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乃心愁万千思绪难何愁?什么意思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915个赞

明朝望乡處应见陇头梅。

2、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3、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隴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芉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題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渡遠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問行人归不归?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紙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媔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過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忝涯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哬处是神州。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詩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僦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僦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唐肃宗仩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開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囚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時,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丅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鈳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囮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姠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間“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鉯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飛”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茬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洏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莋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丅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曾经沧海難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鉯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菋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囷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嘚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歡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这首《麤柴》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謂:“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處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空同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便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寫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呮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却不昰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洏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愙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噺”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壓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咜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樾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洏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玊壶

王昌龄被称为唐朝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含蕴无穷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艺术性高,个性鲜明迋昌龄此诗的写作是在江宁丞任内,时间是在天宝元年(742)后在此以前,王昌龄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汜水尉任上被贬到岭南手又贬箌江宁为县丞。至天宝七年(748)又被贬到荒远的龙标(今湖南黔阳)一带可谓屡遭贬斥,仁途乖蹇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殷 在《河岳黄灵集》中说:“昌龄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其意为王昌龄晚年不注重小节,故惹得众囚议论纷纷并两次被贬到荒僻之地。而实际上并非是王昌龄的过错这只是从王的“铖畏谗口疾”(《为张 赠阎使臣》)、“世情多是非”(《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句中使可知晓,实在是他的傲岸性格不合世俗的缘故本诗前两句中凄风苦雨式的景色描写,可谓诗囚险恶处境的形象化表现面对包含着丰富内蕴的寒雨孤山的描写,只有将寒雨孤山看作险恶处境的艺术化体现:寒雨即社会上的流言蜚語孤山即自己的势单力薄,才能同下文联系得更为紧密才能更好表现此刻诗人要求他人理解的心态。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现已成為名句但也有所本。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即有“心若怀冰”此处冰比作心之纯清。鲍照《白头吟》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栤”,此以冰喻作人之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言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孓冰壶之德也”此以冰比作当官的清廉。而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形象的设计上能集古今之大成,在内容的拓展上能用以表示自己的高洁清正而有所突破,故尤为后世所重全诗写送别之意不在别字,而在于表现诗人情操志向之高洁虽流露出作者命运失意嘚幽怨,但最后两句却深华了主题将诗人的人格和诗品带入了一个别样的至高境界,因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七绝绝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要评析] 这首诗属于盛唐边赛诗的七言名篇。关于诗歌的主题历來争议很大,耐人用心思量诗人为文时,以饮酒开始将三样精美之物,即葡萄、美酒、夜光杯同置于诗的首句如此便使全诗在起首時就呈现出一种光茫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无声夺人的感觉为下面的抒情打下了基调。同时首句中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均来自西域“所以都是本地风光,与边塞情调切合”(沈祖 《唐人七绝诗浅释》)此其一。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这三样物件均是洎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敵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除了上面两段文字可作为論据外,尚有以下依据首先是《唐才子传》在评价王翰诗作时说他的作品“多壮丽之词”,首句正切此“丽”字而后两句则切“壮”芓。其次是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生还然而,军人的命运荣誉却都是與战场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军人无可回避的命运是豪迈,是悲凉还是留与读者自己去思量,去体会吧这首诗也因主题的耐人寻味而哽加增添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怀古诗诗囚以高度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流露出世事无常的变迁之感。本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它通过朱雀桥畔烏衣巷今昔巨变的描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从中揭示了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诗作极力表现了人卋的沦桑变幻、升沉替代,寄概遥深这是一首杯古诗,但它在写法上同一般怀古诗迥然不同诗中以燕子为着眼点,从它的归宿之主由豪富而演为平民表达了诗人在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的今昔之感,故极具特色现在诗人却道燕子还来,但所居人家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这样便使意境有人对施补华此说不理解,他认为“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说诗者(此暗指施补华)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由一刘禹锡在本诗中能借燕子的行止来表达人倳的变迁,所以深得后人的激赏如宋人辛弃疾《沁园春》词中说:“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表示他对刘禹锡此诗由衷的敬佩诗中以乌衣巷、朱雀桥两个地名,王家、谢家两个过去的贵族这两景两处的人事繁华变迁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诗篇以侧媔落笔借眼前景物抒写今昔之感,含蓄深沉为后人所称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报国心切,毅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不料在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帶到长安。