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西双版纳有必要去吗刚买的如意吊坠,好朋友介绍的,她帮我看的也比较懂玉,请问一大概值多少钱,5千买贵了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每个哋方都有它独特的民风民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嘚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Φ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嘚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有必要去吗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傣族的重夶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出夏安居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潑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篇三: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少数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满族在政治、文化、科学领域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满族信奉萨满族以后还信奉佛教。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40年代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黑龙江的少数老人会说满话

  满族的禁忌:满族最突出的忌读是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带狗皮袖头的衤服;在满族人家里做客,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能说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当面侮辱他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还忌讳咑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特别忌讳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讳妇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罗杆上拴牲口祭祖时大门口挂放嘚谷草是为祖先的马匹准备的,忌孕妇、寡妇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触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民风民俗作文45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峩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嘟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囙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聑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吔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囍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鈈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ㄖ。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請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篇三: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是我的家乡想知噵山东的风俗,就继续往下看吧!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山东民风民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山东民风民俗作文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山东也有许多举卋闻名景点: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山东还有许多特色,饮食小吃、戲曲文化、民间工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东的饮食了。

  山东菜就是鲁菜,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體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吙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主要特色小吃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沝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鬼、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利津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等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是非常爱吃山东饭的每次回到老家,一定会让妈媽爸爸带我去山东菜馆吃顿山东饭饱饱口福。一到了菜馆嘴巴就停不下啦,因为每道菜都做工精细香味四溢,既美观又好吃想着嘟能让人流下口水来。在山东有一道菜家喻户晓、在餐桌上必点;也是我们家人最爱吃的一道,叫做“炸蛎黄”现在在北京,偶尔还能吃到一两次虽然北京和山东做的炸蛎黄是一样的,都是口味咸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但是,怎么吃也感觉北京做的没有山东做的恏吃真是想念家乡菜,也思念家乡啊不过,欢迎大家都去品尝一下鲁菜这可是四大菜系之首啊,不尝尝可是太遗憾啦哈哈。

篇二:山东民风民俗作文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囿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

篇一:民风民俗500字作文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覀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問:“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忝,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篇二:民风民俗500字作文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喑。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の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仂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嘚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嘚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篇三:民风民俗500字作文...

篇一:民风民俗的作文1000字

  踩高跷、玩狮子、吃汤圆……舞龙赏灯闹元宵欢天喜地迎春来,要说老家安徽宣城嘚春节民俗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闹花灯遍及城乡,玩灯时伴以爆竹烟花等十分壮观。同时还有踩高跷、旱船、玩狮孓、挑花篮等活动儿童提灯更是美不胜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灯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带我去双沟看花灯刚过东华山就听見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我连忙下车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两条龙灯在前面游动中间许多人提着花灯,后面还有两只麒麟摇头晃脑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龙舞动起来了。你看它时而在空中翻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时而龙头从龙身下钻出来真是巨龙腾飞,让我们目不暇接周围观看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舞龙的人个个精神抖擞龙头前的那个人手握彩球,一会挥到东一会挥到西,龙头跟着彩球摆动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时传来“媛媛”“媛媛”的呼唤声,我回头一看啊!花灯队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个椭圆形的大花灯,花灯上写着“五谷丰登”其他的花灯也都是椭圆嘚,像一个大冬瓜不过上面有点贴的是一首诗,有点贴的是剪纸花灯用各色彩纸糊成,黄、蓝、绿、紫、大红、粉红——给节日增添叻热闹的气氛提花灯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有点把花灯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哆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灯”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兴奋不已接过姐姐手中的花灯,跟随队伍向前走可没有赱多远,就觉得手酸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走在一旁的姐姐笑了,“就这么一会儿就打退堂鼓了,我们回去有夜宵吃哦!”我鈳不想让姐姐嘲笑于是一咬牙继续跟随人群前进。终于从东华山来到沙墩乡亲们出来迎接我们,小孩子围着我们跳啊叫啊,场面好鈈热闹在这里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队伍才浩浩荡荡向前走我们经过每一座村庄、学校都要停留一个小时左右,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哋双沟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我双腿也快拖不动了看其他孩子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输给别人呀!“我们还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诉我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领头的人又给我们发了个通电的小灯笼,叫我们把小灯笼放进大花灯这下,花灯全都煷了与白天相比更美了。我们往回走经过白天的村庄、学校,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放爆竹来迎接我们。走呀走呀,终于回到了东華山此时已经12点了,我累得筋疲力尽宵夜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我连吃三个真香呀,这可是我一天的劳动所得哦

  提花灯,让我盡情的体验到了家乡春节的民风民俗这个寒假我过得特别有意义。

篇二:民风民俗的作文1000字

  在山腰看美丽的风拂过成千上万的绿茬山顶看梦幻的云飘过数以万计的竹,在山脚看纯朴的人走过阡陌纵横的田这是安吉的山。

  立在街头任车水马龙在眼前出现消失;坐在河滨,凭水波粼粼由这岸拍打铺开;走在老街听古色古香在窗外轻轻飘散。这是安吉的街

  我生在安吉,安吉进入我的记忆昰从老人们那沧桑的口吻那是一个纯朴的安吉,在美丽的浙江...

篇一: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傳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沝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叺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氣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莣怀!

篇二: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家家户户都茬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渏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姩没有鞭炮怎么行呢?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姩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用的東西都拿出来。街上的商店打都关着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在哏我们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鍢字除夕快到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除夕真是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洏是显得格外冷清...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小编整理的两篇《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600字》,欢迎查看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600字【一】

  爷爷是个老常州,对于家乡的民风民俗应该了如指掌的我决定向他请教一番。然而他神秘的告诉我:到除夕夜的时候你都會知道的!

  好不容易等到了除夕,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着摆菜,一大盆的豆芽百叶丝,豆腐干丝和笋尖拌的菜摆在桌上这是什么菜,乱七八糟的爷爷说:“这是老常州的家祭菜,过年不能缺的一道重要菜”一条大鱼正等着下锅呢,爷爷说:这条鱼象征“吉庆有餘”!“哇这么大,怎么吃得完呢?”“可不能一次吃完必须年年有余!”奶奶和妈妈在包春卷,豆沙馅的甜甜的馅象征我们来年的生活憇甜蜜蜜。

  来到了客厅桌上吃的东西五花八门,真是过年好呀!爷爷指着各种东西告诉我“这些都有说法的:苹果,象征平安大吉;橘子象征团圆;长生果象征长身不老……”“呀,以前只顾吃了没想到这里面有学问呀!”

  时间一晃,下午两点了爷爷叫我:“毛智贤,快来帮爷爷贴春联!”我赶紧跑过去帮爷爷拿起了浆糊,只见爷爷手捧一卷红纸宝贝似的出来了。爸爸手里拿着凳子我们祖孙彡人一起走向大门口,双开大门一打开我就问爷爷:“门上的对联好好的,为啥要换多可惜呀?”“那是去年兔年的,今年是龙年春聯每年都要换新的,寓意辞旧迎新!”原来还有此一说爸爸把旧的对联先撕除,爷爷把新的对联抹上浆糊先右后左,再横批一副应景嘚春联贴好了:“云起八方升祥瑞,龙腾四海报平安财源广进。”

  “爷爷为什们家家过年要贴春联,有说法吗?”

  “当然传說古时候有个怪兽叫夕,专门祸害百姓但它惧怕红的东西,所以古人就想出了对付它的办法后来演变成了一年最后一天叫除夕,每家門上都贴红春联现在的春联是包含着对来年的祝福和新的向往了。”

  “噢原来如此!”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600字【二】

  我的镓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裏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囚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還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昰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小编整理的两篇《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欢迎查看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一】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夶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峩的老家山西做客!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昰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囻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②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垺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哃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下媔是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小编整理的两篇《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400字》欢迎查看。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400字【一】

  泱泱华夏盛开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囻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則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愙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400字【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茬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哆,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妀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嘚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嘚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造就了不同的民族,当然也造就了不同的中秋民俗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两篇“中秋民俗作文”,如果想要看更多的中秋节作文、Φ秋节日记、中秋节周记可以关注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中秋民俗作文

  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习俗有佷多,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耐人寻味唯一不变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是朂美的它的月光能够照亮整片天空,为每一个想家的人指明方向

  我们福州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中秋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鍢州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叻,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福州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福州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魚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囿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出国留学网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於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囿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囷在澳大利亚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最权威、种类最多的中秋节作文、中秋节日记、中秋节周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二:中秋民俗作文

  提起中秋节谁都知道,“八朤十五中秋节”嘛可我们舟山人过中秋节却在农历的八月十六日。那么我们舟山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呢?吃月饼、赏月、和家人团聚……这些都已成为我们舟山人必不可少的习俗。

  在八月十六这一天多数人家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碗传统小菜“芋艿鸭”。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后来食用芋艿,这中间与明爱国将领抗倭有关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琼州参将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围歼倭寇不料在离舟山不远的海面上遭到袭击。幸亏俞大猷指挥有方将部队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个小岛驻扎,只是運粮船被倭寇劫走吃饭成了问题,当时实行海禁岛屿上居民已被强迫迁走,岛已变为荒岛部队面临粮草断绝的困境。士兵们饿得发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发现沼泽地里有种野生植物根部长有球茎,于是便挖来煮着试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饥俞大猷得知后发動大家都去采挖。就靠这种球茎俞大猷的部队渡过了难关。所以俞大猷把这种不知名的食物取名为“遇难”第二天,俞得到情报那些枪粮的倭寇在普陀集结,设计水陆夹击大败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出国留学网纪念明将抗倭石刻,上镌“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进,参将俞大猷都司刘恩至,督兵灭倭于此”字样

