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和朝鲜族的关系满族是什么关系

  满族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关于满族的族源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只是浅谈一下满族族源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大家都知道,满族的主体是建州女真,满族是在建州女真的基础上融合蒙古族、朝鲜族、汉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要知道满族的族源,只需知道建州女真的族源即可。那么建州女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为何它会叫做“建州女真”呢?为何它的名字里有个“女真”呢?(这不是自称,而是明朝对其的称呼),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在说女真人之前,我想先解释一个词语,这个词语曾经是如此的偏僻,以至于很长时间沉睡在故纸堆里。但是这个词语现在却又是如此的时髦,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在谈论它,不管懂不懂这个词语的真正意义,这个词语就是“通古斯”。  一,什么是通古斯?  通古斯简而言之是雅库特人对于鄂温克人的一个称呼,后来被俄罗斯人借用,用来指代一个语族--通古斯语族。这个语族从属于阿尔泰语系,使用这个语族的都可以叫做“通古斯人”。现在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赫哲族等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所以,他们都是通古斯人。如此一解释,似乎很简单,虽然“通古斯”这个名字,有人听了觉得新鲜,有人听了心中不悦,但是它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含义。  通古斯语族在西伯利亚有很广泛的分布,西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至勘察加半岛,北至北极圈附近均有分布,下面是一张图,显示的是通古斯语族的分布    那么,金代的女真族是通古斯人吗?他们使用的语言是通古斯语族吗?答案是肯定的,金代的女真语属于通古斯语族,但是金代女真语与现在的满语并不是一种语言,也没有继承关系。  研究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通古斯的概念,原来通古斯与“日耳曼”、“壮侗”一样,只是一种代称而已,并不是一种民族,而是几个民族的合称,如同意大利人、法兰西人都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一样,意大利人和法兰西人并不是一个民族。  现在我们迈出了第一步,下面就是研究的第二步--金代女真人是什么样的民族?
楼主发言:8次 发图:4张 | 更多
  二,金代女真族的语言  要揭示金代女真人的秘密,首先必须了解金代女真人的语言,那么,金代女真人说的是何种语言?这种语言属于什么语系什么语族?他们和满语有何联系?  金代女真语从语言归属上讲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南通古斯语支,女真人在1115年建国以前一直在今天黑龙江的森林地带从事狩猎和农耕,后来生女真的完颜氏才建立了金国,所以这里要说明一下,本文中的“金代女真”指代的是狭义上的女真,即黑水靺鞨的后代,也即生女真与熟女真,不包括边远地区的通古斯语族部民。  关于女真语,金元的典籍中多有记载,不过金代女真语留存到现代,还多亏了一位帝王-明成祖朱棣。  在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开设了一个四夷馆,专门编写少数民族的语言,包括了鞑靼(蒙古)、女真、西番、回纥、摆夷(傣族)、高昌、西天和缅甸八个分馆。其中,就有一本珍贵的《女真译语》,记载了女真语,现在研究女真语的最主要资料便是这本书。那么,这本书中的“女真”指的是金代女真还是明代的建州女真呢?事实上,建州女真在永乐年间取得了建州卫的册封,但是当时建州女真语应该还没有传至中原,所以这本书记载的是金代女真语。  翻开《女真译语》,我们见到了神秘的金代女真语的真面目,女真语中的金代女真语中,“马”叫“木力”,“牛”叫“亦哈”,“风”叫“额都”,“山”叫“阿力”,而满语中的“马”写作“母林”,“牛”写作“委罕”,“风”写作“厄都温”,“山”写作“阿里因”。一些人由此认为满语继承了金代女真语,这种说法不靠谱,仅凭几个单词不足以定论,比如英语大量词汇来自于古德语,但是英语并不等于德语。事实上,语言学家已经研究了,满语与金代女真语不是一种语言,没有继承关系。  由于金代女真语与满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南通古斯语支,所以它们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从语法到词汇均有,显示出某种语言上的联系。所以,尽管满语与金代女真语虽然不是一种语言,但是它们从属于一个语族倒是事实,这也就说明了为何明朝将建州女真称作“建州女真”而不是“建州蒙古”或“建州契丹”的原因,因为蒙古与契丹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而女真与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语族。  明代女真大多使用的是通古斯语族的语言,拥有语言的共通性,据《满洲实录》记载,叶赫部首领曾向努尔哈赤传话说:“乌拉、哈达、叶赫、辉发、满洲,总一国也,岂有五王之理?”所谓“总一国”就是说他们都是使用的一族语言,这就好比德意志人一直将丹麦人、荷兰人、挪威人、瑞典人都视为日耳曼人,因为他们说的语言都属于日耳曼语族,彼此之间有时也听得懂。  当然,不能绝对等同,也不能绝对不等同,语言学的分类可以给人类文化作出一个大概的描述,语言可以用来区分大的民族,比如俄语、波兰语属于斯拉夫语族、德语,荷兰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这就说明了俄罗斯人,波兰人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斯拉夫人,而德国人,荷兰人从大的方面来说属于日耳曼人。  同样,根据语言的不同,我们把东北诸族分为几大类,鲜卑、乌桓、契丹、蒙古属于蒙古语族,夫余(后代高句丽)和沃阻属于秽貊系统,新罗则是三韩系统,这些划分便是根据语言来划分的。  说到这里,我们得出结论,金代女真语与后来的满语同语系同语族,但是并非一种语言,没有继承关系,有点类似于同语族的英语与德语。
  楼主的,名字有点意思!
  三、金代女真族的文字  上文已经说过了,金代女真语与满语不是一种语言,但从属于一个大的语族,是并列关系,类似于法语与意大利语、德语与英语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研究金代女真人的文字。  不过要事先说明的一点是,语言同族的民族,文字倒不一定相同,因为文字总是伴随着文化交流而发展,比如说俄语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自希腊字母;其宗教东正教也来自于希腊,说明其受希腊-拜占庭文化影响很深。而波兰人则是使用拉丁字母,信奉天主教,显示其受罗马-拉丁文化影响较深。俄罗斯人使用西里尔字母,波兰人使用拉丁字母,但是俄罗斯人不等于希腊人,波兰人更不等于拉丁人,他们还是斯拉夫人,只是文字不同。  同样,满族的文字使用了蒙古族文字,并不意味着满族就等同于蒙古族,同样,契丹人、西夏人使用汉字系统,也不意味着就是汉人。前面说过,文字带有很强的文化传播性,文字并不能作为评判一个民族归属的依据,如同你这样类比的话,那么俄罗斯人=希腊人,波兰人=拉丁人,泰国人=印度人,以此类推,就全乱套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金代女真人的文字,女真人一开始没有文字,当时的金国与契丹语言不通,文字更不通,使用的是射箭来传递信息。后来女真人觉得必须要有文字了,便参考契丹文字造了自己的文字-女真大字,这在《金史?完颜希尹传》中有详细说明:  “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  这段文字说明金代女真实际上有两套文字,完颜希尹创制的叫女真大字,金熙宗创制的叫女真小字,它们都是参照契丹文字创制而成,而契丹文字又是参照的汉字,所以,女真、契丹、西夏都是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从文字这点不足以说明其民族归属,因为从语言来看,女真属于通古斯语族,契丹属于蒙古语族,而西夏属于汉藏语系,但是他们的文字都是采用的汉字来改造的。  不过女真文字后来失传了,在明朝,不仅不通行于明代女真内部,也不通行于明代女真与朝鲜等往来。到了16世纪,女真文字就成为了死文字,包括建州女真在内,各部都采用了蒙古文字,因此,努尔哈赤于1599年,命额尔德尼等人借用蒙古字创造出老满文,到了1623年,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了关键性改革,也就是现在的满文,所以满文源自蒙古文字。  说过了女真的语言与文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语言属于同一语族,显示其具有某种联系,但是文字不属于同一系统,显示其具有某种差异,不过单凭文字无法辨析一个民族。  现在我们隐隐有一种感觉了,那就是满族与金代的女真族并不是继承的关系,更类似于并列的关系,举个例子吧,鲜卑、契丹与蒙古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鲜卑族曾经叱咤风云,宇文、慕容、拓跋部落都曾经入主中原,鲜卑族后来被汉化了,但是留在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偏远部落却仍然发展着,《北史》记载,一部分南迁至辽河,成为契丹,一部分西迁蒙古高原,成为室韦(就是蒙古)。所以契丹与蒙古是并列关系,契丹、蒙古与曾经的鲜卑有继承关系,但是鲜卑偏远部落的后裔,而并非拓跋、慕容之后。  说到这里,我们在想,契丹和蒙古的关系会不会就相当于满族与金代女真的关系呢?要弄懂这个话题,我们再来看看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的发式与服饰,看看能不能找到某种联系
