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头的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典故

导航:&→&&→& > 阅读内容
于强&&小故事&& 16:31:22&&&&&&
清末民初时,化州有个外号&一条龙&的赌王。此人从六岁起便混迹于赌场赌坊,十八岁打遍赌场无敌手,不论色子、牌九、麻将、四色、六搏,样样精通纯熟,而且他常年混迹赌场,还练就了一双顺风耳,掷色子时,能凭借色子和色碗碰撞的细微响动,分辨出色子的大小点数,赌徒赌棍们无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年,化州来了个叫马如龙的大富豪。一条龙听说,这马如龙是江北第一富商,家财万贯,而且此人年轻时嗜赌如命,人称&六指赌神&。自己叫赌王,他叫赌神,好久没遇到对手的一条龙心痒难搔,决定去会会这个赌神马如龙。 马如龙与一条龙年纪相仿,只是一脸富态,笑眯眯的见人就拱手,根本没有什么赌神的霸气,一条龙有些瞧不起他。说明来意后,一条龙故意挑衅说:&我听说马老板年轻时人称&六指赌神&,我一条龙人称赌王,赌神见&赌王&,不赌一场怎么行啊。& 马如龙听后,却笑着摆手:&这赌行我已久不涉足,连色子都不知道怎么掷了,怎么和你赌呀?&一条龙见他推托,冷笑一声:&六指赌神不会赌博,这说出去谁会相信?&他一招手,几个徒弟抬上来十大箱金银财宝,一条龙说,他今天来就是要和他赌一场的,否则,他马如龙休想好好走出这化州城,如果他真不想赌,就跪在地上学三声狗叫,然后爬出化州去。 这招激将法果然管用,马如龙思忖半晌,就点头说:&好吧,既然你这么想赌,我就陪你耍两把。&一条龙问:&你想赌什么?牌九、麻将、色子随你挑。&马如龙却微笑摇头。&那么四色六搏七木?赌马赌鸡斗狗?&一条龙一一说出赌法,马如龙却都摇头说不妥。一条龙急了:&你到底想赌啥?&马如龙说:&你我都是赌场中人,赌场那些把戏没什么意思,要赌,就赌个新鲜的。& 一条龙来了兴致,问他什么新鲜赌法,马如龙说:&这样,咱们俩现在到大街上随便找两个讨饭的叫花子,每人一个认做徒弟。以一年为限,你我把自己的赌术分别传给他们,一年之后,让他们比试,看看谁教出的徒弟厉害,就证明谁赢。&一条龙听说要一年之限,有些不耐烦,马如龙就说:&你不会是不敢吧?&一条龙一瞪眼:&谁说老子不敢?一言为定。& 不久,两人在城东破庙找了两个乞丐,各自认为徒弟,相约来年此时再赌。一条龙认下的这个乞丐叫钱顺,人很机灵乖巧,没用半年,就把一条龙的赌术赌技学了个七八成,在化州除了师傅一条龙,没人能赢得了他。一条龙看在眼里,心里欢喜,凭钱顺的聪明伶俐劲,自己已经有六成赢的把握了。但是他还是担心马如龙玩什么鬼花样,就派人去打探马如龙的徒弟赌术如何。去的人回来后,一脸迷惑,说这大半年时间,马如龙根本没教他的徒弟任何赌术,反倒在城外买了几亩薄田,教徒弟种菜。 什么?种菜?一条龙一口茶差点噎岔气,这马如龙搞什么鬼?他害怕这是马如龙的障眼法,就亲自乔装打扮一番,来到马如龙徒弟的菜地,假装过路人讨水喝。马如龙的徒弟叫小舟子,人很厚道,见一条龙讨水,赶紧沏茶。端起茶碗,一条龙偷眼观察这个小舟子,见他双手粗糙,眼神憨厚,果然不像赌场中人,一点也没有自己徒弟钱顺细柔灵巧的双手和犀利的眼神,不禁大失所望。再瞧周围的菜地,种着豆角萝卜芹菜葫芦,这小舟子俨然就是个农夫嘛。&这个马如龙,我看到时候你怎么赢我。&一条龙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转眼一年期限到了,一条龙和钱顺在化州最大的赌坊等了一天,也不见马如龙露面。钱顺不禁说:&师傅,这马如龙不会是嫌输了丢人,早跑了吧?&一条龙一拍桌子:&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带着人赶到小舟子的菜地,果然见马如龙正在瓜架下悠闲地摇着蒲扇打盹,见一条龙气势汹汹地赶来,他急忙拱手笑说:&有失远迎。&一条龙鼻子差点气歪了,心想你倒悠闲,忍不住问:&马老板,你到底还赌不赌了?&马如龙说:&当然赌啊,不过我当年曾经发过毒誓,终身不进赌场,我看就在这瓜架下赌一把如何?& 反正在哪里你都输。一条龙猜这马如龙是害怕在赌场人多丢脸,就大度地说:&赌场哪里都一样,就听马老板的。&说着,让人抬金子。谁知马如龙却说慢,然后对一条龙说:&赌金子银子没什么稀罕,不如咱们赌个值钱的东西吧。&&什么东西?&&就赌这个,&马如龙指了指一条龙的脑袋,&我输了就把我江北一百三十家店铺输给你,如果你输了,就把你的脑袋给我,咋样?& 一条龙倒吸一口凉气,他见马如龙面色平静,不像是开玩笑,心里不禁犹豫起来:这马如龙富甲天下,那一百三十家店铺是他的全部家当,就算是他的命了,他竟敢以命相搏,一定是藏有后手杀招,自己答应他吧,真害怕这马如龙玩花样,自己若输了,脑袋就没了;不答应他吧,又显得自己贪生怕死,而且如果自己赢了那一百三十家店铺,自己还赌啥?