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药丸的节奏,老人家的功过什么到底怎么分

瘦龙健康:版权申明 本文首发自死磕中国肥胖问题,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本文编辑翻译时间(N个小时),预计閱读时间30分钟如…

马渭源教授的最新著作《大明帝國》系列(1)(2)(3)《洪武帝卷》上、中、下三册要出版了邀我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因为他与日本关西学院校长、国际明史专家阪仓笃秀教授是老一辈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的第二代传人,这是 2011 年底海内外眉师儿孙们云集一堂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作出的慎重决定作为眉师的第一代传人,我感到责无旁贷要做好这件事情

马教授去年应邀去美国做讲座,北美三大华文报刊《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侨报》对此都曾做了专门的报道其中《世界日报》称誉马渭源教授为著名的明史专家;稍后中国大陆媒体称他为“第┅位走上美国讲坛的明史专家”。另据海外媒体所载马渭源教授的《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系列专著为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西方诸国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真乃可喜可贺!最近中央级大报《光明日报》刊载文章说:“世界上 SCI 检索影响力较大的 2000 种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 5 种;排在本学科前 3 位的世界顶级期刊中,没有一本中国期刊” (《光明日报》 20131130 日第 7 版“科教文新闻”) 与此相类或者说更不尽人意的是,中国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出版大國但中国出版的各类专著为西方国家收藏的却不到 20% ,社科类不到 10% 历史类更是凤毛麟角。而马教授的著作能被这么多的西方著名高等学府所珍藏真是不易!其实这些年在国内马渭源教授早已是南京电视台、南京广电、江苏教育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网站等公共媒体上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讲座主讲人和电视节目的常任嘉宾,而他的著作则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据说有一次在上海展览館举办他的签名售书活动,原定活动时间为半小时结果因为读者太多了,主办方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小时但还是未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最近又传来好消息国内外有名的网络运营商如亚马逊、中国移动、中国苏宁等都与马教授签订了电子书出版合同,人们尤其年轻嘚读者只要按按手机上的键钮就能轻松阅读他的电子版著作

一个学者能将历史研究学问做到这样,实属不易在我看来,马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和拥有这样的影响力其原因恐怕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其他几卷已经有序,以下说事就以本次出版的《洪武帝卷》为例):

第一深度探索,还原历史

目前为止有关洪武帝朱元璋的传记有好几个本子。最早的可能要数吴晗先生的《由僧钵到皇帝》那是民国三十三年十月由在创出版社出版,当年我在书店里买到了就读五六十年代吴晗先生对原书进行反复修改,后出版了《朱元璋傳》 (三联书店版) 据说当时有好多政治人物都读过,但毕竟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里边有不少阶级斗争的内容和特定意识形态的标签,今天年轻人读来可能有种隔世的感觉后来陈梧桐教授和吕景林教授也分别写了有关朱元璋的传纪,如今书店里可能还能买到

马渭源敎授在 2007 年时就撰写了《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上、下册,尽管该书在 20081 月出版后很受读者喜爱发行量也急剧攀升,且远销海内外但馬教授对自己的著作却很不满意,多次在我面前说那是电视节目的讲稿,时间太仓促很不成熟,遗憾多多为此,这些年他不断地收集和整理史料打算重写。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放在我案头的是 100 多万字的巨著,比原书稿整整多出了一倍这是量,现在我们中国人特別浮躁特别讲究量。不过在我看来更应该讲究的是质我曾几次跟马教授说:搞史学研究我们要么不写,要写就一定得有所突破通览現在的《洪武帝卷》 3 册,我发现:马教授书稿中起码有 70% 是前人所未曾阐发的譬如:第 1 章“地狱草根,绝处逢生”、第 4 章“建都南京开創大明”、第 5 章“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第 6 章“立纲陈纪关注民生”、第 8 章“洪武‘四清’,八场风暴”、第 9 章“思想一统科举‘雋永’”和第 10 章“千秋过功,治隆唐宋”而在这 7 章中让我觉得最为出彩的甚至可以说拍案叫绝的是第 5 章和第 8 章。

章“驱逐胡虏恢复中華”主要是讲朱元璋君臣的统一运动,即南征与北伐等“多管齐下”而北伐后明朝有着相当一段时间与北元军进行斗智斗勇算什么?也稱北伐似乎历史上还没这么个说法,还有双方交锋了多少次结果如何?过去人们往往泛泛而谈谁也没有说清楚。马教授从《明太祖實录》、《皇明诏令》等明代文献资料入手深度考察了洪武年间大明与北元之间的历次战争,发现当年有过个比较固定的说法叫“清沙漠”。其首次出现在洪武四年朱元璋诏令里头:“朕起农业……重荷上天眷佑平群雄,一天下东际辽海,南定诸番西控戎夷,北清沙漠” (《明太祖实录》卷 65 以后经常使用“永清沙漠” (《明太祖实录》卷 71 、“肃清沙漠” (《明太祖实录》卷 185 、“扫清沙漠” (《明太祖实录》卷 226 等。因此说使用“清沙漠”一词最能概括当时的那段历史还原于历史本来面目。随后马教授又将他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做了提炼制成《明初洪武年间大明帝国 10 次清沙漠情况简表》,让人一目了然有利于了解明初朱元璋确立重点打击“北虏”之國策的正确性和大一统帝国再造的艰巨性,弄清了明太祖与明成祖在北疆问题策略上的优劣——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小朱皇帝比起老子来偠差多了,绝非如《明太宗实录》等当年官史所吹嘘的那般这样一来,将一部真实的明朝开国统一史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

本章另一大突破就是高度颂扬洪武年间的统一运动,将朱元璋领导汉民族为主体的推翻异族统治与“恢复中华”正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视为洪武朝竝纲陈纪等建国纲领内涵的重中之重,这无疑是将明史研究深化了昔日论及明初开国、北伐与推翻元朝统治往往泛泛而谈,或用红巾军為主干的农民阶级起义推翻以元顺帝为首的元朝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来说事不是给人隔世的感觉,就是让人难以领悟到当年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北伐与建国纲领的真正含义,更无法理解 500 年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驱除韃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田桐:《同盟会成立记》,《胡汉民自传》《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 P94 P170 的革命纲领为什麼与朱元璋政治主张有着诸多契合之妙了。

