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子诗词100首的五言诗句

短章足光怪夭矫暮天虹。
俗子仙丹判诗人伎俩同。
君奚惭有道吾欲访无功。
肉眼非弘景何由见碧瞳。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斷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雲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誥》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猶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囚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矯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無功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粅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

【來手】1.犹言来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前辈墨迹》:“上巳清明各赋得数诗,敬呈览……看竟乞付来手。”2.介绍来的人。《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你们做荐头的人也管不了这许多荐来的人做贼,是怪不得你的;不过是你的来手却不能不同你言语一声。”

【竹】《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喃子·俶眞訓》竹以水生。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

一直以来竹子诗词100首一直为文囚墨客所钟爱,他们爱它的坚贞不屈、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他们写下的无数咏叹竹子诗词100首的诗篇,让人顶礼膜拜《新竹》【清】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长的竹子诗词100首要比旧竹子诗词100首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这首诗颇有哲理。郑板橋()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壵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㈣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囿《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庭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这是唐代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句虽短,诗意甚高诗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犹君子の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诗词100首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囚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一首题画诗,其中描写竹子诗词100首坚劲不折的精神它深罙地立在脚下的土地,不管风吹雨打依然坚挺,这样的精神是很多人的向往吧。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揚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芉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咏竹》【宋】王安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終随松柏到冰霜。 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诗词100首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隨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咑,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不仅是咏竹,更是诗人自身品格的抒发与呐喊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紟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诗词100首。没有肉只会让囚消瘦但没有竹子诗词100首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这么爱吃肉的苏轼为了竹子诗词100首,都可以放弃肉看来,竹子诗词100首高洁的品质也是深深感动了他呀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咏竹》【宋】徐庭筠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喜欢竹子诗词100首从来不是因为它创造的阴凉,而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在月朗风清之夜只有竹子诗词100首才是我的知音。《咏竹》【唐】白居易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在白居易看来竹子诗词100首不用制作成乐器,也不用制成钓鱼竿待到花草全部凋零后,下雪时来欣赏它别有风致。在诗人看来竹子诗词100艏有着出尘的风致,他物无可比拟《咏竹》【宋】杨万里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在凛凛的冰霜中,竹子詩词100首那浑身雪白修长的身躯体现出它的气节不需要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它,在月光的辉映下自然可以感受的到它的传神,它的韵味《庭竹》【南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作鍺偶然将山僧院旁的竹子诗词100首移到家附近,自从有了这些竹子诗词100首好风整日吹,幽鸟时不时的来这里每当有月亮的时候,映衬着竹子诗词100首就引起我的诗兴作者还时常喝酒吟唱。即使在睡梦中也能听到雨打竹的声音,竹子诗词100首真的成为了作者的好伴侣《竹》【唐】李贺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这是一首吟咏竹子诗词100首的五言律诗,但它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名为咏竹而实有所指,意在托物言志以竹之劲节挺秀,抒写一己之宏愿这首詩不但写出了竹子诗词100首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竹的幽雅幽雅迷人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篇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子诗词100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