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冷战时期苏联的通缉犯下层的政治情况

(话梅超人)
(老丁【LD】)
第三方登录:前苏联轰炸机主要有图—2、16、20、22、26、160,米亚—4,苏—7、17、24,米格—27等型号,其中图式轰炸机家族作战威力最大,也是当今世界能与美军轰炸机相抗衡的主要机种之一。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认为:在未来的战争,空中力量已从辅助支援地位上升为空中打击的主攻手段。在战争开始时,初始打击至关重要,它将对后期军事行动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强大的初始打击,可以使对手瘫痪,使其难以恢复元气。但由于经济原因,俄罗斯不可能在短期建立起打赢这种现代战争所需的全部常规力量,因此俄罗斯已明确表示:一旦其核设施或其他重要目标遭到打击,采取核报复是可能的。不管是常规打击还是核报复,轰炸机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装备作战平台。   一、“海盗旗”—图—160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       图-160“海盗旗”(BlackJack)是苏联最后一代、俄罗斯最新一代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自重居世界之冠。“海盗旗”实际上是该机的北约代号。 图-160是由图波列夫设计局于70年代开始设计的变后掠翼重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估计该机是在70年代初图22M首次试飞后开始研制的,原型机81年12月19日首飞,87年5月开始进入部队服役,88年形成作战能力,替代米亚-4和图-95飞机执行战略任务。据信至92年时生产40架以后暂时停产。该机采用变后掠翼布局,机翼较低,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机翼固定段前缘的后掠角较大,呈弧线形,直到机头座舱的两侧。可动段的后掠角度手动选择,范围从20°到65°,当机翼全后掠时,两侧后缘襟翼的内段向上竖起,如同一对大翼刀,机翼的可动段上有全翼展前缘襟翼,后缘有较长的双缝襟翼及插入式下偏副翼。全动式后掠平尾安装在垂尾与背鳍的交界处,位置较高。平尾以上的垂尾段也是全动式的。平尾与垂尾交界处的后部有一锥形整流罩,内装减速伞。背鳍较大。翼身融合体结构为减少雷达反射波作了修形设计。机体结构大量使用了钛金属扭盒。机翼与机身连接结构的前后各有一个长10米的弹舱。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的双轮前起落架向后收起,主起落架为小车式,每侧有三对机轮。主起落架支柱向后收起,同时机轮小车沿着中间一对轮子的轴线旋转90°,最后机轮小车与收起了的支柱平行地放置在舱内。有一个小尾轮,尾部配有一个减速伞。尽管如此该机的降落滑跑距离还是需要3050米。座舱内四名机组人员前后并列,每人有单独的弹射座椅。座舱每侧有一个窗,可向内向后开启,以便地面通风。乘员从前起落架舱进入座舱。     该机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四名机组人员分别是正副飞行员、导航员和武器系统操作手。座位前后并列,均有单独的0-0弹射座椅(能在0高度、0速度的情况下成功弹射)。飞行员使用操纵杆控制飞行,其他许多大型飞机上都采用方向盘。图-160动力装置采用四台NK-321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37.3千牛,加力推力226.5千牛。进气口装有垂直的进气调节装置。该机最大燃油载量为160000千克。伸缩式空中加油装置安装在机头上方。&图-160的作战方式以高空亚音速巡航、低空高亚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防为主。在高空可发射具有火力圈外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ALCM);防空压制可发射短距攻击导弹,类似于美国的SRAM);该机还可低空突防,用核炸弹或导弹攻击重要目标。当然也具有常规轰炸能力,但限于武器系统发展不如美国全面,常规轰炸能力显得不足。         主要型别有,图-160战略轰炸机和用于二级空间飞行器发射的图-160SK火箭载机。1981年西方首次发现图-160的存在,后在1995年的巴黎航展上首次公开露面。机载设备包括电介质机头锥内的导航/攻击雷达,据称有地形跟随能力;机尾装有预警雷达、天文和惯性导航系统、航行坐标方位仪;机前机身下部整流罩的前部是平板透明罩,装有武器瞄准光学摄像机,以及主动、被动电子对抗设备等。