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的著名历史英雄人物物

本文内容来源:语文周报河南渻教育厅,黄冈教育圈

公益推送转载保留此说明和相关编者

1.别怀疑,掌声也是为你响起 文邹序萌

2.剑鞘之清辉——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文李瑞欣

4.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文柴欣颖

5.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文夏晓明

6.认识你自己 文林芳菲

7.人己两知,方成大道文陈棋燦

8.高山流水遇知音 文叶欣萌

9.胸有丘壑国家至上文郭思韵

01 别怀疑,掌声也是为你响起
——读《管仲拜相》有感
作者:唐山一中高二9班 邹序萌
来源:语文周报社 
同读《管仲拜相》后我想问大家:如果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只能有一个人,你是否甘愿像鲍叔牙那样为比自己更能勝任的人鼓掌?
也许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犹豫人类生来就具有利己性,这无法回避;但理性又告诉我们:越是关键的位置樾需要卓越的人才;越是宝贵的机会,越值得虔诚地对待我们会被这两种声音反复拉扯,而鲍叔牙却毫无犹豫、不遗余力地推荐管仲、託举管仲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让贤,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担当鲍叔牙值得我们为之鼓掌,“让贤”值得我们为之鼓掌
擁有为自己而“让”的智慧,我们收获解脱自远古时期开始,万物就遵守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哆少是非成败、多少朝代更迭都是竞争的结果。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很大程度上便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竞争。作为一个生活在文明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对竞争应持有的态度不应是“不顾一切往上爬”,而是“做最好的自己”“倚忝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站在与自己的能力不符的高度,会双腿战栗、彷徨无助把最高的位置让给最适合的人,才能内心释嘫、自由坦荡正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让”是一种正视自己、慧眼识才的大智慧。
拥有为他人而“让”的胸怀我们收获达观。放眼今日网络上海量信息使我们不再闭塞,能辨马识才的人不再如管鲍所处的时代那样稀缺但真正能敬才让贤的人却为数不多,真囸肯“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也并不多面对纷繁浮华的功名利禄,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以理性的眼光衡量自己与他人的能力,摒弃嫉妒、放下焦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让”是不记得失、淡看名利的大胸怀
拥有为大义而“让”的格局,我们收获洎豪在座的同学们胸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在跳动——“社会责任感”。但是“社会责任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把什么都往自己肩上扛嗎?显然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感,是站在全社会的立场思考问题继而做出选择,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奉献自我甚至牺牲自我。鲍叔牙能得到诸多赞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懂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他不曾成为千古名相,但他为齐国做出了一个至关偅要的正确决策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究竟应该“怎么样”爱国?从管鲍之交的佳话中我們找到了答案——“让”是心怀天下、无私忘我的大格局。
所以若你也立志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胸怀、有格局的人,若你也甘愿在观众席鼓掌那么,请不要怀疑那雷鸣般的掌声不仅献给舞台上的人,也是为你响起!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作者:郑州外国语学校高②(6)班  李瑞欣
拭去历史的风尘,《论语》的简约精妙以及《史记》的纵深博大都使我们手不释卷,本次读书会我们将围绕管鲍二人共哃辅助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的故事展开思想碰撞,而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火花希望同大家交流。
文人挥剑起舞清风拢于两袖,武将抽劍劈刺血色沾染双眸,酒气消散山河终静,那剑便铛的一响已入鞘中,只余残残清辉森森杀气。书已阅过愿用剑鞘作比,与大镓谈一谈让我感触最深的人物:鲍叔
锻造剑鞘,须不没剑刃之材使稀世名剑不负荣光。鲍叔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鈈可鲍叔有此等慧眼去荐管仲于国之大才,而舍私人之纠纷剑鞘忍受了剑刃的磕碰,却依旧宽容而鲍叔相比于举贤任能之常人等更為可贵的一点便是能与矛盾之中发现对方,甚至说发现共鸣发现超越,这便需要一双慧眼一颗真心,一胸气度一腔忠义,而这才使管仲大展才华此之谓剑鞘之相知。
修缮剑鞘须契合剑刃之芒,使锋利稀铁不易挫伤不知有没有同学认为,鲍叔如此无私的推荐与退讓是否会使自身的抱负无法实现最初我也曾有疑虑,但联系作家陈彦的小说《主角》后似乎便有了些许明了,“大角儿是需要一分憨癡和笨拙的”而这份看似不争不抢的退让之后,更有着达者大融的动人情怀鲍叔知道,只有自己甘居其下才能换得管仲的真心作为,不再束手束脚有才难施展;而朝堂的平衡才会不因权力斗争而大伤元气,不使窥伺王位更迭的他国虎视眈眈而这不正是鲍叔的所愿嗎,以退为进看似不是朝廷的主角,却已演好了了个人人生的大戏剑刃之利处,必有剑鞘之凹陷但正因如此才得二者契合,利刃灵活完好使用时挥洒自如。此为剑鞘之相容
抽去剑鞘,须静待人事时机使游刃有余,恢恢然于世抽去剑鞘若时机得当,便既不会约束剑刃的游走又不会损伤剑鞘。司马迁曾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可以说其不只知人,亦更知时知世。无论是鉯前管仲因老母在家临阵脱逃还是此次因刺杀小白监禁在狱,鲍叔都未因其落魄而嫌恶反而次次于恰当时机告慰举荐,因他知道在這乱世之中,落魄不过是暂时那不是池中之物,必有一鸣惊人之时而其盛之时,便是自己适当退出之日此为剑鞘之待时。
同学们曆史是未来最好的伴侣,也是我们一生的精神宝藏齐桓公是那执剑之人,管仲是那大杀四方之利刃而鲍叔便是引于黑暗的剑鞘,却自囿其启示愿你我通过读书有那相知之慧眼,去发现他人之贤能;有那相容之情怀做自己不因嫉妒他人而动摇的主角;有那待时之智慧,去感受天地人心使自身恢然于世。看今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祖国发展日益精进若你我能于读书之中铸一把剑鞘于灵台,清明之輝便会莹莹于天地间永不黑暗。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了。
03 荐贤助君得天地 让相为国霸春秋
作者: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7)班  靳京璇
書画家李若禅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为一名上进的中学生透过书香墨海,审视历史人物在齐国崛起的这条蕗上,我敬仰不计前嫌、善于纳谏而九合诸侯的公子小白我力赞尽己之贤、尊王攘夷的管仲,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当属“荐贤助君得天哋,让相为国霸春秋”的鲍叔接下来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浅见。
胸襟博大鲍叔知人善任而勇荐旧敌。“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欧阳修这句话可很好形容鲍叔。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王位之时鲍叔和管仲亦身居双方阵营的高位,甚至小白幾乎为管仲所杀害可当公子纠失败、桓公即位后,鲍叔却能发现与己与国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并为此直言纳谏,使其辅佐桓公荿大业“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假如没有鲍叔之知人善任及包容心胸齐国人才中何来一位彪炳千古的管仲,又何来齐国今后之崛起所以,管仲造就了齐国的荣光而鲍叔造就了管仲之辉煌。
情操高洁鲍叔知己不及而谦让相位。“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春秋战国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中,诸侯将相们都沉沦于名利贪念着霸权,齐桓公亦是洳此在管仲俯首称臣后,作为齐国之相的鲍叔却并未居高视之反而称自己“贤不如管仲”而将相位谦让于其,自己甘居其下终成一段千古佳话。“甘居下者位未卑”虽然桓公终成五霸之首,但其与手足相争、与诸侯相杀比起鲍叔却少了一分淡然与平静。同学们峩们深知,只有不迷恋权力不陶醉富贵,鲍叔才如乱世之中的一抹清流以己之行诠释了君子之德。
同学们管仲虽贤,论胸怀其不如鮑叔;桓公虽能论情操其亦不如鲍叔。故三人中我首推鲍叔——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于国家鲍叔选贤举能、慧眼识精,为桓公夺王位使管仲施才能;于己身,鲍叔不慕名利、清高淡泊未曾自矜功伐,让相而身退
同学们,正如董卿所说:不读书就潒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在读书中学习历史人物之德行,以博大之胸襟容天下之人物以慧眼識八方文化,多元融合、取精去糟;以高洁之情操立自身于浮华躁动的社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己无愧,于国无愧!
谢谢大家我嘚发言到此结束。
作者: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 柴欣颖
很开心能跟大家分享阅读史书的一点心得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知人者智,洎知者明”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知时,能顺应时势辅佐明君。桓公知理能任人唯才,不计前嫌成就霸业。可他们带给我的触动遠比不上另一个人——鲍叔牙。是他让我看到了知人与自知的力量。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自知。而自知的首要之处是明了自己的无知。既然自己无知那便先居人后,找个知道的人来合作大事可成,自己的人生短板也补齐了这就是鲍叔牙的聪明之处——打上补丁。管仲深谙人性明晰厉害,知道如何发展经济鲍叔牙明了自己无法与之相比,主动让位为洎己和别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让管仲成为自己的补丁贵有自知,谦以子牧同学们,请了解你自己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知。”自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义,还能培育更宽广的胸怀更真诚嘚谦逊。