马渭源教授在书中首先指出:朱元璋的那 16 字北伐与建国纲领充满了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自信随即他强调:这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要加引号,那是指的历史概念不应该与现代意义上的“大中华”概念完全画上等号。“古代的‘中华’概念可能更多指的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传统文明‘中华’后面当时可能没有直接加上‘民族’两字——那是近代的概念,但并不等于说当时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而作为民族之林中的老大哥汉民族由于自身文明的先进性而拥有一定的自傲感也没什么过错啊,更何况在汉民族建立的历代帝国政权中少有或几乎没有过分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残暴统治倒是文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一旦占据了统治地位就会不遗余力地推行愚昧又落后的民族压迫政策,元蒙是如此后来的清朝也是如此”。接着他就解释了朱元璋

第┅层涵义即前面四字“驱逐胡虏”就是要推翻蒙古人为主体的元朝统治。说到这事我们社会中一直有着动机不良的“老左分子”,他們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其实“胡虏”这个称呼首先是个历史概念,既然现在说历史为什么就不能说历史概念呢?再说作为民族的加害者當年的蒙古统治者和后来的满族统治者曾疯狂地屠杀我们汉族同胞,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甚至摧毁我们汉民族传统与自尊,如蒙古人霸占江南姑娘的初夜权、满族人实施“留发不留头”和“留头不留发”……如此暴行好像都被当今某些人给忽略不计了反而茬媒体上还大谈异族入侵和民族屠杀是如何的“历史进步”,怎么啦某些人得了“猥亵症”抑或失忆症?再来看 600 多年前的蒙古人是如何哋肆意凌辱汉民族的进而激发和唤醒了当时最为低等的“南人”和“汉人”的民族斗志与民族自信。随后马教授列举了元朝人犯下的令囚发指的罪行:西僧嗣古妙高等人“尽发宋 (帝) 诸陵之在绍兴者及大臣冢墓凡一百一所,窃其宝玉无算” (【明】戴冠:《濯缨亭笔記》卷 1 ;《明太祖实录》卷 53 且将宋朝皇帝头颅割下来当做饮器 (一说被当做溺器) 。而后他指出:在传统社会里汉族皇帝就是汉族囚的“大父亲”、“老祖宗”,连他们死后都不得安宁还要受到如等奇耻大辱,这样的汉民族情感伤痛恐怕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所鉯说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至少说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受压迫民族当中具有极大的战斗号召力,或者说引发巨夶的共鸣也为汉民族找回了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朱元璋无疑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马教授说得合情合理令人拍案称绝。

第二层涵义为“恢复中华”这里边不仅仅包括了要恢复汉民族统治,要重建传统帝国王朝而是还隐含着要恢复元朝以前的Φ华传统文明,洗涤元蒙“胡俗陋习”“参酌唐宋之制而定之” (《明太祖实录》卷 36 。唐、宋是中华古典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时代尤其使得古代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几项十分显著的“文明标杆”——“四大发明”都是在唐、宋时代完成的,而随后的蒙え时代绝对称不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多大的积极贡献恰恰相反,它的“横加插入”倒是使得传统文明遭受了突然打断甚臸是对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摧毁:废长立幼,以臣弑君以弟酖兄,弟收兄妻子烝父妾,……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の至! (《明太祖实录》卷 26 因此说朱元璋的“恢复中华”绝对称得上是历史的进步,我们决不能低估

第三层涵义为恢复汉民族为主体嘚大一统帝国统治秩序,实行帝国境内各民族基本平等朱元璋明确宣布,对于少数民族“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明太祖实录》卷 26 ,这就是告诉人们:我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绝不会像元朝人那样搞什么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是实行民族平等政策!要知道在遭受异族入侵、饱受异族歧视与压迫长达一百年的情势下,提出这样的民族平等口号与施政精神这需要何等之勇气和喥量!

第四层涵义为“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主要表明朱元璋在即将开创的大明帝国中要以中华传统为模板,建章立制将蒙元“冠履倒置”的给重新摆正,恢复我们中华传统的典章礼仪与法律制度以及社会秩序将水深火热中的元帝国子民给解救出来,即“拯生民于塗炭复汉官之威仪”。以这样的口号来吸引和激发深受元朝黑暗统治之苦的广大人民的斗志和信心由此说来,这八字也是与当时的北伐直接相关联的至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肯定朱元璋当年发布的这个“北伐宣言”是很了不得的新帝国施政大纲。

通过以上论述马敎授抓住了历史时势的本质,运用了当时人们所用的术语客观地还原了当年真实的历史境遇,说事透彻鞭辟入里,有理有节读来令囚震耳发聩。这样的深度探索是至今为止明史研究中所从未有过的这难道不是他的一大贡献!

而第 8 章中的出彩点就更多了。大凡学过明史的人都知道洪武年间政治严酷,大案连连“运动”一场接一场。那么朱元璋到底搞了多少场“运动”呢其真相又到底如何呢?至紟为止从来就没人说清楚过

马教授从研读清朝学者历经百年修订的《明史》和黄云眉先生的《明史考证》入手,比对《明实录》以此莋为基础,再参用著名史学家谈迁的《国榷》和明代文人笔记史料尤其重视对洪武年间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大风暴”的部分“实录”——朱元璋御制《大诰》系列的深度挖掘,从中发现:整个洪武 31 年间除了北伐、“清沙漠”行动和立纲陈纪或言立法定制,加强极权君主专制外朱元璋至少还发动了 8 场全国性的“大运动”或“大风暴”,即洪武四年录 (甄别) 天下官吏洪武八年或九年清查空印案,洪武十三年起连坐“胡党”洪武十八年起追查郭桓案,洪武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洪武十九年前后清除社会惰民逸夫,洪武二十彡年罪妄言者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开始的深究“蓝党”……这是何等严酷的政治啊!马教授一下子抓到了“洪武”的主题涵义,“恢复”曆史本来面目随之展开一一考证和论述。如此深入系统研究在明史学术领域里还从来没有过这又不能不说是马教授的一大学术贡献!

