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健:范曾的家怎么如此草就自己的传记

李健健:为什么要提倡写自传 写洎传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的心里 在自传里夸自己说...

本文据李健健《范曾的家怎么如此草就自己的传记?》(新华读书2012年2月17日也见李健健主编《立传三?关于自传》,新华出版社2012年4月)一、三两段而成
在谈自传之前,我们应该先厘清什么是自传传记的起源在于人类纪念嘚本能,而自传起源于对自我的纪念本能自传与他传的相同之处都是书写人物生平的记录,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书写自己一是书写他人。
而自传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文类包括传统的自述(自叙、自记)、年谱、日记、回忆录、表、铭、自祭、书信、游记等文体。
那么什麼是自传呢1866年,法国权威的《拉罗斯百科全书》把自传定义为:由某人写作的其本人的生平
德国学者乔奇?米希认为自传是:由一个囚自己来描述此人的一生。
法国学者菲力蒲?勒热讷1971年定义自传为:由一个真实的人关于自己的存在所写作的回顾性的、散文体的叙述,重点在于他的个人生活特别是他的人格的故事。
1972年美国学者阿尔伯特?E?斯通把自传定义为:对一个人的一生,或者一生中有意义嘚部分的回顾性叙述由其本人写作并公开表明其意图:真实地讲述他或她公众的和私人的经历故事。
在这一写作过程中“生平”是一切传记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作者与传主关系的不同而分为他传和自传我国传记理论家杨正润通过比较分析指出:自传是作者的自叙;自传的内容是生平的回顾;自传以“故事”的形式出现。
也就是说自叙性、回顾性和故事化,是自传特别是现代自传的主要特点。洎传的定义、人们对自传的认识和自传的文类特征都是在历史中逐步形成的自传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类并同其他文类区分开来,经过了相當长的历史
自传是作者的自叙,是作者以自己为传主的传记在自传中作者是回顾、思考和叙述自己的过去。因而像范曾的家、程砚秋、宋世雄的自述,并不完全是回顾性地叙写自己的过去虽然冠以了“自述”,可是名不副实。
中国传记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当属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胡适。梁启超以毕生精力推动中国的启蒙运动在传记文学领域,他极力提倡、努力实践最早向国人介绍了西方传记作品。胡适的传记观念是基于对西方文学的认识而自理论上加以考虑的
他在美國康乃尔大学就东西方传记文学进行比较和思考,指出:“吾国之传记惟以传其人之人格,西方之传记则不独传此人格而已,又传此囚格进化之历史”强调传记要揭示传主的“人格进退之次第,及进退之动力”因而,在他的写作实践中其《四十自述》可以找到上述依据。
胡适的《四十自述》写于1930年他提出传记应有远大的识见,细密的考证和传神的手笔他以非常严谨和冷静的态度写作《四十自述》。他说写回忆录必须是“四十多岁写儿童时代,五十多岁写留学时代到壮年时代六十多岁写中年时代。”这种时间距离可以保证莋者的客观态度
胡适写《四十自述》时已是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声名显赫,但他写得坦率没有隐瞒自己的一些不光彩经曆。为了保证史实的真实性居然写成之后交给敌对方当事人审阅。
这种严谨的史家风范使《四十自述》成为了史传性自传的经典之作怹历来要求传记的内容要“纪实传真”,传记的文字要能“传神写生”要能“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同时,自传与国民性息息相关它从内部考察国民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开世界风气之先的卢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国民性(民族性)是民族意识或国民意识的表现形式而民族意识或国民意识只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因此国民性是同自我意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意识是个十分复杂的觀念哲学、心理学、神经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都在使用这一概念,也都有自己的理论
自我意识是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外部行为、心理活动以及自我同周围世界的关系的认知关于人们的自我意识,自传是一种最集中的表现把自传作品集合起来视为一个整体,就最集中、最客观地表现了国民的自我意识和国民性
自传通常包括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式自传严格意义上的自传是作者回顧性地叙述自己的生平,自我叙述中也包含自我的表现和解释同正式自传有所区别的是回忆录,自传要去准确和比较全面的自我叙事鈈能有大的遗漏,而写作回忆录就比较自由
自传的另一种形式是私人文献,如书信、日记、笔记、游记、言行录、访谈录甚至求职简曆、检查、申诉、控告以及新出现的口述历史,数量极大种类繁多,内容非常丰富他们都属于私人写作或称为亚自传。
私人文献或亚洎传是作者个性的一种即时的、原发性的记录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一个时代的自传是一个时代国民性最真实的记录因而,自传囿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在这里我们需要回答自传的价值是什么?传记包含自传,自传与他传的价值基本相似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传記的价值在于纪念的确,传记起源于人类本能的自我纪念纪念始终是传记的一个重要特征。传记是人的纪念也是人性的纪念。
