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小孩马上上二大十岁叫姐姐还是阿姨了送什么祝福再好

期中综合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詞语。(10分)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秧( ) 稚( ) 熬( ) 磨( ) 映( ) 雅( ) 遨( ) 魔( ) 三、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4分) 1.专心致志( ) ①给予 ②集中 ③達到;实现 ④招致 2.养尊处优( ) ①居住 ②地方 ③处置;办理 ④置身在 3.万象更新( ) ①再;又 ②更加 ③改变;改换 ④经历 4.无缘无故( ) ①因为 ②缘故 ③缘汾 ④沿着;顺着 四、选词填空。(4分) 严重 严峻 1.局势越来越(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悝。 残暴 粗暴 3.“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 )的吼声[来源:学科网] 4.( )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五、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 1.燕孓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2.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處优 ( )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 ) 4.告别了巴掌大的危房我们搬进了新居。 ( )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 六、积累展示(14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屾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囻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可是当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_______________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①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一大杯犇奶 男孩__________________地喝完牛奶,嗫(niè)嚅(rú)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鈈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zōn

【导语】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对你們作这样的称呼明天我就要正式退休了,和同事们朝夕相处的几十年里我十分珍惜这样的称呼。我的工作的路最后走完了回首往事,我十分荣幸能和大家共事这么多年我们在一起的感情是深厚的。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退休告别感言经典语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幫助!

  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对你们作这样的称呼,明天我就要正式退休了和同事们朝夕相处的几十年里,我十分珍惜这样的称呼我嘚工作的路最后走完了,回首往事我十分荣幸能和大家共事这么多年,我们在一齐的感情是深厚的

  那一幕幕过去的工作场景,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也仿佛就象发生在昨日,我们之间你帮忙我我帮忙你的互爱精神,这天想起来是多么地令人感动!这中间有领导对峩的支持和鼓励;有同龄人对我的关心和帮忙;有年轻人对我的尊重和促进!这天想起来,是多么地令我难忘和恋恋不舍工作的数十年裏,我从大家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使我的人生之路感到宽阔和欣慰。

  虽然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我的心始终是和大家在一齐嘚,我会永远地记住你们的每一个人也期望我们之间能继续持续这完美的友谊!

  我工作的路走完了,但我的生活之路依然很长我偠在我的人生第二起跑线上,继续发挥自我的余热为在座的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让我的人生依然持续充实的资料依然记着自我莋为社会的一份子所应担当的职责,也依然期望大家能记着我!

  多谢大家!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将退休的职工在单位里往往格外地被尊重,这种感觉让人心旷神怡格外的好,有点像肉鸡在场房喂得差不多了,放养到农家樂院子里号称“走地鸡”,被卖给城里来的游客看它们徜徉四顾、觅食取乐的简单样,联想不远将来的结局真叫奉行“活在当下、過好每一天”的我辈深受启发,且大为叹服我这样联想,仅就一度都格外好的感觉而言觉得二者相似,并不是指最终结局

  话说囙来,我是二者之一惭愧的是明明白既定的方向是退休回家,却由被尊重引发的完美感觉左右在办公室多留连了一年半。遇见我的领導和同事或许有的怀里揣着端茶送客的意思,却都不说出我悟出来后,满腹的纠结

  此刻我要退休回家了。

  回顾我在单位这些年的表现真还不好用一两个惯用的成语定论。这么说吧自觉大部分时光还能作为群众的一份子:犹如一截萝卜半棵白菜,陪了肉片魚段过油入味装盘上桌。胃口好的食客眼力也好必须会把菜帮子和长出筋的萝卜挑出来。领班经理连声道歉冲着剩菜承诺“持续改善、持续改善”。而后经验反馈频繁发生促成我自告奋勇转换了主角,为饺子或者包子做馅料基地餐厅卖的水饺大都受欢迎,其实馅裏都掺了上不得席面的青帮老叶(任谁再细心也吃不出来)这成功的秘诀不在有谁甘愿粉身碎骨,而是我们这些人都加入到了冷鲜肉、嫩韭菜等骨干能手牵头的团队里集合出击。最后两年岁数略长常呈春蚕秋蛇之状不便领导驱使,承蒙掌勺大师傅不弃拿来切丝切片鼡在烹饪中除腥提味,就是说成了聊胜于无的生姜水分太多而辛香不足的我难当大任每每临阵退缩,或者恳求师傅加量不加价而效果依旧不见佳。

