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祝贺升官的诗词关于风雨桥的诗词

诗词(312)*故乡思源篇(74)【七律.风雨桥吟】
【七律.风雨桥吟】
文图/胜欣常乐
[平水韵十一尤]&&&
金桥飞架匠工修,
细刻精雕木阁楼。
龙口津源潺福水,
长廊宽敞憩商幽。
古乡群建相辉映,
妈祖天宫月作钩。
巍峨翠峰描画卷,
芷江载誉满寰球。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 (蓝字应平,红字应仄) --------------
金桥飞架匠工修【修:十一尤】 押韵
细刻精雕木阁楼【楼:十一尤】 押韵
龙口津源潺福水
长廊宽敞憩商幽【幽:十一尤】 押韵
古乡群建相辉映
妈祖天宫月作钩【钩:十一尤】 押韵
巍峨翠峰描画卷
芷江载誉满寰球【球:十一尤】 押韵
--------------------检测结果(平水韵)----------------------
平仄符合要求!对仗请自行判断。
全国共有五个侗族自治县,即湖南怀化市的通道、新晃、芷江、广西三江、贵州玉屏。
修建风雨桥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
舞水河将芷江城划为东西两半,滔滔舞水,终年不断。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沅州城有个叫宽云的和尚,四方奔走募捐,共募集建桥资金15000两白银、粮食11万石,在此修建了风雨桥,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
但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一场山洪,将龙津风雨桥毁于一旦。明宗祯六年(1633年),驻沅州的云南都司佥书阮呈麟带头捐款,重修龙津风雨桥。没想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一把大火又将龙津风雨桥化为灰烬。此后,复修、水毁、火烧、征战,一直是这座风雨桥的主旋律。
抗战初期,政府当局将龙津风雨桥上的廊、亭悉数撤除,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芷江机场是盟军的主要空军基地,而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军需供给线。因此,机场和龙津桥成了日机的主要轰炸目标,最多的一天27架日机轮番轰炸。令人惊奇的是,龙津风雨桥在水灾、火灾面前显得脆弱,而在侵略者的炸弹面前则刚强不屈,任凭日机怎样狂轰滥炸,它却安然横卧在舞水之上。
1998年春,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复修龙津风雨桥,当地群众筹资600多万元,整个施工工程于1999年初全面启动,当年11月建成。
该桥是风雨桥中最杰出的代表。龙津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人行道宽5.8米,长廊两侧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隔间建有7处凉亭,亭最高17.99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2000年12月被载入基尼斯史册。
该桥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贯舞水东西两岸。深蓝色的硫璃瓦,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白色的檐口、屋脊等,体现出当代侗民族园林建筑风格,悬柱、悬瓜、柱脚、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楼阁观赏厅、亭、廊、柱坊、店面门牌上的条幅均系全国名家书法精品,由名匠雕制。该桥整体设计建造简洁明快,工艺精雕细琢,集侗乡建筑文化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工程如此浩大、艺术如此独特的仿古建筑,掌墨师竟是芷江县垅坪乡李秀清、邹小龙两个小学未毕业的农民。
&&抚扶木栏,登上观赏亭,舞水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整个风雨桥与全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河东侗乡吊脚楼群相互辉映。明山叠翠,舞水拖蓝,犹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令人神往,浮想联翩。如今复修的芷江龙津风雨桥,是一座集贸易、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侗族风雨桥,它是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成为华夏大地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
敬录好友 赐玉:
& 美词美韵真精彩,首长博海一奇才。
&摄影美景令人醉,笔墨给力我崇拜。
&&&&&&&&&&&&&&&&&&&&&&&&&&&&&&&&&&&&&&&&&&&&&&
&&&&&&&&&&&&&&&&&&&&&&&&&&&
&&&&&&&&&&&&&&&&&&&&&&&&&&&&&&&
&敬录战友 赐玉:
&&&&&&&&&&&&&&&&&&&&&&&&&&&&&&&画展诗韵景,诗赞风雨桥,
&&&&&&&&&&&&&&&&&&&&&&&&&&&&&
&诗美画亦美,谁赏谁都醉!
&&&&&&&&&&&&&&&&&&&&&&&&&&&&&&&&&&&&&&&&&&&&&&&&&&&&&&&&&&&&
&&&&&&&&&&&&&&&&&&
敬录战友 赐玉:
故乡美景眼底收,诗兴大发七律就。
&湖光山色网上传, 芷江载誉满寰球。
&&&&&&&&&&&&&&&&&&&&&&&&&&&&&&&&&&&&&&&&&&&&&&&&&&&&&&&&&&&&&&&&&
&&&&&&&&&&&&
敬录战友 赐玉:
首长本是统帅枪,拿起枪来好模样;
诗词平仄高标准,故乡美拍当歌唱!
