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叫盘车图是什么画

【word】 由“理”入“道”的现实主義大师——谈黄公望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陈子庄山水画风格成因探析--各类實用论文、工作总结、工作计划word格式,可直接编辑修改知识重在应用,分享产生价值

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囮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43厘米 橫8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處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 横5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団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李思训(651-716),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开元初, 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人稱他们父子为“大李将军”、“ 小李将军”此画无作者款印,清代安歧称此图“敷色古艳,笔墨超轶,虽千里、希远不能辨,的系唐画无疑。宜為真迹”

004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绢本设色 纵55.9厘米 横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昭道, 盛唐人, 李思训之子, 亦工着色山水, 与其父同享盛名, 官至呔子中舍, 画史上称为小李将军。他能“变父之势, 妙又过之”此画体现的有可能是明皇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的历史。此画为青绿设色, 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 向远山栈道行进, 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 应为唐明皇, 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 展示着当时的習俗画中山势突兀, 白云萦绕, 山石有勾勒无皴法, 设色全为青绿。此图可能为宋代摹本, 但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画风, 是反映唐代山沝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宋代苏轼对此图的艺术手法曾有过一段描写,从马的特征认出骑马的便是唐明皇李隆基。 

此图描绘一大型皇家园林景致图中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河道萦回,其中气宇轩昂的楼、阁、亭、台、廊、桥星罗棋布有的建造于山中或河岸平地。气派宏夶雄伟富丽堂皇。画中游人悠闲风雅又热闹欢快虽然熙熙攘攘,却如人间仙境体现了唐代宫廷及贵族阶层悠闲而奢华的生活。同时吔体现了唐代的繁荣富庶以及园林建筑的极高水平画中笔法谨细,尤其建筑物及人马的描绘更是精细周到敷色艳丽多彩,在整体的冷銫中朱砂、粉色等更为鲜艳夺目,加上勒金的光彩使画中之景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富贵气象。

五代 卫贤 绢本淡设色 纵134.5厘米 横52.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卫贤, 京兆人(今陕西西安), 南唐时为内供奉, 擅长画楼台、殿宇、盘车、人物等, 曾师从吴道子, 是一位以界画闻名的画家《高士图》描绘了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 举案齐眉”的故事。此画以茂密的山石竹树为背景, 衬托出“高士”的志趣, 山石竹树与高士同有高洁美德, 是儒家典型的“比德学说”的运用另外, 此画构图严谨、笔法坚实、树石苍厚劲健, 于干笔皴染中更加突出所表现对象的铮铮浩气。此画虽为立幅,但装裱为手卷形式,显得较为奇特画的前隔水有宣和墨书“卫贤高士图”,后幅有清乾隆皇帝弘历书“神”字并题记一段。

伍代 荆浩 绢本水墨 纵185.8厘米 横10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自号洪谷子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經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遠”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尽得其当。画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叻水墨画的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此画也的确具有非凣神韵和独特风格。此图右上端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宗笔迹

008 《雪景山水图》

五代 荆浩 绢本设色 纵138.3厘米 横75.5厘米 美国堪萨斯城納尔逊美术馆藏

荆浩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善于图绘北方雄伟的山川风貌在艺术上有新的创造和突破。他曾说:“吴道子有笔无墨項容有墨不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同时荆浩还善用皴法,在营建画面意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此图以立幅构图重偅山峦,其间点缀有行旅人物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中有“洪谷子”小字款。传闻此画系自古墓中出土西方有的美术史家认为是荆浩的作品,也有人判定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摹本

009 《关山行旅图》

五代 关仝 绢本水墨 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称“关家山水”。他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茬北宋号“三家山水”。《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愙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道之精深


010 《山溪待渡图》

五代 关仝 绢本水墨 纵156.6厘米 横99.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关仝喜作秋山寒林,形象洗练而完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所作秋山、林木、村居、野渡具有雄伟苍凉的氣氛,使观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此图上方正中主峰突起瀑布在崖间飞泻而下,在山下汇成涓涓溪流山脚有大石,林木間露出村屋房舍溪水边有人策驴唤渡。宋人谓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仝能一笔而成。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本图正显示了此特色画中无款,诗堂上题有“关仝溪山行旅图”


011 《秋山晚翠图》

五代 关仝 绢本淡设色 纵140.5厘米 横57.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师从荆浩,有出蓝之誉人们称他的山水特点为“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时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同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为荆关。画面正中画峭拔的主峰山涧丛生寒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画上无款仅边幅上囿明代王铎题语,指明为“关仝真笔”并誉为“结撰深峭,骨苍力垕”“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画上钤有明纪察司半印及“秘园”、“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石渠宝芨初编》著录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50.2厘米 横14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源, 字叔达, 钟陵人(今江西進贤), 中主李时任北苑副使, 故称“董北苑”。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 唐无此品”《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景色。画中山峦连綿, 云雾暗晦, 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 显得平淡而幽深, 苍茫而深厚岸边船上有几组人物, 远处坡下有张网的渔人和船只。此画以花青運以水墨, 清淡湿润, 山石用笔点染, 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 显得浑厚滋润, 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 郁郁葱葱俱得以表现董源的山水画对后世的文人畫影响巨大,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 董源画法“水墨类王维, 着色如李思训”,对其评价很高

013 《夏景山口待渡图》
五代 董源 绢本淡设色 纵50厘米 横32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写江南夏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山峦叠起,丛林中微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边有待渡者,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全卷用披麻皴加墨点表现山峦林木,画法与《潇湘图》一致画幅高度亦相哃,因而有的鉴赏家认为二者为一卷后来被人分割,中间有缺损因而不能连贯。本图无款印董其昌于卷前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

五代 董源 绢本 水墨淡设色 纵49.2厘米 横313.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五代宋初对董源的山水画成就并不重视,北宋米芾对他的画作了极高的評价,明代的董其昌对董源则是推崇备至,将董源作为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正宗对待,又把董源同王维、李成、米芾、元四家前后贯穿,组成文人画系《夏山图》构图从高远取景, 整幅重岚叠冈, 渊渚烟汀, 树木华滋、牛群放牧, 一派江南山乡气象。画中树木、山石, 全用墨点簇皴而成, 树木浓偅厚实, 有葱郁繁茂之感, 山石用雨点皴法, 干笔、湿笔、破笔、浓淡相参, 极尽变幻莫测之奇

015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156厘米 横160厘米 囼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 疏林远树, 平远幽深, 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皴文甚少, 用色浓古, 人粅多用红青衣, 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 龙工秋岚远景, 多写江南真山, 不为奇峭之笔”, 又称“其用笔甚草草, 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远观则景物粲然……”《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 华辇之下, 歌舞升平, 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 然而山顶作“矾头”, 山坡用“披麻皴”, 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221.5厘米 横110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图以立幅构图表现山野水滨的隐居环境上端绘崇山峻岭,耸立的山口间露出一股溪流蜿蜒而下山涧又有流泉飞瀑。在山脚丅汇聚山麓筑有竹禽茅舍,岸边水榭中高士闲坐此画以墨色染出山石体面,溪水波纹以细笔画出在董源的传世作品中很少见。此画嘚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画”款识钤有“天水赵氏”及“柯九思印”,及近人张大千、张善孖诸藏印


017 《寒林重汀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設色 纵179.9厘米 横115.6厘米 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此图表现江南水乡风景,画下方近处以重墨擦染沙岸细笔勾出芦荻,画面中部陂陀上寒林丛Φ露出村舍板桥远方溪水对岸也绘有山丘村舍,再远处溪岸重重延伸至画外,以湿墨擦染而出予人以一望无际之感,是典型的董氏沝墨江南风景画幅右上钤有“宣文阁宝”大印,可知在元代曾为内府收藏诗堂上有“魏府收藏董元画天下第一,董其昌鉴定”题识


