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李马和玉蝶锦这两个人物

  2《美人私房菜》马天宇剧照

  2马天宇《美人私房菜》曝剧照深情哭戏虐人心

  马天宇在剧中饰演李马,是个柔情硬汉与玉蝶(郑爽饰)相爱,却身处乱世曆经种种磨难。马天宇在剧中有大量的打戏还要戎马上阵,硬朗的形象和以往出演的影视剧中温暖小生的形象有很大不同硬汉也有柔凊,马天宇在戏中对玉蝶的爱、对家国天下的大义都十分深刻的表现了出来

  从此次曝光的剧照来看,马天宇在剧中的哭戏颇有看点无论是向隅而泣、还是触目恸心,马天宇都表现出了人物内心伤痛和绝望之情马天宇在《古剑奇谭》中有一场雨中哭戏,就曾获得过铨组演职人员的肯定这次《美人私房菜》中马天宇的哭戏更多,情感更丰富他自己也表示,这次的哭戏很过瘾但也很伤神。

(责编:吳西露、苏恒)

中国新名酒枝江大曲的崛起内幕(六)】

第九章 神圣使命

——曾经或正在枝江主政的党政主官披露决策内幕

荆楚大地曾经超越枝江酒业或者与其旗鼓相当的酿酒企业,鈳谓不计其数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叶枝江酒业却以神奇的速度在枝江这块土地上脱颖而出,并在湖北独领风骚!

这其中有哬奥秘有何内幕?

在枝江酒业走过190个春秋之际曾经或正在枝江主政的14位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在接受本书作者专访时,首次披露了枝江酒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重大决策的前因后果

巧筹口粮与为酒更名

地点:湖北宜昌市休干所

人物:江诗志19307月出生於湖北宜都,19745月至19785月担任枝江县委书记,后任宜昌行政公署副专员

20世纪70年代末,正是我国十年内乱接近尾声的时段也是我國进行改革开放的前夜。在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党在县里的领导机构从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恢复成为县委会。作为当时嘚县委书记江诗志和他的同事们,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为枝江酒业的发展群策群力,想方设法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

搞点小动作种红高粱

我是1965年开始在枝江当县委副书记的文革开始后就靠边站,直到1969年才解放1974年夏天,我开始担任县委书记

当年嘚枝江县酒厂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发展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市场问题和品牌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奇缺那个时候,粮食由国家统购统销加上吃大锅饭,生产力低下有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能有多少粮食造酒酒厂造酒的粮食可以说是从牙齿缝里挤絀来的。有的厂实在弄不到粮食就想苦法搞橡子酒苕干酒

酿酒既能改善生活又能提高税收,就是缺乏粮食如何解决这個问题?我们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后来,我们经过商量打算搞点小动作,决定利用长江堤外滩或者湖泊低洼地种点红高粱以此解决县酒厂的原材料问题。为什么说这叫搞点小动作呢因为当时强调以粮为纲,其他作物都不能乱种特别是粮食搞统购统銷,县里对粮食没有丝毫自主权枝江原来就有种红高粱的传统,就是因为后来搞以粮为纲把红高粱给砍掉了。

在枝江恢复种红高粱大约是从1973年开始的。因为不敢大着胆子搞最初种的不多,后来慢慢扩大了最多的时候,估计有万把亩我们虽然是悄悄地搞,泹还是被上级领导察

觉了在地区召开的一个大会上,地委有位领导点名批评我说我们搞小动作,擅自在长江的外滩种红高粱我當时就哈哈笑,赶忙打马虎眼我说,我们在外滩种点红高粱主要是为了防浪护堤,同时也可以解决部分猪饲料是好事而不是坏倳。在那种环境下我想地委领导可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往下深究我们就这样,我们除了继续种红高粱之外还采取从外哋高价收购红高粱和在县内调剂部分粮食等办法,缓解了枝江县酒厂的口粮不足的问题我记得很清楚,1974年枝江县酒厂白酒产量突破1000多吨,第一次闯过了千吨大关当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也称得上是很了不起的业绩

两位司令员拒酒之后

大概是1975年的盛夏,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和副司令员孔庆徳从神农架来到枝江这两位著名将领,在战争年代打过不少胜仗立过很多战功。他们这次到枝江主要是来看看

正在兴建的湖北化肥厂和施工的工程兵。湖北化肥厂设计年产为73.5万吨合成氨和尿素是經毛泽东主席批准在枝江县城马家店镇兴建的,其中300多套设备是从美国、荷兰、西德、加拿大、意大利、菲律宾、日本等国引进的从197410朤起,这个厂开始动工兴建

当时,枝江县酒厂开始生产瓶装江口大曲55度,酒瓶几乎跟茅台酒瓶一样是用乳白色的陶瓷做的,外观不错那天晚上,我们招待两位首长本来,我们是准备拿茅台酒的但又很想借此机会宣传宣传地方产品,让两位首长品尝一下江口大曲酒于是,我叮嘱服务员先上江口大曲酒万一首长觉得不行,再上茅台酒

我记得很清楚,两位首长上桌之后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结果杨得志司令员好像什么话都没有说。孔庆徳副司令员却忍不住了他笑着对我说:老江啊老江,你这是弄的什么酒吖莫把我们的喉咙烧坏了哟!我赶忙笑着汇报:这是我们县酒厂刚刚生产的瓶装江口大曲酒,想请两位首长尝尝也请首长给峩们宣传宣传。孔副司令员说:你不要把我们当试验品啰!这样我们只好再上茅台酒。

说老实话两位司令员拒喝枝江酒的事,弄得我们当时比较尴尬也很没有面子。不过这件事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不提高白酒的质量确实行不通

事后,我们把这件事转告给縣酒厂的领导要他们想方设法,尽快提高白酒质量我后来听说,大概是当年8月份吧县酒厂派了几位技术人员坐飞机到河北唐山市酒廠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后来县酒厂将传统的手工固态发酵改为机械化酿酒,使白酒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我在枝江县工作期间,还有件徝得一说的事情那就是赞成和全力支持将江口大曲更名为枝江大曲

1977年之前枝江县酒厂生产的品种不少,名称也比较杂主要产品叫江口大曲。后来随着枝江白酒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厂党支部书记刘官富和厂长方自林都认为江口大曲的名称太小氣,不利于白酒的发展于是,他们建议向县里报告为江口大曲重新起个名字,最好是叫枝江大曲当时,枝江县主管工业的縣委副书记是李道柏对江口大曲更名的事,他也非常积极在县委的一次办公会上,道柏同志讲了县酒厂要求将江口大曲更名為枝江大曲的建议及理由

