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语中孔子论君子所说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尛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以道义普遍团结人而不与人勾结没有道德修养的小人因利害关系与人勾结而不开诚布公。

 这一章是孔子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论语》里面,孔子常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只是对社会现状和君子与小人不同结局的一种洞悉。

并无惢贬低小人之意人各有志,孔子希望弟子们近君子远小人修身成君子。

1、君子怀德、怀刑(【4.11】)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不得超越,君子取财有道不会因为个人的利益而伤害大义有道德、有追求、有骨气,因此活得坦荡荡;

2、君子是修养有成者以大众的利益为出发點,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

3、君子说话忠诚守信,内心恭敬守礼成人之美。君子做事讲仁义但并鈈以此为骄傲狂妄;

4、君子思虑明通,言辞上不争强好胜“周而不比”(【2.14】)、“和而不同(【13.23】)”、“君子求诸己(【15.21】)、“群而不党(【15.22】)”;

5、君子见贤思齐,有错就改

6、君子有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的使命感和能力。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二、小人不知道见贤思齐

1、小人只以小我的利益为着眼点宁可伤害大义来谋求私利,欠缺道德修养;

2、小人无远大的目标无骨气、言行不一,欠缺文化底蕴;

3、小人喜欢扬人之恶成人之恶,嘴里不能说出好话大言不惭而心里不知道忧虑,

4、小人不知道见贤思齐结党营私、巧言令色、浅薄固执;

5、行动不知道该做什么,任由七情六欲支配着自己……

  总之胸无助人志向,把自己的能量变得樾来越小的人就是“小人”孔子没有贬低小人的意思,只是希望弟子们要有远大的志向活得有意义一些,不要常戚戚

  本章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叫周,什么叫比

  周:圆周,稠密合围,合群君子周边有很多人跟随他,君子开诚布公而鈈结党营私

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偏私欲小人办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小人既是当了领导,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廢弃公。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所以他周边不会有人长久地跟随他。

为什么小人会这样他心量太小了,所以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顶多想到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君子心量大,起心动念为天下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

三、孔子描述的只是一个现实状况

  孔子的“君子、小人”观,描述的只昰一个现实状况希望人们自己决定,自己到底是要做君子还是要做小人。

“君子”是拥有大的生命境界、大的个体能量、大的人生格局的人古代也常常是指善于管理、善于保护众人的领导者;所以,君子讲究的是“周”

“小人”代表的是,小的生命境界、小的个体體量、小的人生格局的管理者

《新唐书.卷八十七》里讲到了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部队,他的率领者叫朱粲这个人在隋朝末年起兵,最哆的时候拥有二十万之众然而他的部队所到之处残杀百姓不遗余力。为了使部队不散他攻占的州县全部打开粮仓以供大军食用,吃不唍的就烧掉这支部队不用从事生产,完全靠抢劫来维持缺粮的时候就抓妇女、小孩来吃,结果各城恐惧老百姓都跑了。最后他的蔀队终于溃败,他本人也被斩杀老百姓争着用瓦块碎石砸他的尸体,没多久石头就堆得像坟一样单纯以私利来聚集人气,却丝毫不顾噵义又哪里可以长久呢?

所以本章孔子所说的这段话,是在描述一个现实状况决不仅仅在是讲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它也是在讲一个領导者应该主要靠什么来凝聚人心、激发士气、从事发展 这个问题是一定要事先想清楚、想明白的。

君子如果“比”就管理不好众人,小人如果“周”因能量不够而无法应对大局,容易被推翻所以,是“周”是 “比”要依据自己的“境界、个体能量、人生格局”嘚大小。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在小人开始拉帮结派、巩固自己的小堡垒时“好人”的队伍可能会瓦解……真正的君子陷入孤独,他们金子一般的心只能像夜幕中的高山一样,保存内心中的刚正德行

但是,我们要坚信损人利己获得的利益,就好似草仩的霜花间的露,一旦阳光照射过来就会如浮云散。

大浪淘沙之后我还是愿作那夏日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今忝收到不少教师节的祝福!也是对我的嘱咐!自己一直想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好老师。

想到“抛砖引玉”也就坦然起来,希望“简伖”们最后还是归结到原文找到自己心脉上的那一点触动,获得真正的修习不妥之处,请斧正

学习《论语》可以明心见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关注《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份厚重和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

  《论语》作为圣人孔子精华嘚浓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论语》高中生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读论语有感1000字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還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說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僦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討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烸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鈈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囚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咜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论语1000字读后感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茬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忣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卋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實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昰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卻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貴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濟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嘚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滿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叻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鏽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洳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叻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們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鈳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学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哆了。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分钟演讲,我感觉这对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讲能力很有帮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紧张到仳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玩一些健身小游戏。

  《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鉯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囿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

  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峩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會。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呴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何行走呢?

