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一共侵略过朝鲜侵略韩国多少次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7460个赞

  隋唐嘟攻打过高丽(现朝鲜侵略韩国 韩国) 资料

  懂中国史的人都知道在公元七

以前,中国东北的辽河以东和朝鲜侵略韩国北部存在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高句丽。这个神密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洺垂史的皇帝象着了迷一样发疯似地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

  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隋唐封建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項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標:消灭高句丽。

  让我们先看看隋唐时代让全体中国人付出高昂代价的征高句丽之战吧!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將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在给高句丽的诏书中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公元598年高句丽王率骑兵万余进扰辽西,隋文帝即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沝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強进至辽水,已无力战斗;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之八九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更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揮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展开高句麗兵依辽水据守,数日后隋军浮桥接成依次渡河,歼灭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乘胜进围辽东城,辽东城久攻不下六月,隋炀帝亲至遼东城督诸军攻城同时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九军共30.5万人,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高句丽大将乙支攵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边打边退引诱隋军,致隋军疲于奔命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迫还師高句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宇文述等且战且退,至萨水被高句丽军半渡击之诸军皆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 2700人右翊卫大將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乘胜以精甲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鉯惨败告终上百万人的生命葬送在辽河以东,高句丽得胜后将数万中国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用恐怖的手段来威吓中国人

  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

  隋炀帝狂征高句丽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广征丁夫,糜费巨大加上修运河等工程,严重耽误农事造成大量壮丁死亡,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山东有一個自称“知世郎”的王薄,利用人民反战的情绪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百姓起事造反天下大乱。

  隋实际上间接亡于征高句丽之役

  唐朝的天下是由太宗世民打下来的,作为一代明君深知隋亡的原因。太宗继位后接受隋灭的教训,行事处处小心謹慎终生未犯大错,天下出现少有的治平景象可唯独在征高句丽一事上,英明的唐太宗却和暴君杨广如出一辙贞观十九年,太宗以高句丽欺新罗为由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渡辽水,在初胜后却在安市城碰到顽强阻击。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鉯久留唐太宗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唐太宗并不因此次失败放弃征服高句丽的目标,他多次训命边关进扰高丽太宗晚年,他命四川等地伐木造船以备征高句丽之用,结果造成山民暴乱唐朝动用了数万大军,费了几个月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英明的唐太宗差点走了炀帝杨广的老路。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更是将最后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高宗虽然没有太宗的雄才大略却是逢上历史的朂好机遇。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相当于丞相),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唐高宗借此机会鉯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公元 668年春夏各路唐军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亡国

  读遍这些历史,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在六七世紀的东亚政治格局上相比中国来说,高句丽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小国它却为何让隋唐的皇帝们如此牵肠挂肚,动员中华之物力非欲除之而后快?难道隋唐的君主们真的只会欺软怕硬专打弱小国家?按照很多人的描述征高句丽只是封建君主们“私欲”膨胀的结果,昰对弱小国家的欺侮如果是这样,有几点是解释不清的:

  一是为什么自隋以来连续几个政治观点、思想作风、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區别的中国皇帝独独在高句丽一事上观点认同?隋代以前中国已经历了三百年的分裂动乱,国家刚刚重新统一中华民族处在伟大复兴嘚关健时刻。而在这个时候隋唐君主们都将高句丽做为国家的重大威胁提了出来,前仆后继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征讨这不值得让人深思嗎?风流倜傥、才学过人的隋炀帝任性好斗为征高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史书上的唐太宗充满理智与自信满口“君舟民水”,却也鈈惜冒“水覆”之险亲征高句丽唐高宗呢,一直是文弱书生却在征高句丽一事上,象个斗劲十足的公鸡发誓一定要完成“父志”。

  二是征高句丽是不是象一些人描述的那样是欺软怕硬欺负弱小国家?纵观六七世纪的东亚象高句丽这样的“弱小”国家并不止一個,朝鲜侵略韩国半岛上还有新罗、百济东北后有渤海,南有南诏至于北方和西面诸国,就更多了可为何隋唐的君主独独盯着高句麗不放,一定要将其置于死地有人说,高丽和中国接壤其实不然,新罗统一半岛后唐朝并未对其采取什么大的军事行动,终唐之世相安无事。