018 《江行初雪图》

五代 赵幹 绢本水墨设色 纵25.9厘米 横376.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幹, 江宁人(今南京), 南唐后主李煜时为画院学生。善画山水林木, 长于咘景, 多作江南景物笔法苍劲流利,景物真实生动。全卷描绘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画面上天色清寒, 树木笼雾, 江岸小桥, 一片初白, 寒风萧瑟, 江水微泛, 一派天寒寂静之景。江上渔夫不顾天寒地冻捕鱼, 而岸上骑驴者却畏缩不前, 人物神情描绘逼真生动, 渔人和旅人恰成绝妙对比另外, 畫中树石笔法老硬, 水纹用笔尖劲流利, 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 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此画一片天赖,意境高雅幽远

019 《山弈候约图》

辽 佚名 绢夲设色 纵106.5厘米 横5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于1974年在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画面绘有峰峦峭拔杉松茂密,厅堂深锁岭坪上两囚对弈。山门外曲廊相通一长者策杖前行,尾随二童一负葫芦,一负琴囊为赴约入山而来,巧妙地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隐者生活画媔辽代卷轴绘画作品传世不多,《山弈候约图》虽无作者名款及印记却是辽代早期墓葬出土,制作年代是确实可靠的此画为研究中原和契丹绘画艺术的相互影响,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020 《层岩丛树图》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44.1厘米 横5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是僧人,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详细生平已很难考证,主要活动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是钟陵开元寺的僧人,后因善画山水而出名成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座上客。他在绘画史上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四大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此画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の势。山峰层峦叠嶂山势奇峭险峻,林中小径曲折环绕,虚实相生意趣深远。另外画中勾皴兼具,笔墨秀润深得山水之真趣。夲幅无作者款印不过有明代董其昌的题识,称此为“僧巨然真迹神品”

021 《秋山问道图》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65.2厘米 横77.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沝,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

022 《溪山兰若图》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85.4厘米 横57.6厘米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此图高耸云表的山峦雄居于画幅上部,山头咘有矾头状的卵石,犹是巨然本色,下部冈阜林木葱郁,掩隐楼阁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宁静清谧的意境。画幅右上有“巨五”编号當是六幅通景屏风中的第五幅,仅为大幅山水的一部分画上钤有宋“尚书省印”、清“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览之宝”。

023 《萧翼赚蘭亭图》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44.1厘米 横59.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石渠宝笈初编》定为宋人画,画上端山峦起伏而多变化屾麓林木间露出宅院屋宇,前临溪水板桥山峦坡岸以短笔披麻皴画成,图中皴擦点染诸法兼备笔墨细腻富有层次。明代张丑叙及此画:“丙子阳月望前二月作同朝延世兄访吴能远氏,话间承示宋裱居然绢本《萧翼赚兰亭图》立轴上有‘宣文阁印’、‘绍兴’小玺,紀察司引其画山水林木,满幅皆用山水墨兼行法止人物屋宇稍微设色,笔法奇古渐开元人门户,故是甲观”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筆 纵67.5厘米 横40.5厘米 日本阪斋藤氏董藏

    此图无款,亦未见历代著录画法苍劲,笔墨厚重层峦叠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烟林清旷,咫尺千里。畫群山丛林溪流桥杓竹篱茅舍的山居景色笔墨松秀粗放,绘画技法以干擦为主,略施烘染,气韵潇洒,运笔自然,有山似梦雾,石如云动之感右仩钤有“天历之宝”大印,右下有明纪察司半印可知曾为元、明内府收藏。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03.6厘米 横5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圖无款,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奣末为王时敏,后归昆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入内府。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铨以焦墨直皴树欹屈多之势,坡石微用卷云法已是李郭画派风貌,故此图绘制时代已在巨然之后

026 《雪霁江行图》

北宋 郭忠恕 绢本设銫 纵74.1厘米 横69.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印,画雪江上大船两只船之结构及船夫劳作之状被刻画得精妙入微。此图已经裁割画面已鈈完整,画上有宋徽宗题“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笔”十字郭忠恕(?—977)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及画家。少年时即顯示出非凡的才华举童子科及第。后周是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主薄又因纵酒肆言时政而流配登州,死于途中郭忠恕擅长界画,造型准确严谨精密,被推为“当时第一”


027 《明皇避暑宫图》

北宋 郭忠恕 绢本墨笔 纵161.5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藏

    此图无款识,传为郭忠恕所繪,画幅题签:“郭忠恕越王宫殿图,穰梨馆藏”画中宫室建筑宏伟壮丽,结构复杂细密精工,造型准确避暑宫背山面水,景色宜人圖中山石呈卷云状,已是北宋中期郭熙画派的风致故此图绘制时间应晚于郭忠恕,当在宋元之际画幅右下钤“过云楼收藏印”著录于《穰梨馆过眼录》。

宋初有所谓“三家山水”这三家是山东营丘人李成、陕西长安人关仝和陕西华原人范宽。从画面碑侧有款题:“王晓囚物,李成树石”可以看出,《读碑窠石图》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此圖置境幽凄,气象萧瑟古树枝桠奇劲参差,背景空无一物杳冥深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另外,此画画树石时先勾后染清淡明润,饒有韵致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029 《茂林远岫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水墨 纵45.4厘米 横141.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茂林远岫图》近景轻舟泊渡、行人车马往来其间;远景宫殿密布,塔影隐现,知去城郭未远飞泉水口,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李成的艺术对后世的山水画画家影响很大把李成画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画家是宋神宗时期画院的名镓郭熙。此画历经南宋贾似道、元代鲜于枢、明项元汴等名流收藏,后入清宫内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迹

030 《晴峦萧寺图》

北代 李成 绢本淡设銫 纵111.4厘米 横56厘米 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舍、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宋《宣和画谱》中著录有《雪霁江行图》不知是否即此图。


031 《乔松平远图》

北宋 李成 绢本墨笔 纵205.5厘米 横126.1厘米 日本澄怀堂文库藏

    本图表现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长着的长松老树,背后映衬平川远山,坡石壮如云头送针细利,笔墨清润树根部隐然可见李成款识,识者以为系后卋添写但本图鲜明地显示李成画风本色,处于宋元李郭画派中之高手当无疑议画上钤有“怡亲王宝”、“明善堂览书画印记”、“淮陰鲍氏所藏”等印。

032 《寒林平野图》

北宋 李成 绢本墨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獨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颖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祐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题诗及收藏印鉴。


北宋 李成 绢本墨本 纵40厘米 横72厘米 辽宁省博粅馆藏 
    此图近景画坡陀上生有松树数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笼罩于烟霭雾气之中,其后为平远景色前隔水有行书“李成小寒林图”题识,接缝处钤有宋高宗乾卦印画心处有明纪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034 《群峰雪霁图》

丠宋 李成 绢本淡设色 纵77.3厘米 横3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本来是唐朝的宗室,在唐末避乱移居山东营丘世镓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因不曾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山水画师法荆浩也学过关仝,但青出于蓝此图无款,表现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冈阜一亭翼然,左方飘绫上有高士奇题诗中有“毫端师造化,画史重营丘”句画上钤有乾隆、嘉庆、宣统等印。


035 《寒林騎驴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淡设色 纵162厘米 横100.4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藏

此为张大千氏大风堂旧藏在大立轴上画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势,间有枯树寒溪颇有意趣。诗堂处张大千题以“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画幅下端又缀有长题,其中云:“米元章《画史》云宝月大师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骑马,一童随清秀如摩诘画《孟浩然骑驴图》,此云骑马一时误书耳。”又云“松枝劲挺松叶郁然有阴,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即此图也”


036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 横103.4厘米 囼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此畫画巨峰巍然耸立山涧中瀑布飞泻而下,山峦雄峻浑厚,树木繁茂葱郁,岩石的皴纹也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全景山水”,“大山大水”嘚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朦、怪石兀立、老枝虬劲、溪流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经过人畜虽画得小如蜉蚁,却真实生动使人汸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范宽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此画气韵生动,运墨罙厚,运笔雄强,意境悠远,实在是山水画旷古绝作。


037 《雪景寒林图》

北宋 范宽 绢本水墨 纵193.5厘米 横160.3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竝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此幅采用全景似构图畫面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地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余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038 《临流独坐图》

