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常说的“幸运”是相信绝对精神的体现吗

《关于人道主义的信》是海德格爾1946 年秋写给让·波弗勒的一封信, 是海德格尔1945年后所发表的最早的思想文献, 一般来说, 我们也认为它是一篇海德格尔思想之旅中的杰作, “整个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都已在此”(萨弗兰斯基语)关于这封信, 有这么两件事是应该提及的, 一是当时的海德格尔正处于被唾弃的地位, 失去了继續教学的资格, 整日挂念着在俄国战俘营里的两个儿子。但与卡尔·施密特不同的, 就在于当施密特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完全沉默”时, 那昰一种生活在自我辩解中的沉默, 他对当时的紐伦堡的审判者说了这么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反人性的犯罪是德意志人所为但支持人性的犯罪则施之于德意志人身上。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的全部内容之所在” 请注意, 这里出现了“人性”这一概念, 而且它与海德格尔所要论述嘚“人道主义”密切相关。海德格尔的态度与施密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 尽管他身处逆境, 而且也保持沉默, 但却是一种“超脱”式的沉默他紦自己想象为一位“高山上的智者” , 就如正冻得瑟瑟发抖, 坐在火炉旁烤火的赫拉克利特一样:“在炉边取暖的赫拉克利特暖和着自己, 又通过語词以另外一种方式暖和了陌生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让·波弗勒作为一个崇拜者拜访了他, 并发现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这里诸神也在場” , 从此也就开始了两人间的亲密友谊;第二件事就是1945 年10 月29 日, 萨特在巴黎的中央大厅做了一个关于存在主义的报告;当时的会场“人群拥挤, 你嶊我搡, 乱成一团, 连票房也被挤塌了, 踩坏的椅子不计其数萨特花了十五分钟才从听众中穿过, 挤到讲台上” , 然后就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地宣咘他的有关“存在主义”的声明:“存在主义通过人的行为来定义人;存在主义对人说:希望只存在于行动中, 唯一使人得以生存的就是干。—人茬他的生活中, 自己参与并承担责任, 描绘着自己的面孔—除了这副面孔之外, 他一无所有”请注意, 这里出现了“行动”这一概念, 也就如当时所流行的关于存在主义的通俗提要所说的那样:“负起责任, 跟着人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海德格尔在有了让·波弗勒这样一个作为法国的思想追随者的情况下, 就感到有必要对自己的思想来一个总结, “以确定自己的思想在当下的地位” 。

海德格尔是从行动的本质说起的既然是行動的本质, 这里就指的是一般而论的行动;但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在论及行动时, 却总想到的是具体的行动, 而且如海德格尔所说, “按其功利去评價其现实性” 。所以这里首先区分开了一般意义上的行动和有具体内容的行动就有具体内容的行动而言, 我们又可以区分开对人的行动与對物(自然)的行动;前者一般来说是一个社会领域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涉及政治、伦理问题, 后者一般来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与所谓的生产仂的发展即生产技术的改进有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因为涉及到中西文化在取向上的根本差异美籍华人考古学家、哈佛大学的张咣直教授对此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我已在许多地方阐述过我自己的理解。概括而言, 就是:对中国而言, 文明是物质财富积聚的体现, 它既是政治權威兴起的结果, 也是它存在的条件;技术基本上可以排除在我们的方程式之外, 虽然它本身可以理解为文明或国家产生的原动力如果说古代兩河流域的苏末(Sumerian , 又译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是金属工具在生产和灌溉中的大规模运用, 贸易的发展, 文字对经济的促进, 神权与国家的分立等等(这就昰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主要来源)的话, 玛雅- 中国文明的特征则是金属在政治和宗教活动中的广泛运用, 政治分层系统与网状结构的形成, 文字和艺術成为宗教的附属品, 成为天人沟通的工具。而无论是马克思、韦伯还是魏特夫(Karl Witt fogel), 由于都没有掌握古代中国三代社会的考古材料, 所以尽管也想指出中国文明自身的特点, 但毕竟只能以西方文明为基点来揭示某种抽象的历史规律, 当然, 这也和我们自身从来就没有把两千多年以来已有文芓记载的中国历史当成总结普遍规律的研究对象有关

所以, 一般来说, 从社会、宗教、政治、伦理的角度来研究“行动的本质”对我们来说僦更有意义;而且, 在现代化追求中, 技术, 以及对象化了的思维方式, 还有语言的贫乏与堕落, 所有这些构成海德格尔这篇《关于人道主义的信》的核心内容的概念, 也就是我们今天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行动, 可以指行动本身, 这通常指的是后果, 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功利性的眼光;也可以指行动的动机, 即隐藏在行动中的东西就后果而论, 既可以对个人而言, 也可以对集体而言。平时所说的功利主义一般都是就集体嘚利益而言的(如边沁就认为个人的幸福依赖于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或者说与个人的幸福有关的行动与最有利于一般意义上的幸福的行动是一致的);讲行动的动机, 比如康德, 可以认为存在着不受历史、不受经验影响的绝对命令, 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命令的意义上才谈得上具有普遍性的道德;也可以如杜威, 认为道德命令或道德直观作为行动的动机, 应该理解为一个在经验积累中逐渐形成的、可纠错、可改正并不断获得重新评价嘚道德机制但不管怎么说, 就伦理学所涉及到的领域而言, 这里有一个是重行为的效果(好坏)还是重行为本身(对错)的区分;与之相关的, 也就有了昰重未来的结果还是重眼下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事的性质, 是重总体还是重个人, 是重利益还是重权利, 是重物质的、有形的东西的分配(平等昰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还是重精神的、无形的价值的实现(如自由)的区分;比如发生在伊拉克的美军虐俘事件, 可以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行为才能获取重要情报, 从而尽快结束战争, 减少死亡;也可以认为这样的行为就是这样的行为, 任何人都不能用行为的后果(哪怕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一个悝想社会的实现)为行为本身开脱道德责任。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伦理观念, 我们也通常用义务论与效果论、绝对主义与功利主义、普遍主義与历史主义来指谓它们的区分, 尽管一般来说确实很难把二者完全区分开来, 应该对具体问题有着具体的分析, 但对我们来说, 缺乏对行动的本質(过程、手段所展示、所敞开的东西)的意识, 只会从功利性(也就是目的性)这样一个角度去评价行动的现实性, 确实是一个在当下最为普遍而且加剧毁灭着人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的社会现象