机尾装有预警雷达。另外该机还装有各种主动、被动电子对抗设备。图-160上取消了尾部的自卫机炮。弹舱内可载自由落体武器、短距攻击导弹或巡航导弹等。机上有两个12.80米长的武器舱,武器舱内的旋转发射架可各带6枚Kh55MS涡扇动力巡航导弹(北约代号AS-15“肯特”Kent)。Kh55MS堪称俄罗斯“战斧”,与美国ALCM近似,射程达到3000千米,能带20万吨威力的核战斗部。后舱两个旋转发射架可带24枚Kh15P短距攻击导弹,射程200千米,能带250千克的常规战斗部。或者两舱共挂载40吨普通炸弹。由于它在结构上与同时期美国B-1轰炸机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红色B-1。图-160比B-1大而重,作战方式与B-1类似,但是战斗力并不占优,主要表现在电子技术和隐身方面远比B-1差。苏联解体前,多数的图-160布置在乌克兰境内。据报道,乌克兰从1999年底开始将8架图-160交给俄罗斯,用于抵偿欠俄罗斯的外债,另外附带3架图95MC战略轰炸机和相关地面设施,还有575枚巡航导弹(哇!)。最后两架图-160于2000年抵达俄罗斯。另外俄罗斯还在缓慢的生产新的图-160轰炸机,其中第一架已在2000年5月服役。   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54.10米   机高13.10米   翼展(全后掠)35.60米,(展开)55.70米   机翼面积(全展开)360.00平方米   重量及载荷   空重118000千克   最大燃油量160000千克   最大武器载荷40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676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750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155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2000千米/小时(海拔12200米)10300千米/小时(海平面)   巡航速度M0.9(13700米)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4000米/分   实用升限15000米   起飞滑跑距离2200米   着陆滑跑距离1600米(最大着陆重量)   最大无空中加油航程12300千米   作战半径2000千米(M1.5)   限制过载+2.0g     没有喷漆的图-160原型机,可以看出体积很大。尾锥等细节与批量生产型号不一样。机构上使用了翼身融合的设计,外表粗糙,在焊接技术方面比不上美国。   AS-15巡航导弹在图-160弹舱旋转发射架上。             二、“逆火”—图—26超音速轰炸机     图-26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轰炸机,北约集团给予绰号“逆火”(Backfire)。该机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原型机于1971年开始试飞,共制造了12架原型飞机用于飞行试验、系统试验和作为武器平台进行评价。生产型于1974年交付部队使用。到1990年初已有350多架在服役,其中隶属苏联四个舰队的海军航空兵约有160架。     图-26是苏联一种航程较远的超音速轰炸机,其高空亚音速作战半径达3700公里,除能对欧亚大陆的苏联周围的国家和附近的海上目标实施攻击外,经空中加油后还能攻击美国的战略目标。其低空突防性能使它的生存能力大大高于以往的苏联轰炸机。图-26轰炸机曾是美、苏战略核武器谈判中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美国认为图-26是远程轰炸机,属于限制之列。经过长期争论,最后统一在苏联的观点之下,即图-26属于FB-111一类的中程轰炸机。图-26共有3种型别:A型,初始型,估计只装备了一个中队,每侧翼根下有一大起落架舱,这使图-26的航程受限制;B型,改进型,机身可半埋入式地携带一枚射程为460公里的AS-4“厨房”空对地导弹,两门ГЩ-23双管23毫米机炮装在机尾;C型,最新改型具有楔型进气道,重新设计了机身,使机身更加流线化,航程增加,没有可见的空中加油探管,一门ГЩ-23双管23毫米机炮装在机尾。下述情况用于B型:   动力装置 两个图-144超音速运输机所用的库兹涅佐夫HK-144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推力增大型。单台最大推力为127.4千牛(13000公斤),加力推力196千牛(20000公斤)。   