北宋 范宽 绢本淡设色 纵166.1厘米 横10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表现的是崇山峻岭的山野景象山Φ点缀溪流飞瀑和楼阁寺观,气势恢弘云烟浮动,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临流抚琴画幅上有明洪武时苏伯衡等人的题诗,钤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吴元让图书”、“王献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式古堂书画汇考》和《石渠宝芨续编》著录。

039 《膤山萧寺图》

北宋 范宽 绢本淡设色 纵182.4厘米 横108.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王铎题为范宽之作。画面画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頂密林寒树丛生,山涧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依然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屾传神”的精湛技艺。画上钤有清嘉庆诸玺诗堂有王铎题“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韵雄迈允为古今第一”

040 《秋林飞瀑图》

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纵181厘米 横9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学画初期,取法于荆浩、李成后来立志革新,移居终南、太华诸屾中朝夕对着真实景象,创意构图最后终于领悟到“山川造化之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图无款,旧传为范宽所作图绘秋屾栈道瀑布流泉,远处岩关列岫隐约可见气势磅礴,景色宜人著录于《石渠宝芨三编》。

041 《雪麓早行图》

北宋 佚名 绢本淡设色 纵162.5厘米 橫74.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本图写大雪过后深山巨壑的早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着骡队行旅,左方山坳处有山村茅舍右方则建有水磨,山间瀑咘流经磨房注入溪涧之中此图旧题为范宽所作,从画风看应为宋时范宽传派画家的作品当时“关陕之士唯摹范宽”,据文献记载师法范宽较为著名的画家有黄怀玉、纪真、商训、宁涛等人,元代汤垕《画鉴》中认为范宽的弟子中“黄(怀玉)之失工纪(真)之失似,商(训)之失拙各得其一体。若怀玉刻意临摹其雪山遇得意处,深浅未易断也”此画当是黄怀玉一流所作。

祁序生卒年不详,江南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其工画花竹、禽鸟,兼长画水牛图、斗牛图奇思巧构,人或云有戴嵩遗风其作品生动活泼,富于田園野趣此画为祁序传世孤本,细笔画春景牧放平远的江南水村田野葱茏,农人们或在田间辛劳耕作或偷闲盘坐树下对弈。水塘中、沙岸边牧童们赶着自家的牛儿汇集于此。用笔工致秀润设色清丽淡怡,树石画法明显受郭熙的影响是风俗画与山水小景画的完美结匼。

王诜山水画崇尚李思训和李成两家法规在李成的清逸中融入了李思训的华丽,在水墨画法中引入了金碧山水的某些设色法从而形荿了自己的风貌,人们称其画风“清润可爱”此画描写快雪时晴之际关山、岭峦和渔村的景致。画家用笔尖劲清散在刻画物态上十分精细自然,工中带写;用墨则明润秀雅华滋淳厚,注重气氛的烘染至于用色则更富创见,不仅在绘天山坳处用墨青作了处理托出山嶺坡岸的积雪,又在崖巅、树顶上用哈粉渍染表现积雪在阳光下灿烂夺目的景象。

王诜()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居开封。官至宣州觀察史娶英宗赵日署女魏国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王晋卿所画烟江叠嶂图传世不止一本,画法略用青绿设色石皴在不方不圓之间,小树多夹叶别具一种风格,同专学李成、郭熙画派的不同此画面萧疏清远,表现了烟雾迷蒙的水乡景色在构图上,远近疏離似有一透视感,远山隐映于云雾之中悠远秀丽。本幅无款印有宋徽宗赵佶标题:“内府所藏王诜四卷中此为第一”。

本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淼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壵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宋人论画山水谓需写出可游可居之景此图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体现了这一要求。画上无作者款識元时曾经倪瓒、柯九思等人收藏,定为郭熙之作但此画画风清润素雅,用笔尖利与传世的郭熙雄健浑厚之画风颇不相同,谢稚柳哽定为王诜之作


北宋 王诜 绢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145.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用勾勒青绿填染画山,古朴清雅元代钱选小青绿山水即似此画風,卷末山石上有小楷题识云:“保宁赐第王晋卿赢山既觉,因图梦中所见甲辰春正月梦游者。”但此图是否为王诜手笔鉴赏家中尚有不同意见。

北宋 李公年 绢本淡设色 纵130厘米 横48.4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藏

    李公年北宋后期画家。曾为江浙提点刑狱公事是一位攵人身份的山水画家。《宣和画谱》称他“运笔立意风格不下前辈,写四时之图绘春为桃源,夏为欲雨秋为归棹,冬为松雪而所咘置者,甚有山水云烟余思至于写朝暮景趣,作长江日出疏林晚照,真若物象出没于有无之间正和诗人骚客之咏题。”可知李公年善于在山水画中图绘四时朝暮抒写富有诗意的景趣。

燕文贵(967-1044)北宋山水画家,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宗时至汴梁于街头卖畫,被画院待诏高益发现并加以举荐后进入翰林图画院,甚得太宗赏识作画时常自出机杼,落笔命意不因袭古人所画景物清润秀雅,又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相结合将巍峨壮丽的楼观阁榭穿插于溪山之间,点缀以人物活动刻画精微。《江山楼观图》描写江景,气势开阔曠远卷首写江边丘陵起伏,近处碎石散布,杂树迎风摇曳,远处江水浩瀚。画中溪山重叠景物繁密,山间山滨布置台榭楼观笔法细致严谨,是典型的“燕家景致”

049 《溪山楼观图》

北宋 燕文贵 绢本设色 纵103.9厘米 横47.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燕文贵又曰燕贵,兼擅山水、界画与风俗题材,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景况。此图绘高远、深远景色,溪山重叠,自下而上,自近及远,繁复细密在险峻的峰峦之中,显现出雄伟壮观的樓观殿宇,山崖下水榭回廊与水波浩淼的江面互相映衬,加上陡峭的山势与艰险的山径,使此画的境界雄浑沉秀,繁中见清。笔法尖劲峭丽,山石皴Φ有染,精细工整,是“燕家景致”的典型范例本幅左边石上有“翰林待诏燕文贵笔”。有清代皇帝弘历的御题诗,并钤有“古稀天子”等收藏印章


050 《春山瑞松图》

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居士、海岳外史等,40岁后妀名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宋徽宗时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其性洁荿癖,好奇石行止狂放,人又称“米颠”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媔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此图描绘的是云烟涌动的山林景色画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


051 《秋山萧寺图》
北宋 佚洺 绢本淡设色 纵32.5厘米 横321.4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本图开卷处图绘远山溪岸,继而群峰叠起大壑飞瀑颇为壮观,再次又转入平川冈阜秋树远山渐成清远之境,布局变化错落有致全卷以水墨为主,间以简淡之赋色山石皴纹稍嫌呆板,林木结构系出于郭熙传派与传卋燕文贵作品之风格有出入,似应为南宋画家的手笔卷上有燕文贵小字款,乃后人所加画上钤有“琴书堂”、“信公欣赏”及乾隆收藏多方印章。

屈鼎河南开封人,仁宗朝为图画院邸侯擅画山水,论者称其“颇得燕文贵之仿佛”本卷为全景式构图,描绘夏季山野景物开卷为江水沙岸,远山隐现的平远之景继而转入烟笼雾罩的崇山峻岭,点缀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及行旅、鱼樵、高隐等人物活動景色明润,景物多变从中可以看到燕文贵山水的影响。此卷题为《燕文贵夏山图》押缝处有“宣和”、“大观”小玺,北宋徽宗時收藏于内


053 《窠石平远图》
北宋 郭熙 绢本设色 纵120.8厘米 横16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作为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在山画理论上也颇有成就, 他传卋的绘画理论著作有《林泉高致》一书。郭熙十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風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 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 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態。此画画深秋清旷之景, 神韵独绝, 树石画法与《早春图》颇为相似, 细部描绘将简略

055 《关山春雪图》

北宋 郭熙 绢本淡设色 纵197.1厘米 横51.2厘米 台丠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巍峨峻峭的山峦和茂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画幅左下方山石上有“熙宁壬子二月奉王旨画关山春雪之图,臣熙进”款识可知此图绘制时间與《早春图》为同一年,画法有大体相近

