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最高将领中国战场到底击毙多少日军

八年抗战伤亡人数多少?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最新数据_八年抗战日军死亡人数
八年抗战伤亡人数多少?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最新数据
中国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在经历八年的抗战中,中国的经济基本是停滞的。不过中国 也为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揭露出军民伤亡3500万 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是巨大的损伤。一起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以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王建朗为现场记者提供了一组基本数据:  &&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按照1937年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  他表示,研究者关于二战中中国贡献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观点。  首先,东北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第二,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第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战后秩序的设计与战后国际组织的创建。  &第二,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王建朗介绍,&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展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而在此后长达四年半之久的时期内,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中国此时既是在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实际上也是在为维护其他国家的安全而战。&王建朗说,抗战的坚持,极大消耗了日军力量,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的计划,并对其实施南进计划起到了牵制、阻滞作用,中国的持久抗战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准备时间。  &第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王建朗说,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由于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日军无法向太平洋战场转移更多兵力,这就有力支持了盟军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战。  王建朗还表示,尽管中国抗战极为艰难,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出发,中国派出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出境作战,缅北反攻战是盟军在大陆地区发起的第一次成功的反攻战。  &第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战后秩序的设计与战后国际组织的创建。&王建朗说。  他介绍,中国与美、英、苏领衔签署26国《联合国家宣言》;先后与同盟国商讨和签署《莫斯科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战时问题和战后秩序做出安排;参与联合国机制的设计,参与《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并为维护弱小民族平等权利做出独特贡献;参与审判战犯、对战败国进行占领改造等战后惩处措施的设计等。  &其中,《联合国宪章》中关于民族自治、民族独立的内容等,是中国对国际秩序设计作出的独特贡献。&王建朗说。
按热门八年抗战伤亡人数多少?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最新数据查阅>>
最新八年抗战伤亡人数多少?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最新数据:
相关八年抗战伤亡人数多少?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最新数据: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世外桃源”。
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将全线贯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持续8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抵御外寇入侵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伤亡最惨重的历史,直接造成了中国3500万军民伤亡,而日本也二战中付出了300万军民性命的代价,日本在二战中战死最多的是太平洋战争,其次是在中国,中国在8年抗战中消灭了多少日军呢?
  七十万魂不还乡:日方史料中在中国阵亡人数。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比如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就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
  到底哪个数字是正确的呢?
  美国方面使用的是日军提供的公布材料,按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一直就有异议。
  第一方面的异议是日军的阵亡人数和对手公布的往往差距很大,比如国民党军在台儿庄战役中,认为至少击毙日军一万二千余人,而日军公布的阵亡人员只有两千余,相差六倍之多。一些学者如张忠义先生将其归结为中国军队对战果的夸大。
  国军对战果夸大可能有之,但日军的作战记录中,却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
  例如日军在作战记录中,经常可见“苦战”字样,而公布的伤亡却极小。以攻占洛阳为例,整个战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区区55人。但其中又分明记载了多次激战,如停车场肉搏战、禹王庙对攻等等,伤亡人数颇有些对不上号。又如抗战初期的山西万全之战,日军有记录称此战中步兵第三联队几乎全军覆没,原因是第三联队本身属于二二六兵变的主力,这些官兵都属于当时的叛军,但惩罚迟迟未作,送他们到中国战场,其意义就是让他们能够“光荣地死”。第三联队的官兵为了洗刷耻辱,在万全城下发动了自杀性的冲锋(不炮击摧毁城墙,直接进行云梯登城),大部战死沙场。然而,与此矛盾的是,同时公布的战报中,第三联队的伤亡合计不超过一百人。
  另一方面就是日本靖国神社中供奉的灵位,与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不符,并且逐年增加,仿佛越来越多的阵亡人员从地底下冒出来一般。
  看来,日本的战报,还真让人有些不敢相信。这种战报的权威性早就受到质疑,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就多次发现日军力图以掩饰自己伤亡的做法造成美军的错觉,并鼓舞自己的斗志。
  虽然日方战报的数据说不通,但作为外国人,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是怀疑。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的资料统计,却为这种说法提供了新的证据。虽然还无法断定到底有多少日军阵亡中国,但其统计的数字,至少证明无论军事博物馆还是何应钦将军,提供的数字都过于保守了。而日军的战报,则在这些翔实的统计数字面前,彻底失去了可靠性。
  比如,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
  而我最近买到的一册日本读卖新闻社编辑的《中国慰灵》,则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字。这本书,是一套记录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情况,追悼亡灵的系列图书,包括《缅甸慰灵》、《满州慰灵》、《瓜岛慰灵》等,《中国慰灵》是其中的第五部。
  在这一册图书中,读卖新闻社记者统计的日军在中国阵亡总数,超过七十万人,其中不包括苏联红军、抗日联军在东北和中国远征军在印缅的战果。这是战死和战病死的合计人员数字,这符合阵亡人员统计的原则,美日统计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在南洋的伤亡人数,也是这两个数字的总和。
  这部书中提供的资料,推翻了日本军部所公布数字的权威性。比如,豫湘桂战役中的长衡会战(日军称为湘桂作战),日本军部提供的数据是日军共计阵亡12209人,而读卖新闻的纪录,则日军此战的总阵亡人数,超过十万。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历史探秘网分享历史,人物,时事内容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论八年抗战中国击毙日军仅占其死亡总数五分之一