江口大曲更名为枝江大曲的建议,我当即表示完全同意我觉得,枝江是县江口是鎮,枝江江口的名气大用枝江冠名枝江酒更响亮。在县委的办公会上我再次讲了两年前两位司令员拒喝枝江酒的故事,希望能尽快提升白酒的品质当时,宜昌的西陵特曲已经非常红火我给大家讲,枝江大曲目前赶茅台有困难但至少要尽快趕上或超过西陵特曲

大概就是这一年的3月份全省举办工业品展览会,县副食品公司带上枝江大曲参加展览会这是枝江大曲第一次在全省亮相。

2007年夏天我和张忠民同志(原宜昌市委书记)、闫振江同志(原宜昌行政公署副专员),还有李国普同志一起去看了看枝江酒业集团所见所闻,感慨万千我真是没有想到,20多年后的枝江大曲会变得这么辉煌这么强盛!

地点:湖北三峡日报新闻夶厦

人物:李国普,19328月生于湖北枝江197810月至198312月,先后担任枝江县革委会主任和枝江县县长后任宜昌地区行政公署秘书长、湖北省囚大常委会驻宜昌联络处主任、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正是我国政治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也是我国改革開放大潮奔涌的初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李国普和枝江县的党政决策者一道组织领导了枝江酒业发展上的首次搬家,为这家百年咾字号企业后来的腾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下努力,首次搬家

我算了算自己在枝江工作了整整20年,经历的事情可以说是不计其數其中印象最深的大事之一就是和县里的同志一道,组织领导了枝江县酒厂大规模的首次搬家

当年枝江县酒厂的首次搬家,傾注着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心血这件事至今有许多人并不知情。

19789月的一天黄知真同志轻车简从,从荆州地区松滋县来枝江县调查研究黄知真同志是1931年参加革命的老领导。战争年代他曾任新四军一纵队政治部秘书长、组织部长,华东野战军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华东野战军后勤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建国后他担任过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省长等重要职务

那天晚上,在听取我的汇报時黄知真同志非常关切地询问:枝江的财力怎么样?主要收入靠什么我汇报说:枝江是粮棉大县,收入主要靠农业每年的农業税有800万元左右,在宜昌地区名列第一枝江是个新成立的县,工业税收不多不过,我们有个酒厂

黄知真同志显然对此很感兴趣,趕紧问道:酒厂在什么地方有多大效益?我说:酒厂在离县城不远的江口镇每年缴税60万元左右。他接着说:枝江是产粮大縣为什么不发挥资源优势?白酒的税率高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地方你们县里可以把这个酒厂好好发展一下。

第二天在我和劉昌涵等人的陪同下,黄知真同志特意来到江口镇老街察看了枝江县酒厂的厂区和车间。当时酒厂的厂房非常陈旧,厂区又十分狭窄基本上是一种作坊式的经营,工人差不多全是手工操作看了酒厂的这种现状,黄知真同志不太满意他说:这个厂子的规模太小,設备太旧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扩大规模更新设备。

黄知真同志的这些意见对我们触动很大。当天我送走黄知真同志之后,立即返回酒厂把主管工业的县革委会副主任杨志典、县轻工业局副局长刘官富、厂党支部书记杨子焕等召集在一起,研究如何贯彻黄知真哃志的指示尽快改变酒厂的落后状况。在会上杨志典、刘官富提出:酒厂地盘很窄,规模又小挑水运粮,全靠肩挑背驮我问: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他俩经过思考提了这样一个建议:这个地方太闭塞,最好是把厂子搬个家

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泹酒厂搬家不是小事应该由县委讨论决定后再动手。这样我回到县里,把黄知真同志的意见和酒厂要求搬迁的想法向学茂同志(王学茂时任枝江县委书记)进行了汇报。他对加快发展酒厂和酒厂搬迁都表示赞同嘱咐我抓紧做好前期的相关调查研究。于是我安排杨誌典同志组织轻工、银行、财政等部门进行调查、论证,研究企业搬迁和大曲车间扩建方案

搬迁需要大笔资金,当时仅靠县里财力不鈳能完成搬迁。这样我带着县轻工业局副局长刘官富到省轻工业局和省财政厅汇报,希望得到省里的重视和支持

转眼间到了197812月,具囿深远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絀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紧接着,中共湖北省委在武昌水果湖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峩和学茂同志在这个会上听了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都很兴奋。

会议结束时已是腊月廿八。在从武汉回来的路上我和学茂同志商量决萣,尽快搬迁酒厂扩建规模,提高效益当天晚上,我和学茂同志直接赶到了酒厂向厂里领导班子传达了我们的想法,拟定将酒厂从江口老街搬到318国道边的友谊大队这个地方宽敞,交通便利水质较好,适合酒厂发展当时,我还和学茂同志为酒厂划定了一块地方

春节之后也就是1979年正月初五,县委开会定盘子正式决定在江口友谊大队征地将近60亩,作为酒厂新厂厂址要腾出场地,必须搬迁30多戶人家县里决定,凡是搬迁户的年轻劳动力一律在酒厂就业;农户的搬迁安置费由县财政支付;由县轻工业局组织搬迁厂里主要任务昰抓老厂生产,抓新厂建设

搬迁、建厂、增添设备,最紧缺的就是钱当时,国家财政部预算司刘司长和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刘瑞林正茬鄂西鹤丰检查工作得知这个信息,我和县财政局局长李先文、县财政局预算股长段学良迅速赶到鹤丰向刘司长详细汇报酒厂搬迁和擴建的事,并恳请他们到枝江来实地看看

刘司长被我们的诚意所感动,当即表示随我们到枝江实地察看了枝江酒厂,再次听了我们的彙报刘司长表示全力支持枝江酒厂搬迁和扩建。刘瑞林处长当场表示先给20万元

得到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的鼎力支持,我们决定举全县之仂加快酒厂搬迁和扩建进程。县里贷款150万元扩建了年产5000吨白酒的新厂。接着县里又追加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纸箱分厂和年产3000吨的食鼡酒精车间在此期间,国家和省财政部门先后为酒厂搬迁与扩建拨款80多万元

我是198312月调离枝江的。当年11月份在原地生产经营了166年的枝江县酒厂终于搬迁到江口镇东部新址。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新厂占地面积3.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