  四、金代女真人的发式  关于满族的发式,应该说全中国人都知道,是剃发并梳辫子,即“辫发”,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前额至脑后的头发剃去一圈,将留下的长发编成一条长辫子,垂于脑后,有的人头发短,编不成长辫子,就用假发,线穗等续接。  不要小看发式,发式也是反映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那么,金代女真人是何种发式呢?  关于金代女真人的发式,我们来看看历史是如何记载的: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载:“(金人)妇人辫盘髻,男子辨发垂后,耳垂金银,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金为饰”  ?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一引杨汝翼《顺昌破敌录》载:“(宋军)但见秃头辨发者,悉皆歼之”  ? 岳珂《岳鄂王行实编年》载:“先臣以骑大破之,斩秃发垂环者三千余级”  ? 《建炎德安守御录》载:“皆剃头辨发,作金人装束”  ? 《宋会要辑稿》卷一七九载:“绍兴元年十一月末间,贼犯通太,贼船五十余艘,编发露顶”  ? 《北风扬沙录》载:“人留辨发与契丹异(契丹为髡发),耳垂金环,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  所以,这些历史记载都说明了女真的发式,即“辨发垂后”,但是辫发也有很多种,有梳成一条辫子的,也有梳成很多条辫子的,有留住前额发的,有不留前额发的,金代女真人属于哪一种呢?  要想了解满族与金代女真的关系,就必须了解金代女真的发式,这个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一般的电视剧却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很不考究,或者是有意用帽子遮掩,或者就是汉人的发式。  1988年,黑龙江阿城发现的完颜晏的古墓为我们研究金代的发型,服饰提供了很大的参考,虽然完颜晏所在的金熙宗时期已经开始了汉化,不过其发型还是可见一斑。根据实物考察(壁画以及金代绘画),可以得知金代女真人在发饰方面,男子剃发梳辫,将前额头发削去,有点像髡发,但是不披头散发,而是在两耳后梳两条辫子,披在耳后,即两侧丫辫,前面小刘海,然后剩下的是秃头  有一句话叫做“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我就算说一万个字,你也未必知道金代女真人到底是何发式,与满族有何不同,下面就用几张图来说明吧  契丹、蒙古人的发式---契丹,蒙古人为髡发,秃头,只留头顶一撮头发,如图    金代女真人的发式--秃头,露出头顶,但是鬓角边留两条辫子,垂与耳旁(或耳后),如图    满族发式,秃头,但是在后脑勺留一撮辫子,垂于后脑勺,如图    所以满族人后脑勺留一根辫子,这是他们最大的不同,所以金代女真人的发式与满族并不相同,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事实上,金国也曾经实行过剃发令,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后来也下诏要民众也要如此,但是遇到反抗,后来不了了之,在这一方面,没有和后来的清朝一样强硬到底。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为何电视剧,什么《射雕英雄传》之类的金国王爷都是梳的汉人发式啊,那些造型师全是文盲吗?不懂得查找资料?  这句话就说错了,事实上,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金国王爷是辫发,但是在1994年以及以后的《射雕英雄传》里,金国王爷全是汉人的发式了,这是为何?  这就还要讲到1988年,黑龙江阿城发现的完颜晏古墓了,这座古墓为我们了解金代女真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第一手资料,里面的金国王爷完颜晏,虽然有辫发的痕迹,但是却梳理着汉人发式,而且穿的是宋朝制作的丝绸衣服下葬的!!  这就要说到金代女真人的汉化了, 关于金国的汉化,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金代皇帝与妃子对对联,是“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显示出金代皇帝高度汉学修养,也表明其汉化的程度深,不过与同样高度汉文化的清朝不同,金朝后期,开始了汉化过程。到了金朝后期,金熙宗已经完全说汉语,读汉学了。  也就是说,从金熙宗开始,金代女真人和曾经的拓跋鲜卑,慕容鲜卑一同走上了汉化的道路,抛弃了辫发,开始留上了汉人发式,不过很多女真贵族还是不习惯,因此也有很多人是辫发的,皇帝尚且如此,百姓自不必谈了,所谓的“剃发令”自然是一纸空文了。  金代女真与满族皆辫发,显示他们都是通古斯语族的成员,一般来说,通古斯语族的人的发式大多是辫发,即剃发并梳辫子,乌尔奇人称呼那乃人(中国叫赫哲族)为果尔特,意为“剃发的人”,赫哲族便是剃发并辫发的。  虽然发式也不能作为严格区分民族的标志,但是可以区分大的族系,比如东胡(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是髡发,即剃去头顶发,只留四周发,鲜卑,乌桓,契丹,蒙古都是如此(但是一些北朝佣显示拓拔鲜卑曾经辫发,留很多条辫子);百越(壮侗语族,南岛语族)则是披发与断发,即披头散发,断发文身;氐羌(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棰发,羌族,氐族,党项,藏族均是如此;女真(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则是辫发,但是这不能说明其具体关系,比如契丹与蒙古皆是髡发,但不能说蒙古就是契丹后人(事实上也不是),同样,满族与金代女真人的发型不一致,显示他们没有继承关系。
  五、金代女真人的服饰  金朝女真的服饰以皮衣,毛衣为主,女真人为抵御寒冷,多是从头到脚都用皮毛,甚至连袜子都是,而所用皮毛则是多种多样,猪,牛,羊,鹿,熊,鱼均有,有点像现在赫哲族的鱼皮衣,金代女真女装服饰为交领长袍,受了唐宋影响,外套是一件对襟褙子,但比唐宋的短小很多,有自己的风格,而这些又是受契丹服饰的影响。  满族服饰则受蒙古影响较多,形成了大家多见到的清朝服饰,后来又融入了中国文化大家庭,逐渐形成了马褂,长衫,唐装,旗袍等等,所以金代女真服饰受契丹影响较多,而满族服饰受蒙古影响较多,两者均有其各自的来源。  在喜爱的颜色上,金代女真人大多喜爱白色,这能说明某种民族属性吗?不过,喜爱白色的民族稍微多了点,朝鲜族就喜爱白色,氐羌民族也钟爱白色,如藏族,党项等等,党项的西夏还特地将自己国名自称为“白高国”,白色也不足以说明其民族归属。  不过喜爱白色可以说明他们和百越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历史上的东夷、百越族钟爱黑色,《史记》说过“越人尚黑”,还把自己的牙齿给染黑,西南的百越后裔傣族。受百越影响很深的彝族都有尚黑的习惯,而越南人、曰本人也有尚黑的习惯(比如染黑齿),也显示其百越的影响。朝鲜人除了尚白,也有尚黑的习惯,显示其为南部的三韩(阿尔泰通古斯语族)与北部的扶余(秽貊)等多种融合的产物。  满族受蒙古族影响,喜爱蓝色(蓝天),白色(白云)与红色(鲜血),这三种颜色都是蒙古族所钟爱的,不过满族在此基础上又加上黄色,这是吸收了汉文化中金黄为尊贵之意,并最终形成八旗的几种色彩。  由此可以看出,满族受蒙古族影响较大,服饰,文字均参照其制成,但是,满族与蒙古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即建州女真人,与金代女真人在发式上倒是一致,均是辫发(虽然有差异),显示出其在大的民族归属上具有某种渊源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关系,我们来看看满族的姓氏。