&&&&&一、八年抗战的中国战场
  & 1、八年抗战中国战场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五分之一,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要说明哪个国家对战胜法西斯起了多大作用,只能用战果说明。有人不同意这点,如《疑义相与析》一文作者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如果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持续了十四年;从七七事变算起,也有八年。美国从什么时候加入的,张先生总不至于不知道吧?在1941年以前的十年或四年里,难道不是中国一家在对付日本?战胜日本并顺带替中国赢得胜利的‘主力’美国在哪里?难道张先生的字典里,‘主力’是要等双方打得精疲力竭后才出场捡便宜的意思?”(该文是针对网友转载我‘八年抗战’一文时署名‘张忠义’而言,下同)
这是从抗击日本侵略时间长短而言,本不值一驳,但还得说说。时间长就贡献大?欧洲的波兰、法国、南斯拉夫和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时间都比苏联、美国长,难道就比后者贡献大?如此逻辑推论则朝鲜自1910年被日本吞并就一直没停止抗日斗争,时间长达35年,是否打击日本比中国贡献大?金日成可否类似问一句:“你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20年在哪里”或“我在长白山打游击奇袭普天堡时你中国在那里”,甚至“中国抗战是出场捡便宜”等,我们接不接受?可见不看战果只看时间长短是何等荒谬。至于美国是不是“出场捡便宜”我下面第3章再详细回答。
  那就看战果。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因此详细说说。先不说日本二战物资、武器损失多少,单说人数。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font COLOR="#FF万,占日军二战总损失<font COLOR="#FF万的70%。这是中国战胜日本、中国是抗日主战场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尽管这两个数字都来自日本书籍,却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日军在中国损失<font COLOR="#FF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这里要谈一下军事常识。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因为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军队的伤员<font COLOR="#FF%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多次受伤,如进行累计就会出现多人,实际受伤的只是一个人。所以战争损失只统计死亡数。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据日本自己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font COLOR="#FF万人,其中在中国战场八年战死<font COLOR="#FF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1%。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日军绝对损失总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
  “——事实上,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伤亡数目和对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台湾方面的数字是<font COLOR="#FF万余人,这或许是过于夸大了的数目。而目前大陆和日本学者关于整个中国战场消灭日军数目,有<font COLOR="#FF万、133万、138万、150万、198万等几种。如刘庭华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中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人数为<font COLOR="#FF万(481页)。日本方面统计的整个二战中的伤亡数为<font COLOR="#FF万人,而中国战场上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版;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266页,株式会社教育社1979年版。这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6年战争中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约<font COLOR="#FF万余人,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font COLOR="#FF人,加上伤、俘的不下25万人。以此计算,中国战场消灭日军的比例接近70%。而《小罗斯福回忆录》中,认为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font COLOR="#FF万人(49页),又据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人(下册716页),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font COLOR="#FF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也接近70%。即使以日本学者的<font COLOR="#FF万人作为分子,这个比率也达到46%以上。就单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font COLOR="#FF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解及数字》)的说法。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八年累计,日军在华战死<font COLOR="#FF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死日军总数<font COLOR="#FF万的39%’(库克斯、库罗伊合著 《中国与日本》,308页)。所有这些日军阵亡数字和比率,均高于张先生所提供的。即使以这些伤亡或阵亡比率中最低的来计算,中国战场消耗的日军也达到46%和39%,这难道不是中国的最大贡献吗?”
  引用了中外包括日本大量的历史资料提供的数据,似乎有根有据。但细想却很有问题。对战争中军队损失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但世界公认的统计绝对损失才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以下另说明)。把不同口径的数字混合对比就是我文中所说的偷换概念的“障眼法”。《疑义相与析》文中列举的大量数据,也是不加区分的,事实上对我特别强调的“障眼法”视而不见或有意忽略。
 &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志愿军到底损失多少?有50万、37万、15万和11万等不同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正确的,只是统计口径不同。11万是志愿军战斗死亡数字,15万是战斗死亡11万加上医院中伤员医治无效死亡和非战斗死亡4万人得出的数字。50万是战斗死亡11万加上累计受伤38万人次得出的,37万是11万加上剔除累计多次受伤的25万伤员得出的(以上数据参见徐焰:《第一次较量》)。日军在二战中伤亡数字有<font COLOR="#FF万、212万、287万;在中国损失的有40万、105万、133万、150万乃至<font COLOR="#FF万等数字,除错误计算的外,也是上述不同口径造成的。问题要害在于必须就同一口径进行比较,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二战中日军到底战死多少?其中被中国军队击毙多少?
 根据日本资料提供的数据,日军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按不同统计口径和截止时间,有<font COLOR="#FF万、212万、232万这三个数字。<font COLOR="#FF万,是日军从日“卢沟桥事变”至日宣布投降这八年侵略战争中战死的数字;212万,是包括二战后日军死亡的数字(如在苏联的西伯利亚劳改营中死亡的战俘);232万,是除日军正规军人死亡外,加上武装平民(类似于中国的民兵)和殖民机构官员死亡的数字。
&&& 二、八年抗战中国击毙日军仅占其死亡总数五分之一(2)
  (1)二战期间日军战死194万人
根据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二战中日本陆军死亡失踪1439101人,海军死亡失踪419710人(见该书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第4卷1799页)。也就是说,日军二战期间战死的数字是1858811人。然而这一数字统计时间是截至到1952年,当时日军还有几十万战俘滞留在苏联,生死情况不明。直到1956年,日本和苏联正式恢复了邦交,抑留在西伯利亚的日军原关东军最后一批战俘回国,经中国战犯审判机关宽大释放或不予起诉的一批战犯也同时踏上归途,这样,由于战争原因滞留在海外的日军(除个别服刑战犯外)全部回国,从而使日本得以精确统计战争的军人损失。
