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邪教CULT里的轮胎安装顺序是什么求详细图

无意间看到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的,平时我们对于B级片或Cult片存在疑问时更多的会从定义的角度去问它们“是什么”,回答者也往往会基于它们的含义和特征给予解答但终归让想更深入了解它们的影迷们觉得稍显简略和笼统,理解起来也往往仍会存在许多模糊的认知甚至产生更多的疑问。

而这个問题问及了B级电影与Cult电影的本质,我认为这就在关于这两个特定名词通常会提出的问题上进行的探索又深入了一层。只可惜这个提问絀现至今已经三年多时间仅3人关注,回答栏里也只有2位知友的简要回答料想未来很多年恐怕也再难有人会来这个提问下解答了,因此替这个问题感到挺惋惜的

故而我打算用自己了解的一些知识信息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至于提问者或其他人能不能看到就全凭緣分了。

最简单的结论先说在最前面吧详细信息在后文中再展开探讨。

什么是B级片(B - Movie):B级片的本质强调的是 — — 预算成本与制作条件相对较低或较为匮乏的特质。

广义概念里B级片泛指那些相较于同时期高成本、大制作的主流影片,在成本预算和制作水准上普遍偏低嘚商业片与类型片但当你对B级片有了一定认识后就会发现,B级片的具体概念和本质需要特定的时代环境与产业形式来支撑诠释不同的時代它的本质与特点也截然不同。

什么是Cult电影(Cult Film):Cult电影的本质强调的是 — — 受众群体的小众性和狂热性的特质。

Cult影片至今没有一个广泛认定的权威定义但从其所具备的特征来看,Cult影片是指那些不被主流市场和观众认可或被主流评价否定但在特定喜好的小众观影群体裏受到热烈追捧和推崇的影片。

什么是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ilm):剥削电影的本质强调的是 — — 对某种元素卖点的过度开发、包装、利用以谋求快速攫取高额利益回报的特质。

剥削电影实际是B级片的一种亚类型就像Cult Film在中文语境中翻译成“邪典电影”并不准确一样,Exploitation Film在中文语境中翻譯成“剥削电影”同样不太准确甚至可能误导部分人们对它的理解。剥削电影的“剥削”(Exploitation)一词其实是电视广告里把事物包装过火,以各种能被放大的包装到极致的元素来吸引人们眼球的促销手段事实上,剥削电影也和Cult影片一样至今也没有广泛认定的权威定义。泹根据其“剥削”的特征一般情况下,认为剥削电影是那些把电影中某些元素过度压榨包装宣传以期形成关注和噱头达到迅速逐利目的嘚影片因此剥削电影往往噱头宣传营造出的美好大于影片的实际品质,而多数剥削电影通常都为B级片中质量相对更为拙劣、风格相对更為极致的作品

什么是磨坊电影(Grindhouse Film)?:磨坊电影的本质强调的是 — — 放映B级片的特定环境场所的特质

磨坊电影,实际上只是指上世纪60姩代兴起的由原本专门表演艳舞的磨坊小剧院改造成为专门放映情色、暴力、恐怖、科幻等类型B级片的剧院里所放映影片的统称。事实仩磨坊电影就是B级片,尤以剥削片为主只是因为特殊时代、特定放映场所而产生出的一种B级片亚文化的特定称谓。

如果你对B级片、Cult片、剥削电影、磨坊电影的概念和本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和大致了解并且已经解开你的疑惑,那么对于本文看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因为下面的长文是通过这些概念的完整发展史更加详细的解析它们的本质与特点,对于并非对这些问题高度感兴趣的人来说下文或許过于细致、繁复和略显乏味。

但如果你是电影发烧友或这个话题的兴趣爱好者那么欢迎继续阅读下去,或许会让你对这些概念所承载嘚丰富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从漫长的电影史中详细梳理一下B级片、Cult片、剥削片、磨坊片诞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吧。

多圖预警图片上的文字若看不清楚,可点击载入图片放大观看

一、B级片(剥削电影、磨坊电影)

一般意义上而言,B级片泛指那些和同期夶制作主流影片相比低预算,拍摄时间短道具粗糙,布景简陋没有大明星参与演出,剧情常呈现公式化影片缺乏质感,品质不佳但往往会刻意选择大众喜欢的故事题材类型来制作的电影作品。

但正如上文所说B级片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虽然特征趋同但它的具体含义和本质需要特定的时代环境与产业形式来支撑诠释,不同的时代它所蕴含的本质也截然不同

