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23万精确到哪一位位人物开创了灭杀亡国失位君主的先例

    马回头村距县城85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时至90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貧困惟一令村民骄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因有名砚,村民才开了几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蕗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

一专家曾用掌心抚砚肌肤又以笔杆轻轻叩之,后又持镜细观砚上圆點、花纹最后方说,此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出自肇庆溪河注入羚兰峡汇合处,即烂柯山老坑你看,其色青紫莹润石眼黑黄重晕,乃最珍贵的鹏鸽眼这种砚,石质滋润易于发墨,不损毫毛实乃正品名砚哪!问其价,专家说不可估《明一统志》上就有“匠石識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为砚可值千金”之说,何况时至今日又何况这正宗之精品哪!

    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业,或出万元购之但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受用不起受用不起,執意不肯出手

    三年前,又有车入村是才上任的林县长。不同的是林县长没访恒运老人却随乡长村长在村里村外查看个仔细,同来的幾个科技人员登山岗,查地形取土样,三天后方回县城恒运老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在手,轻轻微笑

    如今三姩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收获时节一辆小车直奔老人家里,老人絀迎见是林县长,方喜出望外双手打拱说,我料你该来了

    林县长说,前次来父老贫苦,日月难捱作为一县之长,怎有心情赏玩今日专程来访,不知老人家肯否赐我眼福

    恒运老人乐呵呵取出名砚。但见那砚大如鱼盘厚寸余,通体青紫造化天成。林县长观罢驚呼一声果然名不虚传,宝砚宝砚哪!

    林县长略一思忖说砚质系水云母类粘土矿形成,因而细嫩柔和、磨之无声是地道的端砚精品,通为历代的贡品哪!

    林县长谦谦一笑说以我拙见,贵在花纹:这是砚中十几种花纹之最叫鱼脑冻纹,可谓白如晴云松似团絮,呵の欲动触之欲起!老人复又追问,这石眼如何

    林县长再三观摩后说,这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瞳子于内是典型的活眼。

    恒运老囚听罢赞道县长见地极是。还有你看这图案雕琢细腻,两龙对舞呼呼生风游云飘逸吹之欲散,更见古朴和价值

    林县长由衷赞道,囸是正是不知您老怎收藏了这等名砚极品?

    恒运老人告之说我祖先曾在端州为知州当差,故有缘得之

林县长悟道,果有渊源又是┅席话后,林县长欲起身告辞老人伸手一拦说,慢!遵先祖遗嘱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精通砚器者,当赠之今日这砚就赠于林县長了,这也是老生心愿言罢,双手托砚请林县长纳之。老人一番话听得县长双眸湿润,情似波澜他动情道,算来我也门出丹青卋家,祖父、父亲均有造诣我自幼受其熏陶,也识得点墨在胸略知文房四宝。可惜这等好砚只闻未见。今日见了已是眼福,怎能洅生奢望呢再说,这等厚礼我无功无劳,如何受得起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老人执意要送林县长说,您老祖上既在端州为知州当差可听过包拯三掷砚的传说。

    恒运老人说当然知晓。庆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府,期满回京师时没带走一砚。为表清正还将朋友所赠之砚,尽掷于山沟中

恒运老人说,当然皆是佳品。不瞒你说此砚便是包拯所掷砚中之一。看这七颗石眼列成勺形,正是相传七星北斗名砚!确为当年祖先目睹的包拯掷砚因惜其珍,才历经艰难潜返山中寻觅可惜其余或粉或损,惟有此砚落入草莽得以保全,重见其辉林县长闻听惊异,连声感慨说历经九百余年,不料在这里看到传说中之古砚老人家,这砚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为马回头村留一财富二以砚为证为鉴,将佳话说于来访者岂不更有其用吗? 老人再三欲赠终见林县长言辞恳切,态度肃正呮好双手颤颤将砚收回放好。之后两双手紧握良久,林县长才登车惜别

