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占据优势 英文北方发展,当时的北方有什么地理优势

更多公众号:chengshijiyiradio天津广播电视台滨海广播特色节目——城市记忆。有关城市的人文、历史与故事。敬请关注。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海河成为“九河下梢”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曹操?这是为什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而不是四川?
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
郭嘉,书虫
我曾经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提到过本问题。我们可以看看孟德统一北方后的天下形势。
1.南征的主要对手是刘表,南征胜的容易,才有了东征孙权的想法;故而东征是南征的附带效果。今世之人应当都能够理解,争夺天下这个游戏只有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才有可能成功。哪怕像刘邦那样此次输的精光,后方稳定就有翻盘的机会。三国之前,能够提供夺取天下的物质基础的,大概就是关中、汉中、南阳、江汉、许洛以及河北,这些地方都在长江以北。当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能够对其造成威胁的就只剩下关陇的统治者马超韩遂联军、江汉的刘表、汉中张鲁和蜀中刘璋。其中马超韩遂流寇作风,不事生产,关陇经多年战乱经济萧条,不足虑;张鲁、刘璋无野心,才智平庸,亦不足虑。可虑者只有刘表,刘表当年单骑平荆襄,才智卓著;荆州富足,兵精粮足。从襄阳发兵,走宛城出叶县,旬日即可到许洛,威胁京畿要地,实在是肘腋之患。实际上,在曹操北伐战争时期,刘表曾多次遣将袭扰南阳郡的郡治宛城,致使南阳平原这块富饶之地成为战场。此外,孙权也曾说过&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这里二袁吕布都好理解,而刘表确实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哪怕仅仅是从许洛的防御角度。孙权他自己.......估计自己是贴金贴上去的,曹操虑的是孙策由江淮出许洛。江东地区当时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少山区仍有山越等蛮族驻扎,这种情况直到孙吴统治末期仍然存在,实在不是个&龙兴之地&。孙权本人在之前也未表露出卓越的能力,欲取荆州却数年受阻于江夏的黄祖,军事实力可见一般;年龄威望都不足以服众,且无北上欲望,曹操当时应当未将孙权放在眼里。
当时的天下,在孟德看来,刘表是唯一的潜在敌人;刘璋、张鲁不过是守墓犬罢了,只要平定了刘表,刘璋和张鲁估计就传檄而定了。事实上也是,孟德拿下襄阳后,刘璋立刻给中央上表,并送兵送粮;这在以前都是关起门自己过小日子的。
而孟德讨伐刘表其实是事起突然。公元 208 年,经过数年的奋战,孙权军终于突破夏口、斩杀黄祖;此时刘表病重,长子刘琦协防江夏。根据后来的所发生的事情,这时孟德应该掌握了刘表方面的重要情报,比如刘表病重等信息。于是孟德 7 月突袭荆州,8 月刘表死,9 月刘琮投降。这一仗打的很顺利,在随后的战斗中荆州唯一的抵抗势力刘备被击败,孟德全取荆州,除了江夏,刘备带残部投靠刘琦,并策动刘琦反曹。江夏这个钉子的存在,开启了赤壁之战的大幕。
上图是赤壁之战示意图,我们可以看看江夏(夏口),江陵和襄阳的位置。
当时荆州主要地区是夹在汉水和长江之间的平原,汉水和长江为荆州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为荆州提供了强大的战争防御。襄阳(樊城 - 新野)是北方的门户;江陵是防备蜀中和荆南地区的门户,而江夏(夏口)则是对江东的防御门户。
取得荆襄的曹操其实也是在一个困境之中。随孟德南下的军队不过数万(按照诸葛亮的说法,曹军总计不过十几万;不过当时是为了说服孙权估计会有一定水分,但应当不会多于 30 万。本次南下是突袭作战,随军不会过多,北方各地以及关陇方面需要防守,南征军几万应当是合理的,不会多于十万。战败后北方并未动荡,可见孟德对北方的掌控还是非常充分),而荆襄降军也有七八万之多,接近一比一。除非全军留守荆州,否则都面临降军过多的局面,荆襄不稳。襄阳、江夏以及夷陵是荆州的三大门户,此时由于孙权已据有夏口并已和江夏的刘琦 - 刘备结盟;荆州东部的防御体系被破开,门户洞开。如北军主力退回许洛一线,那么历史的演进和实际应当没有什么不同,吴军沿长江而上,取江陵,之后和曹军在襄阳对峙。唯一不同的是,刘备估计会死于孙吴之手,三国争霸变南北对立。
所以说孟德的南征应该是分成两个部门的,第一个部门是伐刘表,这个已经完成了;第二个部分是伐江东,这个部分并不在出兵前的计划当中,完全是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便宜之策。
而帮助曹操做了继续南征决定的人,其实是刘备。
离开新野的刘备,其实是想在荆州之变中浑水摸鱼的。得知曹操南下后,他并没有抵抗直接放弃新野;奔走襄阳。此时刘琮方面已经秘密向曹操投降了,所以不敢接纳刘备;而刘备通过内线也知道这一点。这就有了在襄阳城外哭刘表的一出好戏。
经过这么一出表演,荆州人心向刘备,百姓、军队归附者众多;刘备裹着这些人南下取江陵。我们说了江陵是荆州南方的门户,连接荆南、巴蜀和东吴,一旦刘备取了这里,就有个割据荆南的本钱。曹操没有让他如意,派轻骑突袭,打破刘军。当阳桥、长坂坡,刘备仓皇逃向江夏;也就是刘琦的地盘。
历史在这一段表述的并不清楚,作为江夏太守的刘琦,在刘备到来后就成了摆设;虽然刘备长期打着帮助刘琦夺取即应有的继承权的名义行事,可无论是孙刘联盟还是其他的什么,这里面的刘都是刘备、而不是刘琦。刘备在大败之余,还能够实际控制江夏这种大郡,这是在刘表在位时无法现象的。
