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 夏普和夏普都被收 以后还有日本家电吗

日企排队变卖家电业务 东芝继夏普之后等待被收购|家电业务|东芝_凤凰科技
日企排队变卖家电业务 东芝继夏普之后等待被收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继夏普有意“卖身”郭台铭之后,昨日又有消息称,东芝正在和美的集团就“出售家电业务部门”进行最后谈判。
东芝拟向美的出售家电业务 业务犹如沉重的包袱,已令昔日的日本电器巨头不堪重负。继夏普有意&卖身&郭台铭之后,昨日又有消息称,东芝正在和美的集团就&出售家电业务部门&进行最后谈判,开始加入到&去电器化&的浪潮中。 1 东芝业绩面临巨亏 图谋变卖家电业务 针对上述消息,尽管当事者东芝、美的均三缄其口,但市场普遍认为,东芝变卖电器资产已成定局。 2015财年,东芝整体业绩亏损额已从5500亿日元(约合314.6亿元)扩大至7100亿日元(约合406.12亿元)。&13亿美元假账&丑闻曝光以来,东芝进一步加快大规模重组补充资本的步伐。 去年年底,东芝以约合1.9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位于印尼的电视机工厂出售给创维,同时售出的还有其冰洗产品的中国销售独家授权。上周,佳能集团获得竞购东芝旗下医疗部门的优先谈判权。 卖出家电业务有望为东芝带来数百亿日元的收入。据东芝财报显示,2014财年,东芝旗下的家电业务销售额为2200亿日元(约合125.84亿元),预计2015财年将出现亏损。 早前有传闻称,东芝的家电业务将并入夏普,夏普将液晶电视业务剥离给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后变身为一家白电公司。但随后夏普同意被鸿海收购,东芝的家电业务只能转而另谋出售之路。据日本媒体报道称,东芝此次主要转让白电业务,整个转让计划将在今夏之前完成。 与东芝相比,美的可谓&财大气粗&,被视为家电行业业绩最值得期待的公司之一。此前有消息称,美的曾参与竞购GE的家电业务,但最终该业务被GE出售给海尔。&美的手上有700亿元的现金流,拿下东芝的可能性极大。双方曾在2004年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业务有很强的协同性。&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表示。 2 从投资者到被投资者 日企集体玩角色转变 东芝的&窘困&并非个案,在中韩公司的夹击下,日本家电巨头近年来在消费市场节节败退,日元贬值也大大削弱了日本家电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很多日本公司开始选择&去电器化&经营。 除东芝外,索尼和松下都已将经营重点转向电子零部件和企业服务。索尼刚发布的201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影视业务、游戏及网络服务贡献报告期主要的利润增长。 今年2月底,一度雄霸液晶市场的夏普决定接受郭台铭的鸿海精密约62亿美元并购方案。但是,由于双方对&潜在债务&存在分歧,并购案仍存在变数。鸿海目前正在与夏普的两大债权银行瑞穗银行、三菱日联银行洽谈夏普未来的潜在亏损,并希望对夏普第四季度业绩进行考察。 此前,日本企业对外资并购均持谨慎态度,往往通过交叉持股来保持股权结构稳定。但是,自&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降低税率、放宽门槛来吸引外资,不少日本企业开始对境外投资者打开&大门&。有日本媒体评论称,&日本企业也许要开始学习适应从亚洲投资者到被投资者的角色转变。& 3 用资本换品牌和渠道 中国企业弯道超车 在日本企业剥离亏损业务过程中,中国企业频繁现身,扮演了&接盘侠&的角色。但是,到底是&产业承接&,还是&得不偿失&?目前业内仍存在不少争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下行的国际背景下,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以更小的代价获取以前别人不愿让出的技术与市场。 家电观察家陆刃波表示,&美的选择出手,看重的是东芝的技术、品牌以及在日本与东南亚的销售网络,希望通过接盘来扩大相关地区的销路,壮大事业版图。目前美的与东芝正围绕员工雇用及维持品牌运营加紧进行磋商。& 有数据显示,美的海外销售已占销售总额40%,但其中自有品牌仅三分之一,在欧美等主流市场还很弱势。并购品牌影响力大、有技术积累、与美的业务相关性高的家电品牌是美的扩大海外影响力的不错选择。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挥别高速增长,也让中国制造商的&出海&冲动日益强烈。TCL集团董事长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速,市场需求增长也不可能像以前那么高速。去年,我们主要的产业市场总的需求增长和前几年相比都出现大幅回落。&所以,国际化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 李东生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品牌和渠道能力建设上差距还比较大,但管理能力和资本能力都比原来更强大了。&以前做一个项目要几亿美元,这都很有压力。但现在已经不是很大问题。& 李东生表示,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来看,并购重组浪潮仍在进行。&并购重组的机会未来几年会不断出现。我们应做好相应资本准备,有机会出现,我们就要认真分析,把握好这样的机会。&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461875