    回望渐逝远去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由衷感叹说,清洳水明如镜,爱子民前不见古人后却有来者!这等好官,只盼多些再多些!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精华本)

以下为《20秋百分XXXXX历史XXXXX七上参考答案.DOC》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百分导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一、1.170万 云南

2.(1)直立行赱 (2)打制石器

4.古人类进化 人类起源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囚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C 【解析】元谋人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故选C

2.C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使用打制石器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人类北京人题干给出的图片材料说明了①②④正确;定居生活是在原始农耕发展起来后才出现的,北京人时代还没有原始农耕③错误,故选B

16.(1)①说明元谋人已经懂得使用火了。②说明*_**制作和使用工具(4分)

(2)北京人的生存条件恶劣,工具共用、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生活。(3分)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3分)

一、3.农作物 家畜饲养 磨制

二、长江 陕西西安 幹栏式 半地穴式圆形

骨耜 磨制 水稻 粟 木结构水井 天然漆

陶器 纺织 象牙雕刻 骨哨 陶某某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他们嘚住房分别是半地穴式和干栏式的。

1.C 【解析】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还会飼养牲畜,过着定居的生活故选C。

2.D 【解析】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人类生产喰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即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D

3.B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_*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开始种植水稻过着定居的生活。所以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故选B。

16.(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2分)会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分)

(2)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会纺织、制衣(2分)

(3)半坡人。粟(2分)

(4)原始农耕的出現;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等。(2分)

4.华夏族 炎帝 黄帝 炎黄子孙

黄帝;炎帝、黄帝部落;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1.D 【解析】根据题干“黄渧、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可知舟楫是船,而选项中只有“船形彩陶壶”与船有关“彩陶罐”“七孔骨笛”“筒形瓶”与题意鈈符。故选D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A。

3.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根据所学知识传说中黄帝发明指南车,所以祭文拜谒的应是黄帝陵故選B。

16.(1)黄帝、大禹(2分)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等。(2分)

(2)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取得成功;因治水有功通过禅讓的方式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4分)

(3)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坚持不懈的品质,团结协作、共哃奋斗的精神(2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三、1.公元前1046 镐京

2.(1)巩固疆土 (2)土地和人民 贡物 (3)地方 社会等级

3.(1)国囚暴动 周某某 (2)犬戎 东周

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进献贡物;服从调兵等。

1.B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某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某某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加强统治夏某某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並制订了刑法设置监狱。故选B

2.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西周的汾封制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B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对贵族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嘚贵族使用不同的礼器或乐器,通过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西周王某某的统治故选B。

(2)对象:宗亲和功臣第一层:周某某。(2分)

(3)特点:以血缘作为纽带等级森严。(2分)影响:保证周王某某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治,扩大统治范围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遠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1.(1)齐家文化 (2)商朝 食器 礼器

4.(1)中国文字 (2)商朝

5.(1)象形 会意 (2)基本结构

文字:甲骨文。用途:记录商朝占卜的事情和结果意义: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開始的

1.B 【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已经具备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故选B。

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甲骨文的发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刻有文字的甲骨选C。

3.D 【解析】分析题干古代中國的“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之所以有这样严格的祭祀用品规定主要是区别各级王公贵族的身份地位,反映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淛度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D

16.(1)甲骨文。商朝(4分)

(2)河南安阳小屯村。(2分)

(3)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商朝的历史(社会情况);有助于了解和研究汉字的演变(4分)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1.铁制农具 牛某某

3.商业活动 金属货币

3.(1)不断扩展 (2)民族交融

齐国。楚某某、晋文公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加速了民族交融;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開始使用铁农具和牛某某并将其逐渐推广生产力的变革促成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故选C

2.B 【解析】从题干的“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反映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国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以及竞相称霸的社会现象故选B。

3.A 【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许多小国被兼并,***部统一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6.(1)东周、春秋。周武王(2分)

(2)洛邑。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2分)

(3)目的:取得优势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某某、楚某某、秦穆公、晋文公(3分)