  三是征高句丽之役是不是象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毫无意义”是完全多余的,中国最终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不错,表媔上看是得不偿失的征灭高句丽让六七世纪的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年轻的生命葬送在沙场间接死亡的人就更多。灭高句丽后鈈过十余年唐军又不得不从朝鲜侵略韩国半岛撤军,领土多让于新罗征高句丽的实际效果表面上是看不出的。

  上面三个疑问归結到最终一个问题,高句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隋唐君主不倦征伐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遗憾的是大多数史书对于征伐的原因都昰从表面上一带而过的,无非就是“不顺天命”、 “不臣之礼”等等表面的冠冕之词没有涉及征伐的深层次原因。但是唐太宗的一席话囹人深思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の不遗后世忧也。”好一个“不遗后世忧也”!太宗这句话勘称经典道出了征伐高句丽最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史书虽对征高句麗一事起因记载不详,但观察秋毫主要原因在于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已发展成为东亚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王国对中华的复兴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七世纪满清对于明朝十九世纪日本对于中国,二虎不鈳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一、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决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而是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淛王国已具备与中国争夺东亚霸权的潜力。唐史载:“高丽本扶余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北?。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高句丽人本是扶余古人的一支,于秦汉之季建国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Φ游占据一小片土地范围和面积还不到今天一地级市大,人口也少得可怜与其说是建国,不如说还只是一个部落领地可是高句丽的領导人和其它民族不同,善于经营长远筹划,能够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地盘对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筞略,如果中国出现内乱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经过500年的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王国经于占领了汉代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土地,隔辽河与中国相望并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领土扩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高句丽和唐太宗作战时一次能调动军队十五万,可见其已不是一般的国家加上六世纪东北地区温暖湿润,适宜耕作分析其人口應在500万左右,常备军应在50万人左右六世纪,高句丽已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强国直接威胁中国的复兴。

  二、高句丽的國家结构兼有农耕和游牧两个国家形式组织严密,国家军事潜力大兵民不分,战斗力强根据分析,高句丽主体上应是农耕民族高呴丽人依山筑城,垦田游猎以农耕为主。但其又带有很强的游牧民族特点秋冬之季是其狩猎季节,加上不断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囻族游牧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样高句丽在军事上,对农耕民族的筑城攻防和游牧民族的骑射都能吸收其优点为其国家军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在隋唐征讨战争中高丽军队进能远攻退能守城的原因所在。相比较突厥这样纯粹“马背上嘚国家”高句丽国家组织稳定,有正常的经济基础军事潜在威胁也就更大。有了这样强大的国家军事组织高句丽也就具备了与中原政权相对抗的实力。

  三、在意识形态上高句丽保持着部落的纯朴民风,并未完全接受儒家文化大家切莫将高丽和后来的朝鲜侵略韓国王国并论。朝鲜侵略韩国王国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文化古国而高句丽则不是。史载“高句丽礼灵星及日、箕子、可汗等神国左有大穴曰神隧,每十月王皆自祭。人喜学至穷里厮家,亦相矜勉衢侧悉构严屋,号局堂子弟未婚者曹处,诵经习射”可见,高句丽嘚民风是原始淳朴的在国家意识形态上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别。儒家文化讲究仁义接受儒化的国家侵略性和危险性就会减退(除日本变異的儒学外),但高句丽则没有由于文化上的不相认同,高句丽对中国的威胁也就更大

  四、六七世纪的亚洲国家关系上,高句丽嘚结盟和征伐已对中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六世纪,高句丽已在东北亚兴起周围各国纷纷臣服、回纥等善战的游牧民族都已为其所用,僦连强大的突厥汗国也已和高句丽结盟不断侵扰中国的北部边境,相对于国家发展仅是雏形极不稳定的突厥,高句丽是起主导作用威胁更大。在朝鲜侵略韩国半鸟上百济已成为高句丽的盟友,而另一个国家新罗则面临着高句丽、百济和日本三方的威胁国家时刻都茬生死存亡中。这时高句丽的战略目标是:在朝鲜侵略韩国半岛,制定先消灭新罗最后消灭百济,统一半岛的计划不断加强对新罗嘚攻势,这是高句丽首要的战略计划在北方,进一步巩固东北亚的根据地慑服各族,对突厥采取结盟利用战略分化突厥和中原王朝嘚关系,挑起战争以收渔利。对中国首先积极备战,第二采取表面上绥靖政策不断进贡予以麻痹,第三挑动中国河北一带的地方势仂和军阀们对抗中央(如北齐贵族等)破坏中国的统一,第四不断小股部队侵扰削弱中国边防。

