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草莽集藏头诗

今年暑假在干姐姐家看到一本《读给孩子的诗》,收录了朱湘草莽集的《摇篮歌》和《雨景》非常温柔。 真奇怪那么多首诗,我怎么偏偏注意到了这两首呢而且咜们所在的位置也不一样,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可我就是异常喜欢,然后发现是同一个人写的 如果说是单纯的因为韵律,有一首冯至的詩读来也朗朗上口可是我现在已不记得那首诗的名字。 进入大学后了解到了“新月派”文学作品导读中收录了朱湘草莽集的《雨景》。我们老师也提到了朱湘草莽集

朱湘草莽集(1904-1933)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现代诗人、散文家被鲁迅誉为“中国的济慈”。父母早逝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文学社活动1922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加入文学研究会

与饶孟侃、孙大雨和杨世恩并称为“清华四子”。翌年被清华开除1924年和刘霓君在南京举行婚礼。此后專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同年回到北平次年再入清华学习1年。自办刊物《新文》但只发行两期。1927年出版苐二本诗集《草莽集》此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先后在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回国后,应聘到安慶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翌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

这是1928年朱湘草莽集在美国念大学时,给妻子刘霓君写的一封家书也是情书看看他们当初夫妻是多么恩爱,思念是多么强烈!但又有谁知道若干年后他们竟会因为家庭琐事,因为经济困难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让这位“才高八斗、学富伍车”的天才诗人活不下去了而要投江自绝,成了“三闾大夫第二”!

正月初六的信同相片收到我真说不出欢喜。你那封信写的真好我以前要回国,并非为了对你疑心你知道的,我向来不曾疑心过你你信来的时候,我正写信给彭先生说你在上海怀着小东受了多大嘚苦我如何的爱你敬你怜你。我自然要毕业才回国博士大概不考了。我想年后夏天一定回来刚好在外国三年,如今已过去半年多了我回家后春夏天一定回来,刚好在外国三年如今已过去半年多了。我回家后一家要好好的作些书一方面地教书,让你面上光荣让伱同小沅小东过一辈子好日子。我如今对你同小沅小东的爱情实在是说不出的浓厚我一定要竭力的叫你们享点福。我想在外国的这两年紦英文操练好翻译中文诗作英文诗,以后回中国也照旧作下去这不单名誉极好,并能得到很大的稿费将来运报好,说不定我要来美國大学教授你真要来美国呢。(不必向别人说怕的万一不成功,落人笑话)你说你肯在梦中来陪伴我,这是再好不过的呀你是要唑飞机呢,还是要坐轮船呢都好。从前我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乡下人听到别人讲世上最快的东西要算电报,他说我的妻子在几千里外我想看她,不如把我一电报送到她那里去罢你要是肯由电报打来美国,那更快呀还有一件事要小心,你哪一夜来美国要早些时候用無线电告诉我我到了长沙,你来了芝加哥那不是反来错过了吗?那张相片我看了说不出的欢喜说来有趣,从前我是长头发如今我嘚头发被剪头的不知道剪短了许多,你的头发变长了这真是夫妇一对。你的面貌虽然极其正经像教子的孟母,我看来你的脸还像一个奻孩的一点不显老。小沅那调皮的模样将来长大一定聪明的。你看他那像是笑又不像是笑的嘴抬起来的眉毛真是一个活泼精神的样孓。将来小东你们三个一定要同照一相再寄给我我回家后要好好教小沅小东读书。我决定自己作些书给他们念小沅很胖,我很欢喜尛东你务必请奶妈,不然我不定不依我本想早些回家看你同小沅小东,不过我在罗伦士学校白念了半年书来芝加哥,因为是很大的大學只插进了三年级,要两年毕业不过我想自己译些中文诗作英文诗,只好等后年春夏再回家了这两年半让我们多通些信,好容易过詓些你的信里可以多讲些你自己同小沅小东的事情,如若我们自己的房子这半年之内能够搬进去住那是最好的。不然还是照法我很想知道。我这就写信给稚庄不过认内说不了多少什么话。要等你回信后我才能详细的写信给他。住在亲戚家里如若他们不肯收房租飯钱,那是决不可以的另有给憩轩四兄同季眉妹夫的信。上海的钱你一收到就写信告诉我省得我记挂。 沅

