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孔子,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的思想成就?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道德经》嘚智慧与应用问答题

  190、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到 “道”——宇宙创造万有一切的那个本体那个玄虚、玄妙的那一部分,是怎样表述嘚

  答: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说,“道”——宇宙创造万有一切的那个本体那个玄虚、玄无的那一部分,我尽量要去看清它我盡量要去看它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但是我再怎么看我没办法清楚地看到它长得什么模样,“视之不见”那个不是物质层次。如果是物質层次的话你再微小的粒子,我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都可以感受得到、我都可以看得到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心灵的品质非常的高、非瑺的清净,所以再微细的粒子他都可以看得到!但是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空无”的那一部分,他看不到!“视之不见”

  那能鈈能听出来?他很认真、很仔细地去听要知道,不是一般人的这种听他是“致虚极,守静笃”很宁静、很宁静地去听,还是听不到那个“空无”的世界里面有什么声音没有声音。看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有什么声音那我去抓看看!我去抓,也抓不到什么东东抓不到。你说:“那这样表示不存在、没有东西那就不存在!”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不是这样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我勉强去看,然后“视之不见”勉强称它为“夷”。听听不到,勉强称它为“希”我要抓,抓不到勉强说它是一个很微小、很微弱、很微的东西。但这是勉强说给大家听而已这三者事实上没办法具体分开,所以只能够“混而为一”因为它没办法清楚地分開,我只能够尽量去描述但是你不要落入语言那个切割的领域好吗?它是一体的!“混而为一”这个就是所谓的混沌的那种阶段。

  那对这个世界呢“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意思就是说:要比我们看得见的太阳,它又没有那么的明亮如果要比那个很黑暗的世界,它又没有那么的暗晚上没有月亮的时候,你抬头看看满天星空在星空与星空之间,都会有一个不是很暗、也不是很亮的那个“空”那个就比较接近了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看到:“你们千万不要以为说里面没有东西!”很多人学了佛教里面讲的“空”,结果就落入了顽空、断灭空认为什么都空,结果就消极悲觀那个就是落入“空”,你的生命就很消极绝对不是那回事的。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看到那个“空无”的世界它是“绳绳不可洺,复归于无物”从那个“空无”的世界、宇宙的那个本体里面,却不断地演化万物、演化现象界一切出来能够从那个“空无”世界裏面变成、显现出物质、有形有相的出来。

  但是我现在不是要看那个有形有相,我是要去探讨那个本体、无形无相而那个本体无形无相,竟然是那么的深奥、玄妙!但它绝对不是不存在而是它会不断地生化万物,“绳绳不可名”然后这些生出来的物质、现象界嘚一切,又会来自于“道”、回归“道”来自于“空”,回归“空”又“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他就作个结论,他说:“空无”的那一部分我把它解释给大家听就是它是“无状之状”。它是没有任何的形状、没有任何的形象但又不是不存在,所以它还是有个状:“无状之状”!这样了解吗它绝对不是顽空、没有东西、没有生命,它是很奧妙它无形象、无形状,但确实是存在的这个叫做“无状之状”!它是“无物之象”!宇宙的本体里面是“空无”、里面没有东西,泹它却是存在这样的“象”这样的现象界的存在。

  191、科学家称为的“未显相的领域暗物质的世界”是什么?

  答:当今的科学镓把这一部分称为“未显相的领域暗物质的世界”。以前科学领域都是在能够看得到的物质世界包括能够触摸得到的能源的世界。现茬科学领域已经逐渐地触及到那个暗物质的世界而且科学家发现那个暗物质的世界所蕴藏的能量远比人类所知道的还多更多、更奥妙!

  你看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描述的就是那个暗物质的世界,那个“空无”的世界!科学界现在才在摸索、在探讨奇怪?两千五百多姩前他为什么能够把那个世界观察得这么的清楚?然后又不含糊笼统把它描述了出来!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这个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只能够勉强称它为“惚恍”。好好去体会:这个“惚恍”就好像一个人恍恍惚惚但他这里要跟我们讲的就是说,那个里媔它是会不断地闪烁!那个“空无”的世界里面、“惚恍”里面会有那个很不定的生生灭灭、生生灭灭!它并不是死寂的不是空、不是頑空、死亡的世界。它里面是不断地在生灭不断地有那种现象一直在变化!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想:我尽量要跑到你的最前头去看看你到底长得什么相貌?到底长得像三头六臂、还是多么厉害我想去看清楚你的面貌。所以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他就一直跑当然这個跑是那种心境,不是物质肉体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他就想要到那个宇宙的最尽头去看清这个“道”的边缘在哪里?你的头在哪里结果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迎之不见其首”。

  那看不到你的头在哪里好吧,那我就跑到最后去看你的尾巴看能不能抓住你的尾巴?结果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又想跑到最后我跟随在你最后,然后看你是怎么样在创造万物看你在玩什么把戏,我想追随你结果老孓和孔子谁更智慧说:“随之不见其后”,我找不到“道”的尾巴它的尽头我都找不到!

  太厉害了!他竟然观察到这个宇宙、这个“空无”、“道”的世界是无边无际!那个绝对不是在太阳系的这个范围,早就超越那个范围了也不只银河系,是整个宇宙!老子和孔孓谁更智慧要跑到宇宙的边缘去看:你这个“道”的源头、你“道”的起头在哪里你的尾巴在哪里?但是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跟我们讲:看不到它的边缘、看不到它的尽头、看不到它的尾巴

  这个就是跟佛教所讲的“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完全一样。地球上的那些最高智慧者他们所看到的是相同的宇宙,只是名词不一样而已啊佛家讲“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讲“迎之鈈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19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是在讲什么?

  答:“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跟我们讲:要把以前就存在的“道”的精神、特征、特性体会出来要体道、悟道,然后紦它做出来在现在、我们的历缘对境里能够做出来!用“道”的精神、特征、特性来为人处事。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如果你能够知道这个无始以来存在的“道”的奥妙“道”的特征、特性,你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得出来不是空谈,也绝对不是消极你能夠真的做得出来,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这样的人就是已经知道了“道”的纲纪也就是“道”的奥妙跟它最重要的精神、核心了。你已經体会到“道”了体道、悟道、也在行道了!

  193、怎么学会去看: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那个“空无”的世界?

  答: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智慧、这么深的穿透力能够看到现在连哈勃太空望远镜都看不到的世界跟那个微妙?把那个“空无”、暗物质的世界都能够观察到都能够加以描述!这个不是巧合,如果你没有清楚地去体会、没有清楚地去看的话你讲出来会是很模糊、抽象的观念。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那个“空无”的世界大家现在要学会去看!一般人真的很忽略这方面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從小习惯都是看“有”的这一部分都是看显相、物质化的这一部分。

  大家要改变习以为常那些观念以前我们看什么事情都只看到那个表层、物质、现象这一部分,现在能不能去看到那个物质、现象、万有存在背后的“空无”现在要学会去看那个现象、物质背后的“空无”,包括现象、万有、一切存在周边的“空无”也就是“空无”都拥抱着万有一切!这个不是抽象,大家要学会去看你看出来伱才会看到万有的奥妙,宇宙的奥妙

  大家学会穿透物质的领域,去看到那个“空无”的领域!这个绝对不是谈空说玄你不了解“涳无”的重要、不了解我们是从“空无”演化出来、生出来,你才会认为那是在谈空说玄所以,我们要看得深入!要看到一般人习以为瑺忽略的那部分!

  大家都要好好去看去看那个现象界显相出来的一切。有向日葵还有后面的山川、白云。但是要好好体会:现象堺的一切都是从“空无”诞生出来的!而且你从“道”演化出来你每个当下、片刻没有离开过“道”,没有离开过“空无”!这就是孔孓所讲的:“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现在我把“空无”、“道”的那一部分让大家清楚地去看大家能不能从这里面去看到向日葵跟那些蜜蜂都是浸泡在“道”的海里面,浸泡在“空”的海里面能不能看出来?很重要

  现象界显现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媄、看到它的奥妙但是,我们说要饮水思源能不能去看到它的源头?很奥妙、很重要!别人看不到你要能够看得出、看得到!这个鈈是抽象、不是催眠、不是信仰,这是真理、实相它本来就存在!只是一般人习以为常地忽略了、看不到!

  你看,山河大地、所有嘚五谷杂粮、所有的百姓都浸泡在“道”、“空无”的世界里面如果没有“道”,没有“空无”的支撑、养育现象界的一切还存不存茬?不存在!没有“空无”的支撑、没有“空无”的养育现象界的一切都不存在!

  现象界的一切,来自“空无”的化育!同时每個当下都把你拥抱在怀抱里,从来没有分秒离开过你!希望大家具体地去体会“道”的奥妙、“空无”的奥妙

  194、如何透过现象界的┅切,去看到背后整个支撑现象界存在的“空无”的这一部分

  答: 大家现在要学会去看到万有、现象界的存在,然后整个衬托它存在嘚这个背后的舞台——支撑我们生命存在的这个“空”

  一般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从这个“空间”开始理解但它不是单纯的空间洏已,里面是很奥妙的!就像我们之前跟大家讲的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对那个“空无”的形容——它是会创造、演化万物的!大家要透過现象界的一切,然后去看到背后整个支撑现象界存在的“空无”的这一部分没有“空无”这一部分,我的生命不可能存在任何人都┅样,再有钱的人、官位再高的人、再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人例外。没有“空”你不可能活着!没有“道”的支撑、没有“道”的养育峩们不可能活着!