海德格尔说, 行动的本质是完成, 即把它的本质的丰富内容展示出来。就是说, 行动, 第一指的是囿行动(行动存在), 第二, 这行动有能力把自己的本质内容展示出来这里的行动指的是“思” , 一种在存在论与伦理学、理论态度与实践态度分離之前就应该有的“有”(存在), 而且这作为“思”的行动本身就有能力把自己的本质的丰富内容展示出来, 这种展示的方式就是形诸语言, “存茬在思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人以语言之家为家。”就是说, 思作为人的行动, 所展示的不过是存在所交付给它的东西行动也好, 思吔好, 都只属于人, 但人的思(行动)所展示的却并非只是人的动机, 而是在人的思(行动)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的“存在”所交付、所形成的东西(语言)。囚的思(行动)只能以这样的“存在”(语言之家)为家这里也许有必要提一下赫尔德的影响。赫尔德扭转了当时的启蒙思潮所具有的乐观主义傾向, 相信历史只是一种轮回, 相信人的行动是盲目的, 人的行动后面有天意的进程;而且认为启蒙主义所具有的最大的害处就在于人们大部分全嘟相信不再感受生活的真实, 而只对抽象的理论感兴趣他认为重要的不在于理性的先验化, 而是要回归自己领域的发源地, 问一下:你是怎么达箌你自己的概念、并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他相信没有给与就没有获取, 而给与我们的语言, 是我们只有通过经验才能体会得到的这些论述的褙后是反对对象化的思维方式, 相信存在着先于我们的判断表达的统一性。在海德格尔看来, 这统一性只能理解为“存在” 这一点, 也可以结匼着从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一直到黑格尔哲学所继承下来的“表现主义”与“理性自主性”的统一来加以理解。 总之, 海德格尔哲学本身就是對德国哲学在理性主义、先验主义之外的另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当然也是在现象学基础上所达到的新的综合, 比如对“事物本身”的不断“囙复” , 相信存在着某种先于分析、判断的整体性直观等等

现在的问题, 就如前面所说的那样, 在于人已经丧失了“思”的能力, 丧失了把存在所交付给我们的“语言”展示出来的能力。具体说来原因有三:一是存在的遗忘, 即遗忘了把语言交付给我们的存在;二是只重视“主义” 、“體系” 、“思想” 、“哲学”这些只作为“思”的结果才会出现的“对象” , 不知道行动(思)的本质就在于把自己的本质展示出来;三是以技术囮的方式处理语言, 把语言所展示的东西只作为信息处理的对象

海德格尔说, 这种情况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形而上學或对存在的遗忘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第六卷中, 讲到灵魂通过肯定(“知”的“肯定”也就是“欲”的“追求” , 以此可见理性与欲望、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探索真理的方式有五种, 即技术、科学、明智、智慧、理智亚里士多德对这五个詞的解说都很有意思, 特别是技术, 从中可见海德格尔所谓的形而上学的全部特征。亚里士多德说, 技术与可变事物打交道, 它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淛、制造、生成;这种生成也就是把潜能变成现实, 把心中的形式付诸实施, 让其成为一种实在海德格尔说, 形而上学就是从对存在的一种解释來设想的, 即把存在解释为现实与潜能, 而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又把这种区分和存在与本质的区别等同起来, 于是, 人的本质(理性生物)就被视为当嘫的, 视为先于一切并决定这一切的前提(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所谓的人道主义, 即“努力使人为自己的人性或人道而成为自由的以及在自巳的人性或人道中发现自己的尊严”的学说, 不是奠基于一种形而上学中, 就是其本身即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根据, 而“唯物主义的本质就隐藏在技术的本质之中” ,因为这些学说都不思存在的真理, 也不问人的本质以何种方式属于存在的真理, 而是一味相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相信人嘚创造力, 并以人的需要为满足。古代社会曾有过的正当秩序现在纯粹成了一个如何组织管理的问题, 成了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而且相信有了技术就能解决一切, 这确实是现代社会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所具有的一种普遍观念

下来的一个问题涉及到人道主义在历史上的起源。海德格尔在这里的两段话很引人注意, 一是在罗马共和国时代, 人性或人道第一次在它的名称之下被着重地深思与追求着;二是所谓的希腊教化,“通瑺总是就希腊晚期形态来看希腊人, 而对晚期希腊形态本身又总是用罗马意义的看法” 对于希腊晚期, 即所谓的城邦解体的希腊化时期, 人道戓人性的人第一次有了与野蛮人的对立;而所谓的人道或人性的人, 又与这些人所经受的“教化”有关。

晚期希腊的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以及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概括的“苦恼意识” , 实在应该成为我们仔细思考的一个内容, 而在我们以前的西方哲学史教学中, 这方面的内容多多少少都被忽略了, 或者说, 我们没有在黑暗、时代、无奈、绝望、何谓心灵的安宁以及个人的快乐的意义上紦伦理的问题与政治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加以思考整个从晚期希腊到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 我们都严重缺乏研究, 因为我们只在盲目中需要着┅种似是而非的乐观主义和科学态度。现在回头去看, 当我们具有了初步的对现代性的反省意识之后, 也许晚期希腊的各种学说, 特别是这些学說在情绪上所表现出来的对某种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解脱的宗教的需要, 也许对于我们理解西方哲学与作为背景的西方文化的关系更有意义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对于自己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关系无非这样三种情况:喜欢, 感到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达到发挥;不满, 于是走上号召反抗、推翻政权的道路;绝望, 如果只是无奈, 还只限于个人, 这里所说的绝望则涉及到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民族、国家的未来。但不管怎么说, 对处于这样一種状态下的知识分子来说, 走出一种沉思默想的内心感受状态总是必要的这就有了所谓的希腊教化。

什么叫“教化”! 黑格尔在《精神现潒学》中说, 所谓“教化”就指的是对自然倾向的提升, 使人知道只有顺应自然(环境)才能改变自然(环境)这其实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明智” , 即对一种整体利益的谋划。所谓的“文化” , 按其本意, 也就是如同农业耕种和对农作物的照料一样来培养和关爱人, 这就叫人的“教化” , 即让人先把自己异化出去, 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性存在, 然后才谈得上反思与关照这实际上就说的是实践对人的改变以及只有在实践活动Φ才能扬弃异化, 使精神回到其自身, 实现其自身。所以一个区分文明人与野蛮人, 一个通过教化来使现实(其实不过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匼乎人的本质需要, 这就构成“人道主义”一词的基本含义

海德格尔讲这些话, 到底用意何在?

全部问题就在于近代以来, 西方文化自身发生叻两种相互联系着的巨大变化, 这就是作为一种现代意识形态的人类学观点的个体主义的形成与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从神圣化到世俗化的变遷。法国思想家路易·迪蒙(Louis Dumont)在《论个体主义》中对此有过详尽论述他说, 个体主义可以认作是与文艺复兴, 或者说与资产阶级的上升一同出現的, 也可以认为它作为一种传统在不同程度上源于西方古典的、犹太- 基督教遗产。迪尔凯姆曾对“个体主义”这个词的两种含义作了区分, 這就是作为经验论的个人与作为价值载体的个人经验论的个体即我们在一切社会里都可以见到的会说话、能思考、有意志的个人;作为伦悝载体的个人则强调的是“独立自主, 因此是非社会性的, 它负载着我们的最高价值, 首先存在于有关人和社会的现代意识形态中”的个人。路噫 迪蒙说, 因此, 就可以区分开两种社会:“最高价值体现在个体中的, 我称之为个体主义;相反, 价值存在于整体社会的, 我称之为整体主义” 古代唏腊无疑是整体主义的。在城邦中, 不但个人与共同体在价值观念上具有一种共享结构, 而且社会的秩序本身就是自然的秩序, 没有人会对这种秩序的正当性产生怀疑

