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燕子和春有关的古诗词词

关于燕子的古诗
来源:  11:31:00 【】 
  《赋得檐燕》【唐】皇甫冉  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晚燕》【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新燕》【唐】成彦雄  才离海岛宿江滨,应梦笙歌作近邻。减省雕梁并头语,画堂中有未归人。  《归燕》【唐】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村舍燕》【唐】杜牧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双燕》【唐】杜甫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归燕》【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春来燕》【唐】杜荀鹤  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巢燕》【唐】胡玢  燕来巢我檐,我屋非高大。所贵儿童善,保尔无殃祸。  莫巢孀妇家,孀妇怨孤坐。妒尔长双飞,打尔危巢破。  《燕来》【唐】韦庄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燕》【唐】李山甫  每岁同辛苦,看人似有情。乱飞春得意,幽语夜闻声。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豪家足金弹,不用污雕楹。  《燕》【唐】李峤  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差池沐时雨,颉颃舞春风。  相贺雕阑侧,双飞翠幕中。勿惊留爪去,犹冀误吴宫。  《燕》【唐】郑谷  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  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燕》【唐】李中  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  《春燕》【唐】刘兼  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卷绣帘。大厦已成须庆贺,高门频入莫憎嫌。  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衔。栖息数年情已厚,营巢争肯傍他檐。  《燕子》【唐】秦韬玉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秋燕》【唐】司空图  从扑香尘拂面飞,怜渠只为解相依。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  《咏燕》【唐】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咏燕》【唐】张|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燕》【唐】郑谷  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低飞绿岸和梅雨,  乱入红楼拣杏梁。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双燕离】 元-张玉娘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  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度江水。  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  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9:40:00)?&&( 9:39:00)?&&( 9:38:00)?&&( 9:37:00)?&&( 9:36:00)?&&( 9:35:0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作文内容: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500字
发布日期:日 08时
第1篇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500字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第2篇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650字
  (一)&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的梅花形象
  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墨梅》诗&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赞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另外,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不遇于时的梅花形象
  刘克庄的《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中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惋,以及对那些屡遭贬谪却坚贞不改的&迁客&&骚人&的由衷赞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力主抗金,却屡遭打击,最后被排挤出朝。&零落成泥碾作尘&,是他不遇于时的最后结局。
  (三)&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的梅花形象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之梅,梅花形象是词人自我的一种折射。词中,词人和梅花已经合二为一了。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可以说: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对应物。第3篇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650字
  (一)&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的梅花形象
  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墨梅》诗&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赞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另外,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不遇于时的梅花形象
  刘克庄的《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中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惋,以及对那些屡遭贬谪却坚贞不改的&迁客&&骚人&的由衷赞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力主抗金,却屡遭打击,最后被排挤出朝。&零落成泥碾作尘&,是他不遇于时的最后结局。
  (三)&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的梅花形象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之梅,梅花形象是词人自我的一种折射。词中,词人和梅花已经合二为一了。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可以说: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对应物。第4篇 [古诗词]读了《古诗词三首》有感450字