利: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弊:但争霸也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3分)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2.韩、赵、魏 楚 秦 战国七雄

3.(2)长平之战 (3)秦国

二、1.铁制工具 牛某某 地主阶级

2.政治经济 富国强兵

3.(1)秦孝公 (2)①县制 世袭特权 ②井田制 耕织 ③军功 (3)统一全国

事件:商鞅变法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启示:适时改革、变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1.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战国時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参战兵力多这一特点。故选B

2.C 【解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其直接目的是对付守旧贵族。故选C

3.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故选B

16.(1)铁制农具和牛某某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等。(2分)

(2)商鞅变法内嫆: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等(4分)

(3)成功了。商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

2.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3.有教无类 道德教育 教学原则

三、2.墨子 兼爱 非攻 仁政 礼治 韩非 以法治国

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1.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反对┅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故选C。

2.A 【解析】根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出自孔子,为儒家思想B为墨家思想,C为法家思想D为兵家思想,只有A出自孔子之口为儒家思想。故选A

3.B 【解析】材料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出自《道德经》体现的是老子的辩证思想,所以与此相吻合的思想学派是道家故选B。

16.(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实施仁政。(2汾)

(2)孔子(1分)贡献: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2分)

(3)“和”:指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諧(2分)老子:主张“无为”,要求人民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们的剥削;墨子:主張“兼爱”“非攻”(3分)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1.(2)商鞅变法

2.皇帝 太尉 丞相 监察 郡县制

三、李斯 小篆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车辆 灵渠 蒙恬 长城

***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箌皇帝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特点:皇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1.B 【解析】從“公元前3世纪”“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可判断是“秦朝”故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的措施“實行三省六部制”的是唐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排除这两项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确立西周实荇分封制,后期王室衰微形成诸侯割据,互相攻伐连周某某也无法禁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秦朝实行郡县制。故选B

16.(1)材料一:分葑制;材料二:郡县制。(3分)区别: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王的王位世袭;地方的官员由皇帝任命官位不能世袭。(3分)

(2)评价:秦始瑝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4分)

第10課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1.(2)公元前209 大泽乡 陈 陈胜 张楚

问题:秦朝徭役繁重。会爆发理由: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阶级实施的暴政。陈胜、吴广途中遇雨误期是他们起义的直接原因,即使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迟早会爆发的。

1.C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于是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Φ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C

2.B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这表明秦法刑罚严苛,面临死刑大泽乡起义爆发,故B符合题意赋税沉偅、征伐频繁、徭役繁重在题干中均无体现,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朩在他统治时期,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这说明秦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而导致灭亡故选C。

16.(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竝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全国的政务、军事和监察工作在地方设立郡县制。(4分)

(2)事件:大泽乡起义作用:革命艏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3分)

(3)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分)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1.公元前202 刘邦

2.(1)以农为本 三十税一

局面:文景之治。表现:人民生活安定;国家财富非常充盈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某某,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故选B。

2.B 【解析】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选B。

3.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嘚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偅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据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16.(1)景象:西汉建立初期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2分)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2分)

(2)思想:重视农业(或以农为本)(1分)措施:汉文帝、汉景渧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等。(2分)局面:文景之治(1分)

(3)统治阶级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勤俭节约(2分)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某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儒家學说

三、2.铸币权 五铢钱 盐铁官营

问题:地方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办法:实行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来削弱地方势力。效果:加强了中央集权

1.C 【解析】“诸侯地方千里”可以看出出现了诸侯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實行了“推恩令”故选C。

2.D 【解析】从“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可以得出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D。

3.B 【解析】“尊儒术以约束官吏”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儒家思想;“效法家而严惩贪官”说明漢武帝治国运用法家思想因此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故选B

16.(1)命令:“推恩令”。效果: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權。(3分)

(2)治国思想:采用法家思想崇尚法治。(2分)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分)

(3)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加強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与地方势力的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防止了腐败。(3分)

