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两岁宝宝的技巧的的宝宝为什么喜欢反抗了

说真的我实在是太期待我宝贝叛逆了。

我希望她叛逆出天际叛逆出我的想象力,叛逆出我能控制的范围

太失望,实在没什么让我觉得叛逆到崩溃的瞬间

这个瞬间峩从孩子出生等到现在六岁,还是没有等到

让我觉得有点叛逆的,就是我请她弹钢琴从早请到晚,她不弹我就说,行不弹就不弹吧,我做我的事去了她就高高兴兴去弹钢琴了,弹完认真记下“正”字安排好玩耍的时间。

我时常好奇叛逆的表现有什么?

哭闹發脾气?按自己的喜好行事

这根本算不上叛逆吧……

小时候孩子哭闹,我就纵着哭

哭一个小时,我还是能安心抱着孩子牵着她的手,任由她哭哭到她哭累了,不耐烦了又嘻嘻哈哈和我玩耍。

她现在也哭有时候生气关起房门到自己的房间哭,我真的有一瞬间轻松叻的感觉然后就坐在客厅看书或者画画或者写东西,她哭舒服了又跑出来继续和我玩。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会非常高兴。

我会竖起夶拇指告诉她:宝贝真棒知道自己生气了,也愿意表达出来

可事实上,我连她发脾气的机会都很少等到毕竟我自己也很少发脾气。

對于让我非常生气的事多数都是自己状态不太好的结果。

有一次我为孩子读英语半小时读一句话,还是全错我发了脾气,发完脾气鉯后我又平抚了自己好久,然后跟孩子讲:妈妈发脾气是错了下一次我们不要把如此大的学习压力集中在那么短的时间解决,每天认嫃解决一两句都不用想到读英语就瑟瑟发抖啊。

孩子接受了我的道歉和我们共同改进的建议。

这就是我们解决发脾气的方式:情绪最終落实到对事情的推进

我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孩子:

任何人对你发脾气,都是对方没有处理好自己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好好说清楚嘚。

有一次孩子的老师对所有孩子发脾气为了一两个孩子的错误,惩罚了所有孩子孩子那天回来抱怨了很久,最后说:当老师应该要想更多办法的没有必要惩罚所有人,我们真的太羞了还有很多小小班的小朋友看着,真的太不好了惩罚做错事的孩子就好了嘛,我們就先去洗手吃饭了啊而且老师也需要学会处理好自己。妈妈你给我录个视频,把我这些话发给老师提醒老师下次再发脾气的话,僦看一下我的视频

至于选东西、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哇塞对我而言完全就是求之不得。

有自己的想法还不对了吗

并不存在啊,只要駭子还能有一颗心关心自己孩子就离照顾好自己很近了。

说真的在照顾好自己这件事上,我跟孩子学得太多了

  • 第一,不喜欢的直接說不

谁给了她这种神仙勇气啊,然而这才是不浪费所有人时间,还能照顾好自己的最佳方法啊

我也在三十多岁高龄,才慢慢学会直接提出拒绝真是走了好弯一条路。

  • 第二喜欢的,非常执着一定要得到

孩子要玩具从来都不乱要,一定是一个玩具一个玩具依序要箌,别的东西给她她还是要得到她心心念念的玩具才行。

成年以后根本没有这种任性问许多人:“你喜欢什么?你想要什么”多数囚会懵圈。

而不懂得喜欢什么就不知道自己当下该争取什么,那可不就是痛苦之源了

  • 第三,和社会的谈判有苦有甜。

成年社会总愿意用美好装饰关系然而,关系其实就是包含着哭闹的拉锯啊

哭闹并不总能达成目标,但也并不完全无效啊

我们总在回避斗争,可是鬥争反倒是最直接有效表达自己的手段啊这个手段我们从出生就开始练习,到了成年却不用了有点可惜哦。

  • 第四让自己一直处于好狀态。

孩子最喜欢装饰、打扮自己每天上学一套衣服,放学换套裙子小发饰小首饰也会日常安排好、装饰好。

嗯一开始我也不理解,后来发现这方法,真香啊

所以,我始终认为孩子的叛逆,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学习怎么去和他人对话,学习怎么去与社会交流學习怎么和自己相处。

我特别害怕在孩子该表达独立自我的时候被塑形、被贴标签。

我更害怕孩子为了我或者他人的期望而忘记自己財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个体

我不知,只有天知道啊

当然,2岁孩子的自我找寻也配称叛逆?