  六、金代女真人与满族的姓氏  金代女真人属于生女真,曾经建立过金国,纵横北中国百余年,最终却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与契丹,党项一样,直到明朝初年,才又出现了建州女真。  满族不仅仅包括建州女真,还融合有蒙古族,朝鲜族,汉族等等,对于这些,在姓氏中也有反映,比如说“佟”,便来自于朝鲜族(一说来自于汉族),“叶赫那拉”便来自于叶赫部,有较多的蒙古血缘,满族在吸纳汉八旗的姓氏的时候也加上一个“佳”字,比如“马佳”“章佳”“郭佳”等。而纳兰性德的姓-纳兰则是来自于蒙古卫拉特部,即明朝的瓦剌部落,所以纳兰容若其实是蒙古人后裔。  再来看看金元女真人有哪些姓氏,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了很多改为汉姓的女真姓氏,说明其最终融入到了汉族中,称:“女真人改用汉姓:完颜曰王、曰陈,乌古论曰商,纥石烈曰高、曰卢,徒单曰杜,女奚烈曰郎,蒲察曰李,颜盏曰张,温迪罕曰温,奥屯曰曹,孛术鲁曰鲁,斡勒曰石,纳刺曰康,夹谷曰同,裴满曰麻,尼忙古曰鱼,斡淮曰赵,阿曲曰雷,阿里侃曰何,温敦曰空,吾鲁曰惠,抹颜曰孟,都烈曰强,散答曰骆,呵不哈曰田,乌林答曰蔡等等”。  《元史》列传中写明为女真人的11位,像高闹儿、赵良弼、李庭、刘国杰,仅从姓名上已无法看出他们其实是女真人,而不是汉人。其中的李庭,本姓蒲察氏,金末迁中原,改姓李氏。再比如刘国杰,本姓乌古伦,金朝灭亡后改姓刘,号刘二拔都,战功赫赫,镇压北方,被封镇国大将军,其子刘脱欢,官至四川行省平章,这些人从名字上来看,已经看不出是女真人了,他们在元代大多成了汉人,应是历史事实。  金宣宗时代,曾经将大量的“军户”迁徙到河南,所以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黄淮流域是女真人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女真人除了一些死于战乱外,长期与汉族杂居,与汉人存在着大量的通婚,不少生于中原的女真人,“父虽虏种(女真人),母实华人(汉人),非复昔日女真”。在今北京市通县发现的一座金代古墓,墓主叫石宗壁,是汉人,其妻为克石烈氏(纥石烈氏),为女真人,在金元时代他们的子孙一定成为了汉人。  此外还有加入蒙古人的女真人,比如原居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的约40万女真人(这里指猛安谋克女真,事实上还混有大量的契丹人与汉人在内),与蒙古诸部接触较早,交往频繁,深受蒙古人的影响。特别是成吉思汗发兵攻金后,他们较早归附或在蒙古的统治下,在元朝“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的政策下,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蒙古族,如完颜石柱因功累迁总管八都军。袭父职后,屡建战功,官至四川行省参加政事,此外,明朝时,还有一些完颜族人参与了朱元璋军中,比如说完颜佩,转战江淮,攻城略地,后来明朝建立后,在安徽肥东一带屯田,彻底变成了汉人,其子孙后来迁徙到了河南鹿邑,其子孙至今还生活在那里,这便是前文所说鹿邑的女真遗民了,这说明女真人融入汉族的很多。  因此,大量的金代女真人融入到了各个民族中了,数十万女真人就此淹没在了元明数千万人口中,金代女真的主体本身,则已融合于华北和辽河流域的汉人中间而消失于历史舞台了。  金代女真就这样被很多民族同化了,汉人、契丹人、蒙古人、高丽人,满族人都融合有部分女真人,其中以融入汉族最多,当然其融合有早有晚,辽东的女真在契丹时代即和渤海人一起融入契丹,中原的女真在元代即融入汉族中,而在朝鲜半岛的熟女真则晚于元明时代才最终融入高丽人,在《元史》中记载的 “签女直、水达达军三千人”(《元史》卷六), “将屯田军及女直军、并水军、和万五千人,战船大小和九百艘,征日本”(《元史》卷八) 这中间的“女真人”便是在朝鲜半岛的女真人,他们是长白山女真,鸭绿江女真(又叫东女真,西女真),他们最终都融入了高丽人。  曾经建立辽国的契丹人也是如此,或迁徙至云南,或在西辽融入了回鹘中,或融入蒙古族,女真族,达斡尔族中,女真人和契丹人一样,就此散落在各个民族中。  其中有一部分金代女真人住在朝鲜半岛,他们后来进入了满族中,这就是满族中所称的“老姓”,比如钮祜禄氏等,当然,满族姓氏中也有一些新姓氏,这些姓氏是金元没有的,比如说“爱新觉罗”。还有一些姓氏本来是契丹人,后来随着契丹人融入金代女真人,再融入明代女真中,成为满族的。比如说辽代国王的姓氏“耶律”,在金代,被称为移喇氏,后来这一部分金代女真人再加入了满族,就成了满族的伊喇氏,这一姓氏目前的汉姓是“刘”,隶属于正黄旗。  所以,满族的组成中,建州女真大约占40%,蒙古八旗占20%,汉八旗占20%,朝鲜人占10%,金代女真人占的比例比较小,大约是10%,已经先一步融入建州女真了。  就满族中的刘氏来说吧,既有来自于金代女真人(其实是融入的契丹人)的伊喇氏和伊里氏改姓的;也有来自于满族“老姓”的钮祜禄氏(也有新姓)所改姓,也有来自于蒙古八旗的蒙古姓氏-刘佳氏所改姓的;也有来自于建州女真的新姓宁古塔氏所改姓的;也有来自于汉八旗的包衣,也有来自于朝鲜,满族的小姓刘氏尚且如此复杂,其他的姓氏的复杂也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金代女真人大多融入了汉人、蒙古人、朝鲜人以及后来的满族中,如同法兰克人融入了法兰西人。比利时人、荷兰人、德国人中,法兰克人与德国人并没有太多的继承关系,一如满族人与金代女真人。
  七、女真习俗、萨满与通古斯  下面,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金代女真人,我们来看看金代女真人的习俗。金代女真人有一些很独特的习俗,比如女真人过去不知道用日月时辰来计时,也不纪年。若问某人多少年龄,他只会回答“我看见草青了几次了”,也不知道自己几岁,只记得草青草黄。金代女真人治盗极严,发现偷东西要被族人严重惩处,此外东北人经常使用的“炕”便是金代女真人发明的,一直沿用至今。  在河南的鹿邑有许多完颜女真遗民,他们还保留有很多金代女真人的习俗,不过这些习俗和现在的满族人有差异,他们不行满族的“抱拳礼”,也没有除夕背奶奶的习俗,其他的一些风俗,比如敬重马,喜爱狗等。  下面,我们再试着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看满族的归属,满族信奉萨满教,金代女真人也信奉萨满,南宋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兀室奸滑而有才。国人号为珊蛮。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用“珊蛮”一词,记述了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Jdam man,意指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  下面再来说说宗教与图腾,前面说,金代女真人是信奉萨满教的,满族早先也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在北亚广泛流传,不过后来入主中原以后满族就信奉了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这点也是受蒙古影响较大。  关于图腾,金代女真与建州女真也不一样,虽然他们都属于通古斯语族的民族,都属于鸟图腾,但是金代女真的图腾是海东青(类似于鹰),而建州女真的图腾是神鹊(类似于喜鹊),有着差异性,此外金代女真还敬重黑乌鸦,这与满族敬重喜鹊也有差异。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看似做了无用功,因为我们现在什么都没得到。但是事实上已经得到很多结论了,标注出来如下:  1、满族(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的语言属于一个语族,但不是一种语言。  2、满族与金代女真的发式都是辫发,但有区别。  3、满族与金代女真的文字不同,服饰也不同,宗教相同。  当然,所有这些还不足以说明他们之前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前面我们总是在研究金代女真,研究它的语言、文字。宗教、图腾、去向。下面,应该研究建州女真,建州女真从何而来?这是下面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晕啊,昨天注册的密码就忘掉了,重新注册一个号了
  八、猛哥帖木儿  记得第一节说过,满语与女真语是一个语族,但是并不能等同,那么满语与历史上的何种语言最为相似呢?知道了这点对于研究满语的起源,满族的族源是很有帮助,女真史史专家孙进己说,满语与历史上的“水达达语”最为相似,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前面已经提到了水达达,其住在胡里改路,是较为偏远的女真人,水达达语因此又叫做胡里改语,此种语言与金代女真语是一个语族,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不是一种语言(如法语,意大利语的关系)。  在乌苏里江以东,一直到大海,有一大片土地,这就是清末被俄罗斯割让的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黑龙江以北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合称“外东北”,这里有庙街,海参崴,伯力等大家较为熟悉的地名,外东北之于清朝就如同东普鲁士之于德国,都是发祥地,但是都不在现在的版图内,都被割让给俄罗斯了。  黑龙江中下游一直到鄂霍次克海,库页岛的女真人就被叫做“水达达”,这部分女真人是支较为偏远的女真,社会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与建立金朝的女真人没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当金代女真南下建立金国,在北中国叱咤风云的时候,胡里改的女真人仍然生活在原地,处在奴隶制阶段。  胡里改人是居住在金代胡里改路而得名,胡里改路因为胡里改江(今牡丹江)而得名,治所在依兰县五国头城,其辖境非常广大,东北一直到鄂霍次克海,鞑靼海峡与库页岛,这里的水达达人大多居住在今天的外东北,他们言语也是属于通古斯语,但是和金代女真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他们语言同族,民族同源不同族,当金代女真建立金国的时候,胡里改人住在外东北一代,过着比较原始的穴居生活,处在奴隶社会早期。  