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直隶明代广东籍进士何经名录 求清代直隶明代广东籍进士何经详细名单,谢谢了

名讳 | 籍贯 | 朝代 年号//名次

方彦 | 湖北汉阳 | 清嘉庆6/3/174

方莲 | 广西临桂 | 清乾隆7/3/102

应召 | 湖广永兴 | 清顺治16/2/35

 庆 | 福建甫田⑩ | 奣正德6/2/96

赓谟 | 江南华亭 | 清康熙42/2/16

赓融 | 江南娄县 | 清康熙45/2/36

文锦 | 江苏嘉定 | 清嘉庆16/2/67

04谟 | 广东海康 | 明洪武18

谟  | 江西泰和⑩ | 明永乐13/3/72

08敦行 | 云南建水 | 清嘉庆13/2/107

10正亨 | 广东高要 | 清咸丰6/3/58

正华 | 四川江安 | 清光绪3/3/40

玉麟 | 福建闽县 | 清乾隆28/3/3

元发 | 山东东平州 | 清顺治9/3/244

平 | 四川井研 | 清光绪16/2/70

天明 | 江西奉新20 | 奣嘉靖11/3/199

云龙 | 福建甫田30 | 明嘉靖2/2/134

云腾 | 福建怀安⑩ | 明弘治3/2/66

12联翼 | 湖广衡阳 | 清顺治16/3/274

弘伟 | 江西奉新 | 清康熙9/3/172

廷珍 | 江西高安 | 清光绪2/3/75

廷相 | 广东南悔 | 清光绪2/2/29

飛鵬 | 見廖鵬飛 |  

13琬 | 湖广景陵 | 清康熙39/3/180

14瑛 | 福建永定 | 清乾隆2/3/l4

17孟瞻 | 江西临川 | 明洪武18/2/40

珊 | 湖广衡阳20 | 明正德3/3/89

负暄 | 广东顺德⑩ | 明崇祯10/3/37

20重機 | 广西临桂 | 清嘉庆24/3/19

爵 | 广西临桂 | 清嘉庆13/2/68

乘时 | 广西临桂 | 清乾隆10/3/19

21占鳌 | 江西会昌 | 清乾隆34/3/17

贞 | 广东归善 | 清雍正8/3/150

允儒 | 河南商城 | 清光绪20/3/118

俊 | 江西乐安⑩ | 明正统13/3/85

俊 | 锦衣卫24(江西新淦) | 明弘治15/2/69

24德征 | 福建甫田30 | 明成化5/3/45

甡 | 广东南海 | 清嘉庆22/3/49

纯 | 江西新喻⑩ | 明成化17/3/129

秩玮 | 江西德化 | 清咸丰2/2/77

26自强 | 四川宜宾 | 明永乐16/3/56

自显 | 直隶卢龙卫20(湖广湘潭) | 明正德16/3/l87

伯牛 | 福建侯官 | 明永乐19/2/41

27佩珣 | 广东归善 | 清光绪24/2/102

翱 | 广东南海 | 清道光6/2/74

纪 | 直隶东光⑩(广东陵水) | 明弘治3/2/89

纪 | 直隶九江卫50(湖广黄梅) | 明弘治l8/2/48

30淮 | 福建闇县 | 清乾隆10/3/52

宗元 | 湖南宁乡 | 清道光27/3/5

33必强 | 广西全州 | 清康熙9/3/90

必琦 | 福建甫田 | 清雍正2/3/79

34为庸 | 江覀奉新 | 清道光18/3/33

汉 | 湖广蒲圻20 | 明弘治6/3/177

35连 | 江西南城 | 清乾隆60/3/17

连三 | 福建永定 | 清乾隆17/3/83

37鸿章 | 福建永萣 | 清乾隆2/3/3l

鸿荃 | 見廖金城 |  

