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毛译东诗词水平有多高鹰击长空

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智慧
&&&&来源:&&&&
&&&&&&字号
作为诗词中的瑰宝,毛泽东诗词蕴含着他对于前人诗词歌赋的理解,蕴含着他为古典诗词注入的新鲜血液,蕴含着中国智慧。
酷爱读书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韶山上私塾时读过的《诗经》和《论语》
1949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与柳亚子合影
声明:本文原载于《湘潮》2016年第11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诗人贺敬之在1996年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曾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面貌和灵魂,单单靠对这个民族物质文化生活外观的浏览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深入研读那些对这个民族产生具有历史永恒价值的文化和文学名著。要想了解中国人民的真实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读的经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泽东诗词的。
作为诗词中的瑰宝,毛泽东诗词蕴含着他对于前人诗词歌赋的理解,蕴含着他为古典诗词注入的新鲜血液,蕴含着中国智慧。
“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文学评论家张炯在评价毛泽东诗词时说过:“他的诗词创作和有关见解,不仅影响一代诗风,使中国的旧体诗词和新诗得以在当代并行不悖地存在和发展,而且作为一种诗美的范式,获得世界许多国家读者的欣赏。”毛泽东深知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因此他致力于古典诗词创作,并取得了非凡成就,曾有外国人评论他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与其说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毋宁说是毛泽东笔下的中国古典诗词影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人在艰苦斗争的岁月中,以诗词作为他们情感的寄托,是可以起到自我激励和精神慰藉作用的。
诗词作为文学创作形式,时常以景物描写抒发感情,即借景抒情。这种情与景互相交融的表现手法,历经千年的演变与沉淀,最终构成了诗词创作的独特魅力。从《诗经》说起,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一文中,认为《诗经》中通过对鱼的描写表现爱情与婚姻的联系,是源于原始宗教中古人的生殖崇拜。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通常会更加注重景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后来古人的这一观念逐渐消失,人们开始以形比形,景物描写遂成为一种起兴的修辞手法。所以人们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的景物,甚至是对电闪雷鸣、狂风骤雨的描写,也可表达作者的愉悦之情。随着诗歌作品与人们生活联系的日益密切,特定景物的意象逐渐固定下来。比如对杨柳的描写,古人离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惯,因此杨柳在诗词中则常带有离别之意,而月亮则常寄托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从时间描绘上看,秋天经常被赋予悲凉凄清之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即是如此。人们习惯于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人的特殊情感,再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抒发真实的感受。但意境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艺术整体,古人云:“诗无达诂。”出于自身独特的情感体悟,文人通常不会局限于惯性的思路,他们会从传统诗词模式中孕育出自己独特的诗词情景。
毛泽东爱读唐诗宋词,喜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作,对气魄雄伟的诗风和诗歌“境生于象外”的写作手法很感兴趣,不喜欢诗词过于浮华艳丽,诘屈聱牙。因此,毛泽东诗词的格调以常见字词描绘出气势磅礴的意象,从而起到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目的。此外,毛泽东尤其关注古典诗词创作者的人生经历,正所谓知人论世。文字书写的背后总是反映着作者的人生际遇和其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毛泽东能熟练地背诵许多古典诗词,并能准确解读出诗词背后作者的思想,因而在诗词创作中,对前人成果可以信手拈来,寻章摘句,宛若天成。比如《贺新郎?别友》一词中的“挥手从兹去”,就引自诗人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毛泽东很欣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和不畏权贵,称赞他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李白一生壮志未酬,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这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才气。毛泽东很喜欢李白的诗风,因此他的诗词中经常会化用李白诗中的词汇,但在描写上却别有一番风韵。如果结合词作背景,《别友》中“挥手”一词,似乎又在革命豪情中掺杂了些许儿女情长,将有血有肉的工农红军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末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更体现词人对未来的希望,尽管后来因杨开慧的过早牺牲,这个美好的愿望未能实现。但作者词中的此番心境,尤其是在革命年代,却是极为难得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文学之工不工,亦视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用意境评词虽非王国维始创,但自此之后,已然成为评论古典诗词的重要标尺。在诗词意境之中,诗人的人生境遇、构思的意象和景物与情感的融合都可以体现出来。毛泽东诗词的意境奇特、气势恢宏、志高意远的特点,恰能给人以精神振奋之感,如《菩萨蛮?