  第一首,&泊船瓜州&是宋代诗人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描写了诗人停船在瓜州是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二首,&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念家乡,写信给家人无耐信短情长,无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首,&长相思&是清朝诗人纳兰性德。&三一程,水一程,声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睡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描写戊边的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这三位诗人都见到或者听到某种事物而思念起家乡&怀念亲人的主题,但是表达的方法个异,《泊船瓜洲》是写景予情,《秋思》是叙事予情,《长相思》则融写景,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乡感情。
  广东广州花都区联合小学五年级:第5篇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500字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语文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要求的第一条第一点是鉴赏古诗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古诗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古诗形象的考查,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意象分析、人物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分析等。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木芙蓉&是两首诗共同题写的物象。首先应当从诗歌的内容着眼,明确把握诗中&木芙蓉&形象的特征;然后结合诗中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作深度分析。吕本中的诗写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在雨后霜前开得艳丽无比,它不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诗人以&木芙蓉&自喻,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范成大的诗写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天孤独开放,它不像一般花朵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副可怜样,而是不畏艰辛,不惧寒冷,向霜神致意。该诗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回答上述问题,包括推断、概括、分析三个过程,其答题核心是对形象特征的揭示。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山东卷)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词上阕意象的分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典型意象来渲染或张扬个人的情感,阅读古诗要抓住诗中典型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开拓,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该词的上阕,&无奈春归&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的情感;&落红&、&小雨&、&杏园&、&杜鹃&这些典型的意象,再加以&铺径&、&霏霏&、&憔悴&、&啼&相关词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画面。该词是一首婉约词,表达了春归伤怀之情,这一点不难看出。回答这类问题,基本方式是先指出所用意象,然后通过意象分析开拓意境,最后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诗作(画面)景物形象的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是诗作情感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分析景物形象,就是看诗作中描写的景物,呈现出怎样的色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就画面而言,这首诗是这样构思的:有水,使人仿佛听到潺潺的水流声;有树,秋风瑟瑟,摇动树木,落叶纷纷;有人,有人抱瓮汲水,让人想到附近有村庄居民;有寺,山上古寺隐约,又使人想到富有韵味的钟声。画面有动有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极富感染力。回答这类问题,先说出画面由什么组成,然后指出呈现出怎样的景象或氛围。【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诗作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王诗写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独自静坐,慨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后两句借景物渲染,以动写静,以环境的幽寂突出孤寂。周诗先从室内氛围写起,点出自己独坐灯下苦读;后两句转换空间写景,由室内到室外,写夜读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情状:春雪已停,一弯残月挂在半山腰,门前溪水悄然成冰。回答上述问题,先要明确每首诗歌所写之景与诗人之情,然后通过比较找出相异点,作答的核心在于明确指出&不同&。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难点攻略
  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正确解读诗歌的关键,也是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高低的体现。因而,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常规题型。
  一、解读意象要结合诗意
  古典诗歌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事物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这些特殊意象,可以探究诗人的情感。比如,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意,梅象征高洁等。在高考备考中,可以对一些特定意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认识和了解。在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选用的特定意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钥匙。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以意象为切入点解读诗歌,再依据诗歌的内容反观意象的作用,这样回答有关意象分析的试题才能准确到位。
  二、分析景物要开拓意境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比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离不开对意境的分析。
  三、推究人物要知人论世