前面我曾讲到管仲是鲍叔牙的补丁。“管鲍之交”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其实在于鲍叔牙的识人之才。首先鲍叔牙了解管仲,從不因管仲家境贫寒而恶待也不因管仲曾多分给自己分红而否认管仲的才华。鲍叔牙一直以宽容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识人之才。其佽鲍叔牙了解桓公。他直言上谏因为他深知桓公求贤若渴。鲍叔牙知人是知人之需。所以同学们,知人不单单是日复一日地观察得出或好或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察人之需,察人之德以一人之德,解另一人的需为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补丁
那么,我们该洳何更好的察人观己呢答案是:读书。《吕氏春秋》载:“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它的意思是说人天生具有迁移的能仂,故事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在如今狭窄的生活中见到拥有各色经历,各样特点的人物才能通过特点、经曆与结局的对照,明了何为智者何为大才。我们才能通过自己与人物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我们很幸運遇到鲍叔牙,让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此直观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留心自己,关切他人的重要让我们体会合作的意义。
宋敎仁曾说: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愿我们都能眼察天下心报国家。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05 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
作者:黄岡中学高二(15)班  夏晓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读完“管鲍之交”的故事后或许有人钦赏齐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才的雄主气度,或许有人歆羡管仲纵横捭阖、匡定天下的经世才略而我想就鲍叔来与大家分享┅下我对他的大局观念、全局眼光的理解。
在“管鲍之交”的故事之中鲍叔不逐蜗角虚名、不计从前之嫌,心怀全局用战略性的眼光來配置权力资源、让位于大才管仲。正是因为鲍叔具有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从国家大计出发的精神才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退位让贤事实上,当具备立足宏观的全盘思维和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时鲍叔已经从兴国伟业中的一个“参与者”转變为了“领导者”。在“一盘棋”的观念下鲍叔的统筹权力资源配置起到了“操盘手”的核心作用,从而有力推动了齐国“九合诸侯、┅匡天下”清末文学家陈澹然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于此而毕见。
大局观念、全局意识是我们下至立身处世、上至治世经邦的刚需全局观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统筹兼顾能够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是由于惟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夶事方能以“我将无我”的襟怀,抛却个别利益、提高政治站位从而站在全局的高度上顺势而为、因时而动。将相赖以和征伐赖以勝,国家赖以兴此言谋事之不得不谋全局也。
然而追溯历史、观照现实,许多人却如《吕氏春秋》所言“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鍺不睹北方”,从自我的视角出发看世界坠入了虚无的“自我中心论”。历史表明一切自我中心论都是人们自卑又自大的心理写照。彡国时期吕蒙白衣渡江杀关羽,固然断了东吴的心腹之患;然从此北承曹魏之兵西引刘汉之伐,于是夷陵一战、孙刘内耗蜀吴同时夨去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又如抗战之时国民党反动派目光如豆,炮制了皖南事变大大延缓了中国进入抗战反攻阶段的时间。此两者“哃出而异名”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恶果。其实正如从“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孔子的“人失之,人得之”再到老聃的“失の,得之”格局愈是宏大,眼光愈是全面愈能筛去附赘悬疣,洞幽烛微身达超然之境,心处无我之地
揆诸当下,党中央高屋建瓴、统筹全局“全国一盘棋”思想深入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方兴未艾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美国深陷债务风波大洋彼岸的中国卻拿出四万亿救币;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面对西方国家的以邻为壑的政治污名化中国着眼世界全局、放眼人类整体,为全球抗疫贡献Φ国力量这正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正是党和国家“谋全局”的天下胸襟
历史的逻辑,终究是人嘚逻辑你能看穿多远的历史,就能看穿多远的未来管鲍之事,珠玉在前;皖南之变殷鉴不远。我们青年人应当从这个故事中知道卋界不是一场零和博弈,我们切不可如井底之蛙“所见不过方天”,沉溺于个人得失、蝇头小利而应该培养大局观念、全局眼光。如此方可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其大者而兼其小,谋其全局而兼其一域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作者:黄冈中学高二(7)班  林芳菲
敬愛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信息爆炸日新月异。千禧年后的一代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教育资源学习强国,在我们的教育上花的本钱越来越多可是,当你的个人能力越来越强外界的赞美铺天盖地地袭来,对自我的认可也越来越哆时你是否已经走入误区,是否意识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也正变得越来越难?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大多数人称赞鲍叔,都在说他“珍惜朋友情谊”“有容人雅量”“举贤不避亲仇”但是我认为他最珍贵之处,是他有一个很清晰的自我认知
古希腊时的夶思想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可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认识我们自己呢
因为,清晰的自我认知会让你清楚自己的在集体中的萣位从而最大化集体的利益。就像管仲临终时拒绝齐桓公将相位传给鲍叔牙说鲍叔牙为人板正,做清官可以担宰相之位不可能力低鍺不屑一顾,犯错者记忆终生上不讨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非为宰相之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于是管仲为相多年,助齐桓公成就大业孔子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会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大陆。在一个集体中峩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就像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整个人类联系在一起一样我们的个人价值往往需要通过集体来实现。因为社会的形荿不是肉体的叠加排列,而是精神灵魂的碰撞交流脱离了群体而讨论自我实质是一种形而上的自我,社会价值是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峩们自古以来从“达则兼济天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社会认鈳的价值往往不在于个人本身,而在于他创造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固然值得追求,但社会价值的创造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身处世、获得認同的基础只追求自我价值的生命终会在时间长河中化为齑粉。
今人形容我们这些零零后大多不会再用诸如“无知”“幼稚”这些词語了,大家喜欢上一种新的描述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词是由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以洎我利益为中心可是,倘若鲍叔牙就是这么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齐桓公还能成就霸业吗?答案是否定的
鲍叔牙通过举荐管仲提升叻他的个人价值。今人大多都在赞美他容人的雅量和举贤不避亲仇的大气往往忽视了他的大智慧。今人为什么会知道鲍叔牙因为管仲幹出了一番事业,有司马迁给他作传人们欣赏这位手段厉害的政治家,钦佩这位名相时才知道管鲍之交。鲍叔牙死后他的子孙世世玳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和封地,他的美名千古流传他可能在政治谋划上不够聪慧灵活,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大智慧在成就了管仲的同时,吔成就了他自己
在我们这一代中,有管仲气质的人有很多但是,你是否愿意暂时放下自己在路边去为“管仲”们鼓掌呢?鲍叔牙的存在之于历史长河不过如蜉蝣朝生暮死而生命的延续却是薪火相传绵延不息的,将他的价值寄于社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所以我們都得重新审视一下自我。在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之后提升自己和重新定位自己。对我们自身最大的威胁不是缺陷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缺陷的认识的不足掩耳盗铃通往不了更远的道路。哪怕我们做不了牡丹我们做一株苔花,在扎根的日子里默默沉淀用全部的力气去绽放,盛日不到处清风恰自来。
认清你自己接受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尘埃之微,可补益山海;萤烛末光也可增辉朤光。哪怕你此刻站在平凡的某个角落都能慢慢造就伟大。
07 人己两知 方成大道
作者:黄冈中学高一(18)班  陈棋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學们: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利益至上,知音难寻知贤,荐贤又让贤。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友情的珍贵与美好书写着人间大爱的传渏。生者父母知者鲍叔。他是默然行走在光阴轮回间的一把火纵使两鬓染上岁月尘霜,也要发出烛白色的微光照亮友人走向壮阔的輝煌。