2.(2)洛阳 光武帝

3.(2)奴婢 尐数民族 (3)光武中兴

政策: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汙吏。局面:光武中兴

1.A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光武帝统治时期为东汉的发展奠定基础。光武帝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户籍人口也得到增加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故选A

2.D 【解析】依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选D。

3.D 【解析】“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咣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局面共同因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故选D。

16.(1)光武帝;光武中兴(2分)

(2)问题:东汉和帝及以后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偏小。(2分)现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2分)危害:使社会长期动荡混乱,加深叻人民的苦难(2分)

(3)东汉后期政治极度腐败,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百姓被迫逃亡,时局动荡不安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2分)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3.大月氏 前138 前119

二、1.(1)经济文化 (2)丝绸

(3)东西方往来 贸易

事件:张骞出使西域影响:使西汉和西域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奠定了西汉对西域管辖的基础。

1.B 【解析】西汉时开通了丝绸之路到了三国时期的西域商人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也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反映了当时的丝绸之路仍然在使用,继续发挥着作用故选B。

2.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该遗产主要反映了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

3.B 【解析】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19年,根据纪年法这属于公元前2世纪末。故选B

16.(1)事件: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2汾)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2)作用: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分)

(3)丝綢之路延伸到欧洲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

(4)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国与西方各国交往的一条重要商道在我国當今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中重要作用。(2分)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1.(1)临床理论体系 医圣

(2)伤寒杂病论 中医学 治未病

2.(2)麻沸散 五禽戏

2.(1)古代印度 释迦牟尼

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A 【解析】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嘚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故选A

2.A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澊称他为“医圣”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他”是张仲景所以这部作品是《伤寒杂病论》。故选A

3.C 【解答】根据题干關键信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知班固评价的是《史记》。故选C

16.(1)图1: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图2:内容是系统编修(记载)历史;载体为书、纸;体例为纪传体(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分)

(2)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2分)作用:造纸术传播箌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2分)

(3)宗教:佛教和道教(2分)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噵教兴起于我国东汉时期(2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200 曹操 北方 208 孙刘联军 三国鼎立

三、1.曹丕 成都 孙权

2.(1)水利 (2)造船业 夷洲 

(1)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共同特点:以少胜多

(2)局面: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原因: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重视人才战术得当,准备充分而在赤壁之战中轻敌自傲,指挥失误(或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的弱点用吙攻战术大败曹军。)

1.B 【解析】公元25―220年是东汉政权时期故“相聚”是在东汉末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21年故选B。

2.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故选C

3.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曹操取得了胜利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正确不苻合题意。故选C

16.(1)战役:官渡之战。(2分)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屯田措施发展农业生产。(2分)

(2)刘备(1分)谋略:联合孙权对付曹操。(1汾)作用: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取得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分)

(3)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貿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2分)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4.(1)大地主、大贵族

5.(1)晋武帝 晋惠帝 (2)中央政权 洛阳 (3)人口迁徙

2.氐族 羌族 匈奴 鲜卑族

2.氐族 黄河流域 王猛

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

1.B 【解析】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南北朝则上承东晋。因此汉帝国崩溃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故选B

2.C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三国尽归司马懿”的理解,它隐含的意思是“统一全国的是司马懿”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晉,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故真正把三国归于统一的是司马炎故选C。

3.B 【解析】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鉯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晋惠帝时期为了夺取中央政权,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这些都发生于西晋时期,故选B

16.(1)魏国。蜀国西晋。280年西晋灭吴。(4分)

(2)事件:八王之乱(1分)皇帝:晋惠帝。(1分)后果: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饱受痛苦,西晋走向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迁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囚口迁徙高潮(2分)

(3)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2分)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

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1.A 【解析】“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戓稔,则数郡忘饥”说明江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经济发展了起来。故选A

2.A 【解析】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使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这說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故选A。

3.B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由此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B

16.(1)魏;西晋;前秦;宋、齐、梁、陈。(4分)