  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护局调查数据,从日到日(“芦沟桥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日军总计战死194.01万人,其中陆军148.23万人,海军45.78万人(因日本二战时没有独立的空军,分别称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故其损失分别列入陆海军中)。
  &#9312;本数字包括日本陆海军所属军人、军属战没者数。
  &#9313;各地域包括近海域战没者数。
&#9314;本数字包括日中战争战没者数。
  &#9315;本数字包括充当日本军属的台湾人、朝鲜人战没者数。
  相关日文原文:“本表数字には、朝鲜人、台湾人、军属、支那事変戦没者/陆军181000人 海军7700人  所谓“支那事変”,翻译为“中国事变”,日本专称从日“七七事变”到日珍珠港事件这四年侵华战争时间。因这段时间中日两国均未相互宣战,故日本称为“中国事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则统归入“大东亚战争”)。如上述,此段时间日军在中国战死陆军18.1万人,海军0.77万人,合计18.87万人。至于充当日本军属的台湾人、朝鲜人死亡人数,为朝鲜兵21181人,台湾兵27863人,合计约5万人。
 为了弄清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对日战争中分别歼灭日军数,本文将日军死亡数分为四部分,一些次要武装力量的战绩均计入上述四大国。
  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护局调查数据,日军在八年侵略战争期间战死总数194.01万人中,在中国(不包括东北)战死40.46万人,在“满洲”(即中国东北)战死2.65万人,在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主要是缅甸)战死19.27万人,在太平洋战场(含日本本土)战死131.63万人。
  也就是说,在八年的侵略战争中:
  日军在中国战场被击毙40.46万人,约占21%。《疑义相与析》作者质疑我关于侵华日军战死40万人的来源:“既然日本方面的资料都只给出‘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的133万,并未明确死亡数目,张先生何以就得出日军在中国战死40万人的结论呢?这是张先生语焉不详的地方。”这可是怪事,作者上面引用了大量日本史书,竟没看到这一数字?作为一个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也太不应该吧?以上数据也可参见《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上册,606-607页)。该书是日本102卷《战史丛书》的“压卷巨著”、10卷本的《大本营陆军部》的节译本。
  那么日军在年的八年全面侵华战争中死亡40万、伤亡总数150万(或133万)是怎样分类的呢?据日本历史资料,从日“七七事变”到日珍珠港事件这四年间(因这段时间中日两国均未相互宣战,故日本称为“中国事变”时期),日军在中国死亡18万多人(阵亡14.6万,其余为伤病死),负伤53万人,总计减员71万人(另患病送回国43万人)。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日战争结束这三年八个月,日军在中国战场(不含在缅甸与远征军作战)又死亡了22万人,负伤57万人。这样,日军在侵华八年的中国战场(不含滇缅战区和东北)便死亡40.5万人,负伤累计110万人,死、伤总数相加则达150万(不含患病。这一数据就相当于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总伤亡50万这一口径)。另有一统计为133万,国防大学教授徐焰指出系减去重复负伤者的统计(这一数据相当于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伤亡37万这一口径)。二战中日军伤员在正常医疗条件下的康复率为76%,由于日军在中国战场较少遭到全歼(我已指出日军在八年侵华战争中未有一个联队遭到全歼),故适用于这一比例,即110万伤员中估计有1/4的伤兵退出战场,不到30万人。连同40万战死者,中国战场八年使日军遭受的绝对损失不到70万人。
或许有网友质疑日军统计的精确性。这除了我上述强调的历史研究必须依靠档案外,还可以仔细分析。日军实行的是地域征兵制,即一个部队的人员来自同一地区,如大家熟悉的第5师团来自广岛、第6师团来自九州岛熊本,越是基层单位,就越是来自更小的行政区域,如中队(连)、小队(排)的人员都来自同一个街道和村庄(日本行政区划用町、目等),本身就是亲戚、同学、朋友,早已互相熟识,所以凝聚力强,如有战死者必拼命抢回尸体。而日军伤员陷于绝境时绝大多数会自杀,鲜有降者;在太平洋孤岛上全军覆没即可判定绝大多数战死。而当时日本有着完整的户籍制度,靖国神社里200多万日军死者的名册牌位上都有具体的死亡时间、地点,因此日军对死亡人数是清楚的、精确统计的和可信的。著名学者杨奎松指出:对伤亡数字造假“在日军当时则颇难做到。这是因为日本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日军的士兵全部都有详细档案,受伤阵亡均须记入档案,一旦出现死亡更必须及时通知家属,以便家属办理相应手续和领取抚恤。故意隐瞒战斗伤亡在日军条例里也是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的。”反观之中国军队,以国民党军队为例,部队来源庞杂,许多新兵一来就投入战斗,许多人员还是随时就地征召、就地投入战斗,同一部队之人互不熟识;作战多为退却,有多少尸体落入敌手也不知道;失踪者是战死、被俘还是逃亡或被其他部队收容更不清楚。《南方都市报》今年7月14日登载文章《从长城脚下打到越南的老兵毛金中——那些还叫不上名的新兵转眼就消失了》,提到“部队在每次损失惨重的战斗之后都会补充新兵进来,但往往是补充来没几天的士兵,转眼在新的战斗中就找不到了,然后又会有新的士兵增补”,就是一例。因此,国民党军损失统计远不如日军精确。国民党宣布抗战八年军人战死132万,只能是最低数字。抗战时国民党政府连中国有多少人也没有统计,所谓4亿人是通过食盐的消耗推算出来的,由此可见一斑。
这里比较一下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损失。1946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了国民革命军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抗战期间的伤亡总数,为3216079人。其中:阵亡1324271人,失踪130126人,负伤
1761682人。但阵亡132万不包括受伤后死去的伤员和非战斗死亡(即相当于志愿军抗美援朝阵亡11万这一口径)。八年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各级医院一共收容了病员1378526名,其中因病死亡的人数不详。这也不包括尚未送到军队便已冻饿而死的壮丁。中国军队非战斗死亡的数字非常高。根据国民政府提供的数据:抗战八年征兵总数为1405万人;抗战8年部队减员总数为417万人(含伤亡和逃亡数);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人数为252万人;抗战结束时国民党军队人数为422万人。根据以上数字计算,在8年抗战所征的1405万壮丁中,除去战时减员417万、战后与战前相比净增兵员数170万(战后的422万减去战前的252万),八年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非正常减员达851万人。考虑到重病退伍、年龄大退伍等因素(国民政府战时一直在努力搜刮兵源拉壮丁,一般不会主动裁减军队中的青壮年),以及没有统计进去的逃亡失踪人员,则国民党军851万非战斗减员中伤重死亡、病死、死于事故的人员最低限度也在100万人以上。
  有的学者根据各种资料估测,同时考虑到战时医疗条件的极端恶劣,中国国民政府军队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的死亡人数包括伤死和病死人员在内,至少在200万以上(即相当于志愿军抗美援朝总计死亡15万这一口径)。这还不包括各种非正规武装力量的损失。实际上八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军队和民政部门缺乏全面准确的部队人数以及征兵统计资料,各部队损失报告数据资料粗糙,国民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已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权威数据了。
  除了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外,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规军事力量还损失了584267人。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的损失,但不包括在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的损失。具体损失构成如下:阵亡160603人,失踪87208人,被俘45989人,负伤290467人。
 如上所述,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40.46万人,那么国民党军和共产党游击队各击毙多少呢?由于日本资料并未详细分类,只能推算。据战时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参谋回忆,华北日军平均每年损失仅1.8万人。而据日本权威战史《大本营陆军部》、《华北治安战》等宣称,华北方面军1939年战死5231人,战伤13810人,合计19041人;1940年战死5456人,受伤12386人,合计17842人。均接近1.8万人这个数字。算上新四军给日军造成的损失,估计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给日军造成的伤亡总数应不超过20万人(有网友说曾看到某内部资料称敌后战场八年毙伤日军总数仅12万多人,因无法核实来源,姑且存疑),其中击毙者应不超过5万人。对比共产党游击队总计阵亡16万人(不计失踪数),则与日军战斗死亡比例大致为3:1(此为大概约数,因共产党游击队的伤亡包括与伪军作战和与国民党军“磨擦”时的损失数字,而华北日军也在与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交战中有一定损失,如中条山战役。以上因素均忽略不计,只纯粹比较双方阵亡总数,仅供参考)。
