他们急忙调集重兵,进行疯狂的清剿”,路东地区黑云滚滚。为了保卫胜利果实,金湖地区(当时称天高县)军民,义无反顾地投入空前惨烈的反“清剿”战斗。
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金湖县排名第100。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意见反馈及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湖县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