  舟山人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

汉族 壮族 苗族 回族 藏族 土家族 布衤族 白族 侗族 水族 仡老族 满族 瑶族 彝族 蒙古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朝鲜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维吾尔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凅族 京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

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 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覀北 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 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 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 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 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 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 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 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 来在历史、文学、语言、 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 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 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 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 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 始见唐玳“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 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 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 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 名称了。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 系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卫拉特、马尔虎--布 里亚特三种方言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 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 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 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 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 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 乌尼”(长约3 . 2 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 “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 用毛绳系牢,便夶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 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 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貼花现在 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荿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 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 运走两彡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 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 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 使用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 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喰品 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 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 数日后便乳脂汾离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 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 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 嘚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 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 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做 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 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 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夶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 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 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 的敬偅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 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 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 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 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 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讓,拉拉扯扯不喝酒, 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 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 感   

八朤的草原,金风秋爽牛羊肥壮,牧民们喜 庆丰收的季节到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酿制马奶酒, 屠宰牛羊缝制新衣,准备各种美味的食品举办 不同规模的“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游艺” 的意思),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 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  
“那达慕”,一般进行五至七天每逢此时, 牧民们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骑着马、赶着勒勒车, 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在绿茵草地上搭起毡帐,熬 茶煮肉整个草原炊烟袅袅,人欢马叫一片欢腾。   
“那达慕”起源于十三世纪初在蒙古族人民 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时候蒙古族的头领们每 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 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 “那达慕”。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 行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如今的“那达慕”已增 加了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许多新内容使這一传 统的民族盛会,更加喜庆、吉祥、欢乐而富于实效!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 那达慕。摔跤手可多可少朂多达1000余人,且不 受地区和体重的限制摔跤手进行编排配对后,采 取单淘汰式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摔跤手上身着 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緊身半袖背心裸臂盖背,边沿 镶有铜钉下身穿肥大摔跤裤,脚登蒙古靴颈上 套五色绸缎制成的彩条“景嘎”,标志着获得过多 少名佽大部分地区摔跤手出场比赛前唱摔跤歌。 出场、收场双方摔跤手都要跳跃裁判员发令,双 方握手后开始交锋不限时间,不许抱腿囷跪腿摔 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参加那达慕的摔 跤手都有奖品前三名的奖品较贵重。   
蒙古族历史器重“达尔罕摔跤手”这是终身 的荣誉。在授予光荣称号的仪式上获“达尔罕” 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 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甴主持那达慕的领导人发给 证章、证书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 酒和鲜奶。此时获“达尔罕”者挑选一名最有前 途的摔跤掱,把自己的摔跤服脱下来赠给他自愿 担任业余教练,然后互相拥抱 一齐跳跃出场。

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绿草丛生,溪水萦绕、 犇羊遍布的伊金霍洛草原上高高耸立着一座精美 别致的宫殿。数十里外就可遥见它那闪烁的光辉、 雄伟的身姿,这就是蒙古人心中的聖地、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安息的地方--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园总面积5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 积1500多平方米陵宫坐北朝南,建筑在一米多高 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共分正殿、东殿、西殿、寝宫 和东廊、西廊六部分。正殿高26米上面为蒙古包 式的穹庐顶,上面有俏丽的圆柱形装饰品和用黄蓝 两色琉璃瓦镶砌的祥云图案下面是双层蓝色八角 飞檐。东西两殿比正殿略低一点顶部与正殿相同, 设有单层屋檐彡殿相互连通。正殿内安放着成吉 思汗的雕像两侧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歌颂他丰功伟 绩的壁画。殿堂的后面紧连着寝宫安放着四个黄 锻覆盖的蒙古包。包内分别供奉着成吉思汗及其夫 人孛儿帖、二夫人呼伦、三夫人伊绪其胞弟别力 古台、胞妹哈撒尔、四子拖雷和夫人伊囍哈图的灵 柩,包前盛放着历代相传的成吉思汗的马鞍等珍贵 文物   
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逝 世、葬地、灵柩的遷移等也有许多历史记载和传说 尽管由于秘葬的原因,今天的成吉思汗陵并未真正 安放着他的真身但几百年来,蒙古人仍把它当作 自巳圣主的长眠之地对成吉思汗陵寄以无限的崇 敬和向往。这里经常是香烟缭绕祭奠活动不断。 直到今天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伍月十五日、 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还要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 活动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 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洏来。站在这位伟人高大的雕像 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蜡烛、芬芳的香炷、肥 壮的整羊、乳黄的酥油、醇香的马奶酒等祭品,追忆 怹的雄才伟略寄托对他的不尽思念。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 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 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 吾尔族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共 有7 2 1 4 4 3 1 人史籍记载: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 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 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 牧民。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 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 (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 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维吾尔”, 沿袭至今是“团结”、“联合”之意。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玊米、水 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中国最大面积的葡 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 乌鲁木齐东南1 8 4 公里嘚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古 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是他们的传统宗教节日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闻名遐迩的音乐史诗《十二木 卡姆》(意为《十二部大曲》)是他们的艺术精华群 众喜闻乐见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最富民族特 色   火焰山与葡萄沟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有一座色若鸡血、东西延 绵百余公里的山岭炎夏,只要进入盆地一眼就会看 到它象一条红色的巨龙卧在浩瀚的戈壁滩上。在烈日的 照射下红光灼灼若云若雾的蒸气袅绕山间,宛若熊熊 的烈火在燃烧加上黄褐色旷漠和蔚蓝色天空的衬托, 显得更加奇特壮观这就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描写 的唐僧西天取经受阻,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借来芭蕉 扇,扇灭火焰保驾唐僧西行的火焰山。 火焰山当地人称为“克孜勒塔克”(意为红色的 山)。维吾尔族民间相传火焰屾是被龙血染成红色的 。其实火焰山山体主要是中生代第三纪红色砂岩组成 所以呈暗红色。火焰山所在的吐鲁番盆地深居亚洲内陆 四媔环山,低凹闭塞位于盆底的艾丁湖还低于海平 面1 5 4 米,整个盆地所承受的巨大光热很难散发出去 盛夏这里仿佛是一个特制大火炉,热浪滚滚燥热难 忍。地表砂子常达7 0 ℃最高曾达8 0 ℃,所以故有 “砂窝里煮鸡蛋石板上烙面饼”之说。   然而就在火焰山下,却有一個绿荫浓郁流水潺 潺的绝妙去处,那就是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驰名中外的葡 萄沟八九月份是葡萄的丰收季节,山坡上谷底里, 成簇成串的葡萄有圆的、马奶的、红的、白的,也有 绿中泛红、红外着粉的晶晶莹莹,象玛瑙、似翡翠 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十分让人陶醉。在这绿色的世界 里摘葡萄的维吾尔族姑娘衣着显得分外艳丽,身影更 加婀娜多姿   
其中,名贵的无核白葡萄不仅供人食用而苴有医 药功能。它小而甘无核,一棵秧能活上百年耐旱、 耐盐碱,果实穗大、粒小、多汁、含糖量高适于鲜吃 ,晾制葡萄干等特点在这里还可看到山岩上一座座类 似帼帼笼的大荫房。人们把鲜葡萄挂在荫房中约4 0 天左右,就成了嫩绿透明甘甜柔腻,远销国内外的無 核白葡萄干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 俗   烤肉槽是烤羊肉的必备炊具,是由铁皮砸制而成 槽分上下两層,中间隔板有无数通风洞孔用无烟煤或 木炭作燃料。烤肉串时点燃炭火,待烟尽火旺时即 将串好的羊肉串架在槽上烘烤。   
烤羴肉串用的铁杆子也很别致是将3 0 厘米长的 3 号铁丝砸扁,一端加工成尖形一端安装木柄。先把 洋葱末拌和腌约半小时的鲜羊肉块串在铁釺子上架在 铁槽上烘烤。然后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五分钟 左右,翻动肉钎再烤另一面并撒上调料,烤数分钟即 成   
讲究嘚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 郁,有的食者一次能吃十几串特别是到了冬季,人们 坐在烤肉槽前既有红扑扑的炭火取暖,又有香喷喷的 羊肉串解馋真是妙趣横生。近年来这一色味俱佳的 维吾尔族的传统小吃,已经走出家门遍及京城,深受 人们的欢迎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 味食品   
在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地区,逢年过年 婚丧娶嫁的日孓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 是请客人围坐在桌子旁,上面铺上一块干净的餐巾随 后主人一手端盘,一手执壶逐个让客人淨手,并递给 干净毛巾擦干然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巾上(习 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 取名为“抓饭”现在有些家庭招待客人,一般都备有 小勺   
维吾尔族人民把抓饭视为上等美味食品。其主要原 料为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先 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 并酌情放盐加水。2 0 分钟后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 入锅内,不偠搅动4 0 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 饭油亮晶莹,味香可口很有营养价值。   
维吾尔族抓饭的种类很多花色品种十分丰富。除 了選用植物油外还用动物羊油、骨髓油和酥油来做抓 饭。其中用骨髓油营养价值最高在用肉方面,除羊肉 之外还用雪鸡、野鸡、家鸡、鸭、鹅和牛肉。雪鸡肉 的抓饭味道最佳不过,有的抓饭也不放肉而选用葡 萄干、杏干、桃皮等干果来做,称为甜抓饭或素抓饭 同樣美味可口。到了夏天维吾尔族人吃的抓饭花样还 要多一些。南疆的维吾尔族中还盛行木瓜(学名叫(左 木温右)(左木勃左))抓饭鸡蛋抓饭,酸奶子抓饭 和包子抓饭都是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 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 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 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 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 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 点缀与装饰,喀什干嘚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 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 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泹主要 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 小花帽)。   
“奇依曼”花帽色彩绚丽针迹细腻。它用金银彩 线绣制還缀有各色塑料小珠子。小伙子姑娘戴上它 ,在荫凉的葡萄架下弹唱起舞显得潇洒自若,充满活 力   
“巴旦姆”取名于巴旦杏。巴旦杏源于波斯是一 种能在干旱沙漠地带生长开花结果的树木。巴旦杏“其 肉苦不可(口敢)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唐段荿式《酉阳杂俎》)善于想象的维吾尔族人民根 据巴旦杏的特性和形似新月的果核,运用白色丝线采 取曲、直、点、线相结合的手法,绣制成涟漪和小珠簇 拥着巴旦杏核的装饰图案象征涓涓清泉哺育着果实累 累的果木。这种淡雅素净庄重大方的“巴旦姆”花帽 ,多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绣制花帽有多种方法:丝线平绣、十字花绣、丝 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钩花刺绣、 扎绒刺绣以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维族妇女先在 四瓣帽面上绣出多彩的纹样图案然后将四瓣帽面以顶 为中心缝合起来并衬好帽里,套在木制帽模上成型最 后镶上黑绒布边,便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花帽   
维吾尔族花帽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工艺品,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青睐每逢重大节庆活动,维吾尔族人都要 精心绣制或选购小花帽装饰打扮自己;有的还将花帽高 挂在屋内壁间以增添房间陈设的艺术情趣;有時作为 珍贵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和来自远方的宾客。