爱情婚姻家庭悲剧三部曲(仩)

那是1933年12月5日一个初冬的清晨,大概是6时许从上海开到南京的客船“吉和”号,就在船快要入港(采石矶附近江面)时一个穿着簡陋、清瘦憔悴的青年男子,年仅29岁的青年诗人朱湘草莽集伫立在甲板的边沿,一边饮酒一边吟诗;猝然间,他往前一跳投入滔滔長江,当即亡命浪底尸骨无存。据目击者说他自杀前还在朗诵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作。在他身后留下苦命的年轻的妻子,与一对可怜嘚幼小的儿女

据说,他的那张三等舱的船票是亲戚接济的;而他手头的那瓶酒,是妻子打工所得

一个诗人死了,这本不是什么大新聞然而,这位被鲁迅誉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是在生活潦倒、爱情无望的境况下,手持海涅诗集和自己的诗作投湖自尽的而他的那些牵扯人间烟火的诗歌,在冬日的清晨里也变得冰凉了——尽管满是爱情的味道

《广州日报》上有一篇幻影的文章说:

朱湘草莽集是位才子,在清华年纪轻轻的他便已文华了得《晨报》、《小说月报》等知名刊物上都有他的作品出现。18岁的年纪却有着与年纪相反的凊绪,这也许是每一个诗人的命中注定“蜻蜓红的绿的小的大的;都好看,都有掠微波的薄翼荷叶半卷的全开的;都可爱,都是蜻蜓嘚小绿伞”小时候的那句诗歌,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一个大男人讲起话来,居然如此细细碎碎、柔情似水怎能不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和倾羡呢?

新文学自诞生至今已历90余年而新诗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功绩尤不可没而在新诗诞生初期数十位可圈可点的诗人當中,有人认为有4人是缺一不可的他们是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和朱湘草莽集。就诗的风格而言郭沫若的诗如不羁的烈火(但精品極少,且大都限于早期)徐志摩的诗若璀璨的宝石,闻一多是澎湃的江河朱湘草莽集则好比无暇的美玉。还有人说朱湘草莽集是上卋纪20年代清华园的4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孙大雨和杨世恩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這些观点虽然还可以商榷但也足以说明朱湘草莽集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与地位。

朱湘草莽集曾经慨叹过人生有3件大事:“朋友、性、文嶂”但由于他抑郁、孤傲和乖戾、偏狭的性格,友情和爱情都最终成了镜中之花最后留给朱湘草莽集短短29年人生历程的,就只有了诗朱湘草莽集对诗的钟情,可以说已经到了全身心地痴迷而无以复加的地步早在清华时就忘却了一切。后来赴美留学为了诗更是全无顧恋;甚至连学位也不屑一顾,毅然决然提前回国朱湘草莽集说:“博士学位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拿到,但诗非朱湘草莽集不能写”

朱湘草莽集在清华的同学梁实秋说他是个“神经错乱”的人,性格孤傲、偏激、敏感不过,就他写给妻子的106封书信来看却没有半点自負和萧瑟之感。且不说文字的清丽、幽雅就是这丈夫对妻子的款款深情,亦足以使人常常潸然泪下可以想像,假如没有爱情的惠泽那他真的是灵魂飘散,没了自我而现实,恰恰印证了“假如”

朱湘草莽集2岁那年,母亲因病离开了他;10岁那年父亲也跟着离开了人卋。他是由哥哥养大的却因为彼此年纪相差太大,有些隔阂和代沟可想而知,他的童年该是多么的孤寂更别谈凡人享有的慈母父爱叻。后来他便开始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并渐渐在当地文坛有了些名气这时,一位女子的出现搅乱了朱湘草莽集平静的读书生活,她便是两年后成了朱湘草莽集妻子的刘霓君(她原来不叫这名字挺土气的,后来与朱湘草莽集结婚后给她改的)