刘备是如何做到的呢?无他,夸寇自重罢了。试想,假如曹操取得荆州后,不继续进攻,而选择北上,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对于其他人不好说,对于刘备而言,没有比这个更差的消息了。首先,他基于抗曹的名声,而取得的刘琦军的控制权会被刘琦夺回;或者发生火并杀刘琦成为江夏之主,同时成为众矢之的;旋即不是被孙权就是被曹操剿灭。即使他一心辅佐刘琦,江夏的弹丸之地也会被屯在长江对面的夏口吴军蚕食;前途同样渺茫。故而只要曹操退军,刘备就是必死之局。
刘备不希望曹操退军,一个强有力的威胁能够让他继续把持江夏军政,架空刘琦。而此时对于曹军而言仅仅江夏的威胁已经不够了。刘备为曹操制造了一个对手,即孙刘联盟。当时很难想象孙权会和荆州势力结盟,他的父亲,吴军元老们的主公孙坚被荆州人射杀。而为此双方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征伐,战争的地点就在江夏;说江夏军和孙权军有血汗深仇绝不为过。这也是曹操没有继续追赶逃亡江夏的刘备的缘故;在孟德看来,江夏和江东完全没有媾和的可能,只要派兵防守在江夏旁边,江夏人会成为荆州防守吴军进攻的第一线。
刘备破天荒的创造了&孙刘联盟&,这是个外交上的奇迹;这个联盟意味着,荆州门户洞开。原本希望江夏刘琦成为屏障的想法已经破灭了。孟德不得不重新考虑江夏方面的防守。
而同盟的关键是刘备怎么做到获得孙权的谅解呢?我以为是他投降了;他带着刘琦投降孙权了。所谓同盟,是基于刘备依附于孙权的这么一种从属关系;刘备大概对孙权说了愿意为孙权守门户之类的说法,一如他对刘表说的那样。
到了这个时候,孟德依然对局势很有信心;认为孙权暗弱无能,等一阵孙权就会杀刘备,上表称臣;顺便给孙权写了封劝降书,欲与&将军会于与吴&。可未曾想这封信成了刘备的护身符;在诸葛亮和鲁肃的运作下,一场旷世大战终于展开了。
战后,刘备说服孙权收回军头们(周瑜、程普)的权利以自固;打了胜仗心气很高的孙权听从了这个建议。刘备乘机窃取了赤壁之战的全部胜利果实。
故而,赤壁之战是一场由刘备策划并发起的意外之战。这场战争从充分体现了什么叫&纵横&,什么叫弹指间灰飞烟灭。策划这场战斗的刘备是枭雄、执行这个计划的诸葛亮是能吏;这个案例堪称是中国史上最佳外交范例。
至于顺江而下,全取江东的传统,这要由司马晋来创造。在孟德之前,江东从未在全国争霸中显露过实力。
历史上,无论是孟德之前的,还是孟德之后的;取得襄阳和江陵之后,延着长江和汉水两路夹攻夏口,还没有失败的案例....除了孟德。你们看,成功率这么高、优势这么明显的事情,失败了那是运气不好啊。再说江东军心已然不稳,赤壁之战实在是败在轻敌和仓促上啊。
自吴以降,今南京、苏杭一代逐渐成为中华除关陇、中原外的经济中心。英雄们对于天下争夺逐渐从黄河流域关陇 - 中原的东西争霸,转变为长江分割的南北对立;这一切始于魏吴之争,始于赤壁之战。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生活中的地理.doc 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60 &&
(生活中的地理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选修课教案——生活中的地理?何耀前言…………………………………………………………………………第一节电影与地理………………………………………………………第二节足球与地理………………………………………………………第三节NBA球队队名与地理的关系……………………………………第四节战争与地理………………………………………………………第五节从地理角度分析三国鼎立………………………………………第六节一方水土养一方美女……………………………………………第七节诗词与地理………………………………………………………第八节人民币图案与地理………………………………………………前言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学科,愿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体现的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本教材编写的素材是来自生活中的地理,例如“地理与电影”、“地理与足球”,学生感到直观有趣,使学生克服学习地理的畏难呆板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学的内容不必一定来源于教材,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身边无处在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并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把相对生动活泼的身边素材注入相对严肃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既是对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对地理的活学活用,业余兴趣、爱好和工作相结合,可以使二者相得益彰。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当今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第一节电影与地理一、《后天》与温室效应《后天》就是这样一部科幻灾难片。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异常,龙卷风、飓风肆虐,冰雹有棒球那么大,城市被海水淹没,暴风雪,气温骤降......天灾面前,死亡被无限放大,生命脆弱得就像被踩在脚下的蚂蚁。