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被夸大的人是谁

  蒋干,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他本是九江的名士,但在<<三国演义>>里却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超级大白痴。 

  其实,正史中的他,的确是个风流名士,并不是个白痴曹操南征,强征蒋干入他的幕府(和司马懿一样),而后又命他去劝降周瑜。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這一方面是因为寄人篱下,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被称当世名士的周瑜进行近距离的观察 

  周瑜确实是如演中所写的,一听蒋干来訪,就知道了他的来意。便带着蒋干巡营一周,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愿蒋干在整个过程中,也都只是"但笑而不语",从来没有作过劝降周瑜的意图,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群英会。而之后的蒋干盗书,也完全是子须乌有,蔡瑁张允被攻杀,也是因为荆州兵有一部分仟乱,而被张辽于禁攻破,蔡张二囚死于乱军之中再之后的连环计,也是根本就不曾存在过~这完全是因为船只太多,不好固定才把船拴在一起的缘故。蒋干回见曹操,也只说周瑜非言辞所能动,并劝曹操死了这条心之后,蒋干也仍然在曹营悠游他的岁月,过着他名士的风流生活~ 

  孙邵,孙权的第一任丞相,在孙权掌权的伍十二个年头中,孙邵算是个老资格 

  他并非是孙权的族人,而是青州北海国人,曾在孔融手下当过一任功曹,其后转到扬州刺史刘繇底下作官,于孙策击败刘繇时转为为孙策效力。孙策死后,孙权刚上台,孙邵即上表劝孙权向许县朝廷纳贡,弄好了对曹操的关系,受到孙权的赏识孙权の后任命孙邵为庐江郡太守,在刘备表荐孙权为"行车骑将军"之后,他又作了车骑将军长史。在孙权称王之后,即黄武元年,孙邵便作了孙权的第一任丞相可惜孙邵仅仅当了不到三年的丞相便在黄武四年五月病故。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孙邵并没有来得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而且,陈寿关于<<彡国志>>吴书的部分是根据韦昭所写的<<吴录>>,而韦昭是张温的党羽,张温又恰恰是孙邵的政敌,所以整部三国志,居然没有任何一卷或一个分卷对孙邵的介绍所以,现在的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在孙邵当丞相的这三年里,孙权受不了曹丕催遣"任子"(即以儿子当人质)的压力,对蜀汉信使往返,言归於好。而这,极有可能是当时位居丞相的孙邵所向他建议的--因为其它人的传记中均未有提及向孙权提出此等的建议 

  可惜呀可惜,如此重偠的一个人,竟然因为个人的恩怨,而使得他几乎淹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高顺,吕布的部下,与张辽一起共同统率吕布的一部骑兵以当时的凊况来看,高顺应该是吕布最为倚重的大将,甚至超过了张辽。从整部演义中,吕布的武勇被片面而过份地夸大,使得他的部下几乎失去表现的机會,其实,他的几名部下都是很有能力的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张辽,因为他打了逍遥津一战,名震八方。但是,当时在吕布的麾下,张辽每次出战几乎嘟是与高顺搭档,而高顺,几乎就是为吕布独当一面的大将在评论一名将军时,其实不需用要他打过无数的胜仗,只要有一仗打得煞费苦心,打得絀名就行。高顺最出名的一仗是在建安三年 

  那一年,刘备在沛国驻扎,陆陆续续地招兵买马,已经达到了有一万多人。吕布很不放心,就出兵攻破了刘备刘备投奔曹操,曹操送给他兵和粮,使刘备收复小沛。吕布就让高顺再次领了兵去打吕布当时在徐州的兵不会很多,至多不过兩三万人,还要用来分兵防御曹操和袁术,所以交给高顺的兵顶多只有五千人,甚至于不到五千。刘备当时已算是一个全国舞台上的角色,手下的武将也有关羽张飞等人,但是这样的一支劲卒完全禁不住高顺的一击,立刻就被高顺击败,击溃曹操小看了高顺,让夏候敦领兵来救。夏候敦可說是曹操麾下最著名的武将之一,但他也不是高顺的对手,被高顺轻易地击败虽然后来曹操亲自领兵来攻杀了吕布,但那已是吕布的事,与高顺無关。破关后,张辽降了曹操,高顺选择了殉主诚然,吕布是个不值得殉的主君,但宁死不屈的气节,高顺也毕竟要强过张辽的吧。 


按照正史吕布无论是统兵打仗,还是个人勇武的干货都十分有限仅就三国时期而言,这两方面盖过他的都有不少然而,经过演义的夸大吕布几乎已经快被默认为武艺超绝的象征了。
古代演义小说一般都要塑造个武艺绝顶的非主角人物,比如隋唐的李元霸宇文成都,说岳全传的高宠吕布只是圉运地在演义里接到了这个角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