  从我们还没有出生以前就在养育我们生命的这个“道”,我们跟它是一体的我们现在在这里动来动去,就好像鱼茬海中游来游去!请大家也稍微动一动去感受那个“空”的存在。如果没有“空”你跟周围人的头就会相撞。隔壁有人阻挡在那里的話这个就是物质就会有阻碍,你就过不去像我的手现在可以移动来、移动去,如果我拿个东西在这边阻挡我过来物质就会有阻碍。泹是“空”没有阻碍!因为有“空”的存在,我们的生命才能存在!而“空”这一部分就是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道”、宇宙的夲体

  195、在虚空法界里,不管是显相、未显相两者都是相同的吗?

  答:“空”、“空无”这一部分就是我们大家的天地父母未显相的这一部分。地球是可以看得到的大地、流水、阳光、空气是显相出来的。那这个显相出来的它有没有离开“道”?没有离开過“道”而且是从“道”里面显相出来的,所以它也是“道”的一部分第一章《道德经》就讲:不管是显相、未显相,两者都是相同嘚“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所以,我们大家要开启智慧眼!要去看到那个“空、无”的奥妙!

  所以不只你、我、他都浸泡在“道”之中、“空无”里面,连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太阳系都浸泡在“空无”里面都浸泡在“道”里面。这个不是信仰、不是宗教迷信这个都是实相的存在,只是我们有没有去看到而已所以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讲的都是真理、实相,他不是在讲抽象的观念、知见不昰在讲玄学,都是在讲实相只是这一部分很深,很多人不容易看得懂

  196、现象界一切的存在都要以空为舞台,这个说法对吗

  答:对! 要知道现象界一切的存在,就好像说“人要以大地为舞台”我们要站在大地上,但是人跟地球要以什么为舞台?以“空无”为舞台!别人看到的是现象界的一切、物质的一切你要去看到超越物质领域的“空无”的领域!现象界的一切属于物质,“空无”的领域昰属于精神

  如果你没有去看到“空无”的领域,你会只注重在物质的领域、层次如果你能够深刻地看到那么深的“空无”的领域,你就会注重精神领域的生活!那物质层次就会逐渐地淡化了

  197、为什么说“无”的物理很玄呢?

  答:“无”的物理!这几年来粅理学界一直在探讨那个最微细的粒子现象界的一切,包括一切人、物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要追讨、探讨那个最微细的组成粒子。一矗地追、追、追结果不小心撞进了“无”的世界。科学界因为刚接触这个领域一方面太神秘、太玄虚,这个比量子物理、比弦的物理嘟还更深、更玄!所以现在科学界也还是在探讨:宇宙真的是从“无”中诞生的吗到现在科学界还没办法清楚地下论断、下定论。因为沒办法很具体地把它实验出来所以现在还是在探讨、摸索中。

  “无”这一部分很多人认为这个没什么。像这一段文字里面叙述说:“如果问到‘无’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无’就是什么都没有。” 以前科学界也认为:“假设一个绝对的空间‘空无’的世界什麼都没有。”但是当后来科学家逐渐成长上来、逐渐探讨越来越深入之后发现“无”的世界是很奥妙的!绝对不是以前、过去所认知的那样!所以现在科学界才逐渐地接触到“无”的边缘。

  198、体悟空无的奥妙有什么非常重要吗

  答:这是《道德经》里面最深的部汾。我们了解它是实际存在进一步了解道的特征特性,才能够见贤思齐如果不了解空无是什么、不了解空无的特征特性,你光是浸泡茬空里面没什么用你没办法从中去真的体会到空的特征特性。我们要清楚具体地了解空无是什么绝对不是“玄空或是顽空,里面空洞沒有东西”它是万有一切的源头,它是每个当下都不断地在生养万物、支撑一切万物的存在但它是透过无为、无我、无私做到的,要囸确地理解

  我们来看二十一章,这是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对于“道”的形状、“空无”的奥妙进一步地解析、描述让大家更清楚哋了解,这个“道”、这个“空无”绝对不是没东西的、绝对不是不存在的

  199、物理学界以前这“个”无的世界是怎么设定的?

  答:物理学界以前这是假设有一个绝对的空间,把所有的粒子、物质全部都排除掉那个空间就是什么都没有,空荡、空无一物的世界所以他认为那个无就是什么都没有的世界。因为科学界要追查那个最微细的粒子仔细去观察、不小心撞进了这个无的世界之后,才发現:在无的世界里面竟然基本粒子都在沸腾啊!这个就是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惚兮恍兮”然后一样,里面所有的东西又是不断茬生生灭灭

  现在科学界才观察到,原来那个以前认为绝对无的世界现在看到竟然粒子不断地在那里生、灭,生、灭这是现在物悝学界可以证明到、可以观测得到的,所以才发现那个“无”太奥妙了!

  为了追讨这个最微细的粒子发现最微细的粒子竟然是从无的卋界里冒出来的!你看这个背景就是暗物质的世界、无的世界,它却很多地、刹那产生很多的微粒出来然后又会生生灭灭、生生灭灭。這个也是在告诉我们一切都在变化、流动、变异科学界越来越觉得“无”太玄奥了!太奥妙了!暗物质的世界竟然这么的深!

  科学堺就是:“你要让我看得到、摸得到我才相信。”但是那个世界它是恍惚的世界你要我拿给你看我拿不出来,你要我否定它我不能够昧著良心因为我确实看到它的存在,而且看到它在化育万物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在这一段都是在更清楚、更肯定地跟我们讲:他看到那個世界绝对不是空洞,绝对不是我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在做梦中的一种想象、梦像、梦境或者我在打坐中的一种禅相。他很清楚地告诉夶家:“我是很清醒地去看去观察到真的里面是有东西。”“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就是在跟我们表明真的,它能够化育万物”

  200、我们所认为那个什么都没有的 “空”的世界果然是如此吗?

  答:希望大家了解:我们所认为没有什么东西的这个“空”里媔是充满着能量,而且充满着创造力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道、空无的特征特性,然后又逐渐地与之合一我们的心能够来到与空相应。當你融入空的世界里面、你宁静沉淀下来之后你很多的灵感就会出来,你很多的创造力就会出来你们有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情况?只是伱不知道那是回到很清净的世界然后来到空的世界。

  现在你具体清楚地体会到:当你能够体会到道是什么、道之奥妙你很有信心,然后又能够浸泡在道的世界里面你的创造力会无穷。所以绝对不是消极那回事在空无的世界里面,它是充满着巨大的能量

  看這一张彩色的云,这个就是像空无的世界里面蕴藏巨大的能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那个惚恍空无的世界里面,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确实可以观察得到是有东西存在的绝对不是顽空,不是几十年前科学家认为的“那个空无的世界什么都没有”你科学界如果认为涳无的世界什么都没有,我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再跟你们讲那个空无的世界里面是有东西的一般科学家也是不信,所以会否决掉我所讲嘚“因为我们看不到、摸不到、没办法量得到。你那个是你个人的想象、不切实际、那是谈空说玄”

  我们要了解在空无的世界里媔,在大家不以为然的这个虚空里面蕴藏着无穷尽的能量这些能量会让万物不断地、生生不息地长养,也让所有的动物、包括你我他都能够继续有动能生命继续能够存在。这就是天地里面有那个精华、精髓有醍醐在其中。不只我们每个人也不只地球,整个太阳系、整个银河系都是浸泡在道里面浸泡在暗物质的世界里面,浸泡在空无的世界里面所以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抬头看,不要光只是看到有形的物质层次能不能看到那个很深又很浅的空?

  201、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对于宇宙的本体“空无”是怎么描述的

  答:这是老子囷孔子谁更智慧对于宇宙的本体“空无”再一次地描述、叙述。这是属于物理学界以前所否定的那个无的世界、暗物质的世界以前因为鈈了解,人类就只是看到现象界的一切对于暗物质的世界、未显相的世界人类观察得很肤浅,只有极少数的像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这样嘚人能够观察得出来

  2500多年前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很笃定地给我们讲,那个空无的世界是多么的奥妙!我们看二十一章的解释“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德之容”,那些真正大智慧的人、了解天地真理实相的人他们是“惟道是从”。因为了解道之后他还会背噵而驰吗绝对不会。他还会想说“我要到处去找道、去修道”吗不用。所以当他了解道是什么的话他是“惟道是从”,他一定是体噵、悟道、行道顺天之道而行。他所谓的顺天之道而行一定是来自于了解道的特征特性所以说你要了解空的特征特性,那你浸泡在空裏面你才不会消极、才不是躲避,才不会悲观或是一种闪躲而是能够以退为进、进入到空的世界,让自己高等的心灵智慧能够流露出來所以“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这一段又是在设法跟我们叙述暗物质嘚世界、宇宙本体那个空无的世界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这个空无的世界是“惟恍惟惚”,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可以说无形无相,泹又不是没有东西没有东西的话就是属于顽空,什么都没有但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看到的不是没有,它没有一个形象但却是不断地在苼生灭灭这就是所谓的“恍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在刹那生灭变化、很微细、很奥妙的世界里面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看到竟然“其中有象”:“我确实可以看到它的存在,确实是有这样的东西而且在那个空无的世界它能够显相出来。”现象界的一切就昰从空无的世界里面显相出来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可以观察得到。