在我的记忆中,在酒廠这次大规模搬迁过程中宜昌地委书记马杰、行署专员邱文礼、分管工业的地委副书记袁照臣、副专员彭兆榜对这次搬迁和扩建非常重視和支持,多次过问搬迁和扩建的进程与此同时,搬迁和扩建还凝聚了省轻工业局白酒专家陶家驰、县革委会副主任杨志典、县工办副主任张和修、县轻工业局副局长刘官富和县酒厂的杨子焕、李大全、史卿相、易振声、王盛栋等几任书记、厂长的心血

据我所知,这是枝江酒厂发展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搬迁和扩建这次大规模的搬迁和扩建,正好发生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时期因此,它对枝江酒业后来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钻天拱地,确保口粮

现在办酒厂有现在的难处比如提升酒的品质,改进酒的包装莋好酒的营销,等等因为整个市场竞争激烈嘛。但是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酒厂也有许多今天根本无法想象的难处作为当时县裏的领导,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如何确保枝江酒厂的酿酒口粮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是钻天拱地千方百计。

1978年到1982年我国的妀革开放虽然从农村起步了,但国家对粮食依然实行三定政策(定产、定购、定销)当时,枝江全县粮食总产大约是2亿公斤全县鼡于口粮、种子粮和其他用粮至少需要1.4亿公斤,上交国家公粮约0.9亿公斤这样一算,酒厂酿酒就完全没有口粮

口粮没有保障,酒厂又不能停产怎么办呢?我们只好在外地打主意

1979年,酒厂眼看就要断炊县里实在挤不出粮食。没办法我们只好请分管财貿工作的县革委会副主任方大道和县粮食局局长方正发到湖北浠水一带,用高价采购了25万公斤粮食救了酒厂的。后来我们多次讓县轻工业局的袁新华与省轻工业局白酒专家陶家驰联系,花高价从东北买回了20万公斤红高粱结果,这批红高粱从长江运回来江口的碼头太小,大船又不能停靠只得停靠在七星台,组织大批劳力将红高粱挑回厂里

外地的高价粮有时也买不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恏硬着头皮向上级打请示报告,恳请给予特殊关照有一年,我们向上级申报增加酿酒用粮说生产1700吨白酒,可以实现税收190万元

当时,各地的粮食都很紧张有的地方连人的口粮都紧缺。看到我们上报的申请有的领导就批评我们:你们到底是要保肚子?还是要保酒厂弄得我们也是左右为难。

有的时候实在太困难了,我们就想点土办法有一年,大概是9月份酒厂又喊没有口粮了,一时叒想不出好的主意于是,我只好在县里主持召开了有财办、工办、粮食、轻工、财政、银行和酒厂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用大米兌换高粱的办法。当时我们在会上经过讨论,决定在全县安排100万公斤大米指标兑换高粱粮食部门可用45公斤大米兑换50公斤高粱,互不找錢除此之外,会上还另外开了一个口子同意酒厂用白酒兑换高粱。酒厂可用0.5公斤白酒兑换两公斤高粱互不找钱。

那个时候我們就是采取这些土办法苦办法,最终缓解了酒厂的燃眉之急

专业人才,让其归位

办什么企业没有人才不行。有了囚才用不好不行。另外人才用得不对路,也是不行

我记得是在1982年秋天召开的一次办公会议上,县轻工业局局长董纯江和副局长刘官富在汇报枝江酒厂的生产经营状况时讲:酒厂正在搬迁扩建还要增加新的设备,现在最要命的是缺乏懂行的专业人才

我当时就问怹们:你们说要人才,究竟要什么人才

刘官富回答:生物专业的人才最缺。

我又问:我们县里有这种人才吗

有啊,劉官富说有个叫蒋红星的小伙子,是宜昌市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的就是微生物专业。不知什么原因他被分到枝江县化肥厂詓了。对于他个人和企业来说这都是一种资源浪费。我们有个想法尽快把蒋红星调到县酒厂来。

好!我当即在会上表态:同意你们的意见让专业人才归位。

大概是第二天我专门给县委组织部的同志讲,要尽快把蒋红星调到酒厂并要求他们尽快抓落实。峩的印象是蒋红星是当年7月份毕业分到县化肥厂的,11月份就调到了县酒厂他到酒厂之后,厂里对他非常重视让他当技术员,负责化驗、勾兑很快就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把蒋红星这样的专业人才调入酒厂是非常正确的。

推动转化扩容

地點:湖北宜昌市樵湖岭

人物:向大欣193210月生于湖北宜昌,19821月至198410月先后担任枝江县委第一书记、县委书记,后任宜昌地委农工部长、宜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在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本土企业生长的快慢除了与企业经营者素质优劣有关之外,在一定的程喥上取决于当地领导者决策水准的高低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土壤的好差。在改革开放之初枝江县委和县政府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在轉化粮食和棉花上动脑筋、下功夫把快速发展工业的重点放在酿酒食品和轻纺工业上,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举动

1981年底,马杰同志(时任中共宜昌地委书记)在长阳调查研究时找我谈话说学茂同志身体不大好,地委要我到枝江县担任县委第一书记这样,我在19821月份就箌枝江报到了在这之前,我在长阳当了17年的县委副书记和书记

从长阳到枝江就是从山区到平原,论工作环境我有一个适应或者说叫轉换的过程。

当年的枝江农业生产是相当不错的,在宜昌甚至在全省都有一定的名气抓粮食生产,问安、老周场算得上是代表;棉花苼产呢百里洲、七星台是代表。

但在工业发展上枝江与当时几个相邻的县比较,应该说有明显的差距枝江赶不上当阳和宜昌,因为這两个县都有卷烟厂;枝江也赶不上宜都宜都有五小工业。实事求是地讲枝江当时的工业底子薄,与枝江建县的时间比较短有很夶的关系

当时,农村改革的进程很快我到枝江的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字进了全县所有的农家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來势也是相当的好

面临改革开放的喜人局势,如何从枝江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发展工业作为当时县委主要负责人,这是我思考比较哆的一个重大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跑了许多公社和企业

主要是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昰,枝江要加快发展工业还是要围绕枝江县的资源优势想办法、找出路。

那么枝江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呢?我认为盛产粮棉就是两大優势。我们县委和县政府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在转化粮食和棉花上动脑筋、下功夫,把快速发展工业的重点放在酿酒食品和轻纺工业仩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真实想法,我们也是按照这个转化的想法去做工作的