  如共产党游击队击毙日军5万的话,则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击毙日军数应为35万(含日军伤病死数,但不计滇缅作战战绩)。如上述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阵亡132万,与日军死亡数比例大致为3.8:1。如考虑国民党军死亡总数实际在200万以上,则为日军6倍左右。
  日军在中国东北战死2.65万人,主要是1939年在诺门坎冲突中死亡8800人和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的战果。也许网友立即质疑: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击毙日军公认的数字是8万多人,怎么这里日军在东北八年总共才死了2万多人?原因我在下面再详细分析。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数字统计截止日期是8月14日,即苏联出兵东北才一个星期,苏军部队还在穿越沙漠、山岭(如大兴安岭)以及原始森林,日本关东军只有一部与苏军发生战斗(主要在关东军第5军防守的黑龙江东部的绥芬河、东林虎头和牡丹江、佳木斯地域),损失并不大。根据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一书称:“截至8月15日,关东军主力没有损伤。”苏联参战后7天内同苏军交战的关东军部队,有7个师团、2个混成旅团和一些独立部队(其中3个师团受到很大损伤),只占关东军24个师团、9个混成旅团的一部分(见该书191页,这里还不包括朝鲜军7个师团)。“换言之,到8月15日为止,关东军的主力尚未同苏军交战,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从日军3个师团受到很大损伤来看,加上关东军第5军司令官清水规矩中将战后在接受苏方审问时承认该军在战斗中损失4万余人,推断关东军在这段时间战死当在1万人左右。连同日军1938年在张鼓峰、1939年在诺门坎与苏军冲突中战死约1万人,则苏军击毙日军约2万人,占二战中日军死亡总数的1%。则八年抗战期间,抗日联军在东北击毙日军只有6000人左右(详见下面分析)。
  日军在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战死19.27万人。主要是在缅甸战死16.19万人,除去中国远征军击毙日军1.16万人外(这在本文“远征军印缅抗战”一节中专述),约15万人主要系英军击毙。此外日军在中南半岛的印度支那、马来亚和新加坡、泰国等地战死3万人(系英联邦军队、法军以及越南、缅甸、马来亚游击队的共同战果),为简便起见均计入英军战果(日军记载战时在马来亚和新加坡共战死1.14万人,在附近海域被击沉船舶的死亡军人也计入)。这样英联邦军队在中南半岛击毙日军约18万人,占其死亡总数的9.3%。
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的日军为131.63万人(其中陆军88.74万,海军42.89万),占67.8%。换言之,二战中2/3的日军系被美军击毙,美国毫无疑问是战胜日本的头号主力。
  所以我国史学界长期把中国八年抗战毙伤日军133万人(其中击毙仅40万)去与日军二战的战死数194万相比,宣称中国歼灭日军占二战日军总损失的70%,就是一个混淆不同统计口径得出的“障眼法”。而在今年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权威文章中,如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发表的《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一文,也称:“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均引用该说法)就是把日军在中国战场总伤亡150万这个数字(死亡40万加110万伤员)去与日军二战绝对损失数195万对比,如果照此计算,则盟军(包括美军、英军和苏军)击毙日军数不到日军总损失25%、也就是不超过50万人,这显然是不符实际的,因为仅美军就击毙了日军131万人。其中仅在菲律宾的日军正规军57万人中,战时就死亡陆军36.87万人,海军11.79万人,合计48.66万人,仅此就超过了中国军队击毙日军总数!
 (2)包括战后损失,日军因战争死亡总数为212万人
  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护局调查数据,日军因战争死亡总数为212.1万人,比194.01万这个数字多了18.09万,这是因为,该数字包括日军在二战后(即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死亡人数。战后日军死亡的18.09万人中,陆军16.49万,海军1.6万。情况是:
  在中国(不包括东北)死亡5.11万人。这一数字颇令人费解,因抗战胜利后中国对日本“以德报怨”,并没有象苏联那样大规模折磨死日军俘虏,这5万多日军是怎样死的?我推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被苏军击毙一部。因日苏军除出兵东北外,还有一部进攻张家口和承德、山海关。张家口是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辖的“驻蒙军”防区,而苏联出兵后日军将承德、山海关所在的热河由关东军防区划归中国派遣军,故中国派遣军也在与苏军的战斗中受到一定伤亡;
 与中国共产党游击队作战的伤亡。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正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进行大反攻,但日军根据命令只向国民党军投降,所以对共产党游击队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据冈村宁次回忆,停战后一段时间在中国的日军在对共产党游击队的抵抗中,损失达7000多人。
  参加中国内战被击毙。抗战结束后,特别是在华北的国民党部队有利用投降的日军参加内战、进攻中国共产党解放军的现象。尤其是山西的阎锡山,留用侵华日军达1.5万人,编成第10总队等番号,用作内战的急先锋,战斗中大量伤亡,只有少数人回国。在晋中战役中,阎锡山部被歼10万,其中日军第10总队带头冲锋突围,大部分被击毙,总队长原泉福少将(真名元泉馨,原日军驻山西的独立步兵第14旅团的旅团长)和7名高级军官自杀。太原战役时,参战的日军1100多人,被击毙700多,死亡率颇高。因此参加中国内战而死的日军不在少数。
抗战结束后,中国物资极其缺乏,更不用说日本战俘和侨民了。据日本资料,停战后日本在中国(包括东北)饿死病死的平民达17万人,肯定有相当部分战俘也遭此下场。另因为战败,有许多日军因绝望而自杀(有的在回国的船上跳海)。
战后日军在中国还死了5万人,目前还缺乏详细的分类资料,希望网友在这方面也作些考证工作。
  加上这个数字,则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为45.57万人。
!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军在中国东北还死了2.02万人,全部是苏军战果,因为有相当部分关东军还在继续抵抗,特别是东宁虎头要塞,抵抗至8月26日。所以:
  日军在八年侵略中国全境的战争中,战时在中国关内战死40.46万人,在东北战死2.65万人;战后还在中国关内死了5.11万人,在东北死了2.02万人,合计共50.24万人。这就是《疑义相与析》一文中引用的:“就单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5024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解及数字》)的说法”,就是把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被中国军队击毙的加上在中国东北被苏军击毙的数字混在一起全部计入中国战果,还是把“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和“在中国被击毙的日军”(苏军击毙4万)这两个不同范畴混为一谈,也是没有细读我之原文而导致的常识错误。
  但不仅是常识错误,《疑义相与析》为证明东北抗日军队打击日军的贡献,再次玩起了“障眼法”:
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约17.2万余人,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俘的不下25万人。”
  日本学者伊豆公夫等确实指出,关东军在东北14年损失17万多人,但这包含死亡数和累计受伤这两个数字。上面已指出,日军八年在中国东北战死人数为2.65万人,那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这6年中日军在东北战死多少呢?靖国神社的牌位上写得清清楚楚:17176人。也就是说,关东军在东北14年战死总数约4.4万人,其中2万人系苏军所击毙。《疑义相与析》将日本学者承认的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字(与苏军和中国抗日军队作战)简化为“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再次偷换概念,却堂而皇之的冠以“据日本方面统计”,不能不说有误导读者的嫌疑。至于“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就不值一驳了,这一数字比日军在东北14年死亡总数4.4万人夸大了3倍,而且一个简单事实是:东北义勇军总计30万,后约有10万左右退入关内(大部被宋哲元的西北军收编,成为29军骨干,故七七芦沟桥事变时抗日斗志旺盛),一部投降;抗日联军5万人大部伤亡,合计伤亡也就是20多万,如《疑义相与析》所说以此损失就能击毙日军18万、加上伤俘25万,诚如是,则为我民族之大幸!