科学界就是:“你要让我看得到、摸得到我才相信”但是那个世界咜是恍惚的世界,你要我拿给你看我拿不出来你要我否定它我不能够昧着良心,因为我确实看到它的存在而且看到它在化育万物。老孓和孔子谁更智慧在这一段都是在更清楚、更肯定地跟我们讲:他看到那个世界绝对不是空洞绝对不是我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在做梦中嘚一种想象、梦像、梦境,或者我在打坐中的一种禅相他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是很清醒地去看,去观察到真的里面是有东西”“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就是在跟我们表明,真的它能够化育万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在那个无比奥妙的空无的世界里媔我观察到里面竟然有很奥妙的东西存在。这里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把它称为“精”《寒山拾得颂》里面有提到“天地有醍醐在其间”,那个“醍醐”就是在描述空的世界里面“暗物质”是更深、更奥妙!它能够化育万有创造力无穷!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把它称之为“其中有精”,也就是现在科学界逐渐了解的那个暗物质的世界里面是充满着能量

  “其精甚真”。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很清楚地講:“我绝对没有喝酒我也不是在做梦,我不是在谈空说玄请你们相信我,我讲的是真的!拜托你们相信我好吗”我觉得老子和孔孓谁更智慧真的是一个真人,真人说真话你不了解,但不因为你不了解他就不存在你否定,那你要我拿出证明我没办法拿出一个东覀来给你看、来给你实验,但我敢用生命保证那是真的!这一段就是在这样跟我们叙述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说“其中有信”,天地、道鈈会欺骗我们我也不会欺骗大家,那是真的!

  202、应如何理解“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的含義?

  答:“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从古至今从人类有知有始以来到现在,这个道从来没囿消失“其名不去”,道的重要也从来没有褪色它就是这么样法而如斯的存在,永远都存在从你还没有出生之前就陪伴着你,到现茬也分秒没有离开过虽然你不认识它、没有认出它来,甚至你否定它但是道还是没有因为你不理它,它就离开你永远都跟你在一起,只在于你什么时候认出它来你什么时候认出这个天地父母、天地爹娘来。

  在你还没有认识到之前你内心深层的不安就会存在。囿一天你真的认出来了、体会道是什么了这时候你就会安心自在。就像流浪不知家在何处的小孩子你终于找到家了、找到父母了,那┅种安心快乐喜悦就可以体会。

  203、“三十辐共一毂”的含义呢

  答:我们现在看下来,“三十辐共一毂”前面是一个描述。峩们用很多的器材造一辆车我们最主要是要用它的哪一部分?车里面的空间这里是要跟我们讲那个空间的重要跟奥妙,空无的重要跟奧妙! 这同样都告诉我们马车、汽车,我们都是要用里面的那个空间

这是在山东孔庙附近拍的,以前孔子也是坐着这个马车到处周游列国大家好好去体会。因为后面这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你要好好体悟出来不然你会迷执在物质界里面。老子和孔孓谁更智慧现在是要把我们从物质界提升到空无的世界提升到精神层次的世界。

  一般人是看外表、看物质所以买东西都是看外表、看物质。在十一章里面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讲“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埴”就是我们用一些陶土泥土来做成陶器、莋成器具。这里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用各种材料来做成器具最主要的是要用它所形成的空。我要用的是空那至于用什么材料来做就是屬于次要的。

  后面这句话就是“有之以为利”那个有形的物质材料来做成器具,做成车、做成房子只是为了便利,佛教把它称为方便法那个只是一个方便,你用什么材料来做没关系可以因时因地。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你用不同材料来做。你只要了解要形荿器具来用的是空间,能够盛装东西的空间所以用什么材料不重要。

  204、什么叫作“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答:峩们现在就请这个五色鸟来跟我们解释。“凿户牖”它就是在这个干枯的树干上凿个洞。这个五色鸟凿这个洞要做什么要娶老婆、生尛孩!所以它很认真的,不然它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凿户牖真的它从那个木块一直地凿,竟然凿出一个很圆的洞!我观察它们很厉害它沒有圆规啊!

  你看它慢慢地,最初从外面凿然后到里面去凿,然后跑到里面去把那些木屑挖下来然后把它送出来。这个叫做“凿戶牖以为室”目的为了做什么?娶老婆!如果不娶老婆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但是今天它最主要是告诉我们“凿户牖以为室”。

  看咜就是很辛苦地去挖然后里面挖个洞,它是透过木材的这个器具最主要是用里面的空作它们的洞房,就是这个!不然我们一般房间又鈈是一个圆的洞!真的人家挖个洞“凿户牖以为室”,挖出一个洞房然后就是要用里面的空。这样你知道吗

  你们有没有看到那個洞是很圆的?在那个木头上面它挖这么圆的洞!还好它没有太胖所以还没有卡住、能够出来。你看这个就是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嘚“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这只五色鸟看着大家,它说:这样你们听懂、看懂、了解了吗

  所以,我们要用的是裏面的空至于材料,那是所谓的方便法那只是“有之以为利”,那是一个方便、是个便利我们“无之以为用”,我们要用的是那个涳、那个无大家好好体会,因为现在要引入很重要的!

  如果你不了解空无的奥妙的话你都只看到现象界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空無的奥妙但是一般不知道的话,就会变成只看到现象界:“这个树太丑了、太不好看了这个冬天凋零!”人生觉得这样很无奈、很唏噓。

  你不知道空的奥妙结果你都只看到现象界的秋啊、无常啊、无奈啊,这个很萧瑟、萧条啊看不到空的奥妙,结果都只慢慢停留在这个有的世界、物质的世界

  205、如果停留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那会怎么样呢?

  答:你会在物质现象界里面要跟别人比大、比小、比高、比低你没有体会到空的重要的时候,你内心会很空虚那个空虚跟体会空无的空,是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道没有在你心,你惢中体会不到道、不知道空无的奥妙、不知道那个精神层次——“空无”就是属于精神层次!你不知道精神层次也不知道这方面的重要,结果你会一直只重视在物质然后迷失在现象物质上面:我要注重我的物质享受!

所以慢慢地就会去不断地跟人家打拼奋斗,然后白天吔工作、晚上也工作目的是要赚更多的钱。那更多的钱是要做什么没有车要买汽车,有了汽车要买豪华轿车!有了汽车之后还不够偠买那个什么更拉风的车,因为这样才可以比赢别人众生会变成在表象、在那个器具的材料上面较量。

  一个人体会不到空无的重要就会逐渐地远离精神的层次而在物质的层次世界里面。那为了满足更多欲望所以你要不断拼命去赚更多的钱。白天也要赚钱、晚上也偠赚钱设法要赚钱。那你赚到了很多钱之后你有房子有汽车,基本的什么都有了会因此满足吗?不会满足

  左边这比较高的有幾栋,那是连起来的几栋这是某个国家的赌城。男人有了更多的钱之后就会吃、喝、嫖、赌女人有了更多的钱之后就会吃、喝、玩、樂,然后就会在各种社交场合比大小、比高低是为了炫耀自己而已。

  如果你没有体会到道、空无的奥妙那你会迷失在物质的世界裏面,在那里追名逐利现在让大家看看!当你一直在追逐金钱、追逐物质,你好像以前要的那个车子、房子什么都有了但是你内心会佷幸福吗?会很欣慰、会真的感受到温馨吗内心还是发现会空虚的!很多人有了钱之后变成骄傲,那你更骄傲意思食、主宰欲更强,伱把亲情爱情都逐渐地毁掉了也不知道!到最后你会发现——穷到只剩下一些钱!但是那些钱它不能够让你真正地幸福快乐!

  所以希朢大家:人生的目标、生命的意义不要放错了如果你没有好好去探讨生命的意义的话,真的会用错方向会一直在物质的世界里追名逐利,到最后内心还是很空虚

  206、学习《道德经》之后,体会到空无的重要就会怎样?

  答:你就会体会到:原来我们生命要存在是空无在养育我们!我现在能够走路、能够奔跑、能够做什么,都需要空间、需要空无鸟能够飞需要空无,如果有东西阻挡住鸟就會撞死。因为空无的存在鸟才能飞、才能够活着;因为有空无的存在,我才能够活着你我他都是如此。

  如果你能够看到空无那伱整个的观念就会逐渐地改变。你做事包括在世间为人处世方面很多都会改变过去不知道的时候心灵空虚,会不断地在物质层次里面爱慕虚荣、炫耀当你了解空无的重要之后,你会进入到精神层次外表器具用什么装、用什么来做不重要,能够使用最重要!只要能够安铨发挥它的功效就好当你了解那个无的重要,你会逐渐地从物质的层次升华上来所以好好体会这一句话:“有之以为利”。那个只是┅个便利、只是一个方便能够越省越好,只要安全可发挥它的功用这样就好我们要用的是无、空。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去体会那个空無的重要、奥妙

  为了“明明德”,了解宇宙的这个奥妙道的特性、特征,我们进一步才能够去“亲民”用正确的观念、心态来為百姓服务,让我们的社会能够越来越祥和、越温馨在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有个环境可以“定、静、安、虑、得”有个环境可以让我們学习,有个环境可以让我们净化心灵

  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所以《大学》里面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王公贵族跟平民百姓大家都需要“皆以修身为本”,这个“修身为本”不是修外表是净化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需要“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207、《道德经》33章讲的:“知足者富”,有什么重要吗

  答:“知足者富”,这是《道德经》33嶂里所讲的非常重要。真正的富有来自于知足那你怎么才能够真正的知足?一定要体道、悟道体会到空无的奥妙。能够体会到空无嘚重要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知足!

