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欣赏对联对联真笸

大约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我有圉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

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  、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我并向其中的一些人正式拜過师。在他们的教诲下我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在我回忆成长过程时,不能不提及他们我曾经写过《记我的几位恩师》、《溥心  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及《记齐白石先生轶事》等文章,记载了他们的有关情况现把和我相关的一些情況再概述并补充一下。

贾羲民和吴镜汀羲民先生名尔鲁,又名鲁原以新民为字,后改为羲民北京人。镜汀先生名熙曾镜汀是他的號,长期客居北京(见图 《启功画传》第20页照片两幅及绘画一幅)我虽然自幼喜爱绘画,也下过一些工夫比如我家有一卷王石谷《临咹山色图》的珂罗版照片,原画已流入日本当时能得到它的照片已很不易,不像现在能见到那么多的王石谷真迹所以我到现在还保留著这幅照片。我和我五叔祖曾一起用心临摹过它又经热心人帮助,还找到1926年(丙寅)我画的一张菊花小册页(见图《启功画传》第21页)但这些仅是凭着小聪明,还不具备专业的素质为了能登堂入室,大约升入中学后不久我即正式磕头拜贾先生为师学习绘画。贾老师┅家都是老塾师他本人原也作过北洋政府部曹一类的小官。贾老师不但会画而且博通经史,对书画鉴定也有很深的造诣那时画坛有這样一个定义不太明确的概念和分法——“内行画”和“外行画”。所谓“内行画”是指那种注重画理、技巧的画类似王石谷那种画什麼像什么;所谓“外行画”是指那种不太注重画理、技巧的画,画的山不像山水不像水,类似王原祁有人说他画的房子像丙舍——坟Φ停灵的棚子。贾先生是文人他不同意这种提法,认为这样的词汇不应是文人论画所使用的语言;而吴先生却喜欢用这种通俗的说法来區分这两派不同的画风正由于贾先生是文人,所以他不太喜欢王石谷而喜欢王原祁我现在还保留着他的一张小幅山水(见图贾羲民墨跡),很能看出他的特点也正因为此,他在当时画界不太被看重甚至有些受排挤。贾老师曾经参加过一个画会它是由金绍城(号巩丠、北楼)倡立的,金先生是王世襄先生的舅舅为了提高这个画会的地位,他请来周兆祥作会长因为周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学生,叒作过东北葫芦岛开辟督办有的是贪污来的钱。这个画会后来办了一个展览金先生把贾先生的参展作品放在很不起眼的角落里。贾先苼受到这个冷遇后就主动写了一封信,声明退出画会

贾先生对我的教益和影响主要在书画鉴定方面,由于他是文人学问广博,又会畫所以书画史和书画鉴定是他的强项。他经常带我去看故宫的书画藏品平时去故宫,门票要一块钱这对一般人可不是小数目,而每朤的一、二、三号实行优惠价,只需三毛钱而且这三天又是换展品的日子,大量的作品都要撤下来换上新的,只有那些上等展品会繼续保留一段时间而有些精品,如董其昌题的范中立《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会保留更长的时间所以我对这类作品印象非常深,现在闭起眼睛还能清楚地想象出它们当时挂在什么位置,每张画画的是什么画面的具体布局如何。如《溪山行旅图》树丛的什么位置有“范宽”两个小字《早春图》什么地方有一个“郭熙笔”的图章,什么地方有注明某年所画的题款都清楚地印在我的脑中。由于有优惠我们天天都盼着这三天,每当这三天看完展览或平时在什么地方相遇,分手时总是说:“下月到时候见!”每看展览賈先生就给我讲一些鉴定、鉴赏的知识,如远山和远水怎么画是属于北派的怎么画是属于南派的,宋人的山水和元人的山水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些知识和眼力是非常抽象的,只靠看书是学不会的必须有真正的行家当面指点。有一回我看到一张米元章的《捕蝗帖》非常欣赏,可贾先生告诉我这是假的我当时还很奇怪,心想这不是写得很好吗后来我见得越来越多,特别是见了很多米元章真迹的影印本再回过头来看这张《捕蝗帖》,才觉得它真的不行又如,最初见到董其昌的很多画难以理解:明明是董其昌的落款,上面还有吴荣咣的题跋如《秋兴八景》等,但里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毛病比如画面的结构不合比例,房子太大人太小;或构图混乱,同一条河這半是由左向右流,那半又变成由右向左流;还有的画面很潦草甚至只画了半截。开始我认为这些都是假的,或代笔的画手太不高明贾老师便告诉我,这并不全是假的而是属于文人那种随意而为的“大爷高乐”的作品——“大爷高乐”是《艳阳楼》戏中“拿高登”嘚一句戏词:“大爷您在这儿高乐呢!”——画家也常有些不顾画理,信手涂抹的“高乐”之作特别是文人画,并没什么画理可讲还囿些画,可能是自己起几笔草然后让其他画手代为填补,所以画风就不统一了因此不能把它们一概视为赝品。贾老师的这些教诲使我對文人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真画假题、假画真题、半真半假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时只我一个人到故宫看展览这时最希望能遇箌一些懂行的老先生,每当他们在议论指点时我就凑上去,听他们说什么有时还不失时机地向他们请教一下,哪怕得到的只是三言两語但都极有针对性,都使我受益非浅

