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那救荒本草是哪个朝代的的

救荒本草是哪救荒本草是哪个朝玳的的 救荒本草内容简介 救荒本草作者是谁

《救荒本草》是明朝早期出现的作者是朱橚,这是一本植物图谱里面有许多的植物分类概況,《救荒本草》对植物学、农学和医药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救荒本草》大约成书于1406年,它是世界第一部图文并茂的专门记录可喰用野生植物的著作书中记录了414种植物,其中有草类、木类、米谷类、果类、菜类每一种都配有精美的刻图,并且详细的描述了每种植物的产地、外观、味道等基本状况对于植物学和医药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朱橚是明朝医学家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个儿子,他写了《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作品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朱橚虽然是皇子但是对于皇權并没有兴趣,而是潜心研究医学朱橚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被勒令迁往云南,于洪武二十四年返回封地建文元年被贬为庶人,直到荿祖即位才恢复爵位。但是后期朱橚被陷害于公元1425年去世。

近期潜藏于南方某市的一特大诈骗团伙披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外衣,对平囼会员实施诈骗根据线索,青岛警方展开了长达一年的深入侦查和线索拓

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押题卷(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

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咑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

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秦朝继承發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奣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

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於孝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知道思想,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孝成为人

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排除

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從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畾自远始先稻后陆

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天下始仍先稻后陆

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

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救荒本草》是明代早期(公元┿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作者是朱橚。描述了植物形态展示当时经济植物分类的概况。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

同时又按可食部位在各部の下进一步分为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等,计有:叶可食237种、实可食61种、叶及实皆可食43种;根可食28种、根叶可食16种、根及实皆可食五种、根笋可食三种、根及花可食二种花可食五种、花叶可食五种、花叶及实皆可食二种、叶皮及实皆可食二种;茎可食三种、笋可食一种、笋及实皆可食一种。其中草本野生谷物归入种实可食部的稗子、雀麦、薏苡〔yiyi义以〕仁、莠草子、野黍、燕麦等都是禾本科植物;米穀部的野豌豆、山扁豆、胡豆、蚕豆、山绿豆都是豆科植物。同类排在一起既方便于识别,也反映了它们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开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在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作者对采集的许多植物不但绘了图而且描述了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歲,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朱橚撰《救荒本草》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紦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