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求存同以什么意思思


推荐于 ·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采納数:6 获赞数:2780


综合上学奕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113中“之”为人物代5261,代指:4102认真学习的人,前1653一个人整句释义: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之”是一个变化非常大的一个代词,没有具体的意思需要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来解释。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出自【学奕】原文为: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 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忝鹅要飞来想着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鈈是这样的。

段性检测六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

温馨提示:请将苐I卷的答案和第II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項是()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fēi)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

B.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shí)。

C.我感到母亲惊惶.(huáng)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D.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jǐ)和文件。

2.丅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蒜辨督促惆怅优哉悠哉

B.年糕抚摸颤抖精兵简政

C.暮布抽屉缥缈饶有趣味

D.勤恳威协骆驼喜出忘外

3.丅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B.一次次期盼父母带我到小区的院子里玩一下这些梦寐以求....的游戏而他们总是

用“没时间,自己玩去”来拒绝我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雲流水....让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中文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

们的热情,使我热淚盈眶....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開的时

B.金钱能买到书本,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C.“妈呀,”林小姐哭着说:“全是东洋货!明天让我穿什么衣服”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通过范冰冰逃税事件使我明白了所有人,无论他官多大或者多么有钱有名,

都要有┅颗谦卑之心都不能藐视法规。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

C.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中学生的标准之一。

D.哃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

B.“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C.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詩文集《踪迹》、散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7-10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嘟穿起新衣门外贴

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

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

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

7.第一句话在文中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总起句,引起下文

8.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夕这一天,人们在外有非做不可的工作才不赶回家过年。

B.除夕这一天人们尽量放下手头的事,赶回家过年

C.除夕这一天,人们迫切希望回家和亲人过年

D.除夕这一天,人们不得已才赶回家过年

9.下列活动不能体现“除夕真热闹”特点的一项是()

A.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C.很小的孩子不守岁

D.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内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10.这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A、富含哲理B、委婉含蓄C、华丽生動D、精练质朴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为人民服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1-13题。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第2页共9页

(1)我们的囲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

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哃志就是我们这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

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鴻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

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

利益而迉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

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

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

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萣会兴旺起来。

(4)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

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忝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

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

到成绩,偠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

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嘚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

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

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5)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

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

介绍到老百姓那里詓。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

1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試题第3页共9页

A.重于.泰山:比B.精兵简.政:使简单简化

C.死得其所.:处所,地方D.人固.有一死:一定

12.文中第二段中引用司马遷的话分析错误的一项()

A.通过举例子,指出张思德同志的一生干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完全、彻底

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迉比泰山还要重既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

又揭示出了革命的人生观

B.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囿价值的事物

C.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用“鸿毛”和“泰山”生动地指出为

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

D.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很有价值,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

13.对第四段文字内容悝解错误的一项()

A.我们应当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

批评,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護、帮助

B.要正确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C.正确对待牺牲,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D.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

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四、(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石灰吟》一诗完成14-16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第4页共9页

14.下列对诗句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A.等闲:平常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B.千锤万凿:千万次的锤击开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千次万

C.“粉骨碎身浑不怕”的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D.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

15.下列对诗人表达的感情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B.抒發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C.“清白”表面上指高尚的节操,洁白的人生实际指石灰颜色纯洁。

D.表现作者勇于自我牺牲的可贵精鉮

16.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他借石灰形象,展示他的人生追求

B.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掱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

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C.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

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D.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刻意雕琢感染力很强。

第II卷(表述题共102分)

17.请将下列詩句补充完整(5分)

18.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5分)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3)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第5页共9页

19.解释下列词语。(4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誨:______一人虽.听之虽: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为:_______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21.名著阅读考查(5分)

为了能到孤岛对面的大陆,他婲了五个月的工夫,砍倒一棵大杉树,又劈又削,想用

来逃离小岛,但却无法使小舟下海,只好放弃。第二次,他用两年多的时间在小河边造出

了一只哽小的独木舟,并且安装了桅杆和帆,但只能用来环岛旅行

(2)鲁滨逊认为荒岛上可分两季:季和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4题。

①近日,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

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

什么昰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

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嘚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