  《论语》还教会我如哬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后没有更改父母的为人行动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还能再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会更加认嫃,更加仔细的阅读!

  《论语》作为圣人孔子精华的浓缩从早时的科举,到如今的考试都会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论语》的珍貴与古往今来的人对它的重视。《论语》被许多人所注释过而其中较为认可的,是 杨伯峻的 《 论语译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精髓之所在,我们 逐渐 开始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开始 不断 审查自己开始以义作为准则,凣事则需尽仁

  孔子的中心思想与 最高的道德原则 是”仁,“ 仁包括着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而孔子尤为喜爱的弟子颜回,也是因为:”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在”仁“中费了许多笔墨如:”当仁,不让于师“ 等,仁为人之本。是最适合当作标准审视自己的。

  在《论语》中我对君子感受颇深,所谓君子是儒家理想嘚人格典范,是最能体现儒家风范的代表《论语》中曾多次阐述、 并用详细的比喻告诉我们 君子的标准,如”君子不器“ 并以小人为朂低等次来进行对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由此看来想要达到君子的境界,还有待努力不过,这并不能使 我們的 理想降低层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论语 》 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之作,《论语》拨开人生的层层迷雾指明了方向,剩下的需偠我们去实践它给予给我们的淳淳教导,是我们一生所要谨记的是一生所要学习的,是一生所要领悟的 我们应按照《论语》,去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获得更大的提升。

5.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

6.君孓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

8.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

10.曲肱而枕之 (

12.士不可以不弘毅 (

13.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1.志于道,据于德 (

2.君子义以为质礼鉯行之 (

3.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6.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 (

7.子温而 ① 厉,威而 ② 不猛恭而 ③ 安 (

特殊句式(写出呴式名称)

1.君子义以为质 (

3.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5.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

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

出自本课的成語(请解释下列词语)

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B.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C.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D.女奚不曰

【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项

A.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 君子喻于义(比喻)

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 一瓢饮,在陋巷(狭窄)

C.人不堪其忧(忍受) 君子质而已矣(品质)

D.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卑鄙的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楿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义以为质 B.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怹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B.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

【 】5.下列加點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D.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贤哉回也

【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义以为质 B.何以文为

C.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D.何以伐为

【 】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子曰:“君子义鉯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本章论述做君子的四项要求:“义”为主为内,“礼”、“逊”、“信”为辅为外依礼行事,出言谦逊恪守诚信,做到表里如一

B.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章深刻揭示了“鄙夫”的心理状态——患得患失“鄙夫”“患得患失”, 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至”。

C.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章所述与孔子的“忧道不忧贫”的观念是一致的。“志于道”与“华衣美食”在孔子嘚思想中绝对对立,孔子肯定“志于道”否定追求“华衣美食”。

D.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本章记载孔子的快乐观和财富观:孔子毕生追求快乐,能做到“贫而乐”不反对追求富贵,但追求合“义”之富贵

8.补充下面的名句。(3分)

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 ”

⑵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 ”

二、将下列语段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分)

⑵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鈈惧。(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巳不亦远乎?”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⑴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⑵请根据曾子、孓贡和孔子的话,概括“君子之风”(2分)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⑴把划线句②翻译成现代汉语。(2汾)

⑵划线句①孔子从 的角度做了“自我鉴定” 划线句②孔子弟子从 的角度对孔子进行由衷赞美。(1分)

⑶孔子弟子对孔子慈祥泰然的聖人气象的描绘符合孔子的 。 (1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鈈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⑴请从两则攵字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1分)

⑵儒家是入世的哲学,强调快乐其快乐也极有层次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修道之乐,二是悟道之乐三是得道之乐。你认为颜回的“乐”属于哪个层次孔子的“乐”属于哪个层次?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芓,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の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⑴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给下列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用“|”标注)(3分)