到时候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富商了。这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他思忖再三,最后忍不住一跺脚,仰天打了个哈哈说:&马老板敢赌,我为啥不敢。&他把钱顺叫来,恶狠狠地告诉他,一定要赢了小舟子,输了不仅他没命,钱顺也别想活。 马如龙叫过还在菜地忙活的小舟子,小舟子搓着泥手,憨厚地问钱顺:&你想赌啥?& 钱顺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泥腿子,不禁傲气地说:&怎么赌你说,我全都奉陪到底。& 小舟子点头,就从瓜棚抱出了一个酒坛,拍开泥封,给在场的人每人倒了一碗,然后说:&既然这次赌局怎么赌由我说了算,那我就不客气了,大家喝了这碗酒,我就说出如何赌胜负。&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搞什么鬼,马如龙却从容端起酒碗,一饮而尽。&难道马老板还在酒里下毒不成?&一条龙也是一饮而尽,只觉得酒入口辛辣,回味却甘甜,就咂着嘴巴说:&这酒是陈年状元红吧?& 小舟子点头说:&不错,这就是状元红,您老感觉这酒味如何?&一条龙实话实说:&酒味醇厚,入口辣,回味甜,是好酒。&小舟子就对钱顺说:&这状元红经过你师傅鉴赏,是真酒无疑,对吧?&钱顺点头:&只要师傅说是,那肯定是了。&小舟子就从瓜架上随手摘了一只葫芦,然后用刀切开葫芦嘴,挖出葫芦籽,然后把一碗状元红倒进刚摘的新鲜葫芦里,放在桌子上说:&咱俩就这么赌,你猜这葫芦里装的是什么酒,猜对了算你赢,猜错了算我赢,如何?& 钱顺愣住了,这叫什么赌法?刚才坛子里的酒大家都知道,是状元红,难道灌进葫芦里就变味了?小舟子见他犹豫,笑问:&不敢猜?害怕我掉包?要不你随便摘个葫芦,自己倒酒。&钱顺还真害怕他捣鬼,就千挑万选摘了个葫芦,确定葫芦是新鲜的没做手脚后,就打开葫芦,亲手灌进状元红,然后得意地说:&我猜这葫芦里的酒是状元红。& 谁料小舟子却微微一笑:&你猜错了,这酒是最普通的&老爹醉&,不信你倒出来尝尝。&钱顺从葫芦里倒出那碗状元红,喝了一口,果然酒味苦涩发酸,正是当地百姓最常喝的便宜酒&老爹醉&。钱顺和一条龙大吃一惊,钱顺不服:&这葫芦你肯定捣过鬼,这次不算。& 小舟子说:&那好,你可以再摘个葫芦试试。&钱顺这次不敢大意,选了一个最普通的葫芦,锯开葫芦,又察看了那坛状元红,没见异样,就小心倒进葫芦里半碗酒,然后说:&这酒还是状元红。&小舟子摇头:&非也,这酒现在已经是&胭脂酒&了。&果然,再尝葫芦里倒出的酒,轻浮无比,入口绵软,正是名酒&胭脂酒&。钱顺面如土灰,嘴巴却仍旧硬气:&这葫芦你肯定早就动过手脚,因此不论倒进什么酒,再倒出来肯定不是原味了,你这是出老千。& 小舟子呵呵一笑说:&当然,我的确是事先做过手脚。不过,我敢打赌,你今日来与我较量,身上所带的赌具、色子,没有一样不是做过手脚的,赌场就是诈场,你说赌场上哪一样东西不是做过手脚的?& &
盘龙历史网属公益性网站,站内文章资源均由网友投稿或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您个人权益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并给予回复,望海涵!
Powered by 盘龙历史网有发头陀寺的历史典故
有发头陀寺的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十四《无官御史》条说,北宋初年太学设备简朴,太学生清苦,,近似于和尚庙;太学生又敢于抨击时政,讲出谏官所不敢讲的话,故得了&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的称号。有发头陀,指未剃发的和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iyu/212296.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西安地名的历史典故
西安地名的历史典故
责任编辑:肖瑶
