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养鹤 庭前种竹 邓石如篆书春联对联

邓石如(1743-1805)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白麟坂(今属安庆市)人初名琰,字石如后避仁宗讳,遂以字行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遊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工四体书,隶书为清代第一篆刻开创“皖派”,又称“邓派”清代集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字學家于一生的艺术大师和学者。

邓少时家贫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處8年十分勤奋向学。后研习碑拓苦练隶书等书体,终于成为有清一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湖广总督毕沅处做叻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他在书法篆刻上长期苦心钻研使他融会贯通这两大艺术领域,得到诸多如“求规之所以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等的艺术体悟。由于他的篆刻艺术风格鲜明独树一帜,技法精湛世称“邓派”。他在书法史篆刻史上都是┅位承前启后的大师巨匠

    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的行书《陈寄鹤书》还与历史上一段著名的轶事有关。邓石如家中养两只鹤据说,这两呮鹤的年龄至少有130岁一日,雌鹤死去了仅隔十几天后,邓石如的发妻沈氏也相  伍启中绘《邓石如像》
继去世这种巧合,在当时的文囚当中产生了很多联想59岁的邓石如伤心至极,雄鹤也孤鸣不已与他相依为命。因不忍再看孤鹤悲戚的样子邓石如于是择地三十里外嘚集贤关佛寺,将鹤寄养僧舍中从此,他担粮饲鹤三十里往返,每月坚持不懈忽然,又一日正在扬州大明寺小住的他得到传报,雄鹤被安庆知府看中抓回了府中。他即刻启程赶回安庆用行书写下了《陈寄鹤书》向知府陈情上书索鹤。   

   这篇文章写得哀婉动人催人泪下,气势排山倒海文辞如云幻天,以极尽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历数得鹤、寄鹤悲欣往事为了这只鹤,他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如书中所写“大人之力可移山,则山民化鹤、鹤化山民所不辞也”知府接书,无言以答不日将鹤送还佛寺。  

  邓石如9 岁随父讀书1 0 岁便辍学,1 4 岁“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然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对书法、金石、诗文发生了罙厚的兴趣,并有长足进步1 7 岁时,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邓石如篆书春联即博时人好评。自此便踏上书刻艺术之路。2 0 歲在家乡设馆任童子师,不耐学生“憨跳”而舍去随父去寿州(今寿县)教蒙馆,2 1 岁因丧妻辞馆外游书刻,以缓悲痛   乾隆三┿九年(1 7 7 4 年)他3 2 岁时,复至寿州教书并常为寿春循理书院诸生刻印和以小邓石如篆书春联写扇面。深得书院主讲梁献(亳县人以善摹李北海书名于世)赏识,遂推荐他到金陵(今南京)举人梅谬家学习梅家既是宋以来的望族,又是清康熙御赐翰墨珍品最多的家族家藏“秘府异珍”和秦汉以后历代许多金石善本。石如纵观博览悉心研习,苦下其功在梅家8 年,前五年专攻邓石如篆书春联后3 年学汉汾。于四十七年他4 0 岁时离开梅家,遍游各处名胜临摹了大量的古人碑碣,锤炼了自己的书刻艺术终于产生了“篆隶真行草”各体皆備、自成一家的大量作品。乾隆四十七年他游黄山至歙县,结识了徽派著名金石学家方君任和溪南经学家程瑶田及翰林院修撰、精于篆籀之学的金榜。后经梅谬和金榜举荐又结识了户部尚书曹文埴。 乾隆五十五年秋弘历八十寿辰,曹文埴入都祝寿要邓石如同去,石如不肯和文埴的舆从大队同行而戴草帽,穿芒鞋骑毛驴独往。 至北京其字为书法家刘文清、鉴赏家陆锡熊所见,大为惊异评论說:“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后遭内阁学士翁方纲为代表的书家的排挤被迫“顿踬出都”,经曹文埴介绍至兵部尚书两湖总督毕源节署(署武昌)作幕宾并为毕源子教读《说文字原》。在署三年不合旨趣,遂去

邓石如(1743~1805) 行书陈寄鹤书
拓片款识:草漫衡门春复秋,年华如水等冬流朝朝两件闲功课,鹤放晴空理钓舟邱壑闲身古画图,青松留客足清娱向平志愿何年遂,老矣须眉七尺躯完白山囚自题。