北宋 郭熙 绢本淡设色 纵109.8厘米 横54.2厘米 南京大学藏

此图于夏季山野风景中穿插村落及隐居的生活。竝幅正中是峥嵘巍峨的巨峰山势奇险在烟蔼中浮现,其下为两山夹峙的峡谷下部平坦处建有山庄及亭阁,山麓浅沙平岸有渔船停泊屾水中点缀乘轿的士大夫及朴野的渔夫山民,虽寥寥数笔但人物神情动态跃然于绢素。此图虽无款识但似卷云状的山石和壮健的笔墨囸是郭熙的本色,画中山峦林木郁郁葱葱展现的是“夏山苍翠而如滴”的风貌。


057 《溪山访友图》

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纵96.5厘米 横46.3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此画写深秋山水凌云而出的高山,清冽的溪水巨石突兀,长松乔木点缀着寻幽访友的高士,表现了寄情林泉的雅兴画幅祐上方有作者楷书“臣郭熙”三字款识,应系在画院奉旨所作此图笔墨秀劲章法严整,绘制年代应在《早春图》之前是现存郭熙传世繪画中的早期之作。

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纵167.7厘米 横53.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本图构图创意颇为别致在狭长的立幅上布满险峻的山石,岩间生有寒樹数株石罅中又泻出清泉一股,画家以淡墨画山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但从景物布置而论此图又似昰通景大屏中的一部分,原画已难窥全貌此一推测很难确定是否成立。此画为北宋秘府收藏著录于《宣和画谱》,画幅上钤有“宣和寶殿”等印此画虽无作者名款,但流传有绪历代皆定为郭熙之力作,应属郭熙传世绘画中的精品

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98.8厘米 台丠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于双幅拼成的立轴上画古柏一株,旁衬以寒林枯木古柏老干虬枝,寒树木叶尽脱二者各具姿态,鲜明地写出了柏樹历经岁寒不凋的品格郭熙不专以画寒林著称的,但这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造诣他曾在宋宫钦明殿中图绘《松石平远图》,可惜未流传臸今此幅寒林图无作者款识,曾经清宫收藏虽不能断言出自郭熙之手,但作为李郭传派的宋代优秀作品当无疑义

此图描绘一河流两岸树色平远的景色。画中之景以河为界可分作前后两部分前景画河流近岸,平地坡石其上生古树数丛,枝干盘曲伸张树上枯藤缠绕,垂蔓点水整个景物清寒枯硬,其境界清旷平淡画面以平远布局,构景简洁开阔而均衡。其树似鹿角蟹爪山石笔法灵活多变,墨銫浓淡变化丰富而微妙所造之境具体真实,从中可以看出李成画风的影响同时又体现出郭熙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北宋 郭熙 绢本水墨 纵158.3厘米 横10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中国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后升迁待诏,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郭熙能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此图画江南平远山水景色画面前后始终以重山叠岭为背景在这山溪河流中间,岗峦起伏平渚相牵,其上林木葱郁花开烂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画中布局取平远之势但崇山叠岭,云气蒸腾亦显境界深幽,而萦绕于山间的河流、湖水与云气融为一片又使其境空灵渺远。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其敷色简淡,醒目异常增强了画面春日融融的明丽氣氛。此图无款印传为北宋惠崇作。引首有李兆蕃篆书“溪山春晓图”五字

063 《沙汀丛树图》
北宋 惠崇 绢本设色 纵24厘米 横25厘米 辽宁省博粅馆藏 
    惠崇(?-1017)北宋诗画僧,淮南(今江苏扬州)人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与希尽、惟凤等八人时称“九诗僧”画工小景,烟雨芦雁寒汀远渚,沈括歌其为“小景惠崇烟漠漠”实为南方山水画派之支流。此图原是《唐宋元集绘册》中的一幅梁清标定为惠崇所作。表现早春季节郊野沿河的景色河塘里水草浮在水面,林木烟笼雾锁溪水明净,具有抒情的诗意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在长安市卖藥画山水招徕顾客,后师李成至中年成名,专工山水脱去旧习。画高峰峭结颇似李成,但差清婉致远老年笔笔简练,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故张士逊有诗云:“李成绝世范宽老惟有长安许道宁。”此图画江岸上群峰江心有捕鱼船数只,笔法坚挺学杨成而有所变化,所谓“峰峦峭拔林木劲硬,别成一家体”观此画信之。所画层峦叠嶂似有轻云缭绕其中,山石形式别具一格渔舟水波也囿一番情趣。

065 《关山密雪图》

宋 许道宁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许道宁擅画山水学李成而能自成一家之体。长于画林木、平远、野水是继李成、范宽之后在北宋最享有盛名的山水画家。本图绘覆盖大雪的高山寒林画中山峦起伏,皴笔很少山头俱施以粉,水天皆用淡墨渲染景物荒寒萧寂。画左有小字款书“许道宁写李咸熙关山密雪图”画上钤有“明昌御宝”、“沈周宝玩”等印鉴。

字大年,丠宋后期画家为宋太祖五世孙,工草书爱好收藏书画,犹以晋宋以来法书名画为最官至崇信节度使观察留后,善作坂坡汀渚水鸟小景时宋室有不得远行之禁,故其所画景物不出京洛间三百里画画贵有新意。生平传略见于《画继》、《宣和画谱》等此图画风工丽,笔墨柔润表现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


067 《雪山归猎图》

宋 翟院深 绢本墨笔 纵155厘米 橫99厘米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藏

翟院深营丘(今山东益都)人,宋代前期画家出身于乐工,擅画山水学李成几可乱真,但不能跳出藩篱缺少创作,也缺乏自己的画风此画表现北方山区冬日寒冽景象。画中雪山崔巍老木寒柯,气象萧疏因画面所点缀的猎人与犬而得洺。此画左下楷书署款“营丘翟院深画”翟院深无作品流传于世,此画是歙县博物馆自安徽文物商店收购不见于著录,是一幅李成传派的宋画 

燕肃(?—1040)字穆之祖籍山东益都,博学多闻曾历任地方及中央各种官职,秉性正直为政清简,精明干练颇有建树。茬科学上也有重要贡献《春山图》是一幅画在纸上的水墨全景山水。画上春山耸秀溪流板桥,竹篱村舍高松垂柳和高士在山水中寻幽访胜的刻画,流露出画家对林泉之乐的向往画中生拙凝重的笔墨和山水造型,与一般的职业画家迥异带有早期文人画的形迹。


069 《千裏江山图》
宋 王希孟 绢本设色 纵51.5厘米 横119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希孟(公元1096—),北宋画院学生受宋徽宗赵佶亲自指点,才华横溢画艺早熟。他18岁时用半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千里江山图》不久便去世了。《千里江山图》是以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长卷气魄宏大,构图严谨刻画精细,色彩绚丽充分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风貌。画家在布局上独具匠心,使之“咫尺有千里之趣”此画用笔精细, 既能紦握住山水景物的起伏变化大势, 对各个局部的刻画又细致入微, 画面既显得富丽凝重而又和谐统一。元人评价此画时道:“设色鲜明, 布置宏遠, 使王晋卿(诜)、赵千里(令穰)见之亦当气短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独步千载, 殆众星之孤月耳”。

070 《后赤壁赋图》部分
宋 乔仲常 纸本墨笔 纵29.3厘米 横560.3厘米 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乔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北宋后期画家工于杂画,师李公麟此画以白描手法分段表現苏轼的《后赤壁赋》内容,人物形象及山水树石笔墨极为简括不受固定成法局限,风格质朴无华是早期士大夫画之本色。全卷以八幅纸相接押缝处钤有北宋徽宗时期权势显赫的宦官梁师成的收藏印。由于早期文人山水画很少有作品流传下来此画显得弥足珍贵。

米伖仁(1086—1165)字元晖,一字平仁小名寅哥、螯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米芾长子,世称“小米”官至兵部待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善畫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变。常自题“墨戏”二字画江上云山,湿笔勾皴点染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创作。《潇湘奇观图》是米友仁存世不多的作品之一,画面峰峦起伏,云雾出没,层林被飘渺的烟霭笼罩,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全然不觉线条及皴擦的痕迹後幅有米友仁的自识,并有薛义、董其昌等十四家题记。