在明确水达达人,也就是胡里改人的归属时,有一个问题要弄清楚,那就是金代女真人把胡里改人当成女真人吗?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故事,在《金史?乌春传》中记载:“世祖使乌春(女真人)与跋黑(胡里改人)约婚,乌春不欲,笑曰,狗彘之子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与女真岂可为亲也?”这里把胡里改人比做狗彘,显然是一种蔑称,反映金国时代,胡里改人生产水平还十分落后,也说明历史上的金代女真人瞧不起胡里改人,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女真人,尽管他们语言同族。  胡里改部此时便生活在外东北一带,到了元朝末年,其中的兀良哈部,斡朵里部两个万户府,逐渐从外东北逐步南迁,先南迁至绥芬河,再南迁至图门江流域,由于猛哥帖木儿是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所以可以认定这就是后来的建州女真的祖先,由于他们使用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语言,所以他们也被叫做“女真人”,又由于猛哥帖木儿任建州左卫都督,因此名为“建州女真”,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胡里改人是建州女真的来源。
  而同时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在外东北,今属俄罗斯)的野人女真也开始南迁至呼兰河流域,形成辉发,乌拉等部,因此叫海西女真,海西女真长期与蒙古混居,带有很多蒙古血缘,而没有迁徙的野人女真则继续住在黑龙江的下游,由于其比较偏远落后,因此被冠以“野人女真”之名,又叫东海女真。  1403年明朝设建州卫,以阿哈出为参政,大量女真部族纷纷来投,明成祖用女真文颁布敕谕招呼女真,称:“女真、斡朵里、兀良哈、兀狄哈等招抚之,使贡献”。这里的“女真”指的是狭义上的女真,即金代女真中的生活在朝鲜半岛的一小部分,后来大多融入了朝鲜人了。而这里的斡朵里、兀良哈则就是胡里改人,即建州女真,很明显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此时还处在并列中,并不存在继承关系。  1405年,明朝在图门江的南岸的朝鲜会宁,设置建州左卫,次年,猛哥帖木儿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第一任指挥使,这个建州左卫与建州卫不存在隶属关系,后来猛哥帖木儿由于军事压力,饥荒,不停地在图门江南北两岸迁徙,并与建州卫会合,此时的建州女真还处在奴隶制阶段,社会发展水平很低,而居住在朝鲜的金代女真人的后代,社会发展水平很高,和高丽人差不多,是封建制的社会。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建州女真的祖先是水达达中的斡朵里部和兀良哈部,他们是在明初从外东北(今属俄罗斯)南迁至图门江的。有人说建州女真是被哥萨克骑兵驱赶而南下的,事实上,1403年俄罗斯尚处于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下,俄国进入西伯利亚是1556年,而建州女真南下则是在此100年前,这中间时间错位了,所以建州女真不可能是被俄罗斯哥萨克排挤的,当时还没有哥萨克,这是错误的一条信息。不过俄罗斯的通古斯卡河(发生过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却真的和通古斯语族有关系,详情可见第一楼的那副世界通古斯语族分布图。
  九、满族族源来历  通过上述研究,我想,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得出结论了,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人,语言相通,文字不同,服饰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也不相同,他们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继承的关系,这也就回答了很多人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明代女真与金代女真相比,社会发展状况反而出现了倒退?那是因为建州女真并不是金代女真的传承后人,明代女真当时还处在奴隶制时期,而金代女真的后人,无论是熟女真还是生女真都已经在封建制阶段了。  那么,现在的教科书等说满族是女真后代,这一说法正确吗?  事实上,说满族是女真人,这一说法也并无错误,因为这里的女真,指的的广义上的女真,即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  而狭义上的女真,指的是辽金时代的女真。从这一点来说,明代女真并不是金代女真的直系后代,作为满族主体的建州女真其实和金代女真没有传承关系,因此从狭义上来说,满族并不源自金代女真。  有一番话很重要,这段话太特别了,以至于很多人不相信,所以这里必须饮用,这番话出自皇太极在1635年颁布的著名的谕旨: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挥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西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  于是皇太极命令停止使用“诸申”族名,改民族名为“满洲”;停止使用“后金”国名,改国号为“大清”,年号也从“天命”改为“崇德”,于是满洲族就从此日诞生了,因此,在构成上“满洲族”包括了建州、蒙古、朝鲜、汉人等多个民族的成分,八旗即其组织形式。  好笑的,把建州女真当做女真的恰恰是明朝和朝鲜(因为语言属于通古斯语族),但是皇太极不这样认同,他重新创造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族。皇太极的这番话也是说明了上述问题,即明代女真不是金代女真的后裔,他们之间没有传承关系。  在皇太极写给崇祯皇帝的信中,皇太极更直接地说:“我非金之后,尔非宋之后”,这就明确说明了,满洲不是金代女真人的直系后代,如同明朝朱氏不是宋朝赵氏直系后代一样,更形象地说,朱温,朱元璋分别建立梁朝和明朝,也都是汉人,但是朱元璋不是朱温的后代。  说满族是女真之后,指的是满族是明代女真之后,而不是金代女真之后。直接把明代女真与金代女真之间划等号,至少是不确切的。但是,完全割断两个人群之间的渊源,无视其同一语族的关联性,也是不对的。  很多人之所以搞不清楚这个问题,是因为其混淆了狭义女真人(建立金国的金元女真)与广义女真人(使用通古斯语族的民族),比如《满族简史》中说:“金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转而成为元辽阳行省所属各路下的居民”,这里的女真人主要是广义上的女真,并不是狭义上金代女真的遗民。  那么狭义上的女真,即金代女真人在明朝还存在吗?根据朝克先生的说法,早期的辽金女真人在朝鲜北部确实有一支人数很少的后裔,这就是所谓的“瓦尔喀人”,即在瓦尔喀河流域,他们大多是金代女真,甚至辽代女真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长白山女真与鸭绿江女真(朝鲜历史上叫做东女真与西女真),他们与朝鲜人通婚往来,这是一部分未融合的金代女真的遗留,不过这部分女真人融入满族的并不多,而是融入汉人、朝鲜人了。  说到这里,一个重要结论得出了--建州女真(满族的主体)并不是金代女真的后代。这个结论用了这么多楼才得出。
  十、狭义的女真与广义的女真  到了这里,前面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就是为何胡里改人会被人成为“女真”?明朝又为什么会把建州卫成为建州女真?其实,这里的女真不是指前文狭义的金代女真,而是指广义上的通古斯民系,因为当时的朝鲜半岛北部还有少量辽金女真的遗留,他们使用的古女真语与建州女真使用的是通古斯语族的语言,拥有语言的共通性。因为他们都说通古斯语族的语言,由于其语言归属的原因,而金代女真已经消融了,他们便被成为“女真”,因此,明朝政府才把他们叫做“女真”,不然明朝政府总不至于糊涂到连女真,蒙古这些大族属都搞不明白吧。  这里可以据此打一个比方,汉藏同源,都发源于古羌族,羌族发源于今天的甘肃,青海,大约在年前,一支向东迁徙到了河套,陕西,开始农耕,其入中原后,融合成为华夏族;一支仍然留在原地,在3000年前,迁徙至西藏,成为藏缅语族,就是后来的藏族,缅族,彝族等等;还有一些仍然留在甘肃,青海的,便是后来的羌族与氐族等。所以,汉族,羌族,藏族其实是一个来源,但是藏族由于融合了很多青藏高原的土著人,所以是最为偏远的“羌族”,那么羌族在建立后秦,西夏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把藏族当成是“羌族”,假如有一天羌族消融了,不存在了,那么藏族便顶替上,成为了羌族,因为其从语言归属来说,都属于汉藏语系,其实现在就是如此,比如白马藏族大多是古代氐族的后代,而安多藏族大多是古代党项族的后代,这就说明了这一问题,氐族,党项族不存在了,他们就成了藏族。  其实,民族的划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按照语系划分当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很多相同语族,相同语系的,却是不同的民族,比如说西南的很多少数民族,大多源自于古代的氐羌,比如白族,普米族是白虎支,彝族,哈尼族是黑虎支,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都应该归于“羌族”,但是从小的方面来划分,他们又是不同的民族,比如说鲜卑消融了,融入汉族了,那么同属一个语族的契丹,便可以来接续鲜卑,而他们的关系,可能也不是传承关系那么简单,可能也有很多的分化组合。  