播放数:226766
播放数:21998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日本老牌家电被中国并购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027-
当前位置: > 日本老牌家电被中国并购
日本老牌家电被中国并购
长江商报消息 夏普东芝同日被中企“收编”,中企意在以资本换品牌
□本报记者 张洋 综合报道
一个是生产出日本第一台洗衣机的电子巨头东芝公司,一个是在液晶面板领域享誉全球的夏普公司。近期,这两家日本公司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却并非因为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成就,而是因业绩不佳,陷入或被迫出售子公司业务,或遭遇收购部分股权的窘境。
东芝公司3月30日宣布将其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家电厂商美的集团。而就在同一天,鸿海集团宣布将收购夏普部分股权。从引领时代到陷入困境,不过几十年时间,东芝被迫出让了企业引以为傲的白色家电业务,而夏普则成为“首个归入外企的日本电子巨头”。
一时间,日企“末路说”又甚嚣尘上。那么,类似“卖身”是否就说明日本家电企业日薄西山?中国企业频频大手笔买入意欲何为?此外,这样的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究竟是得到了“鱼”还是“渔”?
两桩收购案同日敲定
3月30日下午,富士康科技集团(下称“富士康”)与夏普株式会社(下称“夏普”)共同宣布,开展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结盟。富士康及其关联公司将向夏普增资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获得夏普66%的普通股股权和1136.36万股特别股。
这意味着纠缠多年的“鸿夏恋”终成定局。早在2012年,鸿海(富士康母公司)就想成为夏普大股东,并签下了认购夏普股权的意向。但随后夏普股价大跌,鸿海想压低认购夏普股权的价格,未被夏普接受。后来夏普业绩改善,还引入三星参股,以避免被鸿海收购。而2015财年,夏普再次面临巨额亏损,只能寻找外部支援。
夏普选择鸿海与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一起竞购夏普。今年1月底鸿海提高向夏普援助方案的报价,夏普开始更倾向于鸿海方案。而在2月25日,夏普又曝出了一份负债清单,令签约暂缓。到3月30日,鸿海“砍价”1000亿日元,拿下夏普近七成股份。
而夏普的动向也牵动着东芝的命运。早前有传闻称,东芝的家电业务将并入夏普,夏普将液晶电视业务剥离给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后变身为一家白电公司。但随后夏普同意被鸿海收购,东芝的家电业务只能转而另谋出售之路。
3月30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经交易双方协商一致,美的拟以自有资金约537亿日元(约合4.73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东芝保留19.9%的股权。不过美的收购需承接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约2.2亿美元)债务。
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许可和超过5000项和家电相关的专利,并被授权使用由东芝持有的其他家电相关的专利。但这次交易还需获得日本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审批,同时需要在中国商务部和发改委备案。所以,美的预计,最早在2016年6月可以完成此次交易。
不仅如此,部分日本企业缺乏企业道德,也是造成如今几近溃败局面的因素。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刊文指出,此前凭借液晶面板构建一个时代的夏普之所以被逼入困境,除了大型投资失败和管理层“无所作为”等原因外,与“企业道德缺失”也有很大关系。
文章举例说,由于日本引进的家电环保积分制度令液晶电视变得极为畅销,在索尼和东芝与夏普签署采购液晶面板合同后,夏普在优先向自身企业供货的同时,还限制对索尼和东芝的供货。夏普这种只重视眼前利益的做法遭到批评。在环保积分带来的特殊需求消失后,夏普也陷入困境,最终只得仰仗鸿海集团出资才免于破产。
市场决策保守成没落主因
近年来,松下、索尼、日立等日本家电领域的标杆企业相继深陷经营困境。保守的市场决策是日本家电业逐步没落的关键因素。在产品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固守自有领域、不愿改变现状的日本企业在将老本吃尽后,才幡然觉醒,认识到时代已发生改变。但因为觉悟太晚,很难在消费市场与后起之秀相抗衡。