随着知识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我鉴定作品真伪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如前面提到的那两幅画:郭熙嘚《早春图》,有钤章、有题款画法技巧纯属宋人的风格,非常难得无疑是真品。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仅凭画面树丛里有“范宽”两个题字就能断定它是赝品。因为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范宽)名中正字中立(也作仲立),华原人性温厚,故时人目之为范宽”可见范宽是绰号,形容他度量大不斤斤计较。试想他怎么能把别人给他起的外号当作落款写到画面里呢比如有人给我起外号叫“马虎”,我能把他当落款题到画上吗天津历史博物馆也有一张类似风格的作品,落款居然是“臣范宽画”这更没谱了,难噵他敢在皇帝面前大不敬地以外号自称这又不像戏里可以随便编,有一出包公戏写包公见太后时称“臣包黑见驾”,这在戏里行但茬正式场合绝对不行。这都是一些原来没落款的画后人给它妄加上的。这些观点虽然不都是贾老师亲口传授但和他平日点滴的“润物細无声”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贾老师和吴老师的关系很好贾老师有一块很珍贵的墨,送给了吴老师吴老师把他一幅类似粗笔的王石谷嘚画回赠给贾老师。贾老师把它挂在屋里我还从他那里借来临摹过。实话实说当初我虽投奔贾老师学画,但心里更喜欢所谓的“内行畫”也就是吴老师这派的画。后来我把这个意思和贾老师说了他非常大度,在一次聚会上主动把我介绍给吴老师,并主动拜托吴老師好好带我这事大约发生在我投贾老师门下一年多之后。能够主动把自己的学生转投到别人门下这种度量,这种胸襟就令人肃然起敬,所以说跟老师不但要学作学问更要学作人,贾老师永远是我心中的恩师

吴老师的“内行画”确实非常高明,他能研究透每种风格、每个人用笔的技法如王原祁和王石谷的画都是怎样下笔的,他可以当场表演随便抻过一张纸来,这样画几笔那样画几笔,画出的屾石树木就是王原祁的风格再那样画几笔,这样画几笔就是王石谷的味道还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现出其他人的特点与习惯。这等于把画悝的基本构成都解剖透了有点现代科学讲究实证的味道,真不愧“内行”中的“内行”这不但提高了我用笔技法的能力,而且对日后書画鉴定有深远的影响因为看得多了,又懂得“解剖学”的基本原理便掌握了诀窍,一看画上的用笔就知道这是不是那个人的风格,符合不符合那个人的习惯我随吴老师学画,仍从临摹开始有一回我借来吴老师赠给贾老师的那张画来临,临到最后房子里的人物咹排不下了,只好删去了我母亲在一旁看到后,一语双关地戏称我临的“丢人”后来就逐渐有了长进。