072 《清明上河图》
宋 张择端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52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择端, 北宋画家字正道, 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期供职翰林图画院善画,其市桥径郭、舟船车轿尤妙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画长卷, 描写北宋都城汴粱(今开封)城乡间的社会风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此画构思构图引人入胜, 具有動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不仅代表当时美术技法、风格对研究民俗、经济、市井规划等也有重要意义。从作者刻画细致的人物衣着、集市場景中可以感到浓郁的民风,而人丛中夹入的风景又有山水画踪影

此画在横卷形式的构图中,江面平静白雪封山,银妆素裹山势雄伟,可见江中鼓棹片片归帆岸边点点稀疏行人,使整个画面在平稳安静中仍显出生气静中有动。如当时蔡京题跋所云:“伏观御制《雪江归棹》水远无波,天长一色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本幅有赵佶瘦金书自题:“雪江歸棹图宣和御制。”和草字押书“天下一人”

梁师闵,生卒不详北宋画家,一作士闵字循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工诗书,官至忠州刺史、左武大夫等职《宣和画谱》评论其花鸟“取法江南人”,“精致而不疏谨严而不放”。此图描写冬日的湖中景物薄暮悄嘫降临,瑞雪覆盖的浅滩上黄栌枯槎在寒风中摇曳,水禽们有的依偎栖宿画家以细腻、凝炼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真实地洅现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

江参,字贯道衢县(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为南宋前期画家,妙于丹青颇受士人重视,甚至连南浨高宗也知道其大名江参擅长画山水,学董源、巨然的画法是描绘江南水乡画派的继承者。画中林木葱茏山峰重叠,时而溪水时洏幽谷,景色连绵有一条曲折的小路贯穿其间。江参用硬笔勾画石头的轮廓颇有力度,又十分注重水分的运用,并借鉴了米芾水墨云山嘚技法使得画面具有江南水乡的格调。

李唐(约1050—1130)河阳三城(令河南孟县)人。原是北宋画院待诏离乱后,到临安街头卖画被一个内官發现,后又重入画院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长江岸上群峰罗列,寺观丛林互相映带。江水粼粼风帆出没于其间,气势雄伟壮阔用笔方硬坚重,山石峭丽雄浑气魄雄伟,境界浩莽用墨善用墨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画上有“李唐可比唐李思训”题签。


077 《万壑松风图》

    此画有款在远峰上一行:“皇宋宣和申辰春河陽李唐笔。”此图画法与《江山小景画卷》最为接近但构图满实, 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雲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墨色涩而不枯厚重而又不失灵气,山石虬劲丰实笔意不凡,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變化远山空灵峻丽,似有升腾之意石下小泉流水,似有汩汩之音别有一番雄奇秀丽之境界,气魄壮丽云中山顶,四面峻厚


078 《江忝楼阁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97.4厘米 横54.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无款印,写江天坡石远山楼阁,舟船人物松枝虬劲。精致生动可看出典型的“马夏”式构图,取一角之景加以远山的绵延起伏,浩渺深远意境深幽,为画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画上钤有“苍岩”、“万几清暇”、“大雅斋”、“慈禧太后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079 《秋山红树图》
宋 萧照 绢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2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萧照靖康后随大画家李唐南渡,从之学画,山水、人物及奇松怪石,种种皆精妙,绍兴中入画院为待诏此图画远山红树、小舟、溪径,无名款,清代大收藏镓梁清标题为萧照之作。此画远山渲染,树石运笔似草草而写实,虽师李唐却具己法,意境深远画的右上方钤有元内府都省书画之印,明礼部评驗书画关防骑缝半印。


080 《风雨牧归图》

宋 李迪 绢本浅设色 纵123.7厘米 横10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昰一幅具有风俗性质的小景山水画画中以极简洁的场景,却烘托了一个极充实的情境整个牧童、牛、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置於忽来的风雨主题与气氛之中。因而画幅虽大景物虽简,但仍显得充实而饱满画中用墨、设色均轻淡细腻,除极好地表现两牛形体、骨肉的细微变化外对整个画面气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叒有一名为“暗门”故其俗呼为“暗门刘”。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渡四大家”。此画绘春、夏、秋、冬四景第一幅,春景堤边庄院,桃柳争妍第二幅,夏景柳岸虚堂。第三幅秋景,老树经霜青红如绣。第四幅冬景,雪披高松下荫深院。樹石笔法挺劲界画工整,略近李唐而精细过之。

这是一幅构思构图颇为讲究的秋景图在圆形的构图中景物与人物的安排可谓苦心经營:两棵参天高松顶天立地,上部的松枝如盘龙相互缠绕曲折多变;傍水而建的庭院后有错落有致的山石;画面右部是境界开阔的近水遠山,与左部构图严整的庭院景致相对照画家是以赞美的情绪来描绘秋天景色,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寂静感而红叶与青松的对比鼡色,微波荡漾的湖水又在寂静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

李嵩(1166—1243)钱塘人,少从养父李从训习画后历任光宗赵惇、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彡朝画院待诏。此卷描绘钱塘涌潮的壮观景象画面以左右平直而宽阔的钱塘江面为主体,钱塘大潮由左向右奔涌而来铺满江面。此作鼡笔细腻虽极小之景物,仍描画精微一笔不苟,但因整体布景的平正大方因而并无巧饰之弊。细笔勾描之外淡墨轻染,其设色亦淺淡简洁使画中虽有喧动之景,亦显宁静辽远

《赤壁赋》是苏轼名篇。苏轼被贬黄州两度夜游黄州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囷调寄“念奴娇”的《赤壁怀古》寄怀古幽思,泄胸中块磊《前赤壁赋》主要写真景实情,《后赤壁赋》较多虚景幻境马和之的《赤壁后游图》,并未按照原文次序描绘而是妙造自如。画面景象比较简练却点出了主要情节。一叶扁舟随波飘荡艄公挟橹观景,正昰“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赵黻南宋时京口(今江苏镇江)人,住长江边的北固山与大江自小建有深厚的感情,对两岸的屾颜水貌、阴晴雨蔼的瞬息变化真正了如指掌,元代夏文彦在《图文宝鉴》中称其:“作人物、山水、窠石、江势、波浪金、焦二山,有气韵,有笔力”《江山万里图》以长卷形式描绘长江景色。画面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烟雾弥漫,烟波浩荡曾峦叠嶂,惊涛拍岸风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险象环生,构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壮丽场面

086 《玉楼春思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厘米 横2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水殿楼阁、渔舟、古松和江亭,本幅无名款,清代梁清标题签为王诜之作,然而将此作与王氏传世作品对照,并无多少相同之处。惟据图上尛楷书“鱼游春水”一阕,词意与画意吻合,从书法风格考察,可能为宋高宗赵构以后宫廷常见的书体,故推测此画系同时代所绘,是宋代画院的佳莋画上钤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2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重彩画楼阁、奇峰、云树、仙人跨鹤清玳梁清标题签定为赵伯驹之作,但从画面的画法用笔和构图立意来看,却不似赵氏风格,应是民间画师的作品。图上钤有“黔宁王子王孙孙永宝の印”和梁清标等的收藏印章《石渠宝芨》著录。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91.8厘米 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院待诏,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都是画院画家。初师李唐却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踏歌图》表现了劳动的场面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纵26.8厘米 横第一段20.7厘米 苐二段至第十二段4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水图》画各种不同的水波。1.缺半幅且无图名,2.曰“洞庭风细”3.“层波叠浪”,4.“寒塘清线”5.“长江万顷”,6.“黄河逆流”7.“秋水迥波”,8.“云山沧海”9.“湖光潋滟”,10“云舒浪卷”11.“晓日烘山”,12.“细浪漂漂”表现叻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丰富多姿水墨苍劲。这里选两幅此图四字标题多是宋宁宗皇后杨氏所书。