以东芝为例,中国和韩国品牌在家电领域迅速崛起后,日本企业在亚洲家电市场的份额被中韩企业大量挤占,曾经处于领先地位的电视机、洗衣机、个人电脑等板块的优势地位逐步下滑,但东芝却仍迟迟没有做出业务剥离的决定。
繁冗的业务结构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不断收窄的市场占有率却让企业利润快速缩水,最终引发东芝利用会计作假捏造虚假盈利的不道德事件,令企业信誉受到极大损伤,不仅税前利润被大幅度下调,而且还被日本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处以巨额罚款,被迫出让主营业务,进行业务重组。
其实东芝的衰落并非个案。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也因缺乏快速决策在近几年面临巨额亏损。其中索尼在是否要投资平板电视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松下则是在巨大市场压力下才被迫转入液晶电视业务。这种不愿变革的“封闭思想”阻碍了日本家电企业实现再次飞跃。
另一方面,长期占据市场领头羊位置的日本家电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轻视对手的思想,缺乏危机意识。可以说,日本老牌家电巨头未能及时正视中国和韩国家电企业不断崛起的现状,一味沉浸于王者地位,从而在争夺消费者的竞争中逐步落入下风。
中企并购意在以资本换品牌
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这样大手笔买入值不值?
夏普是“液晶之父”,在液晶面板上有深厚的技术优势。群智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鸿海+夏普”在全球面板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8.6%,高于三星、LGD及京东方。也就是说,随着夏普技术支持、鸿海投资计划落地,到年,“鸿海+夏普”的面板产能将在全球排第一位。
在家电专家刘步尘看来,东芝对于美的的最大价值则在于美的赢得了日本市场。在2005年之前的30年里,日本一直是全球家电霸主,对家电产品来说,日本是全球门槛最高的市场。通过东芝曲线进入日本,对美的意义重大。而美的官方表述为“通过与东芝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将在品牌、技术、渠道及生产制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实力”。
山东省家电协会常务副会长田占军就曾表示,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以更小的代价获取以前别人不愿让出的技术与市场。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称,中国企业在全球品牌和渠道能力建设上差距还比较大,但管理能力和资本能力都比原来更强大了,“并购重组的机会未来几年会不断出现,我们应做好相应资本准备。”实际上,这正是用资本来换品牌和渠道。
日企“卖身”独留技术与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家电企业出售家电业务给中国家电企业,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因为它们出售的更多是制造和销售,而非技术与研发。比如在美的收购东芝的这桩交易中,美的实际获得的是东芝白电的业务控股权,而非产品、技术的控股权,核心技术将是日本家电企业的重生的资本。
日本家电企业也并非真的在全面溃退。近年来,中国与韩国家电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势集中体现到了产品的价格上,日本家电企业自认无法匹敌,便选择不与中韩企业在价格上争斗,而主动转向中、韩企业未涉足或虽有涉足但竞争力不强的领域。
主动转型多先剥离家电业务,也就是最近几年日企的“去家电化”。以松下为例,2014年彻底退出等离子电视和面板业务;并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座液晶电视生产工厂,三洋电视中国区业务出售给了四川长虹。同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汽车、住宅和企业级业务。此外,日本家电企业主动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电利润不如以前丰厚了,此时选择主动抽身,转型至需要更高技术门槛且竞争并不激烈的商用市场,寻求商业形态的转变。日本一些老牌家电企业仍将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左)与夏普公司社长高桥兴三在新闻发布会上。东方IC图东芝和夏普都被收 以后还有日本家电吗?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一日之间,日本家电巨头其二易主。
  20几年前,要是谁家能拥有一台机,一定会引来邻居羡慕的眼光。索尼、松下、夏普、日立、东芝......这些赫赫有名的名字,曾经让日本家电成为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