要理解这一点,就得简单了解一下B級片的发展史

这个时期B级片的本质特点:制片厂制度下物尽其用追求更高利润的产物

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世纪初开始西迁的制片场们此时已经在南加州扎稳了根基到了二十年代后期,以八大制片厂称霸电影市场的美国电影产业结构图已经跃然纸上其中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福克斯(Fox Film Corporation)、华纳兄弟(Warner Bros.)和雷电华(RKO Radio Pictures)这五家拥有集制片、发行、影院放映为一体的垂直垄断型产业体系的大制片厂成为主导,而在五大制片厂之外还有三家相对较小的制片厂紧随其后,它们是环球(Universal Pictures)、哥伦比亚(Columbia Pictures)和联艺(United Artists)这三家小制片厂不拥有影院,但拥有只比五家大制片厂略小的制片和发行机构因此它们主要制作中等和低预算影片,以填补五大制片厂控制的影院因自制影片數量无法满足所有放映时段的影片不足同时他们还为大制片厂不够重视的城郊、居民区的中小影院提供影片租用放映。

八大制片厂直至40姩代中期都几乎垄断了全美的电影市场它们控制了全美各大城市处于最中心区域或商业集中带、人口最集中、享受新片优先放映权、装修最豪华、票价最高、富人和中产阶级比例最高的首轮影院中的约77%,虽然它们控制的影院数量仅占当时全美影院数量的约15%拥有的影院座位数量也仅占全美影院座位数量的不到22%,但凭借豪华的首轮影院各项优质条件所带来的高人气和高票价使得首轮影院的票房收入往往占據当时美国全年票房总收入的七成。同时八大制片厂每年生产制作的影片约占当时美国年上映影片总数的90%,这使得它们攫取了全美电影放映商支付的影片租金总数的约95%因此,无论作为制片商、发行商还是放映商,电影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八大制片厂的收入和影响力均大大增加也使得它们有了美国电影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制片厂制度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产业环境下形成了

说了这么多,似乎和B级爿没有关系但当你了解了以上背景后,接下来就能更容易理解这个时期B级片产生的原因和它的本质了

正是因为这种掌控市场,快速收斂财富的形势让大制片场的老板们加大投入了影片生产制作的力度,以期在大好形势下制作更多的电影攫取更多的利润同时这些原本絀身地位并不高,全凭依靠自己的精明才干闯出一方天地的生意人们自然也非常明白要在每一分的投入上想压榨出最大化的收益就必须偠物尽其用的道理。

制片厂制度下的制片公司都实行的是雇佣制随着制作电影数量的增加,特别是高预算大制作影片的增加制片厂老板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投资电影通常的制作周期较长在这么长时间的制作周期中,一定会有人闲着比如前期进行道具制作的噵具师、进行场景布置的布景师,在影片开拍后多数情况下都处于闲置状态既然这些空闲人员反正要定期发薪水,那么为什么不人尽其鼡呢另一方面,为拍摄某些电影特意制作的电影道具定制的服装,搭建的小规模临时场景均花费不菲只拍一次就弃置或拆除太不划算。因此制片厂为了填补拍摄档期的空隙和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物资、设备、场景B级片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B级片是以填补制片厂的拍攝档期空隙和利用现有人员物资来额外产生利润为目的而开始制作的因此诞生初期的B级片往往投资成本极其低廉,制作周期极短从满昰灰尘的废弃剧本仓库里选出一个被淘汰遗忘多时相对还能接受的剧本,尽量只利用现有服装、道具、场景找一些二三流的演员,火急吙燎的把故事拍摄出来而相对于此,那些制片厂重视的、投资成本高、制作精良的正片则开始被冠以A级片的代号,用以区分和B级片的鈈同

为了把这些低预算的劣质B级片卖出去,真正把它们投入发行市场以换回预期的真金白银大制片厂们利用自己对A级片的制作、发行、放映垂直垄断体系的优势和由此形成的对市场的强大控制力与话语权,它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用自己的A级片的独家资源捆绑B级片来進行销售,并把这种“成批定片”的方式强加给那些中小放映商若想租用大制片厂的A级片在他们的影院放映,就必须同时购买搭售的B级爿虽然搭售的B级片价格并不贵且能直接获得所有权,但放映商不能提前试看也不能进行影片挑选,只能接受大制片已经安排好的打包捆绑销售最终能拿到哪些B级片并不由自己决定。“成批定片”通常情况下是五六部B级片搭配一部A级片捆绑销售但也偶尔会有三四十部隨机的B级片捆绑两三部大制作热门A级片打包强卖的情况。这让放映商感觉纯属抓阄一样听天由命运气不好的放映商常在被迫接受“成批萣片”后,发现自己同时购买的多部B级片质量都极其拙劣几乎不可能吸引到观众购票观看,而因此叫苦不迭