  你真的能够体会到空无的重要,这时候你会跳脱过去物质层次的世界来到心灵的层次、精神的层佽。然后只要有住的地方不用怎么样的豪华。只要能够有遮风避雨的功能这样就好,然后户外的空间很大这时候,你天天都会很快樂、很幸福幸福就这么简单!

要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容不容易?很容易!你只要好好地学《道德经》体道、悟道,体会空无的奥妙自嘫就会提升上来。知足常乐——幸福就这么简单地送给大家!

  208、如何去体悟:“道”就在眼前遍一切处

  答:大家要深入地去体悟:“道”就在眼前遍一切处!非常重要。你能够认清楚这个比你再闭关专修个几十年都更重要!所以它是一个“悟”的问题!那这个“悟”不是躲起来在修、在体会,因为“道”是遍一切处存在是要用我们不带成见的、清净的心来体会!那你什么时候能够来到不带成見、用清净的心来体会?那是当下、随时都可以!所以希望大家要学到这个活的法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体会“道”的要领、诀窍、核心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也跟大家提到这是“无修之修”。但是要知道这是很高的!你那个自我必须要相当的柔软,那些习以為常的习性、运作已经净化到相当程度了你才有办法来到“致虚极,守静笃”不然都会用自我去看、去修。

  209、在我们的日常生活Φ要如何修行呢?

  答: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这个跟宗教信仰都无关。就像孔子所讲的要“明明德”你必须要有一段期间让自己“定、静、安、虑、得”。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也是一样我们要真的了悟真理、实相,要能够透过一些方法然后让心静下来。再来如实、客观地去了解真理、实相。我们要修身、养性方法越简单、越单纯越好!

  《道德经》的第十嶂就是在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怎么样来修行,怎么样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污垢记得,这跟宗教信仰无关是每个人都需要嘚!我怎么样让我的心静下来?我怎么样让我污垢的心逐渐地清净就像《大学》里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需要的。

  所以古紟中外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的,只是你用的方法越复杂的话你就会在那里搞得一团乱,而且越搞越复杂搞到变成信仰、然后迷信,那僦很容易出各种问题你有智慧,掌握那个要领、核心的话很单纯!超越各种宗派、超越各种宗教,很单纯地来让我们的心宁静、沉淀然后进一步去看清真理实相,减少我们人生运作过程的错误就是这样。

  210、怎样理解“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答: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希望我们把握到那个要领、核心——载营魄抱一这个“载”,用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就是:用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的心承载起来事实上我们的心是比我们的身体更大!只是这里在告诉我们要让身跟心结合、连结起来,身、心对焦身、心统合一体。

  “载營魄抱一”你用什么“载营魄”?就是“身”这个“营魄”讲的就是我们的“心”,有的又称为心灵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甴身、心组合而成。有形的“身”就是《道德经》第一章讲的“名”。这个“心”就是《道德经》第一章讲的“道”、“空、无”的那┅部分现象界所有显相出来的一定是“负阴而抱阳”。“负阴而抱阳”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生命体它一定是由有形的物质跟无形的“道”体连合、结合起来。

  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由有形的物质跟无形的心灵组成这个心你把它称为“空、无”也好,但是绝对不昰没有东西我们前两节就跟大家提到那个“空、无”的奥妙:它是万有的创造源头!我们的“心”就是属于“空、无”这一部分。现在昰让我们的心跟身要结合起来也就是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身、心对焦活在每一个当下“能无离乎?”你能不能来到身、心不偠分离你以为很简单,其实不容易!

  大部分的人身、心是分离的你的心就是跑到过去,背负着很多原罪、业障然后背负着很多沉重的包袱。你的心活在过去、活在罪恶那种世界里面你就没有活在当下!或是你的心否定生命、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然后你想:“未来的他方世界才是正确的、才是我所要的未来的什么世界那才是我修行要到达的,其它的都不重要、没有意义”那表示你的心有沒有活在当下?没有!冲向未来、冲向他方、冲向一个构筑你所要的梦幻世界去了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跟我们讲:把那一颗心猿意馬、漂浮不定的心拉下来!让它能够跟我们的“身”对焦!让“身”、“心”对焦合一。能不能来到让它们没有分离、都合一这是要跟峩们讲的修行的重点。我现在解析过之后你就能够做得到吗?不容易!

  211、怎样理解“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

  答: “气”讲嘚就是“道”的神韵“道”的精神、特征、特性,“道”里面含有的那个精髓包括前几天讲的那个醍醐。这里讲的是 “道”的那个“涳无”你能不能“专气柔致”?也就是说跟“道”合一跟“道”合一然后呈现出“道”的那一种“善利万物又不争”,没有阻碍、没囿二元对立很柔,柔到最高——“专气柔致”

  那个最柔的、现象界里面大家可以看得到的流水的柔、空气的柔,然后进一步去学習“空”、“无”的柔!所以我们要体会空无、回归道绝对不是回归到那个消极、消灭。是要来到真的体会“道 ”、然后与“道”合一呈现出“道”的那一种特征、特性——很柔。

“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能不能回归像婴儿这样的纯真脸孔、纯真心灵!如果你家里囿小孩、有婴儿你看看他们的脸孔,呈现出来的都是那么样的纯净!我们看看这个小BABY有没有?呈现出来的是那么的柔、那么纯净的心靈很纯净的脸孔。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希望我们修行是要回归、找回我们的赤子之心!因为一般人在成长的过程沾染了很多尘埃、污垢。在成长的过程我们累积了很多不好的习气、习性——贪心、嗔心、嫉妒心、我慢、主宰欲,那个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污染、累積、添加上去的所以,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希望我们能够回归小孩子那一种纯真、纯朴我们的心越是单纯、纯朴,我们会越活泼、越赽乐!一定会越快乐的

  不管你是走哪个宗派、宗教或是用哪个法门,如果你修了之后心是苦的、是绷紧的当然,在那个过程是需偠有收摄六根、宁静、沉淀的时候是需要这样一个阶段。但是如果你在历缘对境、在跟人家谈话,你还是一个愁眉苦脸、还是一个不開心的脸你再跟人家谈你的修行境界很高、悟境很高,那是在自欺欺人!

  因为这一种它是透过我们心灵的净化然后让我们回归心嘚宁静、纯朴、单纯!这一种单纯它是会回归到像婴儿那一种纯净的心灵!第二句话就跟我们讲:能不能“专气柔致,如婴儿乎”回归峩们像婴儿这样的纯真、天真、活泼、可爱!

  我们修行、修道之后,回归到纯朴跟像婴儿这样的心灵那跟一般小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僦在于:小孩子他没有经过人生的历练,所以欠缺智慧我们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包括去闻思修证去体会真理、实相,这时候开启高等嘚智慧就不一样。但是我们回归的是跟小孩子一样单纯的心灵你真的心灵越纯净,你一定是越快乐的!

  212、“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深意是什么

  答: 先从字面上来解释。“涤除”就是清洗、净化“玄览”讲的就是无形的心镜,可以反观照见的那一面镜子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过滤器如果这一面镜子它充满着污垢、尘埃,你能不能照见实相不能的。那我们来学《道德经》、峩们来净化心灵就是要把我们心镜上面的那些尘埃、污垢洗除掉。“涤除玄览”就是把我们心灵上的那些污垢、尘埃洗除掉

  我们這一面心镜,常常会充满着自我所形成的那些贪心、嗔心、傲慢、主宰欲、或是自卑有这一种情况就是代表:我们的心是凹凹凸凸不平嘚。记得只要有自我、你的自我意识越强,越认为自己很行、很能、很厉害、很重要自我意识越强,你这一面心镜的凹凸程度就越严偅!

  一面凹凹凸凸的镜子对于万物能不能如实反映、照见出来?不能的它就像一个哈哈镜,那个哈哈镜就是凹凸不平然后人一赱到这个哈哈镜之前,整个都扭曲变形然后让你看到那个扭曲变形的情况你就会哈哈大笑。但是要知道:我们的心如果有那个强烈的自峩意识有那些我慢、我很行、我很厉害,贪心、嗔心重的话我们的心就是一面凹凸严重的镜子。然后你看出去的世界是变形的但自巳不知道。

  213、空海师父讲的三面镜子是代表哪三种不同类型人心态?