  但如今,亏损特别是家电业的亏损在日本成为了某种正常,倒是盈利了反而让人觉得有些新闻价值。日本家电巨头有的已经转型,有的已经易主。
  今天,市场传来消息,在成功令日本工业巨头夏普降低身价20%之后,台湾鸿海精密与日本夏普最终达成收购意向,这宗收购交易创下单一海外企业收购日本科技企业的最高纪录。据悉,夏普正式决定接受台湾鸿海提出的降价1000亿日元的并购案,总价为389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
  就在一个月前,日本政府的救助基金还试图接手长期亏损的夏普,但该基金提出的收购价格大幅低于鸿海,且表示要进行裁员整改,这无异于将夏普推向鸿海。
  虽然拥有百年历史的夏普曾是获利丰厚的高端生产商,但由于经营更加灵活的亚洲竞争对手大幅降价,其对液晶显示器(LCD)的巨额投资未能获得回报。尽管自2012年以来曾两度获得银行救助,但夏普仍未能成功扭转亏损局面。夏普最新宣布将2015财年营收预估下调9.3%至2.45万亿日元,预计营运亏损1700亿日元,远逊于此前预期的盈利100亿日元。而在2014财年,夏普公司净亏损2223亿日元。
  还是在今天,市场传来消息,美的集团与东芝株式会社双方签署协议,东芝株式会社将东芝家电业务80.1%的股权转让给美的。根据协议,美的收购东芝生活株式会社80.1%股权后,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许可。此外美的将获得超过5000项和家电相关的专利,并被授权使用由东芝持有的其他家电相关的专利。
  最近,东芝可以说是问题缠身。从13亿美元的假账丑闻曝光以来,东芝正通过大规模重组补充资本,出售家电业务以及医疗业务正是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上周,东芝授予佳能集团竞购旗下医疗部门&&东芝医疗的优先谈判权,有报道提到佳能提供的报价超过60亿美元。分析人士表示,重组成本已迫使东芝向三家大型日资银行申请大约2000亿日元的新贷款。
  现在,日本家电制造企业的业绩增长动力已经不是来自于家电:松下则在连续两年录得70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之后发力转型,将发展重心从B2C转向B2B(企业级业务)。可以预见的是,东芝退出家电业务,接盘者美的集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这不会是日本家电业向中国输出品牌的最后一个并购案。
您看到此篇文章的感 受是....
视 觉 焦 点
图 说 家 电
本 周 热 门 作 者
多项政策靴子落地 家电行业竞争规则进一步完善
涨价并不可怕,只要让他们清楚价格的浮动是为保证产品的品质
本周热点文章排行
本月热点文章排行
排行文章标题
深度观察室Observation Room
  2016年,冰箱行业仍然在负增长的泥潭中冲撞和探索,龙...
移动端新闻Household Appliance News
第八届高端家电红顶奖的专家评审环节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新闻热词产品热词晨哨推荐项目
大买手项目
大买手需求
日企排队变卖家电业务 东芝继夏普之后等待被收购
其他制造业
原始出处:东方网
美的选择出手,看重的是东芝的技术、品牌以及在日本与东南亚的销售网络。
家电业务犹如沉重的包袱,已令昔日的日本电器巨头不堪重负。继夏普有意&卖身&郭台铭之后,昨日又有消息称,东芝正在和美的集团就&出售家电业务部门&进行最后谈判,开始加入到&去电器化&的浪潮中。
东芝业绩面临巨亏 &图谋变卖家电业务
针对上述消息,尽管当事者东芝、美的均三缄其口,但市场普遍认为,东芝变卖电器资产已成定局。
2015财年,东芝整体业绩亏损额已从5500亿日元(约合314.6亿元)扩大至7100亿日元(约合406.12亿元)。&13亿美元假账&丑闻曝光以来,东芝进一步加快大规模重组补充资本的步伐。
去年年底,东芝以约合1.9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位于印尼的电视机工厂出售给创维,同时售出的还有其冰洗产品的中国销售独家授权。上周,佳能集团获得竞购东芝旗下医疗部门的优先谈判权。
卖出家电业务有望为东芝带来数百亿日元的收入。据东芝财报显示,2014财年,东芝旗下的家电业务销售额为2200亿日元(约合125.84亿元),预计2015财年将出现亏损。
早前有传闻称,东芝的家电业务将并入夏普,夏普将液晶电视业务剥离给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后变身为一家白电公司。但随后夏普同意被鸿海收购,东芝的家电业务只能转而另谋出售之路。据日本媒体报道称,东芝此次主要转让白电业务,整个转让计划将在今夏之前完成。
与东芝相比,美的可谓&财大气粗&,被视为家电行业业绩最值得期待的公司之一。此前有消息称,美的曾参与竞购GE的家电业务,但最终该业务被GE出售给海尔。&美的手上有700亿元的现金流,拿下东芝的可能性极大。双方曾在2004年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空调,业务有很强的协同性。&一位家电行业人士表示。
从投资者到被投资者 &日企集体玩角色转变
东芝的&窘困&并非个案,在中韩公司的夹击下,日本家电巨头近年来在消费市场节节败退,日元贬值也大大削弱了日本家电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很多日本公司开始选择&去电器化&经营。
