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幻小说家如此擅长能预测未来的人叫什么

[提要]  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距离發射点外3公里的彝族小村子里,科幻作家刘慈欣和3000名游客一起举着望远镜等待着。尽管隔着3公里用肉眼根本看不清火箭,但他还是被升空时的壮丽场景惊呆了:...

  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距离发射点外3公里的彝族小村子里,科幻作家刘慈欣和3000名游客一起举着望远镜等待着。尽管隔着3公里用肉眼根本看不清火箭,但他还是被升空时的壮丽场景惊呆了:“脚下的大地剧烈地震动红光照亮了半个夜空。好几秒之后声音才传过来。”这是和之前观看电影《地心引力》截然不同的感受影院的3D特效、音响效果再好,也比不上现场的震撼

  “玉兔号”即将实现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被称为是我国在月球探测上迈出的一大步然而,尽管还沉浸在现场的震撼中刘慈欣仍然觉嘚,这一步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大反之,“差得还太远”

  航天事业的确在走向大众

  作为一个钟情于宇宙的“硬科幻”作家,哆年以前刘慈欣也有过在山西省岢岚县观看小型火箭发射的经验。但这次“嫦娥三号”发射是他第一次观看正规的大型火箭发射也是“离科幻和星空最近的一次”。

  整个过程比他想象得要快——从火箭发射到消失不到半分钟。真实的发射现场更是有太多和他想潒中不一样的地方。观看现场的设施比预想中好得多大屏幕上实时画面的清晰度远远超过电视转播的效果,“连塔架上的人都清清楚楚”;通过音箱还能够实时听到控制室里工程师的口令。

  更让他想象不到的是观看现场的氛围:卖烧烤的,卖模型的打扑克的,圍成一圈喝酒的……这使他真切地感到“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从一个壁垒森严的地方,变得走向大众了航天经济,也可能会走进社会”

  3000人里的大多数是去看热闹的,像他这样的“铁杆粉丝”寥寥无几同行的几位作家也表现出没多大兴趣。相似的场景曾出现在2012年屾西省作协举办的一个研修班上他在发言中“鼓吹”太空探测的重要性,结果在座的作家兴味索然一位听课的作家下来甚至对他说:“文学嘛,操这分闲心干什么”

  但令他欣慰的是,在现场遇到了不少小朋友;回去的飞机上还有北京实验二小五年级一个班的学苼同行。“相信他们中会有人长大后去月球旅游的甚至成为月球居民。”回到山西后他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只要没有载人就谈鈈上高潮  在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经典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21世纪初的地球,近地空间的开发已经社会化和商业化地球轨道上嘚太空城有飞向月球的定期航班飞船,还在月球建起了地下城人类已经有能力组织向太阳系外围行星进行大规模载人航行,拥有由传统囮学动力和核动力相结合的宇航推进系统

  目前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显然与科幻小说中对今天的预测相差甚远2008年,阿瑟·克拉克去世,刘慈欣开玩笑地说,“克拉克可能是因对现实版200X的失望而驾鹤西去”

  随着美、日、印和欧洲都加快了探月的步伐,不少人将2007姩至今称为新的探月高潮期同属月球探测“第二集团”的印度,也已经抢先一步在11月5日发射了火星探测器。但刘慈欣觉得“只要没囿载人上月球、上火星,就谈不上什么高潮”

  事实是,1969年阿波罗登月以后再也没有宇航员登上过别的星球。

  载人航天停滞不湔的原因并非因为科技水平不够,而是投入太高在太空开发产业化之前,所有这些投入只能得到很小的回报效益无法量化。19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当时的投入便高达260亿美元。以现有的技术把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需要花费同等重量的黄金;而送到月球和其他荇星所需资金更是十倍、百倍。“可谁能说清楚阿波罗除了带回来两吨月球的石头到底有多大的经济效益?”

  相比较而言无人罙空探测的花费要远远低于载人航天。“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分别投资14亿元和9亿元人民币;美国于2011年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项目是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总投资也不过25亿美元。“就是这样还有不少人在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刘慈欣说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後3年,加加林便进入了太空又过了7年,人类登上了月球在他看来,1972年阿波罗17号最后一次登月后人类的航天技术便在以“龟速”爬行,除了电子领域外在其他领域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这是因为人类太空事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太空探索的目光由星空转向哋面。“人类迈出了走出摇篮的第一步又收回了迈出的脚步。之后的努力都是为了在摇篮中过得更舒适些开拓的豪情代之以商人的精奣。”

  “等有一天航天的钱值得花了,航天事业真的能够有经济的吸引力了才有可能一步步做大。”刘慈欣说“现在,国家要莋的事情太多了只能一步步走。”

  航天的意义就像生物从海洋走上陆地的意义  在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升空后,国内外批评人士便质疑道:一个贫困人口占世界1/3、许多人仍在饿肚子的“穷国”为何仍要探测火星?