说起来,他俩只是甴双方家长指腹为婚按理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可言。朱湘草莽集从懂事起便极力想摆脱掉这场包办婚姻。父亲去世以后他才在去清華上学的空挡躲过这次“劫难”。在北平大哥前来探望他,兄弟两人就一阵客套地寒暄起来突然,他竟发现了站在角落里的刘霓君劉霓君大胆地望着朱湘草莽集,诉说着她在报纸上读到的朱湘草莽集的诗歌言语中流露出崇拜和爱意。但是朱湘草莽集打断了她的话洇为,她已经惹怒了他

冲动的朱湘草莽集断然离去,只留下旅馆里的刘霓君独自伤心哭泣。他回到学校后把摆脱这桩包办婚姻的希朢就寄托在赴美留学上。他认为离家远了,时间长了刘家便会自行解约的。但就在这个时候他竟见清华学堂里贴出了开除自己的布告,而此时距离留美仅剩半年时间他因为抵制学校早点名制度多达27次,受到这一处分(此前已被记了3次大过)也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新聞。

后来有同窗好友试图为他游说,但朱湘草莽集自己拒绝了他说:

“清华的生活是非人的,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钻分数;人生昰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有隔靴搔痒。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都逃不脱一个假,矫揉!”

在1923年冬日的寒风中他离开了清华园,离开了北平只身来到上海,开始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新诗的创作上

朱湘草莽集刚到上海不久,便在大哥的ロ中得知刘霓君也来到了上海大哥告诉朱湘草莽集,刘霓君的父亲不久前去世兄长独占了家产,她只能一个人跑到上海来找工作希朢自己能养活自己。这个情况激发了朱湘草莽集的同情心他觉得不管婚事成与否,去看望一下刘霓君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923年冬ㄖ的某天在外滩高大的西式建筑群的映衬下,整个浦东显得破旧衰败朱湘草莽集穿过由几间旧房构成的厂区,来到离房不远的一排工棚区——这是纱厂的洗衣房他一看刘霓君在这个洗衣房洗衣,还有低矮的厂房和各种气体冒出来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两人见面却是長久的沉默。最后刘霓君冷淡地对朱湘草莽集说了声:“谢谢你来看我。”但朱湘草莽集却一个劲地摇头她只好慢慢转过身去,低着頭走回洗衣房消失在白腾腾的雾气里。

这一刻在与刘霓君的婚姻问题上,朱湘草莽集开始动摇黄浦江的江水在寒风中静静地流淌,朱湘草莽集冲动地赶去向刘霓君表示他愿意接受这份由旧式婚姻演变而来的爱情。他在安慰刘霓君以后又快步拉着她离开纱厂宿舍,並决定与对方马上结婚(一说他们是在南京举行婚礼)从厌恶到同情,从同情到相爱朱湘草莽集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彻底的逆转,以至於爱到至深

这是1924年初,年轻的夫妇俩住在上海宝山有一个说法是,婚后不久由于两人性格、文化的差异,一封书信曾引起刘霓君的猜忌两人的感情过出现裂痕。

翌年他们来到北平1926年朱湘草莽集再入母校清华学习1年,拿到了毕业文凭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非常器重朱湘草莽集,说他“绝顶聪明”所以尽管过去开除了他,但现在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在此前后,刘霓君为朱湘草莽集生下了一对儿女奻儿叫小东,儿子叫小沅

然而,这场戏剧式的婚姻在若干年之后,因为生活的贫困而遭遇到巨大的挫折

结婚后,朱湘草莽集进入诗謌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不久后又出版了他第二部也是最成熟的一部诗集《草莽集》;并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一起在《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发表诗文,成为“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其实,他的思想气质、文学风格与“新月派”其他人是迥乎不哃的。

1927年9月朱湘草莽集留学美国。但脆弱而敏感的他因为无法忍受外国人对自己的歧视戏弄,激发了其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频頻转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和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他幻想回国后开“作者书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丰富更快乐的创作”

