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 小提琴的历史史

广州大剧院
12 月 30 日的音乐会演出中将表演以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团伴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31 日的演出中则会演奏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和《卡门幻想曲》,作曲人是以技巧华丽、难度高超著称的萨拉萨蒂。因而这次演出中小提琴可谓是重中之重。而挑起大梁的,是来自加拿大的小提琴手詹姆士o海涅斯。小提琴家詹姆士o海涅斯(James Ehnes)1976 年出生于加拿大,4 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在 9 岁的时候成为著名的加拿大小提琴家 Francis Chaplin 的得意门生,1997 年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海涅斯首次赢得全国性的声誉是在 1987 年,当时他只有 11 岁。在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中,获得了弦乐类别的大奖。第二年,他又在加拿大音乐节中获得了一等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得奖者。13 岁时,在蒙特利尔首次公开独奏演出。詹姆斯 . 海涅斯获奖项颇多,包括 Ivan Galamian 一等奖、加拿大议会杰出艺术家奖 ( Virginia Parker Prize ) 。除此之外,最让剧院君期待的是,詹姆士在本次音乐会中使用的小提琴,是一把 1715 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 马西克 "。安东尼奥o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是迄今最伟大的小提琴制作家。他的拉丁语姓氏 "Stradivarius" 及其缩写 "Strad" 经常被用于谈及他所制造的乐器。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弦乐器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好的弦乐器之一,具有高度的价值,而且其价格还会随着时间和曾经拥有及演奏过者的身份而上升,直到现在仍有许多职业音乐家使用斯特拉迪瓦里琴来演奏。詹姆士o海涅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手里那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出自 1715 年,而公认最出色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正是在 1700 年至 1725 年间所制作的。1999 年底录制巴赫之前,詹姆士得到了这把琴,并从美国富尔顿收藏馆得到了延长租期。这把斯特拉迪瓦里琴是法国十九世纪小提琴家 Martin Marsick 的一对琴中的一把,另一把曾经属于传奇的戴维o奥易斯特拉赫。可以说,詹姆士拉的可不仅仅是小提琴,他拉的是古董,更是天价的宝物,还是一段古老而遥远的记忆。詹姆士发自内心地喜爱着这把小提琴," 每天打开琴盒看到它,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在詹姆士年纪尚轻时,他有一份工作是为一家加拿大公司测试斯特拉迪瓦里琴。" 那时我大概二十一、二岁。总是有很多人到我家来。我记录下了每一把我演奏过的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纳里琴。大约有 70 把斯特拉迪瓦里琴。"" 当他们有东西让我看,很多纽约的艺术商都会打电话给我,也许他们有刚修补过的琴要我试。好啊,我会说,不过我认为这把 " 马西克 " 是所有的琴里最好的。"一把好品质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苍老,反而使其充盈着古老而悠远的音色,斯特拉迪瓦里琴是无法经过现代测量和声学分析而被复制的——不是没有人试图这样做过。但是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它琴背的弧度;刨制木料时优雅精巧的厚薄过渡;f 孔的雕刻;共鸣箱内低音梁和音柱的摆放位置等等,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技巧和匠心。而让詹姆士o海涅斯手里这把马西克更显珍贵的是,现存于世的 700 多把斯特拉迪瓦里琴之中,只有 50 把左右适合演奏,其余的都有或裂痕或残缺。这样稀缺的天籁之音,错过简直要遗憾一整年啊!12 月 30 日、31 日,快来广州大剧院,聆听来自 18 世纪的小提琴之音吧!演出信息2017 新年演出季 广州大剧院 2017 新年音乐会 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跨年盛宴,荟萃英俄名家释经典;大师摇篮,孕育美德天团掌门人!演出时间:2016 年 12 月 30-31 日(周五 - 六)20:00演出地点:歌剧厅演出票价:12 月 30 日 280 480 680 880 VIP
12 月 31 日 280 480 680 880 80VIP曲目12 月 30 日 谜变奏之夜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埃尔加:谜语变奏曲12 月 31 日 新大陆之夜柴可夫斯基:《睡美人》组曲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 / 流浪者之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曲目以现场为准演出已开票,请击 " 阅读全文 " 了解详情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文艺频道19小时前
iWeekly周末画报9小时前
蝉创意7小时前
读书有疑昨天
一条19小时前
看见音乐14小时前
文化学者罗志渊7小时前
书问14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16小时前
一条19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19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8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14小时前
顶尖文案16小时前
中华网文化昨天什么是小提琴狂想曲-小提琴狂想曲的起源与发展历史简介_音乐之家
当前位置:>>>
什么是小提琴狂想曲
栏目分类:&&&发布日期:&&&浏览次数:次
来源:音乐之家
狂想曲(Rhapsody)
& & 在异彩纷呈的曲库中.狂想曲这一体裁并未占有过多的比重。但在琴坛乐友之间,又有谁不知道的《茨冈》呢!这首曲式结构完整、演奏技法全面、音 响丰富、形象生动的惊人之作,其演出效果始终傲居群首,不仅是音乐会的上演佳作,而且已成为国际赛事中的常用曲目。由此,人们似乎对音乐会狂想曲的了解产 生了更浓的兴趣。
& & 狂想曲是一种有情节连贯的单乐章乐曲。以流行的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其结构通常是在自由的、气势磅礴而富有感召力的引子之后将展开变奏,融入小 提琴演奏的各种技法。演奏家在对作品充分的理解和丰富的想像中,通过自己的高超技艺,把美妙的意境和乐曲的最佳效果带给听众,使人们在欣赏之余常常回味无 穷。