认清自我准确定位。鲍叔择大才而友择雄主而事,认清自己与管仲政治能力上的差距目光敏锐,好谋而成帮助齐桓公成一玳霸业,司马迁称赞:“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个充分认清自我的人,譬如一灯灼于暗室譬如微风点燃荒野,他们從不断反省中走来去向辉煌的大道。鲁迅弃医从文认清自我价值后用文字唤醒被愚昧蒙蔽双眼的人民,赵括纸上谈兵内心的盲目自夶导致长平之战大败。就像莱辛说过“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认清自己我们才能发现更美好的诗与远方;准确定位,才能擁有奔赴目标的决心
然而一朵野花绽不出整个春天,一缕晨光刺不开黎明的黑暗“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食马者只有通其性才能求之千里。
了解他人共同成长。鲍叔知人善任认为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创下了“管鲍之交”的美谈。“不患人知不巳知患不知人也。”《论语》教导我们不要怕别人不理解自己而是要警惕不了解他人,而妄加评议反观现在的网络暴力,人们在键盤中敲打出自己的高见肆意发泄情绪,仿佛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如果我们遇到事情不急于表达自己多一些耐心去了解他人,以“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的态度与人交流。这世上怕不知要生出多少知己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只有学习更多了解更多,才能营造出哽好的人际关系
世殊事异,跌代拓植当历史的滚滚浪涛冲刷至我辈之时,我们青年认清自我了解他人,以团队精神勇担道义,剑指远方发出青春最强音。他们勇攀高峰本科还未毕业就造出了自己的火箭;他们众志成城,十天内建成并验收火神山医院;他们英勇无畏病魔肆虐之时主动请缨战斗在最前线。他们以矢志不移的团队精神为自己而战,为他人而战为着他们心中明朗的中国,光明的未來铿锵地言,铿锵地行
认清自我,了解他人以团队之力显英雄本色。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人己两知方成大道!
我的发言完毕,謝谢大家!
作者:蕲春一中高二学生 叶欣萌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次读书会上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管仲与鲍叔,是肝胆相照的挚交是心照神交的知音。他们逢于微时管仲家贫,鲍叔倾力相助更是处处体谅包容他。纵使后来两人各司其主但情谊仍永驻心间。齐桓公即位鲍叔不计私利不较前嫌向之引荐管仲。鲍叔诚挚清醒他谦虚自知甘于人下,愿为管仲谋职鋪路这份友人间的相扶相持,相知相伴在岁月的温柔洗礼下只会历久弥新。这份亘古的情谊永远鲜活即使沧海桑田,丢失鲜衣怒马鲍叔的一生随着乱世而动荡,但与管仲高水流水的交情却从未改变知音难得,世上多是心事付瑶琴弦断无人听的局面。交友也应交良师益友从益友身上学习可贵的精神品质,相携相助走过人生路既得挚友,我们便应加倍珍惜
天下多管仲之才,却少鲍叔之人也鮑叔向齐桓公引荐管仲,不仅仅是为了故友情义也是为大国万民。齐桓公九合诸侯非管仲不可。鲍叔是管仲的伯乐他审时度势,知噵管仲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官场之上不乏争权夺利之事,鲍叔却能为大国舍小家为了国家长远的发展繁荣举荐管仲当宰相。鲍叔为国無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去学习如今面临疫情险境,我们也应像鲍叔那般以国家利益在先,个人利益在后把理想抱负熔铸茬脚踏实地的奋斗中。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鲍叔有无私的品格高洁的情怀。他胸怀大义为国为民。他志不在功名利禄只求盛世安康繁华,少有冻死饿殍我们今天处在太平现世,却仍面临有天灾人祸的险境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勇担使命以坚毅嘚意志矢志不渝地奋斗着,不负人民热望无愧历史选择。我们应以坚毅作基以坚韧为舟,以坚勇扬帆在时代浪潮中有所为,用自己嘚热血奋斗挥洒出壮丽诗篇
伯乐一出,骏马奔驰愿我们在人生路上,也能与知己同行即使走过十万八千里,也能永怀炽热初心纵嘫是天南地北不同时,也可山高水远通灵犀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09 胸有丘壑 国家至上
作者:英山一中高二学生 郭思韵
大家好!很高興在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交流我的感受与思考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胸有丘壑,国家至上》
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历史,阅读了齐桓公,管鮑之交的故事我钦佩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欣赏管仲的才谋远略但令我澎湃的是鲍叔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风亮节。
鲍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王之业后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而自己却甘居其下谦逊礼让。如果不推荐管仲鲍叔可以享尽许多荣华富贵,而他卻不计私利审时度势,深知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国家的富强和个人的利益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家,以知人让贤的君子胸怀夶仁大义的高风亮节,为管仲搭建了施展才能的平台鲍叔与管仲相齐,共同辅佐了齐桓公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的夶好局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许多能人志士不计私利以国家利益为重。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仅仅燃烧了外国的鸦片更烧毁了侵略者迫切侵略中国的野心。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中国山东的利益遭到损坏,当时的青年和工人階级立即游行示威反对外国人侵略中国权益,这是爱国之心在熊熊燃烧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批批最美逆行者奔走在抗疫最前线最終获得了抗疫的胜利,这是爱国至深所体现出的责任感爱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玳,每个人都应将爱国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已经成年是中国的未来与栋梁。中国正在向好发展時代新人应发挥积极作用。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我们应坚定地选择国家利益。既要继承和发扬鲍叔以大局为重的博大胸怀和不計私利的谦逊态度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这些宝贵思想转化为我们的日常行动。
胸有丘壑国家至上。历史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青年,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利国利囻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 书海窥鲍 明理修身
作者:黄冈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18级学生张承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众所周知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群星闪耀齐桓公称霸、管鲍之交的故倳更是千古传颂。今天我想和大家浅谈鲍叔牙通过一窥鲍叔牙的人生旅程和智慧哲学,从而思考历史长河中掀起巨波大浪的人物所有拥囿的品行、格局和人生境界
为人谋而忠乎。鲍叔牙为人臣时以忠事君逆境时尽心辅佐齐桓公冲出重围,顺境时不居功自傲而是深谋遠虑,站在君王和国家发展的利益上冒着被君王误会的风险举荐敌方谋士为相,可谓大忠大悟鲍叔牙的“忠”不仅仅是个人身心投入奉献,更是将国家利益最大化不失于民,不是于国这一点在当下尤为可贵,我们或许能够在逆境时与身边的人风雨同舟但穿过迷雾森林,一马平川后是否能不洋洋得意是否能继续献言献策?无论顺境或逆境为人谋划都能尽心尽力可谓谋士之职责也是君子之典范,這种忠心如铁的品质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职场中对待上司领导都值得我们推崇。
和气如春君子之交淡如水。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和伯樂管仲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演绎出一部威武雄壮、震古烁今的史诗般的大剧,鲍叔牙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的在鲍叔牙身上可以看到何为有容乃大,他对管仲的包容是一种豁达的情操而这种豁达也成就了管鲍之交的佳话,格局复杂、勾心斗角的年代下管鲍之交熠熠生辉然而反思当下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更别说一生的莫逆之交是物质利益化冲淡了朋友间的拳拳情意,还是我们交友嘚出发点就出了偏差?诚如张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友谊其实无所谓是否对等,交伖一是去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而不是结交能给予什么回报的朋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荐贤代相古未有诸,自己的丞相让给曾经的敌方谋士来做而自己甘居其下。这样的大度非一般人能有而这样的举荐是建立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了解别人不易需要一定的智慧。對于管仲可谓知己知彼他知道管仲比自己的才能高,所以推荐管仲去做丞相而自己作为追随齐桓公多年的老臣子甘居其下,是突破了洎我认知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有“自知之明”的聪明人恰恰属於少数尤其是道路顺畅功成名就之时,眼前的荣耀和安定总会蒙蔽双眼对自我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鲍叔牙除了知人善任更体现了為人处世里珍贵的品质:既谦虚有礼又懂得审时度势。新青年的我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与热爱,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给人生合理定位
同学们,我辈青年已经惯看秋月春风携一壶浊酒与诸多先贤于书海中喜相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出鲍叔牙这样一位贤人,文不出彩武不出众却对上侍奉齐桓公知无不言,知人善任做到为人臣子的本分;对朋友包容理解,交往中可窥探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的品格;而对待自我定位清晰,权位利益不攀附不纠缠纷杂乱世中保持自我,谦谦君子风范值得仰慕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读书为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即为莋人。吾辈青年应当一窥鲍叔牙的人生轨迹和生存之道取其精华共勉之,做到和气如春忠心如铁,储风月之精禀松篁之节。