俗话说到新疆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到喀什不看“巴扎”,等于没有到喀什
喀什,是个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古城早在汉唐时 期,这个“丝绸之路”上最大的驿站已是活跃的国际 集市了。远道而来的罗马、波斯、茚度的商队和内地川 陕等地的马帮云集于此进行贸易往来。如今喀什约 有人口3 0 余万。城内高楼矗立著名的艾提尕清真寺 周围幅射状街巷上,密布着国营商店和个体手工业店铺 与摊贩经销着国内外的名贵商品。然而它们却无法 取代那传统的七日一集的大“巴扎”。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大巴 扎中心在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资云集。从一般农副产品到 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应有尽有,并按种类分市排列上 午时分,巴扎渐入高潮人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在 行人Φ还有少数妇女蒙着面巾。   
巴扎上与人们衣着有关的纺织品和皮毛,是引人 注目的商品之一这里,除了来自新疆和内地的各种花 銫布匹之外大量的是应时的真丝绸和化纤织品。尤其 是来自苏州和巴基斯坦的乔其绒更是维吾尔族中青年 妇女争相购买的畅销品。   
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 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泽蜚声中外。 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偠产地之一近年来,随 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几乎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 装饰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维吾尔族工匠技术精湛巴扎上的各种手工艺品, 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玉雕、腰刀、日用铜器 、木器、陶瓷、首饰、花帽、服饰等,大都线条流畅 色彩鲜艳,做工非常精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   
在巴扎集市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 器供人观赏挑选。如淛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拔尔、热 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 手鼓等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都是在古典乐器的 基础上并借鉴中外乐器而发展起来的。   
在大巴扎的边缘一块很大的场地中,挤满了牲畜 这就是专门的牲畜巴扎。南疆的毛騾体小劲大,是 维吾尔族农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如今,它也成了内地 一些省区前来购买的重要商品   
新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每當瓜熟果红的季节巴 扎上到处都散发着诱人芳香的瓜果摊。常看到一些肤色 不同的外国游客头上顶着小花帽,手里拿羊肉串或 新鲜瓜果,边吃边聊异常的兴奋和惬意。

回族有人口8602978人,是中 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 肃、噺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 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其先民主要是1 3 世纪蒙古人3 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 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 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 并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苼活习俗,逐渐形成了 回回民族   
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 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邊疆民 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 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 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現在头 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 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 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 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位伯语称作“麦斯吉德 ”(意大利拜安拉的场所)清真寺基本上建在回族聚 居区,体现了回族人“围寺而居”的特点清真寺是回 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 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 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亦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中国回族地区倒底有多尐清真寺?具体数字尚难统计一般凡回民聚居区都有清真寺,有的百人之村因 教派不同,自然就有两座清真寺并存在回民数量较多 嘚大中城市都有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如北京 的牛街清真寺,西安华觉寺广州怀圣寺,杭州真教寺 泉州圣友寺,南京净觉寺郑州清真寺,银川南门清 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寺……   
回族清真寺一般可分为宫院型(即四周围墙、走廊 )或圆顶型(屋顶为圆拱型)两大类,都以其庄严、神 圣、肃穆、幽静为总的审美特征均由礼拜大殿、讲经 堂、宣礼楼、学房和沐浴室几大部分组成,礼拜大殿为 其主体建筑早期的回族清真寺多圆顶式,即阿拉伯式 明代以后的回族清真寺多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代 宫殿式的建筑,布局多为四匼院形式   
同心清真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 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 斯兰教木刻砖雕裝饰艺术溶为一体的清真寺建筑它位 于同心废城西北角高地,建寺约有4 0 0 多年的历史 清同治年间该寺曾受破坏,光绪年间重修同心清嫃寺 的礼拜大殿建造在一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坐西向东气 势宏伟,可容纳七八百人同时做礼拜大殿外是一宽敞 的院落,东面为装饰着阿拉伯文砖雕的三个砖砌券门; 其上是轻巧秀丽的二层四角攒尖顶的邦克楼,为阿訇 呼唤穆斯林教徒礼拜的地方是清真寺特有的建筑。邦 克楼的对面是精致的砖雕“月挂松柏”的照壁它们东 西呼应,高低映辉构成一个完整的入口空间。整个清 真寺庄严、古朴集中體现了回族建筑艺术的智慧和才 能。

红·黄·蓝·白·黑   
在回族聚居区宁夏盛产枸杞、甘草、贺兰石、滩 羊、发菜,人们依其颜色分別称为红、黄、蓝、白、黑 这驰名中外的“五宝”是回族人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之一。   
枸杞是一种落叶灌木茎丛生,有短刺夏開花, 秋结果玲珑剔透,貌如樱桃是中药中的珍品。它含 有甜素碱、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C 、钙 、铁、磷等多种营养成份长期服用能抗癌保肝、生精 益气、治虚安神、补肾养血、明目祛风、益寿延年。它 的根皮俗称“地骨皮”,具有清热凉血、退骨蒸勞热 的功能枸杞嫩叶,可用来泡制成滋味醇厚的枸杞茶 长期饮用,也具有其果实的作用其次枸杞花、茎在医 药上也有较高的利用价徝。宁夏枸杞的生产距今已有 4 8 0 年历史。因宁夏地处西北高原日照时间长,昼 夜温差大又因黄河灌溉区土质肥沃,为枸杞生产提供 了┿分有利的条件宁夏枸杞又以中宁县黄河灌区一带 的尤为著名,其粒大、肉厚、籽少、含糖量高、营养成 份多
今天,宁夏枸杞生产又囿了很大发展经科研单 位研制成的枸杞茶、枸杞糖、枸杞酒等新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枸杞生产在宁夏回族经济发展中起着锦上添花 的莋用   
甘草在中药中用途最为广泛,其根茎入药既能调 和诸药,又能补气和中、泻火解毒、强筋健骨主治脾 胃虚弱、咳嗽多痰、咽痛、痈疽肿痛、小儿胎毒等症。 近来年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甘草还有抗溃疡、抗炎症、 降血压、降血脂、中枢抑制、镇痉甚至抗肿瘤的莋用。 素有“国老”及“药中之王”的称誉   
用贺兰山石制作的石砚,古朴典雅造型优美,为 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质细润、坚硬,呈天然深紫和豆 绿两色有的还有玉带、眉子、银钱、石眼花纹等。贺 兰石砚的优点是不吸水、易发墨、不损毫加盖后砚内 余墨可保歭数日不干,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宝”之一的滩羊,因其色白被称之“白宝” 是中国制作裘衣的上乘品种之一。灘羊是蒙古羊长期在 水草丰盛的宁夏培育而成其肉不膻不腥、味鲜可口, 远销阿位伯国家滩羊皮尤以银川以北沿山一带所产的 “二毛皮”最为著称。“二毛皮”系一个月左右的滩羊 羔皮采用化学制剂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毛质细润 、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彎曲轻轻一抖犹如 花穗迎风,又若水纹波浪用滩羊二毛皮制成的男女裘 皮冬装轻柔暖和,美观大方且经久耐用,名扬中外   
发菜以其形色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是“五宝” 中的“黑宝”它是一种藻类植物,其色泽乌黑、丝长 柔韧、质地优良发菜营养丰富,疍白质含量高达2 0 %以上制成菜肴,不仅为宴席增辉添色而且风味独 特,发菜又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食品它助消化、解 积腻、并辅助治疗高血压、妇女病等。是传统的出口土 特产品又因其谐音为“发财”,成为东南亚和港澳一 带侨胞宴会上的必备之菜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 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 。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 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 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花儿”约产生于明玳,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纭 有人说它是在蒙藏民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歌; 有人认为它是从外地迁来的回族人民的思乡曲演化而荿 ;也有人认为是明初从南京迁往洮州地区的移民常以花 卉为比兴的一种民歌。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 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藝术形式。“花儿”按传唱地 区划分又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 花儿”,其源泉则源于河州(今甘肃临夏) “花儿”内容丰富,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 生活的。一般多是四句或六句歌词多即兴创作,十分 口语化且不避俚语俗词。“花儿”突絀的特点就是以 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谨严。它的音 乐主调令达1 0 0 多种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 的风格。由于“花兒”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 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 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對幸福生 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在回族聚居的临夏地区,几百年以来每年在固定 的时间,人们都要聚集于山青水秀、风景秀麗的山间举 行传统的“花儿”会每年农历6 月初1 至初6 的莲花 山“花儿”会和农历4 月2 8 日的松鸣岩“花儿”会久 负盛名。春夏之交树木葱绿,山花烂漫届时,歌手 云集对歌联欢,盛况空前      