  真实情况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为45.57万人(含战后死亡)。连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联军在东北的战果,合计击毙日军47万多人,占日军因战争死亡总数212万的22%。
  至于苏军战果,战时、战后在中国东北各击毙日军2万人,合计4万,但不是苏军歼灭日军的全部。苏军除出兵东北外,还进攻了朝鲜北部,以及共有10万多日军防守的库页岛(萨哈林岛,日本称桦太岛)南部以及千岛群岛(特别在占守岛发生了激战),战后苏联还占据千岛群岛中的北方四岛至今。据日军统计,战争中在朝鲜总计战死2.65万人(应包括朝鲜游击队的战果,为简便起见均计入苏军战果),在桦太岛和千岛群岛总计战死1.14万人。算进这些战果,苏军击毙日军总数为7.8万人。
 但这还不是死于苏军之手的全部日军。
 日本投降后,苏军将在东北投降的日本关东军战俘59万人编成几百个作业大队,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大批日本俘虏被折磨致死,据《日本陆海军事典》截至1956年统计,被折磨死的日本战俘共5.27万人(而根据日苏联科学院东洋学研究所国际部部长齐利琴科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被强行扣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关东军有62068人死亡)。故苏军杀死日军总数(作战和折磨致死)为13万人,占日军死亡总数212万的6%。
  战后日军在缅甸仅死亡2600人,可以忽略不计。
  加上战后损失,日军共死亡212万人,其中被中国军队击毙47万人,被苏军杀死13万人,在中南半岛被英军击毙18万人,而死于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的日军达133万人,占63%。据《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其中仅在菲律宾就死亡陆军37.75万人,海军12.11万人,合计49.86万人,也超过了中国军队击毙日军总数。
  据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64年3月出版的《大东亚战争各地区兵员和死亡者概数》(大东亜戦争における地域别兵员及び死亡者概数),二战日军死亡总数为207.3万人(含战后),其中陆军死亡159.92万人,海军47.38万人。但这个数字没有计入被击沉船只上的人员死亡数,计入的话仍为212万人。在太平洋战场阵亡的133万日军的分布是:中太平洋死亡24.72万人,菲律宾死亡49.86万人,新几内亚东部、所罗门群岛等东南太平洋诸岛死亡24.63万人,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等地死亡9.3万人,台湾和日本近海的冲绳、小笠原群岛等地死亡14.37万人,日本本土死亡10.39万人。
  所以只笼统地宣称中国八年抗战毙伤日军133万,表面上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死亡133万相当,但从实质看日军被中国军队击毙47万,却只有其在太平洋战场死亡数的1/3,这是完全不能等量齐观的。
(3)连同武装平民和殖民机构官员等“公务死”之人,二战日军总计死亡232万人。
 《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的二战日军死亡194万、212万这两个数字,均是指日本正规军人的损失。而战争中特别是战争后期,随着战事逼近日本海外岛屿(如塞班岛、冲绳岛)及战线纵深(如苏军席卷中国东北),有相当部分居住在上述地方的日本平民被动员起来加入战斗,这类人被日军称为“准军属”(类似于中国的民兵),也计入战争损失中。这在靖国神社的牌位中有着详细的分类。
  目前靖国神社祭祀有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至1945年二战结束70多年间死亡的246万多名军人的牌位。其入选的标准是:战死、战伤死、战病死等“公务死”之人(因公殉职)。其中,在“中国事变”(即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这段时间的侵华战争)战死191218人,在“大东亚战争”中(即从1941年“珍珠港事变”到1945年战争结束,即太平洋战争)战死2133760人,合计232.5万人(因靖国神社的牌位随时都在添加,故数字是动态的,但差别不大)。
  按照靖国神社的标准,日军在二战中总计死亡232万多人,比《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的212万人多了20万人。他们是什么人?这是因为靖国神社祭祀的,除军人、军属外,还有所谓“准军属”,包括:参加战斗的日本海外武装侨民(类似中国的民兵),如在中国东北的“满洲开拓团员”、“满洲开拓青年义勇队员”,在冲绳和南方太平洋等地参战的武装侨民、海洋渔业监视员,本土“国家总动员法”征集的女子挺身队、报国队、红十字会护士(死亡女性共5.7万名),“船舶运营会”的船舶乘员,国民义勇队员、民间防空队员、运输船的死亡人员(如被美军击沉的“阿波丸”上死亡人员2009人,以及用于疏散冲绳儿童的轮船“对马丸”上遇难的800名儿童),日本外务省等官职员(包括海外殖民机构如关东局、朝鲜总督府、台湾总督府、桦太厅的官职员)。
  以冲绳战役为例,日本死亡平民9.4万人,按照分类统计,参加了战斗或战斗支援的平民战死5.6万人,而没有参战的平民死亡3.8万人,战后其遗属(日本称“遗族”)所受待遇完全不同。就在《旧金山条约》刚刚签字后的1951年10月,日本政府的阁议就通过了“关于处理战伤病者与战没者遗族以及设立协议会之件”,正式将恢复战争时期的军人恩给制度提到了日程,并在1952年的国家预算中列入了战死者遗族和战伤者的“年金”。这里的补偿,不包括在海外或日本内地因战争死伤的普通民众,所以,这些死伤者及其遗族也就得不到国家的补偿或援护。如在冲绳战役中死亡的9万多民众中,有38754人因没有参加战斗,其遗族被认为不符合各援护法规定的范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而有5.6万多平民因参加了战斗或从事后援而战死,其遗族就得到了补偿,而且这部分死者还进入了靖国神社。
  上面已指出,日军在菲律宾战死正规军49.86万人,而有的日本史料宣称,日军在菲律宾总计战死51.8万人,就是包括近2万“准军属”。
  日本正规军在缅甸死亡16万多人,加上2万“准军属”,有18万多日军死在缅甸(日军记载投入缅甸30.4万人,死亡18.5万人,见《长编》中册,313页。这一数字包括含中国远征军击毙1万多日军在内)。
  苏联出兵东北时,日本关东军兵力总计75万人,但尚有15万“在乡军人”(退伍兵)紧急动员,主要从事后勤支援工作。此外,还有武装日侨组成的“开拓团”也参加了战斗。据最新研究资料,日本曾于20世纪30-40年代,有纲领、有计划地向中国东北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带有侵略性质的移民,最终目标是从1937年起利用10年时间,向东北实施移送100万户、500万人的庞大移民侵略计划。日本对我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的目的是把日本移民组织成强化的武装集团,侵入中国农民居住区,形成由日本人组成的特殊村落或“移民团”,以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至战败投降,日本共向中国东北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日本规定武装移民要“承担关东军任务的一部分,维持满洲国内的治安”。所以这些移民大多拥有马匹、枪支。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向密布“开拓团”的日军“国防第一线”进攻,由日本“开拓团”青少年组成的“义勇队”进行顽抗,将近有三分之一的“义勇队”队员死于战场。如东宁虎头要塞的日本守军,正规军1400人,另有日侨义勇队500人。所以由于苏军的大纵深突击,由退伍兵和武装移民组成的日军“准军属”也遭到惨重伤亡。所以苏军宣称出兵东北共击毙日军8.3万人,就包括“开拓团员”等“准军属”。