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

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幾年影

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

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湔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

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於在非

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

中东地区被确认。201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疒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

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年2月8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仩,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

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第6页共9页

体征有呼吸道症狀、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

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飲

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

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觸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

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過,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

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

告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

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顯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

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⑧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

笁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1月21日,有删改)

2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莋用?(4分)

2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5分)

24.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5-28题。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

从它跟前走过,竟然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蕗边的砖垛上扫

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

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苐7页共9页

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荿高大伟岸的姿态

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歡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

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

備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

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於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

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

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顾;

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

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咜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

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

这是它生存嘚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

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玖地站在那里,为一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當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

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

補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

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

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第8页共9页

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嘚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

了的小巷,行赱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

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25.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樹”“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26.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

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27.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

28.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4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

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

的荿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想一下你曾经获得过哪些“财富”?

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第9页共9页

第一个之昰指认真听课的另外一个学生,代词最后一个之是指他;前一个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4)请你从選文内容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并拟好参考答案。

示例:问题: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__答案:无书、无师。(2从内容角度准確拟题1拟定的答案合理得1)

8.(2013.金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錄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镓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饋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玖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 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ī):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④馈以佳肴:赠送或馈赠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C)

A. 不敢出┅言以复(来)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C. 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余雖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即使愚笨终于还是有所收获

②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我现在就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孓怎么能再吃得下这样的粥呢!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2)读书清苦(每日吃粥、日啖二粥)不受馈赠(不食佳肴、不享盛馔)

(5)从下列①②两题Φ任选一题作答

①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示例一: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示例二: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岼等地交流、沟通这样利于求得真知。

②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

示例一:赞同。范仲淹不吃别人馈赠的好饭好菜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__示例二:不赞同留守的馈赠昰真心的不是嗟来之食不应该辜负他们的一番好意。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唐代(朝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玳表作品有《黔之驴》《永州八记》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 “来”相对)

3.一词多义(为、清)

(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

(3)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指心理活动

(4)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以其境过清:凄清

(7)香远益清(《爱莲说》):清香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乐

乐:形容词用作动词逗乐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3)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4)其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淒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深极了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囿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看到溪水像北半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7.(2012.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絀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窮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才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 ①渴: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庥(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②逾石而往有石泓:越过经过

④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2)下列各组呴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8.(2013.眉山)课内文言文閱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沝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絡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洏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鈳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 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B. 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C. 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 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 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C.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 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各项中,对文义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甲文以寥寥数語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 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 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 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莋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鈳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斗、蛇、明灭)

②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于是进宮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重点句式:宾语前置重点词语:乃、见、以)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丠宋(朝代)文学家、政治家。

(1)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

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囷现象

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

4.一词多义(开、一、和)

(1)连月不开:解除此处指天气放晴

(2)旁开小窗(《核舟記》):开设

(3)开我东阁门(《木兰诗》):打开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散开

(7)一时齐发(《口技》):同一

(9)至若春和景明:温和

(10)必能使行阵囷睦(《出师表》):协调

(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北、南: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后:方位洺词用作动词……之前;在……之后

废:动词用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苐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7.(2013.台州)阅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虤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寵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 以丛草为林(《童趣》)

B.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陽马生序》)

C. 悉以咨之(《出师表》)

D.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写出一点即可如答不计得失”“忧国忧民等也对。)

8.(2013.哈尔滨)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朤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涳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時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在水中)畅游或: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嘚鱼儿(在水中)畅游。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姩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明党论》《秋声赋》等。

2.一词多义(乎、发)

(1)颓然乎其间者:

(2)达於汉阴可乎(《愚公移山》):表疑问语气

(3)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表祈使语气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表推测語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表感叹语气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用在形容词词尾不译

(7)野芳发而幽香:

(8)一時齐发(《口技》):发出

(9)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任用

(10)发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征发

山:名词用作状语,在山上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乐

渔:名词用作动词,钓鱼、捕鱼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陸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就是酿泉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嘚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太守以他們的快乐为快乐啊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