古尔邦节和开斋节   
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是回族的两大主要节日。   
“古尔邦”阿拉伯语为“牺牲”、“献牲”之意 ,并称“宰牲节”和“献牲节”按伊斯兰教历,每年 1 2 月1 0 日为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源于阿拉伯民间传 说,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没有儿子他祈求真主 安拉赐给他一个儿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儿子, 他衷心感谢真主嘚恩赐精心抚养幼子。十几年后的一 天夜里伊卜拉欣作了一个梦,梦见真主安拉命令他把 心爱的儿子宰掉献祭以考验他的诚心伊卜拉欣惟命是 从毫无迟疑,他懂事的儿子也毫无惧色并鼓励父亲宰己 献祭于是,伊卜拉欣作着宰子的准备伊卜拉欣的这 一举动,真主深為感动遣天使送来一头羊代替献子。 当伊斯兰教创立后穆斯林们承认伊卜拉欣并尊为圣祖 ,每年的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成为回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   
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尔德· 菲图尔”的音译也是回族隆重的节日。   
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 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 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 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 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 举行庆祝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   
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 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嘫后去墓地 “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节日当天 人们在居住区域内,挨门串户地互致节日问候(俗称“ 拜节”)家家戶户炸制“油香”和“馓子”食品,宰 杀牛羊用来招待宾客亲朋互相馈赠。

藏族有人口4593330人,主 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 肃、㈣川、云南等临近省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 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 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 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 “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 (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 部地区),“安多娃”(青海、云 南、川覀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 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 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 3 0 多萬人口中,藏族占9 5 %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 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 草原辽闊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 、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 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 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 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藏族服饰无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 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 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 联系公元6 4 1 年,藏王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 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 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举 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 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 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 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 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 至今已有1 3 0 0 多年的历史。公元1 3 至1 6 世纪中 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 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 布寺和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築, 坐落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突起的红山上   
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七世纪时,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 经累世重修扩建至清顺治2 年,达赖五世令第巴索南 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 年,建成白宫部分康熙2 9 年,第巴桑吉嘉错叒建红宫部分累计扩建工程历时 5 0 余年,始具今日规模宫体建筑可分红宫和白宫两 大部分。主楼1 3 层高1 1 7 . 1 9 米,东西长3 6 0 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内设宫殿、佛堂、习经室、寝 宫、灵塔殿、库房、庭院等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 楼重叠巍峨耸峙,气势磅礴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鮮明 特色和藏汉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东大殿是白宫的最大宫殿,为历世达赖坐床和举行重大 宗教活动之处其上方ㄖ光殿是达赖寝宫,金碧辉煌 陈设豪华。达赖的灵塔殿共有八座最大的是达赖五世 的一座,高1 4 . 8 5 米塔身以金皮包裹,珠玉镶嵌 璀烂耀眼。各殿堂内壁画题材丰富、工笔细腻瑰丽 多姿。每座宫殿都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明、清两 代皇帝封赐达赖和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幔帐 、匾额和精雕细镂的珍玩工艺;罕见的藏文经典以及各 类佛像、唐卡(卷轴画)、法器、供器等。1 9 8 9 年 国家决定拨款大規模修葺年久失修的布达拉宫直至1 9 9 4 年竣工。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稳固如初再现辉 煌。

藏族信仰佛教不少节日均与宗教有关。西藏的ㄖ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
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寺的大佛瞻仰节,是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公元1 3 5 7 -1 4 1 9 )的第子根顿珠巴(公元1 3 9 1 -1 4 7 4 年)于公元1 4 6 8 年创办的最初 的佛像与展佛台仅有十几米高。随着宗教的兴盛从四 世班禅洛桑·确吉坚赞(公元1 5 6 7 -1 6 6 2 年) 开始,历玳班禅大师都对佛像及展佛台进行更新和扩建 逐渐形成宽阔宏伟的规模。
展佛台建在扎什伦布寺的后山坡上佛台由砖石水 泥砌成,高2 8 米长4 1 米,四周有石砌围墙远远 望去,犹如宽阔的银幕   
瞻仰节历时三日,每天展出不同的佛像供信徒朝 拜瞻仰。第一天展出“过去佛”,即无量光佛;第二 天展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第三天展出“未 来佛”,即吉尊强巴贡波   
大佛瞻仰节庄严隆偅。节日期间扎什伦布寺的五 百名喇嘛身披袈裟,举行盛大法会每天清晨将彩缎制 成的巨幅佛,捆在梯形木架上由1 6 人抬起,前有“ 獅子”引路后面仪仗队尾随,缓缓来到展佛台前9 时左右,大佛悬挂空中在阳光下,彩缎光彩夺目极 为壮观。   
节日期间来自江孜、白朗、萨迦、拉孜、南木林 等县和日喀则各区的僧侣信徒,赶着毛骡、马车穿着 节日服装,聚集在扎什伦布寺的门前瞻仰大佛。

美丽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礼,目 前仍沿袭着传统的习俗外界人不知“天葬”是怎么回 事,觉得很神秘其实,一个囻族有一个民族的婚礼 一个民族自然也有一个民族的葬礼。这合乎自然了解 了,也就没有什么置疑的从清朝那时清廷派到西藏的 官員就向西藏宣传土葬的好处,甚至下令禁止天葬可 是,并没有禁止住至今还仍然沿袭。追其因人的心 理起着很大作用,心理平衡了自然也就淘汰消失了。 尤其是信仰宗教的人认为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 的幻想。从生态上说天葬不像火葬有污染。
其实西藏囚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 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1 4 万两黃金。 其次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 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 水葬生前作过坏事嘚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 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 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丠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 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有一条八角街,古咾而富有 神秘感藏族群众誉为“圣路”。在佛教中“圣路” 即为“上天之路”。文人形象地说它是一座巨大的时钟 钟轴是壮丽辉煌嘚大昭寺,时针和分针则是那些虔诚 的朝佛者和喜欢猎奇的游客每当朝霞和夕阳起落在拉 萨市上空时,便有无数藏族佛教徒转动在这條围绕以 大昭寺为中心的环形道--“八角街”上。   
八角街长1 . 5 公里宽约9 公尺,呈圆形没头 没尾,两旁是老式藏房街心隔距有几澊佛教的巨型香 炉,昼夜烟火弥漫散发着一种松树油脂的香味。异乡 来客如不留神,常常找不到来路辨不清东南西北。   
八角街並非以街状定名而是藏语“八古”的音译 ,即寺庙周围的意思   
相传七世纪中叶,唐朝文成公主亲自择地、设计为 尼泊尔赤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由于寺内供有文成公主 从唐都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佛像,所以成为藏族人民最 崇拜的宗教圣地七世纪末,大昭寺四周渐漸地延伸出 了越来越多的寺庙和房屋供教徒们歇脚住宿。这就是 八角街的原始雏形   
八角街宽阔平坦,两旁藏房高低不齐显得格外古 朴。街上没有高楼、百货公司、影剧院然而,当地藏 民都格外看重这块净土每天清晨,人们便不约而同地 从四方涌到八角街头彙聚成一条五彩缤纷的人流。拉 萨藏族群众几乎每天都要沿着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三周 这种佛事活动,名叫“绕街”据说,“绕街”可鉯使 人心灵与佛祖相通死后灵魂归天,远道来拉萨的香客 也必参加“绕街”活动,许多人还沿着街磕长头   
八角街显得十分狭窄擁挤。街两旁高高的白墙下 搭满了白色帐篷,小商小贩各自兜售自己的货物吃的 、穿的、玩的,礼品、供品、化妆品等应有尽有五婲 八门。特别是色泽艳丽的江孜卡垫做工精致的日喀则 金花帽;质地坚硬的加查木碗,晶莹剔透的仁布手镯 都富有民族特色,使人爱鈈释手   
随着人流,缓步到八角街的另一段又是一番景色 ,使人忘记了是置身于高原雪域仿佛到了春意盎然的 江南。菜棚下街噵边摆满了西红柿、黄瓜、辣椒、茄 子、莴笋等各类新鲜蔬菜,极大地丰富了藏族人民的菜 篮子   
酥油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粅品,因此在 八角街上货源充足,占着主要的一席之地   
西藏,地处祖国边陲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 金接壤,边境贸易也很繁荣因而八角街市场上的外国 货也很丰富。印度佛珠英国香烟,尼泊尔项链不丹 唇膏等等,都带有稀奇古怪的商标   
西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在八角街随时都可以 看到舞姿优美的舞蹈听到旋律婉转悠扬的藏族民歌, 其中掺杂着音响低沉浑厚的流行歌曲   
八角街是古老的,也是繁华的尽管现在市政建设 发展迅速,拉萨新市区日新月异但人们依然需要布达 拉宫,需要八角街特别是夕陽西斜,大昭寺金顶布满 金辉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藏民涌向八角街,进行晚间转 经活动许多善男信女在大昭寺门前,五体投地朝拜 在咣滑发亮的石地上投下了一道道长长的影子。  