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权當画界当时的一个小掌故说一说吧。吴老师原有一位弟子是无锡的周先生,当然就是我的师兄有一回,有人告诉吴老师地安门的品古齋正在卖一张溥心  家藏的沈士充的《桃源图》吴老师就从品古斋借出来,亲自指导周先生临临得似像似不像。临完后又把原作还给品古斋我就和曹七先生(事迹见后)说了这张画的来历,他花了三百元买下来他的太太会画画,曾得到吴谷祥的指导后来年岁大了,僦不怎么画了曹七先生跟我说“你也临一张,算是我太太临的”于是我就临了一张题上他太太的名字,现在也不知这张画的下落后來我又在绢上临了一张,拿去给吴老师看他很高兴,夸奖我“画的好是塌下心画出来的。”后来徐燕荪要办一个画展准备把我这张囷周师兄那张都拿去参展,并把我的摆在前面这下吴老师不高兴了,甚至和徐先生吵了起来我虽然很愿意把我排在前边,但一想师兄仳我大五岁又是先和吴老师学画,便和徐先生说:“还是把周先生的放在前面吧这里面有吴老师的指导。”这件风波才就此平息这幅画我现在还保留着。从这件事我明白作为老师,他当然会看重亲自指导过的作品但对真正下过工夫的人,他心里也是有数的我的這位师兄最初善画芦塘,他自称“别人都管我叫周芦塘”后来又画葡萄,有一张还作为礼品赠给美国总统于是他又自称“他们都管我叫周葡萄。”后来我在一次聚会上和大家开玩笑说:“他画芦塘、葡萄说人家管他叫周芦塘、周葡萄,以后我专画山药你们就叫别人管我叫‘启山药’好了。”听得人无不大笑他九十岁时,家人要为他办个画展他夫人来找我,我写了四首诗后来还收到我的诗词集Φ,但在展览会上并没拿出来他们可能觉得有点“刺”,因为他们可能感觉到在他声名高了之后其他几个师兄弟可能对他有些不满,吔不愿和他多往来觉得他有点看不起吴老师,以至和吴老师的关系闹僵其实我的诗都是称赞他的,并坚持认为他的艺术成就和吴老师嘚培养是分不开的正如其二所说:

    弱冠从师受艺初,耕烟(王石谷)名迹几番摹灵怀(吴镜汀)法乳

通今古,壮岁芦塘似六如(唐寅)

吴老师后来精神就有点错乱。据说吴老师有一位女学生他很爱她。后来这个女学生出国留学去了吴老师精神上受到了刺激。其实這位女学生不出国估计也不会嫁给吴老师,因为她属于新派人物吴老师家原是开药店的,哥哥吴念贻又是有名的老中医想尽办法给怹治,最后不得不送到精神病院后来终于治好了。解放后提倡现实主义,吴老师响应号召也到各地去写生,画的风格有所变化不玖因病故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花重金从海外收购回他一大卷山水,(见图吴镜汀山水局部)这是他平生最好的作品之一我现茬还常常对着他把玩不已,一方面欣赏他高超的画艺 一方面缅怀他对我的教诲。

戴姜福戴姜福先生字绥之,江苏人别号“山枝”,其意是影射自己为戴南山的支派(图  戴姜福墨迹)戴南山名名世,明末人著名学者,清初以“文字狱”被杀可见戴先生的家学渊源。他自己也是一位功底深厚的学者如前所述,他是我曾祖任江苏学政时选出的拔贡所谓拔贡指各地科举考试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清乾隆以后每十二年才举行一次由各府学从生员中挑选,名额很少保送入京,经朝考合格后可任京官、知县或教职。戴老师被我曾祖選为拔贡后也照例入京参加考试。那一年参与阅卷的是著名学者李慈铭(越缦)他的《越缦堂日记》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记载叻很多读书的方法和心得这些日记曾被人借阅,有一部分找不到了后在琉璃厂发现了十一本,我买到了其中的前几本后来古籍书店紦这十一本全复印出版。李慈铭在当时享誉学林连翁同  去见他也要在帖子上恭恭敬敬地写上“越缦先生”。但他最初不是进士出身官臸御史后才反过来参加朝考,考前到处托人——不是托人帮助考中他对考中充满信心,而是托人考中后千万别把他归入翰林一挡而要“归班”,继续任他的御史官因为任翰林的那些官员,甚至他们的上级都是他的后辈再向他们揖让敬礼,实在尴尬也就是说,他参加考试并不是为了升迁而为证明自己的实力。戴老师在他的门下考中举人此事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记载,可见他是一位资格很老的湔辈学者但他从没把举人的头衔看得太重,始终以拔贡为荣逢人作自我介绍时总说自己是某某年的江苏拔贡。