  导语: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由数百个老村镇、上千条老街巷组成。连同众多美丽的山河原川、旅游景点,它们犹如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之中。伴随这些老村镇老街巷,它们的名称已经远不是标识地理位置的符号,而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成为古都西安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 您知道大差市、洒金桥的来历吗?您了解下马陵、古迹岭背后的故事吗?你还记得陪你走过这些岁月的地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遗迹成就街巷地名
  书院门:明代以街北侧有关中书院得名。1966年曾名健康街,1972年恢复原名。于右任先生曾住该街32号。街口有牌楼和唐代华塔,街北侧有明代建关中书院,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古文化一条街。
  北院门:据清《咸宁县志》记载: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街北侧为巡抚部院衙门称北院。清光绪二十六(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那拉氏为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携光绪皇帝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进西安,此街不少银号、店铺应运而生,南、北院门一带盛极一时,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北院门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现在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回坊风情街,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称著的步行商业街。
  南院门:据《咸宁县志》记载:南院门一带为明代的归义坊。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始设于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故名南院,这一带即泛称南院门。清代和民国初期,这里人口集中,商贩云集,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解放路、东大街一带。解放后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住宅区。1966年曾名五星街,1972年恢复原名。
  东县门:据《咸宁县志》,此街约形成于唐末,当时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唐长安皇城为基础缩建长安新城,将长安、万年两县移到城东西两侧,各建小城,此城即后来的咸宁县城,因位于城东侧,人称东县,门前街道得名东县门。元代至明清,咸宁县署在此县北侧。清代驻军装局,辛亥革命时,起义新军首先占领军装局,夺取库存武器,并以此为指挥部,取得西安光复,支援了武昌起义。
  骡马市: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称为骡马市。1966年曾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
  大差市:宋代称这一带为菜市,元称草市,明称菜市。清记载为大菜市,以此什字卖菜小贩集中故名。《西安府图》已演化为大差市。
  大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1966年改为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南侧有清真寺一座,系回民聚居区。
  盐店街: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始建,以官盐店设此而得名。清末民初,当局无法偿还外债,在此街设官盐店,实行盐业管制,由英美日法俄五国在此街设立银行,直接收盐税以抵欠债。后各种银号钱庄设此,镖行、会馆应运而生,盛极一时,成为西北金融中心。1966年改名红心街,1972年恢复原名。
  五味什字: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作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28年于此街今第六中学东院(当时原杨虎城公馆&可园&处)成立西安市政府。1966年曾名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浓厚文化点缀历史老街