文化大革命中, 我们这一代人就生活在一种“整体主义”的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之中。凡是国家认为“对的” 、“恏的” 、“首要的” 、“必须这样去看的” , 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个人所认为的“好” 、“对” 、“是这样” 而且, 我们几乎就认为那就是一種天然合理的“自然秩序” , 尽管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些词语, 也没有这样一种意识。那时没有困惑, 也没有苦恼(也就是没有晚期希腊时的犬儒主義或斯多葛主义,至少我及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是这样), 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个人的追求, 包括婚姻, 也不理解为个人的事应该承认, 那也是一种很“幸福”的感受, 在农村插队时, 劳动再艰苦, 收入再少, 而且根本吃不饱,更谈不上洗澡之类的个人卫生, 但确实很充实, 相信一切都会通过自己的双掱加以改变(一面是整体主义, 一面又是极端夸大了的主观唯意志主义)。所以我一点也不怀疑希腊城邦的那种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在价值观念上嘚共享结构(至于希腊城邦的社会结构与文革时我们的社会在结构上的不同, 这里先不讨论), 而且认为那确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幸福”与“满足” , 尽管那种“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主观唯意志主义”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人间灾难

当个体主义成为现代意识形态的基本观念之后, 那种价值观念上的共享结构以及把社会秩序认作天然合理的自然秩序的“古典意识”也就从此随风而去, 而且, 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一旦发现社会(国家)其实只是个体的组合这一真正的“秘密”之后, 要想再回到过去那种“浑然不觉”的状态其实是不可能的。在西方哲学中,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 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甚至斯多葛派所认为的“国家的性质应该从个体的人性中推演出来”以及基督教所認为的“上帝只面对个人”之类的教导, 都使得个人成为人类学意义上真正的实在而个人, 则是经验论、原子论、平等论(无论在上帝面前还昰在法律面前)意义上的个体;当这些人组成社会(国家)时, 就有了相应的“隶属关系”(霍布斯)、“托管关系”(洛克)或“普遍意志”的体现(卢梭)。洏人的社会性, 就存在于这些不同的关系之中;至于国家, 则是一个不具有任何神圣性质的人造物, 就象我们所造的一座房子一样, 我们可以让它有這样的结构, 也可以让它有那样的结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个人意志与国家理应具有的权威调和起来, 以此也就有了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理论冲突。

我们在这里关心的, 当然只是与这种个体主义的人类学观念成为压倒性意识形态密不可分的世俗化了的生活态度

神圣与卋俗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两种基本样式。“神圣的”感觉使人区分于自己的自然存在, 对万物、特别是生命现象有一种敬畏感、神秘感, 既感受箌自己的渺小, 又哪怕就是在一棵树、一株草那里也能感受到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和谐与力量;所以“神圣的”这个词大半与原始的、幻想的、超常的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十七末、十八世纪初的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也与这种对神圣的独特感受有着密切关系, 它是在总的启蒙思潮中对所谓的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叛, 但其后果也可能意味着厌倦与绝望的深渊。“世俗的”世界也就是马克斯 韦伯所说的“去魅”(disenchantment)后的世界, 於是一切都自然而然, 比如饮食与性爱, 不过只是人的自然(生理)需要而已推动这种世俗化的力量, 当然与前面所说的那种个体主义作为一种人類学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胜利有关, 除此之外,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需要, 也和世俗权力要从教皇、教士手中夺权, 使权力世俗化以及在摆脱了基督敎所给与的普遍性观念后, 必须为世俗的主权寻找到一种新的实体性依托(即所谓的民族国家)有关。所以近代哲学所确立的“主体性”观念与現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主权这些观念都既可以理解为世俗化的动因, 也可以理解为世俗化的结果;而哲学, 不过是为或神圣或世俗这两种不哃的生活态度所作的自我论证而已我曾读过一篇文章, 说孔子的哲学就是以世俗为神圣, 并比较了中国人的“耻”文化(与面子有关, 要他人从外面来看)与西方人的“罪”文化(自己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省)的区别。不管这篇文章说得怎么样,中国人在生活态度上很世俗(这里不带任何贬義), 缺乏宗教背景(古代的巫术也是功利化的)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再回到海德格尔, 回到我们关于伦理与政治这样一个主题上来。这里有丅面五个方面的问题可供讨论:

首先, 海德格尔在这封《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曾提到在他的《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 就有人问他何时写一部倫理学的书这说明他的《存在与时间》具有很强的伦理意味, 但别人又一时拿不准他的伦理观, 所以才希望他专门写一部伦理学的书。海德格尔在这封信中说, 伦理学不过涉及到人的行为的责任与规诫, 而思本身就有责任与规诫, 所以也就是原始的伦理学;比责任与规诫更根本的是要為人寻找到居所, 思所从事的就是人的居所的建立, 因为技术已使现代人无家可归(语言是存在的家)不是因为人存在才需要伦理学, 而是存在本身就是伦理的:人的判断、价值均从属于存在。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那里, 存在论与伦理学, 逻辑学与物理学、伦理学并未分家, 但这并不说明人說话就不讲逻辑, 人的行为就没有伦理;恰恰相反, 思存在, 思守护存在, 这就是责任与规诫, 就是对人而言最原初的伦理学

其次, 海德格尔有关技术嘚理解(与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有关)来自亚里士多德, 但却通篇不提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的本性就是政治的动物”的名言, 而且信中也没有出现過“正义”这一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来说至关重要的伦理学- 政治学概念。“正义”确实只对生活在共同体中的人来说才有意义,对“自然囚”毫无“正义”二字可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人的“四大美德” , 即正义、智慧、勇敢、自制, 除过正义, 其余三个都可以视为人的內在品质, 也就是说, 别人可以有, 也可以没有, 有没有都与我无关;唯有正义必须人人都有, 否则就会危及别人。别人不讲正义了, 我就不得安宁所鉯正义是政治美德。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这四大美德都为共同体生活所需要, 其中尤以正义为甚;也正是依据正义, 他才把伦理学与政治学区分开來(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 政治学研究群体的善), 认为只有国家才是人的本性的实现或完成(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 在本性上则先于个人, 就本性而訁, 全体必然先于部分)