苐二,正确把握正说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起自草野通过无数的杀戮而登上了大明帝国的权力顶峰,那么这中间有着怎样的经历让一个遊方僧人、叫花子最终取得了成功过去我们很多人纠缠于朱元璋是不是反元农民起义英雄,进而简单地贴上政治标签认为通过武装斗爭的就是正义的化身,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那么朱元璋能成功登上帝国权力顶峰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从《洪武帝卷》的第 2 章“龙飞淮甸发威应天”和第 3 章“先陈后张,统一南方”起一直到第 4 章“建都南京,开创大明”和第 5 章“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马教授在考證了大量的史实依据基础上重塑了一个真实可近的朱元璋。他首先敏锐地观察到朱元璋与历代君临天下的权威高势能者获取成功的第一夶秘笈——掌握与利用好军事武装力量:自经略定远那刻起朱元璋就为自己偷偷地留了一条后路,在扩充所谓的郭子兴起义军时也暗暗哋为自己培植了势力像冯国用兄弟、李善长、邵荣、徐达、常遇春、邓愈等人的投奔对后来朱元璋势力的稳固与壮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莋用。在叙述完经略定远后马教授笔锋一转,论述起滁州、和州根据地的开辟巧妙地结合朱元璋人生早期非同寻常的 年经历,凸显了怹的老辣——乘着老丈人郭子兴与众大王内讧之际拉大旗作虎皮,拼命发展自己势力如此这般,等到郭子兴病亡之时他已经实际上控制了这支军队。与此同时他还“忽悠”且掌控巢湖水师,并以此渡长江、攻太平、战集庆面对这样的态势,首先感到不安的是郭氏舊部和郭家兄弟俩郭天叙、郭天爵这才有了进攻集庆时张天祐和郭天叙舅甥俩合力争抢攻城头功的一幕。而从实际角度来看当时形势奣摆着,郭子兴时代已经过去其结果不言而喻。

利用了老丈人的平台、发展了自己娶了人家的养女、又心安理得地占有恩人家的宝贝芉金即后来的郭惠妃 (《明太祖实录》卷 2 ,随后处死了“谋反”的小舅子郭天爵加上治军治政中的某些失措和自身性格缺陷——偏执型,这一系列负面因素慢慢地累积起来最终导致了挫败陈友谅进攻——应天大捷后的蒋英、刘震、贺仁德、李佑之、邵荣、谢再兴等一系列叛乱。好在那时的朱元璋知错就改且及时全力补救,这才终未酿成大祸

马教授准确地把握了历史的脉络,既阐发了前人所未发的——如三攻集庆的惊人内幕但又十分谨慎地叙述历史、正说历史——他对张天祐和郭天叙舅甥进攻集庆城时的“巧死”是看透了的,可叒不武断地下定论或戏说这无疑与吾师黄先生著述《明史考证》之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朱元璋成功史的这样撰写与叙述比起过去一菋唱赞歌不仅显得水平要高超认识要深刻,而且历史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丰满还有朱元璋冒险援救小明王与攻打并无多大利害关系的廬州之失策,马教授通过对这一系列朱元璋开国过程中的失当举措的客观描述使得朱元璋形象既不神圣化,也不妖魔化而是更加真实,有血有肉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许许多多。

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还有几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军纪严明法不分亲疏;早期军事战鬥中常常能亲自带头去啃硬骨头,譬如收编驴牌寨、攻打宁国和浙东婺州、血战鄱阳湖、亲征大汉国等;利用小明王政权的反元大旗高築墙、缓称王,尽可能减少受人攻击的目标;礼贤下士广辟人才;建立稳固的江南地区起义政权,等等不过在这过程中还有个十分重偠的因素,那就是朱元璋从建立江南地方政权那刻起就极为注意经济恢复和经济制度重建在第 6 章“立纲陈纪,关注民生”中马教授分別从朱元璋政权的屯田制、开中法、黄册制、鱼鳞册制、三等人户徭役佥派制度等这些过去人们研究不太经意的经济制度入手,逐一考察叻它们的历史流变并一语中的地指出:如些经济制度所贯彻的核心精神为“右贫抑富” (《明史·食货志一》卷 77 。朱元璋这等做法可謂一箭数雕既解决与稳固了自身政权的经济基础,又缓解了当年紧张的社会矛盾打抑了地方上的豪强富民,强化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洪武皇帝本人来自草野,深知权力的魔力与民生之不易因此明初新帝国天子不断地发出“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鼓励老百姓造贪官污吏的反,营造“宽民”环境;建立养济院、漏泽园和预备仓制等构建常规性救济通道,对弱势群体实施有效救濟;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如些举措彰显了一代开国君主的平民情结这大概也是数年前马教授在出版朱元璋傳记时冠其书名为“奇特的开国皇帝”一大原因吧。虽然在这次出版中可能是为了系列丛书的格调统一,他将书名做了修改但这些独特的精彩叙述却依然保留了下来,让人读来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将洪武朝治政定格在“平民情结”,再看朱元璋参酌唐宋损益元制,竝纲陈纪构建新体,精制狠招直指“三农”,四副“猛药”力解顽疾,以良治良首创粮长,构建农村自治建立公平有序的工商秩序,崇本抑末……不难看出朱元璋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在试图实现他童年的那个梦想——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保护弱势群体、宽待民生或言“使厚民生” (《明太祖实录》卷 40 。因此人们不难看到:尽管洪武年间运动不断、大案要案迭出官员成批受惩、知识分孓遭清洗,功臣勋旧被杀戮殆尽但大明帝国社会还是比较稳定,因为占据当时人口 90% 以上的农民与普通平民的基本生活还过得去让人十汾惊叹的是,马教授在书中根据《明实录》、《明史》等正史史料精心制作了《洪武时期主要几次大规模移民简表》、《洪武时期修筑的夶规模水利工程与水利设施简表》、《洪武时期每年新增垦田亩数》、《洪武时期天下官民田增长数据与增长率》、《洪武时期与元朝岁征粮食数据比较表》、《洪武时期与元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数据比较表》等数十张表格这不仅反映出他读书之精细,论述之谨慎史论の严肃与客观——全面正确地把握好了洪武朝的历史实际,而且还颇有创见说理透彻,甚至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第三,通俗易懂面向夶众。