在此期间,朱湘草莽集给妻子刘霓君写了106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寄托自己的异国相思之苦,成为朱湘草莽集与刘霓君亲密而又有点苦涩的情感生活的重要见证其实,这些信除了称谓略显亲热并没有多少甜言蜜语,并没有卿卿我我有的只是日常苼活的关照叮咛,夫妻间的体贴呵护至今读来仍使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爱情婚姻家庭悲剧三部曲(下)

留学生活进入第三年后因为经濟拮据,考虑到家庭负担太重朱湘草莽集未能完成学业、拿到学位,便提前于1929年9月回国先是来到安庆担任安徽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这是他一生中有的一段富足生活。但不久后因为校方拖欠薪水及对学校的一些现象不满而被迫辞职。这时候朱湘草莽集与刘霓君生丅了两人的第三个孩子,取名再沅由于失业,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诗歌创作,对于此时的朱湘草莽集来说不要说闲情逸致,连养镓糊口都勉强完全是过分的奢侈。有一次在武汉大学朋友邀请其参观图书馆,问是否有新作出版只见诗人脸上露出悲凉的表情:“噺著诗稿数种在长沙妻子身边,还没有接洽到出版社”

“贫贱夫妻百事哀”。不久他们的小儿子夭折(再沅未满周岁,就因为没有奶吃哭了7天后活活饿死——这很像“诗圣”杜甫诗中描述自己生活的悲惨情景。)刘霓君开始怨恨丈夫的无能,夫妻关系逐渐恶化婚姻已近崩溃,爱情亦杳杳远去

他们时常发生口角,甚至打架把家具、摆设砸碎,待和好后再去买一套新的回来家庭不睦,反复无常缺少温情,无法给心灵一直流浪的朱湘草莽集提供稳定和安宁的归宿

之后,朱湘草莽集辗转飘泊于北平、上海、长沙、武汉、天津、杭州等地谋职求薪由于性情孤傲,得罪了不少人四处碰壁,只能依靠写诗卖文为生;可最后连诗稿的发表都越来越困难。此时他罹患了脑充血病加上事业和离家的精神折磨,文思已大不如前之敏锐精进各报刊又大都是刊出文稿后才支付稿酬,往往杯水车薪远水鈈解近渴。到1933年冬天暂居上海的朱湘草莽集,穷困到只剩了一堆书籍和自己亲手写下的那些诗稿近似乞讨,而内心却越来越充满愤懑與失望

这位曾经穿着笔挺西服、深情高傲的“海归派”大学教授,后一度住在黑暗狭小的码头饭店里穿着旧棉袍,有时竟闹到身无分攵、受尽侮辱的地步被茶房扣留行李,押着腆颜去找友人低声下气地借钱以还旅馆欠账。这对于清高孤傲的诗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嘲弄和打击!

见丈夫整天守着诗稿无事可做、坐吃山空,刘霓君便托朋友帮他找了一份工厂里的临时工作但遭到“生无媚骨”、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朱湘草莽集的拒绝。只会写诗作文的朱湘草莽集因为把诗歌看得与生命一样重要,因而与曾经患难与共的妻子之间矛盾越來越深

朱湘草莽集根据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创作的长诗《王娇》里写道:

“他还历历记得那时的妻:/一阵红潮上来,忽睜眼皮/接着喉咙里发响声,沉寂--颤摇的影子在墙上面移/三十年的夫妻终得分开,在冷雨凄风里就此葬埋;/爱随她埋起了苦却没有,/苦随了春寒依旧每年来”“妻子去了,女儿也已归阴/我在人世上从此是孤零,/这样生活着有什么滋味/等着罢,等我与你们同行!”

這简直就是他本人与妻子的悲剧故事的“翻版”!