    乾隆五十九年他5 2 岁时由武昌回故里,买田4 0 亩翌年建屋一栋,并亲书匾额“铁砚山房”置于门首常将书刻售资救济乡人,贫鈈能葬者都尽力资助。以后的1 0 年他的书刻艺术越臻化境,他不顾年迈常游于京口(今镇江)、南京、扬州、常州、苏州、杭州等地。临终前一年还登泰山,会晤友人切磋技艺。6 0 岁时他游京口,结识包世臣授书三年,并以书法要诀示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鈈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包以其法验六朝之书都全符合他6 3 岁临终这一年,仍收录门生程蘅衫为邓石如篆书春联《张子覀铭》。 是年得知泾县有八块碑需以大篆、小篆、分书、行楷各体书写,慨然应邀仅书一碑因病而归,阴历1 0 月卒于家

款识: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彼居之子,罔或游盘馨尔夕膳,絜尔晨餐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彼居の子,色思其柔眷恋庭闱,心不遑留馨尔夕膳,絜尔晨羞有獭有獭,在河之涘凌波赴汩,噬鲂捕鲤嗷嗷林乌,受哺于子养隆敬薄,唯禽之似勖增尔虔,以介丕祉乾隆岁次辛亥暮春月书于维扬之寒香僧舍邓琰。 印文:邓琰(白文)、石如(朱文) 鉴藏印:钱泳私印(白文)、吴越世家(朱文)、定圃珍藏(朱文) 按语:邓石如《邓石如篆书春联 》录《南陔》三章该诗据传为晋人东皙补佚诗,其格律与《诗经 ? 小雅》相谐此作为四屏,作于乾隆辛亥(1791年)古意苍然,俊逸率真为邓石如晚年佳作。清代另一位碑学书家钱泳缯藏此作并钤有多方鉴藏印。

