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本关于广西的民间故事的书,主要是壮族神话的神话传说吧,是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有何区别?
民间传说是口头叙事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人物传奇,奇闻逸事,而且是民间流传的,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沉香劈山救母 孟姜女哭长城
生肖的传说
百鸟衣 龙女拜观音
年的由来 鲁班造伞 姜太公钓鱼
神话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炼石补天 夸父逐日 撞断天柱的共工 猛志常在的刑天 精卫填海 铜头铁额的蚩尤 伏羲发明八卦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伏羲的传说
周穆王西游 神农尝百草
有关小鸟叫声的作文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鸟,妈妈告诉了我许多关于鸟的成语,,比如“鸟语花香”、“莺歌燕语”等;后来我在学校又学习了很多与鸟有关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在我印象中,小鸟总是跟春天、跟花草树木和大自然在一起的,它们在清清的小流旁对着溪水梳理羽毛;在高高的大树上垒窝筑巢,安居乐业;它们还在茂密的森林中自在的飞翔,欢乐的歌唱。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长沙的鸟语林玩,那里的鸟真多啊,有画眉鸟、百灵鸟、喜鹊、鸽子等等,它们叽叽喳喳地发出宛转悠扬的叫声,非常好听,而且一点儿也不怕游人。我和妈妈到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些鸟食来喂鸟,在一个广场上有很多白鸽,它们咕咕、咕咕的叫着,有的在悠闲的散步,有的三三两两的在一起交谈,还有的调皮地从游人身边飞过,逗得人们哈哈大笑。我把食物放在手心,一只小白鸽马上飞了过来,用尖尖的嘴啄我手心里的食物,还咕咕的叫着,好象在说:“谢谢你喂食物给我吃,我们做好朋友吧。”
广场旁边,有很多大树,树上有好多五颜六色的鸟儿,画眉鸟欢快的发出吱吱的叫声,清脆极了;而百灵鸟像歌唱家一样,发出啾啾的叫声,悦耳动听;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它们有的在枝头飞来飞去,有的大胆的飞到游客头上,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好象一首欢乐的奏鸣曲,引得游人久久不愿离开
可是,现在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鳞次栉比的房屋,宽阔笔直的马路,树木越来越少,小鸟也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我看到窗户外面有几只小鸟飞过,它们飞得很匆忙,叫声也很急促,好象在呼唤走失的同伴,又好象在寻找它居住的家园。有时候,我看到有的爷爷或叔叔提着鸟笼走过,笼里的小鸟很漂亮,也不缺食物吃,可它们的叫声很孤单、很伤心,有时发出尖厉的叫声,有时发出嘶哑的叫声,有时还发出哭泣的叫声。我想,它们一定是希望回到森林中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回到同伴和亲人的身旁,自由自在的歌唱和生活。
我真想大声告诉所有的人,小鸟是我们的朋友,它们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最美妙的歌唱,我们不可以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更不可以限制它的自由。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也长上了翅膀,和许许多多的小鸟一起快乐的飞翔,开心的歌唱。
1、“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每天早上五六点的时候,鸟儿们就会准时的开起"演唱会" 。
2、“唧--唧”那是雏鸟在呼唤母亲,委婉中带着娇气。
3、“唧唧啾啾”那是画眉鸟婉转悦耳的叫声,听起来多像歌唱家在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又像演奏家在吹悠扬悦耳的笛子。
4、“喳喳,,,,”那是麻雀一刻不停地欢愉声,似乎在招呼同伴连飞带跃飘下树来。
5、啊哎,树上这只鸟怎么这么开心呀!瞧 !它在干什么呀?哦!原来这只黄鹂生了几个 圆乎乎的蛋了呢!它高兴得连蹦带跳,一会儿 飞到这棵树上,一会儿飞到那棵树上。不久, 暮色降临了,而黄鹂还在不辞辛苦地保护着它 的“宝贝蛋”,,,,“咕咕咕”地开心地叫着。 那声音甭提有多高兴了!
6、半个小时后,鸟儿们都盘旋在天空中,一边唱着,一边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 慢慢地,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渐渐小了,鸟儿们各飞东西回家了。
7、今天,我一起床,就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我打开窗户一看,啊!原来是鸟儿在树上唱歌呢。叽叽喳喳地唱着歌,我想鸟儿在迎接新的一天在唱歌吧。
8、看看一个笼子中的布谷鸟吧!它虽然 享受着主人的溺爱,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它多 么希望回到自己向往的大自然啊!可是它无能为 力,只有在笼子里“布谷,布谷”地叫着,声 音是那样伤感.悲哀,,,,
9、鸟叫声很平凡,却很美妙;鸟叫声不稀少,对我来说却很珍贵。听听悠扬而悦耳的鸟叫声,看看它们绿油油的大树舞台,闻闻从灌木丛里散发的花香。大自然是这样的美丽,这些是我住在城里感受不到的,这就是我喜欢乡下的原因。
10、瞧!那只黄莺欢快地在树枝上蹦来蹦去。 听!它唱起了悦耳的歌,歌声开始是感伤惆怅 的。忽而,哀婉暗淡的歌声转为欢快的调子, 像叮咚的泉水倾泻着,,,,流畅至极。确实,黄 莺的歌声让人感到余音绕梁,因为它是多么快 乐呀!
1一只鸟儿在树枝上动摇着,身后留下枯黄的鸟巢。深秋傍晚。风吹得树枝和树叶沙沙地响着,像是交响曲,它将树叶高高地卷起,又地重重落下。鸟儿抬起了头,深秋了,注视着天空。它想和其它的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着,去感受阳光的温暖,雨露的甘甜,去看望大地的美丽,大海的胸怀。
D2我常常在想,鸟儿是怎样才学会飞翔的?是天赐它们一双翅膀吗?它们在原始之初,同其它生物一样,匍匐在大地上的。一定是面对强于几十倍、几百倍的猛兽的追杀,猛然间,发现了辽阔的天空,于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向往、渴望、挣扎和奋斗,以无数的鲜血、失败和牺牲为代价,才飞到天上去!
D3它开始了它那漫长又艰辛的征程。当它一次又一次的飞翔时,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摔在地上时,它的身体感到无比的痛疼。但是它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它相信终有一天,它会成功的。它用它那弱小的翅膀,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它的翅膀如烈火般的痛疼,甚至流出了红色的鲜血,不会凝固。暮色来的很快,只忽地一会儿,就将鸟儿包围在漆黑的沆瀣中。
D5一只白鹭从远远的雨空掠过,横飞到更遥远的云雨去。仿佛一道光明划过混沌,你象灵性的火花,在这天雨浑茫的黄昏,以横飞的流线美和澄澈的光白抒怀着诗意。而你原本是诗化的灵物,雨空掠翔就是一首灵韵的诗。
D6大雁在一起就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只要同伴有困难,大家都会来帮助,都来关心。记得我小时候看见一群大雁从我头顶上飞过,突然,一只大雁不知怎么的,渐渐的往下坠。在这万分急的时刻,另一只大雁把它托起来,继续向前飞行。大雁这种时刻不会丢下自己的同伴而飞走,这不正像一些人吗?