除东芝外,索尼和松下都已将经营重点转向电子零部件和企业服务。索尼刚发布的201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影视业务、游戏及网络服务贡献报告期主要的利润增长。
今年2月底,一度雄霸液晶市场的夏普决定接受郭台铭的鸿海精密约62亿美元并购方案。但是,由于双方对&潜在债务&存在分歧,并购案仍存在变数。鸿海目前正在与夏普的两大债权银行瑞穗银行、三菱日联银行洽谈夏普未来的潜在亏损,并希望对夏普第四季度业绩进行考察。
此前,日本企业对外资并购均持谨慎态度,往往通过交叉持股来保持股权结构稳定。但是,自&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降低税率、放宽门槛来吸引外资,不少日本企业开始对境外投资者打开&大门&。有日本媒体评论称,&日本企业也许要开始学习适应从亚洲投资者到被投资者的角色转变。&
用资本换品牌和渠道 &中国企业弯道超车
在日本企业剥离亏损业务过程中,中国企业频繁现身,扮演了&接盘侠&的角色。但是,到底是&产业承接&,还是&得不偿失&?目前业内仍存在不少争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下行的国际背景下,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以更小的代价获取以前别人不愿让出的技术与市场。
家电观察家陆刃波表示,&美的选择出手,看重的是东芝的技术、品牌以及在日本与东南亚的销售网络,希望通过接盘来扩大相关地区的销路,壮大事业版图。目前美的与东芝正围绕员工雇用及维持品牌运营加紧进行磋商。&
有数据显示,美的海外销售已占销售总额40%,但其中自有品牌仅三分之一,在欧美等主流市场还很弱势。并购品牌影响力大、有技术积累、与美的业务相关性高的家电品牌是美的扩大海外影响力的不错选择。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挥别高速增长,也让中国制造商的&出海&冲动日益强烈。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速,市场需求增长也不可能像以前那么高速。去年,我们主要的产业市场总的需求增长和前几年相比都出现大幅回落。&所以,国际化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
李东生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品牌和渠道能力建设上差距还比较大,但管理能力和资本能力都比原来更强大了。&以前做一个项目要几亿美元,这都很有压力。但现在已经不是很大问题。&
李东生表示,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来看,并购重组浪潮仍在进行。&并购重组的机会未来几年会不断出现。我们应做好相应资本准备,有机会出现,我们就要认真分析,把握好这样的机会。&
原始出处:东方网
区域:亚太
&--&东亚区
&&(标的所在地)
行业:其他制造业
&&(标的行业)
(注:safari用户参与评论前,请确认已在偏好设置中开启Cookie功能)
二十一世纪晨哨数据(上海)有限公司(Morning
Group) 版权所有 | 沪ICP备
推荐使用IE 10以上、Chrome浏览器、火狐浏览器夏普东芝被收购:日企为何退出家电行业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夏普东芝被收购:日企为何退出家电行业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文/刘步尘3月17日晚,发布公告,称已与株式会社就收购其白色家电业务事项达成谅解备忘录,美的将通过收购获得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控股权。根据协议,该交易完成后,东芝家电将继续开发、制造并销售东芝品牌的白色家电产品,如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及其他小家电产品等。美的表示,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是美的集团落实全球经营战略关键一步,美的和东芝家电业务的有效整合,将进一步推动美的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白色家电的领先企业,在包括日本、东南亚在内的重要市场取得显著的业务规模和强大的分销渠道,并在专利技术应用及品牌方面获得在全球家电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突出实力的东芝强力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与夯实美的集团全球运营的基础,提升全球竞争实力。公告称,收购相关事项仍在进一步商议确定中,预计三月底签署正式协议。但公告未披露收购价格。美的方面表示,国际化是美的集团三大战略主轴之一,“美的一直以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寻找进一步加强集团国际化的机会。美的集团也一直秉承务实稳健的发展原则,本着对投资者和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会做出重要的国际化部署”。有趣的是,就在二十天前,鸿海集团刚刚宣布欲以7000亿日元(约合407.4亿元人民币)收购夏普,后因夏普爆出“或有负债”而推迟收购。