& & 拉威尔的《茨冈》狂想曲不仅在音乐上突出了吉卜赛民族独有的风韵,而且在结构上明朗地铺展着情节的转换。乐曲的情绪由诉说呼喊到狂歌野舞,听众可以从中领 略到吉卜赛民族四处游荡的生活情景。乐曲的引子是在G弦上演奏的,它是一段深沉的浓重粗犷和跌宕不宁的旋律,作者用音乐细致地描绘出了一个富有野性的吉卜 赛女性形象,演奏者需要掌握非常坚实的运弓技巧和多变的揉弦手段.方能展现出作品应有的个性。乐曲在的华彩乐段过渡之后进入舞蹈,旋律由慢渐快, 层层迭进;弓法的变化和把位的转换,以及、泛音、滚奏、拨弦等多种技法的运用使人眼花缭乱,但那固定的旋律线条却一直清晰地回响在耳边。乐曲在快速推 向高潮之后嘎然而止,人们屏住的呼吸似乎仍久久不能松缓。
& & 拉威尔的《茨冈》和的《吉卜赛之歌》在乐曲结构上有共同之处,但两首作品的旋律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则有着明显的区别。《茨冈》的引子浓重粗犷, 《吉卜赛之歌》的引子委婉柔情。在音乐形象的个性突出方面和演奏技巧难度的展现上,《茨冈》似乎更能使听众感情激越,并显出其作品的分量。
& & 除拉威尔的《茨冈》外,还有著名的《第一狂想曲》和《第二狂想曲》、弗格吉格罗夫的《保加利亚狂想曲》以及的《匈牙利狂想曲》(钢琴曲改编) 等。这些乐曲鲜明的民族音调,丰富、完善的演奏技巧,浓重的地域色彩,都是作品得以流传和受人珍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 & 克莱斯勒的《维也纳狂想曲》在一段精致华丽的引子之后出现了无比柔美动听的双音旋律,并在变奏中贯串始终,同那些冗长的大作相比,却别有典雅清新之感。
相关热词: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小提琴专题
热门小提琴教程
热门小提琴谱
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请勿作商业用途,所有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合作!
Copyright ©音乐之家().All Rights Reserved.你不知道的小提琴的历史
  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近代小提琴约在1550年就已为人们所熟悉,系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无决定性影响。人们曾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一带是小提琴的诞生地。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业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小提琴制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马蒂父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和他的学生
G.P.马吉尼为代表的布雷西亚制琴派。这两派制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长,经历了几百年,至今仍属上等珍品。
  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尔内里等人。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较大,音质好,用来演奏室内乐,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纪后期,G.B.维奥蒂赞扬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维奥蒂的老师G.普尼亚尼与N.帕格尼尼喜爱瓜尔内里琴之后,这两位制琴大师的作品才被人们所欣赏,并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琴具有在大厅中演奏协奏曲时所需要的音响传送力。
  18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法国制琴家N.吕波()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法国的F.图尔特()约在1785年对琴弓的长度、重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J.海顿、W.A.莫扎特和
L.van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面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18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法国的米尔库、德国的米滕瓦尔德都是大量生产小提琴的地方。法国的J.-B.维约姆是
19世纪制琴业的著名人物。
  维约姆雇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小提琴,并以其名为牌号出售。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许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优质琴,把它们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馆。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伟大作曲家巴哈曾于1720年为小提琴创作了六首无伴奏作品:三首奏鸣曲,三首古组曲,是小提琴独奏曲的精华。今天请朋友们欣赏的是:巴哈的《
E大调前奏曲》,选自其第三首无伴奏组曲,由20世纪杰出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
于1988年录制。它使用的是Guarneri & Gesu 小提琴,制作于1740年。
  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约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1920年代开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是《梁祝》和《苗岭的早晨》等,都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刚先生所作。
  从198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耀基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五名好成绩。请欣赏他1999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由陈刚根据苗族口笛独奏编曲。胡坤现在任教于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和皇家音乐学院,他使用的是一把制作于1734年的小提琴。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近年享有国际声誉。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棉牌小提琴,1980年获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关注新丰艺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助你艺路高飞!圆梦艺考!