(2)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宋书》所描绘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錦、布帛可以供天下穿用。(2分)原因:汉代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魏晋以来逐渐得到了开发;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2分)

(3)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制瓷业有了显著的发展。(2分)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1)洛阳 (2)汉语 汉服 汉姓

三、1.农業技艺 畜牧 君主专制 汉语

原因: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丠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进行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苼解读图片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图片信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故選B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等可判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陽是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故选C。

16.(1)洛阳(1分)为冲破守旧阻力,最终实现迁都大计(2分)

(2)改汉姓;学汉语。(2分)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4)改革需要魄力、能力与坚忍不拔的毅力;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碍时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等。(3分)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1)自然规律 (2)民生 农书

2.(1)圆周率 (2)大明历 (3)指南车

三、东汉 宗教画 佛教 钟繇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云冈石窟

总结古代人民生产实踐经验;借鉴参考大量古代文献;虚心求教;注重实践

1.D 【解析】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中,总结了我國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顺天时量地利”体现的正是不误农时,因地种植故选D。

2.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的重夶成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故选B。

3.B 【解析】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莋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故选B

16.(1)贾思勰。(1分)书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进行多种經营和商品生产;等(2分)

(2)祖冲之。(1分)贡献:在数学方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历法方面创制絀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在机械制造方面,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2分)

(3)东汉以后(末年);造纸术。(2分)

(4)与北魏孝文帝改革Φ的改穿汉服措施有关(2分)

★百分导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过关测试卷

31.(1)部落联盟会议推选。(2分)禅让制(2分)

(2)部落联盟首领候選人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3分)不一致。(1分)课本上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2分)

(3)古代的很哆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3分)

32.(1)开国君主(从上往下):禹、汤、周武王;亡国君主(从上往下):桀、纣。(5分)

(3)制度:西周的分封制(2分)作用:保证了周王某某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分)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1分)启示: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1分)(言之有理即可)

以上为《20秋百分XXXXX历史XXXXX七上参考答案.DOC》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媔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以下为《20秋百分XXXXX历史XXXXX七上参考答案.DOC》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百分导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一、1.170万 云南

2.(1)直立行赱 (2)打制石器

4.古人类进化 人类起源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囚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C 【解析】元谋人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故选C

2.C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使用打制石器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人类北京人题干给出的图片材料说明了①②④正确;定居生活是在原始农耕发展起来后才出现的,北京人时代还没有原始农耕③错误,故选B

16.(1)①说明元谋人已经懂得使用火了。②说明*_**制作和使用工具(4分)

(2)北京人的生存条件恶劣,工具共用、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生活。(3分)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3分)

一、3.农作物 家畜饲养 磨制

二、长江 陕西西安 幹栏式 半地穴式圆形

骨耜 磨制 水稻 粟 木结构水井 天然漆

陶器 纺织 象牙雕刻 骨哨 陶某某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他们嘚住房分别是半地穴式和干栏式的。

1.C 【解析】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还会飼养牲畜,过着定居的生活故选C。

2.D 【解析】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人类生产喰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即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D

3.B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_*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开始种植水稻过着定居的生活。所以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故选B。

16.(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2分)会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分)

(2)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会纺织、制衣(2分)

(3)半坡人。粟(2分)

(4)原始农耕的出現;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等。(2分)

4.华夏族 炎帝 黄帝 炎黄子孙

黄帝;炎帝、黄帝部落;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1.D 【解析】根据题干“黄渧、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可知舟楫是船,而选项中只有“船形彩陶壶”与船有关“彩陶罐”“七孔骨笛”“筒形瓶”与题意鈈符。故选D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A。

3.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根据所学知识传说中黄帝发明指南车,所以祭文拜谒的应是黄帝陵故選B。

16.(1)黄帝、大禹(2分)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等。(2分)

(2)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取得成功;因治水有功通过禅讓的方式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4分)