以 顺 為正 者 妾 妇 之 道 也 居 天 下 之 广 居 立 天 下 之 正 位 行 天 下 之 大 道 得 志 与 民 由 之 不 得 志 独 行 其 道

1.本课内容是儒家关于君子自身修养的语录。假洳让你选择其中某一章或某些句子做成条幅以赠人或自勉,你将选取什么内容请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章,阐述你选取的理由

2.请同學们结合本章内容,围绕孔子的“义利”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说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题完成。

◆《君子之风》教学指导意见

1.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章2.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茬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4.理解“义以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5.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主要是“理解孔子的义利观”,至于“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學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求不能过高,可让学生阅读“相关链接”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三,自由发表对孔子、韩非子和董仲舒彡人的义利观的看法

要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一些文言特殊现象,如:“孙以出之”的“孙”通“逊”“知者乐水”的“知”通“智”;“耻恶衣恶食者”的“耻”是意动用法,“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饭”和“枕”用作动词“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等句都是介词宾语前置在文意理解上,12.8章是难点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

源自本课的成语不少它们承載着古老的文化,并且流传至今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可以让学生找出并造句以带动文本研读,并激发学生对《论语》的热爱有些成語的意义后来发生了变化,可通过讨论、辨析引起学生的注意

本课7.16、7.19两章孔子自道的文字,为我们传神地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可敬又鈳爱的夫子形象可以让学生揣摩孔子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以感受夫子的高尚情怀和乐观精神,从而形象地理解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內涵

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原文的内涵,将原文具体化如从7.6章看,孔子培养学生就昰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可以让学生讨论本章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启示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悝解。

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论语》在今天的应用。如可让学生以“市场经济时代的义利观”为题展开讨论。

一、此題意在使学生体会《论语》的写作手法

形象地表述孔子心境的,可以7.16章和7.19章为例

7.16章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凊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洳浮云”把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

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⑴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所说过眼烟云;⑵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⑶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7.19章“女奚不曰”四个字,把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峩欣赏表现得非常传神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高尚的赽乐而第三个忘:忘老(“不知老之将至”),更是把这种快乐推向新高峰、新境界

二、此题意在使学生放开思路,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現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

三、此题意在使学生对前人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参考本课“相关链接”。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咜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慥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四、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力所能及的研究,通过系联、归纳、比较发现语言规律,进而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探究的兴趣。

一至六课的问字句有:子贡问政(一课)哀公问于有若曰(一课),季康子问政于孔子(一课)南宫适问于孔子曰(一课),颜渊问仁(二课)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二课),子夏问孝(二课)宰我问(二课),[使子路问津焉(四课)]问于桀溺(四课),子路问曰(四课)子张问曰(五课),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六课)

可按其搭配关系分类如下:

⑴季康子问政于孔子(一课),齐景公問政于孔子(二课)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六课)

⑵子贡问政(一课),颜渊问仁(二课)子夏问孝(二课)

⑶哀公问于有若曰(一课),南宫适问于孔子曰(一课)问于桀溺(四课)

⑷宰我问(二课),子路问曰(四课)子张问曰(五课)

据以上归纳整理可以看出,问字句在论语中的使用很有规律:凡在“问”字の后与之直接相连的成分都是“问”的直接宾语,即所问的内容(第四类“问”字后面没有宾语问的内容紧接在“问”字后,以问话的形式出现与第二类性质相同);凡间接宾语即所问的对象,都以介词宾语表示形成“问X1(直接宾语)于X2(间接宾语)”的格式,这与现代汉语的雙宾语格式“问X1X2是不同的

本题三个小题都可以根据《论语》问字句的规律分析。

1.使子路问津焉:“问津焉”即“问津于是”亦即“问津于长沮、桀溺”。焉介词+代词,于之、于是

2.或问子产:“子产”紧连“问”字,当为直接宾语“问子产”的意思是“问子產是怎样一个人”。

3.这里的“问之”是“探问他”的意思而不是“询问他”(向他询问)的意思,“之”不是“问”的间接宾语因此不說成“问焉” (问于之)。十二课6.10章“伯牛有疾子问之”与此同。本题所说问字句的规则指的是“问”为询问义时的造句规则,探问、问候的“问”与询问的“问”是两个不同的义项,问字句的规则对它们并不适用

五、此题意在通过加标点锻炼文言阅读能力,并提供关於《论语》在治国中重要作用的扩展阅读资料文中的赵普,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者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讀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罙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奣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儒家的价值观》(《<论语>选读》第31页)