主要机载设备 包括地形跟踪雷达,大型轰炸导航雷达,尾炮瞄准雷达,多普勒导航及计算系统。   武器 可半埋入式地在机腹下携带1枚AS-4“厨房”空对地导弹,或在翼下携带2枚AS-4或AS-6“王鱼”空对地导弹。进气道下的多用途挂架上可带12枚500公斤的炸弹。还可装苏联新研制的帮助轰炸机突防的诱惑式导弹。舱内可带多达12000公斤的常规炸弹。两门ГЩ-23双管23毫米机炮并列装在机尾。   尺寸数据 翼展(全展开)34.3米,(全后掠)23.4米,机长39.6米,机高10.8米。   重量数据 空重52000千克,最大起飞总重130000千克,正常武器载重12000千克,机内最大载油量48000千克。   性能数据 海平面最大速度M0.9/1100公里/小时,高空最大速度(带两枚导弹,高度15000米)M1.5/1593公里/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2000米)M0.83/849.8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5240米,爬升率(加力,机翼后掠55°)55米/秒,起飞滑跑距离1525米,作战半径(低-低-低)1390公里,(高-低-高)2680公里,(高-高-高)3700公里,最大航程9000公里。   三、“眼罩”—图—22中程轰炸机     图-22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为苏联空军研制的第一种超音速中程轰炸机,机组人员为3人,北约组织给予绰号“眼罩”(Blinder)。1955年开始研制,1958年首次试飞,1962年装备部队。共生产了250架左右,除装备苏联空军、海军航空兵外,还出口利比亚、伊拉克。图-22共有4种型别:A型,轰炸侦察型;B型,轰炸型;C型,海上侦察型;D型,教练型。以下数据适用于A型和B型。   动力装置 两台д-15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5.3千牛(8700公斤)。加力推力120.1千牛 (12250公斤)。   主要机载设备 轰炸领航雷达,预警雷达,射击瞄准雷达。   武器 弹舱内可挂常规炸弹千克,或挂特种炸弹(244H),每颗重约2000千克。尾塔内有一门雷达瞄准的30毫米机炮。该机还可带AS-4空对地导弹。   尺寸数据 翼展27.70米,机长40.53米,机高10.67米,机翼面积188.5平方米。   重量数据 空重34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3900千克,燃油量3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高度12200米)M1.5/1593公里/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2200米)M0.9/956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8300米,起飞速度360公里/小时,着陆速度(重74000千克)23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5500公里,续航时间7小时30分,活动半径2200公里。       四、“熊”—图—20或95远程战略轰炸机   图—95是前苏联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为苏联空军研制的远程战略轰炸机。1951年开始研制,1954年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批生产型于1956年开始交付使用。早期型共生产了300多架,除用作战略轰炸机之外,还被用来执行电子侦察、照相侦察、海上巡逻反潜和通信中继等任务。 80年代中期,图—95轰炸机又开始恢复生产,主要生产可带巡航导弹的图—95MC轰炸机和由图—95改型的海上侦察/反潜机图—142M3型。1992年停止生产。现在约有150架图—95M/K/MC仍在服役,与40架图—160变后掠翼超音速远程轰炸机和220多架图—22M中远程超音速轰炸机一起,共同组成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机队。       动力装置   4台大功率的HK—12B型涡桨发动机分装于两侧翼下的短舱内,单台额定功率为11010千瓦(14975马力)、推力为11.77千牛(1200公斤力)。发动机驱动两个AB—60H型反转可逆桨距螺旋桨,螺旋桨直径5.6米。   主要机载设备   РБП-4或РБП-6型轰炸瞄准雷达,光学瞄准具,无线电罗盘,天文导航设备。   武器   两门AM-23机炮(装在机尾炮塔内)。