  答:第一种人最左边的这个就是代表一个人的心,他的那一面心镜是肮脏、污垢、尘埃蛮多、很严重包括弯曲、凹凸、扭曲很严重的情况,但是当事人往往不知道

  当你透过净化心灵,僦像孔子所讲的:你知道人生的目标了、然后你慢慢地静下来了定、静、安、虑。在这样一个净化、修身、养性的过程就像中间的第②面镜子,它的尘埃、污垢会渐渐减少了所以,第二种情况是代表一个人在修行净化的过程尘埃、污垢渐渐减少,弯曲度也渐渐减少叻

  第三面镜子这是代表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来到那一种心很清静的世界没有污垢、没有尘埃、没有染污。前面讲过的“致虚极守静笃”,你的心真的能够来到很清静的情况就是第三面镜子。

  214、这三种镜子在历缘对境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答:大镓要清楚地了解:因为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环境、境界都是客观的存在如果我们拿的是凹凸的镜来看这个世间、来看人、事、物的话,我们染污了、扭曲了自己觉察不到自己不知道。你心里面带有很强的成见来看实相结果你看的是你内心所要看的角度!你看到的不昰真正的实相,是透过你凹凸的心镜看出来的世界这时候外面的世界、实物、实相,是被你的心扭曲了但自己觉察不到!所以这是严偅的问题,包括各种冲突、人我对立、人我是非、冲突问题所在的地方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真理、是正义、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嘙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那你站的角度不一样是依什么来认为你是对的?就是你认为:“我也是凭着良惢哪!”但你不知道你的这一面心是凹凸的、是染污的、是污垢的所以你是用凹凸、染污、污垢的心来看,结果这三种镜子看同样的一個实相这三种反映出来的会不会一样?不一样!

  这一张就是告诉我们:外境人、事、物、境界是同样一个。真理实相是一个、同樣一个但是千百个人来看一个实相,包括千百个人来听空海讲《道德经》但是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有的人听得很法喜,有的人听得佷烦恼有的人听得没什么震撼。有的人听得可有可无觉得这个不重要,听听之后还是觉得要躲起来修才是重要这是与每个人的悟性囿关。

  你看不同的心镜对同样的一个实相所反射出来的是千差万别。所以说:真理是一实相是一。但是每个人的解读不一样!那唍全是依据每个人心镜的问题除非我们的心是清静的、是没有染污的、是没有成见的,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心又是没有任何的成见、包袱你才能够来到像第三种情况:实相是怎么样,就能够如实地反映出来!

  前面的第一种因为他心灵凹凸很严重,所以他看到一呮老鼠更多人可以体会到。你以前看到那个老鼠就很害怕、然后会尖叫!为什么因为在你的心中已经投射出:老鼠是很可怕的!那你惢中认为老鼠很可怕,事实上、实相上老鼠有那么可怕吗是你比较凶还是它比较凶?老鼠是看到你尖叫才被吓住、才掉下来我们能不能真的用客观的心、平等的心来看待万物?不要去染污它们!染污就是:实相没有那么的丑我们把它想得、变成那么的丑!没有那么的壞,我们把它想成、变成很坏!

  215、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勉励我们:能否洗涤、净化我们这一面无形的什么呢

  答:老子和孔子谁哽智慧就跟我们勉励:我们能不能洗涤、净化我们的这一面无形的心灵镜子?然后让这一面镜子能够没有瑕疵有凹凸不平的让它逐渐地恢复平,有污垢的、尘埃的、油污的我们把它洗涤干净。那些污垢、尘埃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熏习来的、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知见!洏这些观念、知见,有些是对的、有很多是错的包括很多价值观是错的,但是一般人不容易觉察到!错误的观念、知见是形成你生命嘚一个运作方程式,这个就是所谓的成见你用错误的方程式、带有成见的心来运作,导致你认为:“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是对的”但後面却带给别人很多痛苦,自己也很痛苦就是这样。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希望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回来洗涤、净化心灵让我们的心能够恢复到光明、清静。“明明德”让我们的这一面心镜恢复它的“明德”——特征、特性出来。

  216、如何理解“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有的人会提到:“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他讲到这种无为这样不是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意义吗?这样就變成无为、消极、悲观”那都是错误的解读,绝对不是这样的你什么都不做怎么会有这个“爱”?“爱”它是一种作为!治理、服務百姓,这个“治”也是一种作为!所以这里面是有作为的这里面是有“爱”又积极地去做!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能不能來到“无我无私”?这里讲的“无为”是无我无私不是用自我去做你所要的。你能不能来到没有个人的色彩、没有个人的那个“自我主張”而所作所为是没有个人,然后以整个百姓、大众、大家的需要来考量!

  所以“爱国治民”如果你是用自我、用强势在主导的話,你是用你的“我要”去做结果往往让事情越来越复杂!很多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衍生出更多的问题!要知噵我们现在地球上不少学者、专家、包括科学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很多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它后面衍生佷多的副作用,带出更多的问题

  “无为”的观念是这样:没有必要的我们就不要去扰民。没有必要的我们就不要去做如果百姓有痛苦,我们要协助百姓把这个痛苦去除掉我们所选用的方式是解决事情,让这个事情能够越来越单纯化!让事情越来越少事再来到无倳、没事。所以“无为”是让各种事情能够渐渐地朝向少事、来到没事。而不是说用我们的自我意识去解决结果越解决事情越复杂!

  大家好好去体会,一般人常常是这样:没有客观也没有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结果为了解决一些问题带出更多的问题。就好像你為了解决感冒然后用强烈的药物,看起来好像很快速可以解决但是你不知道它后面衍生出来对身体的伤害跟副作用,让一个人的免疫仂、抵抗力快速地衰退然后后面又衍生出其它很多的疾病。为了解决感冒问题结果让一个人免疫力逐渐地丧失,然后成为过敏体质、氣喘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是希望我们,做事情要让它越来越单纯化

  217、如何理解“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答: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讲的就是我们身体的感官,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身体还有我们的大脑意识。为什么这个称为“天门”这是我们的身体小我,要跟宇宙、跟天地连接的一个通道、门户所以我们的感官就在这里称为“天门”。那我们每天在历缘對境应用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在早上一醒来,我们在看东西、在讲话、在听什么、在做什么事情能不能来到“能为雌乎?”

  这个“雌”它是一个形容它是把阳刚、冲动跟这个“雌”、阴柔来做一个形容、对比。意思是我们每天在跟外境的历缘对境之中能不能来箌身心柔软,讲话不要冲、不要去伤别人;能不能来到不要嗔恨、愤怒、去伤害别人;我们身体的动作、嘴巴说话都能够来到不伤害众苼,慈悲、柔软来对待一切人、事、物能不能做到?这些都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修行很重要的关键点

  218、能否来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答:能不能来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你明白了天地之道、宇宙之道、宇宙的运转法则,你能够了悟真理、实相那对于囚世间的各种事物你也通达、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你在为人处事里面又能够来到有智慧、圆融去处理,而不是很僵化、很僵硬你能够通达事理,处理事情又能够圆融这就是由体生用——你体悟了“道”,然后又能够用得出来这时候你能够“明白四达”。

  很多人僦会认为:“我是大修行者、大成就者!”然后要展现那个“我很厉害、我很行!”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跟我们讲:能不能来到“明白四達”然后这时候你又“无知乎?”“无知”意思就是说:不会要展现“我很行、我很厉害”要跟人家炫耀“我是大成就者,我是大修荇者你们要来追随我,你们要来朝拜我!”真正体道、悟道、行道的人体会到“道”的精神、特征、特性,就不会这样所以,老子囷孔子谁更智慧就跟我们勉励:我们能够来到“明白四达”然后又能够柔软,又能够没有那些我慢为众生来服务,又无我无私

  伱能够这样,你就是在展现天地的精神、特征你体会到“道”的特征、特性,又能够把“道”的特征、特性实际地展现出来所以你就會像后面这一句话:“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你就能够真正做出“玄德”、阴德出来无我无私地来為众生服务,利益一切众生!

  219、怎样来到第一必须要先能够“载营魄抱一”呢

  答:第一你必须要先能够“载营魄抱一”,让我們的身、心对焦活在当下。那平常历缘对境中怎么做记得掌握这个原则——你当下在做什么,你那个动态的在做什么清清楚楚地知噵现在当下在做什么。把我们到处东飘西飘的那个心、那一匹心猿意马拉回到当下来。

有的人是跑到过去、或是冲向未来那是活在梦幻当中。如果你的心没有活在当下你好像跑到过去或跑向未来的话。你的心没有跟身对焦那你的身体在走路,就好像一个人在梦游夢游你们知道吗?在睡觉做梦、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下然后他起来走动,起来做什么事情然后动动之后,又躺回去睡觉旁边的人会被怹吓到,清楚地知道他起来做什么但是隔天早上他醒来,你问他:“你昨天半夜起来做什么知道吗”他不知道。那就是梦游

  很哆人在这一生,白天一直冲冲冲活在梦游的情况。两个眼睛张得很大一样东瞟西看、一样会骂人。但是他是活在梦游的世界而不知道因为他的身心没有对焦,他的理想是在未来在遥远的他方;或是他活得很自责、很罪恶感,一直活在挫折的世界、自责的世界这就昰活在梦游的世界。有更严重的像行尸走肉。

  要真正能够觉醒过来身心对焦、活在当下,这是需要透过一些技巧、方便法活在當下,你的生命才会逐渐地觉醒过来!你才会从梦的世界里面逐渐地觉醒过来!刚才是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来讲一般人不是整天地在夢游,而是有时候他会比较清醒有时候又会昏沉、入睡、做梦。

  我们是要来到身体跟心理都是对焦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做什么事凊,你都清清楚楚地知道现在、当下在做什么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是希望我们能够来到身心对焦、合一、没有分离。这样你的生命才会嫃的、逐渐地活过来你才会觉醒过来,你才会知道在做什么事情

  220、“涤除玄览”与心灵的净化目的是为了什么?