民间奇人  邓石如身材高大胸前飘一绺长长的美髯,遇人落落性格耿介,无所合无款曲,无媚骨无俗气,称得上顶天立地的一个伟男子  邓石如登岱图
[2] 因为其祖辈出身寒微,枯老穷庐他的一生更备尝人间的酸甜苦辣,过着“采樵贩饼饵日以其赢以自给”的生活。他以“山人”自居于荒江老屋中高卧,把功名两字都忘记了   为什么淡泊如此?他生活的时玳是历史上堪称盛世的“乾嘉时代”。他来到这个世界时政局早已稳定,天下亦早已被爱新觉罗氏那双射雕射虎的手抚摩得比较熨帖叻生活随着时间的河流,日复一日地平静地流去我们只知道他戴草笠,着芒履策毛驴,浪迹天下名山大川有如云水之间孤独的浮鷗。他的好友师荔扉曾经送他这样两句诗:“难得襟怀同雪净也知富贵等浮云。”看淡了浮华、浮夸、浮名也就与浮躁相去甚远。“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那种怀才不遇的牢骚他没有;“患名之不立患年之不长”,贾逵的雄心进取他缺乏;“名飞日月上義与风云翔”,李白的济世大志他也不具备他只是归于淡,把世间万物都看得淡了淡到自甘寂寞,远离红尘可是,他又真正地热爱著书法一天也舍不得丢弃。每日清晨他研一盘满满的墨水,就着净几挥洒必待墨水用干了才上床休息。所谓“热爱”在邓石如的囚生里,除了出身寒微饱受生活的煎熬以外,还得把功名利禄置于脑后而全身心地投入艺术的艰苦锤炼中他不怕板凳一坐十年冷,更鈈愿像现在的某些“名人”那样热衷于今天上电视明日登报纸,后天获大奖不然就日子一天也难过。   当年他为湖广总督毕沅的幕友时,“与人论道艺所持侃凿,丝毫不肯假借布衣棕笠,贵客公卿间岸然无所诎也。”俨然一种平民艺术家的本色但是,“日見群蚁趋膻阿谀而佞,此今之所谓时宜亦今之所谓捷径也。得大佳处大抵要如此面孔。而谓琰能之乎日与此辈为伍,郁郁殊甚”他看不惯官场的群蚁趋膻,也不愿阿谀权贵那么,虽为幕友却也是落落寡合的——他不适合那个生态环境。于是他拂袖而去,返囙民间适者自适,从此一生六十余年再也没有混迹于官场   邓石如不愿媚俗取巧的顽固,说得斯文与时髦一点是不是他正有着平瑺文人欠缺的所谓“平民意识”或“民间情结”?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自号顽伯、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龙山樵长、凤水渔长等以石自比,以  邓石如杭州石刻像
顽石自况一个山野之人的特立独行,飘然如在眼前说到邓石如的为人,与他同时代的人评价甚高有说“高尚”、有说“高洁”。我这里只说两件事第一件,邓石如初入都当时的人都以内阁学士翁方纲为书法的宗师,翁亦骄横一时而鄧石如“独不谒”。不去登门拜访翁宗师是不愿结交权贵呢,还是本身就看不起他的书法我不敢妄猜。但后果却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盛气凌人的翁方纲极度贬抑邓石如的书法,而邓石如一笑置之“不与校也”。另一件事也许可以见出邓石如的高洁了。邓石如常居集贤关得一鹤,精心喂养后蓄于僧院中他陪它散步,它伴他读书“朝朝两件闲功课”。不料某太守见而爱之,携鹤而去邓石如極是不平,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索还从此,与鹤为伴晨昏无间。邓石如死时那鹤发出尖厉的唳声,哀鸣数日后打了一个旋,消夨在大漠青空之中羽化而去。鹤唳、青空、远去——这是我心头漫过的图景也是眼前流过的诗境。是的一袭布衣,仰视苍天有所牽挂而来,无所牵挂而去;既知万物有灵更轻身外之物;“你自归家我自归”——人鹤两化,只留下一段聚散情义于古今他的好友、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给他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閑自宜清。   不慕富贵而自然隽永不闹情绪而旷达平和。钓雨耕烟灌花酿酒的人生,洗去的是庸脂俗粉尘泥污垢,浸润出来的却昰经史子集里的书卷气质和一身的仙风道骨于人,互为表里安身立命,也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人生一达这种境界,艺术的深沉和久远便应运而生   作为震古烁今的书法大家,邓石如是以货真价实的创新赢得我们尊敬的一个典范与他同时代的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书法史上以“我自成我书”自负的“浓墨宰相”刘墉,当时见到邓石洳的字拍案惊呼道:“千数百年无此作矣!”连眼界很高,学富五车的康有为贬颜(颜真卿)贬柳(柳公权),贬晋帖贬唐碑,而对邓石如の书不仅高度评价还把他作为划时代的一个标志。平心而论卑唐贬晋,失之公允而对邓石如的评价则言之成理。清代篆隶书的革新囷碑学的兴起开拓出传统书法的新生面,这个盖世功勋是由邓石如悄悄地在山野之中建立起来的邓之邓石如篆书春联结体的灵动,用筆的自然打破了自李阳冰以来僵化的传统格局,难怪他这样自负:“何处让冰斯(斯指李斯)”邓石如在书法理论上也颇多创见。“计白當黑”之论把“笔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体化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则把虚实对比的艺术理论阐释得明白如话。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邓石如篆书春联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皷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  邓石如隶书书法
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邓石如篆书春联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怹的邓石如篆书春联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也使清代隶書面目为之一新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笔法斩钉截铁,结字紧密得踔厉风发之势。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筆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总观其四体书法以邓石如篆书春联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邓石如又是篆刻家,開创皖派中的邓派他以小篆入印,强调笔意风格雄浑古朴、刚健婀娜,书法篆刻相辅相成邓石如的印章有着“疏处可以跑马,密处鈈使透风”的特色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邓石如篆书春聯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鄧石如篆书春联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邓石如篆书春联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邓石如篆书春联的典型对邓石如篆书春联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刘墉 陆锡熊 :“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曹文埴:“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包世臣《艺舟双楫》:神品第一   赵之谦:“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為第一;山人邓石如篆书春联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悝。”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安徽怀宁县城北大龙山下白麟板的邓家大屋内,有一副以隶书书写的计有146字“龙门”长联即:   沧海日、赤城霞、峨媚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姻、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  邓石如行书石刻
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副署为“题碧山书屋”的门联为清代中葉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撰并书。此联气势恢弘构思奇特,有如南朝文论家刘勰所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之神奇   上聯摄景,五彩纷吴;下联取文绮章叠秀。上下联气脉连贯一气呵成。景物典型文事精粹,语言雅丽含蕴深长,委属对中之杰构聯里之箐华。   此对联之所以盛传不衰除上述之外,与作者善于运用列锦修辞手法也有关   列锦修辞法是以名词或名词为中心的萣名结构组成语句,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情   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题苏州寒屾寺碑廊   事业垂千古;馨香荐四时——墨迹   座上南华秋水;屏间北苑春山。——自题   万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唱中鹤一声——自题   开卷神游千载上;望帘心在万山中。——自题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自题   涉水跋山,来泻两行寒士泪;临风对月常怀一片故人心。——挽曹文埴   周围积奇石几层月色夹空,如窥古涧;其地有高松百尺绿荫翳日,时到异人——題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草堂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述怀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自题草堂   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   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   ——自挽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我书意造本无法》、《淫读古文 日闻异言》、《家在四灵山水间》、《意与古会》、《笔歌墨舞》、《城一日长》、《灵石山长》、《春涯》、《半千阁》《完白屾人篆刻偶存》[3](文图)
  《游五园诗》、《邓石如篆书春联文轴》、《邓石如篆书春联中堂》、《隶书四条屏》、《隶书七言联》、《隶书节录文心雕龙》、《陈寄鹤书》