  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或不慕权贵、豪放洒脱,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矢志报国、献身边塞;或爱恨情长、缠绵悱恻等。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关注时代背景、人生境遇,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南宋的一些诗词,鉴于国土沦丧、偏安江南的现状,诗人多有矢志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怀;陈子昂、李商隐等人的诗,因不为世重用,多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另外,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要抓住诗中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的描写。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与心理,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的孤独士大夫形象。
  四、整合答案要运用术语
  解答鉴赏诗歌形象的试题,先要明确试题设置类型,然后有的放矢整合答案。其实,每种命题形式都有一定的解答规律和答题方式可循,这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揣摩总结。就诗歌形象而言,回答此类试题,基本的原则是要明确是什么形象,要结合诗意分析形象特征,有时还要揭示形象意义。就诗歌人物情感而言,只笼统回答&乐观&、&感伤&等是不行的,必须结合诗歌内容说出原因。为使答案鲜明规范,要恰当运用一些鉴赏术语。比如说明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恢弘高远、宁静恬淡、清净幽远、雄奇瑰丽、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悲凉等。景物描写不能简单地只用&画面优美&,诗词意境也不能简单地只用&凄清悲凉&,术语的使用要和相关的分析密切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描绘出怎样的图画?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山白雪三城①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指松、维、保三城,是唐与吐蕃之界,是蜀边陲要塞。②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三国时,蜀遣费祎访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名其桥为&万里桥&。③涓埃:比喻微小。
  (1)&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一联,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
  (2)尾联是怎样扣题的?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①。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②一点通。
  隔座送钩③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⑤,走马兰台⑥类转蓬。
  【注】①画楼、桂堂:指富贵人家的屋舍。②灵犀:古书记载,犀牛角名通天犀,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灵异之物,故称灵犀。③送钩:古代宴会中的游戏,暗中传递钩让人猜,猜不中就罚酒。④分曹:分组。射覆:古代游戏,在器物下覆盖东西让人猜。⑤应官:犹上班。⑥兰台: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在秘书省任职。
  (1)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昨夜&,重复吗?谈谈你的理解。
  (2)&转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说说本诗中&转蓬&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趣?&斜日寒林点暮鸦&和&城中桃李愁风雨&隐约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简要说明下片词人选用了哪些意象构织了快乐赏梅的动人画面?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分析,这首词是怎样来描写梅花的?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①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②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分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答案)
  1.(1)菱叶、荇菜在水面漂浮,青葱翠碧,随波荡漾,摇曳多姿,清泠泠的水面倒映着芦花苇影。该句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天然绝妙的水中图画。(2)该诗融声、色、形、影于一体,色调鲜明、声情并茂地描绘了青溪和谐完美的图画,景为情使,物我合一,表达了对青溪风光的喜爱,寄托着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2.(1)写自己已经迟暮多病,还没有点滴功德报答圣皇,展现出忠君爱国、伤己忧民的诗人形象。(2)&跨马出郊&点出&野&字,&极目&点出&望&字,而&人事&即指上两联中的国难家愁和人生忧患;该联是全诗情语的总结,把诗人因野外所望而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推向极致。3.(1)不重复。首句&昨夜&连续出现,不仅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往事,而且昨夜与今夕构成对比:同样的星辰,同样的和风,而人的境遇却不相同。这样更利于表现诗人亲切美好的一幕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的内心凄苦。(2)在古诗词中,&转蓬&重在强调孤独和漂泊无依。诗人以&转蓬&自喻,有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把自己寂寞飘零的情感也表现得更为真切深刻。4.(1)写的是早春季节,&嫩芽&、&蚕种&、&寒林&、&荠菜花&等都是早春景色。(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田园闲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斜日&、&城中&两句写的是愁苦之景,隐约透露出作者对国事的担忧。5.(1)词人借银色的月光、洁白的雪地、金色的酒樽、淡绿的美酒、真诚的朋友、晶莹的梅花构织成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动人画面。(2)这首词以&梅&为核心,上片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把梅花当作美人,下片通过赏梅的场面侧面烘托,写出了梅花的超凡不群。6.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第6篇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500字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语文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要求的第一条第一点是鉴赏古诗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古诗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古诗形象的考查,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意象分析、人物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分析等。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木芙蓉&是两首诗共同题写的物象。首先应当从诗歌的内容着眼,明确把握诗中&木芙蓉&形象的特征;然后结合诗中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作深度分析。