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哪个版本好 前言》中的一段话不懂,求高手指教|!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书林珍馐《容斋随笔》―――推讲我最喜欢的一本书1豆丁精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书林珍馐《容斋随笔》―――推讲我最喜欢的一本书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地球月光)
(地球月光)
(地球月光)
(地球月光)
(地球月光)
第三方登录:琵琶行原文白居易
琵琶行原文白居易
范文一:《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下马陵)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湓(pén)2、铮(zhēng)3、贾(gǔ)4、悯(mǐn)5、徙(xǐ)6、谪(zhé)7、荻(dí)8、幽咽(yè)9、虾蟆(há ma)10、绡(xiāo)11、钿(diàn)12、篦(bì)13、春江花朝(zhāo)14、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原文地址:《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下马陵)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湓(pén)2、铮(zhēng)3、贾(gǔ)4、悯(mǐn)5、徙(xǐ)6、谪(zhé)7、荻(dí)8、幽咽(yè)9、虾蟆(há ma)10、绡(xiāo)11、钿(diàn)12、篦(bì)13、春江花朝(zhāo)14、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范文二:白居易·《琵琶行》·琵琶亭陈正瑞2011年九、十月间,我先后来到祖国大江南北的两个城市,而这两个城市恰好都与一位1300多年前的伟大诗人白居易颇有渊源。北方的城市西安即古长安——唐朝的都城,是诗人少年成名和直言获罪的地方。在大雁塔进士题名碑旁,仿佛听到了诗人“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意气风发;在巍巍的古城墙上,仿佛看到了诗人热心国事严肃法纪的忠君谏言。南方的城市九江即古浔阳、柴桑、江州——唐朝的九江郡,是诗人“谪居卧病”“青衫湿”和挥笔写下传世叙事长诗《琵琶行》的地方。《琵琶行》写作于唐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诗人“左迁九江郡司马”之时,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以其关心同情社会底层人民的思想性被千古传颂。她讲述了一个“名属教坊第一部”的京城女伎,“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及“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坎坷身世。对比自己“越职言事”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被贬朝臣的苦难经历,切实体验而自然深切地道出了涵盖古今、包容中外人生感受的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品还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性传神的描摹了秋江月夜琵琶声,比喻、排比、渲染、烘托,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油然而生。历代帝王将相、诗赋名家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喜爱唐诗,尤其喜欢李白和李贺的诗,而不喜欢白居易的哀愁风格,但对这首《琵琶行》却别有批注:“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1959年7月,毛主席在庐山会面贺子珍,因江青也要前来,主席便匆忙送贺子珍下山。深夜,主席一定心情难平,联想诗人当年送客湓浦口,而他送贺子珍下庐山,其情其景其境,使他夜不能寐,蘸墨挥毫,笔走龙蛇,竟背诵默写了《琵琶行》,写在印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字头的十六开红色竖格信纸上。之后又觉无聊,就随手扔进纸篓。虽通篇无题识和落款,但多亏秘书田家英发现,立即收起,才有了琵琶亭内名闻天下的《琵琶行》长诗照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地不在“僻”,有文则兴。斯地当时尽管属夷瘴之地,正是因为诗人的名篇,人们便在湓汱口这个诗人送别之地,因诗因人而建亭,建起了誉满中外的江南胜景琵琶亭。和许多慕名到九江的人一样,我们在紧张的行程中,挤出凌晨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出租车司机的带领下,天还不太亮时,怀着虔诚的心情去参观琵琶亭,凭吊心目中伟大的诗人。从滨江大道正在修建的抗洪广场,行车十多分钟后,先后经过浔阳楼、锁江楼,车到了九江长江大桥,还是不见琵琶亭的影子。经向路人问询,才得知琵琶亭已经拆掉,正在重建中。沿滨江大道返回到九江长江大桥弧形拐弯的附近,幸遇一位当年修建大桥正在晨练的老人。老人退休前在原大桥局工作了