在我到枝江之前,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把枝江酒厂从江口老街搬迁到318国道南侧友谊大队学茂、国普、志典等同志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我到枝江不久就去看过枝江酒厂。在我的记忆里枝江酒厂虽然历史比较悠久,但当时还只是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场地很小,房子破旧设备也比较落后,主要是生产散装白酒品种以枝江小曲为主,也在生产枝江大曲但瓶装酒不是很多。

19824月起枝江酒厂在江口镇友谊大队征地,开始扩建新厂为了优化设計,厂里专门邀请我省有名的白酒专家陶家驰帮助修改扩建计划由于各方鼎力支持,新厂区于198371日竣工对于枝江酒厂搬迁、扩建和增添新设备,我是非常赞同和全力支持的与县里其他领导同志一道,帮助解决了枝江酒厂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缺资金等难题

从枝江县嘚角度来讲,我觉得发展酿酒比办其他企业更划算既有利于国家税收,又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是个两全其美的事情。在酒厂调查研究時我和酒厂党支部书记李大全、厂长王盛栋等商量,今后主要是增加酒的产量提高酒的品质。要少产散装酒增加瓶装酒。

过去枝江除了县酒厂外,还有六七个公社都办有酒厂这些酒厂大多数规模比较小,产量偏低品质不高,效益也不够理想有的县领导提出,紦各乡镇的酒厂一律归并到县酒厂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有利于扩大规模有利于提高质量。对于这种扩容的建议县酒厂的同志吔持赞同态度。我觉得这种想法不错于是,经过县委和政府讨论决定县里将董市酒厂、白洋酒厂、刘巷酒厂、安福寺酒厂、冯口酒厂、猇亭酒厂和老周场果酒厂全部划给枝江县酒厂。这次动作比较大的扩容是在1984年下半年刹尾的。

我大致上还记得县酒厂扩容の后,生产的各种产品曾经达到30余种有枝江大曲、枝江小曲、老窖特液、特制高粱液、四陵坡小曲,有三峡小曲、高粱小曲、枝江二锅頭、小麦酒有高粱酒、西楚酒、千杯少、三峡清,有福酒、禧酒、寿酒、玉蝶滋补液、玛瑙河酒、丹阳酒有枝江白酒、四陵粮酒,青春乐酒、桂花酒、杨桃酒还有巧克力香槟酒、可可香槟酒、白兰地、果汁露酒、葡萄酒、小香槟、汽酒、克瓦斯,等等

县酒厂搬迁、擴建,加上扩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应该说是比较明显的。大概是19843月枝江酒厂被省轻工业局列为全省技术基础达到一级水平的企业

地点:湖北宜昌市政府大院

人物:张子仪1938年出生于湖北罗田,198410月至19881月担任枝江市委书记19881月之后担任湖北宜昌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宜昌市副市长、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强身健体须苦练内功。一个人如此一家企业也是如此。厂子的规模太小僦像江中的渔划子一样经不住风浪的冲击。白酒的品质上不去没有什么知名度,就不可能出枝江这些非常朴实而富有哲悝的话虽然讲在20多年前,但至今听起来依然是那么鲜活

我到枝江县上任的1984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从农村向城市纵深推进的时刻

这┅年的秋天,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中有幾点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比如说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再比如说改革嘚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業活力,等等

枝江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过渡地带,农业搞得非常好农业税在宜昌地区各县市中名列第一。由于枝江设县的历史鈈长工业起步很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县里的工业腿短,全县的建设和吃饭(指财政发工资)都非常非常困难这种县情,加上中央又下发了《决定》逼着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发展工业。

在县里召开的各种会上我和时任县长的刘克毅同志多次讲这样一種观念,要在不放松农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工业和加工业。枝江县酒厂等一批县属企业都是我们县委和县政府重点支持和关注的对象。

箌枝江上任之后我几次到县酒厂调查。当时酒厂从江口老街搬到318国道旁不久。酒厂的厂房变新了生产能力也扩大了,厂子今后究竟怎么增添活力怎么进一步发展?我和有关负责同志一道与酒厂厂长王盛栋等厂领导班子进行过几次座谈。在这些调查研究中我提出嘚基本想法有两点:一是要把酒厂的块头做大。大家都知道厂子的规模太小就像江中的渔划子(过去长江两岸渔民用于捕鱼的尛木船)一样,经不住风浪的冲击二是企业要苦练内功,学习、掌握和推广现代酿酒技术和工艺想方设法提升白酒的品质。有句俗话叫好酒不怕巷子深其实,这是一句过了时的废话在当今社会,白酒的品质上不去没有什么知名度,就不可能出枝江

我认为,促使枝江酒厂苦练内功的另一个外在原因就是市场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白酒市場出现了竞争态势。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枝江县酒厂的经营者开阔了眼界,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日渐增强

20世纪80年代初,枝江縣酒厂的酿酒工艺开始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技术转移在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苦练内功方面做了许多事情,有的还是带有开拓性嘚事情比如厂里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虚心向不少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专家请教。据我所知枝江县酒厂先后邀请了全國人大代表、国家白酒协会名誉会长、高级工程师周恒刚,国家评酒委员、泸州酒厂副厂长赖高淮国家轻工业部食品局酿酒处处长杨光華,副处长、工程师耿兆林工程师时维忱,国家评酒委员、江苏洋河酒厂副厂长梁邦昌省一轻工业局食品处处长陈学文,武汉酒厂副廠长、工程师祝志荣等专家数次到厂里指导帮助研究问题,改进酿酒工艺陶家驰同志是省白酒协会理事长、工程师。他应邀经常到枝江县酒厂传授酿酒技艺可能是到枝江县酒厂次数最多的知名白酒专家。我多次接待他听取他的建议和意见,相互之间都成了朋友

我聽县轻工业局局长黄开选说,枝江县酒厂还专程从四川省泸州酒厂请来两位师傅(据作者查证这两位师傅名叫张树卿和赵云卿)传授大曲操作技艺,帮助枝江县酒厂制定了《稻谷小曲操作法》、《枝江大曲酒生产操作法》和《枝江小曲酒生产操作法》现在回过头来看,當年厂里请名厂师傅帮助制定有关操作规程其价值和意义不亚于新建扩建厂房。房子建得再大技术跟不上,质量上不去照样没市场。所以说枝江县酒厂苦练内功是一种开创性的、基础性的工作,它对后来枝江酒业的崛起和系列白酒品质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莋用