这里也可以举一个更恰当的例子,古代的闪含语系中的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等曾经建立了诸多文明古国,这些民族,后来大多融合在了各个民族中(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  后来语言同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与巴比伦,并且同化了当地的少数一些土著,这就形成了现在的埃及人,伊拉克人以及中东的很多民族等等,这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阿拉伯人语言也属于闪含语系的闪语族,与古巴比伦人等类似,但是他们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并列关系,阿拉伯人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当古巴比伦人建立古国的时候,阿拉伯人还在沙漠游牧,而当古巴比伦人已经消亡掉以后,阿拉伯人走出了沙漠,统一了中东,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伊拉克人等等,如果说古巴比伦人类似于金代女真人,那么阿拉伯人便类似于明代女真人,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他们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一个先走出,一个后出走的关系。  再举两个例子,语言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契丹族和蒙古族,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他们的祖先分别是契丹和室韦;再比如语言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突厥族和维吾尔族,也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他们的祖先分别是突厥和回纥。契丹,蒙古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同族,如果从小的方面说不是,突厥与回纥也是如此。  契丹已经灭亡,不复存在,它的后代子孙已经融入各民族中,而达斡尔族只能说是一部分契丹人的后代,另外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金代女真人,满族等都有契丹的遗传信息,这里用箭形图说明  东胡→鲜卑→柔然→契丹  契丹①唐代 1部分归附回纥→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等
  2部分融入唐→汉族  ②建立辽 1灭渤海国→部分融入王氏高丽→朝鲜族
  2少部分融入靺鞨→金代女真人  3五代十国及宋时 少部分和汉族融合   ③辽灭
1建立西辽→ 与中亚民族融合→西辽灭,融入中亚各族  2少部分融入女真,金代女真人→汉族,朝鲜族,满族  ④融入蒙古帝国→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等  蒙古族清时又有部分融入鄂温克族、满族   其中达斡尔族被史学界与人种遗传学界认为具有相对纯的契丹血统。  所以满族中有契丹的血缘,可能是满族继承自汉族,金代女真人,蒙古族,朝鲜族等中的契丹血缘,而明代女真人应该是没有契丹血缘的。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清楚了
  十一、满族人与英格兰人  到了这里,满族与金代女真人的关系应该很清楚了,我想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疑问终于解决了,那就是为何有人说满族不是女真后代,为何又有人说满族是女真后代,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其实,两者都对,这个误解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家混淆了广义的女真与狭义的女真,广义的女真包括所有使用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民族,狭义的女真则是建立金朝的女真族。  假如我这么说大家还不是很明白,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我来举一个例子,应该所有人都能明白了。  这个例子就是,英格兰人属于日耳曼人吗?  我们知道,英格兰人是日耳曼人的分支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即萨克森人)渡海后融合凯尔特人形成的,而德意志人则是由萨克森人,黑森人,巴伐利亚人等日耳曼部落形成的,今天我们说的German,即日耳曼就是指的德意志人。所以英格兰人属于广义上的日耳曼人(融合少量凯尔特),而并非狭义上的日耳曼人(德意志人)。所以满族也属于广义上的女真人,而并非狭义上的女真人(金代女真人)。  这么一说,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满族之于女真就如同英格兰之于日耳曼一样的。同样,英格兰人与德意志人是并列的,并非继承的。满族与金代女真人也并非继承关系。满语与金代女真语虽然并非一种语言,英语与德语也并非一种语言,一个完全没学过德语的英国人是听不懂德语的。这么一说,大家都该清楚了吧。  肃慎、挹搂、勿吉、靺鞨、女真、满族等从语言上来讲,都属于通古斯语族,因此从种族学说上,就是通古斯人,但是通古斯族是一个非常大的分类,其分布遍布西伯利亚,一直到北冰洋都有分布,仅靠此不足以给民族细分,就像印欧语系遍布欧亚大陆一样,从北欧到印度,从新疆到西班牙,都有使用印欧语系的人,英国人、意大利人、德意志人都是使用印欧语系的,都是印欧人。  所以,如果你听得云里雾里的话,你只需要记得,金代女真人类似于英格兰人,满族类似于德意志日耳曼人,这就好理解了,英格兰与德意志是并列关系,并不是继承关系。  下面我们来说说,肃慎、挹搂、勿吉、靺鞨、女真这些民族的历史与他们的关系。
  十二、肃慎,邑娄与勿吉  在叙说满族源流的著作中,一些研究者为了省事,说肃慎族系的传承路线为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有的学者说周秦到西汉时称为肃慎,东汉至魏晋又称邑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宋明称为女真,这是片面的,把一些复杂的组合变成简单的串联,把满族说成是肃慎族系一以贯之的直系后代。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比如说邑娄,有人认为勿吉是其后代,事实上,肃慎、邑娄、勿吉为同种异族,语言都是通古斯语族,但是不能算作是同族。  我们来看基础典籍上的记载,在《三国志?东夷传》中有记载了邑娄,没有肃慎,按理说,此时肃慎已经转化成为了邑娄,但是在《后汉书》中却是邑娄,肃慎并举,显示这个时候肃慎还存在,此时,邑娄与肃慎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  在《新唐书?渤海传》中记载:“以肃慎故地置上京龙泉府,以邑娄故地制定理府、安边府,以拂涅(即勿吉)故地置东平府”,这里的肃慎、邑娄、勿吉三个名字同时出现在史书上,显示他们并不是先后继承关系,而是一种并列关系。  就习俗来说,肃慎与邑娄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比如说,拿文字来说吧,肃慎在南北朝时代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原始森林象形文字,但是勿吉却一直到唐朝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显示其发展水平很低,后来才采用契丹文字,而邑娄在《新唐书》中提到的时候也是没有自己的文字,说明这三者不仅是并列关系,而且发展水平还参差不齐。  所以单纯地将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串成一条线是不明智的,肃慎,邑娄,勿吉三族语言相通,都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但是发展水平却不相同,其中邑娄住在最北边,发展水平最低。  关于肃慎族系,我们可以理清他们的关系,他们的语言都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但是他们的发展却参差不齐,最为先进的肃慎在唐代形成了粟末靺鞨等民族,并且和高句丽人一同建立了渤海国,一时号称“海东盛国”,后来被契丹所灭(渤海国曾经有高句丽人参与组建,属于多民族国家),渤海人大多融入汉人,契丹人,高丽人,金代女真人中。  而勿吉人发展较为缓慢,在南北朝时代才最终见于史籍,他们最终形成了黑水靺鞨,在唐朝时代与渤海国关系密切,辽国时期,黑水靺鞨中的熟女真发展较快,生女真发展较为原始,后来生女真中的完颜部从黑龙江起兵,建立金国,后被蒙古所灭,金代女真人大多融入汉人,契丹人,蒙古人,高丽人,明代女真人中。  