年,对琵琶亭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熟悉。他把我们领到了琵琶亭的工地。那儿的基础已经完成,林立的钢筋刺破晨曦,矗立在微风中。老人给我们介绍,原来的琵琶亭建于1988年,位于九江长江大桥南岸东边,是一座仿唐建筑风格的园林,由亭、台、楼、廊依地势而建。门楼上方是书法家萧娴88岁时所题“琵琶亭”金字匾额,两旁悬挂着书法家启功撰联并书写的对联。后来查资料该联为:“红袖夜孤船,虾 陵边悲欢商妇泪;青衫秋 别,琵琶宴上一时枨触谪臣心”。门楼迎面是毛泽东手书的《琵琶行》大理石照壁。后面竖立着白居易汉白玉全身雕塑,其后隔一小池,便是八角重檐、上下两层的琵琶亭。当年老人闲暇时常在二楼北窗口远眺,左面可以凝望自己亲手建设的长江大桥,右边是长江和停泊的挖沙船、连绵的沙堆。亭外建有长碑廊,镶嵌着白居易的江州诗作和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琵琶亭诗赋。此外,园内还有老人和工人师傅们工余休息的竹林、石径等。尽管没有亲眼看到久仰的琵琶亭,仍然不影响我心目中对诗人和诗人作品的热爱与钦佩。他不仅自幼聪颖,更加难得的是无比勤奋刻苦。读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写诗写得磨出了茧,年轻而头发全白。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享有“诗王”“诗魔”之称。他的作品通俗易懂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街头巷尾,到处传诵其“老妪能解”诗篇。老婆婆听不懂的诗句,他一直修改到能听懂。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作品惩恶劝善,补察时政,“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作品《新乐府》、《秦中吟》、《卖炭翁》等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揭露宦官欺压百姓的罪恶,风采官僚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他达则兼济天下,勤于政事,以中华民族传统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抢在谏官之前仗义执言针砭朝政。他任杭州刺史,研究 “堤防如法,蓄泄及时”的蓄水灌溉,修筑了著名的西湖“白堤”。以被贬江州司马为分界,他的思想转为穷时独善其身,“吏隐”加上佛道思想渐长而写下了更多的闲适、感伤诗。无论是醉吟、野游,还是独酌、合欢都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诗人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役从今免苦辛”。诗人无比欣慰得赋诗:“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琵琶亭因《琵琶行》而得名,《琵琶行》随白居易名垂青史。亭子始建于唐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正在新建的琵琶亭景区占地45亩,是原景区的8.5倍,依山临江,临市连城,与锁江塔、浔阳楼、美孚洋行等著名人文景区贯通一线,融汇在285亩不规则带状的滨江生态公园。用于纪念缅怀诗人的琵琶亭虽然正在加紧重建之中,但是人们心目中诗人的高大光辉形象,依然时刻璀璨夺目地矗立在历史的时空中。
范文三: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注释:湓浦口:湓水进入长江处。浔阳江:九注市北的长江一段。拢、捻、抹、挑,都是弹琵琶的指法。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六么,本名《录要》,即乐工将曲的要点录出成谱,皆为当年京城流行的曲调。赏析: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范文四:《琵琶行》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注释:1、左迁:贬官。2、凡:共。3、间关:鸟鸣声。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8、浮梁:江西景德镇。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10、向前:刚才。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译文: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唐诗三百首*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的诗
范文五: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注释:1、左迁:贬官。2、凡:共。3、间关:鸟鸣声。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8、浮梁:江西景德镇。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10、向前:刚才。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译文: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范文六: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的某个秋夜,身在九江的白居易,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琵琶行》。根据序言和诗歌内容,这首寄寓了诗人迁谪感慨的作品,起因是跟一位弹琵琶的从良妓女盘桓半宿。白居易送客到湓浦口码头,听见有人在船中弹琵琶。根据铮铮的乐曲声,白居易听出有京都一带的韵味。经过打听,得知:弹琵琶者原本是长安妓女,曾经师从当时有名的穆、曹两位名家。年长色衰、门庭冷落之后,她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前月到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买茶叶去了,留下她一个人过着乏味无趣的日子,弹弹琵琶,消愁遣闷。于是,主人下马,客人也不走了,请她给他们弹奏,重开筵宴。弹完曲子,放下琵琶,琵琶女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听了她的琵琶演奏,又听了她讲述的身世遭遇,白居易想起自己被贬离开京城,来到偏僻的浔阳城,过着没有音乐的无聊日子。