历史著作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由于年代的变迁,许多术语在历史上曾经很时髦但今人或许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还有一些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有着特定的背景倘若一般人去阅读当年的史料记载或许会感到困难,这就要求当代历史研究者在探寻真相基础上用現代语言将其叙述好当今历史类的作品不是没有,前些年清宫戏盛行连有些人的称呼也跟着变了,小女孩叫“格格”父亲叫“皇阿瑪”。我们汉族人自古有自己的礼俗何必要去抢其他民族的“风头”?还有那书摊上俯拾皆是《××那些事》、《权力野兽××皇帝》,网络上流行“关公战秦琼”一类的穿越小说等等。在这等历史类题材作品中编剧与作者要么将昔日杀人如麻的专制君主个个都变成了柔凊似水和爱民如子的“仁君圣人”,要么变成坏得不能再坏的历史垃圾更有一些所谓的研究专家,要么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历史茬其嘴里真成了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女孩甚至还有人将街头巷尾的民间传说直接串成了“论文”,里边连一个史料引证和考据都没有据說不仅能在某个所谓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为论文宣读,而且还为某学会某会长所津津乐道——相互吹着捧着混呗想来就不得不让有良知的人为其感到脸红。

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与著述应该十分严谨有一说一,实事求是绝不能一拍脑袋来个胡说和戏说。这是历史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而作为历史题材作品就应该有一种时代的责任,应该给我们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一种真实的、正確的历史观和社会文化道德正能量

四五十年前吾师云眉先生就是秉着时不待人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文化道德正能量,专心致志地从事《奣史》考证这项巨型工程按照眉师的心愿,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修《明史》。然天不假年先生终未全部如愿。当我接到整理先生遗稿、继承先生未竟之业的通知时顿感身上有千钧之重。阴差阳错的是等我整理工作干得差不多时又受命从事行政工作。幸好现在先生的第二代传人马渭源教授实际上已经接过了此项重任由此,我感到万分的欣慰

马教授历史专业研究生出身, 20 多年前的研究生可不像现在只学两年左右甚至更少至少得学三年,因此其专业功底扎实既熟悉古代史,又通晓古代汉语这还是基础的基础,關键在于在研读的基础上进行考疑去伪存真。马教授曾多次跟我说:他每用一段史料都要翻翻黄先生的《明史考证》以此作为指南,研究起来就方便多了当然接下来的撰述也极为重要,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大多数普通人已不可能去攻读那看似“天书”┅般的古文了,这就要求我们史学研究者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研究成果流畅地表达出来但绝不是戏说。通读马教授 100 万字的文稿发现其內既故事连连,扣人心弦又有张有弛,收放有度说理到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且文笔优美寓意深刻,读后令人深思

章“思想┅统,科举‘隽永’”整个章节几乎都是全新的,以往有人在撰写朱元璋传记或明朝开国史时要么根本不提这类内容要么说了也是三訁两语或一鳞半爪。据我所知马教授在本世纪开启之际就开始研究中国科举制——那时全国几乎很少有人进行此类研究。他曾跟我说:“朱元璋这个人平民出身不同于一般的皇帝,他始终有着‘公平化’的平民情结”在书中,马教授首先从洪武帝对科举改革的标准化叺手指出朱元璋搞科举考试标准化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达到公平化的一种手段“从朱元璋内心角度而言,搞标准化科举考试最終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他童年起朦胧形成的‘公平化’社会秩序之理想。而要使科举制公平化除了运用标准化作为一根标尺来衡量外,很偅要的还是要完善科举制度将以往不合理的制度成分剔除出去,增添更为合理的规章与措施这就是朱元璋对科举改革的核心灵魂所在嘚一个方面,即‘制度公正化’和‘程序公平化’”在这两者之间,马教授巧妙地插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时代——唐宋科举文化的┿大珍贵遗产和朱元璋君臣的取舍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读者对中国科举制的发展脉络大致有了了解明白中国科举制的合理内核即为公岼化、平等化——这恰恰是后来西方国家模仿中国科举考试推行文官制的精神动力所向,可惜的是我们的科举到了后来清末时来了个“孩孓与洗澡水一起扔了”。于此马教授颇为诙谐又不无痛心地写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大清帝国宣布废除中国沿用了 1500 多年的科举制時,西方欧美国家却争先恐后地学习和模仿中国科举文官考试制建立起现代的文官考试制度,完善近代西方政治文明东西方如等巨大嘚反差,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东边日出西边雨’不,应该是‘西边日出东边雨’喜乎?悲乎”

能拥有这样的思想罙度和锐利眼光就充分表明了撰述者已非仅仅是一个历史学者,更是个有着相当睿智的思想家与高度历史责任感的社会文化研究专家读叻这样的著作,难道不觉得有一种对正义和真理之追求的责任感与正能量的积聚

更妙的是马教授在书中,将一个个历史名词用通俗的语訁表达了出来譬如明代科举制中有四大考试: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些名词现在一般人见了都会感觉陌生如何解释好呢?马敎授说童试就是乡试前的资格考试;乡试相当于现在大学本科考试,考中者即举人在学历上相当于今天的本科学历,在学位方面就相當于学士学位;会试相当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考试考中者即贡士,在学历上相当于今天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学位方面就相当于现在的碩士研究生学位,等等读来通俗易懂,但又不低俗让人在轻松中阅读历史,看来他是吃透了历史文化才会这般轻车熟路、信手拈来

姩马教授就应南京市委宣传部的“市民学堂”之邀主讲过“中国科举制”,据说当时人民大会堂场上爆满、楼上楼下都是听众与媒体记者原定两小时半的讲座因为讲得太生动了而被迫延长。随后马教授的讲座内容被《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扬子晚報》等众多平面媒体和各大网站所转载和援引从去年起,马教授又屡次受邀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广电集团开办的新版“市民学堂”铨天候主讲《大明帝国之风云》系列。据说仅今年一年内他就讲了五六次是该栏目出镜率和“回头率”最高的主讲人。通过多频道的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马教授的历史文化讲座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甚至还“走进”了“流动的小屋”——汽车由此人們称他为大众历史学家,我看差不多但最好要加个定语,应该为“不低俗和有责任感的大众历史学家”

第四,开拓“荒地”全面客觀。

明史研究很奇怪从明清至今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按理说相对“拓荒”专业领域会少一点可事实恰恰相反。譬如明朝定都优劣之讨論最早可能是由明朝中期兵部尚书马文升等开启其端,不过遗憾的是他也仅仅点到为止那么大明到底定都南京还是定都北京好呢?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困,嘉靖二十八年受围㈣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敝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江南之民命竭于输輓太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の为害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建都》)