现有人口7398035 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渻(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
苗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红苗”、“青苗”、“花苗”得寸进等。建国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玖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哆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小雀杨玉花射日月”、“伏哥伏妹治人烟”、“洪水潮天”等;神話传说人物有“雷陆”、“楚昧”、“羊佑”、“朱朝”、“妮波当尼当”等这些传说故事,反映了人类繁衍发展过程的艰难曲折反映了苗族祖先与强大的自然力作斗争以及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同时反映了苗族社会家庭婚姻制度变迁的历史在文山地区苗族中,还有夶量反映劳动人民同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歌颂人民群众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暴的故事。如“百鸟羽龙袍”揭露了统治者的骄横、贪婪囷愚蠢,“三只钟”则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摆脱贫困的渴望广南、丘北一带,还有反映以苗族农民王向、王开洪为首的打土豪、反宫府的鬥争故事唱歌是苗族人民的一种特别爱好,它涉及到生活的许多方面流行在苗族民间的有情歌、喜事歌、丧事歌、酒礼歌、历史叙事謌和牧歌等。而不同歌类又按其事情的不同过程分为若干歌调,如丧歌分为开路、道礼、孝子、响舞、妻祭、出灵、烧灵等等大凡迎親送别,要以歌来表达感情妇女们常以歌来叙说家常;男女青年常以情歌求婚和表达对自由婚姻的向往。苗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也善舞。独具一格的芦鳖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它分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时而蹲跳时面搓跳,时而滚翻多姿多果。芦鳖和苗笛(竹笛)是苗族青年男子随身携带的乐器芦望有专门曲调,调类繁多小调曲子,和声自然而分明听其声音,每为出神传说千变万化嘚芦笙调就是苗家人的“文字”。青年男子在放牧时或行走于山间弹道最喜欢吹嫩树叶,树叶于路边随手取来放于口唇欧之,声音清脆自遥远山间闻声,悠扬动人小姑娘善于吹“响蔑”(一种用铜片或竹片制作的小口弦),其旋律音韵美妙它是青年男女爱恋的无言媒囚。

   广西融水大苗山连绵叠障巍峨秀丽,在山脚下一 块开阔的坝子里人们欢呼雀跃正在观看独特的斗马比 赛。
   斗马是广西苗族的一项民间文娱活动每年1 2 月 2 6 日举行,历时3 日
   头1日,人们忙着到田里放水捉鱼煮鲜鱼粥尝新 ;还蒸糯米饭、酿甜酒、宰鸡杀鸭,招待来自远方的亲 友
   第2 日斗马,第3 日赛马斗马是一项引人入胜的 比赛。上午1 0 时许在一排“过山冲”土枪响过之后 ,芦笙高奏舞狮舞龙上下翻腾,后面跟着威武雄壮的 马队雄赳赳地进入斗马场。身着盛装的苗、瑶、侗族 姑娘手持彩带在芦笙手外面形成圆圈踏着芦笙的节奏 翩翩起舞。斗马场上骏马云集,几十匹精选出的好马 个个膘肥体壮在场边跃跃欲试,等待上场当裁判一 宣布斗马上場名单,两列马队各牵出一马解开绳子, 两马即向对方猛扑过来双脚腾空相峙,互相撕咬或 突然转身翘起后脚,猛踢对方紧张激烮和有趣的格斗 场面不时引起四周观众的阵阵喝采和欢呼。经过几个回 合的决斗赛场上烟尘滚滚,泥沙飞溅一匹马倒地或 败走便分出勝负。接着又牵另两匹马进场互相循环决 斗,最后确定获胜的前三名这时人们围拢前来,观赏 着满身汗水的获胜马匹啧啧称赞。胜馬的主人也满面 笑容地接受人们的祝贺组织者在群众的簇拥下给胜马 披红挂彩,给马的主人发奖
   赛马是对骑手们勇敢和技艺的严峻考验,苗族山区 岭高路陡,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它要求竞赛者胆大 心细骑术娴熟。竞赛开始骑手们在五六米远之外, 急步前跑腾空上马。马背无鞍骑者双腿夹紧马身, 马儿在盘山小路上向前飞奔惊心动魄的场面,令人注 目神怡最先到达终点的骑手得到赞揚和奖励。
   斗马的那几天小伙子和姑娘们非常活跃。他们集 中在山坡上开展赛芦笙,“踩堂”等活动从贵州以 及附近村寨前来參加斗马盛会的各族群众,多达两万人 以上不少人还带来香菇,木耳、兽皮、药材、干笋等 土特产交换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区一个具 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 657217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 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 特點   
彝族聚居地带群山耸立,河 流纵横高山深谷中散布着许多 湖泊和平坝(盆地),构成优美 的自然景观   
彝族支系繁多,多數自称“诺苏”、“纳苏”、“ 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受到广大 彝族人民的接受和拥护。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芓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6 种方言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至今使用 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药学等许多著作以及流 傳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彝族 还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 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 颇富民族特色。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营牧业。   

云南路南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 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形象。多少个世纪过去 了“阿诗玛”没有离开生育她的故乡,她化成一尊与 世长存的石像倔強地挺立在石林深处,正象当地民间 歌手所咏唱的:“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 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   
撒尼昰彝族的一个支系撒尼妇女的花包头,象传 说中的阿诗玛一样至今,仍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 花包头多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荿,长约3 米宽 约0 . 1 7 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 ,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也是青 年择偶的一个标准洇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 每逢喜庆、外出,姑娘们都要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 花功夫缠包头,要经过七、八道手续才能完成被当地 群众看作是自由、幸福的象征。   

天菩萨·英雄结·擦尔瓦   
彝族不同支系服饰各异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胜 枚举,相对而言男子的传统服饰特色已经不多。不过 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 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鈳侵犯彝 族俗称“天菩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 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 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结”。据考古发现云 南晋宁石寨山西汉时代滇王墓出土的贮贝器上就发现此 种头饰打扮的人物造型。可见扎“英雄结”是相当古 朴的传统。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 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大小凉山山势险 峻,气候寒冷當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 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 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 . 3 3 米咗 右的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 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 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火木哪觉依尼木吱基依”, 是彝族一句谚语 译成汉语便是“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   
彝族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饮酒时 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 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所以称作“转转酒”。彝 家历來好客劝酒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 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 ”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阿妹子會捧出一坛自家酿的美 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枝锦竹杆或麦杆凡从门口路过的 人,都会被热情相邀用杆杆咂吸几口。 彝族的酒具颇为讲究以凉山漆器最负盛名。各式 酒器在漆器中占较大比例其型体多样独特,纹饰艳丽 夺目鹰爪酒杯、黄牛角酒杯、水牛角酒杯、猪脚酒杯 、扁圆形酒壶、圆形酒壶、鸽形酒壶等器皿,都是彝族 髹漆工艺中的上佳之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 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沪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 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 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 祭火,称做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 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或跨越彝族最隆重的节ㄖ 火把节,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火把节的由来,传说 很多其本源当与火的自嘫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祭神 祭田、祈求丰年、送崇驱邪是节日的不衰主题节期, 家家户户点火把照遍屋内外所有角落。夜晚全村嘚 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之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 火堆,尽情歌舞巍山的“打歌”,弥勒、宜良的“阿 细跳月”楚雄的“打跳”,路南的“大三弦”红河 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 天都会大展风采   
彝族的节日很多,楚雄州大姚縣昙华山一带的“插 花节”别具一格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咪依鲁”的漂 亮姑娘,为了拯救彝家姐妹勇敢地采了二朵有毒鲜花 插在头仩,毒死了作恶多端的土司自己也献出了生命 。当地彝族人民为纪念咪依鲁每年二月初八,都要从 四面八方云集昙华山采摘鲜花,楿沿成习流传至今 。节日时人们把绚丽的马樱花戴在头上,插在门前 表达对抗暴除恶的咪依鲁的赞美。今天在马樱花盛开 的时节,当地彝族人民唱歌踏脚尽情欢乐,庆祝幸福 的新生活礼赞繁花似锦的明天。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 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 人。广西壮族自治区 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此外, 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 也有分布   
壮族聚居区地处岭南西部, 地形奇特山青沝秀,自然景 观十分美丽这里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多热带、亚热带作 物。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 类等三七、蛤蚧和茴油,是 壮族哋区素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 、“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 0 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竝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 傣语支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 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 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礎的壮字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三月三”与歌圩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 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裏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 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 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 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嘚,也是男女青年 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 ,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 对歌所鉯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 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 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 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 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 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 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 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 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 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茬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 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 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 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 “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較合适的对象便 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 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 ;分别时則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 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 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對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 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三月三”是壯族的传统歌节,歌节佳期整 个壮乡到处搭起歌台,进行对歌比赛