在“成批定片”这种强卖模式中,A级片属于放映商租用租用期限到期后还需将拷贝还给制片厂,而B级片则是一次性买断此后这些B级影片都归放映商所有,放映咹排和场次完全由他们自己做主且所有票房收入全归他们自己所得,不用再像租用A级片那样还要被大制片厂按比例抽成票房收入因此這种通过威胁阻止独立放映商仅租借最成功影片的打包销售发行方式,使得大制片厂老板们的B级片获得了畅通无阻的发行市场攫取了不菲利益,并且省去了他们和中小放映商打交道的繁琐与讨价还价的麻烦但大制片厂却单方面把这种霸道的销售方式解释成双赢模式,他們称放映商也因此减少了交易成本以低价就能直接买断这些影片并且所有收益全归自己所有,这是为他们提供的赚钱商机虽然强辩意圖明显,但也不全是在撒谎的确有一部分放映商因此而获利。同时B级片的出现,也确实成为了那些被大制片厂们遗弃或完全租不起A级爿的小影院、城郊影院的救命稻草

不管怎么说,大制片厂物尽其用以追求更高利润的目标在B级片身上实现了。

这个时期B级片的本质特點:大萧条前后电影业冰火两重天B级片用以平衡规避A级片大制作的投资风险,同时成为电影产业投资成本差异化和应对电影业道德审查嘚产物

1929年10月24日金融史上永难忘怀的“黑色星期四”,道琼斯工业指数如流星从天空中陨落一般整个纽约股票市场的价格在一天之内狂跌12.8%,当日十一名华尔街知名投资人自杀身亡。而正是这一天的纽约股市暴跌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导火索。五天後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美国股市全面崩盘直接引发了美国整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

光是截至到1931年一年半之内,美国就有约3500家銀行倒闭近十万家企业破产,全国失业率高达15.9%近840万人失业,还有更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平均每周都会又有几万人失去工作,加入失業大军而这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家庭只能依靠政府补助的平均每家每月16.2美元的救济金勉强度日。

这场给美国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嘟带来重创的经济危机却一时间竟然遗忘了电影业,影市上反而一片欣欣向荣1930年,也就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的第二年美国电影观众入場人次达到了当时历史最高纪录:每周超过8000万人次。而在影市的这种繁荣里新开电影院的数量竟然比一年前经济危机尚未爆发时还要多。美国电影史上的黄金时代就在此时拉开了序幕

之所以电影业能成为大萧条暂时的避风港,得益于多方面偶发因素同时出现的共同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其中一个方面是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

1927年由华纳兄弟推出的《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1927)第一次让全世界的人们在电影的世界里听箌了声音,这让当年的观众惊讶非凡也让整个电影业开始疯狂,而好莱坞适时推出的歌舞片类型则让人们将电影视为了忘忧草

1930年,当夶萧条已经开始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时米高梅推出的新电影《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ristie,1930)轰动全美所有人都为第一次听到大明星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嗓音而疯狂激动,嘉宝在银幕上说的第一句话:“宝贝给我一杯威士忌,再加一杯姜汁汽水别太吝啬了。”极富感染力迅速征服了观众,“嘉宝说话了!”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人们奔走相告,这也再一次让整个美国在无比新鲜又难以想潒的电影面前暂时忘记了大萧条的苦恼

1931年上映的《小凯撒》(Little Caesar,1931)中爱德华·罗宾逊(Edward G. Robinson)的一声口哨,让多少孩子竞相模仿黑帮杀掱一时间成为了观众们心中的英雄。

同年托德·布朗宁(Tod Browning)带来的低成本奇幻惊悚片《德古拉》(Dracula,1931)利用对声音高低起伏节制而巧妙的控制,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惊悚效果新颖的效果引发了观影热潮,无数的观众们在影院里集体宣泄掉了对于萧条时期社会生活中模糊不清的恐惧而这也让B级片在有声技术的衬托下,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

一部部有声电影的出现,让人们在电影院里用前所未有的体驗淡化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烦闷,但单凭有声片的一己之力还不足以把此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美国人吸引到电影院中来。

空调系统茬电影院线开始广泛投入应用和电影院幽闭舒适的环境则是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自1906年空调正式问世以来,几乎一直作为工业机器的冷却设備使用极少让人受到过半分享受。1917年巴拉班与卡茨连锁影院首次为观众引入了空调系统,遗憾的是这一重要举措在当时的体验效果並不佳,一方面由于当时的空调技术还处于初期设备技术还远不完善,不具备满足开阔场地良好制冷效果的能力;另一方面当时引入涳调系统的巴拉班与卡茨连锁影院是那个年代首轮影院中的豪华电影宫,为了适应无声电影时代需要大型乐队为电影伴奏的要求电影宫嘚建筑结构往往是近似于音乐厅的巨大开阔结构,而当时的空调技术根本不足以在这么巨大的空间和海量观众面前产生符合要求的制冷效果因此空调系统与影院的首轮结合以失败告终,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大关注直至1924年,空调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年底特律的赫德遜百货商场因多名顾客中暑,而尝试性安装空调为商场降温结果收获巨大成功之后空调才再次被各大商家所注意。到大萧条的1930年左右涳调技术取得了更多的技术突破,足以满足巨大开阔封闭空间环境下的制冷需求此时大多数首轮和二轮影院都已配备空调系统。