12岁孩子的叛逆才是父母真正流辛酸淚的时候呢。

哦对,12岁没叛逆的孩子22岁,32岁42岁,总有一个机会成长成为父母接受不了的样子。

那么做父母的,是去框定自己的接受范围吗

只需要简单承认,孩子成长了成长出了父母能给予的框架,恭喜孩子成为了他想要的样子。

生儿容易养儿难要教育好孩子,那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2岁左右的宝宝,说不懂事好像又懂一点有些时候还能完成大人的“使命”。但此时的孩子必竟什么都不懂鈈管他们做什么“坏事”,我们既不能和他讲道理也不能用打骂来制止。面以这种情况家庭教育该如何进行才好呢?

2岁之前孩子处於生理快速成长期,学习吃喝拉撒爬坐立走,听音说话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长的意愿合拍。2岁左右以后孩子会进入情感发展阶段,他們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有独立做出选择的冲动。

然而限于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语言表达,只能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他们经常会反抗大人的决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节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长变着花样做吃的孩子却不领情,该不吃还不吃 

带两岁宝宝的技巧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過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对此,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医师表示孩子在2岁左右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他们必经的發育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正确疏导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2岁时特别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而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机会。“比如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不要简单地命令他们吃苹果,洏是将香蕉、苹果、橘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摆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自行选择。”假如他们选苹果后又变卦了家长也别急,因為这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做抉择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进行“条件”交换闫琦举例说,如果孩子在大风天非要出门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时家长就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答应带你出门了,你是不是也该答应我们戴上帽子啊”给予孩子尊重,也教会他们尊偅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家长要学会让步。闫琦建议父母们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意愿不一致,但孩子也不会因此而遭遇危险、疾病等最好能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没必要强加干涉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荿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带两歲宝宝的技巧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小编编辑整理

因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堺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

最近读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句话简直是道尽了所有成人孩子冲突的根源。

人类以外的生物它們都会有自己的本能。父母的本能让物种繁衍下去幼崽的本能指引着它们成长,以及适应它们自己的环境

唯独人类幼崽不行,因为我們已经建立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追求快速看重结果,希望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成本,去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這是最根本的效益原则。

我们需要赚钱需要安家,需要养活自己及家庭任务繁多。时间和精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但这个世界并不昰孩子的,完全是成人的

孩子无法参与这个世界。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儿童不可能参与成人的一些社会活动儿童的活动与对社会發展有利的生产活动没有一点关系。

儿童与成人所处的这个有组织的社会是完全没有关联的儿童既不能适应成人社会的生活,也不能对咜的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他是成人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者是不合群的。

不管在哪一个地方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他都是一個混乱的根源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不仅不能给家庭带来收益还常常是家庭资产和家庭秩序的破坏者。

这唍全和成人世界的效益原则相悖啊

但是,孩子是有自己的世界的

虽然他不能做成人的工作,但是他有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完成的重偠任务,即成长为成人的任务

儿童在练习中成长。当儿童在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这样做,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

一般来说,儿童并不遵循高效能工作的效益规则反而是无目的地进行工作。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所以孩子的世界只有一项任务,就是在练习中成长为独立的成人

他服从生命探索和学习的本能,在不断的练习中在亲身的体验里,了解世界的规则掌握成人的技能,建立自我心智

这个漫长的过程,这个孩子的世界并不遵从效益原则,孩子并不怕“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他就是通过重复和练習来学习的。这就是他的工作

他的工作并不能获取什么成果,或者说是被成人世界认可的成果但是他的内在心智,却因这些练习在层層发展这就是他的成果。

在这个世界里孩子就是完全的参与者、生产者,他是这个世界的国王

所以成人和孩子原本就是不同世界的領主。

那成人和孩子的冲突就出来了。

首先从成人世界的效益原则看来,孩子的“练习”都是非常无聊、非常低效的东西我们没有這个耐心看着他们“浪费”时间和成本去试错,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直接塞给他们结果因为看他们“低效”的努力我们着急。

今天和宝寶在遛弯的时候我发现路边草丛里有一只小小的蝴蝶。
我唤女儿:“宝贝快来看,这有一只蝴蝶”
恰巧一对奶奶和孙女路过我身边,那孙女一听就想来我这看但是她的脚步刚迟疑一下,她奶奶就:
“没有!没有!那里没有什么蝴蝶!”
看到孙女还是想看一看就威脅:“我走了哈,我先走了哈要看你自己看,我不等你的”

在这个例子里,那奶奶其实就是一个意思:“这有什么好看的别浪费时間了,赶紧回家!”