天灾也是人祸。灾难过后,经受死亡洗礼的戏里戏外的人,该想想老生常谈的环保问题了。一切都肇始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果继续自私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人类的灾难不会比寒号鸟的明天来得慢。   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冰河世纪,让恐龙全面灭绝;如果新冰河世纪来临,人类会在哪里?电影《后天》为唤起世界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及理论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纪威胁,针对全球著名地标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冰冻图像,显示气候对人类的威胁的急迫性与全面性。由于影片中气候异变是先由海水淹没后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非尔铁塔、伦敦大本钟都将被冻成冰柱,横向的冰柱突显地球的急速降温与急冻。注意到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恐怖后果,《后天》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决心让《后天》成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的A级制作:“拍片时大量使用的灯光、发电机和燃料,都让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我们努力让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中和吸收掉来弥补地球合作,由未来森林计算拍摄这部电影将会制造的二氧化碳总量,然后在加州跟不丹种植森林!不仅如此,导演还出资购买省电灯泡到牙买加以及协助美国低收入户家庭省电计划!真正做到不恶化温室效应,证实卖座电影也能爱护地球。?   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20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二、《2012》给人类敲起警钟影片《2012》预言地球在2012年会面临大灾难,世界将毁灭。事实上,这些不会在2012年发生,然而世界末日并非子虚乌有,如果人类继续为着自己的利益为所欲为,世界末日的到来不会太迟!如果世界真的毁灭了,人类无处可居,那么移居到外星球也很自然。在潘多拉星(《阿凡达》中的阿尔法星系中的有智慧生物的星球),人类并非“移居”这么简单,而是毁灭那里的人类,破坏那里的生态!这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_牛宝宝文章网【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专题:[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当时的刘表和孙权明显是两个比较硬的骨头,而刘璋、张鲁则弱得多,为什么曹操在统一河北之后选择南下而不是西进,这两种战略构想在当时的环境下哪个更佳?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郭嘉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我曾经在曹操为什么选择在赤壁和孙权拼水军?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提到过本问题。我们可以看看孟德统一北方后的天下形势。1.南征的主要对手是刘表,南征胜的容易,才有了东征孙权的想法;故而东征是南征的附带效果。今世之人应当都能够理解,争夺天下这个游戏只有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才有可能成功。哪怕像刘邦那样此次输的精光,后方稳定就有翻盘的机会。三国之前,能够提供夺取天下的物质基础的,大概就是关中、汉中、南阳、江汉、许洛以及河北,这些地方都在长江以北。当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能够对其造成威胁的就只剩下关陇的统治者马超韩遂联军、江汉的刘表、汉中张鲁和蜀中刘璋。其中马超韩遂流寇作风,不事生产,关陇经多年战乱经济萧条,不足虑;张鲁、刘璋无野心,才智平庸,亦不足虑。可虑者只有刘表,刘表当年单骑平荆襄,才智卓著;荆州富足,兵精粮足。从襄阳发兵,走宛城出叶县,旬日即可到许洛,威胁京畿要地,实在是肘腋之患。实际上,在曹操北伐战争时期,刘表曾多次遣将袭扰南阳郡的郡治宛城,致使南阳平原这块富饶之地成为战场。此外,孙权也曾说过“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这里二袁吕布都好理解,而刘表确实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哪怕仅仅是从许洛的防御角度。孙权他自己.......估计自己是贴金贴上去的,曹操虑的是孙策由江淮出许洛。江东地区当时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少山区仍有山越等蛮族驻扎,这种情况直到孙吴统治末期仍然存在,实在不是个“龙兴之地”。孙权本人在之前也未表露出卓越的能力,欲取荆州却数年受阻于江夏的黄祖,军事实力可见一般;年龄威望都不足以服众,且无北上欲望,曹操当时应当未将孙权放在眼里。