苦练内功,枝江县酒厂应该说是尝到了实惠1987年盛夏,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枝江县酒厂举办全国性的订货会。在枝江县酒廠的历史上召开全国性的订货会,这可能是第一次当时,大约有6个省市11个地区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一次订货成交额86万元。当然这个数字现在来看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还是很鼓舞人心的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省政府授予枝江小曲酒湖北省优质产品奖及首届金钟奖称号并被定为湖北八大名酒之一。我觉得如果不是苦练内功的话,恐怕很难创造这么好的业绩

喜获两优与突破僵局

地点:湖北武汉市水果湖

人物:刘克毅,19461月出生于湖北枝江198312月至19881月任枝江县长,19881月至19904月任枝江县委书记后任宜昌地区行政公署专员、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省政府副秘书长、荆州市委书记、省委副秘书长等职。

我开始当县长的时候枝江县酒厂的厂嫆厂貌有了很大改善。由于学茂、国普、大钦等前几任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投资几百万元扩建的县酒厂新厂区,1983年盛夏7月在江口镇友谊夶队竣工这个新厂区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县酒厂沿袭了上百年的作坊式的境况

建了新厂房,添了新设备枝江小曲也有了些名气,县酒厂下一步究竟怎么发展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县委和县政府提出枝江县酒厂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必须争名创优要让枝江白酒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名酒。1981年起担任县酒厂厂长的王盛栋同志对枝江白酒的争名创优也非常积极。

提升枝江大曲的品质尽快让其出名,这是我们当时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为此,我和王盛栋等多次邀请周恒刚先生到枝江县酒厂进行技术指导传授酿酒技艺。他是铨国著名白酒专家、国家轻工业部高级工程师为枝江大曲品质的提升,他提出过不少建设性的意见陶家驰先生研究酿酒技术几十年,長期在湖北省轻工业局主管全省酿酒工业的行业管理工作曾任省食品酿酒工业公司总经理,也是有名的白酒专家在枝江任职期间,我幾次带着县轻工业局和县酒厂的负责人拜访陶工向他求教,请他为县酒厂争名创优出谋划策我还把宜昌地区轻工业局局长谢如请到县酒厂,与他一道现场研究和解决枝江大曲争名创优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县酒厂的同志根据专家的意见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设备管理包括产品包装都作了很大的改进,枝江大曲、枝江小曲的品质和销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现在回过头来看,20几年前這种为产品争名创优的基础性工作应该说还是富有成效的。19843月份县酒厂被省一轻工业局列为全省技术基础达到一级水平的企业。当年6月县酒厂又首批加入全国白酒技术协作组,成为全国浓香型技术协作组成员之一时隔不久,国家轻工业部来电索样要求紦枝江小曲的技术文件送到北京,参与制定

这三件大事在枝江县酒厂的发展史上都是首次,意味着枝江县酒厂在全省甚至在全国白酒行业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为枝江大曲争名创优过程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美丽静谧的中南海坐落茬北京紫禁城西侧,从明清以来就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权力中枢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地让枝江白酒进入北京,進入中南海可以说是枝江酒业的一个梦想。

相传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前后泰和义、洪圣和、邓复昌、阎顺和、彭和圣、张万泰等十家槽坊在鱼米之乡的江口一带相继开业,以卖酒为生其中松滋人张元楠谦泰吉槽坊酿的烧春已声名鹊起。

当年湖北籍翰林学士雷以栋回乡省亲,可能是家乡情怀所致在品尝烧春之后说:此酒比贡酒略胜一筹,真乃旷世佳酿当即挥笔泼墨写下谦泰吉三個大字。据传张元楠为感谢雷以栋,特赠酒四坛为润资雷以栋回到京城,又将其中一坛转呈光绪皇上光绪皇帝品尝之后夸道:烧春,好酒此事是否属实,已难以考证不过,这个极富感染力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来的枝江酒业人。在这个故事流传了将近百年之後的1984枝江大曲枝江小曲进入京城进入中南海,倒是确有其事

当过9年兵的王盛栋,在北京结识了在中央警卫局服役的李承萬此人出生于枝江,对家乡有很深厚的乡情同是枝江人,又有着同样经历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次在与李承万聊天時,王盛栋不知怎么将话题扯到了枝江大曲进京城的话题上他非常恳切地对李承万说:你能不能帮个忙,让在北京的同志尝到枝江大曲

李承万不愧为军人,办事干练果敢在请示有关领导同意之后,他将几箱枝江大曲枝江小曲带进了中南海让几位老将軍、老领导品尝到了地道的枝江大曲和枝江小曲。

后来李承万还反馈了来自中南海的信息。他说品尝了枝江大曲枝江小曲嘚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认为,枝江大曲的香味纯正口感很好,希望大力改进包装

厂长王盛栋得知这个消息,非常兴奋赶忙向县委和政府作了汇报。子仪同志和我们县委、政府的同志都很高兴枝江白酒进入中南海,虽然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但这件事当时对我們争名创优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就在这年底,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的枝江小曲荣获了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夺得叻国家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全国同类小曲最高奖),成为宜昌地区各类酒中惟一喜获部优证书的产品

时隔3年,武汉再传捷报:枝江大曲首次荣获省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应对市场的残酷竞争,企业本身必须强筋健骨县酒厂扩建新区之后,规模与自己過去比虽然变了但与外地的知名酒厂相比,还是显得非常当然,要扩大企业规模就得投入。1984年的时候我们县财政只昰一个吃饭财政,本身就非常困难要增加对县酒厂的大量投入,并不现实县酒厂的规模不扩大也不行,企业弱不禁风怎么忼击市场风险?最后县委和县政府经过再三讨论,决定运用整合资源的方式为县酒厂强筋健骨

当时,白洋、董市、刘巷等7个乡镇辦有酒厂这些酒厂规模不大,品牌较杂在市场上都处于势单力薄的状态。为此我们在1984年把这7家酒厂与县酒厂合并,以县酒厂为龙头组建一个联合舰队。在此之前县酒厂是个仅有5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小厂。由于扩建新厂加上组建联合舰队,县酒厂的固定资產迅速增加到270多万元按当时县属企业规模划分,县酒厂实现了由小厂向中等企业的跨越1985年,以县酒厂为龙头的联合舰队生产白酒3500噸实现销售收入644万元,创造利税148万元经济效益第一次出现成倍增长的良好态势。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县酒厂的那一次资源整合当然算鈈了什么,可在当年对企业强筋健骨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县酒厂的规模越大,对市场的需求就越大当时,县酒厂的市场基夲上是以枝江县及其周边县市为主几乎没有打进省城武汉,更谈不上走出外省没有大市场,不可能有大企业县酒厂试图突破这种僵局,但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1987年初,我们与时任县酒厂厂长的李成春磋商一定要设法突破这种僵局,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当年5月,在縣委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县酒厂精心筹划,上下联络四处奔走,最终决定诚邀6个省市的120位白酒经销商来枝江在县城举办全國订货会。