而邑娄,发展最为落后,虽然在汉魏时代即见诸史料,但是一直没有文字,他们的发展水平比勿吉中最为落后的生女真还要落后,女真史专家孙进己说,邑娄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偏远的胡里改人等部落,后来的胡里改人便源自邑娄,这个民族在金朝被称为“五国部”,发展极为落后,被女真人排斥,后来的建州女真便源自胡里改人。  由此可见,肃慎-邑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并不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是“前赴后继”地发展的,并不能说后一个见诸史料的就是前一个的后代,打一个比方吧,哥特人-法兰克人-伦巴第人-撒克逊人(萨克森人)-维京人-诺曼底人,这些都是日耳曼的部落名,他们的语言都是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但是你能说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吗?  事实上,他们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哥特人5世纪最早南迁,形成东哥特人,西哥特人,今在西班牙,葡萄牙有较多后代;法兰克人6世纪迁徙,建立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在法国北部,比利时等有较多后代;伦巴第人7世纪左右迁徙至意大利,后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伦巴第王国,今在意大利波河平原有较多后代;而撒克逊人则是与盎格鲁人在7世纪一同入侵英伦三岛,至于维京人,诺曼底人则是发展水平比他们更为落后,一直到8-10世纪才开始大规模的迁徙与征服。  前面用日耳曼来打比方,现在仍然用日耳曼来打比方,邑娄人类似于哥特人,勿吉人类似于伦巴第人,粟末靺鞨人类似于勃艮第人,黑水靺鞨(金代女真人)类似于英格兰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满族类似于德意志日耳曼人。这是一种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当然,这些民族中又有一些血缘交流,分化重组,完全割裂他们的关系也是不对的,但是简单地归入一脉相承也是不正确的。
  十三、满族的形成  前面说到,辽金女真人在朝鲜有些后代,叫做瓦尔喀人,对于瓦尔喀人,努尔哈赤认为,这些瓦尔喀人是先前的大金国时代的女真人,都是建州女真的同族,应当归于建州,便向朝鲜索要,朝鲜归还“瓦尔喀部众千户”,努尔哈赤认为所有的女真人都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因此便开始了统一东北的战争,这里的女真人指的是广义的“通古斯语族”的民族,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所指的女真人,包括建州女真,东海女真,海西女真,瓦尔喀人等使用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民族总和。  到了皇太极时代,皇太极在征服察哈尔,将大量蒙古人并入八旗后,又入侵朝鲜,搜刮了很多的瓦尔喀人以及朝鲜人,并入八旗,由此,有些金代女真人血缘也就进入了满族,但是这部分人人数并不多,如前文所言,大量的金代女真人融入了汉人以及朝鲜人中。  而在建州女真基础上,再加上蒙古人,朝鲜人(朝鲜人中还有一小部分金代女真人后代)再加上,汉人,便形成了满族了,说到满族,就不得不说到皇太极,我们知道,满族的全名叫做“满洲族”,这个名字是皇太极取的。  但是明代女真说到底还是女真,这是由其语言特性通古斯语族决定的,关于这一点,皇太极在崇德元年(1636)十一月,又颁布敕令,要求满洲人都要“著女直服,学女直语”(原文是“nioi jy etuku be etn,nioi jy gisun be taci”)女真曾经避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讳改名女直),此时的皇太极满洲人已经不怎么会讲北方女真语了,而是讲混有大量南方汉语方言的满语,所以皇太极才援引了金世宗的这条敕令,要求满洲人不要忘本,要时时记得说满洲语,这又说明了建州女真从族属上来说,还是属于女真,当然不是狭义的女真,而是广义的女真(通古斯语族)。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简而言之,那就是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没有传承关系,建州女真不是金代女真的直系后代,建州女真等女真部落民的直系祖先是辽、金时代女真人所疏离的边缘部落的后裔。事实上,明代女真自己的族谱上限,多止于元末明初,这正是“满洲的女真社会在这一时期发生断层的结果”这才是相对比较准确的表述,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我们终于得知了建州女真的来源,但是满族不等于建州女真,满族其实是在建州女真的主体上,融合有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蒙古人,朝鲜人,汉人等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当然,其也包含有部分金代女真的遗留,但是人数并不多,知道了建州女真源自于胡里改人,我们距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了,只需知道胡里改人源自哪里,就可以得知满族源流的正确答案了。
  十四、布库里雍顺与长白山  关于满族的源流,乾隆曾经修过一本叫做《满洲源流考》,但是这本书史料价值很低,里面把满族与朝鲜混为一谈,说成是同族,这是非常荒诞的。但是同样修于乾隆时代的《满洲实录》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里面说满洲族的直系祖先当为建州女真,这倒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有谱系为证,皇太极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祖父为塔克世,再往上追溯为觉昌安,福满,妥罗,充善,猛哥帖木儿,可以说是每一代都有稽可察,但是再从猛哥帖木儿往上,就很难追溯了,或者说就一头扎进神话传说中了。  前文我们说过,建州女真是由兀良哈部,斡朵里部两个万户府从外东北逐步南迁的,先南迁至绥芬河,再南迁至图门江流域,那么,他们原居住地在哪里?知道了这点,不就知道了建州女真,乃至于满族的源流了吗?  关于这一点,记载在了布库里雍顺的神话传说中。那是一个类似于天鹅仙女的故事,也是《满洲实录》中记载的,说在长白山的东北有一个布库里山,山下有一个湖泊布勒和里湖,布勒和里湖周围百里,距黑龙江一百二三十里,一日,天上降下三仙女来到湖中沐浴,小仙女名叫佛库伦,吃了神鹊衔来之红色果实,怀孕生下了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长大后,成为勇士,长白山东南鄂多理城有三姓人争斗,被其摆平,于是三姓人便认他做主。  这段神话是一则著名的始祖神话,与玄鸟生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于这段神话,则是很多人都解读不透,王钟翰在《满族发祥地问题》中提到了这段神话,同时注意到了一则问题,那就是在这段神话中提到了一个鄂多里城,说在长白山东南,但是据考证,这个鄂多里城是在今天的黑龙江依兰县牡丹江对岸马大屯,是在吉林长白山的西北才对,王钟翰不禁疑惑,这不是完全颠倒过来了吗?王钟翰已经察觉到了某些不对劲的地方,不对他没有深入下去,显示其思维还不敢突破太多。  后来,著名清史专家戴逸也提到了这段神话,他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注释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清代史籍中说布库里山在长白山附近。按:此处所说长白山大概是想象中的神山,并非后来的长白山,康熙帝就曾说过:“长白山系本朝祖宗发祥之地,今乃无确知之人”(《满洲源流考》卷十四)。其实,布库里山和布勒和里湖都在黑龙江北岸”。  这段话虽然放在注释中,却不啻于石破天惊,原来我们之所以一直在长白山,黑龙江,“白山黑水”那里打转,是因为我们把这个长白山当成了吉林真的长白山,这一固定思维束缚住了我们的手脚,其实,这个“长白山”在黑龙江以北,也就是现在的外东北,甚至也有可能在更北的地方。  这里“长白山”和“布勒和里湖”都说距黑龙江百二十里,这里可能指黑龙江的上游,即与乌苏里江相交汇之地,也可能指黑龙江下游,即黑龙江入海口之地,由于黑龙江是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在地图上看起来像东西走向,那是由于地球是球体,平铺成地图后导致看来像东西流向了)而外兴安岭是贴着黑龙江,一直北上的,“长白山”位于外兴安岭,那么这与鄂多理城位于东南也并不矛盾。  如此一来,我们便明了了,难怪鄂多里城在“长白山”东南,原来此长白山不是彼长白山,这个长白山在黑龙江的北岸(即今天的外东北,属于俄罗斯),而不是今天在吉林的长白山,所以在依兰县的鄂多里城自然在“长白山”的东南而不是西北,这个“长白山”更有可能是外兴安岭的一座山,也就是说,建州女真真正的发源地应该在外东北才对。  这点和昆仑山很像,在《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个昆仑山,高耸云天,下面是一个叫做“弱水”的河流与万丈深渊,在它四周环绕着火山,火焰映照着昆仑山,昆仑山上有西王母和九天玄女等等,这个昆仑山成为中国神话的主体主体之一,后世小说中都提到了昆仑山,无论神魔小说还是武侠小说。  那么这个昆仑山在哪呢?