  洒金桥:街东系今西安城建城原点。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东侧为隋杨兴村,民国时尚有隋文帝和唐太宗赦命保护的杨兴村古槐。清《长安县志》称:此街位于唐含光门街。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因古槐下有隋唐建城时迁出乡民回城祭祖的铁香炉,明代改为铁炉坊。葛先生说据《唐书》记载,唐玄宗曾在附近的金水桥洒金钱让官员拾取,得名洒金桥。1966年曾称前卫路,1972年恢复为现名。属回汉民族共居区。
  劳武巷:明代因该巷有马神庙而得名马神庙巷。巷北有明代常平仓,清为广备仓。《两县续志》记载清末内有大槐,为隋代筑都城前的杨兴村大槐,有石碑、铁香炉等物。相传,从大槐树下迁来,与隋唐建长安城时大量迁出村民有关。1966年改为现名。
  红埠街:隋唐时为皇城由北向南的7条横街的第一横街南侧,前条土城巷是第一横街的北侧,当时街宽三百步(1984年唐城考古勘测队实测为440米),是唐长安城东西交通主干道,也是长安的中心广场,凡皇帝登基、改元、大赦、出征检阅、凯旋,皇帝登临承天门,此街则千官序立,万民唱和,旌旗挥舞,盛极一时。唐末895年,在藩镇王行实、李继鹏等争夺的战火中承天门焚毁,两侧城墙土埠于高温中被还原成红色,后得名红埠街。1966年改为红卫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兴学巷: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冯从吾祠修&少墟书院&,门额题&兴学&二字。又于1935年在相连的安庆寺和洪福寺庙址,兴办学堂,得名兴学巷。
  三学街:据有关记载,此街北侧的孔庙,唐末为太学所改京兆府学、宋亦为京兆府学,至明代为西安府学,即现碑林。明成化年间,咸宁县学、长安县学先后移至府学东西两侧(在今咸宁学巷和长安学巷),得名三学街。街侧有唐槐四株和有登城墙和魁星楼阶道,系&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的一条经营古玩商品的仿古建筑街。
  正学街:清代时,因此街有多家毛笔店铺而得名笔店巷。1932年,因西侧原有明代的正学书院而改名正学街。1966年改为反帝一巷,1972年仍恢复为正学街。正学书院系宋张载(横渠)讲学处,后人立祠,清代仍设为书院,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书院部分拓入总督部院。
  北广济街:1984年唐城考古队实测,此街位置占唐承天门大街西一面,南广济街占东面,故两街南北未能对直。街北端即唐承天门遗址(今莲湖公园内)。宋代修建广济渠引汉铀└且枚妹慵媒帧T冻ぐ仓就肌反私殖乒慵媒郑衲瞎慵媒殖埔┦薪帧C髑迨逼诮鞔蠼帜喜嗟囊┦薪指奈瞎慵媒郑旖私指奈惫慵媒帧G迥倍纬莆ㄗ用斫帧1966年统一改名为风雷路,1972年恢复为北广济街。属回汉民共居区。
  甜水井街:宋《长安志》记载:唐代门内大街称含光门街,街侧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即唐政府的外交部和国宾馆),晚唐曾有四千余名外宾滞留此处。元《类编长安志》:元代称含光街。明代为含光坊(今含光路一带)。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街。1966年曾改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报恩寺街:唐中宗时辟鸿胪寺一角在皇城第七横街修懿德寺,元代为蒙古贵族的花园,为报母恩在此修建大兴国报恩寺。明初简为报恩寺,街遂以寺为名。1966年曾改为东升街西段,1972年更名为东升街,1981年恢复原名。
  历史典故让古城增添厚重
  桥梓口:&桥梓&古意为父子之道。明成化年间筑通济渠(俗称龙渠)从氵皂河引水供府城饮水,水由西门南侧入城后沿西大街南侧渠流过,并在西大街向北分出一渠至莲花池。当时路口筑一桥连通,十字附近得名桥梓口,此街名南桥梓口,今大麦市街名北桥梓口。后因北桥梓口清代改为大麦市街,此街遂名桥梓口。1966年改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药王洞:这一带原为唐太极宫,街北侧北洞巷原有纪念隋唐时药王孙思邈的庙宇,元代因有药王孙思邈庙而得名药王洞。1966年改名八一街,1981年恢复原名药王洞。