D7不知过了多久,晨曦微露。鸟儿终于又一次的给自己鼓起勇气。当它再一次飞翔时,它惊讶地发现,它,成功了。鸟儿它兴奋着在空中飞翔着,它的内心散发着说不出来的喜悦;它的双翅照耀着金色的光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人群中,有人大声地喊着:“看,那有一只鸟儿!”只见鸟儿展开翅膀,一飞冲天,像一金色的光芒划破天空。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有何区别......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有何区别......
二、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一)民间传说与神话 民间传说和神话中部分作品产生......
《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大全集》 神话是关于和神化的古代英雄的 , 故事,是古代...之外,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就是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中国汉地自东晋 竺昙猷居住天台.........
儿童文学(童话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关系)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儿童文学● 童话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关系: ㈠. 三者的联系: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着渊源.........
并能与其他小组沟通 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小组汇报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资源丰富,......
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1、寓言故事:...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的区... 2页 4下载券 能说会写《神话传说民间... 7页.........
林菁老师的教案 三下 语文单元概述 虹桥镇第八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用备课用笺课题 单元导语 提示 第八组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总课时 10 在夏夜的星空下,在.........
在此之前,民间早就传闻 比干拥有七窍玲珑之心,纣王在杀害了自己的叔叔之后,还...第一章 古代神话与传说 42页 免费
古代神话六则 50页 免费
古代神话故事 .........
神话、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关系 陈连山 【专题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
民间故事传说:迪庆州有着神奇而深厚的民间文学的土壤,折射着藏族等各民族悠久的 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神话、故事、传说作为远古的、神圣的对人类本身、对自然万物的.........
第1页 共 37 页 中国神话故事(31 个) 目录 1、姜太公钓鱼... 2 2、...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说则为“燕王扫北”。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总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后感 暂无评价 1页 5下载券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 ........
30个上古神话故事_幼儿读物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给...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 于流传...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嫦娥奔月 嫦娥是为了.........
”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 话故事。...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在民间传开了。 六、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8页 免费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
神话传说故事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神话传说故事 篇一: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是 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十分艰难。有个.........
蒙古族民间传说故事_影视动漫_生活休闲。蒙古族民间传说故事 部落祖先神话——《......
神话和民间传说——课件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神话和民间传说 一、神话的研究...为传说 和故事; 神话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逆向”推导出原始社会 与文化的形态和.........
温州的民间神话传说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温州民间神话传说 和玉。他一......
论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在艾... 3页 2财富值 且把神话当神话来教 4页 免费如......
■ 相关热门内容
■ 热门推荐东营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二)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正文
东营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二)
