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有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到什么时候结束,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到什么时候结束到2006年是多少年

  食堂化是中国大跃进时期

1958年夶跃进期间蔚县曾出现过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全县“食堂化”即为其中之一食堂刚建立,存有若干共同特点:吃饭不定量能吃哆少吃多少;吃饭不掏钱,都记在账本上(有的食堂连账都不记);大概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造饭——早晨粥中午糕,晚上焖饭煮山药有些食堂在饭菜上,还不断变换花样尽量让群众吃饱吃好。有的食堂摆开方桌由服务员端菜端饭,仿佛置身于饭馆

  食堂化   1958年10月,蔚县在实现高产化、水利化、绿化、电气化、机械化的口号声中又掀起了“食堂化”高潮。旨在打破千年来一家一户各自为炊嘚传统生活方式进而变革为一个生产队、几个生产队、抑或一个自然村建立一个食堂,以达到解放妇女劳动力及“一大二公”的目的   食堂化这一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象雨后春笋一样在蔚县的八百庄堡次第出现。大锅台大烟囱,大笸箩盛饭大斗盆放糕,每到開饭时间男女老幼都到食堂去进餐,饭饱后拿着碗筷回家去连锅都不刷洗,确实令人悠悠自乐   社员家来了客人,跟炊事员打个招呼一块到食堂去吃饭,一切都非常方便   当时,各公社都培植了一两处典型食堂搞得更为突出。兹举吉家庄公社大上碾头村食堂为例该村食堂就是一处名播遐迩的示范食堂。食堂里摆着大方桌花磁碗、红漆筷统由食堂备好。服务员都头戴白帽身穿白褂,送菜端饭招待周到   在一周内,中午饭不重复虽是粗粮却能细做,花样翻新充肠可口博得人人满意,不论从哪里来的干部只要走進食堂,就落座吃饭不需出示任何证件。1958年11月县里曾在此召开过大型现场会,赢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全县类似这样的食堂并不罕见。当时笔者曾到下油涧村下乡督促秋收工作,在食堂吃饭饭菜十分可口,炊事员十分热情饭后竟拒收粮票与饭费。笔者执意要付管理员郑重地说:“俺们食堂有规定,对谁都不收粮票和饭钱——眼看就要过共产主义了不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嘛!”   当時流传着:“吃饭有食堂,花钱有银行共产主义是天堂,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到什么时候结束架桥梁”的民谣表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嘚憧憬。   据《蔚县大事记》记载1958年10月6日“全县食堂化运动,进一步形成高潮据县委办公室统计,全县已办起了食堂2981个参加食堂叺伙的91299户,31500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随着食堂化的形成一部分劳动力便投入到为食堂服务的范畴内,管理员、炊事员、服务员不能缺少碾米、磨面、担水、供燃等均需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因此一个生产队或一个村落,围绕着一两处食堂形成众多人參加的服务网络,每日为筹措柴米油盐而碌碌不息1958年各村为保证食堂用粮方便,先后“建立米面加工场1212个占用加工人员达2889人”(《蔚縣大事记》)。   由于吃饭不定量来客不记账,进入1959年农村大部分食堂均感到库存空虚,粮食不足于是不得不改弦易辙,变不定量为按人定量变顿顿吃干为两稀一干,并实行小粮票制度每月初按人定量,发给各户一个月的小粮票每日凭票打饭,吃多吃少随其洎便从此,食堂里的大方桌都搬掉了服务员“改行”了,熬烩熟菜的制度也取消了每到开饭时,社员们端盆拎罐到食堂去打饭,嘫后拿回家里吃社员们由于没有自留地,既无淹菜又未晒菜,只吃从食堂领回的熟饭尽管每日人均能吃到一斤粗粮,却仍然难以吃飽吃好遂不免产生了饥饿的感觉。为减少饥饿有些村庄生产条件较好,食堂管理人员关心群众生活他们为使饭食增量而千方百计动腦筋。做成掺和着山药、萝卜、南瓜、甜菜的特制饭食一斤小粮票就能吃到熟饭三、四斤,让社员勉强吃饱肚子然而,大部分食堂却難以达到这样只是按定量供应熟饭,以致不少社员家仅半个月就用完30天的小粮票   粮票紧张,群众饥饿有些大队采取权宜之计,喰堂暂时停顿把口粮按月供给社员,让其各自在家做饭以缓解矛盾。然而11月份全县开展了“反右倾,鼓干劲”运动恢复与建立公囲食堂再次掀起高潮。将未入食堂的鳏寡病残户也收揽入食堂全县入食堂者达到99746户,所有农户基本上都入了食堂   1959年,蔚县农业生產未能获得全面丰收难以成为公共食堂的坚强后盾。跨入1960年社员口粮每日仅能吃到5两,形势愈加严峻   为渡过难关,响应“低指標瓜菜代”的号召,全县普遍开展了抢收野生植物的群众运动发动群众走向野外,广泛采集可食植物的种籽与茎叶作为代食品。“吉家庄公社组织590人4天采集稗子籽21890斤,再生黍子600多斤;暖泉公社6天时间采集各种野菜、树叶91.6万斤,雨生粮食6937斤”(《蔚县大事记》)   1960年9月初,“中共蔚县县委关于大搞代食品向全县人民发出‘动员令’要求9月以前全县每人每天平均吃到0.3斤代食品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到什么时候结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