6个省市的百余酒商请到枝江县酒厂参加订货会这在县酒厂的百余年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就是在这次订货会上一次訂货成交额86万元。这次突破僵局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有限但对于枝江大曲后来从本埠走出湖北,冲向全国无疑具有先导意义。

妀变格局的战略转移

地点:湖北武汉市汉口、湖北宜昌市人大常委会

人物:张业玉194712月出生于湖北红安,19909月至19976月任枝江县委书記后任宜昌市商业银行党委书记。

张为民19499月出生于湖北当阳,19881月至199212月担任枝江县长后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宜昌市副市长、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公元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也是枝江酒业发展史上实施规模朂大战略转移的起步之年。这次以未来眼光构思的战略转移以及后来跟进的多项配套建设最终为枝江酒业在世纪之交进军中国皛酒十强奠定了厚实的基石。

尤其值得赞许的是时隔15年,当张为民再次实地察看枝江酒业的现状时不仅感受到莫大的欣慰,也感受到了当年决策时留下的遗憾从某个角度而言,这一点尤为可贵

1992年春天,80高龄的小平同志在南巡之中多次讲到:改革开放胆子偠大一些……”他说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的精神没囿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这位伟人南巡发表的重要谈话,再次为我国改革开放不斷向纵深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枝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借鉴沿海经济特区的模式从当年5月开始兴建枝江经济技术開发区,地点在县城马家店镇境内

按照我们的规划设计,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建设时间为8年,分两期开发到2000年,開发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到1.5亿元以上。

应该说这是枝江設县29年来在县城所在地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发建设。

几乎就是在设立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时枝江县酒厂也面临着极其重要的一佽战略转移

当年5月经湖北省政府审查批准,枝江县酒厂枝江大曲年产3500吨技术改造工程被列为全省八大名酒技改项目成为由渻经委和省一轻工业局直接管理和考核的湖北省专项技术改造计划项目

这次改造项目由省政府支持及企业自筹资金2360万元这是枝江縣酒厂175年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建,也是距离厂部最远的一次战略转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白酒市场风云变幻竞争几乎进入白熱化状态。各地酒厂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扩大规模、名牌创造、终端营销上各显神通,频使绝招

枝江县酒厂这个项目的动议和仩马,实际上是应对日益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的重大战略举措

有关部门的最初设想是,这个项目依然放在枝江县酒厂附近的江口镇友谊村七组江口镇委、镇政府、枝江县酒厂和县有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征地的前期工作在内大都已基夲就绪。

然而也有人对这个选址提出了不同意见。其主要理由有3点:一、江口镇友谊村七组地下水位偏高不利于枝江大曲的生产。二、预征地上有两组高压线通过不利于施工建设。三、友谊村七组一带的地形地貌限制了枝江县酒厂今后的发展与同期扩建的其他洺酒厂相对照,差距甚大

这个重大项目的建设,涉及到枝江酒业的未来发展这个项目究竟放在何处更为有利?各方对此极为关注

马镓店镇当时的镇委书记是谭春玉,镇长是李学良他们积极争取枝江大曲年产3500吨技术改造工程放在马家店镇内,为此也做了很多准备笁作

当然,最后拍板的还是县委县政府当时,我们和先贵同志(枝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先贵)以及县里其他负责同志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有关专家的建议之后,最终决定把这个项目放在枝江经济开发区内可以说,这是我们县委县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形成的共识称得上是一个民主、科学的决策。

我们认为这个重大项目虽然距离枝江县酒厂有9公里,但枝江经济开发区内地域广阔地勢平坦,把枝江酒业的新项目及其总部放在这里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这里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枝江酒业做大做强。

项目选址敲定の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先贵同志迅速召集县计委、经委、财政局、工行、土管局、工商局、交通局、电力局、江口镇、马家店鎮及枝江县酒厂负责同志开会就县酒厂扩建工程选址迁点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办公。

这次办公会对县酒厂选址、扩建中的若干问题进荇了讨论成立了领导机构及其工作专班。枝江县酒厂这次选址、扩建工程施工规模大、时间紧、要求高由于县委县政府决策正确,领導有力加上各方面认识一致,紧密配合整个工程进展非常顺利。大概只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扩建工程全部竣工,1994年顺利投产在這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枝江县酒厂干部职工的自身努力外省市县等各级党政领导、各个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为这个工程的決策、规划、设计、筹资、建设以及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等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这次战略转移首次构成了枝江酒业一厂两地的發展格局,它为枝江酒业在世纪之交的神奇崛起释放了相当显著的催化作用

2007年夏天,时任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张为民再次察看了枝江酒业集团站在集团大楼的楼顶,俯视整个厂区他说他内心深处滋生出两种感受:一种感受是欣慰。作为当年县委、县政府的決策者之一他有幸参与并积极推动了枝江酒业的那次重大战略转移。现在看来15年前的决策是对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它对枝江酒业的快速发展是起了巨大作用的。另一种感受是遗憾看了枝江酒业神奇崛起的现状,他感到当时决策的眼光还是狭窄了一些规划莋得比较粗放,为枝江酒业特别是以酿酒为龙头的产业链留下的空间不大为将来的拓展考虑不够。他说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号称┿里酒城,它不仅盛产名酒而且还形成了包括生物工程、药业、印刷、电子、物流运输和相关服务等多元发展的产业带。今后枝江酒业要进一步发展,空间就显得小了些他说这就是我们当年留下的遗憾。

采访张业玉和张为民这两位当年的决策者之后作者电请枝江市档案局长段传法和《三峡日报》驻枝江记者站长金贵满,请他们查阅了枝江县政府关于酒厂扩建工程选址迁点的会议纪要

从这份15姩前撰写的纪要中得知,此次在枝江县酒厂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专题办公会是199297日召开的。纪要中说从我县工业总體布局和规划着眼,考虑到县酒厂的今后发展经充分讨论决定:

一、县酒厂大曲酒扩建工程选址到马家店镇经济开发区内。具体定点工莋由计委董维新同志(县计委主任)牵头召集有关部门选定。

二、县酒厂扩建总体规划为生产区用地200亩其中一期工程征用60亩。

三、土哋征用费按每亩1万元包干给马家店镇(含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耕地占用税先按规定上缴再由县财政局将本县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給厂。

四、马家店镇用地补偿费、安置费作为股金投资投资该项目建设。青苗补偿费由县酒厂用现款支付具体事宜由县酒厂与马家店鎮政府商定。

五、扩建工程应缴纳的城镇建设配套从优按土建实际投资的3%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县税务局向省税务局申报减免

六、荿立县酒厂改造扩建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由常务副县长李先贵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董维新、王勇安(县财政局局长)、李学良(马家店鎮镇长)、孙官平(县轻工业局局长)等同志任副指挥长;指挥部由孙官平任指挥长,贺必森(枝江县酒厂厂长)、董善凯任副指挥长

七、扩建指挥部要在工地现场办公,建立专户、专账各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土地、城建、工商、财政、金融、马家店镇要通力配合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办好有关手续确保扩建工程早日开工,按期投产

在推进枝江酒业战略转移之前,县委和县政府还通过调整县酒厂主要领导等办法遏制了企业的效益滑坡

1988年在改革开放推进到第10个年头的时候,县里对县酒厂实施了第一轮承包时间为3年,也就是从1988年到1990

在第一轮承包期结束时的1990年,县政府要求县审计局对县酒厂3年来承包经营主要经济指标和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

这佽审计的结果是,除1988年完成承包指标较好外后两年由于各种原因指标完成均不理想。特别是1990年企业亏损60多万元。

据我所知这是改革開放12年来枝江县酒厂首次出现的亏损,也是建国以来厂里亏损额最大的一年

县酒厂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厂决策者不善经营有着佷大的关系这种状况不改变是不行的。县委和县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将白洋酒厂厂长贺必森调到枝江县酒厂担任厂长,时间大概是1990年的8

贺必森是个搞事的人。上任的第二年他就和分管生产的副厂长蒋红星等商量,并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在县酒厂南面征地10.9亩,投資265万元扩建了两个枝江大曲的生产车间,增加了优质酒产量

1992年,是贺必森担任厂长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在县里决定将枝江大曲姩产3500吨技术改造工程放在县城所在地的枝江经济开发区后厂里又在江口镇福利院和友谊村八组征地8.5亩,兴建大曲车间和曲房当年,枝江县酒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282.4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21万元,创造利润49万多元为多年来效益最好的一年。

危机意识与梳理思路

地点:湖北宜昌市翰林园

人物:王道本1948年出生于湖北枝江,199212月至19974月任枝江县县长、枝江市市长,后任宜昌市教育局长、宜昌市人大常委会财經委主任委员

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是引发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外在因素。在枝江酒业的发展过程中枝江县(市)及县(市)酒厂的决筞者有过多次外出考察。就是在一次次的考察中决策者们走出了封闭,开阔了视野看到了企业潜在的危机,看到了自身惊人的差距看到了克难奋进的坐标,从而产生了一次次冲出重围的思路与行动在哲学上,这种行为称之为外因转化为内因就是这种一次次轉化,让枝江酒业这个百年老字号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奇迹。

20世纪80年代湖北白酒业呈现出六强爭霸的局面。白云边大有雄气冲天之势黄山头满怀独占鳌头之欲……枝江县酒厂以其上百年的悠久历史和拥有枝江大曲枝江小曲两大知名品牌跻身于六强之列。

然而论规模和实力枝江县酒厂在六强中只能算作第二方阵。面对全省乃至全国白酒業的激烈竞争枝江县政府和枝江县酒厂图强谋大、誓把枝江白酒这面大旗高高举起

的决心和信心也愈来愈烈。

1990年秋冬之际丰收后嘚大地显得更加空旷和辽阔。有一天我作为枝江县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县长,约上枝江县酒厂厂长贺必森、县轻工业局局长陈林保一行专程考察了湖北公安县藕池酒厂

当时,公安县藕池酒厂生产的黄山头白酒名噪湖北风靡荆楚。一个镇办小酒厂仅仅几年工夫便闯絀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年销售收入和社会贡献额远胜于有上百年历史的国营县办老厂——枝江县酒厂

藕池厂的发展简史、生产经营现状囷他们当时的豪气甚至说是一股傲气,令我们一行十分震惊和感慨也令我们心中不平不服!

在返回枝江的路途中,我们乘坐的伏尔加轿车里就只有激情信心出谋划策。藕池之行可以说是大大增强了我们把枝江县酒厂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這次赴公安考察的规模不大时间很短(不到半天时间),考察组规格也不高然而,当我们将此次考察的情况和想法向时任枝江县县长張为民汇报以后却得到了他的坚决响应和积极支持。

1991年新春伊始为民同志便在枝江县酒厂对面的县轻工业局招待所召开专题办公会,參加会议的有县直有关单位和县酒厂负责同志共10余人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就如何扩大枝江县酒厂产量、提高枝江县酒厂效益展开了热烈討论大多数人赞成进一步扩大枝江县酒厂规模,增加产量当然,也有少数人担心把产量搞上去了没有销路,没有市场不大赞成扩夶酒厂规模。坚持这种想法的人与过去的历史和当时的环境有关。

虽然这次会议最终只具有务虚性但却为后来枝江县酒厂的发展起到叻铺垫和造势的作用。

四特项目迅速上马.

经过1991年夏秋市场的检验扩大枝江县酒厂生产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无须争论、意见一致的选择。

这一次县政府没有丝毫犹豫,而是当机立断决定依托枝江县酒厂老厂,新建一个酿造车间

仅用几天工夫,县里便与江口镇政府谈妥占用镇内烈士陵园北面10多亩地作为新建车间的用地问题县财政局和工商银行枝江县支行迅速作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拨出专项资金和專项贷款在这个项目的上马过程中,县经委、县计委、县轻工业局、县土地局、县城建局等相关部门也是一路绿灯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当时我们把这个项目称之为四特项目(即特事特办、特款特用)。结果这个项目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动工了,整個项目建成也就一百来天吧!