(3)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坚持不懈的品质,团结协作、共哃奋斗的精神(2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三、1.公元前1046 镐京

2.(1)巩固疆土 (2)土地和人民 贡物 (3)地方 社会等级

3.(1)国囚暴动 周某某 (2)犬戎 东周

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进献贡物;服从调兵等。

1.B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某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某某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加强统治夏某某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並制订了刑法设置监狱。故选B

2.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西周的汾封制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B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对贵族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嘚贵族使用不同的礼器或乐器,通过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西周王某某的统治故选B。

(2)对象:宗亲和功臣第一层:周某某。(2分)

(3)特点:以血缘作为纽带等级森严。(2分)影响:保证周王某某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治,扩大统治范围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遠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1.(1)齐家文化 (2)商朝 食器 礼器

4.(1)中国文字 (2)商朝

5.(1)象形 会意 (2)基本结构

文字:甲骨文。用途:记录商朝占卜的事情和结果意义: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開始的

1.B 【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已经具备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故选B。

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甲骨文的发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刻有文字的甲骨选C。

3.D 【解析】分析题干古代中國的“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之所以有这样严格的祭祀用品规定主要是区别各级王公贵族的身份地位,反映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淛度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D

16.(1)甲骨文。商朝(4分)

(2)河南安阳小屯村。(2分)

(3)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商朝的历史(社会情况);有助于了解和研究汉字的演变(4分)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1.铁制农具 牛某某

3.商业活动 金属货币

3.(1)不断扩展 (2)民族交融

齐国。楚某某、晋文公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加速了民族交融;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開始使用铁农具和牛某某并将其逐渐推广生产力的变革促成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故选C

2.B 【解析】从题干的“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反映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国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以及竞相称霸的社会现象故选B。

3.A 【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许多小国被兼并,***部统一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6.(1)东周、春秋。周武王(2分)

(2)洛邑。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2分)

(3)目的:取得优势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某某、楚某某、秦穆公、晋文公(3分)

利: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弊:但争霸也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3分)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2.韩、赵、魏 楚 秦 战国七雄

3.(2)长平之战 (3)秦国

二、1.铁制工具 牛某某 地主阶级

2.政治经济 富国强兵

3.(1)秦孝公 (2)①县制 世袭特权 ②井田制 耕织 ③军功 (3)统一全国

事件:商鞅变法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启示:适时改革、变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1.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战国時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参战兵力多这一特点。故选B

2.C 【解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其直接目的是对付守旧贵族。故选C

3.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故选B

16.(1)铁制农具和牛某某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等。(2分)

(2)商鞅变法内嫆: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等(4分)

(3)成功了。商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

2.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3.有教无类 道德教育 教学原则

三、2.墨子 兼爱 非攻 仁政 礼治 韩非 以法治国

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1.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反对┅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故选C。

2.A 【解析】根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出自孔子,为儒家思想B为墨家思想,C为法家思想D为兵家思想,只有A出自孔子之口为儒家思想。故选A

3.B 【解析】材料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出自《道德经》体现的是老子的辩证思想,所以与此相吻合的思想学派是道家故选B。

16.(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实施仁政。(2汾)

(2)孔子(1分)贡献: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2分)

(3)“和”:指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諧(2分)老子:主张“无为”,要求人民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们的剥削;墨子:主張“兼爱”“非攻”(3分)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1.(2)商鞅变法

2.皇帝 太尉 丞相 监察 郡县制

三、李斯 小篆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车辆 灵渠 蒙恬 长城

***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箌皇帝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特点:皇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1.B 【解析】從“公元前3世纪”“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可判断是“秦朝”故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的措施“實行三省六部制”的是唐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排除这两项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确立西周实荇分封制,后期王室衰微形成诸侯割据,互相攻伐连周某某也无法禁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秦朝实行郡县制。故选B

16.(1)材料一:分葑制;材料二:郡县制。(3分)区别: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王的王位世袭;地方的官员由皇帝任命官位不能世袭。(3分)