大柏地》中“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就是如此。1933年,作者重新踏上了大柏地这片土地,此时的国民党将要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大“围剿”。面对艰苦的作战形势,毛泽东仍能保持革命的乐观心态,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首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将整首词烘托得亮丽、明媚。毛泽东尤其善用“比”“兴”手法,使词作呈现出一幅气清月朗之景;《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也是如此。“鲲鹏”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鹏”在此处指代反动派的强大,而“要把鲲鹏缚”又是词人无畏的革命斗志和能将反动派彻底打倒的信心的体现。无独有偶,《念奴娇?鸟儿问答》中“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一句也有“鲲鹏”这一物象。但此处却以鲲鹏鸟的高瞻远瞩和蓬间雀的鼠目寸光相对比,借此说明“订了三家条约”并不能换来永久的和平,人间还不存在“仙山琼阁”,中国人民应随时保持警惕。这就是毛泽东作为一位政治家的伟大和高明之处,即乐观主义精神在革命年代是不可丢失的,但革命胜利之后还需要冷静分析世界当前形势,不可有盲目乐观之举。词中以对话的形式将两物象的博大和渺小充分对比出来,艺术效果上极具讽刺和诙谐感;《清平乐?六盘山》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也能给人以振奋之感,虽然敌人如同“苍龙”般凶猛强大,但如今革命形势变好,战士们渴望昂扬杀敌,而早已蓄势待发;《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一句“枯木朽株齐努力”,既是对革命力量壮大的生动描写,又讽刺了敌人的不得人心。毛泽东将意境运用得如此鲜明丰满而又新颖独特,真可谓达到了“词以境界为最上”的效果。
毛泽东在充分汲取中国古典诗词养分的同时,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诗词创作风格,这与毛泽东诗词是在他所领导的革命斗争之中孕育而生有直接的关系。毛泽东很喜欢秋天,因此在他的诗词中,秋天常被赋予新的意象。《沁园春?长沙》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深秋意境之中,作者并没有感受到秋天带来的萧索苍凉之感,反而将湘江描绘得这般晶莹清澈。“漫山红遍”无疑给秋增添了十分亮丽的色彩。头顶“鹰击长空”,水中“鱼翔浅底”,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图画豁然呈现在读者眼前。《采桑子?重阳》中对秋的描写更是独树一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以战地菊花的分外香为秋天增色,战地的秋天虽不似春日里的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却有比春光更加有生机的寥廓场景,从而衬托出乐观的革命精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毅然决定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抄录了《沁园春?长沙》一词赠予柳亚子,柳亚子看完后很感动,并十分欣赏词作的内容,在征得毛泽东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此词发表。该词发表后,整个山城为之一震,人们皆被毛泽东词作所描绘的美好前景和词人乐观自信的革命精神所影响,使得蒋介石不得不召集大批文人,试图能够写出超越此词的作品,以此来转变民心的朝向,但文人们所作皆不能满意,只得作罢。这个故事充分印证了诗词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用笔杆子做武器,赢得了一场场的胜仗!
南社诗人柳亚子评价毛泽东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作者古典诗词外衣下崭新的世界观。他的这些诗词的创作发表,直接影响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活动和幸福感。毛泽东的幸福源自于斗争,即为着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而斗争,因此他是乐观的,是自信的。而那个时代的人们,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对未来常存有希望。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说过,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动力。毛泽东诗词可以使人沉思,激励人去创新,从而振奋整个民族,净化人的心灵,指引着迷茫和对前途失去信心的人们去寻找新的希望和精神的寄托。同样,对于创作者自身,这些诗词陪伴他经历战火狼烟,走过峥嵘岁月,最后“指点江山”。毛泽东以诗词来表达情感,反过来这些诗词又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
(责编:张淑燕、周斌)毛泽东诗词的情趣和理趣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
毛泽东诗词的情趣和理趣
毛泽东诗词充满丰富多彩的情趣和理趣,这是获得千百万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生活情趣,包含诗人对生活的立场态度、憎爱情仇、兴趣喜好和向往追求等等,是诗人的总体情感倾向的一种流露。这种生活情趣在诗歌创作中转化为一种审美态度和审美趣味,就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发现和把握,对生活诗意的一种追寻和捕捉,因而构成一种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艺术元素。审美情趣总是熔铸为一种艺术个性,而且不能脱离艺术个性而得到表现。这是因为:审美情趣只有通过个性化的形式,才能获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的表现,也才能得到不容混淆的独特新颖的表现。这个问题历来为作家艺术家所重视,譬如毛姆说:“艺术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艺术家的个性。”罗丹也强调:“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但有一点应当注意,由于艺术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而诗歌中所表现的审美情趣也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其中自有高低、深浅、宽窄、厚薄以至美丑之别。
那么,毛泽东诗词中审美情趣的个性表现是怎样的?它有哪些值得重视的艺术特征呢?
