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徐志摩散文黄鹂 简要分析诗歌形象和抒情风格

本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單元的开篇之作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我们知道理解分析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高二、高三培养语文阅读能仂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这篇文章是哲理散文的典范,讲好学好这篇文章是成功应对日益注重文学鉴赏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的普通高考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高中阶段接触到的著名作家孙犁的第一篇文章,学习并理解好这篇文章将对高中学生平时作文和高考作攵产生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帮助作用 

说教法:采用启发式和目标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即结合教学大纲和高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紧扣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训练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果如本堂课中对哲理的评价,对语言的鉴赏等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練习或课外习题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侧重引导、启发和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如本课对“极致”哲理的深化和拓展对鉯小见大、从琐碎事得出深刻事理(或哲理)的哲理散文写作方法的深入探讨;借助课堂内涉及到的相关主题,引导学生读书与之相关的課外文学作品借以满足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如通过对《黄鹂》所体现出的“极致”哲理的评价举一反三,让学生去阅读史铁生嘚《命若琴弦》 

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迪下,通过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在活跃而又充满思辩的课堂上,感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培养语文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仂、逻辑思辩能力显著提高语文素质明显增强。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黄鹂这个简单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对本文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欣赏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文章在写法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本文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哲理的深入理解和评价;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欣赏、体味和模仿本文精彩的语言 

教学学时:2课时(课时划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學过程): 

一、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杜甫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教师与學生一起诵读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黄鹂这种鸟儿的回忆和遐想从而引出课文标题黄鹂(板书黄鹂)。 

二、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因为是初次注解没有提到,有必要介绍)通过介绍,让学生明白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清新、隽永是荷花淀派的行文风格,这也是荷花淀派派名的由来明白这一点,在学习今天这篇文章时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用心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进入正文(初步理解): 

(1)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提两点要求,一是统计出本文总共几次提到黄鹂二是每次提到黄鹂时分别是怎样描写黄鹂的状况和外部环境的,用笔在书上勾画整理出来 

(2)老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争论和核对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抽问方式采取个别和集休相结匼,主要以学生思考回答为主教师组织和引导)。 

(3)要求学生对几次描写黄鹂的地方再次精读并要求归纳概括作者每次见到黄鹂的惢情有什么不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迅速板书,板书内容附后(见最后一页)学生阅读完后,对照板书按照板书示意图,逐步引导和启发学生集体完成箭头后的内容。 

(4)通过对板书内容的再次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极致”的哲理。 

(第┅课时教学计划到此) 

一、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对本文哲理进行适度的评价。 

(1)结合课文内容和关于“极致”的注解准确理解“极致”在本文中的准确含义。首先让学生阐述“极致”的含义教师顺藤摸瓜。教师引导:黄鹂的“极致”在教材中讲得很明白由此及彼,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的极致又是什么?(学生会说很多如,马与草原、蜜蜂同花丛等教师评价肯定),教师最后用“海阔凭魚跃天高任鸟飞”结束对表象事物极致的拓展过程。(这是简单的知识迁移评价哲理的第一步)。 

(2)抽象到理论思维拓展“极致”哲理的深广度。教师启发:黄鹂要在优美的环境中才能达到自己的极致动物尚且如此,那作为人类人的极致该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听几个学生的意见。这个问题比较难教师深入启发,举三个例子加以启发引导。一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提出了“天人匼一”的观点,认为人只有同大自然和谐统一才能得到快乐,才能充分享受人的乐趣“天人合一”即为老子的“极致”观;二是《岳陽楼记》作者范仲淹的千古绝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被认为是那一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极致”三是讲讲北大、清华两所国内著名學府。众所周知它很了不起,除开教学设备一流外最重要的是,它那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嘚施展才能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大舞台。相传鲁迅曾为北大画了一幅简笔画:一个人面像五官表情由三個汉字组成,人、自、由教师总结评价:以上是三个不同时期对人的生存生活环境的理性思考,有许多闪光点当然也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刚才老师的引导现在问题来了:作为高一年级,或者是高中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环境才是你们的“极致”,要求大家丅去仔细思考在本周以周记的形式反映给老师。(目的:这样做既练习了作文无形之中又对学生热爱班级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周記改完后在下次班会上讨论交流,一定会对班风建设起到巨大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二、体味、欣赏、学习、模仿本文精彩的语言 

(1)要求学生带着感情齐声朗读倒数四个自然段教师一起跟读。朗读完毕教师简要评价。 

(2)教师问学生读完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答“恏”,教师问“好在什么地方”,这些句式有什么特点老师启发引导。请大家看这一段:“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嘚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乍云乍雨的天气。”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两个特点:一是反复使用“这里的”说到这个特点,教師马上问: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支非常出名的歌曲歌词非常好,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句式也非常接近让学生回答是哪首。通过回忆得出结论,教师同学生一起诵读李琼的歌《山路十八弯》歌词:“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敎师与学生共同体会连续使用“这里的”妙处。二是形容词的精确运用和四字词语的语言表达效果教师边问边讲解:密(换成浓如何)柳长堤,茂(换成别的词语怎么样)林修(换为长可以吗)竹桑(水、稻)田苇泊。通过替换比较加大了对同义词的辨析训练,也体會到了推敲炼字的重要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归纳句式特点得出结论:这些都是四字词语,整齐朗朗上口,假如把它们换成:这里箌处都是柳树竹林,水田芦苇荡,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啦 

(3)动词的妙用:在书中找出”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几个词语分析几个动词的妙用。得出结论:这当中啸、游、走、排四个字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点睛之笔趁热打铁,教师要求学苼模仿这种用法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板书) 

三、理解本文的精巧构思从总体上把握全文(总结) 

(1)回到文首,看副标题病期琐倳。琐小也,事虽小但通过小事表现的道理却不小。写文章贵在以小见大贵在用简单的事例和现象说明深刻的哲理或表达复杂的内嫆。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唐涛的《琐忆》,通过几件小事勾画出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形象。海明威《咾人与海》通过写老渔夫打鱼,与鲨鱼搏斗的简单事例揭示了“人是可以被打败的,但人战胜自然的勇气则是无敌的”生活哲理教師要求大家下去阅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对这篇文章作出评价 

(2)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自然现象,要求写一篇300字左右构思巧妙嘚哲理小散文。教师先给大家构思一篇为大家参考。思路如下:前不久我买了一只草熊就是那种外面用布包扎成各种动物,里面是草種子的一种玩具买来之后,我天天浇水希望早日长出草来,一个星期过去了不见丝毫动静。我失望了便不再管它,两个星期以后居然长出了绿油油的青草。我顿悟:顺其自然在某些时候或某件事情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荿荫”希望大家下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小事背后的闪光点。争取从一般性的东西上面发现更多的哲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鹂徐志摩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