吕本中的诗写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在雨后霜前开得艳丽无比,它不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诗人以&木芙蓉&自喻,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范成大的诗写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天孤独开放,它不像一般花朵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副可怜样,而是不畏艰辛,不惧寒冷,向霜神致意。该诗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回答上述问题,包括推断、概括、分析三个过程,其答题核心是对形象特征的揭示。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山东卷)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词上阕意象的分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典型意象来渲染或张扬个人的情感,阅读古诗要抓住诗中典型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开拓,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该词的上阕,&无奈春归&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的情感;&落红&、&小雨&、&杏园&、&杜鹃&这些典型的意象,再加以&铺径&、&霏霏&、&憔悴&、&啼&相关词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画面。该词是一首婉约词,表达了春归伤怀之情,这一点不难看出。回答这类问题,基本方式是先指出所用意象,然后通过意象分析开拓意境,最后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诗作(画面)景物形象的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是诗作情感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分析景物形象,就是看诗作中描写的景物,呈现出怎样的色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就画面而言,这首诗是这样构思的:有水,使人仿佛听到潺潺的水流声;有树,秋风瑟瑟,摇动树木,落叶纷纷;有人,有人抱瓮汲水,让人想到附近有村庄居民;有寺,山上古寺隐约,又使人想到富有韵味的钟声。画面有动有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极富感染力。回答这类问题,先说出画面由什么组成,然后指出呈现出怎样的景象或氛围。【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诗作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王诗写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独自静坐,慨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后两句借景物渲染,以动写静,以环境的幽寂突出孤寂。周诗先从室内氛围写起,点出自己独坐灯下苦读;后两句转换空间写景,由室内到室外,写夜读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情状:春雪已停,一弯残月挂在半山腰,门前溪水悄然成冰。回答上述问题,先要明确每首诗歌所写之景与诗人之情,然后通过比较找出相异点,作答的核心在于明确指出&不同&。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难点攻略
  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正确解读诗歌的关键,也是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高低的体现。因而,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常规题型。
  一、解读意象要结合诗意
  古典诗歌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事物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这些特殊意象,可以探究诗人的情感。比如,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意,梅象征高洁等。在高考备考中,可以对一些特定意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认识和了解。在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选用的特定意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钥匙。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以意象为切入点解读诗歌,再依据诗歌的内容反观意象的作用,这样回答有关意象分析的试题才能准确到位。
  二、分析景物要开拓意境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比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离不开对意境的分析。
  三、推究人物要知人论世
  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或不慕权贵、豪放洒脱,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矢志报国、献身边塞;或爱恨情长、缠绵悱恻等。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关注时代背景、人生境遇,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南宋的一些诗词,鉴于国土沦丧、偏安江南的现状,诗人多有矢志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怀;陈子昂、李商隐等人的诗,因不为世重用,多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另外,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要抓住诗中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的描写。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与心理,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的孤独士大夫形象。
  四、整合答案要运用术语
  解答鉴赏诗歌形象的试题,先要明确试题设置类型,然后有的放矢整合答案。其实,每种命题形式都有一定的解答规律和答题方式可循,这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揣摩总结。就诗歌形象而言,回答此类试题,基本的原则是要明确是什么形象,要结合诗意分析形象特征,有时还要揭示形象意义。就诗歌人物情感而言,只笼统回答&乐观&、&感伤&等是不行的,必须结合诗歌内容说出原因。为使答案鲜明规范,要恰当运用一些鉴赏术语。比如说明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恢弘高远、宁静恬淡、清净幽远、雄奇瑰丽、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悲凉等。景物描写不能简单地只用&画面优美&,诗词意境也不能简单地只用&凄清悲凉&,术语的使用要和相关的分析密切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描绘出怎样的图画?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山白雪三城①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指松、维、保三城,是唐与吐蕃之界,是蜀边陲要塞。②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三国时,蜀遣费祎访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名其桥为&万里桥&。③涓埃:比喻微小。