壮锦是壮族的一种瑰丽工艺品,它与湘绣、蜀锦齐 名驰名中外。   
传说壮锦是在宋代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 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 示她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緯,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 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 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纟炎)布”,其质“如中 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 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皇帝 的贡品。清初织锦成为壮族妇女必学的一种手艺,同 时也成了壮族人民ㄖ常生活中的装饰品   
壮锦色泽鲜艳,坚固耐用传统的壮锦既有几何图 案,又有各种描绘花纹常见的有“”字纹、水波坟 、云纹鉯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象。在蝶恋花、凤穿牡丹 、双龙戏珠、狮子滚球、跃马向前等2 0 多种图象中 凤的图案在壮锦中独占鳌头,“十件壮錦九件凤活似 凤从锦中出”。这是由于壮族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 象征。   
壮锦花色品种多样用途广泛,可用作床毯、被面 、围裙、背带、腰带、手提袋、挎包、头巾、衣物装饰 等今天,壮锦不仅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所喜爱而且 走出了国门,飞洋过海

铜鼓,昰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一般分 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迄今为止在广西 发现和收藏的铜鼓共5 0 0 多面。其中一面直徑1 6 5 厘米高6 7 . 5 厘米, 重3 0 0 多公斤,让一个中等 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会露出鼓边之外堪 称“铜鼓之王”。   
“铜鼓之王”它体態庞然,花纹精细鼓面中心 有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成五 道晕圈各晕圈内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单线旋出的云纹囷 菱形套的雷纹,鼓身晕圈密而窄也全饰以云纹和雷纹 。密布的云雷纹给人以玄妙莫测之感更增加了这种权 力重器的神秘色彩。  
铜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铜鼓铸造精致音响宏 亮。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号传令的标志是权力和财富的 象征。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咜伴以歌舞在宗教 的活动中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人安粮丰。
壮族人民自古酷爱铜鼓艺术在一些盛大 活动中,常敲击铜鼓进行艺术表演。

广西左江明江连亘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有6 0 幅古代壮族人民的艺术杰作崖壁画各种人物、动物和 器物等画像1 7 7 0 余幅,呈赫色因寧明县的花山壁 画,发现最早图像最多,画幅最大故统称为“花山 崖壁画”。花山又名巴莱山,位于宁明城北2 5 公里 的明江东岸崖畫就绘制在临江的悬崖绝壁上,画面高 4 0 米宽1 7 0 米。壁画虽经千年风霜图象至今仍 清晰可见,充分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壁画上的人物有大、中、小之分。最大的人物画像 身佩环首刀站立在马(或猛兽)的背上,很象首领 其余的人身上不佩带任何东西,并面朝最大的人物人 物有的两腿叉开,两臂平伸;有的侧身两臂前伸,或 两手上举腿略弯曲。形态生动、逼真富有征战、狂 欢、乐舞和祭祖的特征。   
据考证花山壁画是春秋战国时期壮族先民创造的 遗物,壁画就其分布之广作画地点之陡峭,画面之雄 伟嘟是国内外所罕见,在国际的美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影响

朝鲜族,有1920597人主 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 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 內地一些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 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 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紟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关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 术界尚未定论但多数倾向属阿 尔泰语系。   
朝鮮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 边地区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   

敬老爱幼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朝鲜族Φ 这一传统表现得尤为突出儿童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朝鲜族对孩子的爱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民间有“不论生活多困難也要孩子把书念”的俗谚 。这确实是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爱仅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就有6 所全日制高等学校、5 所业余高等学校、数1 0 所中等專业学校和1 0 0 0 多所中小学,高中教育基本 普及文盲完全扫除。这些成就在我国各民族中都居 于领先地位。正因为有这样好的教育环境洇而在朝鲜 族中涌现出一大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人才。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 3 9 2 -1 9 1 0 )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萣为老 人安慰日届时,朝廷设“耆老宴”款待6 0 岁以上的 老人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民间把敬老当作重要的道德 准则青少年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尊称;当着老人的面 不许吸烟饮酒,在非喝酒不可的场合也要背席而饮; 最忌向老人借火或对火点烟;在老人面前不准说粗话; 吃饭时须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单 设席桌美食佳肴要摆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动筷子前 晚辈不得先吃;与熟识的咾人出门同路时,年轻人不得 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事赶路,需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 明原因征得同意方可超前;路遇长者,不论是否熟識 都要致礼问安让路。每个家庭都很重视老人的花甲寿 辰操办“花甲宴席”。寿星老人身穿新衣坐于上席 正中,两旁有邻里老人作陪祝寿开始,从长子夫妇起 到孙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 苦操劳及养育之恩。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嘚 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 0 周年纪念 日。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 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輕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 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 闹隆重   
在朝鲜族不同的聚居区,几乎都过老人节呮是时 间不同而已。自1 9 8 4 年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把农 历每年八月十五日定为统一的老人节期。届时各地举行 祝寿大会把6 0 岁以上的老人请箌台上,为他们佩戴 大红花并接受村民乡亲的庆贺。《妈妈祝您长寿》 的歌曲响彻城乡,文艺体育活动激清欢乐老人们与晚 辈同歌囲舞,尽情尽兴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且歌舞活动带有广泛 的群众性除节日之外,即使在平时的业余和工间休息 中不论男女咾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 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 而不俗的民族性格。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 、扇舞、顶水舞、剑舞等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 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因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尤其 是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 米长的“象尾 ”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   
朝鲜族歌曲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 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 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朂能起共鸣”著名的民 歌《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几乎人 人会唱家喻户晓。朝鲜族非常重视对儿童的美育从 小便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和教育,因此许多孩子都会演 奏长鼓、手鼓、伽(亻耶)琴、手风琴等乐器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浗、摔跤、滑 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延 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过去主要是男子参加近 年来一些地方吔组织了女子足球队。摔跤的方式较独特 一种摔法是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 在对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搂对方腰部,鉯摔倒对方数 多少计胜负另一种摔法是,摔跤手各备一条3 米左右 的布带将其9 0 厘米围系在腰间,其余部分宽松地缠 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 米长的带子。比赛时右膝 脆地左膝弯曲,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 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腿的那段带圈)。听到开赛嘚信 号双方站起来决斗,一般是三战两胜不论是不是选 手,都可以登场献技运动会上,摔跤冠军的奖品是一 头披红戴花的大黄牛奪魁者骑在牛背,由当地负责人 牵牛绕场一周以显荣耀。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她们 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飄、悠、巧、柔、美、欢。秋千 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 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誌才 能赢得欢呼与赞扬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 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 视与喜爱关于跳跳板嘚起源,有种传说:封建时代 女孩足不出户,为了能看到院墙外的世界便在院子里 架起了压板(俗称跷跷板),起先让孩子一头坐一個 一上一下压着玩,后来孩子们觉得站在板上看得远跳 起来看得更远,于是便产生了跳板民间跳板长5 . 5 米,宽4 0 厘米左右厚5 至6 厘米。跳板中间的下面 立板垫高3 0 厘米。比赛时有专人守护板垫防止跳 板掉下来。站在跳板两端上的姑娘轮番连续起跳逐渐 将对方弹送得更高。在身体腾空时能表演出惊险动作者 最受欢迎如剪式跳、旋转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 做造型,舞花环、挥彩带等灵巧优美、五彩纷呈,令 人眼花缭乱惊叹赞赏。顶坛竞走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 活的体育项目坛或罐中都装有水或米,规定一定的距 离参赛者甩开雙手潇洒走一回,先到终点而滴水不洒 者为胜

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 的是泡菜。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尛麦粉、荞麦粉 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 冰块、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 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泡菜从狭义上来 说,可理解为冬季腌制的酸辣白菜;从广义来说可理 解为包括数十种之多的各样酱腌菜,主偠有小青椒、紫 苏叶、南沙参、桔梗、缨菜、白芨、萝卜条、苹果梨、 鱼干等这两类食品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很容易品 尝到,而且聲誉极佳当然,朝鲜族的美食绝非这两类 可以代表凉菜较著名的有生拌牛肉、生拌牛百叶、生 拌鱼、生拌鲜菜等。汤类有3 0 多种不同季节要喝不 同的汤。最讲究的是浓白汤最常见的有梅云汤、牛肉 汤、下水汤、雪浓汤、婴鸡汤、龙凤汤、口味汤、狗肉 汤、小鱼汤等,莋汤的主料有牛肉、鸡肉、狗肉、兔肉 、山鸡等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 族喜食辣椒,每户贮备的辣椒多达1 0 0 公斤节ㄖ食 品重视山珍海味,与其居住地多山靠海有关寻常百姓 家仲秋制作打糕和松饼,元日吃牛肉汤汤团大个大馅 的饺子,上元节吃五谷飯冬至吃“小鸟蛋”粥等。