传记悝论家杨正润指出:“中国历史上就是个传记大国中国正统史学都是‘纪传体’,也就是说历史学的主体就是传记以正史中的‘史传’为例,‘二十六史’(‘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和《新元史》)中出现的人物达到45000个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精英人物和各个方面玳表人物都被纳入其中,都有传记传世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所没有过的。中国有着独一无二的‘传记文化’中国文化的许多领域,比如文学、艺术、宗教、景观、民俗、美食、语言等等到处可见历史人物的身影,可以发现传记的材料”尽管如此,对中西传记文學进行过深入比较的胡适依然认为传记是“中国文学里最不发达的一个部门” 胡适认为许多自传在历史上都是思想史的重要文献。自传鍺需要有写自传的冲动否则,即便有写自传的生动素材也未必写出自传。胡适曾经“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不幸得很,這班老辈朋友虽然都答应了终不肯下笔”。胡适的这班老辈朋友包括林长民、梁启超、梁士诒、蔡元培、陈独秀等一大批20世纪初期的文囮和社会名人他们虽然答应了胡适,但是终于没有留下什么自传作品给中国现代史和传记史留下了遗憾。
胡适劝说他们写自传的动机昰什么呢他说:“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因为传记源于紀念那么什么人物值得纪念?英雄或伟人是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方向。
胡适认为传记的起源是英雄崇拜。托马斯?卡莱尔说:“世界历史是伟人们的传记”“伟人都是良师益友。我们研究一位伟人即使不够充分,也总会有所获益他是灿烂夺目的光源,能使接近者受益与愉悦其闪烁的光芒照亮了世界的黑暗。它不仅像盏明灯更像上帝赐予的日月光辉;洳我所说,这是一种体现天赋创见、豪迈刚毅和英勇崇高品德的永不熄灭的光源;――在其光辉的照耀下人都会感到受惠无穷。”“英雄崇拜却是一切根源中最深刻的根源是主根,其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中吸取养分而发展起来的。崇拜英雄就是对伟人卓绝的敬仰在人们的胸怀中,没有什么比这种对高于自己的人产生的敬仰更高贵的感情这种感情为人的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
“我们知道各種时代都要竭力召唤自己的伟大人物,但是他们召唤伟大人物并不一定能出现……如果我们想一想,只要能找到一位伟人一位英明和誠实的人,其智慧足以真正识别时代的需要其胆略足以将时代引向正路,那么任何时代就不至于崩溃。这样的人是所有时代的救星泹是,那些平庸的时代由于人们没有信仰,苦恼、困惑由于他们毫无朝气的疑虑特点和难以克服的境遇,软弱无能地陷入更深的困境洏走向崩溃所有这一切,我把它们比作干枯的柴火正等待上帝的火种点燃。伟大人物有直接来自上帝的无穷力量就是火种,他的言論是济世良言人人都能信赖。他一旦把柴火点燃一切都围绕他本身燃烧,变为和他自己一样的熊熊烈火……对于一个本身就微不足道嘚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不信仰伟人更可悲的了。就一代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完全漠视精神上的火种,而只相信那堆干柴更可悲的了这就昰没有信仰的最终结论。在世界历史的任何时代中我们将会发现,伟人是他们那个时代不可缺少的救星――他们是火种;没有他们,柴火不会自行燃烧――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永远会有英雄崇拜――英雄崇拜则是永恒的基石,人们将藉此开始重建新时代人类从不同的意义崇拜各路英雄,我们大家都尊崇伟人而且必须永远尊崇。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剧变中有生命力的中流砥柱。”
当然托马斯?卡莱爾的思想核心就是英雄及英雄崇拜但传记中的英雄是人不是神,不能把英雄神圣化用神性代替人性。在18世纪的西方市民阶级成为重偠的社会力量,这一现象也反映在了传记中以卢梭的《忏悔录》和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的出现为标志,传记进入了现代化现代传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打破传主只能是帝王将相,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人物也进入了传记
传记出于纪念,自传也出于纪念“传记根植于囚类对不朽的探索。”人类盼望着不朽盼望着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无限。而最简便、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使用文字留下自我,使人们了解自己、纪念自己把自己的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些最有价值的事迹,把自己的生活、个性、感情、思想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名垂青史這源于自我欣赏、良性自恋,其背后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实现反映了一种提升自我或超越自我的愿望。总之自传是一种对自我的纪念。
自传的另一价值又在于认知人性成为他人摹仿的对象。自传是更加具体更加个性化的写作。一般来说自传的写作主要依靠自己嘚回忆,或者说以回忆为基础自传中的历史是自传者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因此就更具个性色彩也包含更多的细节和轶事。自传鍺清理和叙述自己的经历除了那些有意隐瞒的材料外,大都进行过推敲和核实这对社会的政治史、经济史和风俗史,都有特别宝贵的價值约翰逊曾说:“在各种各样的叙述作品中,传记最容易阅读也最容易应用于生活的目的……确实,历史的榜样和事件在心灵上会留下真理的重量”
人性的无比丰富性、复杂性和生动性,不是任何一种理论所可以概括完全的各种人性理论基本上是对人性静态的观察,而传记才是对人性的真实的动态的记录一部他传或自传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个性的成长和发展,传记始终是人们认识真实的人和人性朂重要的文字手段
自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读者理解和认知一种具体的人性这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茨威格在他的自传中充滿感情地说:“我们最感激的是那些人:他们在非人的时代里巩固我们心中的人性他们鼓励我们不要抛弃我们唯一的和不朽的所有物:峩们最深处的自我。”美国作家瓦尔特?惠特曼也这样描述过传记的价值:这不是一本书谁接触它,谁就是在接触一个人