  (1)&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一联,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
  (2)尾联是怎样扣题的?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①。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②一点通。
  隔座送钩③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⑤,走马兰台⑥类转蓬。
  【注】①画楼、桂堂:指富贵人家的屋舍。②灵犀:古书记载,犀牛角名通天犀,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灵异之物,故称灵犀。③送钩:古代宴会中的游戏,暗中传递钩让人猜,猜不中就罚酒。④分曹:分组。射覆:古代游戏,在器物下覆盖东西让人猜。⑤应官:犹上班。⑥兰台: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在秘书省任职。
  (1)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昨夜&,重复吗?谈谈你的理解。
  (2)&转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说说本诗中&转蓬&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趣?&斜日寒林点暮鸦&和&城中桃李愁风雨&隐约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简要说明下片词人选用了哪些意象构织了快乐赏梅的动人画面?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分析,这首词是怎样来描写梅花的?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①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②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分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答案)
  1.(1)菱叶、荇菜在水面漂浮,青葱翠碧,随波荡漾,摇曳多姿,清泠泠的水面倒映着芦花苇影。该句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天然绝妙的水中图画。(2)该诗融声、色、形、影于一体,色调鲜明、声情并茂地描绘了青溪和谐完美的图画,景为情使,物我合一,表达了对青溪风光的喜爱,寄托着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2.(1)写自己已经迟暮多病,还没有点滴功德报答圣皇,展现出忠君爱国、伤己忧民的诗人形象。(2)&跨马出郊&点出&野&字,&极目&点出&望&字,而&人事&即指上两联中的国难家愁和人生忧患;该联是全诗情语的总结,把诗人因野外所望而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推向极致。3.(1)不重复。首句&昨夜&连续出现,不仅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往事,而且昨夜与今夕构成对比:同样的星辰,同样的和风,而人的境遇却不相同。这样更利于表现诗人亲切美好的一幕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的内心凄苦。(2)在古诗词中,&转蓬&重在强调孤独和漂泊无依。诗人以&转蓬&自喻,有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把自己寂寞飘零的情感也表现得更为真切深刻。4.(1)写的是早春季节,&嫩芽&、&蚕种&、&寒林&、&荠菜花&等都是早春景色。(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田园闲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斜日&、&城中&两句写的是愁苦之景,隐约透露出作者对国事的担忧。5.(1)词人借银色的月光、洁白的雪地、金色的酒樽、淡绿的美酒、真诚的朋友、晶莹的梅花构织成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动人画面。(2)这首词以&梅&为核心,上片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把梅花当作美人,下片通过赏梅的场面侧面烘托,写出了梅花的超凡不群。6.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第7篇 意象——解读古诗的一把钥匙500字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因此,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品味古诗需从鉴赏意象入手。
  从近些年高考测试看,古诗意象的考查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根据一定的标准检索相关意象
  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解答此类试题,看清检索标准并恰当筛选(既不能遗漏也不可多找)是关键。
  以上题为例,《溪亭》中写到的意象有&日暮&、&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落叶&、&流萤&、&渔歌&、&孤灯&等。而题目要求选出的是&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按这个标准逐一衡量,符合要求的只能是&日暮&与&月初白&;进而明确诗人的&情感&,则答案为&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二、鉴赏意象的形态美
  如: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6.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鉴赏意象时应该以&象&味&意&,即通过诗人描写的具体物象的形、声、色等特征,品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趣味。具体途径有三:以&形&味&意&(&形&即物象的情态特征,常表现为意象前的修饰语);以&色&味&意&(&色&即物象的色彩特征,包括冷色调、暖色调);以&声&味&意&(&声&即物象的声韵特征,包括乐音、哀音)。
  就上面的试题看,《阮郎归&初夏》八句八景,以末句最有难度:用珠玉比喻&水珠&这一意象是个难点,对&碎却圆&的理解是又一难点(末二句可翻译为&女主人公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如珍珠那样圆润晶亮&)。景是如此,情则需要&联系下片内容&,从&雨过&、&花欲燃&、&弄清泉&等动作与景色,都可感觉到女主人公轻松、喜悦的感情。所以答题要点为: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三、品味意象的意蕴美
  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意象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像高山沧海多与豪情壮志有关,松竹梅兰多象征高洁的情操与追求,至于寒风冷雨一般与孤独惆怅有关,杨柳长亭多表达离愁别绪,清风明月则多抒发闲情逸致)。古诗词往往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小斋即事》中,&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而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因此,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第8篇 意象——解读古诗的一把钥匙500字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因此,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品味古诗需从鉴赏意象入手。
