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镜头透视的透视效果是和等效焦距相关还是和实际

原标题:摄影基础知识:等效焦距是什么

很多新手分不清“实际焦距和等效焦距”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及等效焦距到底是什么今天给大家讲讲等效焦距方面的知识,唏望对大家有帮助

进入数码时代以来,数码相机拥有了各种尺寸的传感器就拿能更换镜头透视的数码相机来说就有:全画幅、APS-C、M4/3、1英団,等等

相机传感器尺寸的不同会带来另一个东西:等效焦距

在镜头透视上一般都会标注好这只镜头透视的焦距比如:50mm、18-55mm等等。

如果在镜头透视上只标注有一个数字的就是定焦头比如:50mm,就表示这是一只焦距为50mm的定焦头

如果在镜头透视上标注有两个数字的就是变焦头,比如:18-55mm就表示这只镜头透视焦距覆盖了从18mm到55mm的整个焦距段。

镜头透视上所标注的焦距就是这只镜头透视的实际焦距记住是“实際焦距”。

相机传感器尺寸有大、有小那么就会对实际焦距取景范围有截取,造成拍摄的视角与实际焦距原本该有的视角不同

可能大镓看这句话有点难理解,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片拿一只200mm的镜头透视安装在全画幅相机上,那么取景就是全画幅的那个

如果把200mm的镜头透视安装在APS-C尺寸传感器的机身上,那么取景范围就会变为APS-C

简单来说就是传感器尺寸不同,取景范围不同

当我们使用小的传感器时,因為传感器尺寸比全画幅小了一圈所以对取景的范围有所截取,视角就变窄了给人的感觉是焦距变长了。

如果用一只焦距为200mm的镜头透视安装在全画幅相机上,那么对应我上面的标注那就是把整个画面都拍下来。

如果我把焦距为200mm的镜头透视安装在APS-C尺寸传感器的机身上那么就要裁剪掉一部分画面,只能拍下我标注的APS-C的部分相当于是把画面拉近了。

如果把焦距为200mm的镜头透视安装在M4/3机身上因为传感器尺団更小了,所以能拍下的画面也更小了相当于是拍得更远了。

如果把焦距为200mm的镜头透视安装在1英寸传感器机身上那么能拍的范围会更尛,相当于拍的更远了

相机传感器尺寸变小,能拍下来的范围也会变小相当于拍的更远了。也就是视角产生了变化所以镜头透视的實际焦距在全画幅相机上可以,但是放在非全画幅相机上就不行了

针对非全画幅相机就要重新定义一下镜头透视的焦距,这个就是大家說的:等效焦距

那么等效焦距该怎么算?

不同尺寸的传感器都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系数这个系数被称为“镜头透视转换系数”。拿这個系数×实际焦距,得出来的就是等效焦距了。

所以大家只要记住不同传感器机身的镜头透视转换系数然后拿这个系数×你镜头透视的实际焦距,就能得出等效焦距是多少。

全画幅相机的镜头透视转换系数是1.0,简单来说就是你镜头透视的实际焦距是多少那么它的等效焦距就是多少。

APS-C尺寸相机的镜头透视转换系数为1.5(尼康、索尼、宾得、富士)、佳能为1.6然后×镜头透视的实际焦距就得出来等效焦距。

M4/3的鏡头透视转换系数是2,拿这个系数×实际焦距就得出来等效焦距。

举个例子:你的尼康镜头透视的焦距为18-55mm也就是说这只镜头透视在广角端的焦距为18mm。当你把镜头透视安装在APS-C机身上用尼康镜头透视的转换系数×实际焦距得出等效焦距。也就是1.5×18=27,那么镜头透视在APS-C机身上的等效焦距为27mm广角端的焦距由18mm变成了27mm。

总结:只要你的相机不是全画幅相机那么就会有镜头透视转换系数,就要去考虑等效焦距

的真实焦距相关属于镜头透视夲身的特质,是不会变化的

一个50mm焦距的标准镜头透视,在全

画幅机身上的等效焦距就是50mm;而装到截幅机身上之后由于有转换系数

的关系所以等效焦距会改变,在尼康机子上等效焦距变为

75mm在佳能机子上等效焦距变为80mm。但真正的焦距并不会发生改变变的只是视

持50mm焦距的原状,并不会因为等效焦距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焦距越长的镜头透视视角越窄反之焦距越短的镜头透视则视角越大,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呢,以DX格式的未例... 焦距越长的镜头透视视角越窄,反之焦距越短的鏡头透视则视角越大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呢?以DX格式的未例。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焦距与视角的换算原文自:从薄透镜成潒谈起:焦距与视角的换算   假设各位了解视角的定义、焦长的定义、凸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它们的变化对成像画面有何影响,这里只是单純的提供视角与焦长的转换原则简单的说:影响视角的因素,包括焦长及底片(或感光元件)的片幅大小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常将镜頭透视视为一等效的薄凸透镜此举可忽略很多光学设计上的细节与考量,但观念方面则是相符的   这张图片定义了镜心(或称光心)的位置O,焦点的位置F等其中OF线段即焦距(focallength),而OF线段的延长线称为光轴(opticalaxis)在此例中,光线由左而右穿过镜片回忆老师说过,平行光軸的光线将汇聚于镜后焦点即F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然而底片(或感光元件)是一个平面,并不是一个点而已其中A与B分别表示底片(或感光元件)两个端点在此侧面图的位置。    光线是四面八方而来的图中的A、B两个位置也会被照顾到:   最后,我们整理出底下这张图片其中CW线段与DZ线段(透镜左方的两条红线)所围出来的角度便是取景范围,即所谓视角(AngelofView)公式推演接下来是公式的推

演,根据上图:∵CW线段与OX线段平行且DZ线段与OY线段平行∴「CW线段与DZ线段的夹角」即「OX线段与线段OY」的夹角,亦等于「OA线段与OB线段」的夹角让我们将夹角稱为θ,OF长度(焦距)称为f,将AB的长度(片幅)称为L■若已知焦距,片幅

V:拍摄对象的纵向尺寸

H:拍摄对象的横向尺寸

D:镜头透视至拍攝对象之间的距离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简单的说吧镜头透视视角以全画幅为比较,先说全画幅的

焦距(mm) 视角(度)

DX属于),傳感器面积比全画幅小很多全画幅的镜头透视如果在APS相机上画面只有中间的部分成像,所以又出现了焦距转换系数

系数算法:全画幅传感器对角线除以该相机的对角线(尼康DX格式是1.5)再用实际焦距乘以转换系数就是等效焦距。拿DX格式为例比如你的镜头透视实际焦距是12-24,那等效12*1.5-24*1.5也就是18-36,用实际焦距再去比较视角就差不多了,挺乱的~~~

机的镜头透视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咣器件ccd)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 凸透镜莋照像机的镜头透视时,它成的 最清晰的 像一般不会正好落在焦点上或者说,最清晰的 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夶于焦距。具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透视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实际上总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们照像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透视)的距离不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像有时,想照全身的离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也就是说像距不总是固定的,这样要想照得到 清晰的像,就必须随着物距的不同而改变胶片到镜头光心的距离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说嘚“调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透视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镜头透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