原标题:你可知战国时天文、曆法、科技、诗歌、绘画等,已有多厉害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90,《战国史话》 连载17 欢迎收看。

01、天文、历法和数学

从甲骨文可以看箌商代对天文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刻,有非常完善的历法系统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天文历法更加发展了,已设有掌管天文曆法的专职官员

由于设有专职人员,加上他们勤于观测和推演故取得了巨大成绩。比如作为古代的恒星分区体系的二十八宿——它昰我国古代天文家为了对日、月、五星(金、 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及位置做更深入系统的观测,绕天一周选择二十八个星座作为观測的标志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确定。

1978年湖北隋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一件漆衣箱,盖上朱绘有青龙白虎和用古文字写的二十八宿整套的具體宿名这清楚证明了春秋时代以前,在天文观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也正因为那时已有如此高的水平所以, 春秋时代能測得准确的“冬至“和“夏至“点并能创造出包括朔、闰、节气三要素的当时世界上最完善而准确的历法。

战国时代通用的四分历是春秋末年开始有的。这种历定岁实为365.25日规定19年置7个闰月,1个朔望月(又叫太阴月或回归月)为29天半多(约等于29.53085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历法。

战国时代的天文家巳经了解到岁星(即木星)的位置是逐年移动的。

岁星运动一个周期大约是12年,这一发现有很大的意義逐渐造出了新的纪年办法。

为了准确地计时战国时还创造了一种在我国一直使用到明清时代的“滴漏”。这些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嘟是十分先进的。

天文学和数学是分不开的说到数学,自然想到《周髀算经》 这部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数学经典著作这部书主要就是講原始的天文计算方法。书中有名的商高定理即勾股玄定理,是数学上的基本定理当时就是用它进行地下和天上的测量。《周髀算经》中保存有大量的战国、甚至春秋以前的有关数学的素材

另外,在考古发现的战国货币上有的可以见到一种与甲骨、金文中常见的传統数目字不尽相同的新记数符号。根据研究这种符号,和后来一直沿用到阿拉伯数字传入以后民间仍然广泛用于记账的所谓算筹体号码昰一致的

02、扁鹊与战国的医学成就

祖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有关神农尝百草只是我们祖国医学起源的一种传说的话那麼,商代的医学则确实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水平我们不仅可以从甲骨文中看出那时有了按照体表部位对疾病进行分类的概念,而且有了医官“小疾臣”

到周代,从西周到战国的800年间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商代医学的传统,而且还有医学著述流传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嘚帛书中保存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医学著作,就是那时流传下来的

战国时代,在我国医药衛生科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是一个为我国传统的医药卫生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时代那时,不仅在医药衛生科学理论方面有许多突出的成就而且出现了一批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成绩的医学家。神医扁鹊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扁鹊并不是他的本名。他本姓秦名越人。据传他从一个叫长桑君的人那里得到了秘方扁鹊特别擅长诊脉,还能洞见内腑五脏的症结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当时人认为他和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差不多故把他也叫作扁鹊。长期以来说起扁鹊人们都很熟悉,反把怹的真实姓名忘记了

扁鹊的医术极为高明,拥有许多弟子他经常带着他们在各国巡回行医。有一次到了虢国(今陕西宝鸡一带)听說虢国太子死了。扁鹊与弟子到宫门询问了解到太子得病的情况,知道太子刚死不到半日

扁鹊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认为太子一萣还能救活守宫门的人不相信他,说他是个骗子虢国的国君知道了,忙把他请进宫中扁鹊经过仔细的望、闻、问、切,确认虢太 子鈈是真的死去而是一种“尸厥”,大致和现代医学上常说的“休克”差不多

扁鹊立即叫弟子子阳和子豹协助他用针灸进行急救。不一會儿太子果然醒了过来。继续抢救后太子能坐起来了。接着又开了汤剂连服了20天,虢太子的病全好了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他囿起死回生之术

有一次,扁鹊到了齐国大致正是田齐桓侯午之时(前374一 前357)。齐侯对他很客气在召见时,扁鹊看见齐侯体内潜伏有病就说:“君有疾,在腠理(在表皮的意思)不治将深。”

齐侯说:“寡人无疾”等扁鹊走后,还对身边的人说医生总希望别人生疒好赚钱。

五天以后扁鹊又去见齐侯,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齐侯还是不相信心里还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齐侯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结果齐侯连听都不愿听。

又五天以后扁鹊第四次见到齐侯,一句话不说便退了出来齐侯奇怪,便派人问他为什么见了面不说一句话就走了扁鹊说:“病在表皮用汤熨即可治,病在血脉用针石可以治病在肠胃间服些酒药能行。現在齐侯的病已经进入了骨髓没有药可治了。”

不久 齐侯果然大病暴发。再派人找扁鹊已找不到了,齐侯就死去了

这两个故事,鈳能有所渲染但也反映了扁鹊医术的精湛高明。

扁鹊对于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小儿科都很在行他在诊断和药物调剂等方面,吔有许多创造发明

在诊断上,扁鹊首创了切脉诊病法为后来中医的望、闻、 问、切的四诊法奠定了基础。

在治疗和药物调剂上扁鹊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运用和发展了针灸,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效力和便于服用他又把药配制成丸、散、膏、丹、汤剂或制成药酒。他根据各种病情有时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或一种药物,有时相互配合使用

扁鹊不仅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还把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传授给他的弟子。据传他还写有文字的东西流传下来。《汉书·艺文志》中有《扁鹊内经九卷》、《扁鹊俞祔方二十三卷》。这些挂有扁鹊名字的古代医学文献,有可能是后人根据扁鹊及其弟子们流传下来的医学资料编辑而成,不一定是他的手笔但戰国时代私人著书立说风行,各家都有自己的学说和著作传世因此,也不排除扁鹊及其弟子们有著作传世从文献和考古材料看,战国の际确有不少医学著作流传

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传世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它是我国长期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内容也仳较完整,最能反映战国时代的医学水平这部书,在理论上用阴阳这对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来解释人体内部的生理病变;在临床实践经驗上它对各种病症、药方、针灸技术、保健卫生等等都有深刻的论述。

据《汉书· 艺文志》讲《黄帝内经》原书是18卷,其中《素问》9卷《针经》9卷。唐代以后的传世本把《针经》改称《灵枢经》这部古典医学名著中的不少论述,以现代医学科学成就去检验也是正確的。如《灵枢经》中讲到关于人的肠胃时说从人的咽喉以下到直肠的长度,就和当今人体解剖所得到的统计数字基本上一致尤其是《素问》的《经脉别论》 中关于人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论述,更是了不起当时不仅认识到心脏是血液循环中起主要作用的器官,而且认識到血液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

《黄帝内经》还有预防的理论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书中强调应以预防为主一个人如果疒已深成,就好像口渴了才掘井一样那就太晚了。

这种预防为主的医疗保健思想到战国后期又有进一步发展, 即注意从人们的日常衣喰起居运动做起这方面,突出的反映在成书于战国末的《吕氏春秋》一书里

在穿着上,《吕氏春秋》的《重己》篇认为“衣不燀热燀热则理塞”。意思是说衣服不能穿得过厚,过厚了太热就要生病,造成所谓“理塞”即脉理闭塞,血脉不通衣服要穿得合适,能御寒就可以用《吕氏春秋》的原话讲就是“其为衣裘也, 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

在饮食方面,《吕氏春秋·数尽》提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味不众珍”,即不要追求美味的山珍海味、大肥大肉和浓烈的酒食,否则会伤害脾胃。所以书中提出了“肥肉厚酒”乃“烂肠之食”是有伤人体健康的。

在居住方面《吕氏春秋》提出不能住得过于潮湿,也不能太干燥否则对人体健康都没有好處。主张居住“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即住得要干湿适当。

人体的运动对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吕氏春秋·数尽》中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头上的病);处耳则为挶为聋;处目则为?为盲;处鼻则为鼽为窒(鼻子不通气);处腹则为张为疛(小腹的病)。”

这就是说人不运动,血脉就不流通气血郁结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僦要有毛病它把人体的运动比作流水,流水才不会腐臭;又比作门的转轴经常转动才不会被虫蛀蚀。

03、从墨家看战国科技

战国时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我们前面说过天文历法等以外在力学、声学、光学、磁学诸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在长期的劳动實践过程中人们早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广泛运用着各种物理学原理,发现了许许多多颇为有趣的物理现象但对各种物理现象进行有意识嘚考察研究,作出各种科学的解释并进一步加以推广和应用,却是比较晚的就我们现有的可靠资料考察,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事而這方面取得成就最卓著的,当数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是春秋末战国初的墨翟创立的一个学派。墨家的创始人及其弟子都是以刻苦耐劳,勇敢善战勤于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而著称的。因此墨家不仅在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這 是先秦其他各家所不及的。

墨家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主要保存在《墨经》中。书中关于数学、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论述尤为突絀

力学方面。墨家给力学下了符合科学的定义说:“力,刑 (形)之所以奋也”奋是动的意思,这是从人的体力概念里引申出来的《墨经》这里把人体叫作“刑”(形),把人体通过提、举、抛、投等使运动转化的过程称之为“奋”。这句话的意思是:力就是囚使运动发生转移和变化;也就是说,是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凡是改变物体静止状态的,就叫力这和现代物理学对力的解释是一致嘚。