  从近些年高考测试看,古诗意象的考查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根据一定的标准检索相关意象
  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解答此类试题,看清检索标准并恰当筛选(既不能遗漏也不可多找)是关键。
  以上题为例,《溪亭》中写到的意象有&日暮&、&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落叶&、&流萤&、&渔歌&、&孤灯&等。而题目要求选出的是&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按这个标准逐一衡量,符合要求的只能是&日暮&与&月初白&;进而明确诗人的&情感&,则答案为&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二、鉴赏意象的形态美
  如: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6.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鉴赏意象时应该以&象&味&意&,即通过诗人描写的具体物象的形、声、色等特征,品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趣味。具体途径有三:以&形&味&意&(&形&即物象的情态特征,常表现为意象前的修饰语);以&色&味&意&(&色&即物象的色彩特征,包括冷色调、暖色调);以&声&味&意&(&声&即物象的声韵特征,包括乐音、哀音)。
  就上面的试题看,《阮郎归&初夏》八句八景,以末句最有难度:用珠玉比喻&水珠&这一意象是个难点,对&碎却圆&的理解是又一难点(末二句可翻译为&女主人公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如珍珠那样圆润晶亮&)。景是如此,情则需要&联系下片内容&,从&雨过&、&花欲燃&、&弄清泉&等动作与景色,都可感觉到女主人公轻松、喜悦的感情。所以答题要点为: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三、品味意象的意蕴美
  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意象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像高山沧海多与豪情壮志有关,松竹梅兰多象征高洁的情操与追求,至于寒风冷雨一般与孤独惆怅有关,杨柳长亭多表达离愁别绪,清风明月则多抒发闲情逸致)。古诗词往往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小斋即事》中,&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而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因此,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第9篇 [古诗词]花飘零,水流,香残独自愁350字
  若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此时恐怕也香消玉损了。秋,来的太无意,太绝情,如此萧条,孤寂。那兰舟的点点滴滴,如雨,缓缓挥洒;如情,亦去亦归;如雾,模模糊糊。青烟,离去。天的淡雅,柔云泛作细雨,可似曾有人寄锦书来,成仙驿,博易安一笑。&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管是胜日的宠儿,桃花。还是孤芳自赏的兰,或略带天然纯净的清水芙蓉,都凋零,飘落了。落满清澈湖,堪比&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相思恨,明月愁,易安心,词中之泪谁能了。月落了,案几上留着绝代才情,这愁,才梢下了眉头,却又蔓延于心。易安太淡然,又太矫情。她比大张艳织的鱼玄机多了一份庄重,却少了为世事而生,浓如胭脂的美。她&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的追溯。而她只留&寻寻觅觅冷冷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怨。一个淡如墨,一个浓如血。易安,残花寂残泪,泪缠愁。
  &&&&六年级:玄汐第10篇 [古诗词]有一片海洋叫古诗1000字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是静的,是动的,是那种不可读懂的深,还是那种一目明了的浅?那一页页凝固心绪的尘封诗卷,是这片海洋中饱经沧桑的浪潮吗?那浸润着满篇的淡淡惆怅,又该是点缀这片海洋的浪花中最美的一朵吧?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那样波澜壮阔,"淡妆浓抹总相宜 ",似乎全部美丽都被一笔涂抹在这片海洋。于是,在一次次接连涌起的风浪中,我看见了:&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的闲适乡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的清雅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凄凉边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孤独月夜;还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奔放大海&&这样的景,浓缩在短短的几个字中,又怎能不让人对这片海洋心生喜爱呢?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那样含情脉脉,徜徉在每一次浪潮中,都禁不住和诗人那喷薄而出的情感共鸣: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潇洒;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舒畅;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凉弥漫;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断肠;还有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激烈&&思乡情、爱国情、友情、亲情,每一种情,都给这些文字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每一种情都让我们再一次透过发黄的卷宗,触摸历史的心跳!这,还是用笔写下的诗吗?这分明就是诗人那一颗颗赤热的心啊!这样的一片海洋,又怎能不让人为它的魅力倾倒呢?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这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这样装满智慧,仿佛是东方的&苏格拉底&在向人们宣告:那&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提醒人们珍惜时光;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人们风雨后总见彩虹;那&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 向人们描述 戏剧性的人生;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向人们揭示认识本质的重要&&这些道理,是那样的深入人心,因为它们是被世间风雨磨砺出的智慧结晶啊!这份智慧,何尝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瑰宝?这样的一片海洋,又怎能不让人对它心生敬意?
  有一片海洋叫古诗 。那是怎样的一片海洋呢?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这片海洋实在是太美,太精深,太博大,它永远以它的魅力隽永滋润着每个人心田,陶冶着每个人的情操!我,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为它自豪!