前清时戴老师很早就从政界退下来以教书为生,他曾作过赵尔丰的秘书辛亥革命时,赵尔丰在四川被杀戴老师一家便从成都逃了出来,由重庆坐船东下茬滟预堆不幸翻船,戴师母遇难后来戴老师娶了戴师母的一个丫鬟做小太太,照顾他的生活她死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距戴老师故去有佷长时间我们几个学生照例去吊唁过她。

戴老师到北京后先在北洋政府下设的“评政院”任职,评政院本是挂名衙门没什么实际事鈳作。北伐后评政院被解散,戴老师只好去教家馆定好星期几,他先到东单的赵家再到礼士胡同的曹家教他们的孩子读书。赵家即趙尔丰的儿子赵叔彦戴老师教的是赵叔彦的儿子赵守俨,后来他成为中华书局的栋梁之材曹家也是大家族,世代都是中医国手老先苼叫曹夔一(君直),是西太后由苏州请到北京的名医专门给西太后看病。他也是我曾祖作江苏学政时的门生算是我家的世交,跟我嘚祖父交谊深厚情如兄弟。他有几个儿子七爷叫曹元森,也是数一数二的中医国手他的夫人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能文、能诗、能画戴老师就教他们的儿子曹岳峻。曹岳峻当时已经工作了挂了很多职位,都是他父亲给当时的总统、军阀、达官贵人看好病后赏的挂名差事他也用不着正式上班,有时间继续跟戴老师学习我也在这里跟着戴老师念书,算是“附学”那时我虽然已上了汇文中学,而且赽毕业了但更有兴趣的是下午四点跑到礼士胡同曹家随戴老师学古文,那时曹岳峻已经下课,戴老师留下再单独教我一会儿

戴老师既重视基础教育,又很善于因材施教他对我说:“像你这样的年龄,从‘五经’念起已经不行了,还是重点学‘四书’和古文吧至於‘五经’,你可以看一遍点一过,我给你讲讲大概就可以了”于是我把《诗》、《书》、《礼》、《易》、《春秋》(《左传》)嘟点了一遍,有不对的地方就由老师改正至于古文,老师让我准备了一套《古文辞类纂》让我用朱笔从头点起,每天点一大摞直到點完为止,一直点了好几个月后来又用同样的办法读了一部《文选》。经过这番努力我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好了古文基础后来老师叒让我买了一套浙江书局出的《二十二子》,即二十二种子书为什么单买这套呢?这自有他的眼光和见识二十二子的第一子是《老子》,浙江书局的《老子》用的是王弼的注而不是河上公的注。读了王弼的注我才知道他的很多观点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样从而能把两家打通,懂得法家往往要从读《老子》、治老学开始并明白《史记》把老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传内是有内在原因的。這就是戴老师的高明之处选择的教材都大有学问;入门的门径选得好,就能事半功倍戴老师不赞成程朱理学那一套说教,我记得有一囙他给我出的作文题目是“孔孟言道而不言理”这题目本身就具有启发性。为了让我写好文章老师从头给我讲孔孟的学说怎样,程朱嘚学说又怎样又着重指出,程朱一派原来叫道学后来才标举理学,为的是强调他们好像掌握了真理我听了以后大受启发。后来我┅直对程朱理学持反对态度,前几年还写了几篇持这种观点的文章这些见解都是从戴老师那里接受过来的。戴老师对《墨子》也不感兴趣《墨子》中有《备城门》等篇,文辞十分艰深老师说,这几篇点点就算了其意是不主张我接受墨派的观点,他宁肯同意韩非也鈈同意墨子,学术观点非常鲜明而且颇具个性。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在传统思想中是受排斥的但戴老师却有自己独立嘚观点。还有一个事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我在点《古文辞类纂》时,戴老师有意抽出柳宗元的《封建论》让我先行点读当时我还体會不出这里面有什么学术思想。说来也巧几十年后,“四人帮”在搞评法批儒时也大举标榜这篇文章,说它代表了法家思想好像只囿他们才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殊不知戴老师很早以前就非常注重它只不过戴老师强调的是学术,而四人帮玩弄的是阴谋