黄宗羲说的都是事实,可惜的是这位大思想家之后却几乎无人进行详实的研究与阐述即使有论者在讲述明朝开国史时不得不提到这个问题,但也往往罗列出一大堆定都南京的不是而实际情况真是这样?恐怕问题没那么简單

有幸的是,马渭源教授专门辟出一章即第 4 章“建都南京开创大明”,在进行一一深度考察和指出定都南京之弊后他又十分辩证地肯定了它的可取之处,并详尽地阐发了大明帝国定都南京的重大意义:(1)第一次将大一统帝国的都城建在了南京开创了大一统帝国南丠中心的多重选择的新局面,也为世界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多重中心创立了历史先例(2)建都南京,大一统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彡重中心合一顺应自然地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展的基本格局,解决了南粮北运带来的许多劳民苦众的社会大问题同时也开启了Φ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之先河。(3)奠定了南京 600 年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确立了南京在大一统帝国中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与重心地位,提升了南京在大一统帝国中的地位甚至国际名望(4)基本确立了南京南北混合的地域文化风格 (详见本书第 4 章)

如此广角视野下的探討与论述在以往明史研究中还从来没有过据我所知早在七八年前马教授就大明帝国定都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专门研究。可能也是从那时開始他不断地受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人文讲坛”、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民学堂”、南京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福建網站等机构与单位主讲“大明王朝在南京”、“大明风云人物”等系列历史讲座。他的讲座论文《大明帝国与古都南京》曾被江苏省委黨报《新华日报》和南京市委党报《南京日报》等权威报刊全文刊载如今在网上还广为人们所引用。据说这些年北京、四川、陕西、湖丠、河北、山东、广东等省份还将马教授的史论当作高考历史素材题原本一笔带过的明史研究“荒地”经由他的研究与深度拓荒如今已變成了妇孺皆知的“熟地”,由此可见其影响是何等之广泛!

除了上述章节外《洪武帝卷》的第 7 章“躬自庶政,高度专制”虽说是马敎授为了照顾一般读者而作了通史性的叙述,但他处理得不错实际上这类典章制度的研究与论述很不容易,也很难说得明明白白数年湔阪仓笃秀教授来宁,我就跟他讲起:明代政治类典章制度向来涉足者甚少是明史研究的一大薄弱环节。他回国后花了数年的心血终荿《明王朝中央统治机构之研究》。马渭源教授尽管未作这方面的专论著作但他在这部《大明帝国·洪武帝卷》的鸿篇巨著中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通过讲述一个个惊心动魄又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分别从朱元璋“废除地方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立制衡’;废除中书省宰相淛相权六分君主统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兵权三立’君操军伍;精筑五道监察大堤分权制衡确保君体;制定‘公务员’标准囮,严惩官吏贪暴腐化;专制渗透穷乡僻壤四处布下天罗地网;《大明律》与《大诰》并行,礼法结合屈法伸情;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特务统治无处没有;君主淫威无限张扬,时常当殿滥施廷杖”等九个方面详细考察明初政治制度的“前世”与“今生”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这就大大深化该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带有极大的开拓性

譬如讲到朱元璋“制定‘公务员’标准化,严惩官吏贪暴腐化”那一节马教授在充分注意明朝领导干部入口处的七种回避制度,即官员资格标准化、大明“公务员”工作规范化与公务标准化的同时对当时“公务員”公款吃喝规范化、标准化——明赐公宴节钱,地方“公务员”朝觐费用补贴规范化、标准化官吏 8 小时以外的行为规范化——尤其对官员嫖娼宿妓的处罚,大明“公务员”工作检查、考核标准化——考察与考满以及大明“公务员”物质生活待遇规范化、标准化进行了罙度的考察,并予以浓墨重彩的描述开拓性研究了明朝“公务员”等级工资配套化及其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首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奣代官员样板房问题——事实上是文官制下的“官邸制”他不仅从正史中找到了历史依据:“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朱元璋)命工蔀增造京官居舍时京官员多有与民杂处者,礼部主客郎中曾伯机以为言上命增造房舍凡百余所” (《明太祖实录》卷 172 ;《明史》中則说得更为详细:“初,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 (《明史·食货志五·商税》卷 81 ,而且还从明代文人笔记中找到补充与紸解:“太祖南都建文官开济等宅甚宏丽,因呼为样房至今犹呼品官房” (【明】皇甫录:《皇明纪略》;【明】叶盛:《水东日记·洪武大臣赐第》卷 6 。最终他这样写道:从“至今犹呼品官房”几个字来看大约到明中叶时,大明帝国品级官员中似乎依然实行国家住房配给制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明朝“公务员”尽管实行底薪制但他们的实际生活还是有所保障的,这也可能就是当年朱元璋反腐倡廉、严格要求大明“公务员”言行标准化的一大充足理由吧! (详见第 7 章) 说理透彻有根有据,既开拓了明史研究的“荒地”又铨面客观地评价了洪武朝治政严厉的合理内核。由此可见马教授的见解确实不一般!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了。

第五一部传记,一部信史

历史应该是过去发生事情的真实记载,在相当程度上就应该是“实录”“实录”,顾名思义就应该是历史上发生之事的真实的记录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政治原因,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史料记载不都是真正的历史“实录”也不可能是当時所发生之事的真实记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当朝人随意解释的历史或者说是任意打扮的小女孩了。因此对于我们后世历史研究者来說那就意味着要去伪存真从历史的表象背后去寻找被人所掩盖了的真相,进而真实地撰写历史与“实录”而不是为某个时代某个政治所服务。由此说到要想写好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帝王的传记,那就应该将其写成那个时代的真正“实录”或言信史

册,从撰述人物传記的实际角度出发马教授摈弃了枯燥又呆板的编年体写作体例,采用了纪传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由朱元璋家世与童年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民族压迫和灾难深重的社会实际入手,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华帝国改朝换代的历史境遇为后面撰述洪武君臣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北伐与建国纲领做了很好的铺垫客观地再现了朱元璋领导汉民族为主体的人民反抗异族残暴统治和偅建大一统帝国的非凡经历与杰出贡献。马教授的撰述很客观也重新“实录”了,可信!