炸弹仓可栽弹10000 - 25000千克,可带10枚Kh—65空射巡航导弹,其中6校装在弹舱内的旋转挂架上,两侧翼根接架各接两枚。此外,还可挂载多种炸弹、鱼雷。   尺寸数据   机长45.4米,机高11.6米,翼展50.4米,机翼面积302平方米,主轮距12.5米,前主轮距13.7米。   重量数据   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185吨,最大机内装油74吨,最大载弹量25吨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12500米)805公里/小时,巡航速度760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爬升率26米/秒,实用升限15000米,起飞滑跑距离1800米,着陆滑跑距离1000米,航程千米。   五、“獾”—图—16中程轰炸机     图-16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高亚音速双发中程轰炸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獾”(Badger)。该机于1950年开始研制,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55年正式交付使用。图-16除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外售埃及、伊拉克、印尼等国空军。   图-16采用细长流线型机身,后掠机翼,平尾和垂尾都有较大后掠角。早期型的动力装置为两台AM-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8750千克力,后改装两台PД-3M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9500千克力。图-16各型生产总数达2000架以上,1966年开始退役,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图-16仍在服役,另有一些改作加油机、电子干扰机和侦察机用。   图-16有许多改型,但各型外形基本相同,仅仅设备不同或局部外形有些修改。其主要型别有:图-16A,战略轰炸基本型,带核弹和常规炸弹,乘员7名,机头下有小型雷达罩。在机头、机身上下炮塔及尾部炮塔内装7门23毫米机炮;图-16B,海军型,翼下可挂两枚AS-1“狗窝”(Kennel)空对面导弹;图-16C,海军型,机头装有大型制导雷达,机身下可挂一枚AS-2“鳟鱼”(Kipper)空对舰导弹;图-16D,海上电子侦察型,机头同C型,机身中部下面有3个泡形整流罩;图-16E,为A型改进型,弹舱中增装照相机;图-16F,基本上同E型;图-16G,为A型的改进型,翼下可挂两枚AS-5“鲑鱼”(Ke1t)空对面导弹,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反潜部队;图-16H,护航电子干扰型,弹舱内放电子干扰物,施放口在弹舱后;图-16J,专用电子干扰型;图-16K,电子侦察型。   武器装备:机上共装7门23毫米机炮,机身中段有6.5米长的弹舱,载弹量千克,可装核弹和各种炸弹,海上作战可装鱼雷或水雷。一些改型可装每枚重2000千克的遥控炸弹,翼下可挂AS-1至AS-5等各种空对面导弹。   尺寸数据:翼展33.00米,机长34.80米,机高10.80米,机翼而积165.65平方米,后掠角35度,展弦比6.6,主轮距9.78米,前后轮距10.90米。   重量数据:空重3704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允许着陆重量48000千克,最大载油量3436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99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800米,续航时间7小时20分,作战半径2300千米,最大航程6000千米。中国的轰6        图-22M“逆火”(Backfire)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在图-22“眼罩”(Blinder)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改进设计出的超音速变后掠翼中型战略轰炸机,图中的是最新型的图-22M3,外观上主要的改变是改用了切口状二元进气口。图-22M既可以进行战略核轰炸,又可以进行战术轰炸--尤其是携带大威力反舰导弹,远距离快速奔袭,攻击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因此图-22M曾经是美苏之间裁军谈判的主要焦点之一。     