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昆仑山不是今天新疆的“昆仑山”,因为今天的昆仑山是这样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这里是大河之源,天边之极,于是汉武帝根据神话,自己把它命名为“昆仑山”,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研究昆仑山,还扯到了帕米尔高原,祁连山等等,其实此昆仑山不是彼昆仑山,而是汉武帝自己取名的,把大家给带进圈里了。  同一个名字,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满洲实录》在讲述这一段神话之前,就详细叙述了鸭绿江边的长白山,显然他也误解了,其实细想就觉得奇怪,倘若布库里雍顺出生于鸭绿江畔,用得着从北向南迁徙数千里,到图门江?《满洲实录》说,“鄂多理,距赫图阿拉四千五百余里”,倘若其在吉林长白山,距离赫图阿拉压根没有四千五百里之遥。  因此,这个长白山应当在外兴安岭,满族的真正发源地也应当在外兴安岭,当然,所以建州女真的历史,如果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的往上追溯,也只有六代,,即是到猛哥帖木儿,到上面第七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记载了,再往上便是神话传说中的“布库里雍顺”,倘若从布库里雍顺再往上追寻,那可就追溯不到了,说不定其始祖也可能在更北边的西伯利亚,因为通古斯语族的民族遍布西伯利亚,分布广泛,那也未可知,不过满语是通古斯语族的南通古斯语支(与乌尔奇语,鄂罗奇语等同族),说明其不可能在北西伯利亚,只可能在南西伯利亚。
  当然,网络上有些人说建州女真来自于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或者芬兰人,这个就没有多少史实依据了,爱斯基摩人的语言属于阿留申-爱斯基摩语系,印第安人属于印第安语系,芬兰人属于乌拉尔-芬兰语系,与建州女真的语言都不是一个语系,至于发式,服饰等等更是千差万别(建州女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语言属于通古斯语族,虽然与金代女真语不一样,其发式属于辫发,虽然与金代女真人也不一样)。而至于他们都信奉萨满教,事实上,萨满教是广布北亚,西伯利亚的原始信仰,通古斯民系,蒙古民系,古西伯利亚人,爱斯基摩人,芬兰人,印第安人都信奉萨满教,这不能作为其归属的依据。  至此,我们经过长途跋涉,如同从“昆仑山”到了“长白山”,可谓十万八千里之遥了,总结一下,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融合有蒙古人,朝鲜人,汉人等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建州女真的直系祖先不是金代女真,而是胡里改人(水达达),其最早的发源地在外东北与外兴安岭,而不是鸭绿江边的“长白山”,不过这块地后来割让给俄罗斯了,就像普鲁士,其发源地东普鲁士在二战后也割让给苏联了。  建州女真与金代女真的语言属于一个语族,但是不能说有直系的传承关系,就像是鲜卑,契丹,蒙古一样,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他们一个先走出,一个后出走,就如同德意志日耳曼人与维京人一样,语言同族,信仰一样,文字不一样,他们同根同源,但是不同族。  当然,从广义上来说,建州女真当然属于女真,就如同维京人属于日耳曼人一样,这才是相对完整的表达,大家未区分广义女真(通古斯语民族)与狭义女真(建立金国的金元女真)的区别,这是很多人搞混淆的地方。  这里也可以举一个更恰当的例子,古代的闪含语系中的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等曾经建立了诸多文明古国,这些民族,后来大多融合在了各个民族中(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  后来语言同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与巴比伦,并且同化了当地的少数一些土著,这就形成了现在的埃及人,伊拉克人以及中东的很多民族等等,这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阿拉伯人语言也属于闪含语系的闪语族,与古巴比伦人等类似,但是他们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并列关系,阿拉伯人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当古巴比伦人建立古国的时候,阿拉伯人还在沙漠游牧,而当古巴比伦人已经消亡掉以后,阿拉伯人走出了沙漠,统一了中东,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伊拉克人等等,如果说古巴比伦人类似于金代女真人,那么阿拉伯人便类似于明代女真人,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他们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一个先走出,一个后出走的关系。  有人说,女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先后建立过两个王朝的民族,这个说法不对,蒙古语族才是建立过最多朝代的民族,鲜卑,契丹,蒙古均是如此,倘若金代女真与明代女真成为一个民族的话,那么契丹与蒙古也应该算一个民族(语言,发式,习俗,宗教,图腾都一样),党项和吐蕃也应该算一个民族。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满族发源于外东北,而外东北今天不属于中国了,就有其他的种族思想,美国的黑人难道就不是美国人了?研究民族,不能有种族主义的想法,不然就容易划入极端的深渊。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那就是我们要有“疑古”的精神,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专家,王钟翰注意到了“长白山”的问题,但是却被固定思维束缚,不敢大胆想象,戴逸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写到正文,而是加在注释中,他们的学术精神值得钦佩,但是没有更进一步,被固定思维所束缚,这是很遗憾的。
  十五、结语  关于女真和满族,大家都误解了很多事情  有人问,满族,女真为何文字,服饰不同?  有人问,为何女真,满族语言,信仰又相同  为何教科书昧着良心说他们有关?  为何皇太极又死不承认?  为何女真倒退了300年,又回到奴隶社会?  这些疑问使得很多问题无法解答,解答了这个,无法解答那个  这些问题,大家都误解了,真相是这样的,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去看前面十四个小节的内容。  1,女真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语族,很多人说女真和通古斯没关系,但是其实女真的语言属于通古斯语族。  2,满族的主体建州女真不是金代女真的后裔(虽然都是通古斯语族,但是是并列关系,不是继承关系,建州女真的先祖是胡里改人,来自于搂邑的偏远部落,和勿吉并列发展了几百年),不然金代人为何倒退300年回到奴隶社会?(同样,女真的先祖黑水靺鞨与粟末靺鞨也是并列关系,不然为何渤海国灭亡,女真又倒退了300年?)  3,完颜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没有任何关系,不是继承的关系,如同李渊和刘邦没关系一样。至于满族当时形成的时候也有完颜部落,这个完颜不一定是金代完颜姓的后代,这个姓氏更有可能是王甲,与完颜同源自古通古斯语,并不代表就是其后代,如同英语John,德语Johann,法语Jean等,其实是来自于原始圣经中的约翰,但是法国姓让的并不一定就是德国约翰的后代。  4,满族其实是混血民族,主体建州女真外,混有30%的汉族血统和20%的蒙古血统。  5,说满族和女真有关系,是对的,语言是一个语族,信仰都是萨满(当然通古斯语族都是这样),发式都是辫发,说满族和女真没关系,也是对的,文字不同,服饰也不一样,皇太极也不承认。  所以,女真和满族的关系就好比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关系,语言一个语族,也有部分继承,姓氏也有继承,信仰都是东正教,文字不同,服饰不同,俄罗斯沙皇也不会承认乌克兰基辅王。  女真和满族(准确说是满族中的建州女真),也就是同一语族,是两个并列民族,而非继承关系,教科书说满族是女真,是把女真当做通古斯语族的典型来说,是广义的女真,而不是狭义的金代女真,就好比把乌克兰人作为“斯拉夫人的典型”  简而言之,就是金代女真人,明代女真人都是女真(通古斯语族),但是他们不是一回事,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说是两个民族,就像现在的羌族,其实是党项之后,而不是五胡的羌族之后一样。  所以有人说满族是女真之后,这是对的,这里的女真指的“明代女真”。  有人说,满族并非女真之后,这也是对的,这里的女真指的“金代女真”。  “明代女真”与“金代女真”并非一个民族,只是语言同属于通古斯语族而已,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同理,黑水靺鞨与粟末靺鞨也都是“靺鞨”,但也不是一个民族,也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在《辽史》中都是“女直,渤海”并称,说明它们是两个民族,但是说“女直,渤海本一家”这说明他们的语系是一个语系,是并列关系。  前面以日耳曼为例子来说明,这里还是用日耳曼,来作为结语吧,满族之于女真就如同英格兰之于日耳曼一样的。满族与金代女真是并列的关系,并非继承的关系。满语与金代女真语虽然并非一种语言,英语与德语也并非一种语言,一个完全没学过德语的英国人是听不懂德语的。虽然英国人、德国人的语族都是日耳曼语族,这么一说,大家都该清楚了吧。  -------------------------------------全文完-------------------------------
