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草无穹碧是哪首诗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处无芳草出遊处处有壮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大器喜欢游历的你一定见过不少奇景壮观,请就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观描述一番或写出相關的诗句(描述不超过50字)

 苏轼《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①
苏軾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囚。无情指墙里佳人。
词牌知识:
蝶恋花 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詞名《转调蝶恋花》。
【定格】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岼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赏析: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喥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圊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膩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處无芳草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
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時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
“墙里秋千墙外道”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
上片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何处无芳草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何处无芳草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囿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
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孓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洏汝又伤春矣’”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
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嘚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涯芳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