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 吕布 pdf吕布用过哪些相机

肖全眼中的马克·吕布,及各自镜头下的名人
&&首推于&15.12.31
浏览(1084)|回应(0)
(马克·吕布是首个拍摄中国领导人的西方摄影师,肖全曾做他的助手。)马克·吕布是个不容易被人了解的人,因为他内向的性格,他并不善于交际,有人会因此觉得他傲慢,而在肖全记忆中,马克·吕布是个可爱的老头,真实、自然、温柔,像他拍的相片一样。“当我遇到我所爱的女人以后,爱让我重新出发了。”——肖全说,这是马克·吕布对他说过的话中,他印象最为深刻的。马克·吕布“献给一个80岁还在拍照片的人。我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有责任感、对一切充满希望的摄影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你让我尊敬,却难以效仿。”日,马克·吕布在巴黎过80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张从中国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马克·吕布与肖全寄这张明信片的人,是中国著名人像摄影师肖全。1993年至1996年的3年间,马克·吕布多次来到中国拍摄,肖全则担任他的助手,他描述自己眼中的马克·吕布,工作时像一头猎豹。1993年年初的某天,肖全接到法国驻华使馆罗妮女士打来的电话,她告诉肖全一个令他惊喜若狂的消息:马克·吕布不久将到广州来拍片,需要一个英文好且懂摄影的助手,他们觉得肖全很合适。“能给崇拜已久的大师当助手,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十多年前的记忆,却依然让肖全激动不已。实际上,那时候的肖全已经出名了,他拍摄的《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集1991年出版后曾轰动一时。肖全与马克·吕布夫妇6月的某个中午,肖全见到了马克·吕布。“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毛衣,满头白发,看起来像个学者。”就这样,一老一少、一中一外的两个人开始整日扛着相机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上“游荡”。“马克·吕布像一头猎豹,总是能敏锐地发现令人兴奋的猎物。”马克·吕布对文化符号的敏感常常令肖全感到惊讶。有一天,他们见到马路边一幅宣传画,走过好几米远后他才发现马克·吕布正在用相机瞄准那幅耐人寻味的画:一个大拇指向上翘着,正在弹一堆硬币。1994年巩俐在苏州,肖全 摄只要是和马克·吕布在一起,类似这样的“发现之美”每天都会呈现。后来,他们还一同去过深圳,肖全记得很清楚,在深圳地王大厦的建筑工地上,一群民工光着膀子吃饭;还有改造前的东门老街,那些岭南风味的骑楼,一一被马克·吕布摄入镜头。在肖全印象中,马克·吕布是个很懂得自我保护的人。“他总是有办法不让摄影对象发现自己,一旦被发现了,他会停止拍摄。”不过,他们也遇到过一些反应过激的人。有一次,肖全和马克·吕布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闲逛,看到一个正在用铁钳夹蜂窝煤的老太太后,马克·吕布机敏地举起了相机。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三四米远,老太太很快就发现了有个外国老头在拍自己,没想到这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居然抄起铁钳就朝马克·吕布奔了过来,他吓得撒腿就跑,老太太就举着铁钳在后面追。“马克·吕布对这种事情挺理解的,在国外他也有相似的经历。”肖全说。生活中很“吝啬”1991年史铁生在北京,肖全 摄“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摄影大师,生活中的马克·吕布实在是太俭朴了,甚至有朋友开玩笑叫他‘抠老头’。”肖全笑着说,马克·吕布买芒果的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是1993年在广州,肖全和马克·吕布在一个商场内拍完相片,走出商场后,马克·吕布注意到马路边上的一个水果摊上有芒果卖。芒果是马克·吕布最爱吃的水果。于是,肖全走上前去问了价钱,水果贩说的价钱并不离谱,但是马克·吕布还是觉得贵了,他摇了摇头,然后不甘心地走开了。肖全回忆说:“当时马克·吕布低着头向前走,无精打采的样子,我觉得有趣,于是拍下了那个背影,至今我还保存着这张相片。”在第三届国际画廊博览会上,马克·吕布于1971年拍摄的一幅照片《武汉》标价为人民币17万元。“他不可能缺钱。这可能是他的习惯吧。”肖全介绍说,马克·吕布吃饭也很简单,几乎每天都是点个鱼和青菜。马克·吕布是个不容易被人了解的人,因为他内向的性格,他并不善于交际,有人会因此觉得他傲慢,而在肖全记忆中,马克·吕布是个可爱的老头,真实、自然、温柔,像他拍的相片一样。谢烨与顾城,在成都花园酒店,肖全 摄肖全告诉记者,马克·吕布60多岁时认识了她现在的太太凯塞琳,一个作家。“当我遇到我所爱的女人以后,爱让我重新出发了。”——肖全说,这是马克·吕布对他说过的话中,他印象最为深刻的。马克·吕布镜头下的名人荒木经惟丘吉尔达利毕加索布列松与弗兰克贝聿铭罗素赫鲁晓夫简·方达卡斯特罗列侬波伏娃与萨特杜尚米罗肖全镜头下的名人姜文艾静崔健三毛北岛食指肖全的奶奶杨丽萍朱哲琴翟永明西川芒克余华
作者:添加作者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马克·吕布:影响一代中国纪实摄影的摄影大师
我的图书馆
马克·吕布:影响一代中国纪实摄影的摄影大师
& & & & 根据法国媒体报道,著名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Marc Riboud)于当地时间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1957年起多次访问中国,亲身观察和记录了中国的若干历史事件。& & & &&马克·吕布(Marc Riboud),法国著名摄影师。1923 年 6 月 24 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他曾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14岁拿起相机拍下第一张照片日,马克·吕布出生于法国里昂,在家排行老五。与善于交际的哥哥姐姐相比,马克·吕布显得内向、害羞。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家里,我哥哥姐姐总有说不完的话,我只在一边悄悄听、默默看。或许是这个原因,我的双眼逐渐学会自己找乐子,形成了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14岁时,他拿起父亲的袖珍式柯达折叠相机拍下了第一张照片,自此他找到了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方式,开始了终其一生的摄影生涯。二战结束后,马克·吕布在里昂中央理工学校学习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在里昂工厂做工程师。上世纪50年代初期,马克·吕布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开始以摄影师为职业。不久后,前往巴黎后,有幸结识了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布列松对他的摄影创作给予了很多的鼓励。