白居易觉得,自己的命运跟这位琵琶女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动得眼泪哗哗直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上述过程、情节,序言与诗歌本身,交代得清清楚楚。其言之凿凿,足以令一般读者深信不疑。但是,宋代学者洪迈,至少前后两次,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一次说: 白乐天《琵琶行》,盖在浔阳江上为商人妇所作,而商乃买茶于浮梁,妇对客奏曲,乐天移船,夜登其舟与饮,了无所忌。岂非以其长安故倡女,不以为嫌耶?……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容斋随笔·三笔》卷六)另一次说:……唐世法网,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官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容斋随笔·五笔》卷七)尽管唐朝社会的风气,尤其是男女交往方面,跟宋朝相比,可能有宽严之别。白居易在私生活方面,也决不是一个道貌岸然之人。根据多种文献记载,白居易曾经跟多位官妓有过交往,除了拥有擅长跳舞的小蛮和擅长唱歌的樊素,还有菱角、谷儿、红绡、紫绡等姬妾(参洪迈《容斋随笔》卷一,王楙《野客丛书》卷六)。但是,不得不承认,洪迈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毕竟,琵琶女已经非复长安城里演奏琵琶供人欢笑的妓女,而是已经从良的商人妇。从唐代诗歌和传奇故事中表现的唐人生活情形看,唐代已婚妇女,一般是不能跟丈夫以外男子有亲密交往的。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公孙大娘的女弟子李十二娘,似乎是流出宫廷的舞者,尚需通过在达官贵人筵席上表演舞蹈以获取谋生之资,并非一般结了婚的妇女。对于洪迈的质疑,除了如上情理支持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如下三点佐证:其一是,白居易的这一首诗,写作手法上是有所绍承的。清人田雯指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从杜子美《公孙大娘舞剑器》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法曲妙舞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古欢堂集杂录》卷三)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则指出,白居易的《琵琶行》除了跟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还跟汉代《古诗十九首》其五“同为千秋绝调(”《唐宋诗醇》卷二十二)。《古诗十九首》其五原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既然灵感来自前人诗歌,故事情节也可能仿效前人诗歌,不必全是亲身经历。其二是,白居易写这一首诗,重点是抒发内心的迁谪愤懑。《琵琶行》诗,不同于《长恨歌》,也不同于《上阳人》、《红线毯》、《卖炭翁》、《杜陵叟》等“新乐府”诗,它不是重在讲故事,它不是为他人为百姓而作,而是重在抒情,重在为自身的遭遇而作。这一点,前人多有指出。例如,葛立方《韵语阳秋》:“盗杀武元衡也,白乐天为京兆掾,初非言责,而请捕盗,以必得为期。时宰恶其出位,坐赋《新井篇》,逐之九江,故因闻琵琶,乃有天涯流落之感。”明人唐汝询:《“连昌》纪事,《琵琶》叙情,《长恨》讽刺……”(《野鸿诗的》);爱新觉罗·弘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其三是,类似作品中,白居易跟女子之间并无过分亲密的接触。白居易还有一首题为《夜闻歌者》(宿鄂州)的诗,情况跟《琵琶行》类似。诗不长,照录如下:“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这一首诗,有闻曲、问姓名情节,但是,没有后来的入室(舟)、命酒、赏曲、听身世故事等情节,歌者连姓名也没有告诉诗人。这种交往,应该是比较符合唐代社会一般情形的。综上,我认为,白居易作《琵琶行》诗,现实生活中,浦口送客、闻曲、问姓名等情节可能是真的,但后边的入室、命酒、赏曲、听身世故事等情节则是诗人的添油加醋,目的是为了增加诗歌内容的完整性,增强诗歌艺术的感染力。当然,相比于《琵琶行》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诗歌背后故事的真假,其实是次要的。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所有情节都是白居易生活中的一段实录,也并无不可。我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不过是借着这个话题,引发大家再一次温习《琵琶行》这首名作的兴趣,引发大家对白居易及其诗歌的兴趣,如此而已。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的某个秋夜,身在九江的白居易,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琵琶行》。根据序言和诗歌内容,这首寄寓了诗人迁谪感慨的作品,起因是跟一位弹琵琶的从良妓女盘桓半宿。白居易送客到湓浦口码头,听见有人在船中弹琵琶。根据铮铮的乐曲声,白居易听出有京都一带的韵味。经过打听,得知:弹琵琶者原本是长安妓女,曾经师从当时有名的穆、曹两位名家。年长色衰、门庭冷落之后,她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前月到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买茶叶去了,留下她一个人过着乏味无趣的日子,弹弹琵琶,消愁遣闷。于是,主人下马,客人也不走了,请她给他们弹奏,重开筵宴。弹完曲子,放下琵琶,琵琶女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听了她的琵琶演奏,又听了她讲述的身世遭遇,白居易想起自己被贬离开京城,来到偏僻的浔阳城,过着没有音乐的无聊日子。