&我更多的文章:
七律.参观芷江抗战受降旧址感怀
七律.警世钟
七律.祭抗战忠魂
已投稿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爱美丽风雨桥,描写风雨桥的句子
D1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其中三江风雨桥为世界上最长风雨桥,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D2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浔江河上,由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和集侗族特色木构建筑技艺精华于一体,全桥长368米,宽16米,最高处为18米,有7个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之最,堪称世界第一风雨桥。
D3喜欢这样的侗乡,喜欢这样的风雨桥,而要真正读懂这些风雨桥,并非靠几次走马观花便可如愿以偿,真希望有生之年能重新细嚼侗乡风雨廊桥的千般风情&&可以有突如其来的一场雨,让一些路人在此不期而遇;还可以在一个桂花飘香的明月夜,携着爱人,去回龙桥坐坐,去桂花树下站站,彼时一定有侗歌在远方飘起,有木叶声,有芦笙,和着坪坦河的叮咚声,一直飘进每一个追梦人的心底&&
D4活了四十多年,最难忘的就是风雨桥了。在侗乡,有水必有桥,尤以长廊式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多属石墩木身桥梁。程阳桥、普修桥、普济桥、回龙桥、回福桥、独蓉桥、永济桥、永康桥、福禄桥&&这些都是侗家人的宝贝呢。它们虽然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也无盘江铁索桥的惊险缥缈,更没有金水桥的典雅秀美、立交桥的豪华洒脱,但它们是侗族建筑艺术之精品,常常勾起我的无限思念。
D5也许,我只能在想象中怀念那久远的过去,怀念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风雨桥&&一座随时为气候及其无常的本性作好了准备的风雨桥,怀念它在风雨中迷人的气质和诗意的美。那时,过桥的人,是过桥者本身,而不是一个观众。而桥也是桥自己,它以它跨越河流的初衷而存在。在细雨飘摇的日子里,它静卧河上的身姿,婉约而朦胧,过桥的人牵着牛羊,赶着鹅鸭,戴着斗篷,披着蓑衣,扛着锄犁,挑着箩筐,在桥廊上不时停下来,抖抖身上的雨水,再看看天色,然后继续到对岸去。赶圩归来的时候,桥亭里坐着位侗族姑娘。她头戴彩珠,身着蓝服百褶裙,手腕和项上挂着闪亮的银饰,一边想着田里地里的情哥哥,一边听着瓦檐上的落雨声,心事一点点地漫上来,带着那朴质含蓄的美好感觉,随雨漫过整个春天的季节。
D6风雨桥集侗族木构建筑精华于一体的多功能风雨桥建成后,将和&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遥相呼应,并通过民族特色旅游商业步行街&&月亮街和侗乡大道,与世界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侗乡鸟巢&东方斗牛场连成一片,构成三江县城最经典的黄金旅游圈,成为三江的标志和名片。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
D7晚上时,风雨桥五彩斑斓,挂满了喜庆的,红彤彤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光芒照射在桥上,个个红灯笼和束束五彩光陪衬着这风雨桥,又给宣恩城的晚上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到了晚上,河水凉幽幽的,这里便成了一个乘凉的好地方。晚上呀,人就更多了。许多人爱在这里散步,乘凉。许多老人爱在这里娱乐,还有一些老人经常就坐在那里边乘凉,边聊天,十分惬意。这就是我们宣恩的风雨桥,你愿意来这儿做客吗?