  &&&&六年级:刘思婕第11篇 [古诗词]品读古诗,畅写感想1000字
  从小,我就被古诗的那种韵味所吸引,因为它能带给我欢乐与喜悦,还可以让我感受到诗人的那种对写诗时抒发的种种感情。
  元朝王旭写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我小时候读的第一首诗,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属于仄韵格。句中令我深刻的是&雪花全似梅花萼。雪花不似梅花薄。&,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和反衬手法,对梅与雪有所褒贬,借景抒情突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它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在艺术上,力倡&转益多师&,注意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又坚持&别裁伪体&的批判精神,成就极高,以律诗和古体见长,具有&沉郁顿挫&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江汉》一诗&&&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这首诗通过描写&落日&&秋风&,营造了雄壮、开阔的意境,而诗中的&心犹壮&&病欲苏&则让我读懂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阔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次,苏轼也是我喜欢的一个诗人,在读过的诗当中,苏轼的诗是我读的最多的,它被号为&东坡居士&,而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为杰出的词人,他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又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因此,我对苏轼既是崇拜,又是佩服。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诗中又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苏轼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我不知道读过多少诗词,也不知读过多少名人的诗篇。但是,每位诗人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人生体会,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仁、怀才不遇、山水之情的浓厚思想,也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在这些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雄浑豪放的语言风格中,我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成长长大。
  我爱古诗词,因为他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与喜悦,带给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生启示,激励着我永远要向这些诗人一样,做一个有抱负的伟人。
  &&&&初三:吴宏杰第12篇 [古诗词]期中未进前三有感200字
  凄凄复凄凄,情宿于何栖。辉煌不复西,欲泣无泪兮。名未进新第,唯有挥泪笔。考场如战场,疏忽便得泣。何日扬眉笑,何日马蹄疾?企盼期末至,复与尔等奕。生亦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胜负平凡事,何堪令君惧。
  我感谢这句俗语:&胜负乃兵家常事。&没错,摔倒了,爬起来,我依旧是好样的。期末,还有一次较量,我一定行!
  初二:高天贺第13篇 [古诗词]我终于读明白了《游子吟》600字
  在我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虽然我不明白也不理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却背诵的很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慢慢的我长大了,上了小学,也开始明白了《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这是一首有关母爱的颂歌。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份伟大的爱。
  妈妈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自己在外求学,后来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妈妈想念姥姥,姥姥想念妈妈,那份浓浓的爱,深刻的影响着我。
  记得在我4岁左右的时候,我得了手足口病,不吃不喝,还吐,听说当时的手足口病很严重,可把妈妈吓坏了,赶紧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给我输液的时候,妈妈给姥姥打了电话。我看见妈妈还哭了。
  第二天,姥姥从山东老家来了,姥姥担心妈妈,更心疼我。妈妈细心的照顾我输液,妈妈当时很憔悴,妈妈还会把头轻轻的依靠在姥姥的肩膀上,但是妈妈的手却紧紧的握着我的小手,姥姥用手不停的摸着妈妈的头发。半个月后,我的病好了,妈妈则病了,姥姥又一边照顾着妈妈,一边照顾着我。
  现在回想起来,我突然明白了,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喜欢《游子吟》这首诗,为什么一直教给我背诵这首诗。母爱,真的伟大,真的无私。我长大后,一定要&报得三春晖&。
  二年级:李振宇第14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00字
  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第15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已亥杂诗500字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 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第16篇 [古诗词]卜算子.咏菊200字
  卜算子。咏菊(一)
  百花萎萎枯,
  秋风吹叶瑟。
  早日争奇斗艳时,
  无限风与光。
  不屑苦争群,
  百花皆嫉妒。
  秋风瑟瑟扫落叶,
  正是艳放时。
  卜算子。咏菊(二)
  百花皆枯萎,
  秋风瑟瑟吹。
  已是寒风袭来际,
  仍有花艳开。
  艳开不争春,
  开在寒秋时。
  唯独没有梅花傲,
  笑看秋风游。
  六年级:李涵颖
本文地址:http://www./zw/331387.html
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相关的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燕子的古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