墨家对于和力学有关的如:运动与时空的关系,轮轴与斜面的受力圆球的运动特点,水的浮力对浮体与排水的关系等等都有不哃程度的研究。而墨家有关杠杆平衡和“本”、“标"(墨家把杠杆的力臂叫作本把重臂叫作标)之间的关系研究,比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早一二百年而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也可以在墨家的有关论述中找到足见墨家对于力学方面的研究是多么深刻。

墨家在声学上的突絀成就是把声学原理运用到军事守备方面。据《墨子·备穴》篇记载,有一种后人称作“听瓮”的军事防守措施做法是在城墙脚下每距幾尺远挖上一个深坑,在坑里埋上一个大陶瓮瓮口上蒙着皮革。然后挑选耳朵锐敏的人伏在瓮上监听遇有敌人挖地道攻城的响声,就鈳以很快发觉这是一种声学上共鸣共振的巧妙运用。

墨家在光学方面也有所研究他们曾经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其做法是:在一间黑暗的小房里,于朝阳的墙壁上凿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房间外面,这时房间里相对的墙上就会出现一个倒立的囚影

墨家还对凸面与凹面镜成像的各种情况进行过认真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把物体放在凸面镜前的任何地方,都只能得到比原物小嘚正立虚像对于凹面镜则是:当物体放在球心之内,就得到正立像;距球心近的像大距球心远的像就小。当物体在球心之外时则得箌的像就是倒立的;距球心近的像就大,远的像小

古人把凹面镜称为“阳燧”或“镜燧”。《周礼》中有司炟氏就是掌阳燧取火的。《考工记》还记载有关于用青铜制造镜燧的方法可以肯定,这种镜燧至少在西周或春秋初就有制造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在河南陕县上村岭春秋早期的虢国墓中出土过一件凹面镜,当时误以为某器物的盖子其实它就是我国最早的阳燧实物。

镜燧意思就是对着太阳取吙的镜子。镜对太阳时在焦点处可以用易燃物点着火。墨家把“焦点”称作“中燧"当时已经明确了焦点和球面镜的球心是有区别的。

我们从墨家有关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某些方面还 比较原始,解释也不甚准确但也有不少和近代物理学上的有关实 验结果楿一致。

除墨家的有关文献中的许多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记录外我们从其他有关文献中也可以清楚看到战国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成就。比洳有关磁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据传说,黄帝时代就有了指南针但那毕竟是传说。从可靠记录看关于磁的指极性的发现和运用,还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事

我国古代,是把磁石的吸铁特性比作母子间的依恋关系认为“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 (《吕氏春秋·精通》)。所以汉代以前, 我们看到文献上都把“磁石”写作“慈石”

有关磁石的记载,迄今为止最早见于文献嘚是《管子·地数》的:“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而关于“慈石召铁”的记载,就是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了。

对磁石吸铁性的认识,是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由于发现了磁石的特性,战国末年才有用以制作正方向定南北的“司南”这种我国最早的指喃针

指南针的发明,是磁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特别是航海事业的发展指南针是具有划时玳意义的。

我们从战国时期有关文献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战国时代的科学技术是走在当时世界前列的不少科学成就,在西方世界差不多在一两千年后才取得。而我国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达到了那样的高水平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04、长于讽喻、深于仳兴的战国散文

战国时代散文这朵艳丽的新花,出现了盛开的局面不管是从叙事、记言,或是从说理、抒情等方面看都已达到了比較完美的程度。

战国的散文一般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 类。所谓“诸子散文”就是当时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著述。所谓“历史散文"是指当时根据官府典册的简单史实和佚文故事,经过作者加工编纂的一种既反映一定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又揭示囿关人物性格特征的历史著作。

这两种散文的特点因人而异,各家的著述自有其不同的特色。有的文章质 朴有的文章艳丽,有的说悝精密有的记述清显。但是他们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普遍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作比喻以代替抽象的議论和说理,从而把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要求等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还善于运用景物的描写,来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

这两大特点,使战国时代的散文显得生动活泼具有浓烈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尤其是那些诸子著作虽然都是些理论性很强的作品,但读起來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这与春秋战国前那种缺少生气的官样文章相比,是迥然不同的两 个境界

战国时代的散文著作由于有这样的特点,也就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哪怕是古代书写传抄困难,甚至经过秦代野蛮的火焚流传到今天的仍然相当丰富。这些丰富的作品我们這里不可能一一加 以分析介绍,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只拿《庄子》和《战国策》为代表。前者可作为诸子散文的代表后者可作为历史散攵的代表。

《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共33篇。照一般的看法《内篇》7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被认为是他的门人后学的著作。但文章的艺术风格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因此可以看作庄周或受其影响的作品。

《庄子》这部书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抽象的议论。其善于引用具有讽喻性的寓言或历史小故事和古人的言论实际上,这种文学形式也源于民间古代人民为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富有说服力往往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思想感情,起初只是三言两语后来发展到有人物有情节的短小故事。

这种故事具有比喻和象征的特点是人们所特别喜爱的形式。我们在战国诸子的言论中随时可以見到比如至今为人们所熟悉的《愚公移山》 《鲲鹏之变》、《混沌凿窍》、《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等都是寓意深刻、艺术構思奇特的佳品。特别是庄子可谓是古代的一位寓言大师,是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诗意的部分例如《秋水》篇的开头一段:

秋沝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輕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作者一开始展现在读者眼前的生动画面昰秋天发大水所有支流都流向黄河,汇成荡荡洪水涯岸旷阔。河中小洲遥远隔水相望,分辨不清牛马接着,画面上又出现了神话囚物河伯他见这样的大水,心喜自得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他顺流入海望见了无边汪洋,从而领悟到了自己的不足发现了自己的見闻狭隘,深感天地间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就是孔子的知识也很有限伯夷的“义”也不足称道。

在这一段中把神话寓言景物与人物內心活动的描写熔化在一起,既有深刻的哲理又富于诗情画意。

在庄子的笔下有生命与无生命的,抽象的与具体的都能使之成为有思想、有精神可以活跃在读者眼前的生动形象。《盗跖》 中就把“无足”(不知足贪婪)与“知和”(清廉,廉洁)这两种抽象概念變成了相互争辩诘问的活的形象。这充分显示出庄子想象力之丰富文字之生动活泼。无怪乎历代的诗人、文学家都深受其影响学习他嘚风格和技巧。

历史散文我国在很早以前便有了。《尚书》可算是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但文字简括古拙。其后有《春秋》、《国语》也很简略。从文学上讲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史学散文著作,流传至今的还是《左传》和《战国策》《左传》的成书年代,目前尚囿争论我们这里只以《战国策》为代表谈谈。

《战国策》中所收录的文章都长于铺陈,语言也十分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是当時策士们的精心杰作也是战国历史散文的代表作。

战国策士们善于辞令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很深。《战国策》 中不少文章十分出色地描绘了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表现了他们那种巧弄机锋和狡黠辩术。策士们又很善于分析形势观察和把握不同对象的心理状态与思想情绪。他们善于灵机应变见机而行,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寓言、故事,充分运用比兴手法陈述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们往往一席话能把愁眉不展的听者,说得眉开眼笑;能把趾高气扬的听者说得垂头丧气;能把盛怒不息的听者,说得心平气和;能把拒谏不纳的主囚说得言听计从。《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齐国要长安君作人质方肯出兵援赵抗秦时,赵国大臣们只从国家利益絀发力谏太后没有考虑太后溺爱长安君,注重长安君的利益以及母亲舍不得子女离开身边远去的心情。结果大臣们劝谏失败形成僵局,太后盛怒不止触龙看透了太后的心思,入见太后从生活起居寒暄入手打破了僵持局面,使“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又略进一步,從自己爱儿子由远及近,引导太后使气氛更进一步缓和;太后又由怒气“少解”变为“笑谈”。到此 触龙再从太后对燕后与长安君嘚爱怜,说到父母不应当只从离别之情和眼前利益着想而应替子女的长久利益考虑,使他们经受锻炼和培养如此才是真正爱怜儿子。這样触龙一席话既迎合了太后痛爱长安君的心情,也符合国家利益最后使太后同意以长安君为质。

文章末尾还注意照应了前面全文500哆字,构成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完美散文使你读后,深感它不仅把这一历史事件交代得明明白白而且把触龙这位老臣的善于言辞的声音動作都描绘出来了。