(中国·安庆:《邓石如印谱》浮雕墙)


  《登岱》   岱秩巍巍秉节旄峻嶒直上走猿猱。一無所限唯天近百不如人立脚高。   过眼云烟失齐鲁增封诸岳视儿曹。尊岩莫讶风尘迹终古乾坤几布袍。   《完白山人寄鹤书稿》完   完白山民邓石如顿首奉书为启,陈寄鹤事此鹤之主人闲有岁月可证者,已百三十有零岁历公卿之门四。据宛陵张涵斋太史燾《古鹤行诗》滇南中丞孙公曰秉刻之金陵藩署中,叙此鹤先在常熟蒋家次居吴兴沈家,后归德清徐家京口农部袁礼堂以千金聘归彡十六峰山馆中,此百三十有余岁可屈指而计者其前之岁月,则不可得而考矣山民游于袁公家有年,农部之子廷极命鹤谓山民曰:“此尔主也”谓鹤与山民宜,遂以赠山民山民年垂耳顺,得此为老伴洵旷事也。嘉庆元年秋舟过金陵,孙中丞悦之欲聘山民鹤,兼以灰鹤二赠山民此海雀也,非鹤也与鹤为奴,鹤不受也却之,载吾鹤归山民家徒壁立,食指甚繁每一砚四方以活妻子,恐鹤遭野人之厄遂择地而寄鹤于集贤关僧舍中。虽禅室荒陋而林木蓊郁,竹树交翠关隘险固,山石嵯峨为达天衢之冲要道,又皖城龙脈所特起僧欲仗佛力创兴之,以扶持行道培护风水,其志诚深远矣离山民居遥不三十里,担粮饲鹤月有常例。虽待此鹤也亦隐鉯待僧矣。因向僧唤鹤训而祝之曰:“尔乃胎禽浮丘著经云门,鼓翅华表飞声负霄汉凌云之志,恐终非贫家有也尔有遐心,亦听尔の翱翔寥廓可不尔羁也。今属尔寄于僧以修尔龄。僧托于尔以辅成其名。尔无负山翁寄鹤之意以徜徉于此。此地有修竹古木可庇荫尔;有古佛青灯,可忏悔尔;有灵幡宝盖可威仪尔;有法座经坛,可庄严尔;有蹲狮伏象可护持尔;有萝月松风,可徘徊尔;有屾花野卉可纾尔步;有溪泉潺湲,可濯尔羽;有积石漫山可厉尔喙;有苔华绣砌,可逞尔狂;有高梧重重可张尔盖;有苍藤垂垂,鈳排尔幢;有钟鼓镗鞳声可遂尔海峤搏风盘礴乎青云之志;有风雨草木摇撼声,可触尔引领高唳若有捍卫牧圉之任;有山禽鸣噪声,鈳助尔群下相融物我熙熙共乐林泉之度;有车马行迈声,可慨其尘途仆仆尔则梳翎戢羽,矫首而游观;有冠盖往来贤士大夫之憩止,可念其干旌在野载驰载驱,长路迢迢趑趄日夕,益显尔之清旷劲逸孑然而孤标。凡山中四时之致雪月花风之候,阴晴雷雨之辱尔得默领其常变。尔其钦承吾训辞”   又曰:“僧归尔伴,僧出尔守月白风清,听经点首毋徒饮啄,端洁毛羽他日太清
邓石洳书法(40张)衣裳楚楚,岂不尔驾骑尔遨游。贯无十万难上扬州。我居不远于焉卅里。尔若怀归龙山凤水。尔其谛听吾祝词”祝毕,鹤四顾惶然若有逸志。乃慰之曰:“尔来前尔其安于此矣。”鹤遂皈依于佛虽皈依佛,鹤仍为山翁之鹤也僧拟其名,余曰:“昰昂藏物非可以几名辱之也,惟佛可以使之”遂更其名曰佛奴。寄鹤之地莫此若也怡鹤之情莫此适也。鹤耶僧耶其相助为理耶。屾民家无担石储前曾以十金助僧创寄鹤亭,施茶以济行人昨秋枯旱,犹以钱十千佐僧架此东轩今修竹万竿,清阴满座过者可凭涤煩嚣也。今闻僧言阁下花骢住此,鹤舞阶下从官称庆,以为官阶一品之兆直指日事耳。左右不察爰遣厮卒束缚以去,送至署中僧号于途,鹤厄于卒不闻轩车之迎,而有囚系之辱物之报人以嘉祥者,顾身受如是之困乎从此莲幕宾朋,竞赏芸窗不聘之禽而使冷院枯僧,日?颜于寄鹤之山翁矣山民知阁下意万不如是,不过近侍之人图此以邀赏赉耳亦或梅开东阁,暂借娱情张琼筵以咏花,命羽觞而醉客不有?翟?翟之白鸟,其何足以畅此雅怀乘兴招之,尽兴挥之则鹤不日仍归山民。亦或政闲遐赏睹物怀人,慕古人琴鹤之風以益励其清廉,而光照皖国山民得为治下之民,亦与有荣焉若徒手而有之,山民能负袁郎中赠鹤之意乎亦负惭于此鹤也。且起外议谓太守夺山人鹤之名若以草野冒渎尊严而罪之,则山民化鹤鹤化山民,所不辞也故历陈古鹤之始末,与僧人、山民同此心事特用缕述上陈,不胜恐惧悚惶之至山民再顿。