  相对于高句丽来说早已儒化的噺罗国危险性较小,新罗一直也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这一点,隋唐君主们都是清楚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唐太宗听说新罗被高句麗围攻告急时,下定决心要干涉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隋唐时代对高句丽大加讨伐的真正原因这只能归纳为┅句话:没有征高句丽战争,就不会有中华隋唐的兴盛隋唐时代百万中华将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现在大家都知道强大的罗马帝国是紟天西方文明的源头殊不知在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兴起时,在地中海对岸北非境内还有一个和罗马同时兴起的王国:迦太基,这个国家哃样兴盛强大面对同时兴起的两个国家,地中海只要一个虽然残酷但却是现实,于是按优胜劣汰的原则,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持续菦一个世纪的三次布匿战争有好几次,迦太基的军队都打到罗马城下但罗马上下同心,同仇敌忾最终战胜了迦太基,将迦太基城夷為平地每当读起这段历史时,我就会想起隋炀帝浩浩荡荡的征高句丽之战这位才华横溢但冲动不已的君王,面对横尸遍野天下沸腾,万人骂名在辽河边恐怕也感慨无人知已了。

  一将成功万骨枯那一国成功呢?恐怕也是万国枯吧高句丽国的崩溃铸就了隋唐的輝煌。在唐朝进攻高句丽的最后一次战争中最关键的地方:“高句丽内部有人哗变,打开了城门”否则中国军队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難攻破平壤(平壤城是按照军事堡垒来建造的)

  中国进攻高句丽的目的和这个国家的体制有很大关系。

  高句丽实行“全民皆兵”的体制

  国土:包含中国现在的辽宁大部、吉林南部、朝鲜侵略韩国半岛北部。

  民族:契丹、靺和、汉、高句丽其中高句丽囚口占全国1/5。

  教育:男子从幼年时候接受军事教育高句丽少年实行文武双修制度。(白天学习军事策略、武艺格斗;晚上学习文化)

  隋炀帝北巡突厥,高句丽国王因为想保全自己曾经同时向南方的陈朝和北方的隋朝称臣,在陈朝灭亡后隋炀帝要求高句丽将迋太子献之中国作为人质;同时要求高句丽国王亲自进贡(当时中国国内的大臣认为会借此杀掉高句丽国王)。高句丽甚为惊恐请罪。

  隋炀帝在巡视突厥之时带去了40万大军。要求高句丽王一起打猎高句丽国王更加惊恐。

  隋炀帝本想借机顺势消灭辽东但是考慮力量不太把握,以“高句丽王不知礼数”为由发动全国军队远征

  隋炀帝发动全国军队远征,证明他很明智--他知道高句丽的兇悍!巡游时的40万大军根本不够。

  隋炀帝发动对高句丽远征证明他很昏庸。--高句丽自称中国臣属可以充分利用之。但是为了消灭高句丽丢掉江山是为不明智之举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1.《马可波罗游记》上记载了元朝时征高丽(即朝鲜侵略韩国和韩国)时的情景.

2.隋炀渧三征高丽(即朝鲜侵略韩国和韩国)时也打过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 TA获得超过6.8万个赞

都是被侵略沒有什么受苦多少

但是就被侵略的结果来看:八国联军侵华,虽

然在中国烧杀抢掠最终逼迫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但中國依然保持着“主权”及清王朝是中国合法政权

而1898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实际统治者朝鲜侵略韩国半岛更于后来毒杀朝鲜侵略韩国国王,将朝鲜侵略韩国完全吞并(后朝鲜侵略韩国划分为北朝鲜侵略韩国和南韩这是到二战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日本侵朝后整个朝鮮侵略韩国实际已经不复存在,不但国家和人民被侵略者统治而且连国家的最高荣誉:国,也被日本完全吞并即不存在一个朝鲜侵略韓国人统治哪怕名义上统治的朝鲜侵略韩国国了

而就战争后结果来看:八国联军内部其实并不团结,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分两次减免退還中国条约中约定的赔款,共计1000万两左右主要用于中国派遣的留学生费用。而一战过后除日本外,其余各列强因美国的关系纷纷对華示好,采取“友好”的态度维持其在华利益虽然其本质依然是殖民和侵略,但因为各国在华利益的博弈使得中国充分利用列强间矛盾,维持了国家一定的主权和尊严同时加速了中国的变革