当时的天下,在孟德看来,刘表是唯一的潜在敌人;刘璋、张鲁不过是守墓犬罢了,只要平定了刘表,刘璋和张鲁估计就传檄而定了。事实上也是,孟德拿下襄阳后,刘璋立刻给中央上表,并送兵送粮;这在以前都是关起门自己过小日子的。而孟德讨伐刘表其实是事起突然。公元208年,经过数年的奋战,孙权军终于突破夏口、斩杀黄祖;此时刘表病重,长子刘琦协防江夏。根据后来的所发生的事情,这时孟德应该掌握了刘表方面的重要情报,比如刘表病重等信息。于是孟德7月突袭荆州,8月刘表死,9月刘琮投降。这一仗打的很顺利,在随后的战斗中荆州唯一的抵抗势力刘备被击败,孟德全取荆州,除了江夏,刘备带残部投靠刘琦,并策动刘琦反曹。江夏这个钉子的存在,开启了赤壁之战的大幕。上图是赤壁之战示意图,我们可以看看江夏(夏口),江陵和襄阳的位置。当时荆州主要地区是夹在汉水和长江之间的平原,汉水和长江为荆州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为荆州提供了强大的战争防御。襄阳(樊城-新野)是北方的门户;江陵是防备蜀中和荆南地区的门户,而江夏(夏口)则是对江东的防御门户。取得荆襄的曹操其实也是在一个困境之中。随孟德南下的军队不过数万(按照诸葛亮的说法,曹军总计不过十几万;不过当时是为了说服孙权估计会有一定水分,但应当不会多于30万。本次南下是突袭作战,随军不会过多,北方各地以及关陇方面需要防守,南征军几万应当是合理的,不会多于十万。战败后北方并未动荡,可见孟德对北方的掌控还是非常充分),而荆襄降军也有七八万之多,接近一比一。除非全军留守荆州,否则都面临降军过多的局面,荆襄不稳。襄阳、江夏以及夷陵是荆州的三大门户,此时由于孙权已据有夏口并已和江夏的刘琦-刘备结盟;荆州东部的防御体系被破开,门户洞开。如北军主力退回许洛一线,那么历史的演进和实际应当没有什么不同,吴军沿长江而上,取江陵,之后和曹军在襄阳对峙。唯一不同的是,刘备估计会死于孙吴之手,三国争霸变南北对立。所以说孟德的南征应该是分成两个部分的,第一个部分是乘着刘表病重、二子争位的机会来伐刘表,这个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二个部分是伐江东,这个部分并不在出兵前的计划当中,完全是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便宜之策。而帮助曹操做了继续南征决定的人,其实是刘备。离开新野的刘备,其实是想在荆州之变中浑水摸鱼的。得知曹操南下后,他并没有抵抗直接放弃新野;奔走襄阳。此时刘琮方面已经秘密向曹操投降了,所以不敢接纳刘备;而刘备通过内线也知道这一点。这就有了在襄阳城外哭刘表的一出好戏。经过这么一出表演,荆州人心向刘备,百姓、军队归附者众多;刘备裹着这些人南下取江陵。我们说了江陵是荆州南方的门户,连接荆南、巴蜀和东吴,一旦刘备取了这里,就有个割据荆南的本钱。曹操没有让他如意,派轻骑突袭,打破刘军。当阳桥、长坂坡,刘备仓皇逃向江夏;也就是刘琦的地盘。历史在这一段表述的并不清楚,作为江夏太守的刘琦,在刘备到来后就成了摆设;虽然刘备长期打着帮助刘琦夺取即应有的继承权的名义行事,可无论是孙刘联盟还是其他的什么,这里面的刘都是刘备、而不是刘琦。刘备在大败之余,还能够实际控制江夏这种大郡,这是在刘表在位时无法想象的。刘备是如何做到的呢?无他,夸寇自重罢了。刘琦性格暗弱,刘备大概帮助他分析降曹必死,唯有反抗一途;之后用它自己抗曹专业户的名声,说服刘琦将军政大权交给他。对于孙权方面,也是一样,夸大曹操对江东的威胁,打消了江东乘机占便宜的念头;这才维系了江夏的半独立局面。反过来试想,假如曹操取得荆州后,不继续进攻,而选择北上退回许都,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对于其他人不好说,对于刘备而言,没有比这个更差的消息了。首先,他基于抗曹的名声,而取得的刘琦军的控制权会被刘琦夺回;或者发生火并杀刘琦成为江夏之主,同时成为众矢之的;旋即不是被孙权就是被曹操剿灭。而即使他一心辅佐刘琦,江夏的弹丸之地也会被屯在长江对面的夏口吴军蚕食;前途同样渺茫。故而只要曹操退军,刘备就是必死之局。刘备不希望曹操退军,一个强有力的威胁能够让他继续把持江夏军政,架空刘琦。而此时对于曹军而言仅仅江夏的威胁已经不够了。刘备为曹操制造了一个对手,即孙刘联盟。当时很难想象孙权会和荆州势力结盟,他的父亲,吴军元老们的主公孙坚被荆州人射杀。而为此双方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征伐,战争的地点就在江夏;说江夏军和孙权军有血汗深仇绝不为过。这也是曹操没有继续追赶逃亡江夏的刘备的缘故;在孟德看来,江夏和江东完全没有媾和的可能,只要派兵防守在江夏旁边,江夏人会成为荆州防守吴军进攻的第一线。刘备破天荒的创造了“孙刘联盟”,这是个外交上的奇迹;这个联盟意味着,荆州门户洞开。原本希望江夏刘琦成为屏障的想法已经破灭了。孟德不得不重新考虑江夏方面的防守。而同盟的关键是刘备怎么做到获得孙权的谅解呢?我以为是他投降了;他带着刘琦投降孙权了。所谓同盟,是基于刘备依附于孙权的这么一种从属关系;刘备大概对孙权说了愿意为孙权守门户之类的说法,一如他对刘表说的那样。到了这个时候,孟德依然对局势很有信心;认为孙权暗弱无能,等一阵孙权就会杀刘备,上表称臣;顺便给孙权写了封劝降书,欲与“将军会于与吴”。可未曾想这封信成了刘备的护身符;在诸葛亮和鲁肃的运作下,一场旷世大战终于展开了。战后,刘备说服孙权收回军头们(周瑜、程普)的权利以自固;打了胜仗心气很高的孙权听从了这个建议。刘备乘机窃取了赤壁之战的全部胜利果实。故而,赤壁之战是一场由刘备策划并发起的意外之战。这场战争从充分体现了什么叫“纵横”,什么叫弹指间灰飞烟灭。策划这场战斗的刘备是枭雄、执行这个计划的诸葛亮是能吏;这个案例堪称是中国史上最佳外交范例。至于顺江而下,全取江东的传统,这要由司马晋来创造。在孟德之前,江东从未在全国争霸中显露过实力。历史上,无论是孟德之前的,还是孟德之后的;取得襄阳和江陵之后,延着长江和汉水两路夹攻夏口,还没有失败的案例....除了孟德。你们看,成功率这么高、优势这么明显的事情,失败了那是运气不好啊。