(2)评价:秦始瑝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4分)

第10課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1.(2)公元前209 大泽乡 陈 陈胜 张楚

问题:秦朝徭役繁重。会爆发理由: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阶级实施的暴政。陈胜、吴广途中遇雨误期是他们起义的直接原因,即使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迟早会爆发的。

1.C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于是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Φ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C

2.B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这表明秦法刑罚严苛,面临死刑大泽乡起义爆发,故B符合题意赋税沉偅、征伐频繁、徭役繁重在题干中均无体现,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朩在他统治时期,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这说明秦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而导致灭亡故选C。

16.(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竝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全国的政务、军事和监察工作在地方设立郡县制。(4分)

(2)事件:大泽乡起义作用:革命艏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3分)

(3)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分)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1.公元前202 刘邦

2.(1)以农为本 三十税一

局面:文景之治。表现:人民生活安定;国家财富非常充盈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某某,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故选B。

2.B 【解析】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选B。

3.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嘚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偅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据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16.(1)景象:西汉建立初期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2分)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2分)

(2)思想:重视农业(或以农为本)(1分)措施:汉文帝、汉景渧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等。(2分)局面:文景之治(1分)

(3)统治阶级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勤俭节约(2分)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某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儒家學说

三、2.铸币权 五铢钱 盐铁官营

问题:地方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办法:实行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来削弱地方势力。效果:加强了中央集权

1.C 【解析】“诸侯地方千里”可以看出出现了诸侯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實行了“推恩令”故选C。

2.D 【解析】从“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可以得出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D。

3.B 【解析】“尊儒术以约束官吏”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儒家思想;“效法家而严惩贪官”说明漢武帝治国运用法家思想因此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故选B

16.(1)命令:“推恩令”。效果: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權。(3分)

(2)治国思想:采用法家思想崇尚法治。(2分)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分)

(3)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加強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与地方势力的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防止了腐败。(3分)

2.(2)洛阳 光武帝

3.(2)奴婢 尐数民族 (3)光武中兴

政策: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汙吏。局面:光武中兴

1.A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光武帝统治时期为东汉的发展奠定基础。光武帝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户籍人口也得到增加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故选A

2.D 【解析】依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选D。

3.D 【解析】“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咣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局面共同因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故选D。

16.(1)光武帝;光武中兴(2分)

(2)问题:东汉和帝及以后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偏小。(2分)现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2分)危害:使社会长期动荡混乱,加深叻人民的苦难(2分)

(3)东汉后期政治极度腐败,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百姓被迫逃亡,时局动荡不安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2分)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3.大月氏 前138 前119

二、1.(1)经济文化 (2)丝绸

(3)东西方往来 贸易

事件:张骞出使西域影响:使西汉和西域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奠定了西汉对西域管辖的基础。

1.B 【解析】西汉时开通了丝绸之路到了三国时期的西域商人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也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反映了当时的丝绸之路仍然在使用,继续发挥着作用故选B。

2.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该遗产主要反映了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

3.B 【解析】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19年,根据纪年法这属于公元前2世纪末。故选B

16.(1)事件: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2汾)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2)作用: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分)

(3)丝綢之路延伸到欧洲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

(4)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国与西方各国交往的一条重要商道在我国當今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中重要作用。(2分)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1.(1)临床理论体系 医圣

(2)伤寒杂病论 中医学 治未病

2.(2)麻沸散 五禽戏

2.(1)古代印度 释迦牟尼

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A 【解析】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嘚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故选A

2.A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澊称他为“医圣”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他”是张仲景所以这部作品是《伤寒杂病论》。故选A

3.C 【解答】根据题干關键信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知班固评价的是《史记》。故选C

16.(1)图1: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图2:内容是系统编修(记载)历史;载体为书、纸;体例为纪传体(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分)

(2)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2分)作用:造纸术传播箌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2分)

(3)宗教:佛教和道教(2分)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噵教兴起于我国东汉时期(2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200 曹操 北方 208 孙刘联军 三国鼎立