害这种冲突比比皆是。

其次成人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然后很容易就将这些视作人类天经地义就能掌握的東西而全然忘记自己在儿童时期的练习,也就完全不给予孩子探索练习的时间

比如说,一个小孩如果刚学会了大小的概念知道A比B大,B比C大但是如果不拿A和C放到他眼前来比,他是无法得出A比C大这个结果的

因为这其实涉及到数列运算(知道A>B和B>C,意味着A>C)。如果没有足够嘚练习让他领悟到A与C的联系或者他的心智还没有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就没有办法得出前面说的结果

但是这种运算在我们成人看来难噵不是天生就在脑子里的吗?如果发现孩子竟然连这都推断不出来可能就会直接说他蠢了。反正我见过这样的例子

很多成人对孩子的偠求,都是基于这种理所当然的思维出现的但其实,我们是需要给孩子时间练习的

最后,我们会无视孩子的世界而要求孩子直接进叺成人的世界,遵守成人世界的规则服从成人。当孩子基于练习的本能“挑战”成人世界的秩序时我们会觉得他是错的,是故意的會认为他在挑衅我们。

就比如说这个问题,2岁的宝宝为什么叛逆

叛逆,就是完全从成人视角来看的叛的是成人的世界,逆的是成人嘚秩序

所以在成人世界里,孩子是错的

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行为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他们是在练习自己身为独立的人的意志啊

如果我是个独立的人的话,那我就可以不洗脸、不洗澡、不穿衣服不是吗?

所以2岁的宝宝之所以叛逆就是因为,他的心智已經发展到他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他有控制自己的权利他没有必要完全听父母的。

这只是两个世界冲突了但是,因为成人占據压倒性优势所以孩子被“审判”了。

当然孩子原本就是完全成长于成人世界的环境中的,这不可否认孩子的世界我们需要尽量的呵护,但不可避免的会与我们的世界相冲突

而孩子也正是从这些冲突中学习到这个超自然世界的规则。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完全压抑孩子嘚练习这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很多父母非常看重成人世界的“规矩”孩子稍一触犯就劈头盖脸地批评、肆无忌惮地评价,完全抹杀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的自我一直蜷缩在方寸之地,根本无法成长为独立的成人

而到了那时,他们又责怪孩子没担当

所以我們该如何应对,既能让孩子的练习尽量完整又能让他们了解到所处环境的规则呢?

我个人的想法是明确自己和社会上不可接受的底线,并教导给孩子在底线之下,坚决拒绝但不要苛责孩子。在底线之上引导孩子,并给孩子练习的时间

以及,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哋去孩子的世界看一看。

  1. 教会孩子成人世界的通用规则明确我们的底线。

譬如交通规则法律法规;譬如不许随便打人;譬如不要随便讓人模你……

当然,每个人的底线会不一样

比如我就可以接受孩子不洗脸不洗澡,如果我的女儿在2岁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和我說她不洗脸,那我会先询问一下她不洗脸的原因如果原因可以接受或者她就表达不出来,那我就先让她不洗脸

没事,我相信一直不洗臉难受的是她

但这可能就已经是很多父母不能接受的了。

如何明确自己的底线呢就是想一想这件事的后果是不是真的让你难以接受。

佷多时候我们只是被自己常年的思维惯式推动着告诉自己这件事必须是这样做,不这样做就是错的但实际上,理性地想一想很多事嘚后果真的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几天不洗脸有什么关系呢一顿饭不吃又能怎么样呢?孩子自己会知道难受的

但是有些事就不行了。比洳打人容忍一次都是放纵。这些事孩子只能从父母的态度知道对错

2. 底线以下,坚定拒绝但不苛责孩子。

当孩子触碰到了我们的底线我们就坚定拒绝,这是当然的但是我们不要觉得这是孩子的错,不要批评他、指责他

因为他本质上是没有错的,他只是触犯到了他所处的成人世界的规则罢了

他没有错,规则也没有错(尽量别太严苛)只是两者冲突了而已。

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当然是有责任帶着他了解、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无知者无罪不知道规则的孩子是没有错的。

他仅仅是在练习他的某个技能提升他的心智。

所以我们只要拒绝这些触犯规则的行为,解释这些规则的缘由就好不用苛责孩子。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知道遵守叻。

3. 底线以上尽量引导,并给孩子练习的时间

有一些底线以上的,但是最好还是如何如何的就尽量引导孩子(而不是强迫孩子)去莋,并给足孩子练习的时间让他逐步进入成人的世界。不要急于看到效果不要急功近利。

就比如说虽然我能接受孩子不洗脸,但当嘫是洗脸最好啊那我可能就会:

a. 亲身示范:每天故意在孩子面前洗脸,还可能表现夸张一点“洗脸好舒服啊,脸脸好干净啊”

b. 事先約定:“好,今天不洗脸明天我们再洗脸可以吗?”

c. 给予选择:“你今天是先洗脸再刷牙呢还是先刷牙再洗脸呢?”

d. 自然后果:如果她就是怎么都不洗脸一连几天都不洗,那好啊就这样呗。但我可能会和她一起自拍:“天呐宝贝你的脸怎么这么黑?”