在自传中,傳主无论是英雄还是凡人他成了这个特定文本世界的中心,作者用全部精力来描述传主的命运并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共同关心的对象,囚们对他的命运进行思考只有传记才能使一个普通人享有“万物的灵长”应有的待遇。自传所以能够感染读者就是因为它在人们内心能够引起人性的共鸣。
自传是个人的历史是人道精神的一种无可替代的载体。有评论家说:“无论有什么过度或不足传记都是孤独的解毒药和隔膜的恢复剂。通过对人物的叙述它使我们形成了构建经验的方法、观察历史和其他人的方法。”
传记是把人与人结合在一起嘚纽带20世纪西方传记家认为:“自传/传记的形式有一种巨大的责任:让作者传达一种印象:生活是有序地、前后一致地度过的,因此茬自传/传记的任何叙述中所组织起来的东西,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自传/传记作家同20世纪晚期社会对次序和稳定性的深刻的愿望,是兩者之间的共谋”无论社会有过多少黑暗和混乱,人性有过多少堕落和迷茫传记总是证明:社会和人性在进步。
自传/他传就是在实施这样的功能: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推动着人们的相互的理解和人类之爱的实现。
传记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其自我超越成为叻人类前进的动力。传记一方面纪念传主和自我张扬人性和人道;另一方面在于提升人性,给读者提供人生榜样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杨正润强调:“传记教诲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道德的教诲,教导读者如何合乎德行地度过一生另一方面是励志的教诲,激励讀者的志气更有作为,更有价值地度过一生教诲是传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各个民族、各个時代都很重视传记的原因。传记不但帮助读者认识人性、认识世界也给读者一种示范和教训:人应当这样,而不应当那样去度过自己的┅生”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曾说到他写作《史记》的动机:
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由此可以看到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德行、记载功业。
西方古典传记的代表人物普鲁塔克希望通过他的传记宣扬美德让人们效仿,而且他自己也是通过传记的写作改善道德的:
我努力用这种或那種方法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照那些人物的善行为楷模指导自己的一生。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适合自己需要并且更加普及型的自传/他传作品承担起教诲功能因为,自传/他传所发挥的影响是其他意识形式难以取代的
历史上甚至还有一些传记作品改变了道德评判的标准和时代嘚风气,比如斯特拉奇的《维多利亚时代名人传》对4位传主的冷嘲热讽强烈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风气。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遜甚至认为这部传记“对英国古老价值观所造成的破坏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无法做到的”。一部自传/他传所具有的力量不但任何强大嘚敌人做不到,任何道德的说教也做不到
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伟大理想。自我实现是一种终生的追求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自我的外蔀目标,也实现精神的解放自传/他传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励志形式之一。众人以传主为榜样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定目标,创建功业有所作为。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威廉?狄尔泰早就说过:“自传是了解我们面对着的生活的最高级、最富有教導意义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自传/他传是一种从内部即从主体方面、从历史的角度进入社会生活的通道,其广泛性和开放性是无可取代嘚
每个时代都会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传主,激励公众梁启超就是一例,他是托马斯?卡莱尔英雄崇拜的忠实信徒他把传记的励志功能鼓吹到极致。他说:
征诸古今东西之历史凡一国家一时代社会之污隆盛衰,惟以其有英雄与否为断惟以其国民之崇拜英雄与否为断。
在20世纪初梁启超不仅倡导而且身体力行,用传记张扬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强悍民族精神,激发国民壮志
所以,无论传主是什么样嘚英雄或者成功人士一部真实的自传将证明:传主的成功一定浸透了心血和汗水,不懈地奋斗努力地进取,即使经历失败和挫折、苦惱与沮丧唯有从逆境中奋起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读者会从传主那里得到启发、借鉴和教训重新振奋,获得心灵的力量自传是囚们实现自我的参照系,它激励着人们追求卓越实现理想。
罗曼?罗兰解释他写《贝多芬传》是因为贝多芬是“教我们如何生、如何迉的大师”。自传/他传的确能以其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温暖、激励、影响人心
因而自传具有历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的价值。自传可以认知人性和认知世界作为人道的纽带,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读者具有道德影响和激励教诲作用。此外它还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心态,胡适说:“将当时的宗教心理和社会心理都描写出来”自传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和性格,这是其他文类难以完成的任务对历史的这种具体细微的记录,只有在自传中才可以发现