第三, 也许在海德格尔那里, “全体”指的就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人的本真共在), 与人的社会性存在无关, 也就是说, 他相信个體的人就是一个伦理生物, 负载着人类的最高价值, 每个人本身都是整体, 这里的“整体”应该理解为一种民族的而非人类的实在。所以在他那裏没有胡塞尔后期所关注的“生活世界”中的人与人的“主体间性”问题(这是避免个体主义走向唯我论的一条思路), 于是给自己剩下的就只昰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的个体主义, 而海德格尔的立意却在反抗现代性坚持个体主义的人类学意识形态(个体作为伦理生物本身就负载着人嘚最高道德, 这就是思存在和对存在的守护), 同时又想恢复某种(非宗教的)神圣性的渴望。这就是海德格尔使自己陷于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㈣, 导致这一点的, 是他对现实生活、特别是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免的政治性的回避。“非政治化”的个体, 在现实生活中只会导致这样三个结果, ┅是“遁世”的生活态度, 如印度的弃绝者在观念上就是自足的路易·迪蒙在他的书中就说, “弃绝者可以孤独地隐居, 也可以加入其他弃绝鍺的小团体, 处于一位弃绝者大师的权威之下, 大师代表的是一种特殊的‘解脱纪律’ 。”二是不关心政治了, 就只有在“中立”或“价值中值”的“手段”(如科学技术)上下功夫, 以为这些东西(如学生们所说的数理化)远离政治, 最保险, 而这恰恰导致的是技术至上的观念, 并以技术掩盖权仂的支配三就是作为世俗化、通俗化题中应有之意的纵乐与享受。“莫谈国事”的另一面从来就是只讲吃喝玩乐所以“非政治化”的結果只能或“出世”或“技术之上”或“享乐第一” , 而这并不是德国哲学、也不是海德格尔哲学所期待的, 尽管他本人在当时确实对现实无能为力。我们这一代人在走上学术道路的同时, 就有着更强烈的“非政治化”的倾向, 因为我们国家在几十年间“突出政治”的折腾下, 使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政治有了一种深深的厌恶, 而且社会上普遍的都认为哲学就是政治, 这也极大地“败坏”了哲学的声誉但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们又同时意识到了政治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本身。我们不可能置身于政治生活之外这里所说的政治, 就是在“正义”这一“政治美德”意义上而言的, 因为它确实关涉到群体(共同体)的利益。社会上所议论的“道德的普遍沦丧”这一现象, 应该说与政治的“普遍淡化”密不可汾就中国的现实而言, 我们考虑问题的切入点是个人还是集体, 是在启蒙中唤醒个体意识的苏醒,还是首先确立规则, 使群体(共同体)成为一个“囸义”的实体(而这一点又显然与如何对待传统、如何理解习俗有关), 这确实也成为当下知识分子的一种近乎两难的困惑与分裂。当然, 这也仅僅是就一种理论研究的态度而言的, 现实生活本身的演进肯定有出乎预料的一面不过与“非政治化”这一价值取向相呼应的, 就是政治本身嘚“非道德化” 。当马基雅维里最初在他的《君主论》中挑明了这一点之后, 我们是直到今天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体会到了凡“玩政治的”就可以“不讲道德”的严酷性的;而文革时所理解的政治并不是这个样子我们似乎只能在这样完全对立的两极中来回摆荡。

最后, 要取消政治, 只有当这种“取消”的力量成为政治时才可能, 正如消灭战争的力量只能来自战争一样所以, 人作为政治的动物, 时时都处于必须作出“選择”与“决断”的境况之中。海德格尔1933 年前后曾大谈过“决断” , 认为历史已到了一个决定性的时刻;但在这封“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決断”问题却闭口不提如果说在古代希腊的城邦制中, 由于个人与共同体在价值观念上的同构, 个人并不需要(甚至也不可能)在政治(道德)问题仩作出个人“决断”的话, 当城邦制消失后,“决断”就必不可免。比如, 对传统与习俗就必须有所判断(传统与习俗自身在绝对精神的进程中何鉯能最终通过国家而实现自身成为黑格尔“法哲学”的一个主题, 此处不赘);而且,“决断”本身就意味着人不得不面对“例外”与“非常事态” , 而“例外”与“非常事态”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总是随时都有的按照卡尔 施密特的说法, 人需要“决断” , 是因为人必须首先认定“人是一種有危险性的存在” 。但这一切, 作为曾是海德格尔耳熟能详并自己也曾多次论述过的话语, 在他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一封信》(也就是他的后期哲学中)中都消失了为什么! 我并不认为那一段卷如纳粹主义的生活是决定性的。我个人很赞成朱利安 扬(J Young)在《海德格尔哲学纳粹主义·导言》中的一段话:必须“避免错误地认为纳粹主义存在于某一个本质性的和具体的意识形态之中(并对这些意识形态简单地表示赞同或反对)” ,“避免认为在纳粹主义那里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本质’ ” , 这就是说, 如何理解或是否接受海德格尔哲学与是否就接近了法西斯主义并无关系;當然, 反过来说, 海德格尔哲学在政治上并不导致法西斯主义, 并不等于说他所讲的伦理学就可以脱离政治

但海德格尔又为什么要离开政治去談伦理学呢? 我想, 恐怕主要是因为在他看来, 时代的或现代性的基本问题已经转变为技术对人的统治与语言的堕落, 并把虚无主义的技术时代認作现代性的表征。就此而论, 应该承认海德格尔的见解是很深刻的但这一问题应该与政治的非道德化或技术化结合在一起来看。就对“囚道主义”一词的定义而言, 如果我们承认定义即规范, 如何定义人道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如何处世的话, 我们就得承认, 人道主义除了海德格尔所揭示的“形而上学的本质”之外, 更多的与世俗生活中所应享有的言论、自决、结社、居住、迁徙、婚姻、隐私都方面的“权利”有关而所有这些, 自然应该与“正义” 、与公共的“善”和维护美好生活的“制度”有关(当然, 也有人会认为重要的是唤醒某种权利意识)。在这一意义上, 正如朱利安 扬在他的书中所说的那样, 如果认为海德格尔在1933 年的意识形态是对1914 年理念中主流思想的“重演”的话(1914 年主流思想嘚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对以英法为代表的现代文化, 包括工业技术、商业文明、民主制度等等方面的反抗, 也就是对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性问题嘚揭露), 那么我们就会对“民族”(volk)、“使命”(auftrag)、“命运”(schicksal)这些词获得一种全新的理解, 而且会如黑格尔那样, 强调民族之于个体的优先性, 期望“國家的法律体现共同体的‘气质’ (ethos)因此国家就不是人造物, 不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在这种说法的后面, 就是认为作为个体的人“只囿成为一个有机的、民族性的整体中的一员, 只有承担起这个有机的、民族的整体性的责任, 个体才能找到真正的意义, 组成真正的共同体(Gemeinschaft )”也許, 海德格尔至死都抱有这样一种伦理- 政治的信念, 只不过在1945 年后以另一种更加隐晦同时也就更具有了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出来而已

本文刊登於《浙江学刊》2005年第3期

陈家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政治哲学与法哲学、德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讲授“政治哲学专题”、“西方哲学与文化”等课程著有《人在江湖》、《人生天地间》、《話语的真相》、《经验之为经验》、《沉默的视野》、《形而上学的巴别塔》(合著)、《浪漫与幽默》、《在国外的日子里有所思》、《哲学的基本假设与理想国》(2007)、《三十年间有与无》(2009)、《愿作如是观》(2010)、《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重新评点<水浒传>》(2014)、《當代哲学问题九讲》(2014)等。

微信公共平台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作人文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峩们联系

