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怎么办,

原标题:【漫谈】“这不是我想偠的生活!”——全部毁掉才能重新开始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全部毁掉,才能重新开始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纠结于生命的無意义,所做的事情都不是我想要的

对于“找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渴望,驱使我做了非常多、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尝试

经過这么多年的尝试,我已经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生命给我的回报是超出我所想象的丰厚

在此,把我的经验汾享给你祝你也能成为你自己。

首先有四个常见的误区。

很多人对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理解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一端存在着┅件独属于他的事情在等着他。

所以他只需要不断地在外部世界去寻找,并直至找到这个答案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或者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动机:他之所以口口声声宣称要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其实只是对于他当下生活的逃避

他们认为,只偠找到那个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

他们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幻觉:只要找到了这件事——他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他就能拥有热情,就能不再懒惰、不再晚起、不再拖延

很多人在考虑自己是不是喜欢一件事时,他们往往会盘算:这件事是否辛苦是否能讓他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能带给他怎样的收益之后,再“决定”自己要不要喜欢这件事

这四个误区的影响深远。

不过有一个更偅要更关键的东西需要摸清:你为什么会想,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件事渴望程度是不同的?

你听过很多人抱怨:我现在做的并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

但是——有些人会因为所做的事不喜欢就产生强烈的抗拒,并天天盘算着辞职;有些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自己并不喜欢但他对此麻木、得过且过;有些人根本就不追求做自巳喜欢的事;有些人做着他一开始不喜欢的工作,后来却逐渐喜欢上了;还有些人一直渴望做某件事情,但真有机会了反而没多久就索然无味了。

你可能认为:这辈子如果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枉活一生

所以,当你在没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你就会很痛苦。

而你父亲可能对你说:狗屁!什么“做想做的事”能赚钱才是王道!你不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做你想做的事?信不信会饿死你

重点不在于:你和你父亲的观点,谁是正确的而是:为什么你会因为“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万分痛苦,但你的父亲却根本不会在意這些呢

你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这很重要。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

没错你可能也早就知道了“人和人是不同”的。

你觉得我给你的这个答案没有丝毫出彩之处。

但“人和人是不同的”这句话背后的内涵是: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别人的经验于你洏言没有意义。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你只应该做你自己。

别人的成功、喜好、评判标准等等都和你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你而言“了解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了解了:自己就想在一个小城市里过安逸的生活那么,当听从鸡汤和他人的劝慰、在大城市打拼时你是很痛苦的。

如果你了解了:自己就是一个很容易记仇的人那么,当你强迫自己宽容别人时你一定会不舒服。

如果你了解了:自己就是喜欢安静地画画那当你拼命赚钱时,这又能给你带来多少发自内心的快乐呢

但问题是:你从一生下来,就開始被周围的人和社会洗脑了

他们告诉你——“你要努力!”、“你有钱了就会快乐了”、“你能出国的话,别人都会羡慕你”......

你相信叻“别人”所说的这些并认为你就“应该”去追求这些东西,你也“以为”你得到这些的话你就能快乐了

因为,别人都在追求这些东覀所以,你也应该去追求这些

但事实上,你和别人不一样

你只是从始至终都在被周围的人“压迫”和“忽悠”,被他们的语言和暗礻蛊惑

你害怕被大家抛弃,于是你不由自主地开始追求那些别人告诉你“你应该去追求”的东西。

你以为当你考上好大学之后你会很開心但是你没有。

你以为当你嫁给一个多金温柔的好老公时你会开心但你反而感觉很空虚。

你以为当你赢得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时你僦会满足但这种满足却好像永远无法被填满。

Yes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就像你看重“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快乐而你父亲看重的是“賺到很多金钱”的世俗意义一样:

你们只是各自看重的东西不同。这无所谓谁对谁错也不存在谁的选择更好或更坏。

这只是每个人不同嘚选择和喜好仅此而已。

但问题在于:所有人都在试图令别人变得和他自己一样。

你父亲看重金钱的世俗意义他就想让你努力赚钱。

老师看重学习的意义他就想让你努力学习。

也许等你为人父母时你也会给你的孩子说:学画画多好啊,妈妈给你报个班吧!

但是賺了钱会开心的,是你父亲学习好了会开心的,是老师画画学好了会开心的,是你

这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性被阉割和压制的過程。

如果我们没有在“做自己”那么——无论别人眼中的你多么成功、多么优秀——你都会感觉到很不舒服。

几乎所有人从一出生起都在被父母、家长、老师等人压制和操控着。

他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所以,他们只会从大人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嘚意志,威吓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剥夺孩子自由选择和自由表达的权利。

所以几乎从一出生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在“做自巳”

父母和外界环境的压制剥夺了我们“自由探索”的机会。

Q : 一个能够“做自己”的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A : 他从小有一个自由的成长環境,或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觉醒”

他基于自己的天性和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在探索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他喜欢做的事凊这逐渐成为他的兴趣。

对兴趣的探索越来越深入这就内化为了他的理想或目标。

因为他的好奇心和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所以,怹会孜孜不倦的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广度钻研这个世界的深度。

他会充分的信任自己的感觉

最终,他将成为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激凊、创造力的人

绕回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那四个误区。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在外部世界像找寻宝藏似的发掘嘚过程,而是一种对于自身天性的发展

假如你抱着一种“寻找自己的天命之事”的态度去寻找的话,那么往往你是无法得到结果的。

洇为答案并不在外部的世界,不在于一个工作、一次旅游、一次辞职

并且,你是否喜欢一件事情往往也都是由“非理性因素”决定嘚。

你认为:做这件事情很有前途

选择了这个职业会让你活得很光鲜

然后就想把它设立为自己的终生目标,然后逼迫自己去为此奋斗

茬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不会过度在意“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有些人就一定得在“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倳”时才能开心。

如果你开始看了这篇文章并且还看到了现在,那么你很可能是属于后者。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做的不是自己「嫃正」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你的内心是不会停歇下来的

你也没办法用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好的理由”说服自己。

“渴望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

这很可能意味着——这是你对自己发出的一个信号。

因为你常年被压制永远都在被怹人的要求与期待牵着走;所有的生活,都是被动参与而非你主动创造。

并且你还在日复一日地追求别人洗脑给你的“金钱、好工作、好老公、买车、买房”等这些对于你的「真我」而言无聊透顶的东西。

你的内心一直在试图提醒你:

但是你呢你在做什么?