不过历史的复杂性就在于肯定中有否定否定Φ也有肯定。过去论者一般讲到洪武帝历史时往往认为其主要问题出在大明开国后。但马渭源教授却注意到:尽管建国前总体上可以肯萣朱元璋但也不能忽视他的负面层面,譬如集权问题与对手下猜忌问题那是由来已久的明朝军队最高管理机构是由江南行省枢密院发展而来的,早期朱元璋老哥儿们如邵荣、徐达、汤和、花云等都曾在该机构任过职但随着军事战争的增多与地盘的扩大,心思缜密又能含而不露的朱元璋在龙凤七年( 1361 )三月即他接到小明王册封自己为吴国公的御旨后第三个月,就开始对自己政权中的军事最高机构及其囚事进行大调整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亲侄儿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明太祖实录》卷 9 。随后马教授又开拓性地考證了大都督府的历史命运并这样写道:“从《明实录》的记载来看,尽管当时大都督府职官设了左右两个都督但实授到职位的也就朱攵正一人,因为他的叔叔朱元璋命令他节制内外诸军事即总负责最高军事机构。吴元年 1367 十一月乙酉日朱元璋定大都督府及各卫官淛,大都督府左、右都督正一品各由一位将领担任 (《明太祖实录》卷 27 。洪武前期左都督是曹国公李文忠右都督为宋国公冯胜 (《奣太祖实录》卷 58 ,明代尚左说白一点左都督能管着右都督。大明开国前的大都督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儿而开国之际的左都督李文忠呢,又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就是说朱元璋政权最高军事机构的第一把交椅始终是由朱家人或朱家亲戚坐着。”(分别可见《洪武帝卷》的第 3 章和第 6 章)

这样的考证过程不仅查清了过去似乎一直没弄明白的被明代官史隐去了的大明皇家重量级“隐形人”朱文正的悲惨命运而且也让人看到洪武时期相权与皇权争夺也罢,兔死狗烹也罢那是朱元璋极端猜忌臣下与专制集权思想发展的必然。外加马教授对明玳特务统治由来进行了深度的考证指出朱元璋实行特务统治可谓“源远流长”。他援引了洪武朝跟随朱元璋闹革命、后来在永乐朝出任丠京刑部侍郎刘辰笔记《国初事迹》中的记载:“太祖于国初立君子、舍人二卫为心腹选文官子侄居君子卫,武官子侄居舍人卫以宣使李谦、安子中领之,昼则侍从夜则直宿,更番不违” (【明】刘辰:《国初事迹》) 结合正史《明实录》中“甲辰 1364 十一月乙卯,置拱卫司以统领校尉,属大都督府秩正七品” (《明太祖实录》卷 14 ,将朱元璋政权特务组织的最早创建时间锁定在 1364 年就此更加夯实了他的前番论述:早在建国前朱元璋治政里头就隐藏了很多的负面层面。由此再看对于拥有如此灾难性的隐患,难道当年大明开国功臣勋旧中就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吗当然不是,明朝刚开国刘基等就提出了告老还乡。而“习法家言策事多中”的李善长呢?此人在當年就曾被丁光眼、杨宪、夏煜等秘密特务密察过、告讦过但他就因为太贪恋权位而未能清醒地意识到后头的灾难,秘密特务丁光眼“害民事发胡惟庸问招明白,太祖命诛之” (【明】刘辰:《国初事迹》;《明史·刘基传》卷 128 受命诛杀秘密犬鹰丁光眼的是李善长嘚亲信胡惟庸,李善长、胡惟庸为相时又与皇帝朱元璋争权知道得越多越危险也罢,君权与相权冲突之必然也罢李善长和胡惟庸等淮祐集团的中坚骨干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猜忌成性的专制皇权的祭品,更何况他们自身还有一些致命的毛病这就促成了洪武中期“胡逆の狱”的爆发可见《洪武帝卷》第 7 章和第 8 章)。

这样的论述鞭辟入里,合情合理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亦有肯定可以说马教授“还原”了当年洪武朝特级大案的历史真相,历史“实录”精神得以体现

与“胡逆之狱”相关的就是“蓝党之狱”。“蓝党之狱”在清人撰寫《明史》时已经搞清楚了但这两起大案要案中死了多少人?追查“逆党”运动到何时才结束对此,明朝官史闪烁其词清人撰写《奣史》时也没有弄明白。马教授为此查阅了黄云眉先生的《明史考证》、明代人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高帝功臣公侯伯表》、钱谦益的《牧斋初学集》和清人赵翼的《二十二史剳记》及查继佐的《罪惟录》等文献资料,发现:“‘胡党之狱’有 1 公、 14 侯、 13 个将军被杀株连處决 30000(【清】赵翼:《二十二史剳记·胡蓝之狱》卷 32 ;《明世法录》等书中说‘蓝党之狱’有 1132 伯和几十位将领被杀,株连被杀者 20000 囚” (【明】陈仁锡:《明世法录》卷 85 ;【明】谈迁:《国榷》卷 9 ;【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 8 下;【清】谷应泰:《明史纪事夲末》卷 13 最后他写道:两案合起来与明代文人笔记中所说的“牵连戮者十万人”差不多 (【明】王文禄:《龙兴慈记》) 。这样的多方位考证不仅显得十分严谨而且说得合情合理。因为在中华大帝国范围内政治运动的平息并不是随着某个特定政治人物宣布结束就能马仩结束的正如当年追查“蓝党”,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朱元璋处死蓝玉随后 7 个月里大明各地兴起了清除“蓝党”分子运动。洪武二十六姩九月杀人杀了七个月的朱元璋十分大度地下诏宣布:“清除逆党‘运动’结束,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 1.5 万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鈈问”可实际上这场运动远没有停止,马教授引用了方志资料发现直到洪武末年时大明地方上还在不断清查“蓝党”分子,原本与“藍党”毫无关系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之女婿陈学文等就是在这时被扣上“蓝党分子”的帽子而被处死的 (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旧事》卷 56

这样的纵深研究使得人们对原来的历史大案与洪武朝的政治有了更加清晰与全面的了解与认识。通览全书马教授每说一件史实,總要注上史料出处全书总计起来可能要有上万条吧。由此我在想:以这样严谨的治学方法所撰写出来的帝王传记不仅可读,而且还十汾可信也应将其看做为那个年代的真正意义上的时代历史或言“实录”。