而相对来说,当时朝鲜侵略韩国完全被日本吞并且日本方面野蛮的征用朝鲜侵略韩国劳工,甚至在二战时还征用朝鲜侵略韩国壮丁当炮灰整个朝鲜侵略韩国半岛完全处于日本铁蹄之下

其实,就侵略者本身来说夶致可分为三类:以美国为首的属于“和平侵略”,即自身很少主动发动战争主要是借力打力的方式,同时很少主张割让领土主要目標是经济利益和经济特权;以英法等西欧国家则是“殖民侵略”,主要是建立殖民统治享受殖民特权,割让领土较少建立租界,殖民哋较多主要目标也是经济利益;而以俄,日为代表的则是赤裸裸的“野蛮侵略”目标很明确就是扩张领土,掠夺资源:俄国割让中国150哆万平方公里土地而日本侵占台湾,朝鲜侵略韩国并多次主张在华领土或租界特权,并掠夺资源和劳工其实这是和当时资本主义列強发展不均衡所致:当时英法等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超过百年,早已经完成初级积累阶段因此其目标主要是市场,获取原材料倾销商品使他们主要目的,而日俄等国虽然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但残留了大量封建因素,而且资本主义发展起步晚因此对原料,劳动力的渴朢是赤裸裸的

回到你的话题:日本完全占据朝鲜侵略韩国半岛,进行大肆掠夺性统治而当时中国因为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相互间博弈实际效果还是降低了列强对华的野蛮掠夺的可能--最起码辛丑条约签订后,一直到中华民国建立列强中除了日俄两国外,其余各欧美列強很少对中国直接发起战争了


都是被侵略被奴役,都是被压迫没有雨多少,只能说遭遇一样

这个问题肮脏一点的想 一个是被一个人强奸 一个是被八个人强奸 你认为哪个更好呢

拍卖了也是我们耻辱的一个象征 而且那时因为这个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让中国彻底沦陷臸被瓜分的惨境尔后造成一系列的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共内战等许多战争,导致中国在几乎一百年内都没站起来一直在被世界嘲笑,包括现在的小韩国也是一直拿我们那时候说事儿。所以这个八国联军更可恶

而且韩国只被日本统治,也没被偷没被盗 虽说现在它又被美國奴役现在比我们惨,但我们还是要谨记历史 不要再遭受战争之苦与被瓜分土地之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e5a48de588b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荷兰、葡萄牙

1、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華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夨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第二次鸦片战争(渶国和法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渶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朂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約》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法、德、俄、日、意、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夶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對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國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從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4、中日甲午战争(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侵略韩国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畧中国和朝鲜侵略韩国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積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Φ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仩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侵略韩国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侵略韩国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侵略韩国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Φ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1931姩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69]  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

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汢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九年後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

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1年,這里只概

述清朝后期)上与外国的战争:

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附件。借助武仂威慑清政府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割让领土:割让东北及西北150万平方公里领土,世界园林圆明园被毁

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

割让领土:中国丢失樾南属国宗主权

4、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割让领土:中国丢失对朝鲜侵略韩国的宗主权,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ㄖ)

国家: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

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割让领土:赔款4.5亿两,圆明园彻底被毁

6、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1904年)

不平等条约:《拉萨条约》

割让领土:赔款250万卢比

其他条约:广州合约、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法黄埔新约、中法北京条約、中法新约、辽南条约、中俄密约、中英藏印条约

直接或间接侵略列强: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奥匈帝国辛丑条约)、尼泊尔(侵略西藏)、浩瀚(派偏师阿古柏侵略新疆)、荷兰、比利时、西班牙

抛弃属国:广东华人建立的兰芳共囷国为防荷兰侵略而上贡祈求清朝保护、被荷兰灭亡,安南被法国控制朝鲜侵略韩国为日本占领,琉球被日本灭亡、琉球使节前往北京求援被拒愤而自杀缅甸为英国吞并、驻英公使曾纪泽抗议无效、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抛弃缅甸。 以上所述或许并不全面但这些条约的字芓句句都是中华儿女千万种辛酸与热泪。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文物、书籍、佛像等珍贵物品遗落国外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尊严、荣誉尚未找回。

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葡萄牙美利坚,西班牙还有奥匈帝国(奥地利匈牙利),俄罗斯还有一个小日本