首轮影院本就装修豪华从影院入口起就是一路气派的格调,进入电影院的环境本身就是对都市生活压力的一种“逃避”而影院空调系统的安裝则使得夏季从过去最坏的档期一下变成了最好的档期;在那个家庭空调远未出现的时代,对当时的很多美国人而言电影院是炎热的夏季夜晚唯一可去的凉爽之所。此外除了豪华凉爽的舒适对更多观众而言,特别是年轻和中壮年观众而言电影院内黑暗私密幽柔的环境哽是充满了青春难以阻挡的神秘魅力,这一切为那些没有其他合法渠道进入舒适的、无年长人士看管场所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公共又私密幽嘫的惬意空间

此外,大萧条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电影院这个特殊环境引发的“口红效应”则是当时电影业依旧繁荣的第三个原因。

經济危机爆发后随着大萧条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群处于失业的低迷状态由于就业环境的愈加艰难,很大一部分人长期找不到工莋成为常态他们无所事事的日子焦虑、郁闷、乏味又无聊,而当时电影院成年人25美分、儿童10美分门票的低廉消费所给予的舒适环境和丰富娱乐即使在生活捉襟见肘的日子里,也足以让每月领着16.2美元救助金的失业人群能够在他们苦闷的生活里拥有一个打发时间、排解情绪囷压力的最佳去处

1931年以前,大多数影院都是三天或更长时间更换一次节目安排影院的节目单中除了常规的故事影片,还有现场演绎的舞台歌舞与杂耍表演、新闻片、卡通片、风光片、各种主题的喜剧小短片和一些银幕猜奖活动共同组成的140至180分钟丰富的节目安排。为了應对已经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大萧条对电影市场的冲击电影发行商频繁推出抽奖促销的招数,以赠送手表、台灯、枕头、袜帽等激励消费筞略来吸引更多的观众类似某些影院推出的赠送瓷器碗碟套装的策略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促销作用,为了凑齐一整套瓷器又能同时看一整晚的电影节目,很多家庭主妇都乐此不疲的一次次走向影院而为了抵抗经济萧条且增加盈利,爆米花、冰淇淋等零食在这个时期也开始被引进电影院销售并逐渐成为了影院节目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于那些领着每家每月平均16.2美元救济金的小家庭而言看电影的费用是家庭支出里极小的一部分花费。花极其低廉的25美分买上一张的电影票就能在空调的凉爽或人群的温暖中欣赏各种丰富的节目表演与一部美妙的电影,如果不够钱吃一顿像样的饭菜还可以在电影院花5至10美分买上一大包爆米花,虽然吃起来没有营养但口感尚佳,也足够驱散饑饿吃个半饱。

日复一日找不到工作的压抑不安中在用廉价消费换来的电影和零食里便可消磨掉一整晚的时光,让情绪随着动画片的風趣、歌舞片的活力、黑帮片的潇洒、喜剧片的欢乐、恐怖片的宣泄而释放使观众们在享受电影之余,也终于找回了久违的笑容拾回叻短暂忘却烦恼的舒心,回到了一个能再次看见希望、梦想和未来的心灵庇护所暂时放下艰难生活重压的同时,在重获平静和安全感的影院环境里享受到一个妙不可言的夜晚

此时的好莱坞宛如一片世外桃源。可是各种有利因素共同塑造的蜜月期终归是有限的大萧条的巨大破坏性终究容不下这片避灾的净土,好莱坞避风天堂的幻梦也终将在残酷现实的萧瑟中惊醒而电影业由火转冰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跳躍,却恰好为B级片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良机

在经历了1930年经济大萧条中的电影业每周迎来观众8000万人次的最高点后并未太久,情况就开始急转矗下1931年下半年的《综艺》杂志撰文评论说“'廉价娱乐行业无论何时都百毒不侵'这条格言已经成为一个笑话”。的确如此较之1930年,此时嘚电影行业已经出现颓势之相影院入场人次骤降了12%,首轮影院的电影票价也从30美分降到25美分二轮影院及其他郊区影院和小影院的电影票价更是从25美分降到15至20美分,但这也丝毫无法阻挡颓势

1932年底,美国股市已跌至谷底经济也已衰落到冰点,全国已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處于失业状态近29%的人口共计约3400万人难以维持生计,流浪人口超过200万国民收入较之大萧条前下降超过50%,生活更加艰难未来更加无望。茬这种情况下风霜终于席卷到了电影业之中。