白居易觉得,自己的命运跟这位琵琶女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动得眼泪哗哗直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上述过程、情节,序言与诗歌本身,交代得清清楚楚。其言之凿凿,足以令一般读者深信不疑。但是,宋代学者洪迈,至少前后两次,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一次说: 白乐天《琵琶行》,盖在浔阳江上为商人妇所作,而商乃买茶于浮梁,妇对客奏曲,乐天移船,夜登其舟与饮,了无所忌。岂非以其长安故倡女,不以为嫌耶?……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容斋随笔·三笔》卷六)另一次说:……唐世法网,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官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容斋随笔·五笔》卷七)尽管唐朝社会的风气,尤其是男女交往方面,跟宋朝相比,可能有宽严之别。白居易在私生活方面,也决不是一个道貌岸然之人。根据多种文献记载,白居易曾经跟多位官妓有过交往,除了拥有擅长跳舞的小蛮和擅长唱歌的樊素,还有菱角、谷儿、红绡、紫绡等姬妾(参洪迈《容斋随笔》卷一,王楙《野客丛书》卷六)。但是,不得不承认,洪迈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毕竟,琵琶女已经非复长安城里演奏琵琶供人欢笑的妓女,而是已经从良的商人妇。从唐代诗歌和传奇故事中表现的唐人生活情形看,唐代已婚妇女,一般是不能跟丈夫以外男子有亲密交往的。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公孙大娘的女弟子李十二娘,似乎是流出宫廷的舞者,尚需通过在达官贵人筵席上表演舞蹈以获取谋生之资,并非一般结了婚的妇女。对于洪迈的质疑,除了如上情理支持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如下三点佐证:其一是,白居易的这一首诗,写作手法上是有所绍承的。清人田雯指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从杜子美《公孙大娘舞剑器》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法曲妙舞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古欢堂集杂录》卷三)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则指出,白居易的《琵琶行》除了跟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还跟汉代《古诗十九首》其五“同为千秋绝调(”《唐宋诗醇》卷二十二)。《古诗十九首》其五原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既然灵感来自前人诗歌,故事情节也可能仿效前人诗歌,不必全是亲身经历。其二是,白居易写这一首诗,重点是抒发内心的迁谪愤懑。《琵琶行》诗,不同于《长恨歌》,也不同于《上阳人》、《红线毯》、《卖炭翁》、《杜陵叟》等“新乐府”诗,它不是重在讲故事,它不是为他人为百姓而作,而是重在抒情,重在为自身的遭遇而作。这一点,前人多有指出。例如,葛立方《韵语阳秋》:“盗杀武元衡也,白乐天为京兆掾,初非言责,而请捕盗,以必得为期。时宰恶其出位,坐赋《新井篇》,逐之九江,故因闻琵琶,乃有天涯流落之感。”明人唐汝询:《“连昌》纪事,《琵琶》叙情,《长恨》讽刺……”(《野鸿诗的》);爱新觉罗·弘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其三是,类似作品中,白居易跟女子之间并无过分亲密的接触。白居易还有一首题为《夜闻歌者》(宿鄂州)的诗,情况跟《琵琶行》类似。诗不长,照录如下:“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这一首诗,有闻曲、问姓名情节,但是,没有后来的入室(舟)、命酒、赏曲、听身世故事等情节,歌者连姓名也没有告诉诗人。这种交往,应该是比较符合唐代社会一般情形的。综上,我认为,白居易作《琵琶行》诗,现实生活中,浦口送客、闻曲、问姓名等情节可能是真的,但后边的入室、命酒、赏曲、听身世故事等情节则是诗人的添油加醋,目的是为了增加诗歌内容的完整性,增强诗歌艺术的感染力。当然,相比于《琵琶行》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诗歌背后故事的真假,其实是次要的。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所有情节都是白居易生活中的一段实录,也并无不可。我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不过是借着这个话题,引发大家再一次温习《琵琶行》这首名作的兴趣,引发大家对白居易及其诗歌的兴趣,如此而已。
范文七:《琵琶行》授课思路音乐不像高山大海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古今中外描写音乐的文章不如其它的多,精品就更少了。但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描写音乐的至文。1.请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描写音乐最精彩?——第二段“大弦……”2.这里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曲调?比喻、对比、叠词、议论、化无形为有形(通感)参照注释说怎样的曲调:欢乐曲
呐喊曲 清脆圆润,婉转流畅
激越高亢少年得志,色艺双全
幽愁暗恨的迸发 盛
悲愤的呐喊低沉凝结弃妇
沦落天涯衰
凄凉悲苦3. 曲子动听就能打动听者吗?——曲子表现了弹者的感情,体现了弹者的身世。——弹者弹出了自己的身世。 教师引导,梳理弹者身世,找出由盛到衰的过程。4体现了弹者的身世就能把作者打动得到“青衫湿”的地步吗?