东营建市比较晚,依托着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开发,这个由本地居民、外地移民、油田工人和家属共同组成了中国最年轻的的城市。当然,现在这个名号属于为了保卫中国南海而新建的三沙市。在多元化的东营文化体系中,黄河文化、移民文化、古齐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石油文化、农垦文化、商业文化、水运文化等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东营文化。在小时候经常可以听见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讲述的故事,随着年龄慢慢的长大,关于故事的记忆也模糊了起来。很想再听一遍,却发现没有讲故事的人了。。。。。。小编特意从论坛,博客,微博,贴吧,网站,书籍等等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东营的民间故事,有的是传说,有的是神话,还有代代相传的口头故事。由于没有做过细致的考究和校检,有些故事难免会和您印象中的差距较大,或者有些不符合你的听说认知,请在下面评论告诉我。东营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是第二期,今天放上找到的关于广饶县的民间故事广饶的民间故事1“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这个故事在山东和东北地区流传最广,版本最多,这是其中的广饶版本。古代,广饶县大王镇李家桥村住有一对李氏夫妇,勤劳善良。这年,生下一男孩,浑身黢黑,粗壮有力,屁股上长着一条尾巴。李父见是一个怪物,就将其抱到坡里扔掉了。李母不忍,又将其抱了回来一直抚养着。
一日,李父下地归来,见妻子晕倒在房内,怀中趴的竟是一条黑蛇。黑蛇一边吸奶,一边将尾巴摆来摆去。李父心知是儿子所变,异常气愤,扬起手中的铁锨将其尾巴铲了下来。只听“轰隆”一声雷响,黑蛇踪影全无,地上只留下一摊鲜血和蠕动着的一截尾巴。村民们知其不是凡人,不敢再呼其名字,尊称为“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走后,一连几年没有音讯。李母想儿心切,饭吃不下,觉睡不着,面容憔悴,骨瘦如柴,以致染病而逝。就在出殡这天,忽然天降暴雨,空中电闪雷鸣,从雨中爬来了一条无尾巴大黑蛇趴在灵前泪流不止。人们知是没尾巴老李到了,烧纸的烧纸,劝慰的劝慰。没尾巴老李现为人形后,人们便聚拢过来询问其走后的情况。没尾巴老李说:“我一怒走后,便到一深山修炼去了。本想成龙后再接母亲去享福,没想到母亲竟然早逝。”说完,放声大哭,声如雷鸣。李母下葬后,只见一团黑风绕墓穴旋转起来。不一会儿,一座坟墓拔地而起。随后,这团黑风升入天空,飘然而去。
没尾巴老李修炼成龙后,腾云驾雾向东北而去。忽见地上一条大江,江内波浪汹涌,几只渡船摇摇晃晃翻入江底。便降下地来,现为人形,向人们打听“何物居此江中”。人们告诉他,江内有一条白龙,无恶不作,见有渡船渔舟就兴风作浪将船打翻,吃掉落水之人。夏秋季节,就让江水泛滥,淹毁良田。百姓们对此龙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没尾巴老李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为百姓除掉这一祸害。
这日,没尾巴老李钻入江底,向白龙发起了攻击。一连战了三天三夜,没尾巴老李气力不支,只好遁入海中休息养伤。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居住在江两岸的山东籍老乡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一黑脸青年向他们说:“我也是山东人氏,有事求助于老乡们。七天后,我要与恶龙决一死战,请你们备好馍馍和石灰,到时见江中翻黑浪,你们就将馍馍投入江中;若翻白浪,你们就投入石灰。”说完,深施一礼,踪影全无。天亮后,人们便行动起来,砍柴的砍柴,烧石灰的烧石灰,蒸馍的蒸馍。第七天,两岸的石灰和馍馍堆积如山,人们也纷纷跑到岸上观战。
正午时分,忽听江中吼声如雷,江面上浪花飞溅,水柱冲天。一黑一白两条巨龙绞缠在一起上下翻滚,奋力厮斗。苦战了一天一夜,黑龙饥饿难忍,体力渐渐不支,便用力一吹,江面上冒出股股黑浪。岸上人们立即将馍馍抛入江中。黑龙吃饱后,体力大增,越战越勇。白龙连饿带累,张口呼呼大喘,江面上翻起阵阵白浪。人们立即七手八脚将石灰投入江中。白龙吞进石灰后,直烧得腹中疼痛难忍,双目难睁,渐渐招架不住,最后被黑龙咬死,尸体顺流漂入大海。黑龙占据了这条江后,遇有落水之人,就将其救上岸来;田中干旱,黑龙就吸起江水喷洒到田里。为了纪念黑龙为民除害兴利的功绩,人们给这条大江取名为“黑龙江”。
为感谢老乡们的相助之情,只要有山东人乘船渡江,不管江外风有多大,黑龙总使江内风平浪静。时间一长,在当地形成了一种风俗,为保平安,船家开船前总要问一声“有无山东人”。即使无山东人,旅客中也要有人应一声“有”。否则,船家不敢开船。2“关帝庙”的传说关帝庙最初被被人们称为关公庙,关公庙在广饶筹建时,邑人踊跃捐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时惊动四方,非常热闹。建关公庙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选址问题。县太爷勒令全县最好的风水先生前来选址,最后定在县城北二里许阎李村东部一带(宋朝建炎二年即1128年,庙随城迁移于现址)第二个是木材问题。经与本县主事商议,以本地百年以上的槐、榆木为主,辅以枣、柳等。第三个是外形问题。外观上要求飞檐翘角,宏伟气派。这“宏伟气派”好办,可这“飞檐翘角”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日,正当工匠们愁眉紧锁、一筹莫展的时候,来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叫花子,边走边喊:”饿死了,饿死了。快拿饭来!一个学徒的后生正在气头上,看到一个叫花子来吆五喝六,就气冲冲地说:”臭要饭的,凑什么热闹 ,到别处去玩!“叫花子非但不理,反而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饿。饿,饿“的叫个不停,一位年长的师傅忙吩咐厨子:“快给老人家弄点吃的。”饭菜一会儿上来了,叫花子又喊道:“筷子呢?筷子!“一个小工顺便从旁边的秫秸(读shujie,广饶老百姓称为去掉穗的高粱杆或玉米杆)上掰下两段莛子递了过去,老叫花接过”筷子“狼吞哭咽地吃了起来,不大功夫便把饭菜吃了个精光。大家还以为他吃饱就走呢,可那里知道,老叫花伸了个懒腰,仰面躺到地上,嘴里还嘟囔着:”累死了,歇会再走吧。“手里拿着”筷子“不停地摆弄着。众人哭笑不得,只好把老叫花叫到一边,继续商议着自己的事。不知过了多时,大家才注意到老叫花已经不见了,在他趟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用秫秸扎成的房子,精妙绝伦。工匠们看后眼前一亮,:”这就不是我们想要的关公庙嘛!“一个领头的木工师傅恍然大悟,急忙跪下扣头:”祖师爷,多谢指点!“众人也跟着跪了下来,不停地磕头,感谢祖师爷相助之恩。后来人们才知道, 木工的祖师爷鲁班对关公的忠义之举非常钦佩,只要听说为关公建庙,便常指点迷津。这一日,云游到此,见自己的徒子徒孙绞尽脑汁,不得建房之际,就化作叫花子,前来相助,为关公庙的建立立下了大功。