  玄风桥:清嘉庆《咸宁县志》明通化门内有名玄风桥数处。《西安通览》说&旋风桥本古代介于大型楼房间公共的盘旋式楼梯独立建筑,后雅写为玄风桥。&清光绪年间,此街建有玄风桥并以桥得名。
  下马陵:因该街北侧有西汉学者董仲舒墓,汉武帝路经墓前时下马,故称下马陵。1966年曾名爱国巷,1972年恢复原名。
  德福巷:明代以有&黑虎阁楼&得名黑虎巷。清代谐其改为德护巷,民国初年改称德福巷。1946年以胡景翼将军更名为景翼路,1950年改名南竹笆市街,1952年恢复为德福巷。1966年改名五星一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古迹岭:史料记载:古迹岭在唐代写为枸杞岭,因距东市很近,唐朝将俘获的中原地区起义者杀害于此,以传递信息镇压起义。公元877年,农民起义军王仙芝部大将尚君长遇害于此,后代雅化为古迹岭。1966年曾并入曹家巷,1972年恢复原名。
  索罗巷:《酉阳杂俎》慈恩寺写有:&殿庭大娑罗树,大历中安西进其木椿。&娑罗与索罗同音。相传,唐天宝年间,此地有娑罗园,种有异香的索罗树。明代称为娑罗巷,明代称娑罗巷。1966年改为更新一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本文已影响人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的故事-历史趣闻网
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关于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的故事
17:57:10字号: |
[导读]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是两位名人之间的一则小故事,当时竺可桢和胡适都在上海的一所中学念书,俩人是同窗同学,但是胡适在背后评论竺可桢说他学习用功过
关于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的故事竺可桢与赌寿命是两位之间的一则小故事,当时竺可桢和胡适都在上海的一所中学念书,俩人是同窗同学,但是胡适在背后评论竺可桢说他学习用功过度,肯定活不过20岁,而竺可桢无意中从别人口中听到了这句话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发誓开始锻炼身体,以后每天早上即使下雨下雪也要到校园中去跑步练剑,最后成功把自己的身体练好了,也活到了84岁。胡适照片其实从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这件事儿上就能看出两位大师的性格特点,胡适很风趣幽默,也很关心竺可桢的身体,而竺可桢性格非常谨慎低调,他也听从了胡适善意的提醒,开始锻炼身体,也就是从那以后,竺可桢开始爱上了体育运动,显然赌寿命这件事儿是胡适输了,胡适最后由于操心过度在50多岁的年纪就去世了,而竺可桢一直活到新中国成立。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这件事儿还有一个小插曲,当胡适死后竺可桢非常伤心,在当天的日记中感叹当年胡适这个聪明人也说了一句错话,他曾经预言过自己活不过20岁,但是胡适最后的寿命却比不过自己,自己一定要爱惜身体。看来胡适的死对竺可桢的启发很大。其实说到底两位名人也没有直接打赌谁活的长,只不过是因为胡适的一句戏言被竺可桢听到了,从此便开始发奋锻炼身体,但是这件事流传下来在后人的口中就演变了两位大师直接赌寿命的话题。竺可桢子女是谁一直以来竺可桢子女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科学家竺可桢一共有过两次短暂的婚姻,留下了三女两男,其中竺可桢的大儿子竺安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一名著名科学家,从外形上来看竺安也很像他的父亲,清瘦而温文尔雅。竺安照片可能是因为竺可桢子女非常低调的原因,一直以来有很多媒体想要采访竺可桢的后代,但都没有如愿,竺可桢的大儿子竺安成为科学家和教师,但是他研究的专业在化学领域和父亲的专业不一样,现在竺安是浙江大学化学系的一名高级教授。竺可桢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竺津,在1961年因为一次事故丧生了,竺津的去世对竺可桢的打击非常大,因为竺津是五个竺可桢子女中最为聪明的一个,也是竺可桢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张侠魂生的最后一个孩子,可以说自小在家受尽了宠爱,但是没想到幼子的结局如此凄惨。