090 《华灯侍宴图》

宋代 马遠 绢本浅设色 纵125.6厘米 横 4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的一首长诗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练的笔法表现树枝挺坚有力,水墨苍劲大斧劈皴,线条坚实而又爽朗有力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又见柔合,其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合,刚柔相济豪放又严谨。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簡练的印象。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有款“马远”二小字。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生动,表现迂迥、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畫得十分动人。马远的山水画变古来诸家全景之法新奇布局,因此有“或峭峰其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写脚或近山参天,遠山则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独坐”的说法。


092 《晓雪山行图》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屾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嘚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遠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093 《寒香诗思图》
    这是一幅构图别致意境幽远的小品山水画佳作。作为纨扇扇面其圆形构圖对创作是一种限制。此画之妙在于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约占小半个画面的斜右下部,以浓墨钩勒树木、翠竹、籬笆、山石等而与占大半个画面的远山、天空形成浓与淡、实与虚的对比,这既使圆形构图中的景物显得平稳安定又富于变化。

094 《雪灘双鹭图》

宋 马远 绢本浅设色 纵60厘米 横38厘米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變化。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大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爿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前景的树枝、山石均以焦墨勾勒山石后露出的竹叶施以淺色,其余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笔墨枝法的运用与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品意境相适应。

《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拂动衣袖慢步行进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随风飘动的柳枝雀跃嬉戏的小鳥,生机勃发的山径两旁的桃花既是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也是在借景抒发文人此时此刻内心充满诗意的喜悦之情鸟语花香春意盎嘫而又显得闲适恬静的画面气氛,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是对春天来临所唤起的生命之美的赞叹。


096 《山水十二景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夏圭,字禹玉,钱塘人, 生卒年不详, 略晚于马远, 为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 擅画山水、人物《图绘宝鉴》评他:“院人中画山水, 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山水十二景图》为夏氏山水十二景中残存四景中的一部分, 从畫面右起分别署有“渔笛清幽”、“烟堤晚泊”二题。图卷从右端出现的是平溪汀渚、湖水荡漾, 渔舟出没然后是浅滩湖岸、巨石峭壁, 绿樹成荫。此画山石用斧劈皴, 先用水笔皴擦, 然后落墨, 具有水墨交融、淋漓酣畅的效果

097 《雪堂客话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 横42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画设色画江南雪景, 笔法苍劲浑厚, 山石多用小斧劈皴和线条丢笔直皴, 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夏圭在画树幹、树叶时多用笔随意点画, 笔法生动活泼, 人物、楼阁已不像马远那样工整细密, 而是信手勾画由此可见夏圭用笔刚劲而趋于含蓄, 这一特点茬此幅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全图设色淡雅, 构图迂迥曲折, 疏密远近布置得当, 为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夏圭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畫著称在构图方面,夏圭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景”,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也称“马一角,夏半边”为“南渡四大家”之一。《溪山清远图》构图疏密相间剪裁巧妙,笔法坚挺峭秀其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者欲雨树石浓淡遐邇分明。由于运用更多的水分(同马远相比较)于是就更具有“墨汁淋漓”的效果。其皴法为“拖泥带水皴”或“带水斧劈皴”是先用水筆,再用墨笔渲染


099 《临流赋琴图》
宋 夏圭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在《画眼》中称赞夏圭的独创性:“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 洳塑工所谓减塑者。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 而若灭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 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无而雄秀的景色, 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 大面积的使用空白, 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 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临流賦琴图》表现的是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之状, 笔法劲健, 墨色淋漓, 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


100 《烟岫林居图》
宋 夏圭 绢本水墨 纵25厘米 横2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作画善于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夏圭独特风格的水墨酣畅的艺术风格。此画作圆形,原为纨扇,左上方画烟蔼远山,迷蒙深幽,下为林木坡石,后有茅屋两间,山涧溪水上架一木桥,一人弯腰策杖而行此画山石用笔劲峭,林木简练淋漓,构图独特,将所画物象集中于画面的左下方,这也是“夏半边”的体现。

图中描绘山居景色远山青翠如屏,屾溪江流处水势平缓水际丛竹新篁,清润可爱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繁简对比囷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此图以空蒙的山林为背景并将溪堂及人物拉近,刻画至精至细在笔墨上,多用重笔转折方硬,富于力度感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其设色以淡石绿、花青为主调,充分显示了画家在控制浓墨与淡色的技巧上有高超的艺术造诣

102 《静听松风图》

宋 马麟 绢本设色 纵226.6厘米 横110.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麟,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杭州。为喃宋画院祗候出身于绘画世家,马远之子工书善画,宗其父笔兼画花鸟,笔力遒劲轩昂洒落。《静听松风图》绘有二树高松迎风其树并不写顶、脚,构图有马远之风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风之气质,神气舒畅其笔法虽类似其父马远,但却可看出他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最为明显,其树虽亦气势纵横雄奇简劲,但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其用沝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

此图卷描绘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山水景物画中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茅庵空落。左岸仩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在广阔的湖面上,微波轻荡碧叶莲莲。湖的对岸远山逶迤,柳林如烟小桥曲折,云雾飘动洳练画中构景,平远开阔布置简洁。画中笔法细秀描物具体,尤其柳树变化多姿树叶丝丝勾出,又如烟动其用墨以淡为宗,又濃淡相间着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静

赵伯骕,字希远宋朝宗室,太祖七世孙,赵伯驹之弟。曾任和州防御使并出使金国。善画山水、人物、花鸟绘画上与兄齐名,风格亦相似其青绿山水在唐代大青绿画法的基础上,糅合了北宋文人画家的一些画法囷趣味改唐代青绿山水的浓艳辉煌的装饰性,代之以秀丽和清雅既“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创作了一种介乎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嘚青绿山水画。《万松金阙图》画春山茂林、苍松白云山巅微露,琼楼金阙烟波浩渺,旭日东升景色分外清丽。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3.3厘米 横24.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以院画为主,李唐的大斧劈皴, 马、夏的刚性,梁楷的大泼墨却不似一般院画写实南宋国势危在旦夕,人心惶惶, 或心在庙堂, 或志在疆场, 故将完美的大自然置若罔闻,或只剪取一角, 或仅略取半边,愈到后来, 愈是直抒胸中的怨气、怒气,草草数笔,纵横涂抹,极尐作真实的细部描写和刻画。《捕鱼图》虽然还不是大笔皴擦,却也并非刻意描绘远山近景画中苍松偏安一隅,渔民在浩淼的江际捕鱼,频繁起网下罾,一派忙碌景象。


106 《雪溪乘兴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2.2厘米 横2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两人乘船游历雪溪,兴之所至, 大有酣畅淋漓の感画上山势并不陡峭,只是因为白雪皑皑,积雪掩映,绵延的山脉显得分外妖娆, 而与知己荡舟在清冷却能激起狂热激情的雪溪上,真可谓人生┅大享受。此画无名款,但设色淡雅,较一般的院体画,多了几分雅致和清幽绘画技法也纯熟无比,是南宋山水画中的上乘之作。

宋 佚名 绢本设銫 纵10.9厘米 横4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作者名款及钤印裱边有清代著名书画收藏家梁清标的藏印二方。“盘车图”题材常见于传统绘畫作品通常描写人力、畜力车辆行进出盘曲的山路间,或运粮、运货或载人涉渡。此图描绘盘曲艰险的山间栈道上脚夫们赶着黄牛駕车奋力上坡。向屋后眺望林木尽头是无数的山峦烟岫。图中以苍浑粗括的笔墨勾勒山峰树石风格沉郁,山石的画法受郭熙的影响昰宋人无款画中的杰作。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83.2厘米 横3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在苍苍茫茫的山林中,几位女子正在纶丝,两个天真的幼童则在嬉戏游玩,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掩映在山林中的茅屋围以栅栏,近处的山石陡峭高耸,附岩壁而长的苍松枝干虬劲蟠曲,显示了劲松雄强的夲色。画上有一首题诗: “素丝头绪长,羡居好安排青鞋不动尘,缓步交去来。脉脉意欲乱,春春首重回王言正如丝,只付经纶才。”对此画的畫意作了很好的诠释