人之常情中的高境界。人皆有喜怒哀乐,都注重爱情和友情。作为伟大革命家的诗人毛泽东也不例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写了许多讴歌爱情的诗篇。在《虞美人·枕上》和《贺新郎·别友》中,他以真挚的情感,写出了对杨开慧的思念之苦和离别之悲,用缠绵悱恻的文字表现了夫妻的爱恋之深。在那首浪漫主义气息浓郁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里,也通过连缀天上人间的神话世界,表达了他对为革命牺牲的妻子的天长地久的怀念。我们须要注意,在这些诗篇所抒写的儿女之情中往往包蕴着或者说伸展着一种更为壮阔的感情境界。《贺新郎·别友》在深情倾诉离别之情后,又笔锋一转写出这样的诗句:“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而《蝶恋花·答李淑一》,也是在描摹忠魂遨游月宫,吴刚为之敬酒、嫦娥为之献舞之后,却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来收束全篇。它们都是把个人之情升华到革命大爱的崇高境界。
毛泽东也很看重朋友之谊,写了不少歌咏友情的诗篇。在这类作品中,有朋友之间语重心长的互勉,譬如《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又有友朋之间诚挚婉转的规劝,譬如《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也有对战友刻骨铭心的怀念,譬如《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这些描写友情的诗作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立意高远,总是把个人的友谊纳入革命事业的大局中来加以观察和表现,因而使这种友情超越个人的范围而别具一番更为深广的人生意味。
我们不难看出,爱情、友情这类人之常情到了毛泽东的笔下,具备了一种不寻常的意义,既与常人的心曲相通而又高出常人的思想境界,使读者在亲切温馨的感受中吸取到丰厚的精神营养。
人生境遇的大胸怀。毛泽东一生置身于历史旋涡的中心和时代斗争的前沿,他的人生旅程布满荆棘和坎坷,然而他无论面对什么强敌,遭逢什么艰险,却总是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用他的诗句一言以蔽之:“万水千山只等闲。”他在诗词创作中,常常采取一些恰当的艺术方法,把他在矛盾斗争中的精神优势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毛泽东喜用举重若轻的艺术方式,突出大无畏的气概。他有一首《清平乐·会昌》,其中这样写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仅仅是写登山吗?当然不是。诗人是以登山为喻,概括了自己的革命生涯,这里略去了斗争中的千难万险,只强调革命意志的历久弥坚,只突出对革命“风景”的美妙感受,洋溢着一种豪迈乐观的精神。请注意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据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写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的《清平乐·会昌》,却呈现出那样从容镇定的格调,两相对照,足见诗人那无比强劲的精神力量。毛泽东曾言:他的心是和鲁迅相通的。一九六一年他写过两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七绝,其一写道:“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这首赞美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时刻鲁迅那博大胆识的诗篇,也是出之于从容舒徐的笔调,这正折射出两人那种逢凶不惧、遇难不惊的共通情怀。
毛泽东诗词还喜用对比和对照的方式,将现实的矛盾斗争典型化。谋篇如此,炼句也如此。例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总是在我与敌的尖锐对立中,将我方置于促使矛盾向有利于革命方面转化的主导地位,充分显示出要压倒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强大精神威力。
毛泽东诗词又喜用“化大为小”的夸张手法,去描绘革命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揭露敌对势力。“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在长征红军的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细浪”和“泥丸”。“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猖獗一时的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不过是跳梁的小丑和向隅而泣的可怜虫,这就深刻揭露了貌似强大的敌人的虚弱本质。与此相对的,则是充分显示了革命者巍然矗立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这种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格调,正反映出诗人在革命实践中掌握客观的必然法则从而上升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生在世,总要遭逢各种各样的矛盾,如何回应这些矛盾,是对每个人的精神强度和心灵深度的一种检验。毛泽东在诗词中所展示的人生境遇中的大胸怀,具有普泛的人生启迪的意味。
与自然同构的强大生命力。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描写,江河湖海、风云雨雪、花鸟虫鱼在这里汇为摇曳多姿的景观。自然景物在毛泽东笔下,不单单是抒情的背景,也不仅仅是感物咏志的由头,它们实际上是与诗人的主观精神同构对应的意象世界。在毛泽东诗词中,一切自然物都被赋予了统一而又多样的性格,概括说来它们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激扬飞动。不论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或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在运动中展示美,显示出一种“常动不息”的生命状态。二是坚韧不拔。“横空出世”的“莽昆仑”也好,“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的高山也好,都是奇崛崔嵬,一副顶天立地的气概。三是流光溢彩。这些自然景物大都色彩绚烂,光昌流丽,“春风杨柳万千条”不必说了;就是写秋,也是“万木霜天红烂漫”;就是写冬,也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照样流荡着一片春天般的明朗气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自然景物都带有明显的“毛氏”的性格特征,是诗人与自然万物融合为一的艺术结晶,它们都委婉含蓄地折射出诗人那种充沛的革命元气,坚毅的斗争意志,以及乐观向上的生命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毛泽东有些诗词中,自然美和社会美被统一地表现出来。譬如:“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些诗词把作为自然符号的“高山”总是和作为革命象征的“红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正是诗人革命精神和自然万物融会贯通的“外化”之笔,也透露出他内心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美的极致。