3“霸王鞭”的传说军屯霸王鞭又称打花杆、金钱鞭,已流传了几百年。该项民间艺术不仅体现当地民情,还能强身健体,显然成为当地独特的民间文化。据说源于春秋的孙子兵法,始于秦汉的韩信将兵。传说韩信做临淄王时,曾驻兵于军屯,以孙子兵法演练习武,布阵练勇,历经两千多年,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形成了霸王鞭的套路。另有一说,霸王鞭其基本动作来源于明朝徐达练兵时的一些武术动作,后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健身强体之最佳活动,并逐渐演变成为一定套路的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艺术活动延续至今4“炉神”的传说在广饶镇十五村村西,原有一座庙,叫炉神庙,庙里供着一位端庄美丽的姑娘的塑像。这姑娘就是“舍身熔铁牛”的炉神。高齐时期,出了一只铁牛怪,活动于县境西南部与临淄北部。白天,铁牛怪立于田间一动不动;夜间便四处啃吃田野里的庄稼,一夜能吃上千亩。连续几年地里颗粒不收,老百姓叫若不迭。因交不上官粮,县令也连年受责。一气之下,县令召集起全县的铁匠,令他们轮流熔化铁牛。并规定每人熔七天,限期内熔不了铁牛者,杀头问罪。一月下来,铁牛未被熔化,铁匠却被杀掉四五个。这日,轮到了一李姓铁匠熔化铁牛。眼看限期已近,铁牛仍完整无损,李铁匠想到自己也难逃杀头之厄运,整日愁眉不展。中午,李铁匠的女儿前来送饭,得知铁牛仍未熔化,心急如焚,便来到炉前往炉中窥视,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铁牛如此顽硬。不料,左耳的耳坠儿失落于炉中。正暗自惋惜间,忽然奇迹出现了,炉中铁牛的左角由长变短,继而全销。铁匠女感到十分奇怪,便摘下右耳的耳坠儿投入炉中。铁牛的右角又熔化了。铁匠女喜出望外,心想:既然我的耳坠儿能销牛角,我的身体就能使整个铁牛熔化。为了使父亲与其他铁匠不再被杀,为了百姓不再受害,我舍弃了身躯也值得。想完,爬上炉台跳入火中。顷刻间,铁匠女化为灰烬,铁牛也随着化为一汪铁水。人们感其孝义,尊铁匠女为“炉神”,并修建了炉神庙,雕塑了炉神像供奉在庙内,年年香火不断。后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和十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规模盛大的炉神庙会。庙会期间,前来上香、祭祀的人络绎不绝。
5“马跑泉”的传说唐贞观十八年(644年),高丽与百济联兵进攻新罗,截断了新罗的入朝进贡之路。新罗派使者向唐太宗乞求援兵。唐太宗闻听大怒,亲率水、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进发,以讨伐高丽。这日傍晚,唐太宗率征东大军来到了千乘县(今广饶县)东部沿海一带。看看天色已晚,将士们经过长途跋涉,也都已人困马乏,唐太宗遂令部队就地宿营。士兵们扎好营寨后,准备埋锅造饭。但此地为退海之地,遍地盐碱,方圆几十里内的地下水即咸又涩,根本无法饮用。将士们饭吃不上,水喝不上,个个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唐太宗的坐骑乌骓马也干渴难忍,烦躁的挣断缰绳四处狂奔。当乌骓马跑到唐太宗的行营西北方后,忽然立住不动,面向行营引颈长嘶。唐太宗派几名官员前去查看,只见马蹄下现出一吭,深不及尺,内有一泉涌出,银珠飞溅,泉水清冽。伏身一尝,甘甜爽口。顿时,欢呼声响便了整个行营。官兵们趴在坑上喝了个痛快,随后做饭的做饭,饮马的饮马。奇怪的是,坑中的泉水溢满即止,随用随长,无论饮用多少,总是保持满满一坑清水。后来,人们在此处立了村。因唐太宗的行营曾在此处安扎过,故取村名“王属埠”。因甜水泉为马跑而踏出,鼓取名为“马跑泉”。6“李象先”的传说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题为《李象先》的文章。文中的李象先(名焕章,字象先)系乐安(今广饶)李桥村人。因蒲松龄于其有过“不写乐安”的承诺,故在文中将其写为“寿光之闻人”。全文如下:李象先,寿光之闻人也。前世为某寺执 僧,无疾而化。魂出栖房上,下见市上行人,街有火光出颠上,盖体中阳气也。夜既昏,念房上不可久居,但诸舍暗黑,不知所之。唯一家灯火犹名,飘赴之。及门,则身已婴儿。母乳之。见乳恐惧;腹不胜饥,闭目强吮。逾三月余,即不复乳;乳之,则惊惧而啼。母以米间枣栗哺之,得长成。是为象先。儿时至某寺,见寺僧,皆能呼其名。至老犹畏乳。异史氏曰:“象先学问渊博,海岱清士。子早贵,身仅以文学终,此佛家所谓福业未修者耶?弟亦名士。生有隐疾,数月始一动;动时急起,不顾宾客,自外呼而入,于是婢尽避;使及门复痿,则不入室而反。兄弟皆奇人也。”白话文:李象先,是寿光县的名人。他的前世是一座寺庙的火头僧,无病而死。灵魂离体后,游荡在外,栖息在一个牌坊上。往下看见往来行人,头顶上都冒出火光,大概是身体内的阳气。夜晚,想到牌坊上不能久居,但下面房屋一片昏黑,不知应该到哪里去。只有一家灯火通明,灵魂便飘荡着赶去,进入家门,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婴儿。母亲喂他,看见乳汁十分恐惧;但肚子饥饿不堪,只得闭住眼睛勉强吮吸起来。过了三个多月,就不再吃奶。再喂他,便惊叫得啼哭不休。母亲只得用米汁掺和着枣栗喂养他,才得以长大成人,这就是李象先。李象先儿童时到那座寺庙,看见寺僧,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只是到老都害怕奶水。7“嬷嬷坟”的传说广饶镇景、马大路村西,有一座坟墓,俗称“嬷嬷坟”,为马姓祖母之墓。每逢年节或马姓始祖母逝世纪年日,村中李、景、马三姓人家都来坟前祭扫。自明初至今,历时五百余年,从未间断。 马姓之祖原籍河南,原与李、景姓之祖为近邻,明代洪武初年同迁此地。当时,马姓之祖比较年幼,其母爱怜少子,便与其一同迁来。其时,此地村落稀少,景象萧条、凄凉,迁来者举目无亲。李、景姓之祖见马姓之祖有母亲疼爱,十分羡慕,便对马姓之祖说:“你有母亲,惟我们无有。”说话间神情甚为凄惨。马姓之祖便安慰他们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更何况原为近邻,现在也是谊亲情厚。我母亲也一直十分关心、爱怜二位兄长。就把我母亲当做我们三人的母亲吧!”于是,三人结为异姓兄弟,一块儿劳作,共同孝敬马母。马母也把他们二人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一块儿料理其衣食,共同教诲三人。马母死后,李、景、马三姓之祖皆披麻戴孝,共同为其哭灵、送葬。三姓之子子孙孙也一直将马母视为自己的始祖母,世代纪念8“黑狗冢”的传说山东省广饶县李鹊镇境内,位于黄丘村与赵庄村的淄河边上,有一个高大的土丘,当地的人们叫它“黑狗冢”。