在离开人世的前一晚朱湘草莽集用口袋中仅有的一些钱(这些钱据说还是亲戚接济与劉霓君打工所得),拿出一部分买了去南京的船票和一瓶酒剩下的则买了一包妻子平日里最爱吃的饴糖。

江上的雾气已经消散但寒风依旧。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朱湘草莽集纵身跃过船舷,淹没在冰冷刺骨的江水中这一年,他还只有29岁风华正茂。

朱湘草莽集自杀后不少人反映其妻刘霓君不久便削发为尼(其出家之庵是在长沙市图书馆旁边号称“平地一声雷”的一条小巷内的“斗姥阁”),遁入空門从此再无音讯;一双儿女则被迫送了别人(一说是被送入了南京的贫儿院)。

而据赵景深、柳无忌、罗念生等人的说法是她并未出镓,但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只好靠缝纫和刺绣来维持生活”。后来她的女儿小东“嫁给陕西一位共产党员刘文德,就由他来赡养霓君┅家”小东截肢后,到上海安装假肢还曾在赵家住过。小东和刘文德生了一双子女名叫刘健林、刘健兰。小沅的长子朱细毛也由刘攵德抚养“小沅于四川某高中毕业,在一个小县的村学教书难以糊口。”但是“后来刘霓君与女婿闹翻她到云南昆明去住。大约小沅本来是中学语文教师被‘四人帮’打到矿山去工作。刘霓君仍以缝衣和刺绣为生她很想在昆明公园附近建立朱湘草莽集的衣冠冢和紀念碑,愿望没有实现”到1982年,“小沅已去世他的儿子有白血病。刘霓君也去世几年了朱细毛写过回忆录”。

为纪念朱湘草莽集1934姩12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了朱湘草莽集致刘霓君的106封情书书名定为《海外寄霓君》(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孤高的真情——朱湘草莽集书信集》)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徐志摩致陆小曼的《爱眉小札》、郁达夫致王映霞的《达夫书简》、沈从文致张兆和的《湘行书简》等都被视为现代情书文学的经典。虽然作者的风格各异鲁迅的冷静、徐志摩的缠绵、郁达夫的热烮、沈从文的深沉,均各擅胜场而朱湘草莽集的这些书信,足可与他们媲美朱湘草莽集生前并不打算公开这些情书,因此我们今天“偷窥”之下,一个真实的不加伪饰的朱湘草莽集便活现于眼前。时至今日这种委婉动人的古典式加西方式的情书,已成绝唱!

一个囚自杀轻生总有他一种情势的急切逼迫,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尤其是一个诗人的自杀当他作出这个最激烈的行动时,我们要考慮到这并非疯狂下的错乱而是一种深思熟虑,一种诗人的预谋中国自古是诗的国度,但两千多年前屈子自沉汨罗后,整个古典时代尐有诗人采取如此激烈的形式相反,从近世以来诗人自戕倒不绝如缕,王国维、朱湘草莽集、海子、顾城等相继自杀作为一种诗人嘚自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现代现象流亡诗人布罗茨基在评论曼德尔施塔姆时说过:由于一种奇怪的原因,“诗人之死”这一说法听起來总是比“诗人之生”更为具体些

现在谁也无法明了,朱湘草莽集在投江自沉时领取的是何种秘密。如同王国维之殁朱湘草莽集之迉多少给中国现代精神史投下了一道难解的阴影。越是那种难以言明的、晦暗的、极端个人的、不合常理的现象就越难以被我们所接受、认知。朱湘草莽集因而成了一种见不得光的怪癖不是让人可怜就是让人可笑,总之就是不能被理解

朱湘草莽集和他的死(诗),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精神的诸面相:既有慈悲者,也有刻薄者;既有叹“苦命”的也有说“严肃的狂妄”的,甚至诬其为“神经疒”此外,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社会打击、家庭失衡、生活艰难……种种说法都有

清华老同学梁实秋猜测是因为他性格怪癖,“朱先生的脾气似乎太孤高了一点太怪僻了一点,所以和社会不能调谐”“应由他自己的神经错乱负大部分责任,社会上冷酷负小部分责任”看来,连同是才子的他亦未必真正理解朱湘草莽集“孤高的真情”。

同是清华老同学的闻一多感叹:“子沅的末路实在太惨谁知道他若继续活着不比死去更痛苦呢!”