鸿藻 | 福建闽县 | 清嘉庆14/2/45

鸿苞 | 福建侯官 | 清嘉庆22/2/13

运发 | 四川安岳 | 清嘉庆22/3/127

38道允 | 四川仁寿⑩ | 明万历11/3/185

道南 | 湖广蒲圻20 | 明正德16/2/l

40大亨 | 云南建水州⑩(江西清江) | 明天启2/3/221

希颜 | 湖广茶陵20 | 明嘉靖11/3/60

希元 | 湖广蓝山⑩ | 明隆庆5/3/152

寿丰 | 江苏嘉定 | 清同治10/2/67

寿恒 | 江苏嘉定 | 清同治2/2/5

44基钰 | 江西奉新 | 清光绪21/2/71

庄 | 江西吉水20 | 明宣德5/3/9

芳莲 | 见廖方莲 |  

莲芳 | 江西龙南 | 清乾隆7/3/163

攀龙 | 广东保昌⑩ | 明崇祯l0/3/210

世魁 | 福建怀安30 | 明嘉靖14/3/165

世昭 | 福建怀安30 | 明正德12/2/49

45坤培 | 四川会理州 | 清同治1/2/63

46观 | 广東龙门 | 清顺治18/3/184

如龙 | 四川江津⑩ | 明万历20/3/79

如春 | 江西吉水⑩ | 明嘉靖44/2/19

47鹤年 | 广东番禺 | 清同治4/3/l43

朝翼 | 四川荥县 | 清道光15/2/13

起辙 | 四川仁寿40 | 明万历44/3/81

48梯 | 福建兴化卫50 | 明正德12/2/66

50中 | 福建顺昌⑩ | 明成化11/2/50

51振榘 | 广西平乐 | 清光绪29/2/102

60国琛 | 福建侯官 | 清光绪6/3/72

国遴 | 湖广长沙⑩ | 明崇祯1O/3/21

冔 | 广西南宁卫50(广西临桂) | 明囸德12/3/5

64时雨 | 湖广黔阳 | 明洪武18/2/67

時甫 | 见廖時雨 |  

67鸣龙 | 福建侯官 | 清光绪21/3/65

鸣韶 | 见廖鸣龙 |  

70骧 | 鍢建龙岩州 | 清光绪6/2/132

71长龄 | 福建将乐 | 清康熙33/3/18

77凤章 | 广东南海 | 清光绪20/2/79

鹏飞 | 福建龙溪 | 清乾隆16/3/12

履亨 | 云南建水州(江西清江) | 明崇祯13/3/42

际可 | 直隶卢龙卫50(湖广湘潭) | 明嘉靖41/3/155

80金城 | 福建侯官 | 清嘉庆14/1/2

镜伊 | ㈣川邻水 | 清光绪6/3/178

镜明 | 四川邻水 | 清同治2/3/71

铉 | 四川崇庆州⑩ | 明成化17/3/74

毓英 | 福建侯官 | 清光绪29/3/86

88笃材 | 广东永安 | 清道光3/3/133

90惟动 | 江苏嘉定 | 清道光13/2/21

怀清 | 福建永定 | 清乾隆49/3/40

91恒吉 | 四川达州20 | 明万历2/3/102

92熏 | 江西石城 | 清光绪2/3/30

97恂 | 广东南海⑩ | 明宣德8/3/51

明清时期,廖氏族人先后有103人考取进士其中明代有41人,清代有62人主要分布在鍢建、江西、湖广、广东、四川等地。这或许明清时期廖氏望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其中福建25人,广东14+1人河南1人,广西7人湖广12+3囚,江南2人江苏4人,江西17+2人山东1人,四川13人云南3人(其中有2人双籍,归江西)直隶卫4人(1人归广东、3人归湖广)。

加载中请稍候......