相传,清朝时期,有一个河北商人外出做生意路过此地。他骑着小毛驴,他家的黑狗紧紧地跟在身后,淄河水波光粼粼、流水潺潺,虽然天气已经很凉,但两岸树木茂密,落叶黄花,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商人因赶路做一笔生意,无心欣赏淄河美景,只顾向前赶路。一直走到天黑,才找到一家客栈住下,在他收拾行李时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做生意的一口袋银圆不见了,他当时就吓了一身冷汗,他不清楚银圆到底是自己丢了,还是被人偷了。这时他才想起自己的黑狗也不见了。于是,他便心急火燎的到处找,寻找了一宿也没找到。银圆没有了,生意自然就做不成了,商人只好顺着原路往回赶。当他刚过黄丘村,老远就看见自家的黑狗一动不动的趴在那儿,他赶紧跑上去,把黑狗抱起来,这时他惊奇的发现,自己的一袋银圆完好无损的压在黑狗身子底下,黑狗已经奄奄一息,不一会儿就死了。商人伤心的哭起来,他明白了自己把银子掉了后,黑狗就守在银子边没离开半步,宁愿饿死冻死也把它压在身子底下。悲痛的商人为了感激黑狗忠于主人,于是,就拿出银子在黑狗死去的地方修了一座坟。人称“黑狗冢”。9“花官乡雒家村”的传说小清河的北岸、广饶县花官乡西南部与博兴县交界处,有一个村庄名叫“雒家”。据该村《雒氏家谱》载称,明洪武四年(1371年)雒尚裔夫妇由枣强县迁来。据说当时,雒尚裔一根扁担挑着三个儿子,来到了乐安县北部这野草萋萋、蓬篙遍野的荒洼地带。他见一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古河道(宋元时称运粮河)南岸有一高埠,便在高埠上垒了三间草房定居下来,后又定村名为“雒家庄”。雒尚裔夫妇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劳作。有一天傍晚,他扛着锄正从南洼往家走,忽然看见西北方向有缕缕夕烟升起。他感到很奇怪:噫,这荒洼还有人家哩!于是,他就向着夕烟升起的地方走去。走到近前,他呆住了:眼前是座墙倒屋塌、瓦砾遍地的荒村废墟,村子里只有一位老妪还健在。善良厚道的雒尚裔望着这位年迈的老妪,对她说:“你若不嫌弃,就到俺家去住吧!孩子们正缺个嬷嬷照管呢。”这老妪自然满口地答应。雒尚裔便把老妪接进了自己家,让到炕头上,端茶送饭像侍奉亲娘一样。三个儿子也在老妪面前一口一个“嬷嬷”地叫,老妪整天笑眯眯的。日月如梭,一眨眼功夫十七八年过去了,嬷嬷年过九十,已临大去之期。雒尚裔夫妇及其儿子们日夜守候在老妪身旁,端屎倒尿,细心护理。不久,嬷嬷溘然逝去,雒尚裔全家披麻戴孝,将老妪葬于了古河南岸。雒尚裔的孝行很快传遍了周边村落,一时成为美谈。雒尚裔的三个儿子也像父亲一样勤劳吃苦,兄弟仨开垦了大片土地,并引来小清河水灌溉,年年收获盈余,“谷满仓,粮满囤”,家道逐渐殷实富足起来。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秋,雒尚裔逝去。为彰示雒尚裔的孝行,乐安县知县谢中呈上报山东布政使司批准,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雒尚裔树立了孝坊一座。坊体高大,立于村东南“大官道(明清时通往京城的道路)”旁。牌坊正面中心刻有“忠孝千古”四个大字。尔后,雒尚裔的后代遂将“雒家庄”改为了“雒家坊子”,并沿用至今。10“梯门村”的传说相传唐太宗贞观元年,河水泛滥,今广饶县陈官乡梯门一带,房屋、庄稼被淹,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当时,青州北海郡就下令征民工五万人,在千乘县境内挖河排水。不知怎么的,民工们白天挖出的沟,夜晚又自行填平了,民工们大惊。报河工,河工就亲自做了标记,结果天亮一看,标记全没了,又恢复了原样,河工大惑,但下令继续干。可日复一日,工程毫无进展。传说当时民工中有张姓兄弟俩,家境非常贫困,是带着老娘讨饭要来的干粮前来挖沟的,眼看着带来的干粮快要吃完了,可是工程却遥遥无期。他俩想起家中的老娘,不禁暗自伤心落泪。这时候,有一个白胡子老头来到了这里,向兄弟俩讨饭。白胡子老头有气无力地说:“小兄弟,我到女儿家走亲戚,到了这里饿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给口吃的吧!”弟弟对哥哥说:“哥哥,我们就这点吃的,若给他吃了,我们还吃啥?”哥哥却说:“救人要紧,况且这位大爷还要走远路。”说着,哥哥就把干粮递给了老头。老头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吃了起来。也不知道他几天没吃饭了,饭量惊人,一会儿功夫,就把兄弟俩余下的干粮吃了个净光。吃完后,老头看着兄弟俩伤心的样子,关切地问:“吃你们的干粮心疼了?”“不,不是。”“那是为啥?”哥哥就把这儿的情况告诉了他。老头一听哈哈笑了起来,说:“不用愁,明天你俩回家侍候老娘就是了。”说完这话,白胡子老头就又继续向西走去。到了晚上,人们睡得正香,忽听得自西向东刮来了一阵狂风,工地上就如翻江倒海一般,万马奔腾,声如响雷。吓得人们蒙着头缩在被窝里,不敢出门。有几个胆大的出去一看,只见一条巨大的青龙,张牙舞爪地,正用头拱着土,由西向东而去。第二天早上大家起来一看,眼前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河岸陡直的大河。这条河由西大芦湖(今高青境内)向东直达东海,地上的积水也顺河而下了。因这条河两岸陡直,人们便为其取名陡河,河两岸从此以后便成了富庶之地。为了纪念这条青龙,人们用河两岸的土,在河南崖修筑了一个数丈高的高台,台上建寺庙一座。寺庙香火极盛。兄弟俩带着老娘,来到庙东南附近安家立户,世代繁衍。后来这里形后来这里形成了村庄,因村里通往庙台正门的路成阶梯状,便取村名为“梯门”。11“孙九龄与孙家口”的传说
清乾隆年间,乐安县南夏口村有位秀才名叫孙九龄。他自幼攻读律法,书底很深,人称"乐北讼家"。有一年秋天,孙九龄与桓台村的秦俊为争地打开了官司。两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最后打到了县衙。秦俊性子猛,好打架,不怕官,也好"恶人先告状",是横行乡里的人物。当时,桓台村有个忌讳:挖圈抬粪都得躲着秦俊。谁家抬粪时若是让他闻到或是碰上,他就会光了膀子,拿着刀子,堵在那家的门口叫骂。平常里还真无人敢惹他。话说回来,这俩上了县衙大堂,孙九龄据实禀告:"太爷,俺南夏口村有片荒地叫八亩地,也叫孙家口。原本无人耕种,近几年村里的乡亲才开垦出来种上了庄稼。而他秦俊到泺河饮马,见那里庄稼长得好,就骑上马圈地,霸占了下来。望太爷明察!""不对,这地原是我的,叫'秦家窝'!"秦俊一口咬定这地是他的。县令听罢,不知谁是谁非,一时无法决断,就决定亲自去查访个真伪。孙九龄知道秦俊是出了名的"土光棍",为了打赢这场官司,他便在县城里找了一些要饭花子,给他们买了一些烧饼,然后对他们说:"县太爷去乐北办案那天,请诸位兄弟一定要齐声地喊'走啊,看县太爷去乐北验孙家口去!'官司若打赢了,我孙九龄必有重谢!"果然。过了不几日,知县出衙去查访。这时候,几百个要饭花子就前呼后拥地喊:"走啊,走啊,县太爷去乐北验孙家口了,咱们也看看去……"。知县听了这话就心中暗想:"孙家口"果真是南夏口的!不然,这些叫花子咋这么说呢?秦俊属恶霸,理应严惩!查访完毕,知县得出结论:秦俊实属霸占土地。知县遂叫衙役当时就绑了秦俊。这一天正好下着细雨。秦俊眼珠子一转,对知县说:"老爷,我实在冤枉啊!你看,老天爷都在为我掉泪呢!""秦俊,你横行乡里,民愤极大,老天爷哪是为你掉眼泪,是在为你紧绳扣呢!"得,知县给了他一个窝脖儿。这时候,正蹲在泺河北岸豆子地里看热闹的于道乾站出来说:"真是青天大老爷啊!"这于道乾是北夏口村人,贡生,曾做过官,和这个知县是老朋友。知县听到有人夸赞他,很高兴,就得意地问于道乾:"于年兄,你看这官司断得咋样?""知县老爷秉公执法,愚兄无啥可说,佩服!佩服!"原来,这于道乾的出场也是孙九龄精心安排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孙九龄为老百姓打赢这场官司,遂将"八亩地"改为了"孙家口",并一直叫到今12大名鼎鼎“邱二斋”的传说注:邱二斋:清朝康熙年间流传在今山东省广饶县一带的一位民间传奇人物,故事颇多,在民间流传甚久,好像已经编纂成书了,下面是他的一些民间传说,权当一乐。1、聊斋的故事