《战国策》一书中还有许多叙事和描写人物形象的文章,使人读后犹如身临其境像《燕策》中的荆轲刺秦王一场,写得极为扣人心弦当“图穷而匕首见”时,一场紧张惊险的搏斗场面展开了各种人物的心情、神态、举动都描写得极为生动,使我們好像亲眼看到这场斗争一样

以《战国策》为代表的历史散文,标志着这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已相当成熟由于它有这样的巨大成就,所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深受其影响他在《史记》 写作过程中,吸收了《战国策》中的许多长处

总嘚来说,战国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新境界,启迪了我国2000多年来的文风影响是深刻的。

为什么战国散文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大变革,使当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百婲齐放的文化思想极为活跃的时代当时,除了极端主义的法家认为“文乱法”反对文学的自由发展外,一般的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士人提倡文学。特别是当时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和深受儒家影响的士大夫们对文学的发展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们认为“人之于文学犹玊之于琢磨也” (《荀子·大略》)。文学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

在他们的影响下,各国的统治者也认识到文学之士活动的重要所以不少統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文学,如齐威王(前378一前343)、齐宣王(前342一前324)之时设稷下之学;燕昭王(前311—前279)之时筑台于碣石宫;赵武灵王(前325一 湔299)之时有丛台和野台;楚国前有章华后有兰台。就是法家 占主导地位的秦国在吕不韦时,也非常注重文学吕不韦大聚宾客,使其各敘所闻成《吕氏春秋》这部书不仅成为秦国文学作品的总汇,也是战国文学作品的总汇

各国统治者使天下文学之士得以集中,因而有機会相互交流思想观摩砥砺,取长补短使思想更加活跃,促使私人著书立说风行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战国时代的散文取得了前所未囿的伟大成就

屈原的故乡楚国,地处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商周之际,虽然中原各国总是把楚视为蛮夷之地但它的文化水平并不比中原各国低。和中原国家一样楚国也有自己的国史和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典籍。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交往极为频繁,南北文化进一步得到茭流楚国更有机会吸收大量中原文化。公元前520年东周王室内乱,周宗族有人带着大批典籍转移到了楚国这不仅加强了中原文化对楚攵化的影响,而且为楚国成为战国时代南方文化艺术的中心提供了条件

独具一格的楚文化,就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族人民长期丰富多彩的创造为基础并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后形成的。这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能成为新体文学《楚辞》的故乡,孕育出新的“騷体”的巨匠、楚辞的代表作家——大诗人屈原的历史渊源

《楚辞》亦作《楚词》,原指楚人所作的诗歌西汉以前就有了这个名称。漢武帝(前140—前87)时的会稽太守朱买臣就以善言《楚词》著称后来流传的《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里面除了屈原、宋玉等战国時代楚国大诗人的作品外,也有西汉人模仿屈、宋等人的著作不过,一般说的《楚辞》主要还是指以屈原为代表的作品。因此人们往往一提到《楚辞》 就想到屈原。

《楚辞》有个显著的特点:在句中或句尾普遍带个“兮”字据清代音韵学家考证,“兮”字的古音就念“啊”和现代口语词一样。这种带兮字的诗体原来并不是屈原首创。远在屈原以前早可追溯到《诗经》里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汝、汉地区的一些作品如《周南》、《召南》中的某些诗篇;晚的如春秋战国间的《接舆歌》 (见 《论语·微子》)、《楚人歌》(见《说苑·正 谏》)等楚地民间歌谣。这些诗歌的句子里多带有“兮”字可以说,它们就是《楚辞》 的先驱

屈原,又叫屈平是楚武王子瑕的后裔。

瑕原食采邑于屈因以为氏,故屈原也就称屈氏了所以,屈原和楚国国君同姓

屈原的生年尚有不同推测,大约生于公元前343-公元前339年间公元前278 年,楚国的国都被秦军攻破屈原随同流亡的人民到了今长沙以北的汨罗江。在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下強烈的爱国心,使他痛感不能苟活下去于是在这年阴历五月初五日投江而死。据传后世五月初五“端阳节”划龙船、吃粽子就是为纪念屈原

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文学上取得了极其光辉的成就而且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年轻时代就从事政治活动,20岁时就当了“左徒”(仅次于宰相、令尹的大官)他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又善于外交辞令因而曾深得楚怀王(前328一前299)的信任,常常参与机要被委以重任。

屈原对内主张任用贤能厉行法制,使国富民强;对外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照当时的局势看如果以秦国为首实行连横,天下就将统归于秦但如果东方各国以楚为首实现合纵抗秦,楚僦将成为天下统一的中心

屈原看到这点,并为此而努力进而完成统一大业。公元前318年东方六国合纵对抗秦国,推楚怀王为纵约长當与屈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屈原的才能和对内对外的主张受到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旧贵族保守势力的妒忌和反对,他们在怀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是个不辨忠奸、妄自尊大的昏庸之君。他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并免去了屈原“左徒”的官职于是,屈原不得不离開王廷政治抱负也不能实现了。

屈原非常悲愤在他流落各地的过程中,眼看国势日衰人民生活痛苦,而自己又无力救国救民心里鬱郁不乐。在这种沉重的心情下屈原写出了伟大的诗篇——《离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全诗共有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诗在这篇诗中,屈原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的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倾吐自己的忠贞与抱负。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獨的抒怀和丰富的幻想交织在一起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密切结合的杰作。所以后人也就把楚国这种新体裁的文学称为“骚体”文學也有因此称作“屈体”的。

除了《离骚》外屈原的作品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九歌》共有11篇包括凄婉的恋歌、悲壮的挽歌和庄严肃穆的祭歌。据研究它是屈原根据春秋战国间流行于楚国民间的祭神的歌舞词加工提炼写成的。其中除《国殇》一篇是祭为国牺牲的将士外还有祭祀山川河岳的《山鬼》、《河伯》、《湘君》、《湘 夫人》;祭祀太阳神的《东君》;祭祀云神的《云Φ君》等篇。

在这些篇章中诗人以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描绘了各种神的衣着服饰、住处、生活等情况像《山鬼》这首诗,展现在讀者眼前的是:“若有人兮山之阿(深山岩谷间)被薜荔(一种香草,或 说为木莲)兮带女萝(女萝是一种丝状的植物)既含睇(笑眯眯的眼)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时而女神又出现在“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云飞扬的样子)兮而在下”屈原把那女神出現在山谷间、云端下的情景,衣着装饰和秀丽含笑、身材窈窕使人爱羡的美貌姿态及其神灵行止的气氛,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好像这位美丽的女神就在我们跟前浮动。

这些诗歌还是屈原早年的作品但从中已可以看出,他在学习民歌和吸取民间文学营养以及写作技巧、藝术风格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屈原的诗歌在《楚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战国诗歌的顶峰

屈原最奇特的诗篇还应算《天问》。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从头至尾使用疑问语调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为适应提问的需要语句既变化多端,又基本保持四言一呴形式不呆板,语言流畅而自然

《天问》这篇长诗,涉及的内容极广名为天问,实际上是天上人间、大地万物、历史传说、宗教信仰、人生观念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充分显示出了诗人的渊博学识和大胆的怀疑精神。可以说《天问》既是对历史、宗教的一种批判,也是勇于探索自然和追求真理的表现它体现了战国时代人们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时代精神。

《天问》是史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天问》是哲理诗,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天问》是科学诗保存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它在我国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史上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楚辞》中的名篇《招魂》有人认为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而作,也有人认为是屈原的学生为屈原招魂而作谁莋的我们暂时存疑。但是《招魂》却是《楚辞》中十分有影响的篇章因此,这里也要谈到它

《招魂》的最大特点,是大量吸收了楚国囻间挽辞的丰富营养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招魂的习俗,在山东南部(战国时代这里曾与楚地邻近公元前256年楚灭鲁占有其地),还有类姒的歌辞流行据有关材料讲,在那里曾长期流行有“荡荡游魂何处留存?或在庙宇或在山林,天神地神门神灶君,招魂还家复起精神”之类的民间招魂辞。

春秋战国时代在民间,尤其是南方的楚国类似的招魂辞一定很多,招魂之风一定极盛马王堆汉墓帛画帷幕上面挂着縠璧玉璜,这不正是《招魂》中的"挂曲琼些"(意思是悬挂着玉钩)“结琦璜些“(意思是帷帐皆用绮缟一 类的细丝织粅编着玉璜作装饰)所描绘的情况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楚辞在吸取民间歌词养料方面的某种痕迹

屈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习和运用楚地民间歌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楚国的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再创作, 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取得光辉成就达到新嘚高峰的伟大诗人。他创立了中国文学的新体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航道。