三、八年抗战中国击毙日军仅占其死亡总数五分之一(3)
  有中国学者根据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提供的资料统计,称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287.4万人,其中在太平洋战场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人,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接近70%。原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一位负责人就认为在中国的日军阵亡198.4万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宣传侵华日军阵亡200万,导致200万日本妇女成为寡妇。这一数据被中国历史著作广泛引用,但实际也是不正确的。
  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的原话是:“从1937年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开始,至战败投降止,军人、军事人员及附属人员战死病亡者约233万人,下落不明和仍留在国外者(1956年)为6.3万人,负伤人员和领取残废抚恤金者30.9万人,共达287.4万人”。这里用的日军死亡233万这个数字,与靖国神社的232万基本一致,具体分类我上面已详细说明。至于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死亡89万,则是不准确的。二战时日本陆军有四大战略集团,其中在本土和西南诸岛的驻军称为“国内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的称为“南方军”。据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64年3月发表的统计资料,战时在太平洋(不含本土和冲绳等西南诸岛)以及东南亚的“南方军”死亡89.61万人(这就是某些学者引用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仅死亡89万人的来源),此外在本土和西南诸岛的“国内军”死亡15.56万人,区分得清清楚楚(其余日本陆军死在中国和对苏战争中)。这只是日本陆军死亡数字,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还死亡了43万人。中国某些学者将日本二战总伤亡数287.4万(其中死亡232万)简单地减去其在太平洋(不含本土和冲绳等西南诸岛)以及东南亚的陆军死亡数89万,就得出中国消灭日军198.4万这个天文数字,而将美军在日本本土和西南诸岛消灭的日本陆军、太平洋战争中消灭的43万日本海军,以及苏军的战果统统据为己有,是相当不严谨的。
  有的学者指出,靖国神社祭祀的二战死亡的232万多军人,均为有名有姓的,日军还有35多万无名战死者埋葬在东京千鸟渊战殁者墓苑,加上这个数字二战日军总计死亡应在268万人以上。
  实际上千鸟渊战殁者墓苑中的死者,也在靖国神社的名册里。日本政府称二战期间240万死在海外的日本人中有一半找不到遗骸。根据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数据,日本在战争期间在海外死者的遗骸,已经验证身份的大约有85万,包括30万平民。还有35万身份无法确定的遗骸已经找回,作为无名士兵一起埋葬在东京千鸟渊战殁者墓苑。靖国神社的名册包括了二战日军全部死者,千鸟渊的35万遗骸只是无法确定身份与名册对应而已。另外还有大约120万日军遗骸散落在面积辽阔的战区——从太平洋上的硫磺岛、塞班岛、冲绳岛,到东南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缅甸,再到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目前尚未找到。
  这里顺便提一下日本因战争死亡的平民。因战争死亡的平民约65万,其中本土死于美军空袭者约35万,如日美国战略航空队一次出动B—29型重型轰炸机234架,对东京进行大面积轰炸,投下燃烧弹1667吨,使东京四分之一地区燃起了大火,烧死日本平民8.3万人。还有就是投在广岛和长崎的2颗原子弹,当天共杀死4万人。海外死亡平民也有30万人(其中在中国死亡17万人)。战后日本还陆续死亡平民35万人。由于遭受原子弹的辐射,广岛、长崎的幸存者战后陆续死去,也被日本列为战争死难者。据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称:一颗原子弹在广岛就杀死25万人,在长崎也造成20万人死伤。就是计入战后陆续死亡的数字。战后死于原子弹后遗症的,有近30万人,还有死在苏联西伯利亚的4.8万政府官职员。所以日本因战争而死亡者,有军人210多万,平民约100万,合计310万。据《人民日报》日报道,日本政府为纪念第57个“终战纪念日”,举行了“全国战殁者追悼式”,“如往年一样,明仁天皇和皇后、政府要员、以及众参两院之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约6000名代表,今天上午在武道馆集会,追悼日本在二战中死去的310万战殁者。”。所以日本因二战死亡总数是310万人,为中国在八年抗战中军民死亡总数2100万人的1/7。
  这里再说一下1945年停战后日本在中国死亡的17万平民。其中在中国东北死亡平民10.15万人(数据统计依据: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4卷,页),主要原因一是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后,在东北的数十万日本侨民躲入深山老林,因缺乏食物大批饿死;到了1945年冬天,因缺乏御寒衣物也有大批侨民冻死。在中国关内死亡的7万日本平民也是同样原因。
 总结起来,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多万,虽只有美军战果的1/3,但也多于苏联和英国,就打败日本的贡献,是第二位的。这就是中国战场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历史定位。贬低甚至只字不提,是有偏见;过分拔高到第一位的抗日主战场,则属夸大。把日军死亡数字和中国死伤数字回归虽减小但真实的数字,无损于我们的功勋,无减于我们的苦难,更能使历史记忆达成普遍的理性自觉。
  2、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我们还长期接受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乍一看确实如此,不好辩驳。然而只要清醒地分析,我们也只有承认,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实际上是另一个障眼法。它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
  日本陆军二战中有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西南诸岛、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为什么?