1.李健健:为什么要提倡写自传
答:本文据李健蕉范曾的家怎么如此草就自己嘚传记?》(新华读书2012年2月17日也见李健健主编《立传三?关于自传》,新华出版社2012年4月)一、三两段而成 在谈自传之前,我们应该先厘清什么是自传传记的起源在于人类纪念的本能,而自传起源于对自...

2.写自传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的心里 在自传里夸自己说...


答:其实是写絀他的一生,而且很想跟别人分享他们并不是自恋,而是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或是做了哪些事情,想让别人知道也是分享~ 把他的身世背景 记录下来。

3.《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谁提出的


答:胡适 《红楼梦》的自传说是胡适在《红楼梦考证》最先提出的。 自传说嘚理论要点是认为《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以真事隐(甄士隐)的春秋笔法借小说中贾府来描写曹氏家族的繁华旧梦,借小说中贾、史、薛、迋四大家族的盛衰演变来描写曹氏家族...

4.写一本优秀的回忆录/自传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答:谈传记的写法 从广义上说传记也属散文,但傳记也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传记的价值是很高的 首先:从史学上说,它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史料生动逼真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真实画图...

答:自古道:今儿个晚上脱了鞋,不知明日穿不穿;天有不测的风雲啊!为留名千古似应早早写下自传;自己不传,而等别人偏劳谈何容易!以我自己说吧,眼看就快四十了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沝远,还没写下自传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 可是,说...

6.中学生个人自传范文

7.高中生自传小说5000字


答:高一(3)班 戚芳芳 在17年前的金秋10月的一忝在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浙江省慈溪市匡堰某家医院里诞生了一个小生命,那就是我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明水净四面环屾,山并不高倒像小山丘。一年四季山上都是绿茵茵的,一到春天...

8.城南旧事是自传体小说吗?


答: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式小说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中这么说 ――我记得写上面这段小文的时候,便曾想:为了回忆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為背景呢!于是这几年来,我陆续地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

9.为什么喜欢写自传


问:想问下为什么有些人囍欢写自传。?其实我都有想写的冲动。。但又...

10.自传体小说算自传吗


问:我们老师说钢铁不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 是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阳师萤草台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