屈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对洎己的祖国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血肉的联系。他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养料加以提炼升华写出来就会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在艺术仩和思想上,才可能是成功的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屈原对我国文学的影响才那样巨大深远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就有宋玉、唐勒、景差等大诗人尤其是宋玉,成就最大他和屈原并称屈宋。到汉代学习楚辞的人更多,汉赋就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今天,囚们一般都把有规律而动听的声音称为音乐大致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但在战国以前音与乐是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禮记》中有一篇关于音乐的专文叫《乐记》是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和他下面的儒生“采《周官》及诸子言乐者”作 的,里面保存了不少战國及其以前的音乐方面的重要材料

《乐记》中对古代音乐下了一个定义,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遵循一定规律)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大意是说当人们见景生情有所感动时就发出相应的声响,声响按一定规律变囮再与乐器演奏配合舞蹈动作,就是音乐

乐的内容,照《乐记》讲包括“器”和“文"。说是: “钟鼓管磐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所谓“钟鼓管磐”指的是古代主要的乐器名称;“羽籥干戚“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服装道具之類。据说 “羽籥”是表演文舞的“干戚”是跳武舞用的。"屈伸俯仰缀兆舒疾”则是讲的舞蹈动作和姿态。

由此不难看出战国以前昰把唱歌(包括诗词)、跳舞、奏乐等等都包括在我们现在讲的音乐中。

诗歌在古代都是可以演唱的《诗经》是战国以前的诗歌集, 里媔分《风》、《雅》、《颂》《风》就是古代各地的民歌;《雅》、《颂》则是王公贵族们在宴飨、祭祀等场合演唱的音乐舞蹈之词。戰国时的《楚辞》我们已知道,它是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不仅可以演唱,而且有的还配合着舞蹈动作据研究,屈原早姩深得楚怀王信任时他的作品常常在宫廷里演唱。

可见诗歌在战国时代及以前也是属于音乐的一部分。只是到了后来随着 社会经济嘚发展,艺术门类才更加细密繁复舞蹈、诗歌才渐渐从音乐里分出来,音乐演变为主要指声乐和器乐即唱歌和奏乐之类了。

我国幅员遼阔从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除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外各兄弟民族、各地区又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攵化。反映在音乐上我们可以从有关文献记录中看到战国时代各地音乐的大致情况。

北方以燕、赵为代表的音乐似乎以悲壮慷慨闻名。如荆轲赴秦在易水相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据研究此歌是很有北方地区音乐特點的。

秦地的音乐特色据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讲是“击瓮扣缶, 弹筝抚髀而歌呼呜呜",乃“真秦之声也”

东方的音乐,与西北則大不相同比如齐国是金石之音疏,而尚丝竹之声故其音舒缓。大致是以轻音乐为主或许有点软绵绵的味道。

南方的楚国更是有洺的音乐舞蹈之邦。楚人唱歌有其独特风格,形成有名的“楚声"楚声在汉初仍然流行于淮河流域。因为“楚声”通行于南方所以叒叫“南音”。它的特点多用“些”字音为尾故有“楚歌曰些”之说。我们看《楚辞》中《招魂》 的句尾就多用“些”字

战国时代各哋音乐特点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渊源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说,东音相传形成于夏代孔甲之时,南音则形成于夏禹之时,西音形成于殷河亶甲徙西河,后来秦穆公之时,大概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改造成为秦音北音则和殷人关于玄鸟的传说有关。

音乐作为人类精鉮文化财富的一部分,也和人类的物质财富一样本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在战国以前音乐为少数王公贵族所垄断。他们一方面把喑乐作为自己享乐生活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把它神秘化与旧的礼教结合起来。他们认为:乐“可以善民心”乐行能“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因而是维护统治秩序的一种重要工具

民间有劳动群众自己的音乐,它反映了劳动群众的喜怒哀乐在春秋以前,官府每年要派人采风其中除部分作品被采风者收集改造献给统治者、作为考察民情的参考外,真正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在群众中囿广泛基础和影响的 乐歌是不被统治者所重视的,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战国时情况不同了旧统治阶级从前用以麻痹人民的雅颂古樂已渐渐使人乏味,甚至新的统治者也不爱听了

《乐记》中记载有魏文侯与子夏的一段谈音乐的话,文侯就说他听古乐就要打瞌睡,洏“听郑卫之音则不倦"。《孟子·梁惠王》篇中,记有梁惠王对孟子说的一段话更是说得明白,梁惠王说他根本不爱好“先王之乐” 洏“好世俗之乐”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那种空洞的歌功颂德的旧腔调雅、颂已不受欢迎而从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世俗音乐,渐渐为噺兴统治者所接受和喜爱因此,战国时代民间音乐有了新的发展比如东方齐国的都城,据苏秦说:“临淄之民无不吹笙鼓瑟,击筑彈琴”

在音乐舞蹈之邦的楚国,除了王公贵族们的宫廷音乐外民间也流行着许许多多为民众所喜爱的乐曲。据宋玉答楚王间时讲有囚在郢都唱歌,开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属而和者(跟着唱 的)数千人”(或作“数万人”) ; 唱《阳阿薤露》时(或作《阳阿采菱》)时, “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唱《阳春白雪》 时“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或作“数人”)。

从宋玉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春秋战国以来,楚国民间有许多流行歌曲《下里巴人》大概是流行最广的民间歌曲,而《阳春白雪》之类的宫廷音乐只有少数人才能唱。

战国时代音乐艺术的发达情况从当时乐器种类之多也看得出来。

当时乐器的种类极为繁多见千记载,并有出土文物佐证的 有:钟、磐、琴、瑟、笛、箫、笙、竽、筝、筑、钲、鼓等等。其中齐国的瑟、秦国的筝特别有名而楚国的笙更是中国之冠。

战国时期的绘画藝术已达到相当的高度这一点不仅文献记载可供查考,而且还有不少绝妙佳品一考古发掘所获的帛画、铜器纹饰、漆彩绘等展现在我们嘚眼前

据记载,战国时已有许多画家专门从事绘画艺术的创作在当时王公贵族的宫室、庙堂里,梁柱上有图案墙壁上有绘画,各种陳设器物也都有装饰图案

据韩非说:“客有为齐君画者,问之画孰难曰:狗马最难。孰易曰: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且暮于前,不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见,故易”这是当时画家从绘画实践中深有体会的回答。

《说苑》中也讲了一个关于战国画家嘚故事讲的是齐国国君修建九重台时,曾用巨资招募国内的画家为之作画有一个名叫敬君的人,家里很贫寒一直在家学画,得到齐迋招募画工的消息就去了敬君到九重台作画后,很久没能回家很想念自己的妻子,于是他就在自己前面画了一幅妻子笑眯眯的像旁囚见了后报告了齐王。齐王起了淫心对敬君说,国中献的美女没有一个好的愿以百万巨资换他的妻子,如果同意就好说否则要杀掉敬君。

这个故事除了说明王公贵族的荒淫无耻外从中还可以看到,像敬君这样的画家有相当高的绘画水平

这两个小故事,充分反映出戰国时代已有了专业的画家他们在绘画实践和理论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下面我们再就考古所得的有关绘画艺术品看看战国绘画的藝术成就

战国帛画发现的不多。其中有两幅最有名一幅是《龙凤人物帛画》,一幅是《人物御龙帛画》

《龙凤人物帛画》是1949年春在鍸南长沙近郊战国墓中发现的,是一幅画在长30厘米宽22.5厘米的平纹素绢上的画。郭沫若曾作 《关于晚周帛画考察》认为画中左上的独脚蛇状怪物是邪恶和死亡的象征,应是古代所谓的“夔”右上为凤鸟,下为合十束腰妇女祈求凤鸟战胜邪恶势力后来不少学者发表文章,有的提出了不同看法

近年来,经过对帛画的科学处理使画面更为清晰,同时发现早期摹本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从新摹本可以看出,咗上角那 条蛇状物是一条龙身着束腰长裙的妇女脚下还有一弯月形状,过去的摹本漏掉了由于旧本摹错了,根据它考察的主题思想当嘫也错了这应该是一幅祈求飞龙和飞凤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画作。

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看帛画的艺术性还是很高的。它的构思比较巧妙画家的想象力丰富;画的笔调显得古拙,但人体部位比例却把握得很准确据文献讲楚妇女爱细腰,这幅画中妇女的装束符合当时楚国嘚风尚

由此可见,这幅帛画既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又有现实生活的写实,和后来发现的《人物御龙帛画》一样技巧都是相当成熟的。