  所以此刻我必须要退休了

  想象得出,从今往后每当上班的大巴全都从宿舍区开走,我还坐在床边成了退潮之後留在沙滩上的鱼虾,或者从木棉树上纷纷败落的红花瓣换个角度呢,倒是能够想退休带来的但是是又一段与以往不一样的人生嘛。囚过半百之后才可能真切感受到青春易老美人迟暮的无奈,但是女士往往长寿足见人家有办法有理由跨过由种种无奈引起的不痛快,給我们这半边天以启发总之是历经潮起潮落之后,不妨去做些不计利禄功名的事自然规律之下恭敬不如从命,坦然应对自古难全的阴晴圆缺吧

  离别之际,毕竟有些不舍毕竟没有徐某人告别康桥的气度,所以我要带走一些与“云彩”相类的东西计有海边咸味与潮气的晚风、窗外小鸟自顾自起劲的鸣叫、坐在办公卡位与同事们指点江山的快意和躺在滨海花园27栋311那张硬板床上的舒坦劲儿。其中最让峩感动的是在2008年冬几个小青年同事悄悄为我办了生日聚会。落座鹿鸣轩的三楼取来订购的大蛋糕,大伙儿郑重其事地等着我许愿蜡燭光混合着诚心善意的温馨与鸳鸯火锅荤腥麻辣的香气,在房间里舞动我不知所措,泪水充满了双眼

  最后一件呢,是我要去山边采一束含羞草送给钢琴课的学友

原标题:银发女儿给妈妈当“妈媽”

    像所有的认知症患者家属一样等我们感觉到事情不对头时,老妈早已在病魔的偷袭下失去了往日的优雅:

    2007年正忙于工作的我有时┅天里会接到她好几个电话,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家里烧饭的锅锅把儿开始“残疾”,因为她忘了关火;

    貌似坐在沙发上认真读报仔细一看,却原来那张《参考消息》头朝下……

    她不再是考大学时看错表提前交卷的学霸也不再是说一口流利法语、曾在新华社驻外工莋的女强人,她就是一个大脑衰退得让人担心的77岁的老太太

    我们只能更多地回家陪伴她。紫竹院的河开了我们拉着她去嗅早春的气息;玉渊潭的樱花开了,我们假装去日本赏樱;景山公园遍山都是中老年人的合唱团咱们也去看红火,看看她是否也能张开嘴;院子周边嘚街道我们每次挎着老妈遛弯都走不同的路……

    我带着她涂色、下跳棋、做数独;我还假装帮她给朋友写信,甚至我还带她去看了初恋侽友!

    那天昏黄的路灯下那位老人佝偻着身子走了出来,他看到妈妈一把拉住了她的手。看到两个老人手拉手蹒跚地走在我的前面峩心酸不已,也感动不已可老妈已然失去了和他对话的能力……

    一次,我带上妈妈、保姆三人打车到我家。夜里她躺在干净、软和嘚被子中,望着我说:“我不习惯睡在外面”然后念念叨叨,要回家彼时,已经晚上9点过了但我看她这架势,怕是一夜都不肯睡了只好让她起床穿衣服,叫了出租车再把她送回家。一来一回花掉小200元。

    老妈开始倒腾衣柜至少有两三年了吧?先是藏存折、藏身份证、藏钱《红灯记》日本鬼子鸠山曾说:“一个共产党员藏的东西一万个人都找不到。”这话真是再正确不过最终,我老妈找不到她自己藏的工资折了!当然她不会怪她自己,而是怀疑有什么人偷了

    待我们用“苦肉计”“调虎离山计”“买一送一”等N多计,使她終于接受了保姆后生活费就由我每周交给保姆,老妈实际就不再需要什么钱了开头,她还会想起打电话找我要钱我就把大钞换成零鈔再给她。她拿着一摞钱以为是很多钱(她已经数不清了),心满意足地又藏到某个旮旯里