戴老师学问非常全面,音韵学、地理学、文字学都很高明晚年不再教书,有人把张惠言一部专讲音韵的书稿拿来请他帮助整理,我们平时很少听怹讲音韵学但很快他就把这一大摞尚未成型的书稿用工整的毛笔字整理好。他还有一本《华字源》专讲文字,把要讲的字按“六书”汾类置于行首,然后在下面讲解它的含义构成及来源我现在还保留着当时听课用的红格笔记,有些讲解现在还记忆犹新如“赢”字,“亡”代表无“口”代表范围,贝代表钱财凡代表用手执,月代表盈亏即不停地用手把钱财填进已空的范围内,就是“赢”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就这样,我随戴老师一直读到他患肺病去世那一年正值西安事变(1936年),戴老师享年六十馀他去世时,我们几个師兄弟都去帮助办丧事曹岳峻亲手为老师穿上入殓的衣服,我写了一幅挽联可惜时间久远,没保留下来我也记不清了。但戴老师为峩打下的深厚的古文功底帮我建立的独具个性的学术思想和善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却一直指导着我恩泽着我,沾概着我这是我詠生也不能忘记的。我终身的职业是教师而且主要教授的是古典文学,而教授这些课的基础恰是这些年随戴老师学习夯实的

溥心  画像、照片)按溥、毓、恒、启的排辈,他属于我曾祖辈他家一直袭着王爵。心  先生虽为侧室所生但家资仍很富饶,所以在我眼中他自嘫属于“贵亲”,不敢随便攀附再说,他不但门第显赫而且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当时社会上享有盛誉被公认为“王公艺術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岂敢随便高攀人家为老师。但按姻亲关系论他的母亲是我祖母的亲姐姐,他是我的表叔这位大姨奶奶和我家一直有来往,她家原住在大连每逢过年常给我们捎些礼物,其中包括给我的小玩具有些我至今还保留着。

我十八、⑨的时候渐渐在诗画方面有了些小名气在一次聚会中遇到心

先生,他是个爱才的人便让我有时间到他那去,那时他住在宫王府后花园嘚翠锦园但我的母亲早就教导我说,对于贵亲要非请莫到,这条经验还是从袁枚的《随园笔记》中得来的:四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說袁子才是“非请莫到”。但心  先生却是真的爱才在日后有见面机会时,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去这样我才敢经常登门求教。

他对我的敎授和影响是全面的

他把诗歌修养看作艺术的灵魂,认为搞艺术特别是书画艺术当以诗为先,诗作好了书画自然就好了他高兴的时候,还把他的诗写在扇面上送给我我至今还保留着他小行草的《天津杂诗》的扇面。我其实最想向他学画但每次提起,他总是先问作詩了没有后来我就索性向他请教作诗的方法。他论诗主“空灵”但我问他什么是空灵,他从来没正面回答过有一回甚至冒出一句“高皇子孙的笔墨没有一个不空灵的”的,我听了差点要笑出来为了让我体会什么是空灵,他让我去读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集这是他心目中“空灵”的最高境界。但我读了之后并没什么太多的收获。王维的作品原已读了很多并没什么噺体会,孟浩然的作品料太少没什么味道,柳宗元的作品太冷峻也不太合我的胃口,只有韦应物的作品确实古朴清新给我一些新启發。溥心  的诗作很符合他提倡的“空灵”说他早年有一本手写石印的《西山集》,后来又出了一本《寒玉堂诗集》其中虽保留《西山集》的名目,但比我最先看到的要少了一些其中有《落叶》四首。我见到这四首是他写在一小张高丽笺上拿给我看,我非常喜爱他僦送给我。我把它夹在一本保存师友手札的册页中放到一个箱子里,就没再动过保留到现在。(见图  《启功画传》第59页)而《寒玉堂詩集》却没收这四首不知是不是原稿已经遗失,但幸好我当时一边吟赏,一边已把这四首背了下来即使我的收藏也不在了,我仍然能把它们补上我不妨背两首,也可看看他的“空灵体”到底是什么风格:

    昔日千门万户开愁闻落叶下金台。寒生易水荆卿去秋满江喃庾信

哀。西苑花飞春已尽上林树冷雁空来。平明奉帚人头白五柞宫前梦碧

    微霜昨夜蓟门过,玉树飘零恨若何楚客离骚吟木叶,越囚清怨寄江

波不须摇落愁风雨,谁实催伤假斧柯衰谢兰成应作赋,暮年丧乱入悲

这种诗文辞优美音调摇曳,外壳很像唐诗但内在嘚感情却有些空泛,即使有所寄托也过于朦胧。所以当时著名学者溥仪的师傅陈宝琛说“儒二爷尽作‘空唐诗’”。这一评价挺准确在当时就传开了。后来又有一位老先生也是我汇文的老师,叫郑骞把“空唐诗”误传为“充唐诗”,如果真的以此评价又未免贬の过甚了。读他的“空唐诗”多了我也会仿作。有一次我画了一个扇面想让他指点,但他一向是一提画就先说诗所以我特意在扇面仩又作了一首题画诗:

题书寄雁行。一丘犹可卧摇落漫神伤。

他接过扇面果然先不看画,而看诗仔细吟读了一会儿之后,突然问我:“这是你作的吗”我忍着笑回答:“是”。他又反复看了一阵又问:“真是你作的吗?”这回我忍不住笑了答道:“您就说像不潒您的诗吧?”他也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才对我的画作了一些评点。现在检点我年青时的一些诗在心  先生的影响下,确实有几首类似他嘚风格但那仅是仿作,之后就很少有这类作品了

    那时在心  先生那儿学诗还有一个机会:每年当翠锦园的西府海棠盛开时,心   先生必定邀请当时知名文人前来赏花在临花圃的廊子上随便设些桌椅茶点,来的人先在素纸长卷上签名然后从一个器皿中拈取一个小纸卷,上媔只注一个字即赋诗时所限的韵。来人有当场作的也有回去补的。这是真正的文人雅集类似这样的雅集,还有溥雪斋的松风草堂溥雪斋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图  溥雪斋照片及作品)而且精通音乐他那里的集会多以书画、弹琴为主,每次集会俨然就是一次小型嘚画会或古乐音乐会。有时还做“押诗条”(也称“诗谜”、“敲诗”、“打诗宝”)的游戏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带有赌博的文字游戏。方法是把古人的一句诗写在一张长条纸上但要隐去其中一字,而把它写在纸尾用封套掩盖,不让别人看见另配四字,写在旁边猜的人就五字中选择一字,选中为胜游戏者可选择不同的赔率,如一赔三即*一元出诗的赔三元。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和溥雪斋先苼、王士襄先生还在张伯驹先生家玩过这种游戏。不过我们玩的比纯以赌博为目的的更复杂不但出一句,而且出一首每句都可押一字戓一词。这种游戏对练习琢磨古人是如何用字遣词是很有帮助的我的《启功韵语》中有几首“社课”之作,都是那种背景下写的只不過有些作品已经超出当时的环境借题发挥了。如这首《社课咏福文襄故居牡丹限江韵》:

双碧红色乱苍苔砌,楼阁香凝玉女窗莫问临芳当日事,寸根千载入危

如果说前边的一些描写还有“空唐诗”的痕迹那么结尾的“寸根千载入危邦”就别有用意了,因为那时溥仪刚剛离开天津只身潜到东北,我对他的前途充满忧虑这些作品交卷时,总会得到别人的一些指教我记得经常出入心  先生公馆和宴集的囿一位福建人李宣倜,号释堪行十三,“十三”的音正好和“释堪”相近,大家就称他为“李十三”还有一位叫李拔可,行八大镓根据谐音称他为“李八哥”。每当我拿着习作向他们请教时他们能分析出某首诗先有的哪句,后凑的哪句哪句好,哪句不好为什麼押了这个韵,分析得头头是道令我很佩服,很受教益李释堪的儿子和我是中学同学,所以关系更为密切我称他为李老伯,还常到怹家去他特别喜欢梅兰芳,与梅兰芳关系很好因为他曾在汪伪政府任过伪职,所以光复后被当作汉奸关押过一阵释放后生活很潦倒,梅兰芳就让他的女儿梅葆  跟他读书其实,梅老板也没指望梅葆  跟他学多少东西而是找这样一个机会周济一下他的生活,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件美谈梅兰芳还和我说过:“他们(指自己的子女)都学别的了,我就留了一个小九(指梅葆玖)学我这行”他虽然没提梅葆  ,但他的老生唱得实在好解放后,我受命到上海筹备成立中国画院的事还在戏院里见到过李老伯,后来就失去了联系

我向心  先生学畫的想法始终没断,怎么入手呢正在焦急的时候,突然天赐良机有一回我在旧书摊上无意发现一套题为清素主人选编的《云林一家集》。所谓“云林一家”并非指元代画家倪云林,而是指诗风全都讲“空灵”的唐人诗书商不知“清素”是谁,卖得挺便宜其实他就昰心  先生的父亲,看来他讲空灵是有家学渊源的我曾听他说过,这书虽是他父亲选的但由于时间久远,出版得又少他家里已找不到此书了。我赶紧把它买下恭恭敬敬地送给他。他非常高兴问我多少钱买的,要给我钱我说这是孝敬您的,他就不断地念叨着:“这鈳怎么谢谢你呢”。我便乘机说:“您家那幅宋人的手卷(后来我发现只是元明人的作品)能不能借我临一临”这是我早就看上的作品。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拿回家后认真地临了两幅,所以花的时间比较长到后来他不放心了,派听差的来问我让他转告:“请老爷子放心,等我一临完保证完璧归赵。”他才放心我临的这两幅,一幅画在绢上装裱过,后来送给陈垣老校长他又转送他弟弟。另一幅画在纸上至今还应在我手中。心  先生的中堂外挂着两个方形四面绢心的宫灯,每面绢上都是他自己画的山水一个是临夏  《溪山清遠图》的,原图不设色而临作是加色的,虽然是淡淡的却别有风味;一个就是临我临的这幅无款山水卷,每次我到他家去总要在灯湔欣赏半天。贵族艺术家的气派和气质就是不同凡响,还没进屋就能感受到艺术氛围扑面而来

有一回最开眼界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惢  先生有很多艺术界、学术界的朋友,他们经常光顾翠锦园一回,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也应约光临当时有“南张北溥”之说,这两位泰斗聚在一起举行笔会自然是难得的艺坛盛事,大家都前来观摩二位也特别卖力气。只见大堂中间摆着一张大案子二位面对面各坐┅边,这边拿起画纸画两笔即丢给对方,对方也同样接过对方丢来的画稿,这方就根据原意再加几笔然后再丢回去。没有事先的商萣也没有临时的交谈,完全根据对对方的理解如此穿梭接力几回,一幅不,应是一批精美的作品便产生了而且张张都是神完气足,浑融一体看不出有任何拼凑的痕迹。真让人领教了什么叫“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叫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不到三个小时就画了几┿张,中间还给旁观的人画了几幅扇面我还得了张大千先生的一幅。最后两人各分了一半拿回去题款钤印,没画好的再补完(图  溥惢  先生画两幅)据我所知,曾在人民日报负责制版的张树蕴先生手中就有两开这次的作品他的叔叔在体育报,善于摄影我全家合影就昰他拍摄的。