1932年大萧条中的美国电影业凛冬终至,1932年下半年至1933年夏季的一年时间内美国电影院入场囚次较前一年再次下降超过10%,票房总收入约下降25%全美长年经营的影院中近三分之一关门倒闭,五千余家独立影院关门歇业全美院线系統面临崩溃,各家大制片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在巨大的危机面前不得不想方设法缩减开支。八大制片厂在大萧条的中后期各絀其招以求度过危机也正是电影工业的这种情况才催生了B级片的第一次飞跃性发展。

派拉蒙因多年来购买大量影院进行扩张大萧条开始冲击电影业起,公司的盈利就出现锐减并欠下巨额的影院抵押款无法偿还银行,最终于1933年宣布破产倒闭1935年在法院指令下才得以重组荿立了派拉蒙影业公司,并在巴尼·巴拉班(Barney Balaban)的领导下才重整旗鼓

福克斯在有声电影技术兴起后,便开始借助这次技术革命进行扩张岂料牵扯经济纠纷的同时遭遇大萧条,公司陷入巨大困境公司几乎分崩离析,直至1933年西德尼·肯特(Sidney Kent)接手管理公司后才逐渐化险为夷直至1935年与20世纪制片公司合并成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才真正稳定下来。

华纳兄弟在大萧条前通过借贷进行扩张导致大萧条后期面临严重嘚债务危机,仅1932年就巨亏1400万美元公司生死存亡之际好在最终通过大幅削减开支和出售部分公司资产得以化解危机。

雷电华因美国无线電公司为推行其开发的声音系统于1928年才正式组建,因为其相对其他大制片厂组建较晚规模较小,又缺乏稳定的制片策略和大牌明星组建次年就遭遇大萧条危机,1933年就陷于破产危机直至1940年才得以重组。

米高梅是五大中唯一在大萧条时期经营持续良好的一家大制片厂这┅方面得益于它只有一条规模较小的院线,但正因如此大萧条后期观影人群锐减的情况下,使米高梅几乎没有负债;另一方面得益于母公司罗伊公司的总裁尼古拉斯·申克(Nicholas Schenck)低调而精明的遥控管理、米高梅领导人路易斯·B·梅耶(Louis Burt Mayer)制作大预算高利润影片和控制众多大奣星的综合策略以及米高梅在大萧条时期豪华制作的各种类型片均迎合了社会公众的口味,这一切都使米高梅成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盈利最高的电影公司

环球作为三小中最大的一家,1930年大萧条开始后就频繁出现财务危机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其后来将市场定位于小城镇觀众,并重点开发B级片才逐渐度过危机。

哥伦比亚虽然也面临危机但在总裁哈里·科恩(Harry Cohn)的精明领导下经受住了大萧条的冲击,并茬长期向大公司租借明星和导演所拍摄的一系列低预算但准确市场定位影片的策略下哥伦比亚也在这个时期能够持续获利,某种程度上B級西部片和其他低成本B级类型片对这一时期哥伦比亚的发展功不可没

联艺自进入有声影片时代以来便开始持续衰落,联艺里诸如卓别林、格里菲斯、玛丽·壁克馥等当家明星不是逐渐隐退就是多年才制作一部长片电影,虽然逐渐开始发行一些知名独立制片人制作的影片来盈利但自制影片却日益减少,渐渐也开始制作一些中小投资影片和B级片来填补制片计划谋求发展。

当各大制片厂都陷入危机困境之际更多的中小制片公司更是游离在生死存亡的边缘,《综艺》撰文评论说“电影业何时才能重温默片时代的好梦” 也正是这个时候,B级爿由一个不起眼的配角开始逐渐登上电影史舞台并成为了那个时期电影业中的一个不得不被提及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B级片也成为各制爿公司争相续命和重要自救的途径之一,不时甚至盖过了这个时期诸多A级片的风采

事实上,双片联映这种模式大约在1916年电影长片时代正式开启后不久就已经出现了不过一般是偏远的郊区影院为了吸引观众才会偶尔使用的促销手段,而那些观众群体稳定的首轮、二轮、三輪影院是不需要采用这种增加成本的搭售方式来吸引观众的大制片厂更是对这种一部A级制作片搭配一部B级制作连续放映却只卖一张票价嘚方式不屑一顾,甚至是消极且抵触的原因在于这相当于把制片厂的大制作影片打折销售,因此大制片厂往往更喜欢把双片制称为Double

但到叻1932年情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大萧条的寒冬已经让各大制片厂在内的整个电影界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上文已经提到,上世纪三十年玳前的城市电影院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包含了现场舞台的歌舞与杂耍表演、新闻片、动画片、风光纪录片、喜剧短片、一些银幕猜奖活动囷一部长片电影共同演出一整晚的舞台表演银幕秀这也表明当时的电影院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影院是当时雇佣现场音乐演绎者、表演者和服务人员最多的地方即使很多二轮影院,甚至三轮影院也约有1/4的成本费用花在了乐队、舞台表演以及服务人员的薪水上当大萧條来临,各大制片厂要么开始背负沉重债务要么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而院线方的日子则往往更加难过他们无法也不再愿意承担这么夶笔的人员薪酬开支。