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情趣归根到底源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由大爱构成大美,铸造出一种高品位的美学境界。这种高尚的审美情趣,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然而毛泽东诗词之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具有丰厚的审美理趣。情趣重在生活感受,而理趣重在生活感悟。它不是停留在生活的表层,而是深入内核去追寻生活的底蕴,去发掘生活现象后面所蕴藏的更普泛、更深邃的韵味。理趣不仅诉之于人的感情,而且诉之于人的理性,总是把审美和审智统一起来。但我们要注意,在毛泽东诗词中情趣和理趣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因为审美理趣离不开具体的生活内容,而且必须通过感性的形式才能富有美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毛泽东诗词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既能打动人的感情,又能启发人的思考。
毛泽东诗词的审美理趣究竟有哪些表现形态呢?
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非同一般的诗意,开拓崭新的美学境界。“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是毛泽东一九三三年夏重过当年自己率领红军战斗过的大柏地时写下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也是毛泽东一九二九年秋在闽西战场写的。乍一看来,有点突兀。鏖战之弹洞有什么美?战地之黄花为何分外香?我们知道,战争固然有破坏,有流血,然而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正义的革命战争,固然也有破坏,但这正是通过破坏旧世界而创造新世界。毛泽东正是从革命战争的正义性这个思想高度,来观察和描写革命战争的,因此这些“弹洞”,这些“黄花”,在他眼里和心中,包含着对为信仰而战的赞美,对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的怀念,对战斗胜利而感到的欢欣,这种种感情融汇起来赋予这些战争见证物以丰厚的美和诗意。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总是充满突破历来的审美成见而开辟新的美学境界的创造精神。古人悲秋,他却乐秋,喜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神往于“寥廓江天万里霜”的苍茫,这正是他在金戈铁马的革命生涯中那壮阔情怀和雄浑气魄在艺术创造上的反映。毛泽东诗词所创造的新美学境界,往往具有陌生化的效应,引得读者玩味不已,从微观的咀嚼中领悟其宏观的内蕴。
在大时空意识下,对现实的超越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气象和大时空意识有所关联。他们总是从广阔的时空以至突破时空的限制来观察当下的生活,贴近现实而又超越现实,使艺术表现具有一种深度的历史感。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写过一些旧地重游之作。譬如《七律·到韶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两首诗词并没有把笔触局限于当时当地的情景,而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回溯几十年的峥嵘岁月,由此生发出这样的审美判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种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让诗篇具有一种深入历史底蕴的哲理意味。《沁园春·雪》也是在大时空意识下产生的杰作。它把歌赞祖国壮丽河山和评点历史人物有机结合起来,在“视通万里”和“思接千载”的交错之中,将诗篇的境界推上一个历史的制高点,发出创造一个全新时代的热情呼唤。在广阔的时空视角之下,这首词把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大地上所开创的千秋伟业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思索的无穷空间。诗篇热情呼唤的前所未有的新社会究竟是怎样的,为何诗篇着重批判了封建主义“略输文采”和“稍逊风骚”这样一个侧面,都足以引起读者的联翩浮想。毛泽东有些诗词,更是突破时空的界限,在现实的基点上把过去、当代和未来贯通起来,创造出极其崇高的艺术境界。《念奴娇·昆仑》就是如此。这首革命浪漫主义气息极为浓郁的词作,用象征、变形、比拟等超现实的艺术手法,以如椽的巨笔表现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境界的追求,展示了共产主义者创造“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的宏伟怀抱。在这首词作中,想象中包孕着来自历史深处的远大理想,虚幻里燃烧着来自现实斗争漩涡的火热激情,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激发读者的无穷联想。
以“天人合一”的理念,观照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进步性,揭示革命实践的规律性。毛泽东是哲学素养极为深厚的思想家,优秀的哲学遗产经过批判吸收往往在他的诗词中发出创造性的艺术光辉。譬如“天人合一”的理念渗透进艺术构思,就使他对社会生活的表现别具一种悠远的意味。他青年时代写的《沁园春·长沙》,围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主旨,把自然界山红林染、鹰飞鱼翔的活跃生态和当时社会上革命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进取精神对照着写来,通过两者的互相呼应,把人们变革社会的行为上升到合乎天理、顺乎人情的高度,从而深刻地揭示出革命运动乃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饮马长江,准备渡江解放全中国之际,革命阵营内部曾就下一步行动产生一些争议。