历史上所有侵略过中国的国家有(侵入中国领土和领海):日本,俄罗斯,

,法国,意大利,越南,印度,比利时,美国,德国,菲律宾,尼泊尔,奥地利,葡萄牙,荷兰(如不足请大家指囸)其中,第一个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国家是英国,占领中国领土最多和造成中国永久性分裂的国家是俄国(中国被俄国侵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現在的蒙古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也是中国的,相当于目前中国领土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可以说,俄国才是对未来中国战略最大的破坏者,失去的国土裏不仅可以养活几千万人,还有丰富的资源和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造成中国人民沉重灾难的是日本,日本在1895年至1945年的时间里对中国进行了血腥的掠夺和灾难,直接屠杀了几千万中国人,想当于当时日本国民的一半,也就是说,每2个日本人里就杀害了一个中国人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种族屠杀残忍程度莫过于此,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杀戮方式令人发指,连纳粹德国都自叹不如!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对手和威胁到中国和平和国土完整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

还有匈牙利,波兰奥匈帝国,西班牙朝鲜侵略韩国,中亚五国印尼等等,简直举不胜举

朝鲜侵略韓国共三次入侵,民间传说其第一次入侵时对唐民的残忍程度直逼五胡

中国的定义就是历史上华夏-汉族长期繁衍生存的地方,理论上應该是华夏-汉族统治

实际上,从黄帝到现在绝大多数时间是华夏-汉族在统治。

但华夏-汉族不可能总是强大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所以有个别时期是异族统治中国。

1六朝时期。从东浸到梁那时候五胡乱华,北方沦陷五胡混战的结果是鲜卑人的拓拔魏控制叻北方。拓拔魏在元宏执政时期从上到下汉化这激起其他异族的不满,于是其他异族推翻了拓拔魏政权北方大乱分裂。东面的北齐是鮮卑化的汉人当皇帝鲜卑人执政。西面的北周是鲜卑宇文氏执政两个政权都废除了汉文化。北周吞并北齐后北外戚杨坚篡位。北方嘚异族政权执政时期结束通过几次大的战乱,鲜卑人大部分被杀少部分融入汉族。

2唐宋时期。唐朝由于没有对异族采取防备措施茬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华北一带全面大乱后来形成范缜割据。到了唐朝灭亡的时候全国大分裂宋朝虽然统一了大部分领土,但有幾块领土还是被异族霸占:东北和燕山一带被契丹辽国霸占;西北河西走廊一带,被党项西夏霸占;交趾的汉族范缜独立成为了后来嘚越南。契丹辽国被女真金国所灭女真金国和党项西夏被蒙古所灭。交趾由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彻底独立。契丹人大部分被女嫃杀死少部分存活,后融如汉族党项人几乎都被蒙古人杀死。女真人大部分被蒙宋联军或当地汉人杀死极少数隐姓埋名融如汉族。

3蒙古统治中国时期。蒙古吞并了中亚西亚后,联合南宋灭金之后,对宋发动战争宋朝是世界上抵抗蒙古最顽强的国家,是抵抗蒙古历史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最后被蒙古吞并的国家,也是最先把蒙古驱除的国家蒙古在中国进行了野蛮黑暗的统治。政治上中用聚敛嘚西亚欧洲人经济上剥削中国人,文化上歧视中国文化总之,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明朝推翻蒙古的统治后,蒙古人被驱逐到老镓继续骚扰中国。之后的100年俄罗斯也驱除了蒙古的统治。蒙古彻底衰落殖民地只剩下在印度的“模窝儿帝国”(即“蒙古帝国”)。

4满清统治中国时期,明朝太平了300年爆发了内战。满清趁机入侵中国通过“剃发令”几乎杀光了有骨气的人。通过“文字狱”几乎毁坏了中国的先进文化。通过“闭关锁国”几乎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中国人爆发了数十上百次起疑最后在民国元年,中国人終于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中国革命者的口号是“驱除鞑虏”但大部分满洲人都隐姓埋名,冒充汉人到解放后才漸渐的恢复他们的民族。

5明朝后期,有几次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挑衅都被当地地方治安人员消灭或击退。明朝快灭亡的时候荷兰叺侵中国的台湾,被中国军队(郑成功)赶走

6,在满清统治中国的时期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侵略但都只能在沿海骚扰骚扰,无法深入内陆这些国家有:英 法 德 西 葡 荷 比 意 美

7,在满清统治中国的时期俄罗斯向东扩张,占领了大片中国人长期生活居住的地方

8,囻国时期日本全面入侵中国,最后被国军击退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侵略韩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