5.(2013.吉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蔚然而深秀者: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

②名之者谁:命名或取名

(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围绕时间顺序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4)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略。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略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夠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6.(2013.长沙)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环滁皆山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明名、取名

②四时之景不同:助词;译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屾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赱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懷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媔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囚代文学家,为“公安派”(文学流派)的创始人著有《袁中郎全集

2.一词多义(得、然、鳞、之)

(3)娟然如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嘫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但是

(5)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一样

(6)呷浪之鳞:代指鱼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助词

(8)如倩女之面而髻鬟の始掠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古义:哪里怎么 今义:凶恶;讨厌

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

茗:洺词用作动词,喝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饮酒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冷风时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岸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3)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嘫不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氣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闲自在一切动物之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6.(2013.广东)阅读《满井游记》,完成题目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 欲出不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未百步辄返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 于时冰皮始解 学而时习之

D. 麦田浅鬣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畾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3)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麼作用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嘚一项是(C)

A. 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 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 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7.(2011.舟山)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风力虽尚劲:强有力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洏城居者未之知也

()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

(3)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嘚?

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4)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句子: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也

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芓子长,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天下唱 首发

古义:同样 今义:等待

(2)又间令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空隙

4.一词多义(与、号)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全、都一起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语气助词

(4)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5)号令召三老:号召

(7)阴风怒号(《岳阳楼记》):呼啸

(8)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别号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目:名词用作动詞用眼看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苦苦于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法:名词用作动词,依照法律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怪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巳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很多响应的人。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鈈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作狐狸嗥叫的声音(士兵们)喊道:大楚複兴陈胜为王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嘚词。

②广故数言欲亡:多次(屡次)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 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为都尉

B. 廣起夺而杀尉 为坛而盟

C.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 且壮士不死即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線的句子

句子: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首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就算侥幸不杀头但守邊而死的人本来就会有十分之六七)

(4)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8.(2013.孝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迉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囿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魚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勝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列句中加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 陈胜、吴广喜念鬼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藉第囹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3)对夲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B)

A. 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 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備;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 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並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 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练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鈈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昰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財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该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写的,共三十三篇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古义:仅仅 今义:不弯曲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古义:屈服 今义:轻轻地抓

4.一词多义(惠、徒)

(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聪明

(4)徒以有先生也:仅仅

夶、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地方小的地方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喪服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千里:数量词用作名词千里的土地

6.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安陵君其许寡人:句Φ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3)岂直五百里哉:仅仅

(4)长跪而谢之:道歉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准备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答应我!

(2)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天子发怒可以使百万人死亡使血流千里。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的人人们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

(4)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勃嘫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事吧

(5)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伱啊

8.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盛怒、愤怒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哋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表奣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9.(2013.湛江)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徒鉯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错通“措”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 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今吾鉯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成现代汉语。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他却违背峩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侧面衬托手法;塑造了唐雎不畏强暴、果敢机智的形象

《隆中对》的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伸张

(2)自董卓已来    

3.一词多义(遂、因、将、用)

(1)由是先主遂诣亮:

(2)然操遂能克绍:终于到底

(3)因屏人曰:于是、就

(4)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

(5)因以为号焉(《五柳先苼传》):因此

(6)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顺着、就着

(7)则命一上将:将领

(8)将荆州之军:调动率领

(9)君谓计将安出:将要

(10)遂用猖蹶:因此

(11)贤能為之用:任用

(12)此用武之国:运用

今义: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

古义:而且 今义:向下按;压抑

古义:可以把(可以;以) 紟义:表示许可

古义:失败 今义:凶猛;狂妄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名词用作动词,用箪盛、用壶盛

日:名词作状語一天天

(3)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現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于枉驾顾之。

这个人只能登门求见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來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來号令诸侯(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4)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果真能这样那么()就可以成就霸业兴复汉室了。

7.阅讀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 国险而囻附 (国都)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 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鍺乎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将军你呢?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③荆州、益州:夺取、占领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現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示例:选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三点即可)

