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菊带有梨花的古诗句句

当前位置:>> >> >>
描写菊花的古诗词总结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它秀美多姿,却不以姿色取媚于人,而已素雅坚贞博得人们的称赞。人们爱它清秀不俗的外表,更爱它凌霜傲雪的风骨,千百年来,菊花成为高洁隐逸、顽强不屈精神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风姿神韵活跃在文人墨士的诗词中。
  早在战国时代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时,菊花被当作滋补的药品,菊花酿成的酒被称为长寿酒;不仅如此,菊花苗还可入菜,因此,最初菊花是以食用和药用为人们所青睐的。到了晋朝时,爱菊成癖,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广为流传,至此,菊花便有了&花中隐士&的美名。
  陶渊明是菊花的知己,他赋予菊花敢于直面风霜的坚定不移的品格。陶渊明爱菊,与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其人格的意义。他也借歌咏菊花的精神来表达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他一直把宁折不弯、不畏艰难的松菊精神铭刻于心,尽管热切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决不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他辞官返乡时,希望看到的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因此,晋代最爱菊花、最懂菊花的人,非陶渊明莫属。他还说&秋菊有佳色&,&佳色&不过是&浅红淡白间深黄&,它的颜色并不十分绚丽,作者之所以称&佳&,那是因为菊花的内在品格之美。&`露掇其英&,作者趁菊花沾满露珠之时采摘菊花瓣,真是色香俱佳。&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作者将菊花瓣泛于酒中饮下,就觉得突然间忘却了世间的烦恼,而且饮下这菊花泡的酒,就使自己远离了官场是非,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唐时,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紫菊是暗淡轻浅的,黄菊是鲜艳明丽的。&暗暗&写出紫菊的色彩并不明丽,&淡淡&指其色浅淡不浓艳。而黄菊就不同了,它是那种很鲜亮的黄色,是&融融冶冶&的。&融融&即和暖之意,是触觉;&冶冶&艳丽之意,是视觉,这两个词连用就显得极为精妙,因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人在视觉里就获得了触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的效果。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字就道出了黄菊给人视觉、触觉的享受。有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黄灿灿的花海中,偏有一丛白菊独自屹立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甚至亲切。因为&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它好似一个参与了少年歌舞会的白发老人,他与&少年&们一起载歌载舞,活力四射。后两句,由花联想到人,比喻自然贴切,富有情趣,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古诗词中的白菊,因其洁白无瑕的外在形象与凌风傲霜的内在品格,就成了高洁脱俗的象征。而白居易却将其刻画成一个活力四射的&老顽童&形象,角度新颖,观点独特,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晚年白居易对生活有着无穷的热情。
  也爱菊花,他说&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他&遍绕篱边&,直至夕阳西下。&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不是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而是这个时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还这么挺立在枝头,凌风傲霜。一旦菊花谢尽,就无花可赏了,它作为后凋者,使人倍加珍惜喜爱,它集中了诗人所有的爱花之情。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爱菊的独特的理由,其中暗含了对菊花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也蕴含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品格的追求。更多有关菊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郑谷眼中的菊花是身份卑微但却充满骨气的。他说&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秋天的早晨,菊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那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生长的地方虽然不高贵,却也从来不羡慕那高生的瓦松。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出于低洼之地,却能带给人们美的精神及视觉享受,而那瓦松虽处高位,却毫无用处。在这里,菊花代表了那些不慕容华、品格高洁之士;瓦松则代表了身世显贵、尸位素餐的王孙贵族。相较之下,作者的追求与气节不言自明。
  对黄巢而言,菊花开在秋天,是一大憾事。&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有如此高洁之品质,却是蝶难来,实在是一大憾事。飒飒秋风,菊花冒着寒意,勇敢地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香气竞发,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此景色不被欣赏,都会颇多感慨。可是诗人却不这样,在诗人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则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诗人与一般文人的不同。&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极大的不公。因此诗人决心要打破这个不平等,重塑新世界,或许可以认为,这是诗人不自觉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诗人借菊花表达志向,不流于粗豪,不失含蕴,融合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不仅如此,在黄巢眼中,菊花也不再是南山中的隐士,而是身披黄金甲的战士。&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里,作者用对比手法,用菊花的盛放与百花的凋零作比,强调了菊的顽强生命力。&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到满城菊花全部开放的时候,那菊花的香气定会直冲云天,满城菊花遍布,像穿上了黄金甲。这两句充满一种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作者言菊花的香气,是&冲天香阵&,不是清幽的香,而是一种浓郁的、有力量的香;这香气可以&透&长安,它无处不在,芳贯广宇;&满城&、&尽带&亦是强调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这是说,作者的进取精神、战斗豪情气冲云汉,并且这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而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归。