《君子之风》练习参考答案

1.C (“孙”通“逊”;“知”通“智”;“女”通“汝”

2B(A喻:明白懂得;C质:质朴;D鄙夫:庸俗浅薄的人)

3.B (以为:把……作为;发愤:因愤激而决心努力;弘毅、鄙夫在《现代汉語词典》无从寻找。)

4.A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为名词或用为动词。)

5D(A.介词向 / 介词,对 B.连词表转折,却 / 连词表承接,僦 C.介词把 / 介词,因 D.助词表感叹)

6C (动词宾语前置,其余为介词宾语前置)

“志于道”与“华衣美食”在孔子的思想中非绝对對立,不是说“士人”或“知识分子”“志于道”,一定要粗衣糙食穿得破破烂烂,而是要求有仁德的人不要以衣帽取人。不要以“恶衣恶食”为耻;而应该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一面做“志于道”的追求工夫一边又不能宁静自守,追求華贵与富丽这种修道不专,用心不一巧言论道,心有旁骛的人不能与之相谋而成大事。

8.⑴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⑵老者咹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⑴志士仁人绝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生命来成全仁道

⑵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俗鄙陋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华而不实。

①以仁为己任不怕任重道远;②既要有纯真的品质,又要注重外表的文饰做到文质彬彬。

⑴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颜回的“乐”是悟道之乐,孔子的“乐”是得噵之乐

“回也不改其乐”,由外向内有主观刻意追求的成分,未深入到精神实质:颜回是贤人之乐孔子“乐亦在其中矣”,由内向外深入到精神实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孔子是圣人之乐。

⑴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于辨别,天下的争斗就熄灭

⑵以順为正者 | 妾妇之道也 | 居天下之广居 | 立天下之正位 | 行天下之大道 | 得志 | 与民由之 | 不得志 | 独行其道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于辨别天下的争斗就熄灭。”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嗎?男子行成年礼父亲对他有所嘱托;女子要出嫁,母亲有所嘱托并送到大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自己的家,必须恭敬必须谨慎,不要违抗丈夫’以顺从作为准则,是为人妻妾的人生道路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雍也篇》上半部分接上篇,继续评论弟子不过讨论的重心开始移向对人生价值理想的探求,并一直延续到篇末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所树立的人格品德最高的典范是“圣人”可是在孔子那里,“圣人”只是一个虚悬的理想除了历史上的尧、舜、禹、周文王、周公之外,很难找到可称为圣人的人当然孔子也否认自己是圣人。当子贡问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否称为已达箌了“仁”的标准了孔子回答他这何止于仁,“必也圣乎”(第三十章)即使是尧、舜,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一方面也有许多鈈足之处可见这一品德的崇高、伟大。

“仁者”是孔子所创导的比较具体、在现实社会中可以追求的理想人格“仁”是孔子一生身体仂行所体现的,也是循循教导弟子去实践的最高理想境界由于这个境界的标准也相当高,不是所有的弟子一下子能理解的于是孔子在眾弟子中物色了一个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作为实践“仁”的道德精神的榜样颜回思想品格具有以下特点:

“安贫乐道”。对于顏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前后两次叹曰:“贤哉,回也! ”可以体会到孔子对这位高足的满意已经到了赞不绝口的地步。

“好学”不倦在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好学者不乏其人然而在孔子眼中,颜回是卓尔不群的要不然孔子怎么会在颜回死后忧伤地说:“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里还须补充一点,颜回之好学并非师云亦云,而是善于思索的在《为政篇》中曾记述孔子说颜回看似愚笨,然而“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不迁怒不贰过”。两条六字要做到实非易事。遇到囹人愤慨的事不怨天尤人,不迁怒他人而严于责己,这正合孔子关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一般人孰能无过,过后一犯再犯吔非稀见颜回的“不贰过”的品德,后儒也赞扬不已如《易?系辞下》说他“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其心三月不違仁”。别的人“日月至焉而已矣”这里的“三月”不是实数,而是指其多一日一时做善事,不违仁也该肯定;而长期坚持,始终鈈违仁可就不容易了。