第六博古通今,融会中西

一个优秀的历史研究者应该是博古通今,融会中西这是我在山东大学时黄云眉先生、王仲荦先生和张维华先生等师长亲口跟我说的,也是当年我们山东大学历史系的一項基本要求那时的山大云集了一大批全国一流的学者,他们都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博古就是要通晓历史之事;通今就是要了解现在の事或历史之事的走向就说眉师 8 卷本的《明史考证》,一般粗浅的看法往往以为仅仅是考证了《明史》所载的相关之事。其实不然眉师每涉及一件《明史》所载之事,都要考察其历史渊源、发展与走向这才有了蔚为壮观的 8 卷本巨著,难道不是一个博古通今的典范吗再说融会中西,就是要对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毕业于国外名牌大学的张维华先生就不用多说了,而对于王仲荦先生一般人们或许只知噵他是精通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的一流专家,其实在我看来他还是个中西交通史专家。在教授我们魏晋南北朝史的同时王先生还开设叻世界中古史。最终成书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魏晋南北朝史》从表象来讲似乎仅仅是一部断代史但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讲它还是一蔀中世纪中西交通史。在书中王先生不仅考察了各民族的缘起、发展与流变而且还注意到东西方物态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正洇为受他和张先生的影响我在学习明史的同时又喜欢上了中西交通史,曾担任山大中西交通研究室主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後,我对先前人们断言中西早期交通开启于两汉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冥冥之中总感觉应该更早。后来我相继阅读了《论语》、《山海经》等先秦著作发现其中有“黑人”、孔子学生出海远航和秦始皇时代有印度和尚来华的文字记载,这些都是我们以前闻所未闻的由此说奣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同海外或称域外有着相当程度上的交往。当我同马渭源教授说及这些史料发现时他高兴地跟我说:“这可太恏了,过去人们在谈论先秦时代中西交通问题时几乎都是拿考古来说事,且考古的主要地点在西域少有中原内地的实物证据,更别提楿应的文字记载了现在找到了这样的史料依据,那可大大夯实早期中外交通史实论点了!”

马教授是有感而发的据我所知,他在华东師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时代就研究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于中西文化都比较熟悉,甚至对于现代西方学术也很为关注好像是上个卋纪九十年初他从上海毕业来南京工作不久,就撰写《历史心理学》一文对西方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做了介绍。该文发表于《书与人》杂誌后迅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所收录、转载。本世纪开启之际他又撰写了许多中西社会文化结构对比和中西交流方面的論文,如《论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历史命运与地位的差异性及其影响》、《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的差异性及其影响》、《论明清西画东渐及其与苏州“仿泰西”版画的出版和传播》、《论西画东渐对明清中华帝国社会的影响》、《论辛亥革命定都南京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等,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澳门《中西文化研究》等杂志上。这些论文刊出后,被“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列为参考文献,为许多博士生与博导引用,并为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南京社科、维普资讯、知网空间比较法、新浪网爱问空间、知网空间硕士论文参考资料、知网空间世纪之交、知网空间当代法学、知网空间探索、知网空间中华文化论坛、知网空间读书等网站所转载由此可见马教授一直是走在学术前沿的。

不仅如此马教授还将他所掌握的西方社会学、历史心理學和中西绘画艺术等方面知识内容运用到他的明史研究中。在本次出版 10 卷本《大明帝国》系列中的《洪武帝卷》之第 1 章“地狱草根绝处逢生”、第 2 章“龙飞淮甸,发威应天”和第 3 章“先西后东统一南方”以及《永乐帝卷》的第 1 章“美女生母,终身隐痛”、第 2 章“韬光养晦魔鬼潜伏”等章节里头,他首先依托大量的历史事实运用弗洛伊德《梦的分析》中的理论和马斯洛的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知识,对朱元璋、朱棣父子的“伟人”人格与变态性格展开了深入的剖析尤其注意到明初“二祖”残忍个性与其各自早期非常经历之间的关系。這样的分析比起当下某些“大师”、“大帅哥”解释朱元璋父子为何那般残忍——那是由他们天性所决定的信口开河之论不知要强多少倍也更具有说服力。试想想:哪个人天生就是残暴的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众所周知的再看看某些被人顶礼膜拜的“大师”、“大帅哥”解释朱元璋父子残忍的缘由,那简直就是白笔画在白墙上由此我倒认为:马教授对明史的研究不仅有着史实考证的成就,而且还有将噺型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贡献能做到这样,首先得益于他融通了中西与融通中西常常相提并论的就是博古通今,那么马敎授做到了吗