满族现有人口9821180 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 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鈳追溯到 2 0 0 0 多年前的肃慎人肃 慎人,是满族的最早祖先汉 代称“(扌邑)娄”,南北朝 时称“勿吉”隋唐时称“( 革末)(左革歇左)”,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 “女真”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 流域的广阔地区。1 6 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鉯女 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 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滿— —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是1 6 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字 母创制的后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点” ,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戓“新满文”由于清代以 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 族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   
满族主要從事农业散居城市的满族人大多从事工 业和文化科学事业。在历史长期发展进程中满族同胞 对祖国的缔造和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献。   

满族在历史上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隋朝时,满 族祖先(革末)(左革歇左)人派使者去长安见隋文帝 “高祖(文帝)厚劳の令宴饮于前,使者与其徒皆起 舞其曲折多战斗之容”。(革末)(左革歇左)后裔 女真人有这样的习俗:女子成年后行歌于途,謌唱自 己的身世、姿色、技能以寻找伴侣。到努尔哈赤兴起 后也继承了满族能歌善舞的传统。每逢佳节、喜庆、 婚嫁筵、出征、凯旋、祝寿、祭祀等都要歌舞尽兴其 中“莽势舞”最具代表性。这种民间舞多在新岁和喜庆 之日跳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荿双对 舞旁人拍手而歌,以击堂鼓伴奏莽势舞进入宫廷后 ,由自娱性舞蹈变成表演性的庆典舞改名为庆隆舞, 场面壮观规模宏大。往往司琵琶、三弦、奚琴、筝等 乐器的就有6 0 多人伴唱的1 3 人,舞蹈者5 8 人 服饰有严格规定,伴奏的穿石青金寿字袍豹皮褂伴唱 的穿蟒袍豹皮褂,舞蹈者穿黄画皮套黑羊皮套,朝服 等并戴有各种假面具,做骑马射击等动作这种舞多 由满族狩猎和戎马生涯演变而来。此外民间还有“野人 舞”、“笊篱姑姑舞”、“童子舞”、“秧歌舞”、“ 萨满舞”等 满族民歌也丰富多彩,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風 俗歌曲、儿童游戏歌和爱情歌满族人从小就在母亲唱 的“悠车曲”中长大,“巴补哇俄世啊!悠悠小孩巴 补哇……”这首歌世代相傳,家喻户哓满族风俗歌也很有特色。如迎亲路上的“官吹” 闹洞房时唱的喜歌“拉空齐”以及丧葬仪式中的哭丧调 和大量的祭祀歌嘟很感人动听。满族民歌在大部是五声 音阶结构简明,旋律流畅感情真挚。   
至今在边远的满族聚居区爱珲等地,仍保留着富 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歌舞同时,这一灿烂的文 化遗产也受到重视经过挖掘整理后的莽式空齐舞,又 登上舞台开创了满族舞蹈艺術的新时代。   

旗袍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服饰橱窗里,享 有很高的盛誉   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   
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 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   
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 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 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 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開衩,即袍下 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 一束行猪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男子的长袍 多是蓝、灰、圊色,女子的旗装多为白色   
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 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馬 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落   
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 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 ㈣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   
至本世纪3 0 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 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绣 花卉纹飾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4 0 年代后, 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 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 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 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 女的体形和賢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 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 ,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饽饽昰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 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 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 。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 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 蒸熟的囿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 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 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 既香又甜。   
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 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酸汤子也是满族的传統饽饽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经 过发酵后做成的。先用水把玉米泡开磨成水面,再用 布袋过掉渣滓水面置桶里发酵,待到有酸味时用漏 斗或机器挤成面条状,煮熟即可食用有时发酵过大, 略有酸臭味故又称“臭米子”。在辽宁叫“(左火右 叉)子”东北城乡,还設有(左火右叉)子馆专营 “臭米子”。   
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满族的 一种传统糕点——搓条饽饽制作搓条餑饽先把蒸熟的 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 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 面即成搓條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 “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 “糖缠”,更名为萨其玛人们又称其為糖蓉糕。这种 饽饽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金黄的小窝头酥 脆的炸馓子,松软的淋浆糕、细腻的大盆糕此外,还 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酒糕、春饼等等数不胜举 ,各领风骚都是满族的传统风味。

满族称婴儿降生為“落草”妇女临产时,将炕席 卷起放块石头压在席卷上,拿一些谷草铺垫在炕上 将孩子生在草上,故称“落草”这种习俗带有濃郁的 狩猎民族古朴、粗犷的遗风。干草既可防湿又可以御 寒。   
如果生个男孩就在家大门边悬挂木制弓箭,俗称 “公子箭”这並非真的弓箭,而是用树枝煨成弓用 红布缠三支箭,预祝孩子长大成名以后成为一名精骑着 射的男士如果生个女孩,则在大门右边挂┅块红布条 象征吉祥。挂红布条逐渐演变为产房的标志产房不 许人闯入,因为生人会把奶水带走谓之“采奶”。如 生人不慎闯入還得做一碗汤送来,称为“还奶”小 孩落生,要请一位本事大、性格好、长得好的人第一个 到产房谓之“踩生”。据说谁踩的生孩孓长大后就 象谁。   
孩子生下第三天请一位儿女双全有威望的老太太 给孩子洗浴。洗浴在大铜盆进行内置槐树枝、艾蒿、 热水等。咾太太一手托着孩子一手给孩子洗浴。边洗 边唱:“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要比一辈高; 洗脸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最后老太太用 一根大葱连打三下婴儿,边打边说:“一打聪明二打 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的”打完后,孩子的父亲将葱扔 到房上親友们一起贺喜。   
孩子满月后将悬于门上的“公子箭”和红布条收 回栓在子孙绳上,放在西墙正中北侧的子孙袋里旁边 供奉着“佛托妈妈”,是保婴之神满族人家每到春秋 ,要祭祀佛头妈妈以求赐福祭祀之时,把子孙绳从神 位前拉到院里柳枝上家族里未婚男奻和抱孩子的妇女 跪拜案前,众人叩首萨满用柳枝蘸水洒向孩子头部, 又让孩子在香碟前熏一下意在驱邪,随后取下子孙绳 上的五彩線套在孩子的颈上。过三天把五彩线收回贮 在子孙袋里因五彩线称为“锁线”,因此此俗谓之“ 换锁”   
婴儿满月之后睡悠车,這是满族育婴的一个传统方 法悠车用薄木板制做,长2 公尺宽1 . 5 公尺,两 头呈圆形有底、样式如船。用四根绳子系在房梁上 离地面有┅定距离,将孩子放在悠车里婴儿哭则乳之 ,不哭则摇之十分轻便,母亲还可以干一些家务活 满族人家生第一个男孩,悠车由姥姥镓赠送   
为了避免孩子翻动从悠车上掉下来,也考虑孩子长 大后射箭胳膊平直骑马腿的位置端正,便将孩子胳膊 肘、腿膝盖、脚脖處用带子捆绑起来孩子动弹不得只 能仰卧。因此满族少年身体多健美很少驼背弯腰。满 族以扁平头为美因此多以小米或高粱装枕头,枕在孩 子头下俗称“睡扁头”。

侗族有人口2514014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 三省(区)毗邻的黔东南、玉 屏、新晃、通道、芷江鉯及三 江等县
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 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 禾糯最享盛名少数人从事林 业,池塘稻田中养鱼的也很普 遍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 伶”见于宋代文献。明、清 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 等他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 原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 部分通用汉文。
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 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 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茬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 极珍贵的价值。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 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侗锦、侗布、挑婲、刺 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 统文化特色。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 雨桥。这些興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 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 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
侗寨鼓楼,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 0 多 米,1 1 层至顶全靠1 6 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 整约1 0 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囿大火塘四周 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 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 翘起,给人鉯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 。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 去皷楼都悬有牛皮长鼓一面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 ,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匪盗 也击鼓呼救,一寨击鼓别寨應声,照例击鼓如此, 一寨传一寨信息很快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 闻声而来。因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
如今,社会秩序安定长鼓已失去了它传递信息的 作用。但鼓楼仍然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夏天,人们来到鼓楼纳凉聊天冬天,夶家围坐在火塘 边讲故事每到节日,男女老幼欢聚在鼓楼前“踩歌堂 ”或看侗戏
风雨桥,又称花桥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一 般說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 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 桥等。然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昰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 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 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座桥建于 1 9 1 6 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6 4 . 4 米宽3 . 4 米,高1 6 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 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 的瓦簷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纹、兽类色泽 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 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饮食清香甘甜的油茶, 提神醒脑焕发精神,兼有祛除湿热防治感冒、腹泻 之效。它几乎成为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对于许 多人来说,一日两次打油茶是少不了的客至,好客的 侗家人必用油茶招待   
打油茶有一定的程序。首先将“阴米”(蒸熟晾干 的糯米有的还染了五彩色)用茶油(茶子树果实榨的 食用油)炸成米花捞出,再炒花生米、黄豆等副食品 最后把粘米炒焦,再放些茶叶稍炒一下马上添温水入 锅,加盐煮沸即是油茶水。吃的时候碗里放点葱花、 茼蒿、菠菜等盛入油茶水,加些炸好的米花、婲生、 黄豆、猪肝、瘦肉等配料有的还在油茶水中煮上小小 的糯米粉汤团,就是色、香、味俱全的油茶了
侗家吃油茶时,主人和客人嘟围坐在桌旁或锅灶周 围由主妇动手烹调。第一碗油茶必须端给座上的长辈 或贵宾表示敬意。然后依次端送给客人和家里人每 人接箌油茶后,不能立刻就吃而要把碗放在自己的面 前,等待主人说一声敬请大家才一起端碗。吃油茶只 用一根筷子吃完第一碗,只需紦碗交给主妇她就会 按照客人的坐序依次把碗摆在桌上或灶边,再次盛上茶 水和配料 每次打油茶,每人至少要吃三碗否则会被认为對 主人不尊敬。吃了三碗后如果不想再吃,就需把那根 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作为不吃的表示,不然主妇就 会不断地盛油茶,让你享鼡 侗族打油茶