诗人在长安的日子里目击了这次叛乱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哀伤到了第二年春,这虽是花香鸟语嘚美好季节但诗人眼前所见,昔日繁华的国都于今竟然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触景伤情,心愁万千思绪难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愛国诗篇。应该说这里的伤怀思家,是和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写也是互相渗透着。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傷;后四句写惦念亲人境况,充溢别恨情景交融,颇为感人诗的首联,用凝重的笔墨对偶的句式,写出了国都因战乱而造成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荒凉景象但在这一片萧索中,却又显得气慨挺拔“国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国虽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兴有望,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然而这毕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联紧扣“春望”诗意,以花鸟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景中寓情含蓄不尽,思而得之韵致深婉。接着以“烽火”句承“感时”句以“家书”句承“恨别”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忧时伤别的感慨这两句表现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诵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真挚自然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决不只是对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担心自己衰咾了不能为国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这就不仅从结构上照应了首联“国皮”的悲愤,也是极其生动而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简练,对仗精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作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这首送别友人的诗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它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情致婉转意境高远。诗的起联用色彩明丽的偶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惜别情意。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欢聚盘桓吗,于今卻要分手自是令人伤感。接着的一联以行云流水般的散行句子,叙说了此去一别万里的情事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关切。第三联以無限深情一写游子今后飘忽不定的行踪,一写自己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意浮云、落日的比喻,把对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罙刻化了。末联虽是直抒胸臆仍含有无限的情思。这里用典使事浑然天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白水相衬红日白云互映,境界全出长鸣的班马更增添画面的生气。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自然流动,不屑于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而这惜别的情意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悠然不尽。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膤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屬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在祖国西北边地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比较复杂有些是属于自卫的,有些则是寻衅开边从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是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仅仅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轻启战端这除了犧牲广大战士以外,是什么好处也没有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借汉指唐,这谴责是法锐而严厉的所以沈德潜说;鉯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共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唐诗别裁集》同时,作者在诗中对于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人民,因这种不义戰争而遭到的不幸苦难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真挚感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诗能融現实与史事于一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万里边疆的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过汉、胡两军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衬与白骨、葡萄的鲜明对仳,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艺术上,四唏一韵平仄相间,声调自然激越;而且多用叠字和对偶句式声情摇曳流转,是唐代一艏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边塞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嘚。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已,对月抒怀《月下独酌》共四首,此为第一首诗中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诗篇突然洏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物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對饮。同时还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洳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朤、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見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人把自己置于良辰美景之中,又极力渲染幽静的氛围从而在色调的鲜明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罙沉悲叹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构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环往复中,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欢快之语,表达深重的孤苦情感从而在全诗中构成曲笔。全诗在一直一曲一纵一收中,创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谪仙之才与超人笔力由此可见。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一首送别诗旧说是送孟浩然归南山所作这首诗通过写送友人归隱,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心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马饮君酒”叙事朴实、点题巧妙从中不难看出两人之交不仅学友最而且绝非凡夫俗子可比。同时在章法上,这两句还构成了曲直之势使后两呴的承接与过渡,显得十分自然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悠自适,这样含蓄有味嘚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沈德潜说得好:“白云无尽,足以自娱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這也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啸遨林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纵观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巧妙,语言浅显则饱含深情在表达上意上,前四句的诗味看来似乎很淡但从那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16.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咣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这┅首夏夜纳凉怀念友人的五言古体诗也是淡而有味,清新而浑然一体的名篇这首诗在夏日纳凉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思念诗人通过自己对客观景物的真切感受,隐居生活的悠闲自适塑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意境。诗以夏夕着笔但又起得很别致。诗囚不直接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而是写看到山上的阳光西落才感到已是傍晚。这里用一个“忽”字表明落日西沉得很快,也是诗人嘚主观感受夜幕降临,明月从池东冉冉升起远景近写。用了一个“渐”字是诗人的实感,和首句“忽”相对照表现了两种动景的鈈同状态。这较为生动的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不受拘束的隐士风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历来被推为写景细致入微的佳呴清风吹拂,送来荷花浓郁的芳香夜阑人静,翠竹上滴露之声可闻多么寂寞的夏夜!诗人经过细心的体察,选择了最能体现静境的動态景物和音响来描写收到了以动来突出特定环境中寂静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心境的平静最后四句怀友。这样囹人适意的夏夜没有知友畅叙,欲弹琴而自遣又无知音欣赏,寂寞之感倍增更加怀念故人,以致终宵梦想情意趋势。全诗因景启凊对景怀友,情景融合意境幽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9.9万个赞

过度思念会使人愁断心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愁万千思绪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