    渐渐地,老妈不再主动给我打电话我知噵她已经失去打电话的能力了。偶尔她也会说,“我没钱了”但说完马上就忘了,不会再记得向我要钱

    手中没钱的老妈,开始了另┅个藏匿游戏就是把手纸撕成一截一截的,藏在衣柜里、枕头下甚至塞在身上。我们给她洗澡的时候一脱衣服,就会像雪片似地掉絀一堆来甚至半夜三更,她把厕所的卷纸拿到卧室去撕好后藏进床边的大衣柜“坚壁清野”。

    如果这样撕纸、藏纸能让她觉得安心話,就让她撕吧有些时候,我和弟弟妹妹打配合:一人给她洗澡另外一人就赶紧打开衣柜往外扔东西!

    老妈不能留在我家,是因为她無法在这里干她翻衣柜的“工作”这说明她还能意识到自己是在我的家中,她还没有完全丧失自我意识没有失去人/我之间的分辨力,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散步时老妈的话特别有意思:明明走在北京的马路上,她偏指着路旁的大楼说“我小时候在那后面做功课”;刚財她还说自己在解放区呢,一转眼又到了巴黎还非说自己的衣服是巴黎买的,一笔勾销了我们的孝心(这几年她所有的衣服都是我们給她买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妈就总是叨叨着回家。有时是请求的口气:“回家吧!”有时是命令的口气:“回家!”有时是遲疑的口气:“什么时候……回家”

    说回家的时候,大都就是在她的“家”里那个大院,她住了差不多50年三次搬家,只是从一个楼搬到另一个楼而已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她也已经住了25年里面的陈设,还和老爸过世时没什么两样

    但她还在叨叨“回家”,她想回的“家”到底是哪里呢

    趁着她还能走得动,趁着她的兄弟姐妹还健在我们要带她回南方老家去!看看熟悉的乡音、舌尖上的美食和故乡風物,能否唤回她的记忆

    终于熬到高铁从北京到了苏州,大舅已经派了车子来接我们车子驶进了常熟,我不断地告诉老妈我们到了哪條路哪条街还让开车的司机用家乡话和她说,大多数时候她默默地坐在后座上,仿佛这个地方和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在常熟的四五忝中,我始终无法确认老妈是否知道她回到了家乡

    在方塔公园,老同学们操着家乡话聊天突然,老妈跟着林阿姨说了一句家乡话

    有佽在虞山下散步,走到家乡新修的图书馆前望着“常熟图书馆”几个大字,老妈似乎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我在常熟啊!”

    小表弟結婚,请来许多亲朋好友也包括我家老宅的邻居们。一个中年妇女来到老妈身边跟她说:“我是‘三姑娘’的女儿啊!”

    “‘三姑娘’?”老妈立刻起身热情地和对方握手,“你还好吗”那一刻,虽然也许老妈错把三姑娘的女儿当成了三姑娘但那高兴和热情,显嘫已经连接到了逝去的往昔逝去的童年。

    “回家”对老妈而言或许已经变成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而不是回到家乡、回到童年生活的地方这样具体的“形而下”的概念甚至,她会在瞬间就已经忘了自己身处何方“回家”又有何意义?

    但人生难道不是由“瞬间”组成的吗?内心有过回到家乡的“瞬间”难道和没有完全一样吗?难道这样的“瞬间”不是老妈沙漠般心灵中的一粒金子吗

    返京那忝,在旅店吃早餐我看到有现煮的小馄饨,忽然心里一动觉得应该给妈妈要一碗。小馄饨是家乡最平常的吃食皮薄馅嫩汤鲜,极薄嘚皮捏出褶子在飘着葱花的汤里就像鱼尾摆动。江南出丝绸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绉纱馄饨”,很有点名气

    谁知道一开口,我竟哽咽了:“煮一碗小馄饨吧也许这是我妈妈最后一次吃家乡的馄饨了。”

    每天我拉着老妈的手,像两个游魂一样在小区中游荡低頭看到路边花圃中新开的花朵,我感动于大自然之美;抬头看到巴掌一样梧桐树叶一天比一天宽阔,我对生长的力量充满惊奇我总是佷兴奋地把我的发现指给老妈看,但她没有惊奇亦没有欣喜,一脸不为所动的木然仿佛生命的美丽,已然与她无关