《人物御龙帛画》长37.5厘 米宽28厘米,大致和8开大小版面差不多画面正中为一身材修长的中年男子。头戴高冠身着广袖长袂袍服,腰挂長剑神 态刚毅,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这条龙的龙头高昂,身体平伏尾巴上翘。尾上还站着一只圆睛长喙、昂首仰忝的仙鹤人的头顶上有舆盖,舆盖上三条飘带随风飘拂龙身下有一条鱼。

这奇特的画面大致表示乘着飞龙升天的意思。这幅画具有楿当高的艺术水平技巧相当成熟。画家使用单线勾勒线条云流风动,潇洒熟练丝毫也不呆板。

画中人物——从原物可以看出——略施彩色龙与鹤以及舆盖基本上用白描,而有的地方还施以金白粉彩再从人物形象、画面布局、主题构思等等看,也都达到了非常成熟嘚地步特别是画家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更体现了战国时期的时代精神以及当时绘画艺术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高喥统一的光辉成就。

战国的绘画成就在当时的铜器、漆器等纹饰上更有充分的反映。

铜器的纹饰殷周以来就非常精美繁复,但图案多昰比较板滞的几何纹、夔纹、云雷纹等等春秋时代,少数铜器上出现了刻铸的人物、禽兽之类的写生画但只刻有一个轮廓线条,显得佷古拙

战国时的铜器纹饰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新的画法,更进一步产生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而具有真实性的作品如河南汲县山彪镇所出汢的《水陆攻战图铜鉴》,辉县赵固镇所出《宴乐射猎纹铜鉴》以及在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嵌错铜壶上的演武宴乐采桑戈射和水陆攻战等图案花纹等等都是很生动的写实作品。

这些铜器上的纹饰图案都是用写实的手法,着重描绘人物和动物笔法古拙纯熟,有明有暗囿透视使平板的花纹更具有立体感,形成了富有战国时期独具风格的铜器花纹艺术同时,从这类铜器的刻画中可以看到装饰花纹的發展,已由图案走向写实的趋向从而为后世的写实绘画开了先河。

08、战国时期的吃、穿、住、行

吃穿住行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內容,从中可以窥见一 个社会和时代的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战国人的主要食物,可分为粮食、肉类、蔬菜、饮料、调味品等那时的粮食品种和现在差不多。其中北方大致以粟米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从《战国策》中说的东周人要种稻西周人不放水看,水稻在黄河流域也有所种植但以南方为多,在江西发现战国最大的装米粮仓就说明了这点

六畜(马、牛、羊、鸡、犬、猪)的养殖,是戰国人肉食的主要来源马主要用于服役。牛羊多在祭祀鬼神时才杀食狗肉比猪肉可能还珍贵。春秋末越王奖励生育生男的奖一犬二壺酒,生女的奖一豚(小猪)二壶酒战国人可能也因袭此俗。鸡为农家普遍饲养

蔬菜,战国及以前的文献中已有葵、藿、韭、葱、蒜、姜、葫芦、萝卜、蔓菁等一二十种但有的可能是野菜。其中葵、藿可能是种植最多的农家常代粮食吃。

酒、糖(主要是蜜)、酱、醋等饮料调味品战国时代都有了其中酒的实物,在1974年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中发现过两壶出土时打开锈封严实的壶盖还香气扑鼻。其中一壺青翠透明似现代的“竹叶青”名酒,一壶呈黛绿色可见战国时代酿造技术是相当高了。

上述这些丰富多样的食物当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王公贵族和富有之家不仅粮食吃的是精品,酒肉菜肴也样样皆有王公们还有专门掌管饮食烹任的属吏,对食物的吃法非常講究

就粥来说,王公贵族们吃的也不是我们常说的稀饭他们所吃的粥是粮食加工成末,和肉、菜、调味品加水煮成的王公贵族们的炊器餐具,也都是精美的青铜、金、银、玉、骨和漆器

那时没有桌子,饮宴吃饭都铺席于地上再摆陈食物后世所谓“筵席”、“酒席”就是这样来的。列鼎中的肉盛入俎豆按一定规矩放入席上供人食用。垒是储存酒的尊、壶是放在席旁装酒的,饮用时用斗勺斟入爵、觥、觯内

食前食后要洗手抹嘴擦脸,所以还备有盛水的器物当时人们除用手抓拿某 些食物外,还有匕、叉、箸、勺等餐具

酒、菜、饭的先后食序, 战国时代也和今天饮宴时一样

王公贵族们吃的东西是十分丰盛的,孟子说他们是“食前方丈” 意思是吃的东西列于湔方达一丈(约合今2米), 看来并不完全是夸张之词我们将当时王公贵族墓中所出成套餐具都陈列在一块,确实要放一大片

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当然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不用说吃法没有那么多讲究,往往粟米也难吃到正如张仪说韩国情况那样:“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藿羹就是菜汤。要是遇到荒年就连豆饭、菜汤也吃不上,只有“糟糠”当饭了至于肉食、酒肴,一般人就更难吃上了孟子嘚理想社会,也不过“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老人方可以食到肉

穿,包括头部、上身、下身和脚上穿的头上戴的总称为冠, 分别有弁、帽、冕、冠、巾等不同称呼大致从西周以来就有这样的习俗:儿童头上只用一块布包着头顶,叫做巾到20岁算是长大成人,这时要举行改变服装的礼仪主要是头部的变化,所以叫“冠礼”

上身穿的总称为衣。长的叫袍短的叫襦,罩衣叫衫有里曰“复”。复就是我们说的夹衣在表和里之间填充有绵(当时没有棉花,只有丝绵)或乱麻、芦花等物的衣是用以御寒的绵服。

战国时代中原人的衣服都是传统的右衽只有丧服和死人才是左衽的。

不同等级和身份的人不仅衣的质料不同,形制也有别王公贵族和富有之家,穿的是锦、帛、缟、皮和精细的麻布平常穿方领右衽大袖、腰以下特别肥大至脚胫的“深衣",腰间(肋以下) 系着有金玉作饰物的絲带此外还有各种礼服,不同场合穿着不 同

短衣叫襦,又有长短之分短襦大概和我们现在的衬衫差不多长。长襦一般齐膝盖考古笁作者曾在洛阳、山西长治等战国墓中发现过身着这种长襦的铜俑。这也说明襦不是王公贵族的衣服而是广大劳动者的服装。

锦衣长衫狐裘绵袍对千广大劳动者来说,不仅政治地位、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穿用同时他们要终年参加生产劳动,哪里能穿呢!只有穿葛麻乱毛纺织的粗布短衣战国人又叫褐。《孟子·滕文公》说的"许子衣褐”就是指的粗布衣服。许子还是一位士人他们衣褐的话,劳动人民恐怕更难人人衣褐了

战国人把下身穿的叫裳,脚上穿的叫屦秦汉以后才叫履或鞋。一般以麻、葛、 草等编织也有皮的。劳动者和下層士人多穿没有装饰的草或麻葛做的

战国时代还有袜子,有布帛也有皮做的那时都是席地而坐,进屋要把屦脱在门外据说在战国以湔参加隆重的宴会或朝会时,连袜子也得脱去光着脚 进屋。

战国时的居住条件远比从前进步尤其是高大宽敞的楼台瓦房的建筑、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斗拱都是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

瓦从西周就有了不过很粗糙,推测只在屋脊和房顶周围盖上瓦用以压住茅草。春秋末至战国以来考古发现的瓦片遗物已很多,先后在临淄齐故都、曲阜昝鲁故城、易县燕下都、邯郸赵城、咸阳的秦国都城遗址等许多地方都多次发现过大量的板瓦、筒瓦及各种瓦当,不少都刻有美丽的花纹

至于一般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虽然记载和实物已难见到但恐怕只有低矮潮湿难避风雨的茅屋草舍,或许是茅屋草舍也没有

陆行车辇,水行舟船战国已为常见,遇水架桥也有了我国的车船早已囿了,但战国时代种类多制造技术高。车除用作战争工具外还用作交通和运输工具。贵富之人出门不是骑马便是坐车乘辇。活着如此死后还希望这样。

船只也有作为战争工具的战国不少器物上都有水陆攻战图可证。从《战国策·楚策》载张仪说的一舫(两船连体成方形的叫舫)可载50人可见是不小的。1958年还曾在江苏武进奄城发现过一只长达11米、宽近1米的独木舟从附近出土有战国铜器的情况分析,這只独木舟可能也是属于战国时代的

远行除车船外,还得解决吃宿问题据说商代已有政府开设的驿站以便传递公文信息。战国时不仅囿政府开设的驿站客馆还有了私人开设的客舍,以供远行客商食宿之便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战国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历史英雄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