图-22M的研制要从图-22讲起。1959年美国第一代超音速轰炸机B-58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1961年苏联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图-22在莫斯科航空节露面,随后装备部队,仅比美国晚两三年。图波列夫没计局于1955中开始设计图-22,58年首次试飞。图-22有四种型别,“眼罩”A和B型执行轰炸任务,C、D型改作侦察和教练用机。该机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总推力、升限、航程与B-58差不多,但起飞重最比B-58大,最大飞行速度只有M1.5。“眼罩”A的弹舱可带自由下落式的核弹或常规炸弹。B型弹舱内可带AS-4“厨房”式核巡航导弹。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使用加力起飞,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在距离目标500千米时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1.4;离目标180~270千米时发射导弹,然后继续前飞,以制导导弹飞向目标。若使用常规炸弹轰炸,则可以超音速冲刺速度接近目标,在目标上空以高亚音速进行水平投弹,再以超音速脱离。按专家们的评价,图-22的综合作战能力与B-58相差不大,应当说“眼罩”的设计是成功的。反观B-58由于航程短,不能混装多种核武器,也不能带常规炸弹,于1962年停产,总产量116架,不久便全部退役。而图-22约生产厂250架,除装备于苏联空海军外,还出口利比亚、伊拉克等,至今仍有160架左右在使用。   下面两图即图-22超音速轰炸机。图-22的两个发动机布局独特,摆在平尾上方、垂尾根部两侧。当然这种布局使得维护发动机相当的困难。因此M型重新设计了大部分机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图-22M和M3实际上是全新的型号,相信苏联军方把他们划入图-22家族仅仅是因为“血缘”和逃避裁军条约的限制。而靠上的图-22要比下面的先进些,安装了空中加油装置。     图-22主要使用两台Д-15型发动机,单台静推力85.3千牛(8700千克),加力推力120.1千牛(12247千克)。图-22衍生了几个型号,按北约代号排列如下:“眼罩”A轰炸侦察型,可在机身弹舱内带自由落体核炸弹或常规炸弹。由于最大航程只有2250千米,无法执行设计时要求的战略任务。因此生产架数不多,少数服役。后出口伊拉克,并参与了伊拉克多次的局部战争,有战斗损失。“眼罩”B轰炸型,是“眼罩”A的改型,弹舱内可带装核弹头的AS-4“厨房”空地导弹。机头雷达更大,机头上有可部分收入的空中受油探管。曾出口利比亚,在与乍得的战争中曾发挥一定作用。“眼罩”C海上侦察型,有空中受油探管。弹舱门上设6个照相舱门。机头罩改进。部分C型装有电子对抗设备或电子情报收集设备。约60架服役,大多数供海军航空兵使用。“眼罩”D教练型,教练员座舱靠后,位置略高,曾出口利比亚。“眼罩”E电子战/侦察型。头罩改进,并增加了电子天线。     美国在B-58失败的现实面前并不悔改,又推出了三倍音速的YB-7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方案。60年代初美国公布YB-70的消息后,苏联空军迫不急待的要搞一种新的导弹载机以抗衡,要求采用普通结构和先进材料,最大冲刺速度可达到千米/小时,巡航速度为千米/小时,航程达到千米。很显然,这些是针对YB-70轰炸机而言的。为此苏联科研单位准备了多个方案,包括由叶瓦奇金设计局后转为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T-4飞机。该机采用先进的钛合金结构材料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性能优异,但只能装两枚空对面核导弹,难以实现战略攻击任务;加上造价昂贵,有“143吨黄金”之称,因而被中途放弃,仅飞过10次,并创造了几项飞行纪录。   另一个方案就是后来的“逆火”轰炸机。该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69年向外界透露,随后开始飞行试验。70年7月,美国卫星在喀山地区发现了该原型机。图-22M共制造了12架预生产型用于各种试验,生产型于1974年左右开始交付。发动机采用两台NK-25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加力推力245.2千牛。机上设备包括具有对地、对海下视能力的搜索雷达、轰炸导航雷达、SRZO-2敌我识别系统及仪表着陆系统。     