  宋时,菊花的品格更加受诗人们的青睐,它既有凌风傲霜的形象,又是孤独寂寥的身影但同时又是民族气节的象征。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宋亡后,他痛心疾首,隐居苏州,终身未娶。他说&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它独依在疏篱之旁,傲视风霜,有一种无穷的意趣。但他更欣赏的是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般的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作者借菊花这种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品性,表达自己坚守高尚的节操,宁死也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及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他以荷花与菊花作对比,突出荷之高洁菊之坚忍。上句,写荷花到了秋末时分,枯叶已经无存,只剩残茎,比起李Z之&菡萏香销翠叶残&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真是&从芳芜秽&的景象。&菊残犹有傲霜枝&,然而,菊花虽残败了,但它依然挺立与枝头傲视萧瑟的秋风,一种不可侵犯之气。上句,&擎雨盖&为实写,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了;而&傲霜枝&之&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秋末冬初,花落花残是自然界的趋势,何止荷与菊呢?作者这里选取的是占尽夏、秋之风情的花,然而作者不是简单地写荷、菊花朵的凋零,而是侧重于描写荷叶与菊枝。因为荷的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色的,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荷叶都已经败谢了,说明荷的生命也终结了;而菊花之所以能凌风傲霜,被誉为霜下之杰,主要得益于它挺拔坚韧的枝干,花残枝干不断,菊花的精神就不倒。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突出菊之品节。
  眼中的菊花却是与她一样消瘦憔悴、孤独寂寞的。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也是天气转凉的时候,更是容易思念亲人的时候。此时,赵明诚不在她身边,她只觉清冷难挡,她只有借酒消愁,一个人对着清瘦的菊花直到黄昏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那篱边的菊花开得正美,只可惜在作者看来那黄花是如此的清瘦孤独,它们不张扬攀比,连香气都是如此的幽幽。&暗香&本指梅花的幽香,在这里指菊花的清香,词人将菊与梅同等关照,表现了她高洁脱俗的情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与菊花都是一样的孤苦无依,在这个清寒的秋季独自捱过。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打击,这时候的菊花在她看来已是憔悴不堪了,哪里有傲霜之气。&满地黄花堆积&,地上堆积的不仅是菊花的瓣,更是自己一颗破碎的心,&憔悴损&,是形容菊花的神态,更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如今有谁堪摘&,词人年轻的时候无忧无虑,天性无邪,常常&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常常像一个隐者一样&采菊东篱下&,可是此时的词人饱尝人世之苦,心灰意懒,再也无心采摘了,只任其自由散落,随风吹撒。词人笔下的菊和陶渊明笔下的菊是大不相同的,一个代表着颓废,一个代表着美好,这种差别成就了李清照词里菊花独有的形象特征。词人词里的菊花同时也是词人自己的化身,憔悴不堪,任风吹拂,随意凋零。如果把陶渊明和李清照比作两朵菊花,那一朵是盛开的,清香的,另一朵就是凋谢的,萎靡的。
  对而言,菊花是聚散离合的标志。&黄菊开时伤聚散&,每当黄菊花开之时,女主人公就忍不住地开伤感,因为她与爱人离别的时候,正是黄菊盛开的时候,因此每见黄菊,格外动情。不仅如此,黄菊还是他们二人甜蜜爱情的见证,&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曾经他们在花前共诉衷情,许下心愿,立下誓言,仿佛一切都还在眼前。可是&重见金英人未见&,离别了一年,黄菊又开了,还是去年那样开得灿烂,本该是他们约定重逢的时候,却再也等不见去年人,于是&相思一夜天涯远&。黄菊在女主人公眼中既代表了美好的回忆,又代表了残酷伤痛的现实。
  明代时菊花仍是诗人们托物言志、咏物抒怀的对象。丘F以理学家的眼光看待菊花,打破了菊花为重阳而开的惯式。&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菊花以深黄为主,红菊白菊都是淡淡的,一丛丛一束束地掺杂在黄菊中间。菊花簇簇拥拥开放时,散发出来的阵阵香气,使人沉醉。&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菊花开得如此绚丽多姿,却不仅仅是为了重阳。作者生在海南,海南气候温润,四季如春,花儿开放比较随意,不受节气的限制。因此,作者言&海岛三千余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风&,&春光晓色四时同&,这里说菊花提前开放,就是海南气候特征的真实反映。在作者眼中,菊花的可爱之处就是它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而提前开放。实际上是说,它不屑于迎合人们,供人观赏,意在讴歌作者不趋时、不媚俗的高尚节操。这首咏物诗,神与物游,情与景谐,使菊与人完美结合,浑然天成。更多有关菊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才子唐伯虎把菊花与自身乃至天下所有失意漂泊之人都紧密联系起来。&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故乡的菊花开了,它开得并不张扬,幽幽地开放,发出清幽的香气。它好像是一夜之间从天上坠下来的霜一样。&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天下有多少文人骚客流落在天涯,从篱笆边的菊花中,看尽了飒沓的秋风。菊花屹立在秋风中,受尽风霜的打击,这多么像作者的遭遇。唐寅三十岁时进京会试,因会试泄题一案被牵涉而收到革黜,后来妻子改嫁,消极颓废,一生坎坷。&天涯未归客&,是作者此时人生的写照,他无家可归,只能漂泊;&看秋风&,这秋风使人生困顿、失意之风,一个&看&字,多么无意,其实却蕴含了多少辛酸无奈。
  清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有专门对菊花的描写,从忆菊、访菊、种菊到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再到菊影、菊梦、残菊等,一共12题,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
  当然,关于菊花的有名诗词,不限于以上所列。因菊花常出现于,描写秋天、思乡、重阳节之类的诗词中,部分有名诗词之前已作赏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录:其他有关菊花的名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过故人庄》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槛菊愁烟兰泣露。 &&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秋兴八首&其一》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九日齐山登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刘彻《秋风辞》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秋怀》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曹雪芹《咏菊》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韩琦《九日水阁》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九月十日即事》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始闻秋风》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 《满庭芳&碧水惊秋》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李白《九日》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九日送别》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年年孤负黄花约。 &&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 秋瑾《九日感赋》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 苏轼《送顿起》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 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 徐灿《菩萨蛮&秋闺》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 杜甫《九日寄岑参》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有怀...》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 慧霖《闰中秋玩月》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菊花清瘦杜秋娘。 &&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潮腮笑入清霜。 &&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菊花开,菊花残。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 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 德隐《新秋晚眺》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 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 司空图《白菊三首》
  (责任编辑:夏素筝)
------分隔线----------------------------
上一篇:没有了
描写菊花相关文章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这两句赞美松菊不畏严寒、敢于直面风霜的坚定不移的品格。...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描写作者重阳节饮酒赏菊花的情景。在菊花边饮酒直...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两句,由花联想到人,比喻自然贴切,富有情趣,出...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菊花的诗句 关于描写菊花的诗句大全
作者:admin来源:时间:阅读:
&&& 菊花的句 关于描写菊花的诗句大全
&&& 《菊》:“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唐彦谦)
&&& 《菊》:“篱下霜前偶得存,忍教迟晚避兰荪。也销造化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栽处不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尊。陶潜殁后谁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李山甫)
&&&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 《菊花》:“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元稹)
&&& 《菊花》:“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徐夤)
&&& 《菊》:“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荣舒洛媛浦,香泛野人杯。靃靡寒潭侧,丰茸晓岸隈。黄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李峤)
&&& 《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 《菊》:“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罗隐)
&&& 《菊》:“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郑谷)
&&& 《菊》:“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
&&& 《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催。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野香盈客袖,禁蕊泛天杯。不共春兰并,悠扬远蝶来。”(无可)
&&& 《菊》:“细丽披金彩,氛氲散远馨。泛杯频奉赐,缘解制颓龄。”(徐铉)
&&& 《白菊》三首(司空图):
&&& “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犹胜江南隐居士,诗魔终袅负孤名”;
&&& “自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 《白菊》三首(司空图):
&&&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 《白菊》:“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香飘风外别,影到月中疑。发在林凋后,繁当露冷时。人间稀有此,自古乃无诗。”(许棠)
&&& 《白菊》:“秋天木叶干,犹有白花残。举世稀栽得,豪家却画看。片苔相应绿,诸卉独宜寒。几度携佳客,登高欲折难。”(张蠙)
本文来源于(),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注明出处:
→ /gushici/jianshang/82536.html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郑思肖《寒菊》
陶渊明《饮酒》
杜甫《宿赞公房》
元稹《菊花》
赵嘏《长安晚秋》
黄巢《不第后赋菊》
黄巢《题菊花》
苏轼《赠刘景文》
李清照《醉花阴》
陶渊明《和郭主簿》
曹雪芹《咏菊》
丘浚《咏菊》
白居易《咏菊》
李商隐《菊花》
苏轼《赵昌寒菊》
曹雪芹《残菊》
唐寅《菊花》
陶渊明《饮酒》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
孟浩然《过故人庄》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苏轼《送顿起》
刘彻《秋风辞》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关于菊花的古诗大全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重阳后菊花三首》&&范曾大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重阳后菊花三首》&& 范曾大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菊》&&刘克庄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寒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瘦菊为小婢作》&&陈佩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黄花》&&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上一篇: 下一篇:
国际盲人节领导讲话正文开始 各位代表: 我代表中国盲人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向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盲人代表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盲人工...关于菊花的诗句、名句_古诗文网
文言文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菊花的诗句 古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