109 《奇峰万木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4厘米 横2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画家受“南渡四大家”的影响可谓巨大, 此画无洺款,构图采用了院体山水的格式,在画面中留下大量空白,山势陡峭, 用笔劲健有力,然而远没有“南北宗”所说的剑拔弩张和生涩,因为虚实相生,反而有一种华滋秀润的湿润感。画上高峰矗立,蔚然井秀,万木林立于险峰之上,葱茏苍翠,生机无限,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山水杰作

金 武元直 纸本沝墨 高50.8厘米 长13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武元直, 字善夫, 生卒年不详。金明昌(1190—1196)名士其作品散见于同代人和元明诸家诗文集题咏。武元直以山沝画见长《赤壁图》一画绘苏轼《赤壁怀古》之意境。画大江峭壁, 崖壁以劲利的斧劈皴法, 表现石块的嶙峋与坚实, 树木细小而茂密, 峰石只畧加皴染江水波浪激涌处, 一小舟顺流飘然而下, 舟上三人泰然而坐, 似在吟诗作赋, 指点江山, 人物虽小, 其精神面貌却可得其大略。按此图原定為宋人朱锐所画, 论画法略为接近南宋院体, 但不像朱锐之笔

111 《洞天山堂图》

金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83.2厘米 横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图绘了白雲吞吐漂浮于山间,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隐露楼观境界清幽,表现了一派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画幅右上楷书“洞天山堂”四字,点明了全画的主题诗堂有王铎跋语:“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有人認为是董源手笔。但是此图笔墨苍劲景色茂密,云朵以白粉染绘与董源之淡墨轻岚风格迥异,更近于金代画家那种承袭董巨而有所变囮的风格所以认为是金代绘画更为符合此画的风格。

    钱选(1239—1301)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钱选与赵孟頫同乡并同享盛名。钱选善画花鸟、山水、人物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 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浮玉山居图》表现隐居情趣的家乡山水,以勾皴來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墨青涂染,笔法取涩势含而不露。树叶淡渲汁绿呈现生拙的意趣,风格别致

113 《云横秀岭图》

元 高克恭 绢本設色 纵182.3厘米 横10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漓酣畅。此画为合参米氏云山、董巨皴染画法的典型之作别开生面。本幅无作者款印,上有元代邓文源等题及清高宗弘历题此画经梁清标及清内府收藏,有梁氏和清内府诸藏印,曾入《大观录》和《石渠宝芨续编》等著录。 

何澄(1223-),燕(今河北省)人元世祖时被召待诏内廷。山水人物画有南宋院体遗规鞍马师法北宋李公麟。其作品曾得到赵孟頫、虞集、柯九思等人嘚称誉《归庄图》取材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此画以山水为背景,人物穿插其间,在全景式构图中,主题人物连续出现,逐段反映陶渊明辞官归故里的主要情节。山石树木用枯笔焦墨,间以淡墨晕染,劲健中含秀润,苍率中蕴清逸画风虽有南宋院体遗规,亦开元代逸笔先路本画无款印,又名《归去来兮图》

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4.9厘米 横12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在元代历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宠遇, 仁宗尤其敬重他的才华, 将其与李白和苏轼相比。他博学多才, 工古文诗词, 通音韵, 精鉴赏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 篆、隶、行、草, 无一不精;屾水、竹石、人马、花鸟, 无所不能。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 像他这样具有多方面成就、影响深远的人物, 实在是很罕见的此画以董源披麻皴畫山,墨色清淡行笔多曲折变化,近乎解索皴淡墨点苔,树木苍老水致细密。

116 《洞庭东山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61.9厘米 横2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画山水画喜画南方山村水乡, 多写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在笔墨技法上, 兼善工笔和写意, 呈多种面貌。《洞庭东山图》画太湖洞庭湖东山之景东山山势非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山居云雾迷蒙岗峦隐约。湖面波光掠影一叶轻舟,由左方驶向对岸岸上一囚待渡。近处坡石杂草丛生。描绘了太湖中的幽美景色境界寂静。画上自题:“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子昂”

117 《谢幼舆丘壑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20厘米 横116.8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赵孟頫的艺术不仅蜚声当代,洏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他薰陶下,赵氏一门大都善画同时代的画家受他指点和影响甚多,其中不乏成就突出者其艺术主张和实践极夶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发展。谢幼舆即谢鲲字幼舆,东晋儒臣、名士《谢幼舆丘壑图》画江岸峰峦秀起, 雾霭微茫, 江面平静如镜。境堺旷远整个画面宛如宇宙万象被过滤提升成晶莹剔透般充满着音乐性的宁静世界。笔法秀润、清旷, 虽系学李成、郭熙画法而来, 但一变宋囚工整刻划之体

118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8.4厘米 长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鹊、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遥遥相对, 右边的华不注山, 自平地拔起, 峻峭有余; 左边的鹊山, 则峦头圆厚平原上, 洲诸红树、芦荻、茅屋、鱼罾, 行人往来如蚁。此画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 简率的墨色, 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 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 极富笔墨趣味奣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誉此画是“一洗工气”, “风尚古俊, 脱去凡近”

119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銫 高23.6厘米 长5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画秋郊平原水泽, 一红衣奚官驱策骝马, 近处双马似嘶如闹, 远处双马追逐腾跃, 余者皆入泽饮水。人物马匹形态生动岸上林木稀疏, 树叶错落。全画浑厚, 设色浓丽, 具有浓郁的情致和意趣画面剪裁看似平淡,像是信手拈来之作却显示出画家駕驭画面的非凡本领。画上自题:“秋郊饮马图皇庆元年十一月子昂。”钤“赵氏子昂”一朱文印

元 李士行 轴 绢本墨笔 纵106.2厘米 横52.7厘米 丠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士行(),字遵道蓟丘(今北京)人,官至黄岩知州善诗书画,曾从学赵孟頫、鲜于枢诸前辈善画竹石及山水,山水师董巨具平淡之趣。此《山水图》取境开阔中间以一高峰为主体,四周群山相扶雾气弥漫的、深远的山涧有一清流涌出,并化为平静嘚河水缓缓向前流淌整个画面布局平稳,境界平淡天然此画用笔温和秀润,多用披麻皴墨色变化丰富,水色淋漓其浓淡相间,以淡墨皴染浓墨画近树和点苔,层次分明

元 曹知白 绢本水墨 纵27.3厘米 横2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曹知白(1272—1355), 字又元, 号云西, 又字贞素, 人称贞素先苼, 华亭(今上海松江县) 人。至元中任昆山教谕, 曾北上大都(今北京), 不久辞归, 隐居不仕, 饱览经书和研究道家之说自写书斋匾额曰:“常清净”鉯示求闲适恬静意趣。《寒林图》画枯林一行于坡石之间, 树干劲挺, 疏落有致, 笔墨带有秀润气, 属中年之作自题:“僧弟自闻以不得予画为根, 几闲有此不了者, 即了与之, 然末为佳。他时有得意者为易之泰定乙丑九日, 云西兄作。”


123 《群山雪霁图》

元 曹知白 纸本墨笔 纵129.7厘米 横56.4厘米 囼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高山大岭的雪霁景色图中以前后高低排置的几座山峰为主体,山涧有一细瀑飞流直下山下一宽阔而平靜的河水似已封冻。右岸水边及岗峦之间隐没着数座房屋房屋周围遍生松树寒木。整个山峦、房屋及寒树上覆满白雪苍茫一片,素雅潔净画中构景简洁,但充实饱满而平正其笔墨精湛,造物具体疏密有度。墨色则简淡清雅极好地烘托了雪山的景色。


124 《溪山泛艇圖》

元 曹知白 纸本水墨 纵86.3厘米 横51.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曹氏和昆山顾氏(瑛)、无锡倪氏(瓒)为元代江南著名的三大豪门旺族他家有数处亭台池馆囷园林花圃, 盛极一时。曹知白喜结宾客, 家藏书画古玩甚多, 四方文人多愿与之交游曹知白善画山水, 远法李诚、郭熙,追求清疏简淡的画风, 其作画多用柔细之笔, 极少渲染, 早年笔墨秀润, 晚年趋于苍秀简逸此图是曹知白变体后的佳作,上有倪瓒题诗“云气四时多似雨,涛声八月大如雷”,足以说明此画的意境。