图-22M外形最大的特色无疑是其变后掠翼设计。低单翼外段的后掠角可在20-55度内变化,垂尾前方有长长的脊面。机尾有一个雷达控制自卫炮塔,装一门23mm双管炮。机腹弹舱中可挂12吨常规炸弹或半埋式携带一枚AS-4“厨房”空对地导弹,或在翼下外挂2枚AS-4或AS-6“王鱼”空对地导弹,也可在进气道下方挂架上挂12颗500千克炸弹。可作贴地飞行突防,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先进机种。   “逆火”轰炸机经不断改进,先后发展了A、B、C三种型别,对应的俄罗斯型号是图-22M、M2、M3。“逆火”A(图-22M)为基型,从目前保存在莫尼诺前苏联空军博物馆的样机来看,机头仍有空中加油传感器,可见当初研制“逆火”时就考虑至空中加油的技术要求。每侧翼根有一个很大的主起落架收容舱,影响了航程的延长。据介绍“逆火”A切航程受到限制,仅装备了一个中队。   以M型为例,我们来看看“逆火”的结构。其悬臂式下单翼为外翼段后掠角可变(20°~65°)的变后掠翼,转轴较靠外,位于最小后掠角时的33%翼展处。这种布局减少了机翼掠动时压力中心的位移,但无法充分发挥变后掠翼的优点。翼套必须兼顾机翼大后掠角和小后掠角构形之间的外形变化,减小了展开时能达到的展弦比,诱导阻力增大,还减小了最大实际后掠角,降低了低空高速区域的性能。机翼掠动段前缘有全翼展前缘缝翼,后缘有较小的副翼。在单缝富勒襟翼前面有一组扰流片,富勒襟翼装于翼套后缘,偏转角达60°,翼套前缘仅简单下垂,无前缘缝翼。机翼很薄,外翼壁板挠性很大。悬臂式全动平尾的前后缘均有后掠角,垂尾上有插入式方向舵。普通半硬壳机身的机翼前的部分为圆形截面,最前端为椭圆形介电质机头罩。大部分载荷均由机身上部中心大梁承担。内部弹舱较小,大部分空间需要用来装机翼承力梁和燃油。机身被分为前轮舱、主电子设备舱,往前是增压的驾驶舱,舱内前后并列共有4名机组人员。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的主起落架为多轮小车式,每侧主起落架有串置排列的三对机轮,轮距不同,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腹内。   大量装备前苏联空海军部队的是图-22M2“逆火”B,该型别飞机有了进一步的改进,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减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为受“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响,拆除了空中加油设备,应当注意的是拆除不等于放弃。最近据一位曾在“逆火”轰炸机基地服役过的士兵说,所有“逆火”飞机基地都备有空中加油探管,如果需要可在1小时内将其安装上去。B型的机腹可半埋式携带一枚射程460千米的AS-4空对地导弹,尾炮塔装有雷达瞄准的一门GSH-23 23mm双管机炮。   “逆火”的最新改型西方称之为图-22M3“逆火”C,与前者比较又有了新的更大的改进。M3改装了推力更大的NK-321(即“海盗旗”所装的)发动机,加力推力可达到2226千牛。进气道唇口由原来的正矩形(内侧有向前延伸购附面层隔板)改为类似米格-25飞机的楔形进气口,机身也作了重新设计,使之更加流线形,航程加大。发动机尾部喷管处亦作了重新设计。新的动力系统使M3的推重比从M2型的0.33提高到0.4;高空最大速度从M3.65增至M2.05;作战航程从5100千米增加到6800千米,提高了33%。   在武器装备方面,M2的实际有效载荷,在执行中远程任务时,只能在机腹中央弹舱内装一Kh-22N(即AS-4)导弹;在执行短程任务时,可增加两枚同类导弹,分别挂于机翼挂架上。M3则采用了可换组件式弹舱,至少有三种方式:可装一枚Kh-22或Kh-22N远程导弹;也可装两个自由落体式的常规炸弹挂架;或装新的能携带   9枚Kh-15P(即AS-16)反辐射导弹的旋转发射架。加上机体外的两个翼下挂架,实际有效载荷的配置形式为2枚Kh-22,加机身弹舱内6枚Kh-15P;或3枚Kh-22(翼下2枚,弹舱内1枚);或10枚反辐射导弹(翼下两组4枚,弹舱内6枚)。另外还可带UPAB-1500激光制导炸弹。由此可看出M3的机载武器更加灵活多样。     图-22M3的电子设备也有相当大的改善。尤其是机头安装了新的攻击雷达,代替了M2的DownBeat雷达,这可能也是前苏联轰炸机安装相扫天线的开端。新的雷达可进一步改善飞机的低空突防能力,加上先进计算机的配合,可提高轰炸和导航的性能。采用了新的电子对抗措施。进气道改为切尖形造成了某些方向上雷达反射截面积提高的缺点,但由于电子对抗能力提高,其生存力可比M2有成倍的提高。综上所述,新型的图-22M3轰炸机,除速度外、航程,其他指标均大大超出了当年苏联空军提出的要求底线。