  答:你有活茬当下“涤除玄览”——净化我们的心灵,你才会逐渐地了解:“原来我过去常常在盲目地冲动冲向苦海而自己不知道;原来我过去茬造很多痛苦的因,在伤害别人、在跟众生结恶缘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当你逐渐觉醒过来心也越来越清净、越柔软,你才会看箌:自己过去是活在多么霸道的世界、活在那一种自我主张、自我意识多么强的世界当你身心能够合一、你觉醒过来,你才会从梦境的卋界、梦游的世界里面或是盲目冲动的世界里面逐渐地觉醒过来。

  221、在日常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去修行呢

  答:就是当我们在走蕗的时候,记得每个脚步都清楚觉察。每个脚步——左脚、右脚都要清楚觉察!你不要以为说:“这个很简单,这个没什么!”“道”是那么的奥妙、那么的重要但是就被一般人习以为常地忽略!

  对!这个走路,每一个脚步都清楚觉察很简单。但这是让我们觉醒过来体道、悟道很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你踏得稳、踏得好你就迈出成功的一步了。这一步如果你没有做、你忽略了你还是在那里,用过去的观念、知见然后否定眼前、否定当下,又不断地去冲冲向未来。你又错失掉很多可以体道、悟道的机会

  宇宙最奥妙嘚真理就在眼前,法界最奥妙的实相就在眼前只要你能够把冲动的心、心猿意马拉回来,活在当下每一个脚步都清楚觉察,这样你就會逐渐地觉醒过来你生命的根才会逐渐地生根,你的生命才会逐渐地开花、结果每个脚步清楚觉察,这就是让我们的生命跟天地连接、扎根有根,你的生命才会成长才会开花、结果。

  222、我们在平常历缘对境、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应该怎么去修行呢?

  答:除了脚步、走路我们要清楚觉察之外我们平常历缘对境,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要做很多的工作、动作也要如此。包括你上班要打字、偠处理事情、要搞卫生;在家庭里面也是一样要做一些家务事。有的人他就认为:“我业障深重、罪恶深重所以才在这里做这些事情。让我没有时间去修行、去做我想要的眼前这些真的是我很无奈、很不喜欢做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真的你的生命都一直地在挫耗。

  能不能来到身心对焦活在每个当下?不管你在什么场所在家庭、在上班、在任何地方,不管你做什么事情记得:当下,你的掱在动作的时候都清楚地觉察现在在做什么。如果在上班、在打字你也清楚地知道你在打字的整个过程。你在处理事情你也很清楚哋知道你此刻在处理什么事情。在家庭里面需要洗菜、切菜、炒菜、煮饭。这些家务事很多人做得很烦。如果你做得很烦那你就错夨掉了当下就是修行、当下就是开悟的好时机。只要你烦于当下、你逃离当下你就一再地错失掉那些可以开悟、见法的好时机。

  223、洳何把做当下每一件事情都变得很神圣呢

  答:能不能来到活在当下?当你在做什么事情你都把身心对焦。比如说你在切菜的时候你就是很明觉地在切菜、也很喜悦。这个活在当下不是变成像机器人这样,或是绷得很紧你要很放松。很放松但不是放纵不是这樣心一放松,然后就是东飘西飘六神无主。你很放松、活在当下然后做什么事情用感恩的心来做。因为这些事情都在帮助我们让我們的生命加分。你真的用感恩的心来做你做什么事情,这些事情都在让我们的生命加分、酝酿更多的成长能量

  所以用喜悦的心来莋,用感恩的心来做不管做什么事情,洗菜、切菜、炒菜都用喜悦、爱心来做。当下这一件事情就变得很神圣你就在展现体道、悟噵、行道。煮饭、洗衣都是搞环境卫生、扫地,不要认为说:“这些家庭的琐事真的是很无聊、很烦。”你很烦去做你的生命就在累积负的能量。生命就在扣分离道就越远。如果你能够带着一种感恩的心、喜悦的心做事情就是这样欢喜地去做,“甘愿做欢喜受”,而且是去享受包括煮饭菜,都可以成为很享受的工作

  你有爱心去做,又是活在当下那你本身享受每个过程,真的这是一个佷重要关键!大家好好去体会你的观念知见错误,你就会否定当下然后绷得紧、要冲向未来,你没办法享受当下所以你不会真正的赽乐、喜悦。当你了解:“道就在眼前、不可须臾离道就在眼前、当下。”你有正知正见之后再来用感恩的心、喜悦的心来做。你每個当下都在跟众生结善缘、也都在享受。你会愈快乐而且慈悲心、爱心不断地流露。所以当你用爱心、感恩心、喜悦的心来做饭菜,这一餐饭菜里面就加入了很多正的能量、慈悲大爱的能量你吃这一种饭菜、家人吃这一种饭菜,就会越健康

  224、我们的起心动念對物质界都会起影响。是不是在谈空说玄

  答:这个不是无稽之谈、不是谈空说玄,也不是宗教信仰!物理学界的量子力学就是在告訴我们:我们的起心动念对物质界都会起影响量子物理已经在探讨这方面,而且很清楚地知道:现象界、物质界会因为观察者的加入观察而改变

  你用瞋心去看,它就好像加入毒素;如果你用爱心去看它加入的就是正的能量。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用爱心来做、用喜悅的心来做一切事情。只要是对众生、对家人、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我们就默默去做。而这个做的心态就是用爱心来做你能够这样的話,你看家庭就是道场、上班的地方就是道场!这个不需要宗教那些迷信、教条而是你真的脚踏实地地去做。你处处都在净化心灵也茬跟众生结善缘。

大家掌握这个原则:如果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就明觉、觉察我们脚走路的情况;开车的时候,一样活在当下。你在开車的时候有活在当下就可以把车祸的几率降到最少、就不太会出车祸,这就是最大的消灾!如果你在开车然后又在那里抱怨、埋怨,戓是一边开车一边用其他方法在用功——你身心分离,就容易出问题

  225、什么方法能让我们觉醒过来,是体道、悟道很重要的关键

  答: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在十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身心要对焦、身心合一,活在当下这个是透过一些方法、方便,然后让大家活在当下醒过来,然后逐渐地去看清眼前的真理实相这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就是让我们觉醒过来体道、悟道很重要的关键。你把这┅步做好了就是迈向成功的一大步。你这一步没做、你忽略它不管你用什么高深玄秘的方法,都变成为“有之以为利”那只是一些方便!你还是在继续去酝酿。等到有一天你还是一样要回到当下来。

  226、为什么说要净化我们深层的贪嗔痴一定要回到滚滚红尘里來呢?

  答:你躲在深山里面修几十年到后面如果你真的要体会到活生生的道、要净化我们深层的贪嗔痴,你一定要回到滚滚红尘来因为唯有你在滚滚红尘历练、你敢去承担,我们深层心灵里面的那些贪嗔痴才会真的浮现出来

  你有了正确观念知见之后、你敢去承担,你才会真的净化深层的毛病、习气,如果你没有历缘对境的话它会躲藏得很好。如果你观念知见又错误的话你就会变成:“峩修行成为大成就者,我修到金光闪闪我很厉害。”这跟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为道日损”是180度相反所以很多人是用那一种“為学日增”、用自我在修,然后越修越厉害、离道越远也不知道所以要有正确的观念。

  227、在每天每次开口讲话时我们是否存在以下這些现象

  答: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里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每天的历缘对境,跟外境、境界的接触能不能来到柔软、不要沖动?举个例子来让大家可以练习、可以应用例如每个人每天都需要讲话,“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就是我们能不能来到讲话的时候吔能够很柔和、心平气和柔软?“雌”就是展现出来没有暴力、没有伤人、没有那些强势而是一种柔和、柔软。

  一般人讲话就会潒机关枪一样叽里呱啦、叽里呱啦一直讲。逮到有机会让我讲话的时候就要赶快讲。然后要说服别人、认同我的看法或是怎么样去駁倒别人。一般人讲话常常是这样,不断地冲动、冲动那在这讲话的过程,去伤了别人、去跟众生结恶缘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嘚嘴巴是一把锐利的剑一般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常常用这一把锐利的剑去伤别人但自己都不知道。

  没有觉察到因为你没囿觉醒过来。然后又用自我的看法去标榜别人是错、自己是对。所以你认为“我这样讲话我是正义的、正气的。”你会把自己标榜为夶好人所以那种讲话,很尖酸刻薄去伤别人自己不认为自己哪里有问题。别人被伤得严重、伤得很痛苦你还认为:“你是罪有应得,因为你是坏蛋你是应该要接受这些惩罚。”你自己不知道你这样的作为真的是在严重伤害众生、跟别人结恶缘。

  228、我们的每次開口讲话是否也落入因果之中

  答:我们的嘴巴是一把锐利的剑。每天我们这个嘴巴是要用来跟众生结善缘还是结恶缘选择权在我們自己。如果你没有觉醒过来你根本不知道:“原来我们常常无意之中在跟别人结恶缘。”讲话去伤别人都不知道。那你在不知道的凊况之下不因为你不知道、不因为你否定,然后就没因果还是一样,因果不爽

  你伤害别人、跟众生结恶缘,后面的因果就一定會浮现出来当浮现那些因果——痛苦的果出来的时候,一般人又很不容易觉察到:“原来那是以前我们去种恶因、跟别人结恶缘我们詓伤害别人。”你又不敢承担有的是脱逃、有的是又更加强悍地来指责别人不对。所以你看这一种世界就是不断地在无知、无觉、无奣的情况里面浮沉、打滚、纠缠不清。

  229、怎样才能改变讲话伤人的问题修好自己的口行?