马克·吕布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成名作《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之后,布列松将马克·吕布吸收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成员。加入玛格南图片社的日子里,马克·吕布如鱼得水,他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美国,既见证了战争的残暴,也抓拍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日常生活。马克·吕布成名作《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1957年开始20多次访问中国& & & & 马克·吕布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后来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到中国。1957年马克·吕布发表了他报道中国的第一张图片,从那以后,他又先后20多次访问中国。其间,他拍摄了大量中国名人的照片,他自称徘徊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次数比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还要多。毛泽东向波兰总理夫人敬酒,1957年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1957年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1957年& & & & 他也拍了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照片,尤其是1993年那次来中国,“他感觉到中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跑遍了沿海的诸多城市,从街头到工地,他从细微处见大格局,如“弄堂里玩耍的小孩、沿海城市中工地上的小伙、街边下棋的老头”。从马克·吕布的镜头下可见新中国的变迁。& & & & 能在1957年这个特殊年份开始拍摄中国,对于马克·吕布来说完全偶然。1955年被玛格南图片社派驻印度后,他在那里结识了法国驻华使节,通过这层关系,马克得到当时在印度的周恩来总理前秘书的帮助,1956年底获准前往中国拍摄,成为1949年后最早进入新中国的西方记者之一。北京,寒街上的三个小孩,1957北京,许多小朋友被天桥上的皮影戏迷住了,1957北京,1957北京,故宫,1957北京,人们兴致勃勃地围观两个摔跤手摔跤,1957北大,1957北京,天安门广场,1957北京,1957北京美术学院,1957北京,1957北京,结婚,1957北京,1957北京王府井的老妇人(1957)尽管身为记者,他对新中国还是知之有限,很难确切了解年以及1965年第二次旅行时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包括公私合营彻底完成、反右运动以及即将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纯粹依赖一个摄影记者对事物的观看本能,他记录下了一些行将消失和行将发生的事物。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年北京,文革前夕的学生们,1965年北京,文革前夕的学生们,1965年北京,文革前夕的学生们,1965年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年& & & & 马克曾近距离拍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照片,它们也都作为杰出影像作品在著名刊物上被传播。马克·吕布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进入中国,那段时期人们日常的生活图景和精神状态,中国摄影师完全忽略或不得不忽略,但通过他的镜头保留了下来。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1957年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1957年& & & & 年两次旅行,马克·吕布从哈尔滨走到南宁,行程超过2.5万公里,时间合计9个多月。他镜头里的中国是温和善意的,尤其在50年代到70年代的作品里,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文的观看,而非西方一些政治记者常见的居高临下的发现。琉璃厂(1965)辽宁,鞍山。钢铁工厂,工作中的工程师,1957年辽宁,鞍山,钢铁工厂里的舞会,1957年1957年,辽宁鞍钢大食堂,按照革命实践的要求,工程师与工人们坐同样的桌子,戴同样的毛泽东式帽子和护目镜,用同样的筷子吃饭。在以前,工程师食堂的特权是工程师可以坐下吃饭,但其他的工人和学生食堂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 & & 马克·吕布和中国颇有渊源。1955 年,马克买了一部二手车,一路从巴黎开到了加尔各答。因为那次旅行,马克结识了一名认识周恩来总理的友人。1957 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马克获准进入中国,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图为中国长城,1957 年。四川,病人被送往医院,在以前,轿子是大地主的特权,1957年甘肃,年轻人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学校学习。中国北方的冬季很萧瑟,山里的人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过了一代又一代,这些上夜校的农民除了添了一顶毛泽东式的帽子,其他方面没有改变,1957年甘肃,麦收,1957年在马克·吕布的镜头前面,中国始终处于变化中。影象背后,是他对一个变化中的大国的冷静关照和思考。转型巨变与凡人琐事,马克·吕布给予公平的捕捉和展示。湖北,汉口。由苏联援建的汉口长江大桥正在施工,1957年辽宁,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在50年代就显现出来了,1957年马克一直在追寻属于中国的光和影,用它们组合出了一幅历经 50 余年发展的国家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个人视角带给了中国摄影家,把一种对摄影的直觉和敏感、对摄影近乎着魔的热情了带给中国摄影界。“我非常热爱东方,远远超过成长的家乡。我们总是被相反的、不同的东西所吸引。但现在所有的事都对齐了,中国再也不是远东,它已经变成远西了。”马克表达着对中国的情有独钟。马克·吕布的拍摄手法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中国纪实摄影界占据主导位置,产生了恒久而巨大的影响。中国黄山,1985 年。图为外白渡桥,中国上海,2002 年。马克·吕布的作品并不一定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纪实作品往往通过细微的生活,反映深远的意义。“我从来不因寻求美而感到疲惫。”马克·吕布说道。在罗伯特·卡帕、布列松等纪实摄影界传奇大师相继去世后,马克·吕布这位玛格南图片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仍然对摄影秉持着一种近乎着魔的情感。(来源:网络)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马克·吕布去世:70年摄影生涯记录中国50年_凤凰资讯