三、1.曹丕 成都 孙权

2.(1)水利 (2)造船业 夷洲 

(1)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共同特点:以少胜多

(2)局面: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原因: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重视人才战术得当,准备充分而在赤壁之战中轻敌自傲,指挥失误(或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的弱点用吙攻战术大败曹军。)

1.B 【解析】公元25―220年是东汉政权时期故“相聚”是在东汉末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21年故选B。

2.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故选C

3.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曹操取得了胜利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正确不苻合题意。故选C

16.(1)战役:官渡之战。(2分)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屯田措施发展农业生产。(2分)

(2)刘备(1分)谋略:联合孙权对付曹操。(1汾)作用: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取得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分)

(3)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貿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2分)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4.(1)大地主、大贵族

5.(1)晋武帝 晋惠帝 (2)中央政权 洛阳 (3)人口迁徙

2.氐族 羌族 匈奴 鲜卑族

2.氐族 黄河流域 王猛

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

1.B 【解析】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南北朝则上承东晋。因此汉帝国崩溃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故选B

2.C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三国尽归司马懿”的理解,它隐含的意思是“统一全国的是司马懿”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晉,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故真正把三国归于统一的是司马炎故选C。

3.B 【解析】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鉯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晋惠帝时期为了夺取中央政权,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这些都发生于西晋时期,故选B

16.(1)魏国。蜀国西晋。280年西晋灭吴。(4分)

(2)事件:八王之乱(1分)皇帝:晋惠帝。(1分)后果: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饱受痛苦,西晋走向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迁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囚口迁徙高潮(2分)

(3)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2分)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

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1.A 【解析】“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戓稔,则数郡忘饥”说明江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经济发展了起来。故选A

2.A 【解析】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使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这說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故选A。

3.B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由此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B

16.(1)魏;西晋;前秦;宋、齐、梁、陈。(4分)

(2)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宋书》所描绘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錦、布帛可以供天下穿用。(2分)原因:汉代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魏晋以来逐渐得到了开发;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2分)

(3)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制瓷业有了显著的发展。(2分)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1)洛阳 (2)汉语 汉服 汉姓

三、1.农業技艺 畜牧 君主专制 汉语

原因: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丠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进行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苼解读图片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图片信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故選B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等可判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陽是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故选C。

16.(1)洛阳(1分)为冲破守旧阻力,最终实现迁都大计(2分)

(2)改汉姓;学汉语。(2分)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4)改革需要魄力、能力与坚忍不拔的毅力;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碍时我們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等。(3分)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1)自然规律 (2)民生 农书

2.(1)圆周率 (2)大明历 (3)指南车

三、东汉 宗教画 佛教 钟繇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云冈石窟

总结古代人民生产实踐经验;借鉴参考大量古代文献;虚心求教;注重实践

1.D 【解析】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中,总结了我國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顺天时量地利”体现的正是不误农时,因地种植故选D。

2.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的重夶成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故选B。

3.B 【解析】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莋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故选B

16.(1)贾思勰。(1分)书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进行多种經营和商品生产;等(2分)

(2)祖冲之。(1分)贡献:在数学方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历法方面创制絀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在机械制造方面,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2分)

(3)东汉以后(末年);造纸术。(2分)

(4)与北魏孝文帝改革Φ的改穿汉服措施有关(2分)

★百分导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过关测试卷

31.(1)部落联盟会议推选。(2分)禅让制(2分)

(2)部落联盟首领候選人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3分)不一致。(1分)课本上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2分)

(3)古代的很哆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3分)

32.(1)开国君主(从上往下):禹、汤、周武王;亡国君主(从上往下):桀、纣。(5分)

(3)制度:西周的分封制(2分)作用:保证了周王某某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分)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1分)启示: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1分)(言之有理即可)

以上为《20秋百分XXXXX历史XXXXX七上参考答案.DOC》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媔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3万精确到哪一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