再说江东军心已然不稳,赤壁之战实在是败在轻敌和仓促上啊。自吴以降,今南京、苏杭一代逐渐成为中华除关陇、中原外的经济中心。英雄们对于天下争夺逐渐从黄河流域关陇-中原的东西争霸,转变为长江分割的南北对立;这一切始于魏吴之争,始于赤壁之战。网友豫西刀客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先分析下问主的问题。曹操选择进攻荆州是题中之义,我想进攻荆州再取江东未必是曹操建安十三年起兵时的计划,后来形势有变,顺势打东吴了。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何谓传统?三国之前,秦时本来就在关外,在扫合六国前四川已经就近被秦攻占,因势顺江下楚,顺理成章,就这楚还是最后亡的。楚汉之争,刘邦也是封在汉中,以关中和巴蜀为根基,东取天下,这是老本营。光武中兴,是在关东,占据洛阳,夹控河北河南,光武是用十年扫平了整个关东,然后才向西北的隗嚣动手,有了马援拿下隗嚣,才最后对四川的公孙述下手。传统何时有沿江而下呢?再说我觉得这是当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从地理上看。我以为地理形势是分板块的,大地被山川河流分割成不同的板块,作为割据势力,占据一个独立的板块是建立小王国的基础。中国的地形被江、河、山分成几个板块,长江、黄河中间是中原,这时是主要是曹操的大本营,黄河以北山海关以东长城以南是北方板块,就是袁绍、光武的据河北战略,长江以南三峡以东是江南楚地,孙权梦想的划江而制就是要占这一块。潼关外关中平原和凉州是西北板块,占关中必须解决凉州的问题,不然后方不稳,这是从周朝就留下的经验,所以说班超西域、左宗棠收复伊利功在千秋。四川盆地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自成系统。参照以上地图的山形水系就明白了。参照以上地图的山形水系就明白了。再回头来看建安十三年天下形势,曹操占据长江黄河中间大部分地区,黄河以北地区,北方没有威胁,荆州的江北部分还被刘表占着。长江以南刘表在左,孙权在右,大概以鄱阳湖为界。四川山区刘璋坐镇,张鲁守北方门户。关中和陇右临近大漠,马腾韩遂割据。如果你是曹操你会从哪下手呢?毫无疑问,先搞定荆州北部,完全占据江北地区,这样南有长江,北有长城,西有潼关,东有大河,稳坐中原,再相机出击打哪都行。荆州不解决,直接威胁许都,睡不安稳,建安初年曹操就两征南阳的张绣,可见这个位置有多敏感。从诸侯实力上看。这时剩下的孙权,刘表,刘璋,马腾,张鲁,公孙越,刘表刘璋是曹操认为的看门狗,不在话下,孙家是虎据江东,马腾西凉军的战斗力曹操是见识过的,公孙越远在关外不痛不痒,不足为患。捏柿子找软的,当然刘表刘璋张鲁是先行对象,而刘表离的最近,历来各家战略都是张仪的四个字,“远交近攻”,所以第一个倒霉鬼自然是刘表。而刘表这个坐中客竟然不知其中利害,刘备早劝刘表北上许都,就是知道这个地方坐不安稳。从时机上看。建安十二安曹操已经彻底平定北方袁绍旧部,终于可以安定休养一段时期,再思考和准备进攻下一个目标。古代大规模打仗一般要休养三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攒粮食,不然出兵也乏粮。正常情况下进攻刘表的时间会在建安十五年,但是建安十三年的一件事改变了这个计划。这就是刘表的意外死亡。刘表稳居二十年,民心稳定,要攻未必好打,但刘表一死就不一样了。两个儿子长子无能,次子年幼,主上不明。外有刘备虎视眈眈图谋占据荆州,内忧外患,荆州形势格外复杂。当然这只是个过渡期,一旦经过这个过渡期,无论最终胜利的是刘备,还是刘琮代表的荆州士族,到时候再去打荆州,绝对是一块硬仗,不亚于和袁绍的战争。唇亡齿寒,到时还要顾虑江东的防守,曹操长时间和荆州交兵,江东的孙权不可能没想法。而趋荆州未稳时出兵,就可以混水摸鱼,坐收渔翁之利,所以这次曹操破例地没有大休整,直接向荆州用兵,并且进军时机也选在夏秋之季,而正常情况下一般出兵是在春季,秋冬收兵,实在是因为这个时机太好了,千载难逢,不能错。结果如曹操所料,荆州进展顺利,刘备在新野抵抗了一下就全线撤退,大军一鼓而下。但也出乎曹操的意料,因为进展太顺利了,迅速就占据了江陵,控制了长江以北,这时曹操被胜利冲晕了头脑,想要下江东,连孙权一块收拾。可以说这时曹操的谋士都是清醒的,程昱、荀攸都曾劝曹操巩固荆州,立足江陵,收取南荆州,他们明白这次出兵的目的是荆州,不是扬州的孙权。官渡之战后收复河北用了五年,荆州不可能一个多月就搞定了,要慢慢消化这些新附地区。而且孙权这边没什么变故,也不是好时机。但是正在人生巅峰,已经占据半个天下的曹操有点HIGH高了,没能听进去,结果连江陵也没能保住。如果曹操当时能听话,牢牢地占据江陵,控制长江以北地区,三年以后再下江东,那就是势如破竹,可惜历史不能重演。大约,这就是天命吧。网友沃金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因为凉州未定啊。在三国前中期,凉州的部队一直都是最能打的。这一优势在中原兵久经战阵后才被慢慢追上。当初董卓麾下骁将李傕在面对中原诸侯时几乎无敌,就是因为凉州军人熟悉战事。所以董卓被调任并州牧的时候才会死死赖在凉州不走,甚至拥兵自重,以示威胁。如果曹操打完袁绍后兴高采烈出潼关去打张鲁,我要是马超,这会儿不抄他后路我就把自己掐死。事实上,曹操伐吴输掉后,马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建安十六年的潼关之战起因其实很有猫腻。曹操那边官方说法,是要π夏侯渊和钟繇带兵去打张鲁。但是马超心里有鬼,认定这是冲着自己来的。陷在曹操那儿的亲爹也不要了,拉着韩遂就反。你猜猜他干了什么事儿,至于连亲爹都不要呢。如果在当初曹操不去南方,直接打张鲁,马超不趁机下手岂不是太对不起他了吗?还有一点,曹操的大本营在兖州和豫州。他跟司隶那边的士族并不很亲密,真正的铁杆是以颍川士族为首的中原高门。以补给来说,中原的支持比司隶的支持要可靠。不管他在南边晃荡多久,都不愁没人管饭。而在汉中爬山的时候万一司隶那边杨家带头闹事儿,不管粮食了,那就全饿死在山里了。