马克·吕布去世:70年摄影生涯记录中国50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马克·吕布和中国颇有渊源,是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1955年,他购买了一辆二手车,从巴黎开到了加尔各答。1957年获准进入中国,从此先后22次访问中国,记录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巨变,留下了包括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肖像在内的诸多经典照片。他所著的《在中国的40年摄影之旅》,组合出了一幅历经50余年发展的国家肖像。
原标题:马克·吕布去世:70年摄影生涯记录中国50年据法国媒体报道,著名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Marc Riboud)于当地时间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马克·吕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拍了将近70年的照片。马克·吕布1923生于里昂。在他14岁时,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吕布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51年,他放弃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从最初的自由摄影师到1952年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首位获准进入新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马克·吕布和中国颇有渊源,是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1955年,他购买了一辆二手车,从巴黎开到了加尔各答。1957年获准进入中国,从此先后22次访问中国,记录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巨变,留下了包括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肖像在内的诸多经典照片。他所著的《在中国的40年摄影之旅》,组合出了一幅历经50余年发展的国家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个人视角带给了中国摄影家,把一种对摄影的直觉和敏感、对摄影近乎着魔的热情带给了中国摄影界。他的拍摄手法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纪实摄影界占据主导位置,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图片修正和改变了一些西方人对东方这个国度的看法。相机从不离身 电梯从来不坐摄影师肖全从1993年开始就给马克·吕布当助手,今年7月刚刚出版了《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一书。肖全回忆:1993年,一个法国领事馆的参赞找到在一家摄影杂志工作的他,说马克·吕布要来中国拍摄,需要找一个会英文的中国助理。肖全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他自己,由此成为了马克·吕布的助手,开始长达20多年的交谊。肖全说,印象中的马克·吕布从不坐电梯,总是坚持爬楼梯锻炼身体。“他总是精力充沛,几乎每年都在路上。即便他快90岁了,还能在广州街头大步流星地追着美女拍照。”肖全记得,马克·吕布喜欢看报纸,在深圳时常常要他去买《China Daily》,“他关心这个世界,总是要知道每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他的计划很多,从不闲着。”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肖全回忆,马克·吕布相机从不离身。一天傍晚收工,肖全说,终于可以把照相机装进摄影包里了,马克·吕布一脸严肃地说,“如果在餐厅里碰上了邓小平,我看你拍不拍。”给周恩来所拍照片成为在中国的特别通行证1994年岁尾,肖全和马克·吕布在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片场第三次相遇,两人都是为拍摄电影的剧照而来。工作之余,肖全常常带着马克·吕布在上海的里弄穿街走巷。有一次,马克·吕布见到一个老太太正在生煤球炉,刚刚举起相机,就被老太太发现了,老太太操起手上的火钳边骂边追着他跑。肖全为了保护马克·吕布,没有拍下这个生动的场面,事后无比后悔。在中国拍照遇到麻烦不能脱身时,马克·吕布会从钱包里取出他当年拍摄的周恩来竖起两个指头的著名照片,这张特别的通行证屡试不爽。文/本报综合 供图/视觉中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71513
播放数:369702
播放数:1228578
播放数:5808920&&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摄影作品欣赏
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摄影作品欣赏
    马克?吕布,1923生于里昂。在他14岁时,他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吕布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统治。战后,马克?吕布进入位于里昂的EcsleCentrale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并于1948年毕业。但到1951年,他决定放弃他的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最初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9年,马克?吕布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的副主席,又于1975年、1976年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  马克?吕布的作品并不一定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他到世界各国旅行期间,他敏感地拍摄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特别是通过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远意义的内容。他不但用黑白材料拍摄新闻报道摄影,也用彩色材料拍摄,而他的这些彩色作品不但构图精彩,而且色彩优雅、细微。(作者:网络)
请稍等,正在努力加载中。。。
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摄影作品欣赏
该图集已浏览完毕
京ICP证150110号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89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吕布 枪炮与鲜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