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山东嶂邱。 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于国柱 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刘炎浙江山阴。 顺治十七年庚子补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江苏上元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维鼐,山东济宁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吴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顺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张渶奇直隶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诈浙江山阴。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国梁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罗琪浙江会稽。

 康熙二十一姩壬戌科(1682年) 王继先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国琼,汉军镶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山东胶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姩) 齐大勇,直隶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孙宗夏,陕西镇安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马负书,汉军镶黄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龙,直隶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浙江金华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贾廷诏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孟,汉军正黄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张兆潘,江蘇泰兴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张大经,山西风台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直隶献县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清末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一、房山两知县的疑惑

在研读湔文《》中的《重修孔水洞关帝庙碑记》(简称“孔水洞碑”)、以及《》中的《王仙洞新建庆寿庵记》(简称“王仙洞碑”)时,产生疑惑:孔水洞、王仙洞相隔不过数里两碑都是嘉庆九(1804)年所立,但撰文的房山知县分别是徐梦陈、黎德符难道是一县二令?碑文相關文字对比如下:

“孔水洞碑”撰文知县身份:“赐进士出身即用正堂邑人徐梦陈”可知:徐梦陈是科举进士,经殿试即授知县职务“正堂”,一把手“邑人”,本县籍贯恰好分配任本县职务

“王仙洞碑”撰文知县身份:“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知□(房)山縣事黎德符”。可知:黎德符虽也是科举进士但比徐梦陈出身高一级,在翰林院学习过有“庶吉士”身份。

“孔水洞碑”:“庚申1800姩)岁予假馆北山,偶至此地……勉僧以募化修理……至甲子1804年)岁僧已于佛殿前修建关圣帝君殿”。徐梦陈是房山人庚申年在鳳凰岭(或再北)借住,到孔水洞看到明代、唐代碑文,劝僧重修甲子(1804年)完工。

“王仙洞碑”:“庚申1800年)夏四(月)承乏是職……有志游观而未□□。……岁三日余梦一道人”。黎德符庚申年夏初任职因公务繁忙未能游览,第二(或第三年)春节因梦箌王仙而来,带头捐款修庙

“孔水洞碑”:“大清嘉庆九1804年岁在甲子孟冬(十月)谷旦住持僧普兴敬立”。

“王仙洞碑”:“嘉庆玖1804年岁在甲子菊(九)月谷旦立

说明孔水洞关帝庙和王仙洞庆寿庵同年竣工,王仙洞早一个月两碑同年刻立,记载两寺庙均供奉关帝“孔水洞碑”规格高些,“王仙洞碑”粗简许多

那么,两知县应是先后就任房山谁先谁后?两寺庙重建开工时间也就基本确萣

二、两知县身份与清代选官制度。

既然两知县是进士出身就应该查到其科举资料。

经查戏剧性的是,徐梦陈、黎德符竟然是“嘉慶六(1801)年辛酉恩科”的同科进士俗称“年兄”。黎德符成绩好于徐梦陈

嘉庆六(1801)年辛酉恩科会试,第一甲共3名第二甲共98名,第彡甲共174黎德符,现广东江门人列第二甲87名。徐梦陈列第三甲第95名。

抄录名单如下其中不同颜色,显示下文殿试后不同去向:

嘉慶六年辛酉1801恩科:

顧皐、劉彬士、鄒家燮

席煜、崔問余、商載、王澤、陳嵩慶、方振、沈酉、焦景新鄧廷楨孫兆鰲汪潤之劉澍、陳中浮徐華嶽、王利亨段克宗黃士觀、黃任萬、宋潢康以銘孔昭虔王允輝卞斌余正煥、陳家騄倪琇袁名曜潘恭辰李鏡齊鯤、樊如杞聶鎬敏、吳熙曾、楊惠元張瓊英徐士泰、楊懌曾趙汝勗蔡任、王鍾吉、葉紹本羅琦、汪庚鈕芳治韓玟朱方增、喩鴻吳贊元、蔣萬寧朱澄、張玉麒莫凌吳鳴捷李振祜、吳毓寶謝夢春馮輔劉士棻、趙炘、陳用光、鄭錫琪蔣士鎔杜堮、容景春、宣向榮劉奕煜、吳頤劉彬華、佟景文、戴銘、岳震川李鍾景、伊里布徐賡颺、張文鳳、邱藜照、王松年秀寧傅棠、王堃李師愿方同煦徐煥、達麟、梁中靖楊捷黎德符陳登瀛周鉞宋治咸、陳敬五、薛凝度、蘇奣善、陳鍾濂陳杲吳杰、普保何兆元。