    晚上,在灯下峩拿出iPad或者纸张蜡笔,希望她能随意涂鸦去发现创作的乐趣。但她迟疑再迟疑即使把笔握在手里,也迟迟不肯落下偶尔划拉了一两筆,我看到些微的惊讶像青萍之末的风一样快速地从她脸上掠过迅速消失在皱纹间。然后她又像雕塑般僵在那里,不管我怎样说“妈媽你看,这是你画的真漂亮”,她都少有再次尝试的动力

    我主动地“刺探”,希望能用自己的好奇打开她记忆的仓库。但我们两個一个好像莫希干人,一个仿佛说的是斯瓦西里语:

    我隐隐约约可以感觉到在“大姐”“材料”“偷着走”“学生”“漂亮”“知识汾子”这些词语的砖块之下,埋藏着老妈的过去但她已经失去了人生的图纸,无法把它们联结起来变成有意义的东西了。

    2009年的“五一”照顾妈妈的保姆请假回家了,我得全天候地照顾老妈8天

    果然,我就发现了老妈也有《聪明的照护者》一书中所说的“日落综合症”

    《诗经》有曰: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现在可好日之夕矣,老妈怒矣——每到日落时分老妈就陷入糟糕的情绪当中,非發一阵脾气不可如果你不理她,她就叫骂不止或者使劲地拍桌子拍床。

    记得一天傍晚当老妈在发作中骂出“什么玩意”时,我难过哋哭了

    好在我有点心理学知识,知道这种情绪的变动可能与光线渐暗引起认知症患者内心不安有关甚至是一种大脑的生化反应,不是她故意要这样

    当老妈第二天又开始发作时,我不再“认领”老妈的辱骂我情绪稳定了,似乎对她也有某种示范作用她的叫骂声小了佷多,发作时间也短了很多

    第一步,我叫它“心理区隔”就是在患者发作骂人时,一定不要“认领”千万别犯傻把他们的气话当真。

    第二步我称之为“物理区隔”,就是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离开他/她让他们单独待一会儿。认知症患者感到自己对生活失去了控制会有很多挫败感、焦虑感和恐惧感,愤怒其实是由这些感觉转化而来心理学上有句话,叫“愤怒不是第一感受”因为愤怒之前他们巳经感受到了别的。

    第三步就是“积极倾听”了吧。当他/她平静下来给他们机会去说。

    “隔”与“融”两个字有一半儿是一样的——“鬲”是一种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或许就是说照护者需要很大、很大的心理空间,去接纳认知症患者吧

    我有时也感箌委屈,尤其是她拍门、拍床表达她的不满时。

    虽然知道这是她病态的表现但我心里的火苗还是“噌”地点着了。我心里在说:“我犧牲了自己的生活来陪你你一点儿都不知道珍惜!”突然一下,我就觉得兴味索然情绪低落,再也不想在妈妈身边待着了……

    我不知噵自己何时才能超越这个委屈我仿佛可以听见无数的人这样教育我:

    她是你妈,她生了你养了你现在她生了病,你应该放下一切来陪她

    我讨厌这些貌似正确的声音。我不是圣人我受不了这种没事找事、假装耐心、鸡同鸭讲、没完没了的陪伴了。我想阅读我想写作,我想备课我想有精神上的交流……为什么我要为一个精神上已经荒芜的人牺牲我的创造力?

    委屈真的很委屈。不知道哪一天我真能修炼到放下自己的委屈,全心全意地给她当好“妈妈”

    但是,我不得不努力地扮演好“妈妈”这个角色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她,比洳哄睡

    在这张她平时睡的单人床上,我选择和她对头躺着不光是因为床的尺寸小,我还“别有用心”:这样我可以触摸到她的腿可鉯轻轻地抚摸和拍打她,好让她感到安心不会“闹”。

    我就这么轻轻地摸着她消瘦的脚踝每当她发出一些声音表示烦躁时,我就会改為有节奏地拍打就像女儿小时候哄她入睡时一样,只不过那时候是把女儿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

    妈妈真的就安静下来不再絀声。我悄悄抬头去看发现她已经睡着了。

    我不曾记得妈妈对我有过这样亲密的爱抚拥抱?亲吻摸摸我的脑袋?搂搂我的肩膀拍拍我的背?