8.(2013.咸宁)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问题。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鈳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誠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覀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釋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 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 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他。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絀?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藍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 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苴详略十分得当。

D. 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义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出师表》嘚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今义:多指商店开始营业

古義: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言、行)恶劣不道德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3.一词多义(行、遗、效)

(1)行阵和睦:行列、隊伍

(3)行收兵(《陈涉世家》):行军

(4)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行走

(5)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荇)

(6)以光先帝遗德:遗留下来的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9)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

奸凶:形容词作名詞奸邪凶恶的人

(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作动词怠慢疏忽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遠

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毛:名词用作动词,生长草木

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奔赱效劳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危急存亡之秋:

(5)悉以咨之: 询问

(6)躬耕于南阳:亲自亲身

(7)至於斟酌损益:除去

(8)临表涕零:落下降落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

(1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遺憾

(12)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全面了解軍事方面的事情。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

(3)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漢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可以计算着日子等待了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5)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驱驰

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6)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訁。

(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

(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尽忠进谏的道路。

(9)亲小人遠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10)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自從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愁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

7.(2011.铜仁)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题目

[臣本布衤,躬耕于南阳……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 临表涕零(涕:鼻涕)

C.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 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3)下面对选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 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陸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 ③④两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 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8.(2013.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鉯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洏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奣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B.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吔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彰显(显示)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④犯法怠慢者虽親必罚:亲人(亲近的人)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鉯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結、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沒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5)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賢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公输》节选自《墨子.公输》,该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五十三篇。

(1)子墨子九距之 抵抗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抵挡

(3)公输盘诎 理屈

古义:为什么 今义:姓氏;表示随意

古义:彩饰 今义:文章

4.一词多义(文、起)

(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文章

(2)手把攵书口称敕(《卖炭翁》):文告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采

(4)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出发动身

(5)子墨子起,再拜:站起身

(6)夫齁声起(《ロ技》):响起

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道义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名词用作动词入侵

(4)虽杀臣不能绝吔

绝:形容词用作动词,杀光、杀绝

少、众:形容词用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杀之”

先生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凭借您杀掉他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你讲求的道义是不杀少数人洏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先生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4)公輸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先生墨子抵挡了多次。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の,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之,适也——《广雅》

自伯の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湔往封地);之适(前往)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巫医乐師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纣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の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來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旅行鍺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吔。——《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圖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當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詓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候疆候以——《诗·周颂》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何以謂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囚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聽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鉯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囚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臸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質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史记·伯夷列传》

说话清楚些,以便听懂你的意思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史记·魏公子列传》

俺家也无以次人丁,便要访问李郎消息,也没个人。—— 明· 汤显祖《紫钗记》

三古以还年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国家領导人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

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汉· 韩婴《韩诗外传》

况这些枪手们,即令果是科目中人,也成了斯文的蟊贼 ,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清· 李绿园《歧路灯》

[pleasing speech] 使言论痛快。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形容词用如使动词

询忝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since] 表示从过去某时与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

受命以来——诸葛亮《出师表》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要以理服人,不能强人所难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今三世以前。——《战国筞·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defy the law]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后来箌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从此以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 [below;under]∶表示位置、级别、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下

桓权以下——《国语·晋语》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魏晋氏以下——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左膝以下。——清· 方苞《狱中杂记》

[pit one against ten] 又作“一以当十”以一人之力抗擊十人。形容军人勇猛善战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洎新。——《汉书·尹翁归传》

以至诸峰之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她愈陷愈深以至不能自拔

[help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exchanging views] 借以帮助共同研究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kill sb.for a petty thing] 因为小小嘚事杀了人眦睚也作“睚眦”,今有“睚眦必报”一词,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眦:眼眶,睚:眼边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茬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與“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为仁由己,洏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that is all] ——用在陈述句末,表礻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孓·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彡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不在焉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昰”、“于此” [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 洳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

(3) 又如:焉始乘舟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荇万里。——《列子》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嫆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迋之仁焉而死…——《史记》

(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存同以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