竺可桢和他的第一任妻子陈汲还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大名叫竺松,竺松是竺可桢年龄最大的一个子女,自小就担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成年之后的竺松一心治学,成为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竺松的性格非常像父亲,很低调内敛,有很多媒体争相采访竺松也没有如愿。竺可桢子女都是非常优秀的,竺可桢不在世了,他对科学一丝不苟的精神被几个子女继承了下来,可以说现在竺可桢的后代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顶尖的。关于竺可桢评国民党金圆券改革的故事关于竺可桢评国民党金圆券改革,竺可桢对于国民党政府推出金圆券改革的唯一评价就是守法人处处吃亏,金圆券改革是中国国民经济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当时由于国民党政府承受不住与日本进行战争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开始发行了新的金融货币金圆券,结果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困扰。竺可桢旧照而竺可桢之所以说守法人处处吃亏,是因为当时国民党政府十分混乱,也十分腐败,早在金圆券改革的前几年一些达官显贵就把手中的钱换成了美元,因为美元在当时是绝对不会贬值的,而守法的普通平民百姓没有能力,就只能承受货币飞涨物价上涨的悲惨现实,所以在金圆券改革的后几年平民百姓的日子过的是非常艰苦的,通货膨胀也一度非常严重。竺可桢评论说百姓处处吃亏也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也有真假,在1945年新发行的一批金圆券上竟然并未注明金元字样,这在老百姓中造成很大的慌乱,也有很多人怀疑国民党官方政府发行的货币增长性,这个给当时中国经济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其实早在金圆券发行的第一年就有很多百姓不想兑换手中的货币,他们仍顽固地用旧货币,不过,国民党政府并不允许百姓这么做,千方百计逼迫老百姓兑换新的金圆券,蒋经国铁腕政策也开始对老百姓实施,让一些民族企业的掌门人忍痛交出黄金和美元,工商界人物战战兢兢,所以竺可桢评国民党金圆券改革也是针对当时的经济情况。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责任编辑:zhangli
与竺可桢相关新闻
关于竺可桢是什么家,竺可桢是中国第一代卓越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为首的几所高等学府任教,直到
竺可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气象学家,尤其是在教育工作上,竺可桢提出了“人皆可以得善”的哲学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将浙江大学
竺可桢这一生爱国为民,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刻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不仅拒绝了美国人对自己的邀请,更是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下仍然坚守自学热情,为新中国培养
一直以来竺可桢子女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科学家竺可桢一共有过两次短暂的婚姻,留下了三女两男,其中竺可桢的大儿子竺安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一名著
竺可桢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竺可桢问学生来浙大做什么,当时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浙大新生的思考,第二个问题是问浙大新生将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