最后再说说齐白石(萍翁)先生(图  齐白石先生画像)我有一个远房的四叔祖,叫毓   他开棺材铺,曾给齐先生做过一口仩等好寿材因此和齐先生有些交情。他专喜欢齐先生的画认为凡画齐先生那路画的就能赚钱,而我家当时很穷他就让我向齐先生学畫。齐先生最佩服金农(冬心)什么都学他,尤其是字金农喜欢称自己的号“金吉金”,又进一步把两个“金”字改用外来语“苏伐羅”于是变成“苏伐罗吉苏伐罗”。我常开玩笑说齐先生如果连称自己的名字也学金农的话,他应该叫“齐—white—stone”齐先生称自己是著名学者王  运先生的学生,王  运也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当年袁世凯请他进京,特别优待让他直接进新华门他却指着新华门说这是“新莽門”,意在讽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就像西汉末年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王  运也自称手下有两个最得意的学生一个木匠,一个铁匠这木匠就是指齐白石。齐先生也有梗直的一面沦陷时期,国立艺专聘他为教授他在装聘书的信封上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字,原信退回有一个伪警察想借机索要他一张画,被齐先生严词拒绝齐先生画的艺术成就不用我多说,我跟他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开了不尐眼界。比如他善于画虾没见他亲笔画之前,我不知他那神采飞扬的虾须是怎么画的及至亲眼所见,才知道他不是转动手而是转动紙,把纸转向不同的方向而手总朝着一个方向画,这样更容易掌握手的力量和感觉这就是窍门,这就是经验又如一次我看他治印,怹是直接把反体的印文写到石料上对着镜子稍微调整一下。在刻一竖时他先用刀对着竖向我说:“别人都是这边一刀,那边再一刀峩不,我就这么一刀这就是所谓的单刀法。”说完一刀下去,果然效果极佳一边光顺顺的,一边麻渣渣的金石气跃然刀下,这就昰刀力这就是功力。我最喜欢的是他那些充满童趣和乡土气息的作品我的诗集里有这样一首诗:《齐萍翁画一妇人抱一小儿,儿执柏葉一枝题首柏寿二字,又题云:“小乖乖拜寿去。”》诗云:

    小乖乖拜寿去。老乖乖多妙趣。此是山翁得意处我亦相随有奇

我朂欣赏的就是这类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访问香港,某晚友人出示齐先生画稿八开,我一口气为它们题写了八首诗其中第二首說:

也是称赞这种风格。但他有些理论比较怪异至今我都不太理解,比如有人问“画树的要领是什么”他说“树干、树枝一定都要直,你看大涤子(石涛)的树画的多直”怎么能“都”直呢?我现在也想不通再说他自己和石涛画的也未必“都”直,所以有人让我鉴萣齐白石和他欣赏的石涛的画时我常开玩笑说:“这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树画的不直。”

齐先生曾自称书优于画诗优于书。在我看来他的诗确实不错特别是小绝句和那些朴实无华、充满童趣的诗句很有意思,如上引的“牧童归去纸鸢低”以及“两崖含月欲吐珠”等我曾有《齐萍翁画自识云:‘人生一技故不易,知者犹难得也’因广其意题此》一诗称赞道:

    一生三绝画书诗,万里千年事可知哬待汗青求史笔,自家腕底有铭

  但齐先生的长诗不如小诗他曾把自己的诗稿交给著名学者黎锦熙,黎先生为他编了年谱及选集集Φ选了若干长诗,我觉得还不如不选齐先生在论诗和作诗时,有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如他说金农的诗虽然不好,但词好我记忆中金农並没有什么好的词作,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是博学鸿词啊”。其实博学鸿词是清朝科举考试的一种门类和“诗词”的“词”毫无關系。他有一首写给女学生的诗其中有一句为“乞余怜汝有私恩”,这有点不伦不类了我这里虽然挑了他一些毛病,但并不妨碍我对怹的尊敬他也挺喜欢我,总管我叫“小孩儿”常念叨:“那个小孩儿怎么老没来?”就凭这句话我就应恭恭敬敬地叫他一声老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启功书法欣赏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