 1931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东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东北义勇军,达到30万人,但在关东军打击下,30年代上半期已大部覆灭,少数退入关内;另一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接近5万人。但在日军残酷清剿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后主力基本被打散,1940年残部退入苏联编成1个旅,只有1000多人。也就是说,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已无成建制军事力量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作战,中国八年抗战战场,也就是在关内与日军“中国派遣军”作战的战场。根据日军记载,东北的抗日军队,1932年21万,到1937年只有1.3万,1940年只剩1900人(见王辅:《日军侵华战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卷268-269页)。可见1937年后,日军在东北已无大仗可打,1940年后东北更已无抗日军事力量,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战场。
  我国的历史书中也都称抗战中敌后的共产党游击队抗击侵华日军的60%,也只计算日军“中国派遣军”力量,因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力量派军队到东北去打击关东军(抗战结束后倒是上演了进军东北的争夺战)。但在提到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总数时,又加上关东军的数字,确实是“为我所用”。只要查看日军战史就清楚,二战中关东军从来就是以苏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后来全部覆灭于苏联红军之手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学者在提到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时多次加上关东军数字,可以说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与“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今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发表的《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一文,就多次宣称:
 “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此时,日本侵华兵力已达32个师、海军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实际上,当时日军用于中国关内战场的,为24个师团,另有8个师团属于位于东北的关东军,并无大仗可打;另有2个师团在日本本土。此时中国战场日军师团占日军师团总数的70%左右。
 “1940年,日本陆军共49个师,其中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78%”。实际上此时日军在中国的38个师团中,有27个属于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占55%;在东北的关东军有11个师团,在日本本土有9个师团,在朝鲜有2个师团。
中国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只有一段时间,就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大部和精锐确实集中在中国战场,这些为大家所熟知,不必多说。但这并不表明中国战场在整个二战中一直就是抗日主战场,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海军主力投入了该战场。同样的道理,1939年德国法西斯军队主力集中在波兰、1940年集中在法国,我们就不能说二战期间波兰、法国是抗击德军的主战场(因1941年后德军主力投入了苏联战场)。
  1939年“诺门坎事件”日军惨败于苏联红军之手,痛定思痛,遂重点加强关东军,通过“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使关东军膨胀到16个师团,75万人,精锐云集,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居第一(每师团2.5—2.8万人,而“中国派遣军”每师团仅约1.3万人,只有关东军一半,而且师团炮兵也远不及关东军,这一点本文第4章再详细论述)。
  到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51个师团,其中“国内军”6个师团(含在朝鲜的2个),关东军13个师团,“中国派遣军”22个师团,“南方军”10个师团。就兵力总数而言212万人,其中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论数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锐大多抽调给南方军,质量已大为下降。师团数虽占43%,但人数只占30%,可见“中国派遣军”编制也逊于其他战略集团。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又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与中国战场形势关系不大,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大的战略集团?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远东苏军兵力。“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军估计远东苏军超过30个师,60万人,2700辆坦克,2800架飞机,鉴于“诺门坎事件”惨败的教训,认为是日军难以对付的“涩柿”,只有在远东苏军师减少到原有1/2即15个师,坦克、飞机减少2/3即分别为900辆和1000架左右的“熟柿”状态时,才能“瓜熟蒂落”出兵进攻;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当德军受挫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1941年8月上旬,日本陆军大本营已作出年内放弃对苏联使用武力的企图,主要理由是:今年内德国不能使苏联屈服,明年形势也未必对德国有利;美国的全面禁运、特别是石油禁运,“对日本国防已成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海军石油仅能供两年作战使用。“目前对苏战争,尤其是将持久化的情况下,已经不能优先考虑”,“预定8月上旬对苏开战的决定,已毫无可能”。(《长编》,上册,654-655页)。9月6日和11月5日,日军大本营和政府召开御前会议,先后通过两个《帝国国策遂行要领》,正式决定进行南方作战,“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发动太平洋战争。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疑义相与析》一文对此进行了重点驳斥,引用了大量资料:
  “——日本之所以不能集中力量执行其‘北进’政策(‘关特演’只能集中70万人,不足以达到日本原先估计的对苏‘熟柿’状态),最大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牵制了其大量的兵力。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看得很清楚。一方面日军须镇压东北的游击战争,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制始终未得进展”(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400页,每日新闻社1974年)。另一方面,即是因为要保持大量的兵力以应付关内的战争。如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档案(三)22237》)。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冈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太大,实际上(对苏开战)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67-68页,东京1956年版)苏联元帅扎哈罗夫也说:‘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兵力牵制在中国。’(《结局》,第16页,苏联科学出版社1969年版)”
