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洁秋图感秋带拼音

淮阳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密古诗_词汇网
淮阳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密古诗
责任编辑:词汇网 发表时间: 10:09:15
淮阳感秋(39人评分)7.2朝代:隋代作者:李密原文: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原文: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注释 ⑴淮阳感秋,一作“淮阳感怀”。⑵荡初,《广记》作“扬秋”。⑶凋,《容斋》作“垂”。⑷“郁陶”句,《隋书》作“空轸郁陶心”。⑸“野平”二句,《隋书》、《广记》均无。野平,《容斋》作“平野”。村荒,《容斋》作“荒村”。藜,《容斋》作“葵”。⑹徙倚,《隋书》、《广记》均作“慷慨”。⑺俗,《容斋》作“洛”。
简析 据《旧唐书》本传,此诗乃隋大业(隋炀帝年号,公元605―618年)中作。此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八句情景相间,前四句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句则因社会现实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九十两句先用顶针格紧承上文,再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淮阳感秋译文及注释赏析-李密
&&&&【提要】本篇《淮阳感秋译文及注释赏析-李密》由66test小编特别为需要古诗古文的朋友收集整理的,仅供参阅。内容如下:
&&&&【诗文原文】-------------------------------&&&&淮阳感秋 (作者: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译文赏析】-------------------------------&&&&作者:佚名⑴淮阳感秋,一作“淮阳感怀”。&&&&⑵荡初,《广记》作“扬秋”。&&&&⑶凋,《容斋》作“垂”。&&&&⑷“郁陶”句,《隋书》作“空轸郁陶心”。&&&&⑸“野平”二句,《隋书》、《广记》均无。野平,《容斋》作“平野”。村荒,《容斋》作“荒村”。藜,《容斋》作“葵”。&&&&⑹徙倚,《隋书》、《广记》均作“慷慨”。&&&&⑺俗,《容斋》作“洛”。犹,《容斋》作“既”。&&&&⑻徒,《广记》、《容斋》均作“屠”。&&&&⑼时运会,《隋书》、《广记》均作“时运合”,《容斋》作“逢时会”。&&&&⑽“千古”句,《隋书》作“万古传名器”,《广记》作“万古传名谥”,《容斋》作“千载传名谥”。
特别声明:秋之景的诗句1、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客夜》2、片云载雨过江鸥。——吴文英《诉衷情·秋情》3、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4、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李密《淮阳感秋》5、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6、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7、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8、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9、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德隐《新秋晚眺》10、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11、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岑参《送人赴安西》1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13、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14、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15、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16、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1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18、此情不及墙东柳。——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19、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李百药《秋晚登古城》20、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21、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22、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3、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24、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25、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2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27、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28、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29、珠帘四卷月当楼。——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3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31、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3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33、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34、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3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36、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37、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38、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39、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40、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4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42、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43、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44、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4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46、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47、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48、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49、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50、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李珣《渔歌子·荻花秋》51、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5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4、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5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6、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57、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58、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59、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60、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61、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62、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63、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64、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65、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66、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67、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6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69、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70、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71、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72、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7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74、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米芾《水调歌头·中秋》75、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76、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77、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7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79、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80、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古代诗词 - 李密-淮阳感秋 - 诗词详细内容 - 后花园网文 - 诗词赏析
古代诗词 - 李密-淮阳感秋
(左方向键)&(右方向键)&(回车键)&(B键)&&(N键)&(S键)&&&浏览次数:186&&&&收集时间: 1:58:17&&&出处:&&&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注释⑴淮阳感秋,一作“淮阳感怀”。⑵荡初,《广记》作“扬秋”。⑶凋,《容斋》作“垂”。⑷“郁陶”句,《隋书》作“空轸郁陶心”。⑸“野平”二句,《隋书》、《广记》均无。野平,《容斋》作“平野”。村荒,《容斋》作“荒村”。藜,《容斋》作“葵”。⑹徙倚,《隋书》、《广记》均作“慷慨”。⑺俗,《容斋》作“洛”。犹,《容斋》作“既”。⑻徒,《广记》、《容斋》均作“屠”。⑼时运会,《隋书》、《广记》均作“时运合”,《容斋》作“逢时会”。⑽“千古”句,《隋书》作“万古传名器”,《广记》作“万古传名谥”,《容斋》作“千载传名谥”。简析据《旧唐书》本传,此诗乃隋大业(隋炀帝年号,公元605―618年)中作。此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八句情景相间,前四句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句则因社会现实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九十两句先用顶针格紧承上文,再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后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发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进之怀。诗词标签&&所属朝代作者资料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本站所有诗词类别&&&&&&&&&&&&&&&&您可能还会对以下诗词感兴趣(随机显示)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拼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