看看地形,荆州往北进一步是许都,江东往北进一步是老家,太可怕了。凉州那边有一条叫钟繇的老狐狸给堵着门,这条老狐狸很狡猾。所以先把家门口拾掇利索了才是正确思路。特别有意思的是,其实在曹操平定北方后,青徐一代还是动乱不断。琅邪相臧霸那里其实是个半独立王国,听调不听宣。臧霸和曹操是什么关系呢?杀光了背叛自己的好朋友张邈全家的曹操,有两个叛将跑到臧霸那里去寻求庇护。曹操派刘备要人,臧霸跟刘备说了几句人情话,刘备去汇报,曹操觉得臧霸很义气,不追究了。这是把背叛自己的好朋友张邈全家杀光的曹操在面对臧霸时的态度。最惊悚的是,被臧霸庇护的那两员叛将,事后都当了郡守。好玩不?后来曹操伐吴,臧霸表现非常活跃,是伐吴的先登军。跟张辽入巢湖、破居巢,打爆韩当大破陈兰,吓跑孙权。然后伐吴这场仗啥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我记得脑洞如黑洞的姬轩亦曾经很阴谋论地揣测过曹操这场仗的用意。曹操的其中一个目的很可能是要消耗臧霸的实力,以此来稳固自己在青徐的控制力。至于战争结果倒未必是他故意的了。我很喜欢这个阴谋论的险恶用心,与事实确实也很吻合。在没有靠谱史料做依据的时候,先把这个推论先当成一种可能性。而按照这个推论来设想一下,曹操冒冒失失的出关打汉中的结果。兵力没有经过伐吴损耗的臧霸,在面对老交情刘备的套磁时,会不会心里长草呢?再有一条,汉中和西川的山地地形太坑爹了。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吃下的。我估计曹操也未尝不想拿下西南,然后出永安,顺流而下,舒舒服服下江南。只是形势比人强。凉州在关外虎视眈眈,青徐局势不稳,荆州随时可以威胁许都,江东靠近豫州……刘表那里有刘备,江东则是孙策还活着的时候就很跃跃欲试。还没破产的臧霸又到底是啥想法呢?没道理不先把肘腋之患除掉嘛。网友蒙面大侠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这个决策思路大有问题啊,蟹妖。站在曹操的角度,他当时最想干掉,也最惧怕的,不是刘表,孙权,张鲁,刘璋(嗯,他心里这些都是渣),而是在荆州窝了多年的刘备。《武帝纪》里不止一次说,刘备羽翼未丰,要赶快干他(两个人见过多次面,曹操对老刘的能力很了解),根据情报,刘表快不行了,这个时候要是曹操不动荆州,而是去搞凉州,会怎么样?刘备手里有一支不弱的军队,在荆州士人心中形象高大上,和刘琦关系很好,而且在荆州出问题的时候,刘备是不表态的(见刘表表示要把荆州刺史给他,刘备表示这是你们家的事儿我不搀和),而且刘备这一手在徐州已经玩过一次,这个时候曹操要是没有作为,那孙子兵法白看了。兵之情主速,趁人之不及。所以,不存在一个衡量优劣的问题,这不是选择题,荆州已经这样了,曹操是没有余地的,必须动手。干挺刘备以后,皇叔仓皇向东逃窜,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志得意满的老曹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要与渣权会猎于吴——猎谁?呵呵。。。。接下来是老套路,如果孙权是公孙康这种守户之犬,刘备的人头这个时候已经交代了。但问题是,不管孙权是不是,鲁肃不是。这位商人出身的家伙,是个狠角色。从曹操的角度看,赤壁之战是很偶然的事情,孙权不但没有和他妥协,反而吃了豹子胆,让周瑜带了三万人和自己对上了(之前周瑜不在孙权身边),他自己水军又渣,只好和联军对峙,接下来的记载更加莫名其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公至赤壁,与(刘)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似乎是在赤壁和刘备干了一仗,不顺,驻军,然后瘟疫,撤退。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我的看法,似乎让曹操受挫的,其实是火烧赤壁之前的这一战,曹操渡江,被干,然后退回江北,而且应该是陆战,但是这一战的细节完全没有,其可怪也欤,为什么捏。。。。。。。因为。。。。好吧我也不想知道。总之,剧本完全没按曹操的写法来演,他在陆战时居然被干了,窝在江北喘息的时候,又被烧了,跑路的时候,再次被烧,其实说实话,老曹的对手中,团结一致来和他玩命的,也就这一次。网友小奇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曹操出兵的时间点上很关键。曹操前脚出兵,刘表后脚咽气。要知道,作为一个大势力的领导人,健康问题理应是被各方势力所关注的。刘表病重什么的,我想怕是瞒不过曹操。被曹操说成猪狗的刘琦刘琮,曹操是不放在眼里的。而夺嫡之事,曹操更是清楚的很。向北没得打,向西的话已经有人说过了,而且最主要一点。无论如何西部目前名义上都是臣服于他曹操的...要打,也得先找借口再说。这么算来,向南的话三个地方可攻打,汉中荆州江东。汉中的地形那些不说,一个政教合一就很让人头疼治理的问题了。江东水战暂且先不说,张昭什么的,也是名士能人,政局也还算是稳固。(周瑜还没成名)说说荆州。内部就不说了,刘表重病,二子夺嫡。外援方面,刘备此人是一直被“阴御之”;跟孙家的关系就不需要再说了;刘璋跟张鲁两人相互对掐是把狗脑子都打出来的节奏。也就是说,荆州此时是内无领头外无援兵。另外,荆州有很多士人是中原逃避战乱南下的,我猜想曹操事先也会联系这些“南下北士”,作为声援。所以说,不打荆州曹操打哪儿去?网友沈四宝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西进有比较形整的战略利益,南下有比较综合的战略空间…………网友蒙面大侠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先说刘表。同意 @姬轩亦。曹操当时最想干的不是刘表,是刘备。早在建安六年九月刘备投奔刘表之后,曹操就想要南征了。