目前双方仍在进行最后的沟通,情势尚不明朗。再往前推两个月,海尔集团宣布以5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美国GE家电业务,成为2016开年来中国家电企业第一桩巨额国际收购,由此拉开中国企业对国际企业收购的大幕。收购东芝白电,美的向国际级企业迈出重要一步预计东芝白电进入美的体系之后,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独立运行,品牌独立、管理独立、经营独立,以避免国际并购最易发生的“文化融合病”。东芝白电进入美的体系将产生三大协同效果:技术与制造协同效应,市场与渠道协同效应,供应链协同效应。技术与制造协同效应:将助力美的制造更上一层楼,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渠道协同效应:二者渠道协同效应将产生巨大价值。供应链协同效应:共享采购资源,可有效节约二者制造成本。收购将对美的开发日本及东南亚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东芝白电进入美的体系,将与美的实现渠道共享,站在东芝角度看,可大大提升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力。总之,在国内白电市场,美的、海尔、格力三巨头市场地位将因此而发生微调;在全球白电产业格局中,天平会进一步向中国企业倾斜。至此,日本四大家电企业松下、索尼、夏普、东芝,已确定有半数收归中国企业囊中。未来会不会有更多日本家电企业被中国收购?完全有此可能。下一个收购发生在谁与谁之间?我们拭目以待。短于经营,长于产品,日本家电企业仍是优质资产说到日本家电企业,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日本家电企业已经没落不行了,实际情况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日本家电企业的没落,很大程度上不是日本企业技术与产品不行了,而是缘于其经营思维过于僵化,市场反应过于迟钝,导致其市场适应能力下降,全球化战略与经营能力下降。换言之,日本家电企业的失败,不是败在产品和技术上,而是败在经营与观念上。即使今天,日本家电产品仍具有较强竞争力,尤其在精细制造工艺方面,中国企业与之还有一定差距。在技术储备方面,日本企业仍然优势明显,以目前颇为流行的OLED有机电视为例,从基础技术开始直至孵化成为产品,日本企业做了大部分工作,不幸的是,后被韩国企业超越。还有一点必须指出,日本家电产业的没落,有主动转型成分在内。近年来,日本企业越来越认为,中国与韩国企业成本管理能力更强,可以把产品做得更便宜,这一点日本企业无法匹敌,与其在价格层面与中韩企业缠斗下去,不如主动转向中、韩企业未涉足或虽有涉足但竞争力不强的领域,比如松下在汽车电池方面积淀深厚,是特斯拉电池供应商;而东芝在医疗设备方面也相当了得。因此,日本家电企业的转型,与四十年前美国企业主动退出家电领域有相似之处。当年,日本从美国人手里接过这一棒;而今天,中国和韩国在从日本人手里接过这一棒。不过,全球数字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国(硅谷)人手里;日本人仍掌握着相当一部分家电技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日本家电退出的是制造和销售,而不是技术与研发。全球家电产业即将从“东亚时代”迈向“中韩时代”自1970年代起,全球家电逐步进入“日本时代”;随着韩国、中国家电产业持续、快速崛起,自2000年前后,全球家电进入日、韩、中三国主导的“东亚时代”;未来,全球家电竞争将主要在中国和韩国两个国家之间展开,从而进入“中韩时代”。近年来,中、韩国两国家电企业实力对比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随着美的、海尔等优秀企业持续崛起,中国与韩国企业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并有望在未来三年从中诞生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有人问我,未来中国家电企业会不会被其他国家的企业收购,比如印度、土耳其?我说,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件,我要向中国道一声“恭喜”。从全球近五十年的发展轨迹看,家电产业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或次发达国家的产业游戏。假如有一天中国某著名家电企业被其他国家收购了,则意味着中国已彻底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当然,这一天的到来估计要十年之后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
贾跃亭只负责向公众传递信心,却从来不负责向公众做出解释。
在中国,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比董明珠和贾跃亭对汽车如此情有独…
“话题女王”董明珠和珠海国资委的关系,很多人就是雾里看花不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芝和夏普电视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