一年秋天,邱二斋进京参加会试。到京城一看,到处都住满了应试的考生,他转来转去,好长时间没有住下。傍晚,他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店,找到店主一问,同样客满。他想:“夜色降临,住店已是很难,今晚只好露宿街头了。”他刚要转身出去,这时从房里走出一位高个子英俊青年,年纪大约十八、九岁,对邱二斋大声说:“兄台慢走,天色已晚,还是大家挤挤住下吧。”他和店家一说,店主欣然答应。邱二斋这才有了安身之处。邱二斋对这青年人的热情帮助非常感激,向他连连道谢,问他姓名,方知此人名叫蒲松龄,淄川人。也不知是他们二人有缘,还是天意安排,让两位才子住在了一起。二人初次接触,一见如故,说话很投机。邱二斋的年龄大一些,蒲松龄尊称他“澄翠兄”(邱二斋字澄翠)。
白天,考生们都忙于拟撰文章,研究试题,紧张地做着考前准备工作。唯独邱二斋专心创作他的《东郭传》,好像会试与他无关,蒲松龄对此大惑不解,邱二斋回答说:“我对仕途、名利看得淡泊如水,这次会试,只是迫于家父压力,我不得不来。我喜欢鼓词,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考试只是应付而已。”
蒲松龄对邱二斋说:“澄翠兄,你的鼓词《东郭传》撰写完后,能够送我一本?”邱二斋非常高兴地说:“只要你喜欢,过后抄一本送给你。”
蒲松龄对邱二斋的为人也很是敬重。到了晚上,忙碌了一天的考生们,躺在床上,便天南海北的海扯起来。有一次,蒲松龄提议说:“数澄翠兄年龄大,见识广,就让他给咱们说段故事行不行?”大家一听十分赞同。邱二斋无法推辞,便对大家讲了起来。
邱二斋是出了名的“故事篓子”,他口才好,擅长说唱。他在专讲鬼神狐怪的故事,情节既离奇又生动,绘声绘色,把众人听的诗如醉如痴。蒲松龄不光听得如了迷,还有所思考——若把民间流传的这些故事写成《鬼狐传》,不是很好么!俗话说得好,光阴似箭。邱二斋的故事没讲完,会试已经结束。考生们打点行李各奔东西。邱二斋与蒲松龄分手之后,成为挚友。不断地相互往来,交看著作。他与蒲松龄的亲密关系保持到终年。后来,蒲松龄把创作的《鬼狐传》改名为《聊斋志异》。2、有一天,邱二斋和一个小伙伴在村外面玩耍。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位美丽的少妇。邱二斋对小伙伴说:“你信不信?我能和这位美少妇亲嘴。”小伙伴说:“你吹牛,你要是真的和她亲嘴,我给你家挑半个月的水;你要是亲不了这少妇,你给我家挑半个月的水,你敢不敢打赌?”邱二斋说:“好。”一会儿,这美少妇从他们俩个人的身边走过去了。邱二斋看她快走远了,就追上去,说:“大嫂,等一等。”少妇站住了,疑惑的看邱二斋。邱二斋说:“你偷吃我家的韭菜了。”少妇说:“没有。”邱二斋说:“我不信,我家的韭菜少了,一定是你偷的。”少妇说:“没有,不相信你搜。”邱二斋说:“一定是你吃进肚子里了,你敢让我闻闻么?”少妇说:“你闻吧。”于是,邱二斋就凑上去闻了闻,远远的看着就像亲了一个嘴。小伙伴就给邱二斋家里挑了半个月的水。3、邱二斋小时候,天真活泼,非常顽皮,经常在外惹事闯祸,让外人找上门来。为此,也多次遭到父亲邱歧的责罚。父亲对他的苦心管教,由于二斋年幼无知不理解,心中常有不满情绪,有时也想找机会给他父亲出个难题。
有一天,正下着小雨,大家无法下地干活,他父亲约了几位好友来家中喝酒过阴天,让邱二斋给他们支使。
邱二斋一见,认为机会来了,事先准备了一包泻药,藏在身上。大人们酒喝足了,准备上饭。面条做好后,他趁人不备,在一碗面条中把泻药放上,然后他恭恭敬敬地把碗端在父亲邱歧面前。邱歧见他的儿子,在众人面前跑前跑后,十分勤快,象变了个人似的,很是得意,饭吃得又香又快。邱二斋见他父亲面条下肚,便溜到外边,把一根红布腰带搭在茅厕墙上,自己躲在了一旁偷看。
饭后不久,他父亲觉得肚子咕咕直响,很想解手,也没跟众人招,就直奔茅厕而来。当他看到墙上搭着一条红布腰带,以为大儿媳妇在里面,便又退了回去。一连三趟,总不见儿媳出来,实在支持不住了,便慌忙朝街上跑,准备到邻居家去解手,谁知二斋早已候在大门口,一见父亲出来,便急忙把大门反挂上。此时,他父亲欲出不能,欲回不得,犹处狭谷,进退两难,一着急,拉了一裤子,弄得又脏又臭,在朋友面前大失体面。
邱歧换好裤子出来找二斋算帐,早已不见他的踪影了。
后来,邱二斋长大成人,每当提起此事就很内疚,因而对他的父亲也格外孝顺。 4、五月里的一天,邱二斋和小伙伴们在济水南岸的河边割草。
河岸南边的麦田里,财主张老九雇着十几个短工正在顶着炎炎烈日割麦子。他们脸上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滴,身上褂子也都湿透了。天气尽管这样热,可是这些短工们头不扬,手不停,为的是挣张老九那几个工钱。
晌午了,张老九和一个长工赶着驴车送饭来了。邱二斋看见长工从车上搬下一个大筛子,张老九裂开粗嗓子吆喝:“伙计们,吃饭了!”
邱二斋见短工们手拿着干粮直发愣,就凑到近前仔细一看,干粮是高梁面掺着谷糠蒸成的一个个大饼子。一个短工拿着饼子忿忿地说:“干这么累的活,管这样孬的饭,不怕伤天害理!”
邱二斋见张老九对待短工如此刻薄,心中义愤填膺,有心捉弄这个吝啬的财主一下。可巧,这时一只野兔从麦田里窜出,邱二斋一见,急中生智,大喊一声:“野兔子在那里吃麦子开了,大家快逮住它啊!”
正聚在一起准备回家的小伙伴,听到邱二斋呼喊,就都丢下背上的青草,一窝蜂的窜到麦田里捉兔子去了。十几个人在麦田里拦东挡西,围北堵南,急跑猛窜。一会儿就把张老九的一片麦田扑蹬的不成样子了。
张老九一看,心疼地直跺脚。急忙喝令孩子们立刻停下,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他回过头来又冲着邱二斋吼道:“都是你这小子多嘴多舌咋呼啥?糟蹋了我多少麦子。”
邱二斋一挺胸脯,振振有词地说:“我是看见兔子吃你的麦子才喊的,想不到好心做了驴肝肺!”
张老九余怒未消,指着邱二斋说:“ 你小子听着,今后我张老九家的事用不着你管,你要是再多嘴多舌,我就砸断你腿!”
无巧不成书,当天下午邱二斋牵着黄牛在河岸边吃草时,又见到张老九站在地头上监工。这时长工赶着驴车来拉麦子,刚到地北头,张老九看见地南头来了几个拾麦子的,就对长工说:“你快去把地南头那几个拾麦子的给我撵出去!”
长工答应一声,把缰绳往张老九手里一递就走了。这块麦地南北有二百多步(一步为六·二市尺)长,长工赶到地南头和那几个拾麦子的人争执起来。
张老九远远望见那几个人不肯走,就气呼呼地把缰绳往地上一扔,直向地南头奔去。
套在车上的驴,连着拉了几趟麦子,也已经饿了。现在见主人撒缰而去,就拉着大车径直向河边的青草奔去。不料大车下坡的惯性推着它直向河里滑去。驴想立时收住蹄子,无奈又套在车上,身不由己,数番挣扎之后,终于越陷越深,河水很快漫过头顶窒息而死了。
张老九从地南头回来一看,驴和车都不见了。经过仔细察看,才发现驴露在水面上的两只耳朵。张老九气急了,就朝着正在河边悠闲放牛的邱二斋大发雷霆:“你瞎乎着两只眼,没看见驴和车都掉进河里了吗?”
邱二斋静心地说:“看见来。”
“哪你为什么不赶快吆喝人来救?”
“我害怕。”
“你害怕啥?”