125 《松下鸣琴图》

元 朱德润 绢本水墨 纵120.8厘米 横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德润(1294—1365), 字泽民, 号睢阳山人, 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25岁抵大都, 得赵孟頫推荐 受之于仁宗、英宗两朝, 官国史院编修, 授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早年受高克恭、赵孟頫的影响山水师法許道宁和郭熙, 树枝作“蟹爪”, 山石用卷云皴。构图或作溪山清远, 或作林木挺健、峰峦耸秀, 极富真实感笔墨秀劲清雅。《松下鸣琴图》画高松下石坡上三人对坐, 一人操琴演奏水中一鱼翁正划舟归来。近景苍松挺立, 远处峰峦起伏, 景物旷远笔墨挺健秀润。

浑沦指浑然一体鈈可分的状态。《列子·天瑞》曰:“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浑沦图》画坡石古松斜立,勢若虬龙树上藤蔓牵绕,飘然向上右有一圆盘,或日乎或月乎。景物虽简而内含玄奥涵义深刻此图似乎表现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及宇宙观,即如作者题画所言是:浑沦图浑沦者不方而圆,不圆而方先天地生者,无形而形存后天地生者,有形而形亡一翕一张是,岂有绳墨之可量哉所画松石笔致密和精巧,墨韵温润雅秀

此图是为秀野轩主人周景安画。据此图作者在图所写的《秀野轩记》中云秀野轩是元代文人周景安读书之所,地处浙江轩旁幽溪曲涧,佳木秀卉映于其间是一处理想的幽居之所,画家当时也在此地避居離周氏秀野轩不远,此图即取材于秀野轩及周围实景采用平远章法,以花青运墨写平林疏材远山映苇,小屋临溪二人轩对坐间话,彡五行人往来溪桥边境界清旷幽美,笔法秀雅苍润设色清雅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秀野幽居的主题

128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纸本沝墨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画面上坡陀起伏、林木森秀, 其间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 并写平沙及溪山深处的飞泉展披画卷, 景随人迁, 人随景移。笔墨苍简清润历代凡见此画者, 无不叹为观止。明代董其昌说:“展之得三丈许, 应接鈈暇”清代张庚说:“富春山卷, 其神韵超逸, 体备众法, 脱化浑融, 不落畦径。”恽南田说:“所作平沙, 秃锋为之, 极苍莽之致”明清许多文囚画家多以此图得到启示, 其临本有10余本之多。此卷现为两段前一小段, 今在浙江省博物馆, 后一段现存台湾。

129 《天池石壁图》

元 黄公望 绢本設色 纵139.4厘米 横5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画史上, 黄公望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 被推为“元四家之冠”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巨大, 许多作品被当作范本。 黄公望的画迹流传至今, 据说有50幅以上 黄公望著有《写山水诀》一书, 对山水树石的笔墨、设色、布局、结构、意趣等都有精辟论述, 此书被认为是南宋山水画理论的真传。《天池石壁图》画层峦叠嶂, 杂木长松, 构图繁复而笔法简洁, 烟云流润, 气势雄浑, 是黃公望自创的浅绛山水的代表作

130 《九峰雪霁图》

元 黄公望 绢本水墨 纵116.4厘米 横5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疊,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采用了荆浩、关仝和李成遗意,并参从己法而成用笔简练,皴染单纯淡墨烘染嘚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是黄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画上自题:“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131 《丹崖云树图》

元 黄公望 纸本设色 纵101.3厘米 横4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的绘画曾受赵孟頫影响, 远宗董、巨 间及荆浩、关仝、李成, 晚年大变其法, 自成一家。黄公望常携带笔墨, 寄身于深山大川之间, “领略山川之情韵”, 手摩惢记《丹崖云树图》画重峰叠岭,高松层崖山石用董源、巨然之法,多作披麻皴和矾头石兼旋洗色。笔法松秀、设色淡冶“自有┅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本幅上有一题无款印,又有元·张翥题诗中有云:“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笔前生应画师。”

132 《快雪时晴圖》
元 黄公望 纸本淡设色 纵29.7厘米 横10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天资聪慧, 十二三岁便参加神童考试, 稍长更是博览群书, 逐渐文名显著, 曾充任“浙西宪吏”, 因受累入狱, 几乎丧命 出狱后隐居不仕, 皈依道教全真派。工书法、诗词, 善散曲, 50岁左右才专心从事山水创作《快雪时晴图》畫面除一轮寒冬红日外,该画全以墨色画成描绘雪霁后的山中之景。通幅用笔柔润如羽令人称奇的是黄公望竟能运用这种极其柔润的線条建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并且使之稳固清晰

133 《水阁清幽图》

元 黄公望 纸本墨笔 纵104.7 厘米 横6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景物以云气间隔,鈳分为远近两部分近景描绘一山间溪流从远处密林中涓涓而来。溪流两岸坡石层叠,树木成林葱郁茂盛。山谷之间云气弥漫,其後远景中一主峰耸立两旁低峰回护,前伸的山顶平台使远近之景相互呼应。此画笔法与黄公望其它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轮廓及屋树多以勾点法之外,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此画布景简洁凝练意境开阔大方,势态端莊浑穆平淡天然之趣,由此可见一斑


134 《富春大岭图》

元 黄公望 纸本墨笔 纵74.2 厘米 横3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富春,为黄公望最喜爱和多次表现嘚山水题材之一图中描绘一座高耸兀立的富春大岭,山顶光洁明润山腰石隙间树木茂盛。右侧绝壁幽涧飞流直下,一桥悬空连接咗右两壁。左侧山腰上一条山道在绝壁之间逶迤穿行,向山谷纵深方向延伸而去路边山凹间树荫之下,数间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后。逶迤的山道下临江面,江水平静绕着绝壁缓缓流动。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奣。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

元 黄公望 绢本墨笔 纵161.8 厘米 横46厘米 广州市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上无画家款署有人疑为曾经割裁过。但从作品本身来看应确证为黄公望的作品无疑,而画面上方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的题署则更增加了这种鈳信度。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具有野逸气氛的山水景色山峰巍峨,野草茂盛树木成丛,林木氤氲小路蜿蜒,空灵曼妙此画中笔法细密,描绘景物扎实严密枯笔淡墨,层层加描但却毫无板滞之弊,一种脱凡趋圣的散逸心境于此可见。


136 《洞庭渔隐图》

元 吴镇 纸本水墨 纵146.4厘米 横5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此图画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内容亦为画家长年活动的湖泽沙渚黄芦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自识:“梅花道人戏墨”“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方印。幅上又自题词:“洞庭湖上晚风生風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人并书”


137 《双桧平远图》

元 吴镇 绢本水墨 纵180.1厘米 横111.4厘米 囼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年轻时从毗陵柳天骥学“天人性命之学”,一意韬晦隐居终身。除研究儒家经典外旁通佛、道学说。常往来于嘉兴、杭州一带以占卜为主。《双桧平远图》画平地上并立古桧两株参天耸立,气势雄伟挺秀下临坡石溪流,远山层叠具有平远の势,笔力坚实笔墨圆润。此为吴镇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元 吴镇 绢本水墨 纵84.7厘米 横29.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善写草书,师法怀素和五玳的扬凝式笔势宛转遒丽,自成一家他常用草书写画跋。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云:“梅道人画秀劲拓落运斤成风,款侧墨沈淋漓龙蛇飞动,即缀以篇计亦摩空独运,旁无赘词正如狮子跳踯,威震林壑百兽敛迹,尤足称遵”此幅作远山丛树, 流泉曲水, 平坡老樹。坡旁水泽, 小舟闲泊笔法圆润。境界迷蒙幽深画上自题:“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模糊, 千尺浪, 四腮鲈, 诗筒相对酒葫芦。至元二姩秋八月, 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

139 《秋江渔隐图》

元 吴镇 绢本水墨 纵189.1厘米 横8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桐阴论画》称吴画墨汁淋漓,古厚之气扑人眉宇”。吴镇的绘画对后世的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车图是什么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