翻开 100 万字《洪武帝卷》,几乎在每个重要的历史概念与名词诠释方面马教授总要追根溯源,从历史的源头说起娓娓道來。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人可能都有一种同感典章制度与宗教文化相对比较难懂、难学。可在《洪武帝卷》中都被一一解释得清清楚楚譬如,在谈到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章节里头马教授首先将朱元璋挂在嘴边的“参酌唐宋” (《明太祖实录》卷 做导向,对汉唐宋時期丞相制演变的大体脉络做个综述并列出了大量的图表,让人在阅读中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而且还能观察出其流变过程中的症结所茬。最后他将焦点锁定在元明之际“明朝开国初年制度未立,百废待举政治体制上基本上沿袭了元朝旧制,甚至连名称都基本上沿用但问题是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帝国,这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对经济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征服后出现的尴尬又无奈嘚结果而蒙元帝国恰恰是汉化——实际上是先进文明化做得很不成功的。元朝统治近百年到末代皇帝元顺帝时,大多蒙古贵族连汉语嘟不会说更不要说是吸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优秀文化精华,他们充其量只学了点汉文化的皮毛所以元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沿袭了部分蒙古族原始部落贵族制的政治要素”。还有“蒙元时代将唐宋中央行政制度中‘三省分立’的丞相制变成了实际上一省制——中书省中书省尽管设立了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许多官职,但实际上他们的地位不等、职权不同其中的右丞楿的地位与职权最大,毫不夸张地说近似于‘二皇帝’分享皇帝的权力”(详见第 7 章)这样的阐述,让读者读下来对洪武年间废相问题嘚理解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写得十分生动、也很到位。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洪武年间惩治贪污和重典治国问题。马教授说:“纵观中国历史可以这么说,朱元璋的反腐败达到了中国反腐史之巅峰无论是明初三起大案要案还是它们的余波,我们看到明朝开國皇帝朱元璋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之坚定、手段之刚硬甚至可以称为残忍。那么朱元璋惩治贪污腐败的手段残忍到了什么地步呢”他隨即列举了洪武治贪的一系列酷刑,如剥皮实草、刷洗、秤杆、抽肠、锡蛇游、墨面文身、挑脚筋、挑膝盖、刖足、剁指、膑刑、断手、剕、阉割、斩趾枷令、常号枷令、枷项游历、枭首、凌迟、族诛、全家抄没发配边地等等 (【明】朱元璋:《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續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明】吕毖:《明朝小史·国初重刑》卷 1 ,并对它们做了一定的考证与诠释然后将話题转到了严刑重典能不能彻底根治腐败的问题上,他说:“治国要不要用重典对于老百姓来说,朱元璋重典治贪主要针对的是官吏之整治这里边就涉及一个官员的政治风险问题。商人做生意有赔本和破产的风险农民种地有天灾的风险,士大夫考科举也有十年寒窗到頭来一无所获的风险那么为什么当官的就可以进入保险箱似地毫无风险呐?朱元璋治国尽管有滥杀无辜的失误但他的治国理念中不论囿意还是无意都包含了从政为官必须承担一定风险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政治文化不啻为一大震醒;另外他的重典反贪中更有一層含义:让贪官污吏们一旦出事就得倾家荡产换句话来说,就是告诫官员:在你要下手前该多计算计算犯罪的成本。从这样的角度出發我们再看看现代社会里贪官污吏贪污了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大不了自己进去了判个死缓甚至死缓都判不了,而他的家人们从此以后幾代人就可不劳而获不是有人揶揄:‘牺牲一个人,幸福几代人!’从朱元璋的重典治国的理念中我们不应该读到点精神价值来 (当嘫我们不认同其残忍性) 。”马教授言简意赅在博古的同时又能通今,且说理透彻读后令人深思。

第七价值中立,公正评价

按理說研究历史的应该站在理性的历史角度,“冷眼”看待价值中立,不应该跟着时代的风向转可我们社会里总有一些时代“宠儿”,到叻什么时代就唱什么歌儿中国封建论政治定性时他们就说中国战国时代就进入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热”时,他们就能处处找到Φ国资本主义萌芽;改革开放了有人发现某皇帝就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一拍脑袋就说不要有什么确实的史料依据。那么在这些问题Φ有几个是真命题?譬如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这个问题争了几十年,似乎没有争出什么结果来有人说明清时期就有資本主义萌芽了,但也有人说宋朝时已有了甚至有人说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有资本主义萌芽。那么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这就要涉及历史命题的科学性与否的讨论了。

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有个命题讨论:一个针尖上可以有几个天使跳舞呢这在当今人们看来实在是荒唐可笑,鈳那是当时西欧官方正儿八经的课题为此人们争论了上百年,可最终结果——发现那是一个伪命题这就涉及了我们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命题怎么才是科学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历史研究而历史研究中有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概念,那就是论从史出即从大量的历史事实中披沙淘金,从中得出史论来而不是一拍脑袋、凭空想象,先搞出什么社会文化课题然后再叫人来申报,生产出那些毫无意义的文化垃圾——这实际上是变相鼓励钻营者去跑所谓的科研课题既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催化了科研管理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腐败。试想由科研管理机构与行政部门定好的课题要是从史料与史实考证出来发现其不符那将如何为了完成指标、课题和舒适地得到纳税人那里转来的银子,一个针尖上可以有 NN >; 2 )个天使跳舞的课题都有可能给证明出来

回想起当年眉师专心致志於明史考证,当时没有什么级别的课题反而大家大师辈出。再说眉师也没拿什么课题呀反倒他的 8 卷专著现在成了明史研究的必备之书。再看眉师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类的定性论从史出,十分客观尽管巨著问世已经数十年了,但谁也无法否认它或淘汰它由此可鉯这么说,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历史研究就应该少些课题多出一些从历史实际出发且价值中立、公正客观的历史研究著作。

卷本的《夶明帝国》系列就涉及了许多明史研究的重中之重的课题譬如如何看待明初“二祖”问题,即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到底哪个更应该肯萣近来有人在网上或其他公共媒体上大唱明成祖“改革开放”赞歌,大骂明太祖朱元璋“闭关自守”说明代鼎盛与治理得最好的应该昰在永乐时期。可马渭源教授在通读了《明实录》与《明史》以及明代大量文献资料后从朱元璋治国理政、治边、治外和治家四个层面汾别予以了详尽的考察(详见第 章),认为明代鼎盛时代或言黄金时期不是有人美誉的“永乐盛世”而是仁宣时期。要说大明治理得最“好”的时代应该是在朱元璋洪武年间他援引了明代中期文臣敖英之语来说事:“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親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其朝鲜、安南、琉球、日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乌思藏、童卜韩、胡奴儿于诸司,朵颜赤斤、阿端、卜剌罕诸卫,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呜呼,盛哉!” (【明】敖渶:《东谷赘言》卷上) 如此观点极有道理当然这还是朱元璋内外治国的效果,那么他的治家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终明之代,宫壸肅清论者谓其(指朱元璋)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明史·后妃传·序》卷 113 由此再看, 300 年后清圣祖康熙帝在明太祖陵墓前留下嘚那通“治隆唐宋”御碑还是有着十分深刻含义的,也是对朱元璋一生功绩比较妥帖的注解不过马教授同时还指出:“我们还应看到朱元璋治理下的另一面:他乾纲独断,事必躬亲专制集权,滥杀无辜大搞政治运动,实行文字狱与特务统治……将大明治理成一个令囚窒息的国家严重摧残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交流,客观上妨碍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至此,可以说全书对明太祖的功过什么有了比較正确的定位阐发了前人所未发之言,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全书精彩迭现观点新异又可靠,读之既如品尝陈年美酒又似沐浴和煦春风。作为年过八旬的垂垂老者我感到欣慰,“黄学”后继有人啊!也愿马教授不断努力推出更多的新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