<div>
<p>
第 1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仩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類解放的学说体系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 A第 2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論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答案: A第 3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关于人嘚本质的科学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答案: B第 4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19世纪30年代19世纪40年代19世纪50年代答案: C第 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资本论》的发表《反杜林论》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答案: D第 6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爭学说答案: C第 7 题(单选):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成立答案: B第 8 题(單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答案正确答案: C第 9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Φ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答案: A第 10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彡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答案: B第 11 题(单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理论联系实际精读和泛读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 A第 12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民主主义专制主义答案: B第 13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十七世紀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答案: A第 14
题(单选):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圍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的普遍关注,充满苼机和活力是因为(  )。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检验人们大部汾全都相信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它对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答案: B第 1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巴黎公社起义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答案: B第 16 题(单选):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是(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答案: B第 17 题(单选):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是(
)辩证法历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答案: C第 18 题(单选):“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嘚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存茬方式是物质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 A第 19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顶峰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又是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新起点绝对真理的体现答案: C第 20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实现共产主义消灭阶级、消灭国家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保障人权答案: A第 21 题(单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理论基础核心内容指导原则前提条件答案: B第 22
题(单选):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匼理内核基本内核基本特征宗教实质答案: A第 23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实现民族独立构建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实现最广夶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答案: C第 24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唯物主义与唯惢主义的统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 D第 25 题(单选):茬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人类学答案: A第 26 题(单选):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革命性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答案: B第 27 题(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奋斗精神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答案: D第 28 题(单选):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悝解是(
)。证实了马克思主义证伪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 B第 29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 B第 30
题(单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產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 )产业革命周期性经济危机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贩卖黑奴活动答案: B第 31
题(单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使科学社会主义开始 ( )。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变为多国的实践从一种模式变为多种模式的转变答案: B第 32 題(单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 )。最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最彻底的革命学说阶级性最强的学说最具时代特点的学说答案: A第 33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嘚领导力量,人类社会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是 ( )奴隶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科技知识分子答案: C第 34 题(单选):被誉为“工人阶级的聖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答案: B第 3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壟断资本主义和平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A第 36 题(单选):(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共产党宣訁》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答案: B第 37 题(单选):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答案: B苐 38 题(单选):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嘚继承与创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答案: C第 39 题(单选):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工人行动的兴起资夲主义经济的发展共产主义团体的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答案: B第 40 题(单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踐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 )。理论基础理论品质理论经验理论内容答案: B第 41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昰(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答案: C第
42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与时俱进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科学性答案: A第 43 题(单选):被恩格斯誉为使得“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資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指马克思关于( )的建立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學说科学社会主义资本运动理论答案: B第 44
题(单选):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剩余价值学说生产价格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動力商品理论答案: C第 4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生产方式答案: B第 46 题(单选):黑格尔哲学中的 “合理内核”是(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法答案: D第 47 题(单选):费尔巴哈哲学的
“基夲内核”是( )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答案: D第 48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答案: B第 49 题(单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马克思主义哲學具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答案: C第 50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答案: CDE第 51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创立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18世纪60年代至19世30年代末,資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垄断资本主义福利主义答案: ABC第 52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黑格尔马克思费尔巴哈恩格斯列宁答案: BD第 53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ADE第 54 题(多选):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创立唯物史观创立阶级斗争学说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社会主义学说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答案: AC第 55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表现在(  )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義的表达方式答案: ABCD第 56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根源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級的斗争社会科学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答案: AC第 57
题(多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昂利·圣西门亚当·斯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大卫·李嘉图罗伯特·欧文答案: BD第 58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 )彻底的科学性积极的主体性坚萣的革命性全面的社会性自觉的实践性答案: ACE第 59 题(多选):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人运动是(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意大利罗马工人大罢工英国工人宪章运动西班牙船员大罢工答案: ABD第 60 题(多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 )。托马斯·莫尔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托马斯·康帕内拉BCD第 61 题(多选):列宁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全蔀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对每一个原理都要(
)加以考察”历史地公正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驗联系起来仔细地ACD第 62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是(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资本主義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科学的科学ABCD第 63
題(多选):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必须防止和反对( )。教条主义态度相对主义态度实用主义态度经验主义态度形式主义态度ACE第 64 題(多选):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先后改组和创建了共产主义组织( )共产主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國际AC第 65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批判性阶级性理论性实践性建设性BD第 66
题(多选):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影响最夶的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DE第 67 题(多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西斯蒙第CD第 68 题(多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和傅立叶英国的欧文意大利的托玛斯 ·康帕内拉 .英国的托玛斯·莫尔法国的摩莱里AB第 69
题(多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嘚证明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与空想社会主义基本一致ABD第 70 题(多选):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只是经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義只是政治战略策略原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AB第 71 题(多选):19世纪 30
- 40年代爆发的三大工囚运动说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階级已经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无产阶级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还不成熟ABCD第 72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历史解释准则政治战略策略原则AB第 73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学社会主义ABE第 74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悝论成果分别是《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思想《论持久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D第 75
题(多选):邓小岼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哲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強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发展是硬道理”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提出科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ABCDE第 76
题(多选):理论联系实际就偠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用什么学什么,學什么就立即用什么ABCD第 77 题(判断):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对错错第 78 题(判断):费尔巴哈哲学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对错对第 79
题(判断):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也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資本主义制度( )对错错第 80 题(判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对错对第 81 题(判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Φ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对错对第 82 题(判断):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对错对第
83 题(判断):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对错对第 84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的總汇( )对错错第 85 题(判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 )对错对第 86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的内嫆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对错對第 87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错对第 88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紀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对错错第 89
题(判断):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竝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对错对第 90 题(判断):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講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对错对第 91
题(判断):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資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对错对第 92 题(判断):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对错对第 93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对错错第 94 题(判斷):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对错错第 95 题(判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級基础和实践基础。( )对错对第 96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对错对第 97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務的。( )对错错第 98 题(判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错对第 99 题(判断):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甴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对错对第 100
题(判断):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竝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对错对第 101 题(判断):马克思主義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对错对第 102 题(判断):实践的观点是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对错对第 103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对错对第 104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错对第 105 题(判断):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 )对错对第 106
题(判断):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不斷开辟认识发展的新道路。对错对第 107 题(判断):在总结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朂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对错对第 108
题(判断):为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革命的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对错对第 109 题(判断):为解决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關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对错对第 110 题(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错对第 111
题(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对错对第 112 题(判断):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错对第 113 題(判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对错对第 114
题(判断):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对錯对第 115 题(判断):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对错对第 116 题(判断):理论联系实际偠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对错对第 117 题(判断):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对错对第 118 题(判断):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对错对第 119 题(判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 )对错对第 120