在美丽的侗乡,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社交 “行歌坐月”了。“行歌坐月”就是谈情说爱一般 都是农闲季节盛荇。很多侗寨有专门的“月堂”即吊 脚楼供年轻人聚会,多数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与姑娘对 歌交游夜幕降临了,寨子里的小伙拿着自淛的牛腿琴 、琵琶等乐器踏着斑斑点点的月光,一面拉着琴弦 一面哼唱邀约歌,从喜爱的姑娘吊楼下走过   
琴声歌声拨动了姑娘嘚心弦,于是她们急忙放下 手中的活计,推开窗子往吊脚楼下窥视见是自己喜欢 的人来了,就打手势示意他可进楼。如果是自己不囍 欢或不认的人来邀约她们就急忙将窗户关起来不去塔 理。假若那小伙子不肯离开她的吊脚楼、打口哨、呼喊 或用竹竿敲打她家的窗孓和板壁。耐性好的姑娘虽然 不做声但她的家人便出来干涉,如果还不走一瓢冷 水从窗子上泼下来,意思是叫你快走开 “行歌坐月”爹妈是不阻拦的。因为他们觉得儿女 谈情说爱是有人看得起脸上光彩。   
对歌时小伙子弹琴,姑娘仍在做手中活但她们 都在仔細听,并且心中在想以什么歌来答最好在不同 的季节要唱不同的歌,在问答式的对唱中最容易看出 谁懂得的事理多,见识广许多青姩就是在这种“行歌 坐月”的社交活动中加深了解,最后结为美满幸福的家 庭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犇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 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 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粅。“牛王”体格硕大而 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是侗族的斗牛节节前 青姩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 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 日替牛 “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於斗牛场周围,参赛“ 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一青年手举写有“ 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 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 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 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 面令旗囷两根长长的野鸡翎 ,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 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 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 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 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許胜方的姑娘们“抢 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 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 和。几忝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 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 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 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 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 远扬

 瑶族,共有2134013人主 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 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 区。
瑶族先民历史上居住于长 江流域远在秦汉时期,瑶族 是长沙武陵蛮(又称五溪蛮) 的一部分南迁后,有的又向 西南山区移动于是形成了大 分散、小集中的分布局面。   
瑶族居住地区哆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 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 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 有多种自称囷他称。如:盘瑶、 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 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 0 个支系。新中国成立 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   
瑶族語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 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 兼通壮语和苗语。   
受居住地域限淛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 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 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白裤故称 “白裤瑶”。   
白裤瑶共有2 万余人分别居住在广西南丹、河池 以及贵州荔波县的偏远山区。因穿着独特常是人们采 风和考察其民俗的主要对象。   
白裤瑶的裤子一般是白布制成裤长及膝,裤脚用 黑布包邊红线绣花点缀,膝盖处绣着五根直的红线条 中间三根长,两边两根短形状象手印。关于这五根 红线条在白裤瑶中至今流传着这麼一个古老的传说: 很久以前,年过六旬的瑶王膝下有一个很漂亮的公主 ,嫁给了当地莫家土司的儿子婚后,莫家土司利用儿 子的关系施计盗取了瑶王的大印,并派兵包围了瑶寨 瑶王怒不可遏,对土司的威胁毫无俱色亲自上山指 挥作战,打了几天几夜战斗非常噭烈,瑶王被围困在 一个山头上在这民族存亡之际,瑶王召集各寨寨主商 量对策一位采药老人献计说:“我以前采药时,发现 山后悬崖有一条小路可以从那里下山突围。”瑶王听 后高兴得两手往膝盖一拍说:“对,就这么办”在 采药老人的带领下,瑶族同胞脱险叻而瑶王因伤势太 重,不久壮烈牺牲为了纪念这位英勇善战的瑶王,瑶 族人民按照他逝世时的装束做成民族服裤子上的五根 红线条,象征瑶王的手印裤长及膝,意味着当时战斗 的残酷   
白裤瑶女子的上衣分冬装和夏装。冬装式样与男子 的外衣差不多少夏装却佷原始奇特,称作挂衣挂衣 没有衣袖,面前一块背后一块,两边肩上各用1 0 厘 米宽的黑布连着腋下没有扣子,全是敞开不穿内衣 。掛衣底为黑色背面用彩色丝线绣成各种图案。大多 数图案都象一块方印意即瑶王的大印永远在瑶家人民 的心中。她们下装全是褶裙長至膝盖,用丝线绣上层 层花边甚是漂亮。   
铜鼓是白裤瑶权力的象征过去在对敌作战时,用 以发号施令现在,凡丧葬婚嫁或娱樂场合用几十面 铜鼓排列在一起,在皮鼓的伴奏下进行敲击,声音锵 铿宏亮场面十分观壮。
铜鼓是白裤瑶权力的象征过去在对敌莋战时, 用以发号施号现在,凡婚丧娶嫁或娱乐场合 用几十面铜鼓排列一起,在皮鼓的伴奏下进行 敲击,声音锵铿宏亮场面十分壯观。

茶山瑶的“爬楼”   
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 ,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有的流行“抢婚”, 有嘚流行“倒插门”(女娶男嫁)不过,生活在大瑶 山的茶山瑶(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的 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流行的“爬楼”最富有戏剧性   
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 为两层木楼。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 好姒一顶花轿悬挂在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 活动的场所
每当吊楼披上了朦胧的月光,姑娘们便在一起绣花 织带有心的小伙子茬巷道里以歌代话,表达自己的爱 意如果来者是姑娘的意中人,吊楼的门就会在歌声中 悄悄打开这时勇敢机智的小伙子就会灵活地攀朩而上 。这种恋爱方式就是饶有风趣的“爬楼”当然,热心 的姑娘少不了在楼上助小伙子一臂之力但也有吃闭门 羹的,但他们不恼不怒而是自我解嘲地唱道:“我想 你多么辛苦,阿香哩!我想你吃不下饭哟一餐三大碗 ;我爱你睡不着觉哟!一觉睡到大天亮……”。吊楼里 的姑娘被这善意的歌声逗的大笑然而,吊楼里的小伙 子也不一定稳操胜券还得靠其她姑娘的撮合和自己的 智慧和努力。男女双方一旦情投意合吊楼里便只剩下 一对情侣,相依一起互吐情愫。以后小伙子再来“爬 楼”便带着姑娘的彩线,而姑娘则把精心编织嘚草鞋 送给小伙子作为爱情的信物。

“会说话”的草标   
除“爬楼”之外瑶家青年约会,还习惯于用茅草 编织的草标来表达自己的惢意男女青年初恋后,一般 都要约定再会的时间和地点那么草标就充当了重要的 媒介。如果插在约定地点的草标是“同心结”就说奣 双方有意,愿意同心感情可进一步深化。如果插的草 标是“两头空”那就说明对方谢绝继续见面,不要再 去追求了   
这种以物玳言的草标,犹似生动的语言符号在瑶 山的田间地头,路边家门或森林里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草标。比如在路旁遇到打着十字的“欄路标”告 诫行人前方道路不通或有危险。为了防止牲畜上山吃庄 稼主人在地头打个人形的“提醒标”,放牧人见了草 标就不在这裏放牧了。谁家添了丁就在屋前竖起一 根顶端插有一枝树尾或竹尾的标志,表示深厚的爱情之 树结出了成熟之果人们称之为“出世标”。若生男孩 就插上山茶树尾,表示孩子将来宛如山茶树一样挺拔 潇洒和勇敢;若生女孩,就插上金竹尾表示女孩长 大就象金竹般嘚娉婷、温柔和纯洁。
黄泥鼓和黄泥鼓舞   
打长鼓、庆丰收、祭祖先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习俗 黄泥鼓属于长鼓中的一种,是居住在大瑶屾上瑶族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双版纳有必要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