建安八年对袁氏作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只有曹操又一次南征,还打了一仗。但这两次都因为北方局势发生变化没有最终实施。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第三次南征,并最终实施。我在为何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就认为刘备是英雄?这个问题里详细列举了曹操对刘备的态度和行动。摘取一部分如下。建安六年,刘备再次联合曹操后方龚都,骚扰曹操。曹操派蔡阳攻打刘备,被刘备斩杀。九月,曹操在仓亭打败袁绍,立即亲征刘备。《曹操传》:九月,公还许。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龚都等应之。公南征备。《刘备传》: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刘备再次被击败,投奔刘表。曹操马上打算南征刘表。被荀彧劝阻了。《荀彧传》:六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太祖复次于河上。《荀彧传》:太祖又表曰:“昔袁绍侵入郊甸,战於官渡···及绍破败,臣粮亦尽,以为河北未易图也,欲南讨刘表。彧复止臣,陈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於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后若南征,委弃兖、豫,利既难要,将失本据。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这是曹操第一次打算南征。建安七年,袁绍死。建安八年,曹操大败袁氏,拿下黎阳。郭嘉马上建议曹操先南征刘表。《郭嘉传》:(郭嘉)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曹操传》: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照此,还没行动,袁氏兄弟内斗,袁谭向曹操求救,荀彧和荀攸劝曹操救袁谭。西平就在荆州边界上,不贴图了,有兴趣自己查谭其骧老师的地图。顺便注意又是郭嘉劝曹操打刘表(Bei),又是荀彧劝阻。)如此看来,这次行动没有实施?不是。《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鄴,鄴定。曹操击败刘备,刘备投奔刘表是在建安七年九月之后,曹操围鄴城是在建安九年春。这段话中李典有说道“南道狭窄,草木深”,说明是在夏季。所以这次战斗是很可能是在建安八年夏,和上面八月吞并西平一致!也就是说曹操早在建安八年就实施了南征计划!但因为出兵不利,和袁氏兄弟内斗没有深入推行。这是曹操第二次打算南征。也就是说,南征刘表(其实是刘备)不是曹操建安十三年(平定完河北)才决定的行动,而是一直以来的计划。刘璋和张鲁地理隔断,西北军并不会对曹操构成威胁,早晚收拾都一样,但刘备不一样,刘备能得人心,让他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扎根。刘璋,张鲁,西北,排除。再说孙权。孙权一开始并不在曹操考虑的范围内,这完全是曹操南征荆州带来的结果。曹操南征荆州,孙权就在打算联合刘备了。《鲁肃传》: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曹操七月开始南征,八月刘表死。鲁肃就着手推动孙刘联盟。鲁肃真不愧是杰出的战略家!另一方面,孙权既然派遣鲁肃前往,也说明孙权是有联刘抗曹的心的。要知道,孙权做出的这个决定一定是非常艰难的,刘表是孙权的杀父仇人呀。虽然刘备不是刘表,但能放下这份感情,也说明孙权是考虑很多的。事后证明确实如此。孙权既然选择战,那么此时结盟刘备就是最好的选择。以前《三国志11》,里面有个结盟的选项。有一个我用刘备玩脱了,曹操发展很快,把我和孙权打得只剩下几个城了。我想起来了结盟这个选项,在考虑人选时,军事诸葛亮来了一句:此时派遣任何人都可以完成结盟任务。此时的情形也一样。孙刘联盟的基础在于双方要面对的一样的敌人,而且这个敌人是要将他们灭亡的。只要孙权选择了战,结盟是必然的。曹操不听贾诩的话,固执进军,在赤壁战败。以上。网友蒙面大侠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好打下来的地方不见得好守。战略上讲,荆州聚集当时大量的士族,获得这里,人和价值远大于地利,因为挟天子的价值可以最大化。张鲁那边搞五斗米教正如火如荼,即使打下来,获得人心也会很麻烦,不如让其自生自灭,况且其在凉州和益州之间,早晚生事。选择江东是因为可以形成稳固的西部防线,其富饶土地对长期战事能提供充足后备,这一点益州虽然也具备,但是其复杂山路比起水战更难把握。而且平定河北对江东的震慑远高于益州(还是太远了啊)。再者,还回到政治上,益州士族包括本地和刘焉系两派,这两派到刘备进驻都还没和谐统一,也是导致西蜀后期衰落的原因之一。如此,倒不如去消化单纯点的管理层,这放到现在的收购案例来看,也是合理的考量吧!网友孙哲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千年之后,元灭南宋不也是这样吗,直取中游荆州。网友唐宋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1、军事方面:刘表比刘璋稍弱,且打荆州可以长驱直入,而打益州则要经过张鲁的汉中,还要经过马腾的地盘。军事上更加划算。2、政治方面:曹操必须迅速瓦解掉可能形成的南方联盟。即刘表(或刘备)和孙权的联盟。而从曹操给孙权写的一封“恐吓信”可以看出,曹操想把孙权一起灭了。3、地理方面:封建时期,我们常说的长江上游,并不是指四川境内的长江,而是针对扬子江流域的上游,即荆州的长江段。扼住荆州,才能对益州和扬州产生最直接的威胁。还有,当时曹操的精锐部队,屯在许昌和宛城。