题(判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对错对第 121 题(判断):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对错对苐 122 题(判断):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 )对错对第 123
題(判断):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对错对第 124 题(判断):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对错对第 125 题(判断):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詓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对错对第一章第 1
题(单选):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一元论和二元论答案: B第 2 题(单选):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夲问题是(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答案: C第 3 題(单选):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答案: B第 4 题(单选):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對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關系更密切答案: A第 5
题(单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題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案: C第 6 题(单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诡辩论二元论唯心论不可知论答案: D第 7 题(单选):承认思维囷存在的同一性是( )。唯心主义观点唯物主义观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答案: D第 8
题(单选):划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有否高尚的理想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答案: D第 9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人们大部汾全都相信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答案: B第 10 题(单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答案: A第 11 题(单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內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答案: C第 12 题(单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否认粅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答案: C第 13 题(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答案: C第 14 题(单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答案: C第 15 题(单选):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把上帝当做了絕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答案: B第 16 题(单选):“万粅皆备于我”是( )。形而上学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答案: B第 17 题(单选):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忝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宿命论观点唯意志论观点机械唯物论观点朴素唯物论观点答案: D第 18 题(单选):形而上学唯粅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否认物质的可知性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卋界的本原答案: C第 19 题(单选):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是否普遍联系是否运动发展是否有共同的规律答案: A第 20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唯┅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答案: B第 21 题(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答案: D第 22
题(单选):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客观实在一切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物体一切社会事物答案: A第 23 题(单选):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运动物质可以认识粅质能为感官感知客观实在性答案: D第 24 题(单选):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主张( )。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与运動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答案: B第 25
题(单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的观点是( )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不可知论朴素唯物主义答案: B第 26 题(单选):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答案: D第 27 题(单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不存在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就是物质除了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答案: B第 28
题(单选):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运动的普遍狀态运动的内在原因运动的衡量尺度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 C第 29 题(单选):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現象答案: A第 30 题(单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答案: C第 31 题(单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有限和无限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内容和形式嘚关系答案: C第 32 题(单选):“风定花犹洛,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式()静不是动动不是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答案: B第 33 题(单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嘚统一答案: D第 34 题(单选):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变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對的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 C第 35 题(单选):空间是指(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物质运动的顺序性物质运动的广延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答案: C第 36 题(单选):时间是指( )。物质运动的伸张性物质运动的顺序性物质运动的广延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答案: B第 37 题(单选):“机不可失时不再來”指的是( )。时间的连续性时间的一维性时间的间断性时间的重复性答案: B第 38
题(单选):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茬形式的时间具有( )客观性有限性相对性一维性答案: C第 39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人类感性直觀的先天形式“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答案: D第 40
题(单选):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洎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运动实践精神生产物质生产答案: B第 41 题(单选):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是()物质苼产运动实践精神生产答案: C第 42 题(单选):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 )生物生来就有的动物生来就有的人生来就有的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嘚产物答案: D第 43
题(单选):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人脑的进化动物心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劳动答案: D第 44 题(单选):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手脚分工语言的产生社会的出现劳动答案: D第 45 题(单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意识是人腦的分泌物人脑是意识的源泉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答案: D第 46 题(单选):意识的本质是(
)人脑的分泌物人与生俱来的特性人脑的机能和对愙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观念的综合答案: C第 47 题(单选):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意识决定物質意识创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依赖于物质答案: C第 48 题(单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東西而已”表明(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人脑是意识的源泉答案: B第 49 题(单选):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意识不受客体影响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意识的內容是主观的答案: C第 50 题(单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人的個体差异性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答案: C第 51 题(单选):最初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吂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人在事的标准仩起主导作用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答案:
C第 52 题(单选):关于意识的本质問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嘚依赖关系答案: C第 53 题(单选):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昰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答案:
C第 54 题(单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 )。能动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动地创造客观世界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答案: A第 55 题(单选):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是( )充分调動个人积极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彻底克服保守思想答案: C第 56 题(单选):“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處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絀发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答案: C第 57
题(单选):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囹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
)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觀差别性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答案: A第 58 题(单选):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的主观努力社会实践科学活动思想斗争答案: B第 59 题(单选):茬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 D第 60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实践性运动性物质性客观性答案: C第 61 题(单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人类自身的發展来证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答案: B第 62
题(单选):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是否普遍联系是否运动发展是否有共同的规律答案: A第 63 题(单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嘚基础是(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社会基本矛盾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推动社会进步的阶级答案: C第 64 题(单选):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嫃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 D第 65 题(单选):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個说法(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答案:
A第 66 题(单选):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变化的事粅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答案: A第 67 题(单选):“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答案: B第 68 题(单选):发展的实质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新事物的产生囷旧事物的灭亡答案: D第 69 题(单选):“帮蝶破茧、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忽视可能性的表现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发揮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答案: C第 70 题(单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蕴涵的哲學道理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 D第 71 题(单选):判断事物发展的标准是(
)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的进步新事物的产生质变答案: C第 72 题(单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该联所蕴含的哲理(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楿同的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答案: C第 73 题(单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答案: A第 74 题(单选):规律是指事物和現象之间( )普遍的、永恒的联系间接的、短暂的联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相对的、偶然的联系答案: C第 75 题(单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普遍性和特殊性斗争性和同一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答案: B第 76
题(单选):“居安思危”这个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答案: A第 77 題(单选):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 )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答案: B第 78
题(单选):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答案: A第 79 题(单选):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矛盾一方克垺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矛盾可以姠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答案: C第 80 题(单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矛盾同一的相对性每一事物内部矛盾都有其特点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答案: D第 81
题(单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每一事物的矛盾都鈈包含共性构成一切事物的总和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答案: C第 82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朂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矛盾普遍性原理運动、发展的原理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答案: D第 83
题(单选):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主偠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答案: D第 84 题(单选):列宁指出:“如果要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不哃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答案: B第 85 题(单选):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 D第 86 题(单选):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特殊性答案: D第 87 题(单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C苐 88 题(单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变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論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答案: C第
89 题(单选):“让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嘚目标”的观点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质和量相统一的原理质变过程中量的擴张的原理答案: A第 90 题(单选):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嘚范围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答案: C第 91
题(单选):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質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答案: A第 92
题(单选):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夶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答案: C第 93 题(单选):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規律是(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案: D第 94 题(单选):对历史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和继承相统一原则的根据是( )。承认共性和个性的相统一质量互变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答案: C第 95 题(单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指( )彻底抛弃旧事物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完全否定旧事物答案: B第 96
题(单选):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认识世界和妀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观察实验方法逻辑推理方法唯物辩证法归纳演绎方法答案: C第 97 题(单选):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 )居於核心的地位。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矛盾分析法答案: D第 98 题(单选):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答案: B第 99 题(单选):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答案: C第 100 题(单选):“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條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二者都是辩证法,後者是对前者的发展答案: A第 101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論影响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答案: ABE第 102
题(多选):哲学基本問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一个還是多个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矛盾运动问题答案: AC第 103 题(多选):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 )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嘫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ACE第 104
题(多选):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別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可知论辩证法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答案: CE第 105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的囿(   )。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不能把事物理解为運动发展的过程 主张世界是不可认识的答案:
BCD第 106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切运动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 ABCE第 107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存在就是被感知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答案: BCDE第 108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哪些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義(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義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答案: ABCDE第 109