  【新丰艺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权威的舞蹈、声乐、乐器艺考培训学校,多年前成绩名列前茅,培训出来是以万计的学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名校,成为艺考培训真正的领航者,报考新丰艺,成功将与你同伴,欢迎咨询,可以免费试听,满意上课,新丰艺等着你,新丰艺有你一起创造奇迹!
  【微信】hbsjzxfy 或搜索“新丰艺”
  【电话】400-
  【官网】
&原文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来到小故事网!一篇故事,改变一生
您现在的位置: &>>&&>>&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赵微老师
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赵微老师
  当加加林的宇宙飞船上天后,曾研究过前苏联航天领先于世界的原因,结果竟然是:前苏联普及了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每个都要学一样乐器!的确,小提琴的学习锻炼了数学思维,把一种理性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这是一种审美的修养,把手、眼、脑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脑力,又锻炼了身体,达到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很多家长都的孩子将来做数学家和科学家,认为没有必要学一门艺术,其实,艺术培养了想像力,而想像力是任何者都不可缺少的!事实上,在众多学琴的孩子中,能真正称为艺术家的毕竟是少数,但学琴不是选拔少数人才而否定多数人的“尖端”教育,而是让更多的孩子都培养,得到健康的。
   “地学习音乐,地度过人生”是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赵薇近40年来教书育人的理念。赵老师认为:学琴的意义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让孩子艺术、爱、爱创造,健全,能力强劲。
   赵老师为这理念已了几十年,所著系统教材《学琴之路》1988年以来已经再版12次,并有多种专著和教学VCD出版。她的不光有多人在国际比赛和全国最高级别的小提琴比赛上获奖或成为职业演奏家、指挥家,更重要的是,很多非专业的学生从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成为各行业的栋梁。
  赵老师和她的学生的故事讲也讲不完,我们采撷几则给读者,希望这些故事能给您。
  赵春怡是赵薇老师的学生,1995年生,2001年8月,6岁的春怡在赵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小提琴比赛七八岁组一等奖,今年4月,春怡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当赵薇老师次见到5岁小春怡的时候,就觉得好像看到了自己的。这孩子手不大,小指头还有点弯,条件并不,但她非常喜爱音乐,透出一股灵气。而小春怡对赵老师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她对说:“老师眼里有我,我眼里也有老师,我老师,我要跟她学。”
  链接:由喜欢老师到喜欢拉琴。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要先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强烈兴趣时,才能开始教。
  春怡不仅喜欢赵老师,还喜欢她的家。赵老师的家,在春怡眼中就像一个的音乐世界:一面墙上挂着色调优雅的风景(赵老师的是著名油画家沈尧伊),另一面墙上挂着世界各国著名小提琴家的。
  赵老师家的客厅布置得像一个精致的小音乐厅:敞开的阳台是个小舞台,台口拉着透明的蕾丝幕布,台口两侧的壁灯映出柔和的光,台内侧的两边还有两扇门,仿佛是后台的出口。小春怡觉得,站在那个地方拉琴是件非常美的事情。每当她练好一首曲子,她就会问赵老师:“我可以站在那个舞台拉琴吗?”