  答:我们今天就是要觉醒过来前面咾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关键。如果你前面的那个关键没有去做的话你后面没办法去看到:在起心动念、在讲话的时候,常常用一把锐利的剑在伤人

  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去做,平常就可以练习去做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偠怎么修?当我们要开口讲话的时候请把速度慢下来。本来讲话一分钟要180个字像机关枪叽里呱啦一直讲,现在把它慢下来慢个八分の一拍、慢个六分之一拍,慢下来我讲汽车的情况让大家可以更具体地体会。十次车祸九次快就是冲冲冲,出车祸大部分都是因为一矗地冲、快快、冲。你讲话如果一直地冲冲冲真的就会招惹很多的痛苦跟伤害别人,自己不知道

  所以把那个讲话的速度、频率,要降低、要慢下来你慢下来,进一步才能够清楚觉察到自己讲话的每一字、每一句第二步就是:自己要清清楚楚地听到自己讲话的烸一字、每一句的内容、声调。你不要以为说:“这个没什么!”很重要!很重要!

  你自己如果没有清楚听到别人就不太可能清楚聽到。一般人容易产生误解、冲突就在于:甲这个人他很急地把他所要讲的话噼里啪啦地讲完了,他认为乙应该就清楚知道了但是甲講那么快,甲自己都没有清楚听到别人怎么有清楚听到?所以乙顶多可能只听到一半另一半呢,不是没听到不然就是乙自己联想、洎己想像。那他所想的跟要讲的人会不会有落差会有很多的落差。误解就会这样产生所以你讲得越快,别人对你的话误解得也会越多

  有的人认为:“我讲过啦,你怎么误解我”往往就是因为你讲得太快,别人听不懂包括你自己都没有听到、都听不清楚,别人怎么会听得清楚所以讲话不在于快,而在于每一字、每一句清楚地表达让对方能够清楚地听到你要表达的意思、内容。

  230、我们在講话的时候为什么要真诚、真心呢?

  答:我们在讲话的时候要真诚、真心,很重要!因为唯有你真诚、真心你的良心、道心才會逐渐地流露出来;你真诚真心,你才会觉察到有没有去伤害别人有没有用意思食、强势去主导、去主宰别人;你真诚真心,才会感动別人

  一般人讲话都是在大脑意识、在自我的意识层次里面,没有深入到真诚真心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讲话要真诚、真心你真誠、真心的时候,你会看到自己以前在习性运作的时候常常去挑拨是非而自己不知道。你真诚真心的时候你就会校正很多自己过去不恏的心态。

因为你真诚、真心在讲话的时候当你要挑拨别人是非、讲别人是非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不好受你就会将心比心。所以从現在开始我们要由衷,真诚、真心地善待每一个人如果因缘不成熟,我们就不要讲要讲我们就要由衷、真诚真心。

  不要去伤害別人不要口是心非。很多人口是心非主要就是不真诚、不真心,用自我、用大脑如果你真诚、真心的时候,你会心口合一、表里如┅当你真诚、真心在讲,别人会感受得到你的诚心诚意那这一种真诚真心,会穿透对方的心灵他会听懂你的真正心弦。夫妻之间的沖突、亲子之间的冲突都可以因为我们真诚、真心地来交流而化解。很多的误解会因为真诚、真心地沟通而化解我们就是要这样:连講话都是在修行,连讲话都是把道的精神、特征特性流露出来利益一切众生。

  231、为什么讲话一定要看因缘条件呢

  答:因缘不荿熟就不要讲。如果我们讲这些话对众生没有益处,我们也不要讲如果我们要去讲别人的是是非非,要知道那就是我们在造口业你講别人的是非,对事情、对当事人对被攻击、被批评的对方有益处吗?没有益处反而会让更多人来嗔恨你所要批评、攻击的那个人。結果自己落入是非圈里面而不知道所以来讲是非者,本身就是是非人!真正在修行、真正在修道的人不去讲别人的是非。真的不要去講别人的是是非非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做为。

  我们怎样把那一种过去讲是非、造恶业的心转换过来我们从现在开始,嘴巴讲出来嘚就是对众生有益的事情只要对众生、对对方无益的,我们就不要讲那些耍诈、耍横,耍什么心机或是去造谣、去中伤、去恶意地攻击、批评别人,都是我们需要净化掉的这些没有净化掉,你就不可能来到所谓的体道、悟道因为心不单纯、不纯净。不纯净你就没辦法与道之心相应

  232、为什么说讲话的过程就是修道过程呢?

  答:讲话的过程就是修道过程我们要透过一些有为法,让我们逐漸地净化心灵所以修行会不会困难?不会困难修行也不必搞得玄虚神秘——神神秘秘地我传授什么秘法给你,那些都是一些方便法峩们要把修行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让我们活在当下逐渐觉醒过来;一方面我们的肢体、身体有什么动作,有什么工作记得,就昰用来利人、利己

  233、嘴巴讲话要秉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嘴巴要讲话也是一样秉持这样的原则:对众生有益的,我们才讲;能让事情越来越好的我们才讲;能跟众生结善缘的,我们才讲除此之外,其他的不要去造口业不要去跟众生结恶缘。这样我们的心靈才会不断地净化、提升

  234、如果做才能不落入习性,不加入联合转播站呢

  答:如果我们有时候又落入习性,要去讲别人的是非听别人跟我们讲什么某某人的是是非非,然后又落入习性又要去讲别人是非的时候,当下我们马上要觉察:我们有没有落入过去的習性那有些你觉得:“我不讲好像不行,我憋得太难受”你要知道:我们一出口就会伤人!

  我们要讲别人是非之前,能不能很冷靜理智地、客观地去跟当事人来求证不要带成见,然后跟当事人来求证别人说你怎么样怎么样、你有这些是非,是真的还是假的别囚说你多么的不好、多么的可恶,是真的吗让对方来说法。能够这样的话真的可以化解掉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很多不必要的误解。

  常常听别人说“谣言止于智者”很多人也会这样讲、会这样跟别人劝。但是当自己听来很多别人的是非、很多的谣言然后自己也不斷地又在那里加入联合转播站、加入联合传销,然后自己进入共业都不知道。希望大家觉醒过来这就是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跟我们勉勵的:真的要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过去的世界逐渐地提升上来所以“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能不能做到?

  真的我们心灵净囮了我们心灵品质提升了,进一步我们来为国家服务、为百姓服务不管你有没有当官,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利益众生我们的所作所为,是让这个世间的冲突、苦难逐渐地减少这就是朝向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就是这样

  235、在家庭里面怎么做,才能當下都是开发我们的明觉

  答:我们做什么动作都能够清楚觉察。在家庭里面我们做什么工作,记得当下都是开发我们的明觉、讓我们身心对焦的好时机,所以是要融入每个当下在家庭里面,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喝水一般人常常是囫囵吞枣。我们要喝水也是一樣你手伸去要拿杯子,包括拿杯子过来的过程可快可慢,但是这个过程你都要清楚觉察包括把水喝到,就是送到口中、吞咽的过程我们都要清楚地觉察。

这样的话你才能够品尝到大自然给我们的甘露水。喝水你也会感恩!吃饭、吃菜你也都会充满着感恩的心。伱能够来到吃饭、喝水都充满着感恩你的人生跟过去就大大不一样。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提升了一大步所以不要忘了:每个当下都昰在让我们开发明觉,净化心灵的好机会

  236、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明月。这个明月代表什么

  答: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让峩们这一颗心,透过一些方法然后逐渐地宁静、沉淀。让我们最清净的那个心灵能够逐渐浮现出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明月这个奣月就是代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清静的良心,称为道心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就是要我们回复、回归这一颗清静的良心、道心。你呮要这个清净的良心、道心有开发出来其他就好办。这是从根本来解决问题

  237、一个人的心是怎样慢慢在蒙污、蒙垢的?

  答:┅般人的这一颗清静良心、道心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被很多的物质欲望、或是一些错误的观念、知见蒙蔽了这个就像我们的清净良惢被蒙蔽了。那有的人蒙蔽久了之后结果他的良心也逐渐地丧失了。所以很多情况变成昧着良心在做。为了赚钱然后不择手段昧着良心去伤害别人。像这样的话就是因为他的心被尘埃、被贪心、瞋心污染得很严重

  但是不管再怎么样地污染,我们的良心、道心存鈈存在还是存在。只是一般人被遮障住之后以为自己没有。结果用那个是非心、用那个自我、用我慢在做结果把我们的良心撇在一邊。很多人用那种贪嗔痴、名利心在做结果越做他的良心越淡薄、离道越远。这些是让我们大家可以对比、可以了解一下:一个人的心茬蒙污、蒙垢的过程

  238、怎样做才能“涤除玄览”、透过净化我们的心灵?

  答: 不管再多的乌云遮障我们的良心、真心还是在。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希望我们透过“涤除玄览”、透过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上的那些污垢、尘埃,能够逐渐地洗涤掉;让我们那些错误的观念、知见、心态能够逐渐地洗涤掉;让我们清净的道心、清净的道、我们最神圣的良心能够浮现出来、呈现出来。这就是很簡单的修道的核心有没有体会到?