“害怕再管你家的事让你砸断我的腿!”。 5、
一天,邱二斋跟着大人到财主郑老八家打短工。活路是往粮仓里拉粮食。
中午吃饭时,照例是给短工们吃的半糠饼子就咸菜。大伙都知道郑老八的粮仓是大囤满小囤流,现在竟管这样的饭食,连狗食都不如。因此吃在嘴里,气在心头。
饭后,郑家来了一位客人。邱二斋站在房前的花池边,听见郑老八在屋里向客人吹嘘:“我郑老八天生有一副菩萨心肠,说起四村八庄扛活的饭食来,哪一家我也敢和他们比一比,无论春夏秋冬,顶数咱家管的饭食好!”
邱二斋一听,气不从一处来,本想过去和他理论一番。但他转念一想,计上心来,随手抄起一根棍子就朝郑老八的花狗打去。
郑老八听见花狗“嗷嗷”的叫声,走出房门一看,只见邱二斋又象发疯似的拿着棍子去打他喂的猪。
郑老八见状便大声问道:“你为啥打我的狗和猪。” 邱二斋说:“你问问它俩吧(指狗和猪)。” 郑老八说:“叫我怎么问哪,它们又不会说话。”“难道你没听见它‘哼哼’,嘲嘲么?” 邱二斋指问。 “哼哼,就是你别瞎吹啦,我们的饭食哪去了呢?嘲嘲,就是我们要找他(指财主)算账去?我见猪狗都出来了,我就用棍子拦回去了。”“这怎么可能呢?”郑老八不解地问。邱二斋揭穿道:“干得牛马活,吃得猪狗食。人前瞎自吹,‘良心’在哪里。说是菩萨心,有粮不给吃。看你咋做人?看你怎么比?”
那位客人听了后说道:“原来如此。”就起身告辞了。 6、 丘二斋从小就鬼精灵,上书塾的时候,背书不认真,被先生用戒尺狠揍一顿,丘二斋觉得冤枉,想了个办法报复先生,他把一个蝎子栓在先生常坐的椅背上,先生刚刚坐下,就被狠狠地蜇了一下,大叫一声跳起来,仔细一看,椅背上拴着个蝎子,还有一张小纸条,上写着:“丘二斋,下毒虫,蜇着你,我不疼!”先生大怒,揪出丘二斋就要开打,丘二斋连忙否认:“那不是我放的,那是有人陷害我。如果是我放的,怎么会不打自招,写上自己的名字?”先生一想也是,就放过了丘二斋。 7、丘二斋经常逃学,有一次,丘二斋逃学在外,没吃早饭,腹中饥饿。正赶上一个财主找短工耩芝麻,丘二斋应招而去。这个财主生性吝啬,工钱压得不能再低,早饭稀得跟水差不多,丘二斋吃得不爽。种芝麻时,丘二斋趁财主不在,把耧仓口开到最大,芝麻种全下在了一垄里,然后拉着空耧仓全部耩完,吃过午饭,拿了工钱,丘二斋扬长而去。财主收拾饭桌时,发现桌上有一小诗:“我是河南(不是黄河,是本地的小清河)丘二斋,因为逃学跑出来,扶耧撒种我不会,阴天下雨拔着栽!” 8、有一天,邱二斋去老岳父家走亲戚,岳父家里老岳父、老岳母、舅子媳妇都在忙着,邱二斋就自己在屋里坐了一会。邱二斋觉着无聊,就走到院子里,突然,他看到舅子媳妇往厕所去了,就想捉弄捉弄老岳父一家。等他看到舅子媳妇进了厕所掩上门后,就跑到厨房里抓了一把米,从厨房门口一路往厕所撒去。撒完后,就去告诉老岳父说:“不好了,有人偷米,躲进厕所了。”老岳父一听,就顺着地上的米往厕所找了去了,一边找一边骂:“谁偷米,快出来。”到了厕所门口见门关着就去推门,舅子媳妇在厕所里一听公公来了,顾不上提裤子,拼命用手抵住门。他们两个一个推一个抵,谁也不给谁开。邱二斋就去告诉老岳母:“娘,岳父大人也真是不嫌害羞,儿媳妇在厕所里解手,他要进去看呐。”老岳母一听,跑过去照着老岳父就是两巴掌:“你个不要脸的老东西,儿媳妇你也要占便宜。”老岳父急了:“有贼偷米,藏在里面。”老岳父住了手,儿媳妇也提上裤子出来了,三人一说,知道是邱二斋搞的鬼,就去找邱二斋算账,邱二斋早没影了。9、还有一次,丘二斋和两个同学赶考,来到一个叫白云坡的地方,天色将晚,找客栈打个宿头,客栈已经满员,客栈掌柜又不想放过发财的机会,就把丘二斋等三人安排在做豆腐的工房里,每人两吊钱(上房的价格),还说:“豆腐房做豆腐时天天烧火,比客房都暖和。”于是,丘二斋等三人就住在了豆腐房里,时值严冬,破房子四面透风,三人冻得聚在一起,直打哆嗦。丘二斋叫两人把一块大石头放到煮豆浆的铁锅里,也不加水,然后就在下面点起火来,把屋里的三领草席和两领苇箔全烧了,三个人暖暖和和过了一晚,早上就匆匆走了。掌柜见他们走得匆忙,怀疑他们偷了东西,赶紧到豆腐房看,里面还弥漫着烟雾,掌柜揭开锅盖,见锅里放着块大石头,他怕石头把锅压坏,赶忙想抱出石头,刚搬起来,就烫得手疼,连忙放手,嘭的一声,铁锅砸得粉碎。掌柜气急败坏,赶出屋外,看见墙上写着几句诗:“赶考路过白云坡,两吊房钱不算多,三领草席两领箔,临走让你自砸锅!”掌柜看罢,大叫一声,背过气去。10、有一次,邱二斋和一群秀才去县城,走到半路走累了,在一个村子的村头休息。人们抱怨走得慢,要是有个赶脚的多好呀。邱二斋说:“那好办,一会儿,我给你们每人雇个赶脚的。”恰巧,从村子里走出来一个小媳妇,到村头的井上去挑水,邱二斋走过去,夺下人家的桶就扔到井里了。这个小媳妇就大声喊:“快来人呀,有人把我的桶给扔井里啦!”村子里的人听见了,都拿了扫帚、铁锨、棍子出来撵,邱二斋他们一见,就赶紧撒丫子跑。一口气跑出了老远。见后面没有追的人了,大家才停下,一边喘着气一边抱怨邱二斋不该惹事。邱二斋说:“你们不是嫌走得慢吗。我给你们雇的赶脚的怎么样?”11、有一年丘二斋骑一头驴去省城济南考试、到济南后正愁驴没处放。这时正好过来一个酒糟鼻子的人。于是他走上前说:你的鼻子我知道那里能治,我给你写一封信,你骑上我的驴去治鼻子,这人很高兴的走了,到了广饶石村丘家,栓好驴呈上信,见丘父也是酒糟鼻子,曰:我是来看鼻子的,丘父说:我的鼻子还没人治好呢?于是展开信一看曰:大鼻见大鼻管他一顿饭留下咱的驴。12、丘二斋在河边游泳。河里有几个盲人在洗澡。几个盲人对丘二斋说:“年轻人干嘛你?”丘二斋说:“游泳呗”。丘二斋眼珠一转就想作么以下这几个人。就说:“我叫都来看”!邱二斋洗了一下就赶紧上岸了,并且拿走了他们的衣服。几个盲人洗完发现没有了衣服就大喊:“都来看”!正好有几个妇女经过,大骂了几个盲人。丘二斋早跑了!!!!