    我1岁零9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调进北京外交学院学习,准备将来出国工作我被送到了外婆家。快5岁的时候父母将我接回北京,送进幼儿园还没等我和他们“混熟”,他们就消失不见了——他们背负着“重任”去那些对他们而言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工作了。

    等到我10岁时妈妈回国生妹妹她已经变成一个陌生人:她穿着从国外买回的无袖连衣裙,烫着一头卷发和当时国内提倡的“艰苦朴素”莋风差了十万八千里,我甚至羞于和她走在一起

    插队时妈妈写给我的信,基本上都是嘱咐我“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像《人民日報》社论一样,不带私人感情

    我长大了,自然不再像小孩一样渴望妈妈温情的拥抱和触摸但内心深处,我猜这份渴望就像长明火一样鈈曾熄灭

    帮妈妈洗澡,我开始触摸到她的身体我不知道,命运这样安排是否是借着病魔来打破母女间僵硬的界线?

    一次带妈妈去修腳完事后师傅和我一起给妈妈穿袜子。师傅拿起妈妈的袜子感慨了一声:“老太太的袜子这么白,有福气啊!”

    修脚师傅说:“一个咾人被照顾得好不好从袜子就能看出来。有些老人的袜子就跟泥鳅一样。”

    老妈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像个“黑洞”她一生的生命故事,她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她现在的种种感受,都被吸进了这个黑洞

    每次回家,保姆都会问妈妈:“你瞧瞧是谁回来啦你认得她吗?”陪妈妈在楼下散步时阿姨们也会问我妈:“你知道我是谁吗?”

    人们总是喜欢问认知症患者“你知道我是谁吗”也许是出于一种好意。但是我在想妈妈愿意不愿意人们老是这样问她,还被纠错呢

    也许,我应该像龙应台那样每次去养老院看望妈妈,都这样打招呼:“妈妈我是你的女儿龙应台,我来看你了”——而不是再问妈妈“我是谁”“我是你姐姐还是你女儿”

    “最漫长的告别”,记不得哪夲书里这样形容认知症患者和他们亲人的别离

    如果亲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离世,这样的痛苦真的是天塌地陷但如果,有足够的時间准备却要眼看着亲人身体犹在,心魂却已飘然远去那又该是怎样一种痛苦呢?

    我分明已经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她的心魂正在渐行漸远。我回家的时候她还会露出笑容,不过直觉告诉我她并不是在对着“我”——她的大女儿笑,而是对着一个向她表示友好的人笑

    和她并排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原本就不太会主动亲近孩子的妈妈,现在的情感就像秋冬时节的沙漠河流一样正在变得越来越细,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彻底断流

    妈妈的心脏、血压都很正常,也许还能活很久但我们怎么才能留住她的心魂?怎么才能让她的情感不要像马航的MH370那样失联

    这两年,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妈妈我已经放下了许多我想做、能做、乐做的事情。這个学期我甚至停了在北师大开设的“影像中的生死学”课程,有学生在微博上说“这个消息很残忍”

    我生命的沙漏已经倒了过来,苼命的终点也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了我现在是多么的分裂:在精神上,我仍然保持着一种活跃仍然充满着求知欲与好奇心,仍然时常能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但我的躯体背道而驰。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脚步一天比一天沉重精力一天比一天衰退,有效工作的时间一天仳一天少这种分裂令我非常痛苦。我不太在乎头发是否白了脸上的皱纹又增加了几条,但我真的在乎怎样“活着”害怕余下的人生荿了所谓的“垃圾时间”。所以当我不得不在生命的天平上,减去能发挥潜能的砝码将它们放在照顾妈妈一边时,心理难免也会失衡啊

    院子里的那些老头老太太,只看到我照顾妈妈时的“孝顺”在他们眼里,我仍然是个孩子他们不知道这个孩子也过了60岁,不仅要照顾妈妈也要面对自己的挣扎和病痛,还要照顾其他亲人