  赵老师每个月都在北京王府井的国际艺苑举办一场学生音乐会和公开教学。春怡看到师哥师姐们都在争抢着报名参加,而上台前赵老师都要严格挑选。春怡非常羡慕那些上台表演的们,她也刻苦练习,希望有上台表演。
  演奏是表演艺术,必须“台上练,练上台”。学生们在台上会有台下意想不到的,集中精力,迸发出艺术想像的火花,常有即兴的创造力出现,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体验,对增强心极有好处,同时,看到别人进步,自己会更加努力。
  赵老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铺设一条安全攀登的斜坡路,使他们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学会本领,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知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在培养孩子的才能时不能过分讲求。一味地向前进,反而有危险。当一种能力确实得到培养时,才能向下一阶段前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被那些虽然进度慢,却扎实而稳步前进的人超越过去。
  春怡5岁起到赵老师家学琴之前,曾学过一点琴。赵老师她基本功不扎实,为了她将来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决定重新整理她的基本姿势和反应,给她采用了自己编写的教材,既让她在有趣的游戏习,又是严格科学的训练,使业余学琴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天才是游戏中产生的,要诱导孩子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最佳的方法。早在1980年,赵老师开始动笔写《儿童小提琴教程》时,就了许多学琴的游戏,其后几十年间不断充实完善游戏的内容。所以,春怡发现赵老师教的内容好玩又好学。比如,原先她持弓的右手比较紧,赵老师就拿了一堆彩色铅笔,来跟她做“老鹰搭窝”的游戏,让她用右手扮老鹰的嘴,来叼铅笔(树枝)去搭窝。小春怡舞动着双手在屋里“飞”了一圈又一圈,叼了很多“树枝”,逐渐地掌握了正确的姿势。
  赵老师经常和春怡比赛,比如教连弓换弦的时候拉“摇小船”,看谁拉得既平稳又有韵律感;练习音准时,赵老师用琴声来给她伴奏,使她听到两个音在准的时候完全融合在一起,“像白糖化在水里一样”……
上一篇故事:
下一篇故事:
热门推荐榜单
栏目随机故事
全站随机故事大师“神器”流浪史:1980年失窃的瓦里小提琴终被归还原主
一把失窃于1980年的瓦里小提琴最近被复原,并返还给了原主人&&著名提琴家及音乐老师罗曼&托腾博尔格(Roman Totenberg)的女儿。
这把已经有几世纪历史的提琴,是弦乐器里的皇冠之珠,一个家族备受珍惜的传家宝,在本周四还给了提琴家的三个女儿,其中包括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法律事务的记者尼娜&托腾博尔格(Nina Totenberg),正式的转交仪式在纽约州南区的检察官办公室里举行。
托腾博尔格的女儿妮娜&托腾博尔格
周四(8月5日),托腾博尔格最先在NPR晨报上报道了自己父亲的提琴被发现。她还回忆了提琴被盗的具体细节:1980年8月,父亲在曼切斯特剑桥的隆基音乐学院举办了演奏会,就在他向观众们致谢时,放在办公室的这把提琴被盗走了。
托腾博尔格说道:&这对于我父亲而言是个致命性的失去。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他失去了38年来的音乐伙伴。&
罗曼&托腾博尔格
罗曼&托腾博尔格出生在波兰,可以称得上是天生奇才。11岁时便作为提琴独奏者在华沙登台演出。1938年搬迁到美国之前,他在欧洲好几个国家的首都进行演出。据他的女儿回忆,罗曼&托腾博尔格在纽约与妻子相识,两人在1943年共同购买了这把瓦里提琴。
罗曼&托腾博尔格成为了一名音乐教育家,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T先生&,在美国各地的音乐学校任教。他曾在波士顿大学担任管弦乐系系主任,在隆基音乐学院任领导职位,1994年又回到了波士顿大学管弦乐系担任副主任,于2012年逝世。
根据联邦法院公布的文件,如果提琴被找到并返还给家里的话,罗曼&托腾博尔格的三个女儿&&妮娜、吉尔和艾米,被指定为这把提琴的继承者。
妮娜表示,父亲一直怀疑这把提琴是被另一个提琴家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 Johnson)偷走的,虽然他不认识这个年轻人,但是有人曾经在乐器失踪前后看见他在办公室附近徘徊。
罗曼&托腾博尔格还曾提到过,就在提琴丢失之后,约翰逊的前女友曾到他家拜访,表示怀疑是约翰逊投了这把琴。但是执法人员回复说,这个女人的怀疑言辞不足以让警方下发逮捕令。
罗曼&托腾博尔格的女儿还写道,母亲因为丢失的乐器懊恼不已,甚至&问身边朋友有没有认识黑帮人手,可以进入公寓来个大搜查&。