电影有声系统的蓬勃发展给了影院更廉价的其他选择大萧条爆发前的1929年初,部分院线就开始逐渐用各种形式的有聲短片取代了部分现场表演使得高昂的人工雇佣成本被有声短片廉价得多的固定成本所取代。而随着市场风潮和观影习惯的逐渐改变觀众也不再愿意观看那些通常安排在银幕前的各种表演。相反他们去电影院越来越明确是为了看银幕上发生的故事。

当大萧条开始袭扰電影业后为了应对日益减少的观影人群和票房收入,降低成本和吸引人们重新回到影院则成了当时所有院线的当务之急1931年开始,部分影院正式开始取消现场表演和短片放映取而代之的是直接用一部大制作的A级片搭配一部低成本B级片的方式来放映。对影院而言制作精良的A级片可以提供有力的票房保障,而通过买断拷贝来放映的B级片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在A级片之后为观众带来更为彻底的娱乐和放松,洳果某些B级片受到欢迎后续观众会冲着这些B级片而来观影,双片联映的捆绑模式还能因此同时促进A级片的票房收入更重要的是两部影爿放映间歇的休息时间,观众可能还会购买一些零食点心成为影院的另一个额外收入。另一方面在观众看来,一张同样价格的电影票鈳以连续观看两部不同的电影给观众造成了双倍享受的印象,感觉比之从前得先看半个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现场混搭节目与短片才能看箌一部真正的电影更加划算加之B级片制作的低投入,因为回报稳定投资风险小,即使亏本也亏不了多少钱这让各片商敢于尝试制作各种题材的B级片,因此B级片的类型也开始百花齐放有了更多吸引观众的新颖噱头和猎奇卖点。故而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丅,双片制的模式一炮打响得到了院线和观众的双方欢迎,几年之内迅速推广至全美几乎所有影院B级片受到院线的青睐,而制片厂对於这种用很少的钱就能制作出的二流影片却能够热销显然更是双手欢迎

其实早在1930年大萧条初期,电影业仍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时无数生意人都视电影业为经济危机时的一颗金蛋避风港而投身电影业,那些野心勃勃但实力却不够的中小型制片厂则开始在大制片厂制作的豪华A級片外寻找商机空间于是不少中小制片厂开始制作投资额介于A级片和B级片之间的“中型制作”(in - betweeners),而B级片为了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囷优势地位“中型制作”的出现直接导致了B级片制作费用的进一步压缩和降低,以至于后来很多时候几千美元就能拍出一部B级片因此許多小公司开始专门以生产B级片提供给三四线城市和城市郊区的小影院和中小独立放映商为生。到了大萧条冲击电影业的1932年后随着双片淛的繁荣和应对大萧条导致的影片制作成本普遍降低,本来把B级片作为顺手创造额外财富的大制片厂们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起此时B级爿的重要性来。打包联映的B级片不但能够带动A级片的销量挽回影院流失的观众,还能以B级片极低成本、稳定收益、风险可控性的特点来岼衡及降低A级片制作周期长、投资成本巨大的高风险让大制片厂的总体经营形势趋于更加可控。

而随着B级片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它的利润也在提高,短期即可大量制作的B级片凭借其投入低且易于制作的数量优势及收益稳定的特点渐渐对这一时期大制片厂的利润贡献达箌了毫不亚于豪华A级片的利润水准。

于是各大制片厂相继成立了专门的B级片制作部门开始按照固定的流水线程序规模化的批量制作B级片,各大制片厂也出现了称之为“B Unit”的B级片领导人物如华纳兄弟的布莱恩·佛伊(Bryan Foy)、哥伦比亚的埃尔文·布利斯金(Irving Briskin)、派拉蒙的索尔·C·西格尔(Sol C. Siegel)、米高梅的迈克尔·费舍尔(Michael Fessier)、福克斯的索尔·M·沃泽尔(Sol M. Wurtzel)等等这样的B级片领袖级导演或制片人。他们之间相互竞争激烈比拼,采用各种方法来快速制作B级片企图超越对手,以尽可能占领这片新的市场

据说以“华纳兄弟负责人”而著称的布莱恩·佛伊(Bryan Foy)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放着大约20个A级片或B级片剧本。每次他的部门完成了一部电影该剧本就会被放到那一堆剧本的最下面。大约一姩左右最初的剧本将逐渐重新按照顺序回到这叠剧本的最顶端。然后它被弹掉灰尘送到编剧那里重新改写成一部新的B级犯罪片、B级西部爿或B级恐怖片第一主角的性别将可能改变,故事地点、故事氛围、故事细节也会对应进行调整和改变之后就开始制作。随后的将来這部新的电影剧本将重新回到一堆剧本的底部准备以同样的方式开始新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一部部B级片诞生了,制片厂也因此源源不斷的获益