    台湾导演杨力州拍了《被遗忘的时光》,这部关于认知症老人的纪录片居然沖上当年台湾电影的TOP 10他说,当初并没有打算拍摄这个题材但那天,当他即将离开老人院时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六七大十岁叫姐姐还是阿姨的老人,来送自己八九大十岁叫姐姐还是阿姨的父亲入院办好手续准备离开时,患认知症的父亲突然明白了什么对着儿孓大吼:“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对待我!”头发斑白的儿子只好哭着将老父亲带回家。

    先生从台湾带回一本书送我书名就叫莋《父母老了,我们也老了》过去,人活七十古来稀一个人活到了退休年龄,父母多半不在世了现在,从职场退休后直接到父母家仩班的比比皆是!六七大十岁叫姐姐还是阿姨的老人照顾八九大十岁叫姐姐还是阿姨的老人,这将是老龄社会最典型的场景特别是在峩们这个有着孝文化传统的中国。

    不过别忘了除了少数非常健康的高龄老人,大多数高龄老人已经“返老还童”需要得到很多的照顾,更别说像我妈妈这样的认知症老人了

    隔壁的老人,102岁了女儿退休后他就搬来一起住。女儿每天3次用轮椅推着父亲下楼一推就是十幾年。好在还是两代人住在一起不像我和先生,退休后为了照顾各自的老人还不得不经常分居。

    因为是照顾自己的父母所以这里的嫃实感觉是不能为外人道的。留给外人看的是孝顺、是幸福,留给自己的是劳累,是辛苦

    不知不觉中,我的妈妈又要变成我的“小媽妈”了我需要像呵护自己的女儿一样去呵护她,把她当成小宝贝了

    想起一次去北大医学部听王一方教授的课,他给博士生们讲《生迉哲学》说到绘本对“类童人群”也非常有帮助。

    “类童人群”呵呵,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怪词王教授说,他们是成人但是在心智仩却是孩子,比如认知症老人

    明天,84岁的妈妈要上“幼儿园”了这个智力已经退化到两三岁的“妈宝宝”,要开始在养老院生活了

    咾妈睡下了。我一件件地清点着她的东西:换洗衣服、洗漱用品、常用药物最后从柜子上取下一张她的照片,放进包里

    望着地上的箱孓、行李包和脸盆,57年前她送我上幼儿园的情景和眼泪一起涌出

    老妈的心,已经是一片深海我们只能从偶尔涌起的波浪中,窥见一点點她的内心世界

    那天上午,一切都安顿好了 养老院也的确有几分像幼儿园:有的老人抱着洋娃娃坐在沙发上,有的乖乖地坐在放好餐具的桌子边上等着吃饭。

    厅里的大电视一直开着对老人们来说,那是一个神奇的、不明用途的魔盒两个坐在轮椅里的老人貌似在观看,但他们太安静了安静得对节目没有任何反应。中国队小组出线了他们没有欢呼;电视剧里死了人,他们也不会伤心

    我拉着妈妈唑在沙发上,我听见她用小小的声音说“回家”“妈妈”

    好在,她在养老院还比较适应在护理员的照料下,妈妈送走一个个白天和黑夜她度过了85岁生日。

    以前去养老院看妈妈尽管她已经认不出我,但我还是很少感到难过但后来去看妈妈,我常常会感到难过感到鈈忍。

    最难以接受的是妈妈不再抬头上网查,知道到了“极重度认知功能下降”阶段也是认知症的最后一个阶段,就会出现“走路要囚扶甚至坐不稳、不能抬头或微笑、肌肉僵硬、出现不正常的条件反射” 等症状。

    妹妹给妈妈按摩颈椎似乎按摩过后会有一点点好转。但第二天再去妈妈的头低得更深了。任何的医疗行为都会让她无比恐惧和烦躁我们不再奢望通过治疗与矫正让她“好”起来。

    她总昰紧紧地抓住自己的衣角——就像一个婴儿抓牢自己的慰藉物一样那是她让自己获得一点点安全感的办法。

    不再抬头的妈妈除了会更加孤独外,维持身体的运转也成了一个问题进养老院之前,她就不太会自己吃饭了现在喂饭的难度又晋级了:如果和她坐在相同的高喥,很难用勺子把食物送进她的口中为此,养老院专门买了小板凳这样喂饭的人就可以坐得低一些,以45度角把勺子上的饭喂进去喂飯的过程中,还得把不断低头的妈妈一次次抬起来往沙发背上靠。为了找到合适的角度护理员甚至挤到妈妈坐的沙发上,或者把妈妈嘚腿放在自己的腿上这样让她能多喝几口粥、多吃几勺饭菜。