  呵呵,谢谢楼上了,这些帖子的作者“唐宋历史”是你吗?不过我现在准备以岳飞为原型写一部小说  不过令我苦恼的是,它既不是历史小说,也不是武侠奇幻,不知道归于什么类别
  谢谢楼上了,我正准备写部关于岳飞的小说
  非常全面
  @我就是刘野猪 21楼   谢谢楼上了,我正准备写部关于岳飞的小说  -----------------------------  不客气,可惜前面发的链接没了。  楼主学识渊博,相信写得小说也不错。
  推荐更多资料: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全二册) 【宋】岳珂 编
王曾瑜 校注.pdf  http://ishare..cn/f/8956098.html  《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王曾瑜 著  http://ishare..cn/f/6003825.html  《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 王曾瑜 著  http://ishare..cn/f/.html  《宋史》和《金史》的史料来源,兼谈《金史》中关于岳飞的错误描述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4628.shtml  秦桧篡改历史及其对后世研究岳飞的消极影响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5916.shtml  岳飞孙子岳珂书中的文献资料之来源及其史料价值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0502.shtml  岳飞正己治军的品行,兼谈岳家军的军纪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0470.shtml  民族英雄岳飞的高风亮节,也谈岳飞生活中的品行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0466.shtml    《满江红》是不是岳飞的作品?——解开历史谜团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05896.shtml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4723.shtml    民族英雄岳飞并非临阵脱逃,用史实戳穿“无知小丑”的欺世谎言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2253.shtml  岳飞抗金形势图及其解说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9209.shtml  在南宋时期,人们对岳飞的评价如何?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2114.shtml  金国的内忧外患与公元1140年岳飞北伐直捣黄龙的可能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69287.shtml  绍兴十年岳飞北伐前后南宋的国力和军力如何?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48644.shtml  岳飞郾城大捷和颖昌大捷全面考证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47989.shtml  南宋前期的著名将领简介以及岳飞与南宋其他将领之比较  /data/thread//31/8_1.html  南宋史官章颖有关岳飞及其他抗金名将的经典评论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3521.shtml  公元1140年岳飞北伐前后,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形势对比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9085.shtml  推断岳家军颍昌之战杀金兵实为五千,至少有八条重要的依据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9239.shtml  岳飞朱仙镇之战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朱仙镇大捷有待进一步考证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6312.shtml  农民起义问题与岳飞平定杨么之乱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56282.shtml  全面探讨岳飞冤案的起因和经过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3813.shtml  历史上的岳飞并非愚忠!——岳飞“愚忠”论,可以休矣!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7912.shtml  《千古罪人秦桧》曾琼碧著  全书引用大量的史实证据全面地揭批秦桧奸险歹毒、残害忠良、结党营私、独断专行、迫害异己、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无恶不作的罪恶生平,  彻底批判秦桧叛国投敌、甘当内奸、卖国求荣、祸国殃民,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汉奸行径!  千古罪人秦桧电子书_免费在线阅读全文_曾琼碧-超星读书   /ebook/detail_.html  /ebook/detail.jhtml?id=&page=165  /ebook/detail.jhtml?id=&page=165        南宋超级大贪官秦桧专权期间残害忠良、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罪行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83494.shtml  宋金达成绍兴议和之后,秦桧和赵构是怎样给南宋“休养生息”的?  /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3227.shtml
  @我就是刘野猪 20楼   呵呵,谢谢楼上了,这些帖子的作者“唐宋历史”是你吗?不过我现在准备以岳飞为原型写一部小说  不过令我苦恼的是,它既不是历史小说,也不是武侠奇幻,不知道归于什么类别  -----------------------------  历史小说最好了,武侠奇幻就算了。  推荐以下经典资料供兄才参考: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全二册) 【宋】岳珂 编 王曾瑜 校注.pdf  http://ishare..cn/f/8956098.html  《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王曾瑜 著  http://ishare..cn/f/6003825.html  《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 王曾瑜 著  http://ishare..cn/f/.html
  顶起,满洲是广义女真的后人,但不是金代女真的后人
  难得一见的好文,收藏了!!!  
  加入书签,养肥细看。
  写的挺清楚
  楼主辛苦
  建州女真的直系祖先不是金代女真,而是胡里改人(水达达),其最早的发源地在外东北与外兴安岭,而不是鸭绿江边的“长白山”,不过这块地后来割让给俄罗斯了。  -------------------------------  原来满人的龙脉在外兴安岭
  非常重要准确而详尽的研究
  本人认为爱新觉罗是爱斯基摩人
  拜读!
  写的比较接近。
  学习了
  科普贴必须顶!  谢谢楼主的解惑
  @我就是刘野猪
19:49:36  八、猛哥帖木儿  记得第一节说过,满语与女真语是一个语族,但是并不能等同,那么满语与
上的何种语言最为相似呢?知道了这点对于研究满语的起源,满族的族源是很有帮助,女真史史专家孙进己说,满语与
上的“水达达语”最为相似,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前面已经提到了水达达,其住在胡里改路,是较为偏远的女真人,水达达语因此又叫做胡里改语,此种语言与金代女真语是一个语族,有很多相通之处,......  -----------------------------  这里你理解有些偏差,彘的意思是猪,“狗彘之子同处,岂能生育?”这个意思,是狗和猪不是一个物种,配成对,也不能繁殖后代。尽管事实上对胡里改人又不同看法,但语言上并没有侮辱。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族是女真族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