华纳兄弟与福克斯至1932年生产的B级片已经超过生产总量的12%,随后各大制片厂也都如火如荼的扩大B级片产量到了30年代中期,B级片嘚生产量已经占据多个片场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更有很多像共和(Republic)、莫纳格兰(Monogram)和国家(Grand National)等等这样被称为 "Poverty Row"专门制作B级片的中小电影公司源源不断的产出B级片供应市场,并以此生存盈利到了1935年下半年,双片联映的模式已经基本在全美普及B级片也在这个过程中被观眾广泛接受,不过在这个时期与其说是观众选择了B级片倒不如说是B级片主动选择了观众,在制片厂用它来助力摆脱困境并盈利的同时吔一步步被推进了观众们的心里。

于是B级片在这种观众、制片厂、院线三赢的放映模式下得到迅速发展,而被大萧条冲击得一片狼藉的電影市场也一定程度上因为这个原因而开始逐渐回暖1934年底,观众数量逐渐上升总体票房重新攀升。到了1935年原本关门歇业的其中一千哆家影院开门重新营业,电影业开始复苏电影业成为了大萧条时期被影响最晚,却复苏最早的一个行业

在电影业刚刚回暖的同时,这個时期出现的另一个因素进一步促进了B级片的繁荣。

纵然双片联映制度的普及是B级片在30年代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也不应被人们忘记,那就是1930年颁布的《海斯法典》在1934年正式开始全面执行

进入1930年代后,电影对美国年轻人的诱惑力越来越大然而這在教育界人士、宗教领袖和很多社会工作者看来却意味着必将引发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大萧条初期百业凋零电影业却依旧蒸蒸日上,1930姩甚至达到观影人次每周8000万的最高峰值经济一片萧条,而人们都涌向电影院幻生梦死、不思进取于是逐渐地,大萧条时期缺少就业机會所造成的挫败感被引咎于电影的不良影响所导致

教育界人士宣称,黑帮片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会启发和培养人们向恶的意识;罗马天主教教会领袖批评以绝美身材著称,被人们称为“银幕妖女”的梅·韦斯特(Mae West)对涉及性感、伦理、同性恋等多个敏感题材的演绎和对嬉戲娱乐的放纵态度会使国家偏离勤奋工作的传统氛围和基督教的信仰;保守的宗教组织和保守派社会人士指出,青年一代把生命中的很夶一部分珍贵青春浪费在了电影院里这对国家的未来不利;致力于改善社会的妇女俱乐部也声明电影教会了美国青年人很多不良举止,仳如对女性的不礼貌行为甚至是反社会的犯罪举动。久而久之宗教团体和保守派组织就愈发把电影业视为一个以推销放纵和颓废来牟利的地方。

随着大萧条时期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美国保守的道德组织和宗教团体开始对电影业采取行动了。1930年天主教耶稣会的神父丹胒尔·A·劳德(Daniel·A·Lord)公开宣称电影正在败坏美国的道德价值观,为抵抗电影拉人步入腐朽的负面影响他起草了一部影片审查的法典,禁止电影宣扬任何犯罪、性、男女过于亲密的肢体接触、暴力、血腥、酒精、跨种族感情、虐待动物、渎神、不道德、辱国等相关行为忝主教信徒马丁·J·奎格利(Martin

事实上这两部自律性法规的制订和出台,都是电影行业联合聘请来负责管理MPPDA事务的威尔·海斯(Will H Hays)用来抵挡所有试图制定联邦法律来约束限制电影产业的权益之计由于威尔·海斯是美国第29任共和党总统沃伦·甘梅利尔·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时期的邮政部蔀长,是哈定总统竞选活动的组织者同时还担任过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因此海斯在共和党内部拥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他的从政苼涯让他与华盛顿的很多权势人物拥有密切的关系往来,也让他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上均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力加之他本身叒出身于美国中西部颇具名望的家族,还有在基督新教长老会的背景因此让他负责MPPDA以后,其对各方面势力企图通过立法规范约束电影业囷影响电影业利益的举动具有远大的前瞻性和强大的斡旋能力

海斯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消除来自政治立法方面对制片业的威胁最有效嘚办法就是让威胁本身失去意义,与其受制于人不如提前自我约束。于是他积极倡导制片人实行行业自律先后制订了电影业自律的《淛片准则》和《禁止与注意事项》,就是为了通过颁布对电影业利益有利的自律法规来提前堵上各方敌对势力欲对电影业立法的嘴。但吔正因为海斯受雇好莱坞制片厂老板们的背景所以这两部法规在关键举措上,对应该规范和本应禁止拍摄的内容都描述模糊语焉不详,在对违规内容的处理举措上也模棱两可因此实际上两项法规的颁布都收效甚微。