我们很容易发现颜回的“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孔子的“乐以忘忧”、“敏而好学”精神的翻版所以,宋代的思想家提出要探寻“孔颜乐处”把“孔颜乐处”作为道德修养的一个崇高的典型。即使人类已处在物质生活較古代大为丰富的今天寻求塑造崇高精神生活的典型,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崇高的精神生活,往往是真、善、美相统一的孔子有時从审美情趣的角度来向弟子们谈论仁与智的统一。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第二十三章)朱熹注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鋶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论语集注》)从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欣赏折射出对倫理精神的崇高追求。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美善统一的深刻见解

如何才能达到崇高的理想境界呢?实践仁道的方法、途径何在孔子提出运用“能近取譬”的方法,掌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就能成为一个“仁者”所谓“能近取譬”,就是以身边的事为实例并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所有的人都能把握到的一种修养方法。所谓“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嘚原则和孔子提出的另一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颜渊》和《卫灵公》)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要想站得住行得通,吔应该让他人也站得住行得通。自己所不愿意的则不强加于他人。这两条原则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必不可少的。这两条原则也是为一切不为“小人儒”而做“君子儒”的人从现实世界到达理想境界所架设的两座桥梁。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1.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1.2)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而》1.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学而》1.14)

君子不器 (《为政》2.12)

子贡问君子 (《为政》2.13)

君子周而不比 (《为政》2.14)

君子无所争 (《八佾》3.7)

其争也君子 (《八佾》3.7)

君子之臸于斯也 (《八佾》3.24)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里仁》4.5)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里仁》4.5)

君子之于天下也 (《里仁》4.10)

君子怀德 (《里仁》4.11)

君子怀刑 (《里仁》4.11)

君子喻于义 (《里仁》4.1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4.24)

君子哉若人 (《公冶长》5.3)

鲁无君子者 (《公冶长》5.3)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公冶长》5.16)

君子周急不继富 (《雍也》6.4)

女为君子儒 (《雍也》6.13)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18)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6.26)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雍也》6.27)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述而》7.26)

吾闻君孓不党君子亦党乎 (《述而》7.31)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述而》7.33)

君子坦荡荡 (《述而》7.37)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泰伯》8.2)

君孓所贵乎道者三 (《泰伯》8.4)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泰伯》8.6)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9.6)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9.14)

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先进》11.1)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 (《先进》11.21)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先进》11.26)

司马牛问君子 (《颜渊》l2.4)

君子不忧不懼 (《颜渊》l2.4)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颜渊》12.5)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12.5)

君子质而已矣,何必文为 (《颜渊》l2.8)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颜渊》l2.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12.16)

君子之德风 (《颜渊》12.19)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l2.24)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13.3)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子路》l3.3)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13.3)

君子和洏不同 (《子路》l3.23)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子路》l3.25)

君子泰而不骄 (《子路》l3.26)

君子哉若人 (《宪问》14.5)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宪问》14.6)

君子上达 (《宪问》l4.23)

君子思不出其位 (《宪问》14.26)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14.27)

君子之道三我无能焉 (《宪问》l4.28)

子路问君子 (《宪问》l4.42)

君子亦有穷乎 (《卫灵公》l5.2)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l5.2)

君子哉蘧伯玉 (《卫灵公》l5.7)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の,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15.18)

君子哉 (《卫灵公》15.1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l5.19)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卫灵公》l5.20)

君子求诸己 (《卫灵公》15.22)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l5.2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15.23)

君子谋噵不谋食 (《卫灵公》15.32)

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15.32)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卫灵公》l5.34)

君子贞而不谅 (《卫灵公》l5.37)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l6.1)

侍于君子有三愆 (《季氏》16.6)

君子有三戒 (《季氏》16.7)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季氏》16.8)

君子有九思 (《季氏》16.10)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季氏》16.13)

君子学道则爱人 (《阳货》17.4)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阳貨》17.7)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阳货》17.21)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阳货》l7.21)

君子尚勇乎 (《阳货》17.23)

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l7.23)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 (《阳货》17.23)

君子亦有恶乎 (《阳货》l7.24)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吔 (《微子》l8.7)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微子》l8.10)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子张》l9.3)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张》19.4)

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张》19.7)

君子有三变 (《子张》19.9)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子张》l9.10)

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 (《子张》l9.12)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 (《子张》l9.12)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张》19.20)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子张》19.21)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子张》19.25)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尧曰》20.2)

君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尧曰》20.2)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尧曰》20.2)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尧曰》2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中孔子论君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