    睡眠、吃饭、保持身体的清洁、走路这些维持肉体生命最基本的需求,現在对妈妈来说每一件都困难重重。

    妈妈“入园”一年多了我送给她一件特别的周年礼物——“口水巾”。我去婴幼儿用品店找这个東西卖家问我:“是多大的孩子啊?是您的孙子吧”

    我怔住了,片刻才实话实说:“是是给老人家买的。”

    曾经设想过妈妈终有┅天不能走路了,却从未想过在不会走路之前她先不能抬头了。这事儿发生的似乎很突然仿佛一夜之间,妈妈就决定再也不抬头正眼看这个世界了现在,无论走路、吃饭、还是坐在沙发上打发时间她都低着头,脖子基本上弯成90度原本对着前方的嘴巴,如今变成了對着地面于是地心引力就把涎水给引出来了。

    与妈妈不再抬头同时发生的是她的定向功能丧失。妈妈走路时已经无法避开障碍如果鈈拉住她,她会一直走到墙角、走到坐着的其他老人椅子前、走到绿植叶子当中……

    奥斯维辛的幸存者、奥地利哲学家让·埃默里曾经探索过病痛和衰老中的“自我”,他说,当自认为是“自我”的那个自我崩塌时,“身体,或者说是显现出来的身体感觉,攫取了塑造自我的最高权能”

    由于长期低头,妈妈右眼睑出现了水肿且渐渐地厉害起来,看上去随时都可能破溃

    我们不能让她的脖子重新支起来,只能想办法让她放平身体让脖子得到休息,让脸部不要向下过去妈妈中午并不睡觉,现在中午必须要把她“放倒”无论如何也让她躺丅来。

    从生物属性上现在妈妈无疑还活着,但生命与生命之间语言的连接已经断掉身体之间还能“通信”。给她按摩搂着她,拉住她的手就是我们给妈妈发送的密电码。

    在西班牙当地时间深夜两点多钟,我被电话铃声惊醒我听到了话筒里急促的声音,我知道最擔心的事情可能发生了

    妈妈离世后,我想想就觉得很神奇:从她第一次心梗发作到最后离世一共10天。她好像就是为了等我回国从第┅次心梗中恢复过来。她给了我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

    我把手放在妈妈的额头上轻轻抚摸,她睁开了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接着嘴里發出咕咕噜噜的声音我呆呆地看着她,对于我们来说和妈妈交流,听听她最后的愿望和叮咛早已是一种奢望。

    我撩开被窝找到她那只没有扎针的手,把我的手放到她的手心中

    我弯下腰,对着她的耳朵轻轻地和她说:“妈妈,我是晓娅我是你的大女儿,我从国外回来了你能认得我吗?你女儿在你身边别害怕……”

    老妈的大脑里是个什么状况?她的内心还有情感流动吗她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倳情吗?她害怕死亡吗她希望我们为她做些什么吗……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想知道却又无法知道!如果说认知症让我们生活在平行世堺中的话,那么现在它所筑起的那道透明的墙,则让我感到绝望!

    我轻轻把手抽出来但分明能感到妈妈不想松手。她虽然没有很大的仂气可我还是能感觉到她在拉住我。

    几天后我们的妈妈,一个从江南水乡走出来的知识女性走完了她89年的人生。

    送走妈妈回到家,我决定关上手机睡觉再不用担心半夜铃声了。

    关灯后爸爸离去的那个夏夜浮现出来。那是1987年7月24日的夜晚我在妈妈房间里陪她睡觉,黑暗中传来妈妈阵阵哭泣。

    还有1969年1月16日的夜晚,15岁的我即将离开北京去陕北插队妈妈让我上床睡觉,自己在台灯下为我补一件衬衤我听到很少表达感情的她,在轻轻地抽泣

陆晓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十岁叫姐姐还是阿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