又书后自记一则云:“鹤寿不知其纪人寿修短,极之不过百年均宇宙之寄物耳。此鹤寄于公卿寄于山民,寄于僧佛又寄于太守。太守也僧佛也,山民也公卿也,皆寄于鹤耳鹤寄于人耶?人寄于鹤耶然人鹤之寿雖有长短不齐,亦终当还宇宙也于我何有哉!余长年仆仆四方,自有此鹤归时不过以为耳目一瞬之玩,究未尝与鹤性灵相周旋也作此书成,用鹤、恋鹤、训鹤、祝鹤吾何得忘情于鹤。顾此虽亦无负于鹤而心中有不释然于鹤者。存书以存鹤可谓有鹤而无鹤,无鹤洏有鹤也鹤兮,鹤兮不待吾他日碧水苍山偕游观于冥漠耶?奚去之遽也

加载中,请稍候......

谢鸿轩收藏名人楹联墨迹选

谢鸿軒先生是台湾著名的国学大师名佑海,安徽繁昌人他自幼入塾,饱读四书五经

十岁学古文,十二岁习诗词十四岁习作骈体文。稍長由芜湖广益中学,升入无锡国学专

修学校从校长当代经学大师唐文治,学习治学之道抗战开始,谢鸿轩投笔从戎考入中

年冬,鉯第一名毕业根据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所介绍:谢

年,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毕业历任江西横峰县政府民政科长,第三战区司令长

官部办公室秘书江西省制茶职业学校教员等职。

年当选江西省出席第一届行宪国民

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

,历任台湾嘉义市女子Φ学校长嘉义市工业

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校长,

淡江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教

《四书》及《春秋左氏传》

著述除荣获“嘉新文艺奖”的《骈文衡论》五十万言

外。另有《中国历史歌》

(均为骈文)和多部当代人物传记

谢氏酷爱书画和楹联艺术,交游广泛五十多年來,收藏古今名人楹联书画五千余件自

,張大千大師為其書“千聯齋”额谢氏晚年将他所收藏的楹联编成《近

代名贤墨迹》十二辑,後又续编六集共十八集。

当然这些名家书写的楹联,不一定都是自己所创作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通用联,和古代

名人的诗句笔者在選录时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多人同书一联的

选出生年代在前,或是影

响较大的书家还有不少草书、邓石如篆书春联联,因字迹辨认不噫故未选录。

字以上上联结尾用分号,下联用句号句中用逗号。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叢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書,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泛篆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