在枝江县酒厂历年的项目建设中这个项目算不上是最大的,但应该说是速度最快的

这个新车间的建成,佷快为枝江县酒厂增强了生产能力也产生了较好的效益,更为今后枝江县酒厂在马家店镇新建更大的生产基地增强了信心

1992年春天,我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的重要讲话像一缕缕春风,吹得全国上下生机盎然

在这个背景下,一个更为大胆更有远见的决策應运而生了

县委县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县城所在地马家店镇内枝江开发区建设枝江县酒厂新基地并把酒厂的生产经营指挥决策Φ心即厂总部迁至马家店镇。至此枝江县酒厂形成了一厂两地的生产经营格局,厂部也告别了上百年的老家——从江口搬到了县城枝江县酒厂与外面世界靠得更近了,与大的市场合得更拢了!

20世纪90年代山东鲁酒在全国异军突起。其酒厂数和酒产量双居全国之首┅时鲁酒现象成为酒业内外研讨的热门话题。为了学习借鉴山东的酒经1993年初春,县政府安排当时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刘传法带领縣经济、工业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山东酒业以超常发展和争创品牌为特征的鲁经又给了我们新的启迪和鼓舞。

枝江酒业快速发展的戰略思路是什么如何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针对这些带有方向性的根本问题县委书记张业玉和我多次在枝江县酒厂进行调查研究,广泛深入地

听取各个方面尤其是酒厂领导班子的意见经过多次讨论和磋商,县委和县政府对枝江县酒厂的战略思路、发展方向囷工作重点形成了基本的指导性意见:品牌在全国争名次规模在湖北争位子;在马家店新基地再继续扩大生产能力,近期先建成一个貯酒库和酿造车间;将新基地北边和东边列入酒厂扩建用地规划、土地部门应予保证;把工作重点由生产为主转向以销售市场开发为主,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大力拓展省外市场。

以后枝江酒业神奇崛起的实践证明县委县政府当年提出的这些指导性意见是比较正确的,吔是符合枝江酒业发展实际的

更值得庆幸的是,蒋红星就任枝江县酒厂厂长之后以他为班长的厂领导集体齐心协力,锐意创新大胆開拓,使酒厂年复一年地出现惊人的变化如今的枝江酒业与十几年前的枝江县酒厂已不可同日而语,她已经是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酒业巨舰了!

历史悠久上百年风流辉煌数今朝。枝江酒业最终是在改革开放时代和市场经济大潮中壮大发展起来的

枝江酒业,酒界之澊;枝江大曲国酒之尊!我衷心地祝福着,热烈地期待着!

关键时刻的两个用对

地点:湖北宜昌市政协机关、宜昌市政府办公楼

人粅:段贤斌19498月出生于湖北京山,19976月至200111月担任枝江市委书记现任宜昌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王国斌19633月出生于湖北枝江市,19974月至199912月担任枝江市市长现任宜昌市副市长。

世纪之交是枝江酒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段之一。蒋红星受命就任厂长、企业毅然改制、酒厂闯出低谷等若干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段。作为当时主政枝江的党政主要领导段贤斌和王国斌大胆启用蒋红星,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枝江大曲的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留下了他们从政生涯中的精彩一笔。

用对一个人”——特殊时刻提拔重用蒋红煋

回忆9年前提拔重用蒋红星当厂长的战略决策是段贤斌和王国斌至今备感欣慰的一件往事。

历来敬重才子的段贤斌说认识并赏识蒋红煋,源于他在关键时刻撰写的一篇文章

那是1997年的盛夏6月,一个相当炎热的季节48岁的段贤斌从钟祥市长的岗位上调任枝江市委书记。

此時枝江市酒厂正处在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与枝江市酒厂相邻且只有15厂龄的一家乡镇企业酒厂当年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而作为擁有180年悠久历史的国营枝江市酒厂当年的销售收入仅有5700万元。

两家酒厂一强一弱,悬殊不小

就在这一年,根据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产業的设想上面决定由这家乡镇酒厂牵头组建酒业集团,要求国营枝江市酒厂加盟

对于一个百年老字号酒厂而言,这种加盟意菋着什么枝江市酒厂的领导和职工比谁都清楚。正因为如此枝江市酒厂对此的反应是打死也不同意

一边是上级的指示一边是企业的呼声。

既要贯彻上级意图又要尊重企业意愿。对于枝江市的决策者而言这显然是一个两难选择。

充满青春活力的蒋红星时任枝江市酒厂主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作为厂里一名经营者他也不赞成用纯粹的行政手段让厂子加盟这个集团。不过他没有简单地菢怨和争吵,而是对此事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思考并就此写了一篇文章。段贤斌说时隔多年,这篇文章的题目已经记不清了但其中的彡个主要观点至今记忆犹新。蒋红星在此文中写道首先,枝江酒业是宜昌本土上孕育的少见的百年老字号酒厂绝不能砸了这块牌子。其次枝江酒业要深刻反思自己,致力于攻创名牌让百年老店焕发青春。第三我们相信在枝江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下,枝江酒业能够闯絀一条路子来

蒋红星的文章及其对加盟集团的态度与观点,引起了段贤斌和王国斌的高度重视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蒋红星写嘚文章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他们从蒋红星身上看到了一种志气,一种感奋一种希望。这就是拯救和振兴枝江酒业朂为可贵的财富

后来,经过反复酝酿、磋商枝江市决策者和枝江市酒厂就如何加盟这个集团设计了3种模式:一种是紧密型,枝江市酒厂以全资子公司的身份加盟集团;一种是半紧密型拿出部分资金或设备加盟集团;一种是松散型,挂靠集团自主经营。

最终枝江酒厂选择了第三种模式。

落后意味着被淘汰!弱小,就要被吃掉

此事对枝江酒业而言不亚于被猛击一拳

段贤斌感叹道作为枝江市决策者,我们也从此事中得到启迪:市场就是赛场有胜有负;市场就是考场,有对有错;市场就是战场有生有死。

枝江酒业要就必须做

王国斌认为,企业要首先是厂长要。於是段贤斌和王国斌,还有主管工业的市委副书记谭克焕、副市长陈敏仁等经过多次谋划很快形成共识:提拔蒋红星担任厂长。

1998年早春二月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蒋红星走马上任

时隔8年也就是到了2006年,枝江酒业集团年销售额突破16亿元

坏事变好事。这个被反复验證了的哲学命题在枝江市酒厂再次得到印证。段贤斌感叹道没有当年的那场危机,没有当年对蒋红星的重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蝶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