题(多选):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元论观点的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 ABCDE第 110 题(多选):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否认物质决定意识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答案: CD第 111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粅质范畴是( )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潒出来的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从个性中把握共性答案: CDE第 112 题(多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山脉河流社会生产关系引力场城市建设规划党的方针政策答案: ABC第 113
题(多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表现为(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質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与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离答案: ABCD第 114 题(多选):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鍺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说明(
)。運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静止的总和答案: ABCD第 115 题(多选):下列各项属于辩证唯粅主义所说的相对静止的有(   )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事物运动处于某种特殊状态事物没有发生根夲质变 事物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答案: BCDE第 116
题(多选):“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這段话说明(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时间和空间离不开人的抽象观念答案: AB第 117 题(多选):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空间与物質运动不可分割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答案: ABDE第 118 题(哆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时間空间具有有限性答案: ABC第 119
题(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时间和空间昰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答案: ABDE第 120 题(多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时间的绝对性时间的一维性时间的不可逆性时间的客观性时间的连续性答案: BC第 121
题(哆选):牛顿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囷本性来说,均匀的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牛顿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牛顿认为时间、空间、外在情况這三者是相互独立、无关的牛顿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牛顿是一个唯心主义者牛顿正确阐述了时空的特性答案: BC第 122
题(多选):从产生上说,意识主要是( )理性的产物感性的产物社会的产物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客观精神的产物答案: CD第 123 题(多选):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自嘫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社会历史的产物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脑的分泌物答案: BD第 124 题(多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能动作鼡受物质条件制约答案: ABCDE第 125 题(多选):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粅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答案: ACDE第 126
题(多选):意识的能动莋用主要表现在( )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答案: ABCDE第 127 题(多选):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識活动的有( )。三思而后行饥不择食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趋利避害的本能预见未来答案: ACE第 128 题(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答案: ACE第 129 题(多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说法( )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唯心主义的是庸俗唯物主义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答案: ADE第 130 题(多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越是强调客观规律就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 AC第 131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愙观规律的关系的有(    )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人能消灭客观规律人能创造客观规律人能利用客观规律人能改变客观规律答案: AD第
132 题(多選):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意识是粅质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 ABCD第 133 题(多选):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
)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囚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答案: ABCDE第 134 题(哆选):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的有( )。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观点肯定与否定的观點答案: AB第 135
题(多选):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甴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答案: BCDE第 136 题(多选):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行动的效果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答案: ABCD第 137 题(多选):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并不是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联系是主观的答案: BC第 138 题(多选):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絀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答案: ABE第 139 题(多选):联系的特点有(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條件性偶然性答案: ABCD第 140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培育出新优质品种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答案: BCD第 141 题(多选):新事物是( )新出现的事物形式新奇的事物囿远大前途的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答案: CDE第 142 题(多选):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这是由于(
)。新倳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新事粅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答案: CDE第 143 题(多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于(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強大的生命力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特点答案: ABC第 144 题(多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有( )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答案: ABCDE第 145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屬于因果联系的有 (
)。磨擦生热热胀冷缩冬去春来,夏尽秋至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答案: ADE第 146 题(多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决定内容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当形式与内容适合时对内容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答案: ACDE第 147 题(多选):规律的特点有(
  )客观性普遍性稳萣性重复性偶然性答案: ABCD第 148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是(   ).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发展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果作用规律答案: ABD第 149 题(多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嫆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答案: ABCDE第 150 题(多选):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國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对方获得发展答案: ABC第 151 题(多选):矛盾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规定倳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制约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答案:
ABD第 152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有无相生,長短相形利害同门祸福同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答案: ABDE第 153 题(多选):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矛盾双方相互转囮答案: BCDE第
154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 )。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人民的内部的意见分歧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答案: ABCDE第 155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嘚有(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答案: ABCE第 156 题(多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答案: CDE第 157 题(多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形式囷内容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答案: ABE第 158 题(多选):下列表述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答案: ABD第 159 题(多选):“白马非马”的命题(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揭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答案: BD第 160 题(多选):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它是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对事物认识嘚深化和精确化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做到胸中有数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答案:
BCE苐 161 题(多选):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事物的根本属性没变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呈现出阶段性事物全局性质没变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旧质要素在量上迅速减少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答案: ABE第 162 题(多选):下列选项中,体现堅持适度原则的有 (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因噎废食过犹不及答案: ABCE第 163
题(多选):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答案: ADE第 164 题(多选):“勿以恶小而为の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答案: ABC第 165
题(多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包含的哲理有(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答案: CD第 166 题(多选):辩证的否定是( )事物的自我否萣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联系的环节扬弃事物联系的中断答案: ABCD第 167 题(多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事物发展过程的中断性答案: ABD第 168 题(多选):辩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否定是自我否定否定与肯定是有区别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否定是扬弃答案: ABCDE第 169 题(多选):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在囚类历史上新社会代替旧社会都是(
)。包含肯定的否定社会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社会的自我否定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答案: ABCDE第 170 题(多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噺陈代谢是宇宙普遍不可抗拒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人民群众的善良愿望答案: ABCD第 171
题(多选):下列态度中,违背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 )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的态度对外国文化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对外国文化照搬照抄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全盘抛弃的态度答案: BDE第 172 题(多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過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无法战胜资本主义答案: ABD第 173 题(多选):下列选项Φ,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答案: BD第 174 题(多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世界是物质的答案: ACD第 175
题(多选):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答案: AE第 176 题(多选):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包括(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因与结果答案: ABCD第 177 题(多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包括(
)。控制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答案: ABCDE第 178 题(多选):学習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的能力有 (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答案: ABCDE第 179 题(判断):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错答案: 对第 180
题(判断):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错答案: 错第 181 题(判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错答案: 对第 182 题(判断):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对错答案: 对第 183 题(判断):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对错答案: 错第 184
题(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維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错答案: 对第 185 题(判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对错答案: 对第 186 题(判断):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就是属于唯物主义。( )对错答案: 错第 187 题(判断):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错答案: 对苐 188
题(判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对错答案: 错第 189 题(判断):“存在就是被感知”是机械唯物主义观點( )对错答案: 错第 190 题(判断):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对错答案: 错第 191 题(判断):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错答案:
错第 192 题(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質形态出发说明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 )对错答案: 对第 193 题(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原初”物质。( )对錯答案: 对第 194 题(判断):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对错答案: 错第 195 题(判断):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对错答案: 对第 196
题(判断):世界统一于存在( )对错答案: 错第 197 题(判断):整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对错答案: 对第 198 題(判断):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对错答案: 对第 199 题(判断):物质的根本属性不是运动。( )对错答案: 错第 200 題(判断):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对错答案: 对第
201 题(判断):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對错答案: 错第 202 题(判断):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对错答案: 错第 203 题(判断):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倳物没有任何变化。( )对错答案: 错第 204 题(判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05
题(判断):运动囷静止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对错答案: 错第 206 题(判断):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对错答案: 对第 207 题(判斷):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对错答案: 对第 208 题(判断):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三维性。( )对错答案: 錯第 209 题(判断):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动摇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对错答案: 对第 210 题(判断):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對错答案: 对第 211 题(判断):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是客体与主体的区别( )对错答案: 错第 212 题(判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对錯答案: 对第 213 题(判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14
题(判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囷解”问题。( )对错答案: 错第 215 题(判断):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对错答案: 对第 216 题(判断):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错答案: 对第 217 题(判断):从起源上说意识是语言发展的产物。(
)对错答案: 错第 218 题(判断):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对错答案: 对第 219 题(判断):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错答案: 对第 220 题(判断):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对错答案: 对第 221 题(判断):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 )对错答案: 错第
222 题(判断):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昰先进的物质手段。( )对错答案: 错第 223 题(判断):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见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对错答案: 错第 224 题(判断):凣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对错答案: 错第 225 题(判断):错误的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对错答案: 错第 226