13、 年关的县城庙会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有叫买叫卖的商贾店铺,有街头杂耍的民间艺人,更多的是扶老携幼看热闹的人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好不热闹,邱二斋也夹杂在人群中。他今天也来赶庙会,好在庙会上买点年货。
他刚转过一条街,忽然看见前面的十字路口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一群人,他出于好奇便挤了进去,一看,见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一问围观者才知道,那个斜戴帽子留着小胡子的青年人是街上出了名的小痞子。他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是当地的一霸,无人敢惹。这不,他借赶庙会的机会又出来寻衅滋事,围观者敢怒不敢言。邱二斋听到这里,心想: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如此横行霸道,竟无人过问,今天非刹刹他的威风,打掉他的气焰不可!便从人群中挤出,来到一家店铺前,借了文房四宝,展纸写了几行字一叠,托了一个少年给那个痞子送过去。
此时,只见那个痞子盛气凌人得不得了,双手叉腰,嘴和鼻子都撇得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嘴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那种傲慢劲简直不可一世,少年挤进人群,把纸递给了那个痞子,开始他还不以为然,展开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脸色骤变,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他用一双鼠目向四周打量了打量,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便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跑了。
围观的人们面面相觑,大惑不解,都觉得今天这是怎么了,刚才这家伙还吹胡子瞪眼,神气得很,怎么一下子就溜了?原来邱二斋在纸条上写道:父母巡县,碰上土蛋(地方话,意思是痞子),小子有种,公堂相见。几行字,就把他给轰走了。
邱二斋因家境贫困,经常离学打短工,好挣几个钱补贴家用,以帮父母度过那拮据的日子。
附近有家财主,名叫甄奇仁,他人面兽心,笑中藏奸,虽然见了人点头哈腰,但一肚子花花肠子和脏水,千方百计剥削穷人。凡给他干过活的人没有不恨他的,因此,送了他一个“真欺人”的外号。也许是他缺德之故,常年病疾缠身,体瘦如柴,腰弯似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见风就倒的样子。
有一年六月,邱二斋来到这财主家打短工(言明工期半月)。别看二斋年小,可他心灵手巧,样样活儿干的不错,还有一手剃头的好手艺,财主也很满意。眼看半月的工期到了,财主鼠目微闭,想开了诡点子,怎样克扣邱二斋工钱,让他滚蛋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十拿九稳的法子。
财主把邱二斋叫到他房里,指了指桌上的钱袋说:“你的短工期满了,也该把工钱给你,不过我想考考你,如果你在这屋里不用水给我洗头,就能把我的头发剃光,钱一个子也不少给你;如果办不到,那我就扣你三成工钱。”
“真是岂有此理?不用水洗头,怎么剃?”邱二斋心里很生气。可他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微笑着应下来。“ 可以,不过我也有个条件。”二斋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人谁也不能从嘴里发出一点声音,否则钱你就扣不了。” 财主点头答应了。话刚说完,邱二斋上前用床单把“真气人”的头蒙住,并缠了两圈,然后又把他推倒在地,这财主闹不清是何因由,刚想喊人,又用手把嘴捂住。直气得怒目喷火,他急扶地而起,还未站稳,又被邱二斋推倒了。就这样推倒来,起来倒下……。
六月伏天,蒙着头的财主被折腾了几遍。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额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淌,头发也全湿透了。邱二斋还嫌湿得不够,又在他头上尿上一泡尿。这时二斋搬来一把椅子,把象落水鸡似的财主从地下拉起来按在上面,再揭去蒙在头上的床单。取刀噌、噌、噌三下五除二地给他剃了个净光。取来镜子让他照照,语中带刺地说:“这你该满意了吧!剃了头又省了水。” 便拿起钱袋,查点了一番扬长而去。15 、石辛镇北头,有一户王姓财主,从外乡请来一名姓田的塾师,教授本家的几个子弟。这位田先生,自命不凡,时常用文言污辱他人。
田先生任教后,就听人讲,村南头有个邱二斋,年仅十四五岁,已是经论满腹,才华出众,全村人都为之敬慕。心想:十四五岁的孩子有什么了不起。改日,我把他叫来,当众羞辱他一番,借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清明节后的一天,夜里下过一场小雨。万物清新,气温宜人。
田先生饭前喝上一壶酒,诗兴来了,随口吟道:“夜闻沙沙雨,晨起万象新。校头落啼鸟,红日映白云。”吟罢,欣然自得。想到:我这样的才学,恐怕在石辛镇是首屈一指了!但人们偏要敬慕邱二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饭后,便吩咐学生王浩:“你到村南头去把邱二斋找来,说我有事叫他。”王浩走后,田先生胸有成竹地叫来几个学生和几个家人,一同等待邱二斋的到来。
时间不长,王浩在前引路,邱二斋穿一件蓝布对襟小袄跟在后面进了门。由于院中地湿路滑,二斋不小心摔倒了,引起田先生等人哈哈大笑。田先生带有讥讽的大声吟道:“小小叭狗穿绿袄 ,何必跟头见师尊。”
二斋一听,田先生污辱自己,起身还道:“ 丈二跻螬迎贵客,身着绛袍假装人。”众人听后,都吁吁相观,不知所措。
第一回合田先生就没占上风,觉得很失脸面,没奈何只好把二斋让至屋内。
坐定后,田先生首先开口道:“久闻邱生才学过人,今日见面,果是不凡。”
二斋急忙接口道:“学生才疏学浅,不懂礼貌,方才失敬了。”
田先生说:“邱生不必客气,今日闲暇,咱二人对个联句作乐,意下如何?”
二斋说:“悉听尊便。”
田先生闻言,早有准备地说道:“那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
二斋说:“可以 !”
田先生话有所指地吟道:“荆棘拓柳,小棵仰头,何成大器?”
二斋听罢,略加思索,对曰:“黍麦豆谷,杂种下地,哪样‘先生’?” 王财主家人和几个学生都拍手说道:“对得好,对得好。欢迎再对一幅。” 这时,田先生已羞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推说肚子疼痛,回了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一早,村北头就传出了新闻:王财主请的那位田塾师,夜间背着行李溜走了。12篇故事,的确”广饶“敬请期待下一期如果你们还想看的话请留在评论里小编会采纳的,谢谢出品 | 东营圈
编辑 | 吉吉大王商务合作电话|东营银行哪家服务强?民意调查后台回复东营好银行即可参与投票为你支持的银行投上您宝贵的一票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参与。
标签:东营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二)
责任编辑:新闻网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