实际上M3的速度性能已处于现代轰炸机的先进水平,与图-160和FB-111相差无几。   如果说,图-22M、M2没有“洲际”能力的话,那么M3型已经达到了近7000千米的航程,加上导弹射程和空中加油,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到1993年为止,已生产装备各型图-22M飞机497架,包括9架原型机、9架M1、211架M2、268架M3。其中空军210架,装备9个联队;海军航空兵160架,装备8个联队。按地区分,部署在俄罗斯境内占4O%,乌克兰26%,白俄罗斯15%,爱沙尼亚19%。集中在欧洲部分的飞机总数达315架。   有报道说目前因为发动机寿命短、缺乏备件等原因,图-22M轰炸机只有30-40%具有战斗力。实际上这也是俄罗斯各兵种都要面对的紧迫问题。自1992年,“逆火”在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博览会和莫斯科国际航展首次出现以来,“逆火”已加入到世界军火市场的竞争行列。据西方有关人士分析,在当今世界日益走向多极化,局部地区军事冲突不断发生的形势下,“逆火”轰炸机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图-22M3的潜在买主有伊朗、印度和朝鲜等。他们还设想,如果伊朗装备这种轰炸机,其威胁区域可包括伊斯坦布尔、特拉维夫、开罗等大城市,以及整个波斯湾、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拉伯海北部等地区。当然这只是西方军事家的想象,但可看出“逆火”的作战范围很大。   既然俄罗斯已经把“逆火”推向市场,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西方刊物介绍,俄罗斯已经与伊朗签订协议,将向伊朗出口大量武器装备,总价值达20亿美元,其中包括12架“逆火”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和其它先进作战飞机、导弹与飞机零备件等。已有几架在缓慢的秘密交货中。而俄空军尽管经费拮据,仍希望用新的苏-34替代图-22M各个型号,同时将少量的M3型改进到M5的新型号标准。   图-22轰炸机机腹照片两张:       图-22M弹舱特写,使用旋转式炸弹挂架:     图-22M前起落架特写:     图-22M主起落架特写:     图-22M尾部特写,留意尾部双管23mm加特林炮和炮瞄雷达:     图-22M3座舱开启的情景,机组成员均有弹射座椅:     图-22M3详解图:     1.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舱   2.驾驶员座舱   3.R-832M型超短波电台天线   4.领航员和雷达惯航员座舱   5.LAS-5M型充气橡皮救生艇舱盖   6.NK-25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可调进气道   7.辅助进气口盖   8.大背鳍   9.TA-6型辅助动力装置进气口   10.发电机冷却进气口   11.垂直安定面   12.RSBN-20到近距无线电导航系统天线   13.领航系统天线   14.方向舵   15.TP-1电视制导探头   16.无线电电子对抗天线   17.“霓虹灯”后视火控雷达整流罩   18.23mm双管炮的YK-9A-802型通用炮架   19.加力燃烧冷却通气口   20.调整片   21.副翼   22.航行指示灯   23.前线缝翼   24.全动式差动平尾   25.着陆减速板   26.翼刀   27.中翼   28.挂Kh-22M空面导弹的BD-45K悬臂式挂架   29.6轮主起落架   30.Kh-22M空面导弹   31.内襟翼   32.炸弹舱舱盖   图-22M技术数据:   翼展: 全展开时 34.28米/112ft6in 全收拢时 23.3米/76ft6in   机翼面积:175.80平方米(65度后掠角) 机长: 42.46米/139ft4in   机高: 11.05米/36ft3in   总重: 119,048lb 空载 278,660lb   最大起飞重量升限: 43,635ft   速度: 高空 2,000千米/小时 1,242mph 低空 1,050千米/小时 652mph   高空续航速度:900千米/小时   作战半径:2200千米(高空,部分时间超音速)   最大航程: 12,000千米/7,456miles   实用航程:7000千米   实用升限:13300米   限制过载:2.5G   F14 VS TU95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战时期政治上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