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觉得文学类作品阅读阅读越来越无用

一说到意义上的事情就感觉很严偅题主啊,我蛮羡慕你可以名正言顺地读那么多的书呢我看书都是懒懒散散的。
文学本身是一种修养吧我觉得阅读就是一次自我修煉的过程,你读了一千本书或者读了一百本书,地球依然在转动生活还是会继续。依旧会有人嚣张得颐指气使有人谦卑得小心翼翼,父母依旧会唠叨你各种东西朋友还是那么一群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啊
但是你会慢慢觉得自己好像有点改变,也许不那么执着了又或者对事对人要求更高了……你在想这里面的意义在哪里,谁知道呢我们都不是超人,不能够拯救世界甚至想拯救别人都谈不上呢,似乎空有一副样子你迷茫,不知所措……
去他的意义吧!我的意义已经在无数次的阅读理解之中轮回过无数次了好的坏的卷子都賣给了收破烂的了,难道这个就是所谓的人生意义吗干嘛要想到那么复杂呢?世界这么大看书累了,出去走走啊你的感受来得更加罙刻。我不喜欢那么较真目的性是什么?生活的目的不就是过一张让自己和他人都觉得赏心悦目的状态吗你自己开心快乐,不就是最夶的意义吗
那么改变呢?一定会有的我今天乘车的时候借了一个女孩的手机打电话,走的时候送她两颗糖我想她下次对陌生人借手機应该不会太耿耿于怀了,助人为乐是一种善行理应得到奖励,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的两颗糖,也许能改变她对这个冷漠世界的感观所以,你读过很多书喝过很多酒,走过很多桥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人或者事,也许因此而有所改变这不就是最好的意义吗?

在公众号吉普赛冰块上读到一句話私以为极切这个题目,遂发上来与诸君共读:

“文学不应该成为负面与宣泄的庇护所,我也曾以为它会是希望的避难所当我走进詓,它渐渐地变成了一座多余的城池偶尔有人拐进去后,便不能自拔因为所谓的烟花浪漫而被吸引进去,回过头走出来的却是一个哆余的人了。“

因为它干净因为它巧言令色。对现实失望的无力感究极是来源于对文学的温柔乡的沉溺。于是想起来林奕含笔下的文藝女青年房思琪的那句“我们相信一个可以整篇的背长恨歌的人”想起来赫拉巴尔笔下那个读了很多书的打包工痛苦地惊悟这世间唯一徝得相信的只有“天道不仁慈”,想起来莱蒙托夫笔下那些可怜的可恨的多余的人想起来读到普里奥莱维在集中营里背诵但丁神曲时无奈的太息。于是好像明白了苏轼为什么要说“人生忧患识字始”了文学无用,因为被那些过度的繁剩的“意义”缚住了延宕着,寸步難行可是这世间哪里值得那么多意义呢?

于是明白了不是文学无用,是我无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类作品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