D8我真的愿意躲在风雨桥的记忆深处,愿意在这样的想象和怀念中,分享一个山村平淡而普通的幸福。   在那样的幸福里,我仿佛看见了传说中那个叫萨岁的侗族女神:岸边层叠的梯田,风中的禾浪,是她的百褶裙在飘舞;桥下的林溪河是她淌下的激动的泪水;而桥边那棵古柳树,我猜想正是她洗衣时扬起的棒槌;还有桥头石板路上的某块青石,没准就是她黄昏过桥时遗失的木梳,她的长发因此飞扬成山坡上茂密的杉林&&
D9风雨桥,飞架在清江之上。它不仅仅是一座可以躲雨的桥,南来北往的人们在穿越它时可以看到这里人们生活的安逸祥和,桥廊里的楼上是茶楼,出了桥过大街可以攀上五峰山,夜晚可以依稀看到五峰山昏暗的轮廓。来到桥下,在清新爽洁的细雨中看钓鱼人悠闲地收线放线,满目皆是景,清江之水绿得暧昧,有时感觉它是蓝色,让人恍惚。沿清江漫游,两岸美景尽收眼底,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人中走。
D10平生第一次见到的侗乡廊桥,是湖南芷江舞水河上的那座号称世上最大的风雨桥&&龙津桥。龙津桥雄伟恢宏霸气,可自打去过通道,我的印象里,龙津桥便已然成了风尘味十足的新妇,而通道的山、水、桥则一派清新。通道廊桥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座,一座叫普济,一座唤回龙。若论富丽堂皇,俩桥远远赶不上修葺一新的普修桥;若单论霸气,通道确实没有任何一座桥抵得过芷江龙津桥。
D11每一座桥都依山傍水,每一座桥都不费一钉一铆,每一座桥都凝聚着侗乡工匠细腻的心思与巧夺天工的智慧,每一座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如今回想罗斯曼桥下流淌的那条米德尔河,那条也许我终生没法抵达的米德尔河,脑海里深深烙着的却尽是坪坦河的清幽。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因着道德的制约而深埋在罗斯曼桥上那一段爱情,那段万千人解读就有万千种观感的荡气回肠之爱情,那些电影片段,那些音乐,在我心里反复重叠&&爱情并不会因时光的流淌而逝去,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身后终于重逢在罗斯曼桥,骨灰先后洒进米德尔河&&不知侗乡那数也数不清的风雨桥里,又埋藏着多少未被挖掘或者永远埋在当事人心中的廊桥遗梦呢?
D12就拿故乡的风雨桥来说吧,它始建于民国初年,长五十六米,宽三米,高十八米。用八根粗大的连排杉木分上下两层重叠于桥墩之上,铺以木板,竖柱立架,覆盖青瓦,成长廊走道。顶上有三座不同风格的亭阁,当中一座四层六角,立一神龛,称&圣母祠&,侗族至高无上之女神&萨岁&的神像威严的立于中央。另两座则是五层殿式楼宇,左为文昌阁,右为关圣殿。屋顶收尖处或置宝瓶鸟饰,或置风铃银球,微风吹来,风铃脆响。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造型各异,美观逼真。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全部凿榫接合,大小木条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层层叠叠,潇潇洒洒,实为侗寨一枝独秀。
D13正暮云低垂,细雨霏霏。远山近树,一片青黛。氤氲的烟岚中,一江穿寨而过。两岸高低错落的,是侗家的木楼。江水缓缓流淌着,银银亮亮的,一如侗家少女的玉臂,那风雨桥便是她的镯子了。
D14风雨桥又名文澜桥,说起风雨桥我就自豪。因为这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的风雨桥是侗族的特色,而我呢,也是侗族人。这座桥长80米,宽10米,高约26米。桥下部为钢混结构,五礅四跨,上部为全木质结构、桥头南北两面有砖石结构的门楼,门楼两边分别立有麒麟和走式独角兽。风雨桥的造型工艺、建筑风格目前是湖北省之最呢!
D15风雨桥的两端立有数十块大青石做的功德碑,碑上刻着各村各寨善男信女的名字,有捐款几十元的,也有捐几个毫子几枚铜板几个工日的。透过功德碑,你可以看到侗家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美好道德风尚和心齐山移的团结互助精神。侗家人热心公益事业由来已久,清朝马善汪寨歌师吴朝堂编有著名的叙事长歌《松梁歌》,讴歌了侗族农民杨松梁一生修桥补路,连续几个冬春修建武洛江流域通往孟江流域的山间道路和大小桥梁的动人事迹。
D16白天时,风雨桥内行人不断,参观者络绎不绝。有的在那里兴致勃勃地下棋,引来一大群人的观看;有的在那里摇着蒲扇,乘乘凉;有的孩童在那里快乐地做起了游戏;还有的在那里观赏着这十分美丽的风情楼,还盛赞不绝呢!这桥和美丽的贡水紧紧相依,贡水清澈美丽,像一颗绿宝石。风雨桥雄伟壮观,屹立在贡水的上方,和美丽的贡水配起来,让人看着回味无穷,联想不断。
(作者:佚名 编辑:jddxx118)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节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雨桥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