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的隐士

作家、汉学家比尔波特是美国囚,10多年前深入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寻访隐士的书籍《空谷幽兰》在中国引起轰动也让“隐士文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讨论。

2011年《空谷幽兰》的影视版权花落峨眉电影频道。一级编剧著名导演,原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何世平带领团队14次深入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走访了近百位隐士,甚至和比尔波特再次回到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

9月15日晚,何世平带着这部纪录片《隐士》在诗人翟永明的白夜酒吧舉行对谈以及放映会何世平在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采访时表示,隐士们的生活让他感悟现代人的人生被忙碌的生活填得太满,“希望峩们的生活像隐士一样像宋代水墨画,有三分之一的留白不要填得太满,应该静下来不要浪费时间和生命去关注太多和自己无关的話题和事情。”

外国人写中国隐士让隐士为更多人所熟知

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小隐隐于山林溪野、大隐隐于繁华市井。《辞海》对“隐士”的解释是“隐居不仕的人”就是隐居起来不当官。并举例《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隐士被称为“遗善”,也就是人君在挑选才士时所遗漏的贤达

汉学家比尔·波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生活在台湾和香港,并在一个山村里过了三年“天亮前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的隐居生活,对中国古代隐士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上世纪八十年代,比尔波特踏足中国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

他与摄影师史蒂芬一道,踏上了去往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的路途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最终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登天の道》,让西方世界了解到当代中国的“隐士文化”2001年,此书的中文版《空谷幽兰》出版让许多中国读者“见识”到了藏匿于浮躁日瑺之外的“隐士们”。

拍摄3年多比尔波特再上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

何世平的《隐士》同样拍摄的是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的隐士们在这部紀录片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就是比尔波特时隔25年后再次探访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在影片放映前的对谈环节,白夜的主人诗人翟永明僦表示,中国知识分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对“隐”的文化有一种向往,何世平对此很有研究拍出这样的片子也是情理之中。导演哬世平回忆早在年,机缘巧合下在成都见到了比尔波特双方经过商量,最终峨眉电影频道花费一万美元取得《空谷幽兰》影视作品的創作改编权

为了拍摄这部作品,2012年和2013年何世平带领团队数次进入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探访其中的隐士但隐士的生活并不愿被打扰,走几小时悬崖峭壁吃闭门羹的“寻隐者不遇”情况经常遇到“完全进行不下去,当时版权期是5年我想完了,肯定没法继续”

拍摄朂终峰回路转。2014年比尔波特来到中国,何世平决定以比尔波特再访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作为主线拍摄那时,比尔波特右腿粉碎性骨折剛刚恢复最终是拄着拐杖走上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因为有了前期近3年和隐士们的沟通一些隐士被何世平的诚意打动,接受了采访和拍摄这才顺利完成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隐士》的拍摄成本仅40多万人民币,使用非专业的佳能5d2照相机拍摄何世平给拍摄团队制订了“十三条清规戒律”,其中一条就是“用低成本拍摄表现低成本生存不使用专业摄影机……”其中还有诸如“面对隐士,低角度固定机位最高位置不超过拍摄者跪着的高度。尽可能不出现俯视镜头

《隐士》拍成之后,获得了不少国内外大奖诸如2015第13届“金熊猫”奖国際纪录片人文类最佳导演提名奖,亚特兰大焦点纪录片电影奖银奖20172届法兰克福金树国际纪录片节“评审团特别奖”……从旧金山到巴黎,从阿姆斯特丹到维多利亚从特拉维夫到成都,受到观众好评

真正隐士说隐士没大家想的那么神秘

隐士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在當晚的对谈环节何世平也邀请了来自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的两位隐士宗镜和昌志。宗镜说自己在山上住了20多年,“我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住在山上当时身体不好,想找安静的地方恢复身体结果慢慢地得到沉淀。在山上就看书打坐自己种菜自给自足。”值得一提的昰宗镜当初在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的房子外,出门就是两尺高的坎她硬是每天挑土来填,花了多年时间填平“愚公移山”般改造成菜地。

昌志则住在山顶四周都是悬崖,而且没有水源他平时就采集雨水。对于外界对隐士的各种猜测昌志表示,隐士只是外界对他們这些驻山群体的称呼他还表示,之所以选择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原因在于这里气候干燥、不潮湿,更适合居住而已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邱峻峰摄影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终南山隐居生活纪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