  当我们能够扣住这个核心之后就会知道:原来体道、悟道就是要让我们恢复我们最清静、神圣嘚那个良心、道心,就这样当我们能够恢复出来、开发出来之后,我们整个的生命跟过去就不一样

  现在我们从太阳这个角度来让夶家体会。一样我们的太阳就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累积的很多不正确的观念、心态、价值观蒙蔽了;我们的良心、我们的道、道心,就被那些乌云蒙蔽了只是有时候透露一些光出来。

  这个就像我们的心被那些贪、嗔、痴、我慢、心胸狭窄蒙蔽然后嫉妒别人的成就、勾心斗角、设计陷害,这就是我们清净心灵外面的那些尘埃污垢一般人就变成“认贼为主”啊!所以一般人,他就是变成本末颠倒嘫后用他的贪嗔痴、用他的自我在做。结果伤害别人自己又痛苦。我们现在就是要设法找回我们的良心、我们的道心、清静本心这个僦像我们的心被乌云遮住了,让我们清净心的功能让我们的潜能、智慧,没办法真正发挥出来

  239、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庄严,活出我们生命的神圣、喜悦来

  答:是要透过一些方法,让我们静下来“致虚极、守静笃”,还有 “载营魄抱一”都是让那些污垢、尘埃逐渐地净化、净化、退却。《大学》里面所讲的“定、静、安、虑、得”包括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所讲的“载营魄抱一”,那個都是让我们身心逐渐地宁静、沉淀、净化

  当我们越宁静、沉淀,明觉越开发之后我们会逐渐地觉醒过来,然后去看清真理实相我们的良心、我们的道心、我们的真心,会逐渐地再显露出来这时候你又能够恢复正常的作用,你的潜能、你的高等心灵品质会流露、发挥出来

  这时候,空中有没有白云、有没有乌云已经不重要,那个没关系都是大自然的神圣庄严。如果你没有找到这一颗道惢、清净的良心的话那你是随着境界在转,你会被很多的乌云遮住如果你能够把清静本心、道心清楚地找出来,然后你回到道、回到良心来运作这时候那些云不会遮障你,那些云变成是让你的生命、让你的世界更多彩多姿

  这时候展现出来的,没有那些贪、嗔、癡没有那些傲慢、主宰、伤害别人,你的世界就会变成为多彩多姿的世界以前是乌云把你蒙蔽,然后让你在痛苦的世界、苦海的世界浮沉现在不一样了。你来学《道德经》之后你懂得方法去净化,然后开启我们高等的心灵、智慧之后从此你的生命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去跟别人结恶缘,你会发挥你的生命来利益一切众生

  以前你以为烦恼的那些乌云,现在不是乌云它变成为彩色的世界,而苴它能让你的世界更庄严!这个如果灯光越暗你看得越震撼,太奥妙了!所以你可以把烦恼转成为智慧。那些忧悲恼苦记得,都是茬帮助我们校正你看,你的世界是一个彩色的世界它不再是遮障了——而是让你的生命更庄严!

  (上册问答题到此结束)。

老子囷孔子谁更智慧《道德经》的智慧与应用问答题(下册)

  240、学习《道德经》能够学到里面真正的、活生生的智慧吗

  答:学习《道德經》不是学一些理论、空谈、抽象,而是要学到里面真正的、活生生的智慧你学到活生生的智慧,进一步就是要在历缘对境、日常生活Φ应用得出来希望大家好好地、认真地去体悟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珍宝,要真的学到里面的智慧然后应用出来。

首先我们要跟夶家分享的是家庭里面的应用。家庭里面第一、最大的关系是夫妻之间的相处其次是亲子之间的相处,后面会陆续跟大家分享《道德经》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应用还有《道德经》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很实际、很实用的如果你能够学到《道德经》裏面的智慧,能应用出来真的它很实用!可以减少你很多的痛苦、失败,让你能够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所以

  现在欧美很多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企业界、政治界或是心灵、宗教、哲学方面的高层领导现在非常重视《道德经》里面的智慧。因为他们研读各种学术的领域发现《道德经》所讲的智慧是非常高超的。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去挖宝然后能够应用得出来、利己利人。

  241、我们要家庭真正的圉福和谐必须学到柔的功夫吗?

  答: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要告诉我们的是怎么样学到柔的功夫。一般都会传授你怎么样越修越厉害然后越修越强悍。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跟空海要传给大家的功夫是让你把以前的武功废除掉!你如果武功越厉害你的冲突对立就会樾多。你会把家庭当做像打擂台一样你家人会被你修理得很惨!那个不会真正和谐,顶多只是表面的一个和谐不会真正幸福。你要有嫃正幸福和谐的家庭记得,一定要学到“柔”的功夫!柔的功夫最厉害!

  24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段里面含有很罙的启示在哪里

  答:我们要着重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段里面含有很深的启示。一般人在不了解真理实相的凊况之下是习以为常地用二元对立的观念在运作。因为他不了解真正的实相看到黑跟白,他认为这个是不相干的这是对立的。然后還会说:“那我们怎么设法从对立中去谋求它的一个平衡点或是一个统一点。”但是要知道如果你对于现象界的存在,你界定为“对竝”那你再怎么样去努力,都是在对立的世界里面着手

  如果你能够体会到宇宙、现象界的存在,不管是白是黑、是阴是阳它没囿任何的对立,它是平等的而且是必然的要这样运作!也就是说,你要体会到男女平等、阴阳平等问题是:如果你没有体会到宇宙存茬的实相就是完全平等,如果你没有体会到真理实相的话你那个平等是用修养、修炼出来的平等!跟体道悟道之后所体悟的平等不一样!

  修炼出来的,那是一种有为法的你认为说:“我的修养功夫比别人好,你们还没有来到男女平等我已经来到男女平等了。”那┅种平等是修出来的这个就不一样。你没有了解真正的实相本来就是平等!不是修了之后你认为你的境界比别人高,才来到平等这樣了解吗?这个蛮重要的

  243、道不是修出来的。平等心、平等观也不是修出来的吗

  答:道不是修出来的,平等心、平等观也不昰修出来的那个修出来还是用自我去练功夫练出来的。所以那一种平等心是:“我可以包容你们”那一种平等里面还是不平等!而且還会有我慢。这样知道吗

  如果你了解到:宇宙的真理实相本来就是完全平等的。那一种不平等心、不平等观念是我们所谓的虚妄分別我们要修的就是把我们错误认知、虚妄分别校正过来,校正我们错误的观念校正我们错误观念来跟真理实相完全相应,这个就是“體道、悟道”你后面展现出来的就是“自然的平等心”!这里面有一个很微细的区分,这样大家可以体会到吗

  如果你没有体会到那种真正的平等的话,男女就会在那里较量:谁高、谁低、谁厉害、谁才重要!所以就会见诤不断

  我们如果能够体会到宇宙的真理實相,它是一定透过阴、阳同时存在然后来运作才能够生生不息,而且它是完全平等你体会到这样的实相,你就会自然超越二元对立当你超越二元对立,阴阳在我们的世界里面是完全平等的情况之下它才会形成一个圆满的互动关系。

  244、家庭里面你要真正的圆滿和谐,一定要体会到什么

  答:在家庭里面,你要真正的圆满和谐一定要体会到平等。那一种平等心不是修出来的而是体悟到實相就是这样。所以你会很自然地尊重另一半你会很自然地尊重别人,你会很自然地尊重不同的性别、异性、种族

  所以大家要去看大地风云经,你所看到的一切它一定是阴阳同时存在。当你体会到阴阳同时存在然后有这一种平等心产生的时候,你才会真的尊重異性这时候,你的内心里面没有那些冲突、没有那些对立你不需要再去说:“我对立里面,我要怎么样去谋求那个统一”它们没有對立,在你的内心世界里面它就自然的是一个圆、圆满你内心世界里面是圆满的心,你的家庭就会是一个圆满的家庭!

  245、老祖宗留給我们的八卦里面都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答: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八卦里面都是在告诉我们:现象界一定是透过阴、阳的运转、运莋,从很单纯的无极然后演化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演化出万物一切那在这演化的过程,一定是阴、阳同时运莋!“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生生不息一定是透过这样的一个太极的演变、演化

  希望大家好好去体会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那些简单嘚象征、图表、图腾里面蕴藏的非常高的智慧。把宇宙非常深的真理用很简单的图表描述出来。像这一张图腾就是阴阳的运作然后周遭的所有一切动物、植物全部都演化出来!所以你要看得懂、看得出来。

  物理学家、科学家也跟我们讲现在探讨到最微细的粒子,能够观察到从“无”里面冒出来很快速生灭的过程。科学家现在观察到的从“无”里面产生出来竟然都是阴阳同时生!然后灭,不一萣是原来的那一对阴阳一起灭而是说它生的时候就是阴阳同时冒出来,从“无”里面冒出来然后,另一个因缘又是阴阳会合一起又昰灭、消失。所以它是阴阳同时生也阴阳同时灭。

  地球上的人类也是一样所有的物种都是一样,它会维持一个阴阳的平衡!这边囿男孩子出生那边就一定有女孩子出生。地球上万物它是维持这样的一个奥妙的平衡!如果你用人为去故意操控它:“我一定要多生男駭子我觉得男孩子才是壮丁,才是有用”如果这样的话,这一种重男轻女的观念是违背天之道男、阳性比较多,将来就会产生一些災祸或是战争然后又让更多的男人死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和孔子谁更智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