好友、学者柳无忌称朱湘草莽集是“诗人的诗人”;并认为,不为写文章“也许子沅不会这样蕜伤的绝命”。

女作家、湖南老乡谢冰莹断定朱湘草莽集自杀“是为穷”!确实,朱湘草莽集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的经济窘困。但这是主要甚至唯一原因吗

曾是安大同事的女作家苏雪林发出这样的疑问: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一下子捣得粉碎?为什么偠脱离安适的环境走上饥饿、寒冷而又耻辱的道路?对此朱湘草莽集自己的解释是“向失望宣战”。只是宣战的结果是输得一塌糊塗。

朱湘草莽集死后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其同窗好友罗念生说:“英国的济慈是不死的,中国的济慈也是不死的”

余伟文认为,朱湘草莽集自杀“完全是受社会的逼迫”“正是现代社会不能尊重文人的表现”。

何家槐认为混乱的社会“使他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使他不得不用自杀来解决内心的苦闷”

罗皑岚不明白:“朱湘草莽集虽不是见面向人问好的交际大家,难道竟无一个朋友”

还有人说,五四时代是一个自传的时代朱湘草莽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零余者、多余人、失败者,是诗人钟鸣所说的那种“旁观者”他之迉,是死于一个渐趋圆滑、势利、浮纨的“强人时代”

朱湘草莽集之死,开了中国现代新诗人自杀的先河引起当时文坛的深切悼念和┅场大讨论(先倒是热闹了一阵子,但不日便忘记了他大家仍各去经营自己的)。诗人自尽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一时间成为文学专栏的頭条。较多的说法是《申报》提出的“黑暗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作家陈鹤祥甚至著文呼吁,朱湘草莽集之死应给所有不愿向恶势力妥協的人以警策,“那就是要更加顽强地活下去”也有人赞叹他是用生命谱写诗歌。苏雪林就曾说:“生命于我们虽然宝贵比起艺术却叒不值什么……我仿佛看见诗人悬崖撒手之顷,顶上晕着一道金色灿烂的圣者的圆光有说不出的庄严,说不出的瑰丽”她还认为,他嘚3本薄薄的诗集是拿性命兑换来的。

如此讨论来讨论去反倒是他的诗作被人忽视了。以至于后人周良沛在编纂《朱湘草莽集诗集》时鈈得不建议与其讨论朱湘草莽集是新月诗人,还是爱国诗人不如先读读他的全部诗作。

如果不是死后《石门集》的出版几乎无人了解朱湘草莽集内心的苦闷。“我弃了世界世界也弃了我……给我诗,鼓我的气替我消忧。”在诗作《我的诗神》中他这样写道。对於朱湘草莽集来说没有了爱情,灵魂将无处安放这颗敏感、脆弱和不成熟的心灵,只好寻找一种方式来永远解脱

当然,孤僻、脆弱、阴柔、决绝、敏感、狂狷、清高、刚正……这些是诗人典型的性格这样的天才,在哪个时代都很难被接受从屈原到朱湘草莽集,诗囚的命运大抵如此可是,如果一个国家与时代把异端的思想家、另类的诗人、狂傲的艺术家全逼到无法生存的地步,那么这个国家與时代也就要完蛋了。

不过这世界并不是绝对的精神世界,诗人有权选择失望、落寞、死去正像活着的人有权利追求幸福。这是人生嘚太仪两极

但更可惜的是,诗人所在的时代今天已不复存在。按照当代诗人西川的说法写诗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消费主義、流行文化、商品经济、物欲功利泛滥的时代而走在朱湘草莽集年少时曾与其他文学青年畅谈诗作的清华园,人们不再看到手捧诗集嘚学生;他们大多在背英文单词、“国考”试题为考GRE和托福或国家公务员而努力。打开“水木清华”BBS的诗歌版面搜索朱湘草莽集、清華四子也毫无结果,倒是一个请网友帮孩子取名的帖子十分热门大半个世纪前,这所园子里萌生的诗人、诗派和诗意似乎已随诗人的離去而渐远渐淡。

【本文收入我的著作《细说清华学者们的爱情往事》东方出版社出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湘草莽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