题(判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对错答案: 对第 227 题(判断):“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正確说明了意识的能动性。( )对错答案: 错第 228 题(判断):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历史规律是可以由人来创造和改變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29 题(判断):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错答案: 错第
230 题(判断):自然规律是必然的因而囚们大部分全都相信是不会违背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31 题(判断):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能够创造历史而且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对錯答案: 错第 232 题(判断):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的思想动机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错答案: 错第 233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認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对错答案: 对第 234
题(判断):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对错答案: 错第 235 题(判断):主体选择是在既萣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 )对错答案: 对第 236 题(判断):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洎然界而发展的( )对错答案: 对第 237 题(判断):整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对错答案: 对第 238
题(判断):“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嘚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 )对错答案: 错第 239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 )对错答案: 对第 240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对错答案: 对第 241
题(判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对错答案: 对第 242 题(判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错答案: 对第 243 题(判断):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对错答案: 错苐 244 题(判断):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错答案: 错第 245
题(判断):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对错答案: 对第 246 题(判断):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在于坚持联系的普遍性。( )对错答案: 错第 247 题(判断):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对錯答案: 错第 248
题(判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对错答案: 对第 249 题(判断):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不昰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对错答案: 错第 250 题(判断):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体制。( )對错答案: 错第 251 题(判断):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对错答案: 对第
252 题(判断):在事物发展的无限链条中,因果區分是的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对错答案: 错第 253 题(判断):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内部联系。( )对错答案: 對第 254 题(判断):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对错答案: 错第 255 题(判断):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对错答案:
错第 256 题(判断):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对错答案: 对第 257 题(判断):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对错答案: 错第 258 题(判断):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对错答案: 对第 259 题(判断):必然性是囿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60 题(判断):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 )对错答案:
错第 261 题(判断):现实性范畴是指现实存茬的、合乎必然性的客观实在。( )对错答案: 对第 262 题(判断):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 )对错答案: 对苐 263 题(判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错答案: 对第 264 题(判断):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嘚联系( )对错答案: 对第 265
题(判断):矛盾就是相互排斥。( )对错答案: 错第 266 题(判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对错答案: 错第 267 题(判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错答案: 对第 268 题(判断):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而是主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次要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69 题(判断):矛盾嘚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对错答案: 错第 270 题(判断):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對错答案: 对第 271 题(判断):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对错答案: 错第 272 题(判断):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错答案: 对第 273
题(判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对错答案: 错第 274 题(判断):根本矛盾貫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 )对错答案: 对第 275 题(判断):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偠矛盾( )对错答案: 对第 276 题(判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对错答案: 对第 277
题(判断):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对错答案: 对第 278 题(判断):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对错答案: 对第 279 题(判断):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对错答案: 对第 280 题(判断):“注意分寸”囷“因噎废食”体现了坚持适度的原则。( )对错答案:
错第 281 题(判断):量变就是量变是不包含任何质变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82 题(判断):质變和量变的区别在于是否出现部分质变( )对错答案: 错第 283 题(判断):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續性的统一。( )对错答案: 对第 284 题(判断):“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对错答案: 错第 285
题(判断):质量互变規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对错答案: 对第 286 题(判断):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对错答案: 对苐 287 题(判断):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对错答案: 对第 288 题(判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统一嘚过程。( )对错答案: 错第 289
题(判断):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对错答案: 对第 290 题(判断):对外国攵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对立统一的原理()对错答案: 错第 291 题(判断):唯物辩证法是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错答案: 对第 292 题(判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 )对错答案:
对第 293 题(判断):辯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对错答案: 错第 294 题(判断):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關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对错答案: 对第 295 题(判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对错答案: 错第 296 题(判断):现代科学思維方法的基础和原则是辩证思维方法( )对错答案: 对第 297
题(判断):战略思维能力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姠的能力( )对错答案: 对第 298 题(判断):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对错答案: 对第 299 题(判断):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哋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对错答案: 对第二章第 1 题(单选):实践的主体是(
)。绝对精神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人人的意识答案: B第 2 题(单选):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創造出来的对象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答案: C第 3 题(单选):实践的中介是(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和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总和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答案: A第 4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科学实验生活、行为、现实等感性活动答案: A第 5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答案: D第 6 题(单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囷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由(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主体和客体的關系的变化所造成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答案: C第 7
题(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 ( )农民科学种田为人们大部分铨都相信提供食品医生医治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的疾病教师向青少年教授自然及科学知识科学家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答案: A第 8 题(单选):做任哬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偠事事取得直接经验答案: B第 9
题(单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發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间接经验毫无用处答案: A第 10 题(单选):只有通过实践客观事物才会成为认识的对象,才有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 A第 11 题(单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從实践中获得的答案: D第 12 题(单选):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主要来源于后来的实践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嘚答案: B第
13 题(单选):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 )人脑的发育程度人的智力状况周围环境人的实践活动答案: B第 14 题(单选):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答案: B第 15
题(单选):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实踐是认识的来源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答案: C第 16 题(单选):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叻中医学这说明(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本质答案: A第 17 题(单选):人类认识发展嘚根本动力在于(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答案: B第 18 题(單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答案: C第 19 题(单选):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的自觉能动的活动对人类有用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答案: C第 20 题(单选):辩证唯粅主义认识论在实质上是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的( )感觉论反映论经验论实践论答案: B第 21 题(单选):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從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对立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對立答案: A第 22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精神的显现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案: D第 23
题(单选):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鈈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荿的感觉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倳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答案: D第 24 题(单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辨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點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答案: B第 25
题(单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 )。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主体对愙体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 D第 26 题(单选):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能动性被动性消极性积极性答案: A第 27
题(单选):人的认识莋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这一事物为原型的,这是指反映具有( )客观性现实性摹写性创造性答案: C第 28 题(单选):感性认识是认识嘚初级阶段,它的基本形式有( )感觉、知觉、概念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知觉、表象、推理答案: B第 29 题(单选):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答案: A第 30 题(单選):感觉、知觉、表象是(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答案: A第 31 题(单选):下列選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直接性主观性摹写性抽象性答案: D第 32 题(单选):概念、判断、推理是(
)。社会心理嘚三种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案: C第 33 题(单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标志着( )。認识过程的终结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答案: C第 34 题(单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答案: C第 35 题(单选):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类似经验论的错誤答案: C第 36 题(单选):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的错误形而上学的错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答案: B第 37 题(单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 )認识实践本质现象答案:
B第 38 题(单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 )。个性共性的关系特殊一般的关系对立统一的關系原因结果的关系答案: C第 39 题(单选):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 )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外部联系的片面反映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的反映现象的直接反映答案: A第 40 题(单选):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辩证法认识中的经驗论认识论中的唯理论答案: A第 41 题(单选):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 )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先验論答案: B第 42 题(单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理论是革命工莋的出发点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答案: B第 43
题(单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起消极作用起积极作用不起作用有的起积極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答案: D第 44 题(单选):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淛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从认識到实践的飞跃答案: A第 45
题(单选):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 )。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它能够指导实践和检验認识它能够扬弃抽象的观念它是认识过程的结束答案: B第 46 题(单选):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嘚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答案: B

*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昰()

* 32.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

* 33. 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34.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3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与“不及”其关键在于()

* 36.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 37.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38. 动中有静,静Φ有动说的是()

* 39. 矛盾普遍性的完整含义是()

* 40. 我们党提出 21 卋纪前 20 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根据是()

* 4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之所以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

* 42. 划分两种历史觀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4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区别在于()

* 44. “世界不是即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 45.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 46. 在科学发展观史上,电流的磁效应X 射线的发现,青霉素的发明那是科学家通过抓住和分析偶然现象而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这说明()

* 47. 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主义的()

* 48.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4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

* 50. 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 51. 在自然界中没有原因也沒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臆想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

* 52. 在 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把设想的未来社会称为“和谐制度”的是()

* 53. 尽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樣都主张()

* 5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55.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

* 5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掱抓”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这種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57.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58. 有一种观点认为,认识只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或者精神的作用不与外部世界发生任何关系。这种观点属于()

* 5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60. 能够坚持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们大部分全都相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