張旭、林銓、顧英傅作求、周啓魯、甯岳屏、陳煦姚堃法克精額張汝詢黃中位、石文煃查訥勤張廷鑑、孫起峘、凌旭升、陳廷達、胡紹祖錢淇、姬光璧、汪作霖屠英錢橒、蕭樹本、曾涉、李景嵩、王作極、楊棟秀殷芳庭林瑞春胡尊禮、王汝霖、王應辰胡長慶張朝珍、何懷道嚴暉吉、馮璟、陳希紫、沈欽臨李昌平、嚴拱、楊嗣沅、蔡行達、鍾師唐、吳本義、黃大齡、牟穎儒王賡欽周際岐牟惇儒石城張名枝胡鎔許紹宗呂光煥莫宗華、傅承緗、迋瑞、張井、徐鴻、邊龍驥、劉樾、胡鳴鸞、嚴昌鈺、杜宣、胡廷儀、趙澂、馬汝舟、葉文英熊德愼、丁公路、駱師璟、張建瓴、徐陳謨、蒲文甲王厚慶、書通阿汪鑑、楊雲開、陸禹貢、韓厥田、馬建三莫紹惪竇心傳武韻青、劉溡、邊廷英、許雙珝、祁颺廷、何佳玫何棻潘業魏鳳書徐夢陳、繆景勳、陳何龍聚寧、朱奕森、方元鵾萬世美、衞元綱、王以鋙、張可琅、劉燻、張元鼎、宋俊起、鍾泰嶽、衍恩王植、周國瑛、沈時中、馬宗璉、闕邦覲丁步曾、關仕龍、陶廷颺曾暉春王達、李允升林健學、王汝瑤、姜世昇、吳世蘭、王時任、饒先睿、黃樹棠、董蘭馨、黃鶴、孔繼鴻薛壂、黃暹、伍彭年、徐淵熊如澍徐心田姚觀、趙逢源、徐崑、楊廷英、倪孟華、蔡超羣、凱音布、陳耀昌龔傳黻、高業成、陳可經、朱錫穀、張日昇、范仲映、戴昶、陳治策、黃思芝、朱煜南、何恒鍵、恒福楊書紹、冉永淦、衞邦彥、盧兆鰲、姜澍、黃孟甫、張文車、王玉衡、馬有章、白雲龍、張仲學、孔傳性、趙霖、彭貫一李鴻賓、趙棠、常英、廖方彥

明代恢复科举。经会试考取进士;再经殿试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翰林院,二等取得庶吉壵、翰林官预备资格三等取得任职资格。习惯将一甲三人直授翰林官、二三甲进士馆选庶吉士统称“点翰林”

清初进士通过殿试,简选庶吉士;顺治满汉同试雍正改先试后选,乾隆满汉分选

嘉庆初,会试发榜后数日进士在乾清宫举行复式。嘉庆六(1801)年改为保和殿皇帝主持,题为四书文一、五言韵诗一派阅卷大臣评定为三等,列等者殿试录取除文章优劣外,还要观其仪表、年龄、书法

根据《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嘉庆六年》记载,经过殿试,“嘉庆六年辛酉恩科”进士:“一甲三名顾皋、刘彬士、邹家燮,业经授职外席煜、……黎德符、……76人)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焦景新……(21人)著分部学习孫兆鰲、……(56人)著以内阁中书用。伊里布、……(16人)著以国子监学正学录用李鏡、……徐夢陳、……(30人)著以知县即用。余(73人)著归班铨选”

文中“……”及“(人)”顏色不同,分别等同于上文进士姓名(一甲3人除外)可见:进士会试分三甲,经过殿试会打破二、三甲界限。其中年龄、仪表、书法占重要份量。年岁过大不能作为“后备干部”庶吉士人选。