但是约翰逊患上了不治之症,最终搬迁到了加尼福尼亚,58岁时死于癌症。在他去世四年后,他的前妻发现了这把提琴。
周四(8月5日),曼哈顿检察官普瑞特&巴哈纳纳(Preet Bharara)没有就盗贼身份做过多评价,表示主要是因为并没有对失窃一事作公开调查。
约翰逊的前期和男友正在打扫房间的时候,绊到了一个密码箱。两人撬开锁并打开箱子,找到了一把小提琴。提琴上贴的标签名字正是安东尼奥&瓦力(Antonio Stradivari)。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与匹兹堡提琴制作家及鉴赏家菲利普&英杰艾恩(Phillip Injeian)取得了联系。菲利普&英杰艾恩表示自己最初十分怀疑,但是当这个女人发给自己一张照片时,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两人同意6月份在曼哈顿某酒店见面。
菲利普&英杰艾恩表示,一打开箱子他就确信那正是罗曼&托腾博尔格丢失的瓦里提琴,木纹上的记号就像是&指纹&一样,不可能被复制。
这件乐器被称作埃姆斯瓦里,以著名提琴家乔治&埃姆斯(George Ames)命名,因为19世纪末期这把提琴曾属于他。提琴是1734年史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us)制作,3年之后这位大师去世,享年93岁。
约翰逊的前妻主动交出了这把提琴,表示自己此前不知道它是被偷来的。近期还有两把古董弓箭被窃,巴哈纳纳希望对提琴的注意能够鼓励相关人员主动投案。
纽约高档乐器交易者布鲁诺&普利斯(Bruno Price)将为罗曼&托腾博尔格的提琴进行修复,他表示,斯特拉迪瓦里乐器以卓越的品质和昂贵的价格而出名。
普利斯说道:&这把提琴的声音温暖、绵厚,不可思议的甜蜜而又清澈。正是这些元素的平衡让演奏者能够收放自如,让观众们止住呼吸。&
他还补充道,要想正确的使用斯特拉迪瓦里乐器,一定要接受必要的教育。
&演奏者水平越高,对乐器的要求也就越高。把上好的提琴放在资质平平人的手里,就是浪费。&
根据斯特拉迪瓦里提琴研究志的记载,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50把瓦里提琴。其中只有20把被报告失窃。不过,还有成千上万的模型和再创造在流通中。
也正是因为原版的稀有性,被窃的瓦里提琴很难卖出去。这种乐器价值成百上千万美元,所以那些被盗窃的乐器依然会引起媒体关注,比如从密尔沃基交响乐团首席提琴手手里抢走的拿一把,估价为500万美元。
妮娜表示这把琴被修好之后,全家会一起把琴卖掉,但不会卖给收藏家。
她说道:&等这把琴修好之后,如果能到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手上,我会感到很欣慰。优美的琴声将会在全国各地的音乐厅里飘扬。&
(编译:尚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关资讯Related
好的藏品,就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演绎者,故事的讲述者,逻辑的诠释者,无关乎物质价值的高低,只在乎其人文价值的丰沛与否。
新年将至,以“贺岁”为主题的各类工艺品、纪念品纷纷上市,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被称为“贺岁金”的生肖金制品。
近日,西泠印社拍卖行来到上海预展,不仅西泠印社这块金字招牌吸引了众多藏家,而且预展文房雅玩部分的珍品颇多,特别是一些源流有序且故事丰富的藏品更是受到了藏家的青睐。
“我认为收藏的前提是要有钱,没有钱谈不上收藏。”12月3日,在全球艺术品高峰论坛上,“任性哥”刘益谦,第一个登上讲坛,对在场的所有嘉宾和观众抛出了这样一句话。
随着近些年古币行情的持续升温,大清银币也受到了收藏者的热爱。
前不久,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发行,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人民币收藏市场的春水也随之泛起涟漪。
目前,名人字画可以说是艺术品投资中的热点。书画市场中作品众多,掌握一定的收藏名人字画的技巧和常识,在收藏过程中大有益处。
近年来,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但是大大小小的艺术拍卖却是各显神通,有的场面热闹非凡,争抢激烈。
几乎所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都经历过暴涨和暴跌,有大赚特赚的投资者,更有大赔特赔的失败者。
因近期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的发行,“土豪金”新版百元钞再次带动钱币市场升温。
施慧:思考自我突破,寻找新的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提琴的起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