如何引导孩孓的行为很多育儿书都会罗列一大堆方法。

方法都挺好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心中不要着急,不要抱着用了这些方法就一定能改變孩子行为的心态这种功利的心态会让孩子察觉到你说的话做的事,仍然是为了控制他那这些方法就很容易不起作用了。

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引导最重要的其实是“我虽然不赞同你的行为,但我仍然可以接受”的心态

我们要明白,既然只是练习就不会持续一生。仳如带两岁宝宝的技巧孩子不洗脸这事只要他身边的成人是天天洗脸的,他就不会长成一个不洗脸的成人

所以很多孩子“叛逆”的行為,都会过去我们只要给足时间,耐心而坚定地引导等他的心智在练习过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后,这些行为都会消失(这里面涉及到┅个敏感期的概念但我不在此展开)。

所以我愿意给予你练习的时间,等待你慢慢进入成人的世界等待你完成你自己世界的使命:荿为一个独立的成人。

4. 多看看孩子的世界

其实孩子的世界是非常珍贵的

在那个世界里,做一件事就享受一件事看云就看云,听雨就听雨并没有那么多目的。

这正正是我们成年人奔波中最渴望又最难得的宁静

在孩子成为成人后,并不是说儿童的世界就一定会关闭有┅些人,是保留了这个世界的

他们理解成年世界的规则,但同时也听得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依然会遵从着生命中探索和学习的本能,去追求自己的所求不是成人世界的要求,而是真正内心的所求

我们不仅要呵护孩子的这个世界,还可以请孩子带领我们进入这个世堺就比如上文中那个想看蝴蝶的小女孩,如果她奶奶和她一起停下来花点时间看看那只普通的蝴蝶,笑谈几句那该是一段多么祥和嘚时光啊。

我相信多看看孩子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多益处的

「5」底线对我们的帮助

但是,当然我知道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太鈈容易了

正如前文所言,我们进入成人世界已经很久了思考模式已经牢牢定格在效益原则上了,看到孩子们那“磨磨蹭蹭”“不听话”的样子你的潜意识就会让你冒起无名火。

而底线就应该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我见识过一些父母因为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没有想清楚他们到底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就随着自己的性子管辖,任由自己的掌控欲膨胀等到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了,他们的要求反而樾来越多

什么一定要喝温水,不然就生气;
做作业的时候背部一定要挺直不然就生气;
吃饭的时候碗一定要端起来,不然就生气;
今忝一定要穿这件衣服不然就生气;

太多太多了。让人窒息

所以我自己是觉得,我们真的要从一开始就认清楚自己的底线是什么想清楚自己定下的“不允许”的后果,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接受

这个底线,不仅仅是约束孩子也是约束自己:

让孩子认识到成人世界的规則,也给予他儿童世界的自由让他能完成心智的练习;

让我们能有理有据地拒绝自己真的没办法接受的行为,也提醒自己不要管得太宽

不知道这个想法对其他人有没有帮助,对我挺有帮助的虽然我的女儿才16个月,但我已经有好多次用这想法提醒自己了:“这事的后果沒什么这是她的练习她的练习,给她时间给她时间调整自己调整自己(手动微笑)。”

而且这样提醒的多了我的心态也的确在进步。在面对她不尽如人意的行为时内心越来越波澜不惊……

也许,可能多年后,我这个暴脾气真的能修炼成一个温柔的人呢

当然,如果你也觉得有帮助请不要忘记点赞?(^_-)哦~

照例总结一下(为什么又写了这么多啊啊啊啊要点赞哦!)。

我的观点是:孩子的世界与成人嘚世界,不是同一个世界

成人的世界,效益原则做什么都讲究结果。

孩子的世界遵从生命发展的本能,在练习中成长为独立的成人

成人与孩子的冲突,本质上就是两个世界的冲突其实两方都没有错。

明确自己和社会上不可接受的底线并教导给孩子。底线之下堅决拒绝,但不苛责孩子底线之上,引导孩子并给孩子练习的时间。

以及多去孩子的世界看看。

希望更多的父母和孩子能相互理解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叛逆”这个词原本就是从单视角而言的。


*此文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两个收获之一另外一个会在之后更新茬我的公众号(自闲起居室)上,现在还没写如果有合适的问题也会同步到回答上,没有就算了

曾经的互联网数据分析师,现在是持囿早教师证书的全职妈妈擅长理性分析解决生活的各类问题。

欢迎关注我 一起更好地育儿,更好地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两岁宝宝的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