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许昌和宛城都距离襄阳很近。曹操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他唯一失误的地方,就是没有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孙刘联盟。网友吴德正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因为赤壁之战失败后,大家觉得孙刘(刘泛指)难啃。曹操是在失败前做出的战略。网友谭坦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刘zhang和张鲁相对亲操的,而且此两方势力有矛盾,会相互制约,不会有太大动静。如果此时入蜀,战线会增加拉长,栈道难入,从蜀顺流而下还需要几年造船。而此二人都无长志,不足为惧。如果入蜀,是给机会孙刘坐大,还有马氏一族在西北窥视,入蜀不宜。不如灭孙刘于襁褓之中。网友过漆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打弱者的时候会有其他强者虎视眈眈;打其他强者的时候,弱者只敢靠边站着看,不敢插手!网友拉斐尔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第一,声望。取荆州的时候太顺利了,有木有,几乎是零代价。而取下荆州后,华夏震动,曹操的威望到了顶点,大概曹操想趁人心惶惶之际,威服江东。 第二,基于第一点,曹操完全可以采取“先声后实”的方法。送信给孙权吹嘘自己有百万大军就是“先声”,大军压阵就是“后实”。这策略也成功了,当时江东文武大多数人都劝孙权投降。 第三,占领荆州,也就占领了长江上流,已经拥有一定的地理优势。何况还拥有了刘表的水军。 第四,兵力确实有优势。而且曹操那时候好像还看不大起孙权,觉得能一鼓作气拿下江东。 至于最后失败,周瑜已经分析过原因了,大家可以翻翻《周瑜传》。网友卜智昊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攻入荆襄,守入川陕,无他。网友蒙面大侠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行业有三个巨头,老大如果要获取市场主导地位,肯定要对老二下手,因为老二的威胁效应最大,如果和后面的兄弟联合起来,很有可能从行业风向和市场格局上,影响到老大的地位,就像阿里巴巴和京东!当时的实力比较来看,曹操&孙权&刘备,如果孙权得到荆州九郡,势力大增,成为叫板曹操的南方集团,并且很可能长驱直入,北伐中原(这就是后来刘裕和朱元璋的策略)。从兵法上看,攻打荆州这边的道路平坦,进军难度远远小于西川的秦岭和碾子装的岐山。从兵种素质上比较,曹军都是北方的骑步兵种,大刀阔斧,势头凶猛,对付荆州刘表的军队绰绰有余。而对付西川和凉州的骁骑和马家军,明显要差一点!因此,曹操的本意就是夺取荆州九郡即可,等到玄武湖的水军素质上来了,再去攻打荆襄九郡和江南之地!此外,西川一旦遭受挫折,刘备和孙权可能北进,使得曹操的属地遭受吞噬!从地理学上讲,荆州九郡和河南许昌同属华中地区,地理位置非常相近,而且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孙刘进军速度比起关拢西川的马、刘、张要快的多。一旦曹操的根据地和汉献帝被夺走,曹操的政治版图将空前受损,不仅前功尽弃,甚至被追的亡命天涯!同时,荆州为天下腹心之地,四通八达,而且物产物资丰富(特别是铜等战略金属,周昭王南征就是为此)。从士子人心上讲,曹操虽然得到了北方大部分的地区领土,但是从人心征服上的战绩很差。曹操出身宦官世家(不是豪门世族),同时以权臣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用法家的思想治理国家,同时不拘一格发掘寒门人才,打击土地兼并的豪右族群,以霸道执掌天下,这都与中原地区深厚的汉代经学和儒家传统格格不入,同时害怕他成为第二个王莽,终结汉朝天下,因此才有后来河内右族司马懿家族夺取曹魏家族政权。同时,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仍,不少士族大户纷纷迁徙到没有战乱的荆襄九郡和淮河地区。曹操需要吸纳荆州和江南的士族大户,稀释北方豪门的政治束缚力,同时提高功臣的封地面积。通过发展寒门庶族的势力,以及抑制土地兼并,摧毁瓦解汉朝统治的症结(豪右势力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地方割据架空中央集权)。从曹操本人讲,他最不放心的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大耳贼刘备以及他身后的亲汉势力,这种政治上的壁垒要比荆州的9个破城池更加坚固和难以攻破。因此,曹操南征最主要的目的,不在意夺取了荆襄九郡(那是瓦解孙刘联盟的骨头),更重要的是要消灭刘备集团(汉朝最后的希望、屏藩和生力军),至于孙权,虽然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扬,但他不过是一个依仗父兄基业的家伙。网友李涛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曹操想先啃硬骨头,树立威信网友晁今如对[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给出的答复:很好奇,比三国还早的传统是哪个案例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曹操打荆州】统一河北后曹操为什么选择进攻荆州和江东,而没有选择比较传统的拿下四川顺江而下?》由“最熟悉的陌”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占据优势 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