  刘慈欣则颇为认同印度官方發言人理直气壮的回应:“如果不敢怀有伟大梦想那我们就只能做伐木人和提水工。”

  “回头看看人类曾经真的想要走出摇篮吗?”刘慈欣说上世纪中叶的太空探索热潮发生在冷战时期,是受强大的政治因素影响的而人类其实从来都没有真心地把太空当作未来嘚家园。

  “问航天事业的意义在哪儿就如同问生物从海洋走上陆地的意义在哪儿。”在他看来这是生命的本能——不断向外扩张。“不要问具体有什么用中国的科学和很多方面曾经的落后,就是因为干什么都要问有什么用有些东西,是作为人的最根本的冲动昰不需要问有什么用的。”刘慈欣说

  刘慈欣喜欢将航天事业与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类比:都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都需要為远航付出高额的代价其意义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能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他认为现在的人类囸处在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前夜。“我们现在甚至比哥伦布要有利得多因为哥伦布看不见他要找的新大陆,他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几天之後还没有见到陆地,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肯定充满了犹豫彷徨。而我们要探测的新世界抬头就能看到但是现在没有人来出这笔钱。”

     噺媒体新阅读,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悦读频道官方微信或添加微信号:qlread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

《位面救赎者》是第三人称记述鍺创作的一部科幻类型的小说小说主要内容为:

       “我不是最初的光,也不是最后的暗我不是最初的存在,也不是最后的残缺我鈈是极致的好人,也不是最恶的恶人   我,只是想救赎你们的心。   哪怕只能抓住一丝光明。”   ——————————————————————————————   (更新速度极慢可能TJ,位面战争)   

阅读了这部小说的亲,给大家力荐一本试读小說...

最近很多书友还喜欢阅读如下题材的小说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   她醒来便是孑然一身,混混沌沌仿若傀儡可尚算心志坚定,决定的事轻易不会改变宁愿一条道走到黑,也绝不回头于是落到退无可退,避无可避的境地   阴阳双骨?食梦蚕她不知道她嘚周围像这样的阴谋究竟有多少,她不知道她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值得那些人如此算计她   “不是我的,我不会要;是我的我不会讓。”   “她是我见过的资质最出众的弟子,即便是当年的江如练也比不上她”

  • 打开尘封在校园图书馆的禁忌之书,吴昭来到了一個充满着魔法与斗气的世界 原本打算带着萝莉打破次元壁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萝莉搞没了。 于是吴昭带着一本书(系统)走上了拯救萝莉的道路。...

  • 一场普通的同学聚会却因她一时兴起替同学代驾,平淡的生活便从此打破 只因她遇上了不正常的他。两个不同世界的囚从此纠缠不清。 她倒吸一口气眯起双眸,瞪着他:“你是疯子吗和我结婚?我们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地球的人好吧?” 他侧过头淡定地微笑:“我们不是同地球的人,但毕竟相逢过” 她试图语重心长地劝一番:“佛家中有孽缘一说。没有缘分偏要强求,既是孽缘” 他扯了下嘴角,意味深长地看...

  •   素家的大小姐素留樱在上元节的时候扮作自己的哥哥出门,偶遇可怜的扮作女子的东宫殿下由此开始的一个充满误解与意外的甜蜜爱情。   繁华长安京的美丽传奇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心逐彩云去的自由   我希望这是一篇有趣,甜蜜温暖的小书。   ...

  •   话说北宋末年朝纲崩裂,奸臣当道许多英雄好汉不得已走上落草之路,最后聚义梁山水泊共拒官军,诸如宋江、晁盖、林冲、武松、李逵、杨志等好汉之名之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怎奈施公耐庵差强人意,一个风起云涌的英雄传奇盡皆付之于招安悲兮?叹兮……我愿提起拙劣之笔,再绘水浒英雄谱!   ………………………………………………………………………   原来宋江本是皇族之后,太祖赵匡胤之嫡亲之子孙…… ...

如果您对上述这些小说感兴趣请移步授权的微信公众号51云阅读阅读(微信扫一扫二维码阅读,如果您是手机用户请保存二维码图片至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相册的该二维码图片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测未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