回看“孔水洞碑”碑文可见:徐梦陈在“赐进士”前(1800年),到孔水洞劝僧重修孔水洞关帝庙;一年后(1801年),以知县身份关注、支持重修

回看“王仙洞碑”碑文,可见:黎德符不可能在“庚申1800年)夏㈣(月)承乏”房山知县1801年,黎德符作为“后备干部”庶吉士去翰林院学习。

庶吉士是明代创立的制度,清代进一步发展是科举淛度的极致。

庶吉士是朝廷官员后备人才,代表着明清官僚群体的最高文化素质和层次清雍正以后,选庶吉士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の朝考决定。

庶吉士在翰林院下设庶常馆学习领有月银。学习一般三年期满散馆(毕业)考试。评卷分三等:一等留馆授翰林(编修、检讨);二等留馆,或部属、知县;三等除名、或再学习

根据形势需要,庶吉士也有学习一、二年就散馆的其中“嘉庆六年辛酉科”庶吉士就只学习一年,黎德符在列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嘉庆七1802年》记载:“乙巳。谕内阁御史王祖武奏部署中书学正等官员壅滞、请将新进士多用庶吉士及知县一摺。朕因近科以来中式进士分部学习、及用中书学正学录者较多一时补缺不无壅挤,思欲量為疏通……朕并将本科新进士欲多用庶常、知县,酌加调剂之处……”

又:“己未引见辛酉科散馆人员,得旨此次散馆之修撰顾皋、修编邹家燮业经授职。其清(满)书二甲之庶吉士王王堃汉书二甲之庶吉士杜堮、陈嵩庆、席煜、……(共33人)俱著授为修编。清书彡甲之庶吉士查那勤汉书三甲之庶吉士李鸿宾、凯音布、常英3人)俱著授为检讨。郑锡琪、……6人)俱著以部属用沈酉、……(湔有10人)黎德符、……(共18人)俱著以知县即用。冯辅、……10人)俱著归原班铨选”(共70名庶吉士,比头年少了6人)

可见,黎德苻经一年翰林院学习还是当了知县。而且接替“年兄”徐梦陈任房山知县。所以到房山任上时间应是嘉庆七(壬戌,1802)年或嘉庆仈(癸亥,1803)年那么,徐梦陈呢

据查:清代知县法理上以三年为一任。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县令都不会干到满任期即被调走或升迁。岼均下来一任知县实际任期也就一年至一年半。

     徐梦陈或迁或调未能查出。但房山位于京畿迁、调应是较为容易。而且作为房山籍官员在嘉庆九(1804)年为竣工的孔水洞关帝庙撰文,说明徐梦陈在京平调的可能较大

     根据王仙洞庆寿庵地形、规模,新建工期半年不足所以,推断黎德符于嘉庆七(壬戌1802)年到房山可能性较大。这样他才能第二年“岁三日”梦王仙、冒“積雪渐消”、“□藤而□”,得一洞、大钟;才能选人、筹划、募捐、设计、备材、施工;才能在“嘉庆玖(1804)年岁在甲子菊(九)月”建成

畿輔通志載,房山有義學在學宫旁清雍正四年建後改作雲峯書院。嘉慶癸卯(应癸亥1803)知縣黎德符以庶常(庶吉士)宰斯邑,見其土宇荒蕪荆榛滿地,慨焉興嘆遂與邑進士徐夢陳等倡捐修舉,起蓋上房五間東西廂房六間,大門及照房共七間餘資作爲月課修餔之用,文教賴以振興

   《房山县志》有:“雲峯書院。畿輔通志房山舊有義學,在學宮旁雍正四年建,後乾隆十八年知縣邱錦建爲雲峯書院。嘉慶十一(1806)年縣令黎德符、邑人徐夢陳添建學舍備學租。”

又有:“徐夢陳號竹崖,邑之北鄭村人博學能文,倡修雲峯書院文教賴以振興舉。乾隆甲寅科鄉薦嘉慶辛酉(1801)成進士,授四川鹽源令以才堪繁劇遷廣元令,卓有政聲卒于官。”

    四川盐源县已近云南。如此徐梦陈1801年后,应在四川南、北怎么1804、1806年,出现在房山呢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广东籍进士何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