  可谓言之凿凿。但这无非证明了我上述的论断,即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的第二大战场,毕竟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但说是主要因素则未必。此时关东军师团数虽比“中国派遣军”少8个,但人数却比“中国派遣军”多,师团编制和炮兵力量也大一倍以上。中国如果是抗日主战场,就应该牵制住日军主力、大量消耗其力量使之无法抽身、日军新动员部队应大量调入中国战场填补缺额才对,但何以“中国派遣军”人数只占日本陆军总数的30%、日军为此次“关特演”而动员的50万新兵全部调入关东军?以致出现当时并无进行战斗的关东军兵力大、关内战斗频繁的“中国派遣军”兵力反而小的倒挂?可见中国战场对日军的压力有限,日军可以用“中国派遣军”现有力量维持现状而强化其他战略集团。就算关东军集中了进攻苏联需要的师团数(25个)和兵力数,也无法调集最低限度的坦克、飞机(当时关东军有坦克400辆,只有远东苏军的15%;飞机1000架,只有苏军的36%,质量也远远落后),而且还是以一厢情愿寄望远东苏军兵力减半为前提。关东军对苏作战兵力不足,是因日本野心过大,既想控制住在中国现有的占领区,又企图集中力量趁德军进攻苏联、远东苏军主力西调而“北进”捞一把,但远东苏军兵力始终不减(卫国战争期间远东苏军西调50多万,但也从西部调来更多部队和新兵到远东整补、训练,故远东苏军总兵力反而日益增加到百万大军),日军终不能等来“瓜熟蒂落”。我在后面将详细分析,这是日军企图同时追几只兔子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部署的失误,两头落空。***早已精辟指出:“在日本的整个国力上来说,他要北防苏联,东防美国,南对英法,内镇人民,他只有那么多的力量,可能使用于中国方面的用的差不多了”(***:《论新阶段》,载《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189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随后面对美军越来越猛烈的反攻,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国内军”为抗击美军登陆本土也通过总动员而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实际上成为战略预备队,质量空前虚弱。其兵力变化如下:
  关东军:
  原有13个师团和2个坦克师团,这15个师团可称为“第一关东军”,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部队,但全部调往太平洋战场,即抽调11个师团到太平洋战场(含西南诸岛和台湾),调回本土四岛4个师团。至此13个常备师团、2个坦克师团全部调走。
  日,从中国派遣军转隶34军和39、59、63、117师团。春秋中文社区:a.O7AP1T8a
  以在东北的退役“在乡军人”新组建了21个师团,除转隶1个师团外,剩下20个师团,加上“中国派遣军”转隶的4个师团,计24个师团,75万人,但质量低劣,武器严重不足,战斗力只相当于“第一关东军”的8个半师团。如加上在朝鲜新组建的7个师团,则关东军为31个师团,105万人,与“中国派遣军”力量完全相等,论师团数占日军172个师团总数的18%,论人数占日军投降时总兵力720万的14.6%。
 中国派遣军:
 1942年1月到1945年1月,抽调13个常备师团到太平洋战场,原有的22个常备师团只剩9个。1942年5月组建7个师团,随即1个常备师团转隶关东军后又回国。
  到月,新组建16个师团。
 如上所述,1945年5月抽调4个师团转隶关东军。
 所以“中国派遣军”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22个常备师团,调往太平洋战场13个,转隶1个给关东军。新建的23个师团,4个转隶关东军。因此日本投降时“中国派遣军”有8个常备师团,19个新建师团,合计27个师团,105万人。新建师团大多是四流部队升级编成,战斗力极弱,真正的堪称精锐的部队只剩下第3、13师团。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师团数占15.7%,人数占14.6%。这就是日本投降时的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兵力所占的比例。
 南方军:
  从1942年初开始,日军不断从中国和本土抽调精锐常备师团加强南方军,其中从“中国派遣军”抽调13个常备师团,从关东军抽调7个师团,从国内抽调5个师团,合计25个师团,占南方军45个师团总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原有10个常备师团,期间组建10个新师团)的58%。而且抽调的25个师团中,有24个是常备师团,连同南方军原有的10个常备师团,合计34个,占日军51个常备师团总数的69%。如计上关东军调驻西南诸岛和台湾的4个常备师团,则太平洋战场日军常备师团数达38个,占日军51个常备师团总数的75%。可见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确实云集了大部分陆军精锐。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从其他战略集团不断向南方军增援精锐部队,却未从南方军向其他战略集团抽调过1个师团!这也可以看出日军战略重心转移到太平洋的趋势。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师团数从51个猛增至172个,其中本土的“国内军”师团数从6个增加到69个,占40%;南方军从10个增加到45个,占26%。这两个战略集团从16个师团猛增至114个师团,不但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172个的66%也就是2/3,而且云集了绝大部分精锐师团(本文第3章详述)。就人数而言超过340万,占日本陆军总兵力550万的62%。
 兹根据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的投降时日军驻外兵力分布计算如下(不包括75万关东军):
日本投降时海外军队分布:地区 陆军 海军 小计
 (该书第4卷1782页,太平洋包括台湾、西南诸岛、菲律宾和中南半岛上的日军)
  另该书记载,投降时国内本土四岛陆军240万,海军130万;驻外陆军310万,海军40万,合计720万人(第4卷1697页)。720万军队中,陆军550万,海军170万。
  一切都应该清楚了:
 日军在本土的力量最大,合计370万,占总数的51%。就陆军而言,占44%,海军则占76%。如加上南方军,则日军在本土和太平洋战场的陆军达340万,占62%;海军160万,占94%。合计500万,占70%。
 “中国派遣军”即使同日军驻外军队对比,陆军105万,占海外陆军310万的34%;海军6万,占海外海军40万的15%。合计111万,占海外日军350万的32%。
  而且必须注意的是,向中国投降的111万日军,是中国八年抗战击毙40万日军后余下的;而在太平洋的130万日军,则是被美军击毙125万后余下的。这一重大差别是不能忽略的。
  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日军“国内军”之所以列入抗击美军兵力,是因为只有美军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条件。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岛)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进行“本土总动员”,并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40万人,加上海军达370万,兵力最为雄厚。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只在战争结束8天前,苏联海军在二战中表现极为拙劣,不具备消灭日本海军和大规模登陆日本的条件。中国关内主要战略要地还在日本人手里,抗战胜利对中国来说还是遥遥无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无人相信,第一反应是“哪个据点的日军投降了”?至于登陆日本更是天方夜谈。
  二是或许有网友要问,有的资料显示中国受降日军不是111万,而是131万,哪个正确?这是因为,中国受降的日军除包括“中国派遣军”外,还有驻台湾的日军(16万人),以及越南北部的日军。越南北部的日军属南方军序列,按照就近原则投降中国;在台湾的16万日军属日军“国内军”第10方面军序列,主要抗击美军登陆(1944年美军将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确有登陆台湾和菲律宾之争),中国军队当时当然不可能有实力渡海攻击台湾。因此尽管台湾的16万日军向中国投降,只是按照台湾属于中国的原则,却不是中国军队所能抗击的力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抗战日军死亡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