在此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里用新陈代谢、生生不已的“天道”,有力地印证了“人间正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极大地坚定和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革命意志和斗争勇气。从这两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哲思理念得到现代的艺术演绎,古老的东方哲学在毛泽东笔下得到遥远而生动的呼应,它们留给我们的教益和思考将是绵绵不尽的。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曾说:“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情况正是如此。毛泽东诗词中丰富多彩的情趣和理趣,贯穿着一种热爱生活并变革生活的热情,表现着一种基于革命信念的大爱、大勇和大智,展示出共产主义者那种无比高尚和广阔的大胸襟和大气概。它们是那么亲切又那么崇高,那么平易又那么深邃,那么朴素又那么悠远,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永远净化和提升着我们整个的心灵世界。
& & & &【】
& & & &【】毛泽东诗词励志名句
  毛泽东诗词励志名句  1、《沁园春·长沙》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忆秦娥·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3、《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清平乐·六盘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5、《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7、《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8、《水调歌头·游泳》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9、《七律·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0、《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1、《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无限风光在险峰。  12、《七律·冬云》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3、《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4、《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一周人气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主席中流击水_其他栏目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主席中流击水
  毛主席一生酷爱游泳,将游泳作为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手段,并写下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文章,提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的著名论断。毛主席喜欢游泳,特别喜欢在自然的大江、大河、大湖中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体现出豪迈的英雄豪气,中流击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借游泳以诗言志。
  1925年,年轻的毛泽东回忆与同学一起游泳锻炼的情景,写下《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立下了&鹰击长空,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伟大志向。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时逢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兴致,决意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挥毫写下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展示了雄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富有超凡的历史时空感和强烈时代感。
  1956年,毛泽东三次横渡长江后创作了《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稳步发展,经济起飞,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中流击水&让毛主席把握江河、大海的浩渺,毛主席的诗词中有许多与大江大河的景象和壮阔的气派有关,体现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树立了高大的浪漫主义形象,也反映伟人治理国家的豪迈气派,&中流击水&锻造了毛主席&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气概,这些性格特征更是体现在他的诗词风格里。
  其一曰雄浑。&雄浑&体现着空间的无限大、力量的绝对大和视觉上广阔无边的美学特征。&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其二为劲健。劲健是一种壮健宏伟的风格,即&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三是豪放。毛主席豪放的诗品,给人豪气力量,恢宏之气,开拓心胸。&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其四为超诣。&超诣&是一种艺术境界,更是精神境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中流击水&是毛主席酷爱&善其身&的锻炼手段。&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更是体现了毛主席不畏强权、霸权,致力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屹立东方,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
  以此文纪念毛主席诞辰117周年。(广西体育局副局长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 陈立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鹰击长空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