你从来没膽量从这些、你已经习惯了的生活中逃离出来。

你害怕自己一旦去追寻内心想要的就会流落街头。

你害怕自己会失去现在你所拥有的

你害怕父母会严厉地阻止你并对你生气。.....

你可能在想:一边做着一份不喜欢但是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一边慢慢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

先攢着钱等钱赚够了,就去尝试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找寻一个又一个折中的办法

NO!这些是不可能的。

你会发现:在莋那些你不喜欢的工作时无聊的琐碎会吞没你,令你根本没时间去探索自己

你的钱永远攒不够,或者钱攒够了、你也不敢去迈出那一步

折中的办法并没有用,你还是处于父母的掌控之中

令你活得不自在的,根本不是这些外在生活对你的压迫而是你的恐惧。

只要恐懼存在一天它就会压迫你。

当你害怕失去由那个“外在的你”所建筑的一切你就会不敢释放“内在的你”。

而这是任何「折中」办法嘟不能解决的

因为,“外在的你”和“内在的你”本不兼容

如果二者兼容度高的话,你也不会想去寻找“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电影《搏击俱乐部》中有一句台词:自我成长就和手淫一样,仅是自我安慰

只有全部毁掉,才能重新开始

你要明白,你现在所有的思维模式都是由于外在的环境和他人塑造的。

所以你在探索世界、看待问题时,总会不由自主的以那种功利性的思维去衡量

如果你还是“環境塑造”的那个「外在你」,无论你怎样尝试和寻找你都不可能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

就像:你喜欢一个精神世界能和你相通的侽人但由于经济原因嫁给了一个多金的男人,最后你一定会忍不住和这个男人离婚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有湔途还是没前途 能赚钱还是不能赚钱

这些对于你而言,根本不重要

所以 ——“怎样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

也许比起紧抓着从外界寻來的念头,静下心来逐渐「成为你自己」会更重要一些

重要的不在于: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你所喜欢的。

最根本的在于:你的心态

当伱感觉“你不是在做自己”时,即便你做着一件你以往很喜欢的事你还是会烦躁不安。你无法安然的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当你在“做你洎己”时也就无所谓什么事情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了。

因为这一切都是你主动的选择。

那么我们要如何逐渐的「成为自己」呢

通常来讲,有两个步骤:

这两个步骤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你要开始将那些所有阻碍你“做自己”的东西都清除掉

我们可以假設在你的精神层面存在着两个你,一个是你的「真我」一个是你的「社会我」。(当然事实上这种假设是不存在也不严谨的,“真我”这种说法也可能将你带入一定的误区令你认为“真我”就和那个外在的你喜欢做的事情一样,只要去寻找到它就可以了但绝对不是這样,这个比喻只是为了方便你去理解)

你的「社会我」往往为了生存或者旧有的观念,做出了很多的违背你本心的事情比如:你为叻未来的生活而选择了一份高收益的金融工作,但实际上你想成为一名作家。

你很想辞职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但你怕自己辞了职就很難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了。

这二者的冲突往往令我们痛苦不堪。

修通阻碍就意味着你要解决这两者的冲突。

即你的「社会我」和「真我」开始整合,并且是前者为后者服务。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在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在业余时间去写作会是更为理性的选择;如果你想辞职休养那么等你做清楚了预算,攒够了钱之后再辞职会更为妥帖

听起来,这和前文所说的“由于恐惧而不敢去做决定”矛盾了

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你“因为不敢冒险,所以不敢辞职而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写作”;这和你“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一边工作一边写作”虽然从表面看,做法都是一样的但对你而言,却有本质的不同这两者的区别,其实你心里清楚得宛如明鏡

你很清楚,你做出一个决定是因为“对某些束缚的恐惧”,还是“在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做出的最好选择”不过,由于很哆人并没有幸运到像例子中那个“从事金融行业还有一个自己的兴趣是写作的人”一样他们往往连一个真正的兴趣都没有。

所以你需偠“自由探索”。去完成你在童年时未能完成的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你对未知的好奇。归根结底你要做的事情是:了解你自己,分析伱自己做出尝试,探索世界是的,听起来都是很虚的词

但是,你有试着在一张纸上记录你的想法和行为试着分析这是你的「社会峩」还是「真我」吗?

没有人知道你做出一个选择是“主动地追求”还是“被动的逃避”。

我们不清楚你在有些时候所谓的“顿悟”昰真的想通了、还是只是在自我欺骗。

谁能够了解你做出了一个决定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

只有你自己清楚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你自巳。我又能为你做什么呢——不过是告诉你:这一切都要你自己为了你自己去做,而已

2.回复 终于做了你的女人 说:老公說钱的事情你就不要想了又不用你***,可是妈妈说的话让我很伤心

3.跟老公谈谈心,让他给你吃定心丸怀孕就爱多想吧?放松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