——听者听出了自己的身世。教师简介白居易早年得志中年被贬,由盛到衰过程——“同”5.哪句诗把两个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是开源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作者主要是为了表达琵琶女的沦落悲愤还是自己的?全文主旨:叙述了诗人与一漂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7.琵琶女的幽愁暗恨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你如何看待她年青时所谓美好往事?是容颜衰老青春不再,商人丈夫离弃。“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并非真正美好,是买笑承欢,醉生梦死,是被摧残,被玩弄,是上层社会酒足饭饱后的玩物,青春容貌都作为商品出卖。如果是真的爱情,那么五陵年少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她色艺双绝,为什么不能得到纯真的爱情?为何不能终身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是上层社会消费了她的青春后抛弃了她。对此,她自己并不觉悟,反而炫耀、追思、惋惜。她没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悲剧是整个社会问题,是社会造成的。8.《琵琶行》艺术特色①现实主义的艺术构思。②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③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正面手法:动作、情态、技艺、心理、语言、细节等侧面手法:用凄凉的秋景烘托愁情。④多种手法描写音乐正面手法:比喻、叠词、对比、以形写声、用心情用议论来表现等) 侧面手法:用景物、用听者的反应来烘托等。
范文八:6.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3.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教学设计:1.两课时。2.借助诵读和音乐,感受诗情。3.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2.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三、简析诗前小序:1、注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一年。委身:托身。嫁的意思。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因:于是;为:作,写。命:命名,取名。2、小序有何作用?①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 概述琵琶女身世;③ 点明写作动机;④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四、听诵读录音,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要求:1. 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感情。2. 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五、简析诗歌的内容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1.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其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2.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诗人:江心聆听琵琶曲3.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4.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5.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6.小结:诗人
琵琶女浔江送客闻琵琶
孤寂月夜弹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
月夜弹奏琵琶曲同病相怜感慨多
江心自叙身世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闻琵琶皆掩泣同情歌女遭遇感伤身世时局双线结构虚实相生对比衬托深化主题六、扩展练习:读下面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联系《琵琶行》,选出说法错误的项:(D)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语。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诗人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C、《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叙述、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并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而《夜闻歌者》则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注意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本课目标: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三、欣赏诵读表演录像,进一步品味感情,后有感情齐读第二节四、分组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五、师生共同品读、分析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4、曲中带情: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意。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a、诗人是音乐大家。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5、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五、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简析: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六、课后作业: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然后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歌。
范文九:琵琶行并序
沈嘉慧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船中夜彈琵琶者,
大尺度時間屬性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
時間副詞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
小時間尺度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學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闇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戈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結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闇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鵑啼血猿哀鳴杜。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砍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 元和十年,離開京城,被貶為左遷九江郡司馬,住在潯陽城近湓江地低處。? 早晚只能聽到鵑啼血猿哀鳴杜,秋天月光皎潔的夜晚,往往只是拿了酒自飲自酌。? 元和十一年秋天,送客到湓浦口? 晚上(夜)聽到有人在船裡彈琵琶彈琵琶女:? 原是長安女子,家住在蝦蟆陵,十三歲時就學成了琵琶。
范文十:琵琶行 白居易诗前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歌行体
古代诗歌的一体。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观贞《索隐》。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 《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主席点评容斋随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