而这也正是天主教神父丹尼尔·劳德和马丁·J·奎格利起草新法典的原因,他们的这部法典对上述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的明文规定和严格的处理举措,他们公开宣称好莱坞应该用这部新法典来约束自己海斯明白来势汹汹的宗教势力是个极其难缠的敌人,而且身后还有大批支持他们的各方教育及保守派组织蓄势待发海斯遇到了洎己职业史上最难应对的局面,他必须尽最大努力寻求控制影片内容的平衡既保障住电影业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争取观众,又止住庞大嘚反对之声

1930年负责MPPDA的海斯办公室经过左右权衡利弊,被迫接纳了这份新法典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Production Code),又称《制片法典》接著好莱坞制片厂的老板们也一一被海斯晓以利害而说服,勉强接受了这份法典然而,尽管法典被接受但因为监管方的MPPDA和海斯办公室实際上都是好莱坞电影业巨头们自己的组织,故而在监管和执行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新法典在颁布后的初期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強而有力的有效执行。

可是到了1933年民主党的罗斯福当选成为美国新任总统。他上任后首先进行研究的就是针对美国各行各业反垄断法的實行因此白宫也想方设法切断了威尔·海斯与华盛顿共和党官员间的联系,同时暗中向支持电影业的共和党议员们持续施压。随着大萧条嘚影响越发深刻,反对电影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宗教团体和保守派组织情绪高涨。1933年夏费城天主教会号召所有教徒抵制教会公布的“存在道德问题”的影片;同年的芝加哥天主教会成功号召50万女天主教徒联合发起了名为“好莱坞圣战”的抵制运动;国家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也鈈断向电影工业施压。更让好莱坞电影业界头痛的是天主教会开始酝酿号召其在全美城市地区的2000万信徒抵制教会认为的不道德不健康的影片,并且他们还准备在教会每周发行量超过600万份的全国性报纸上开辟专栏公布那些不道德的影片呼吁全国信徒联合抵制。另一方面恏莱坞巨头们得到消息,一份由国家制定的更为严格的审查法案似乎即将出炉情况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海斯认识到如果不实实茬在做出一些让步,电影产业将受到海啸般的冲击为了避免受到更严苛审查制度的不利影响,也为了平息教会和保守派群体的征讨1933年3朤起,威尔·海斯再次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开始劝说电影业制片厂巨头们遵守法典,并正式开始强制执行《海斯法典》的全部条款。然而大多数制片厂仍持抵触和排斥态度,不愿意完全妥协。

随后的1934年初夏“天主教道德联盟”(Catholic Legion of Decency)正式成立,他们开始利用报刊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呼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教会以此来实际迫使好莱坞制作电影时遵守法典条款紧接着国家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也开始向电影工业发難,强烈要求各制片厂和电影公司杜绝电影中出现违反法典条款的镜头社会上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了“上电影院就是一种罪行”的观点和說法。

好莱坞巨头们终于感到害怕了1934年7月,在教会、教育系统和社会保守派势力的强大压力下海斯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制片法典执行局(Production Code Administration,简称PCA)经过多次艰难的谈判与沟通后,威尔·海斯反复斟酌,决定提名道德联盟的核心成员约瑟夫·伊格内修斯·布里恩(Joseph Lgnatius Brehon)这位知洺的铁腕派天主教徒出任法典执行局局长

此举本是希望让布里恩成为海斯办公室的一员,从而对他施加有利于电影业的影响同时可以┅定程度上约束他对电影业不利的言行和行动,并以此来分化教会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布里恩作为道德联盟里最强硬的代表海斯不唏望把他继续推向教会一方,成为一个更难对付的敌人

尽管这是海斯左右思量后才做出的决定,可谁也没料到布里恩出任法典执行局局長后对影片的审查可谓是苛刻之至好莱坞的报刊都纷纷发表评论“我们的电影被戴上了沉重的锁链,还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吗” 但此時社会的主流舆论已经受到宗教界、教育界、道德团体和保守组织的广泛影响,很多人都认同了必须对影片进行审查的主张加之布里恩嘚铁腕作风,彻底终结了美国电影业一直以来的对抗态度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MPPDA)不得不同意其所有成员在影片发行前都必须得到淛片法典执行局的审核批准,任何未经制片法典执行局批准而擅自公映的影片制片人或发行商都将受到2.5万美元的罚款,更重要的是没有法典执行局签批的影片将不被允许得到任何一家属于MPPDA成员旗下电影院的放映机会影片将在MPPDA成员控制的全美约85%的首轮和二轮影院禁映,而這些影院往往是一部影片90%以上的票房来源《海斯法典》和审查制度的出现显然令自此以后的电影创作自由度和卖点大打折扣,影响了电影业的利益但无意间却给那些灵活多变的B级片制作创造了一次机遇,成为了B级片发展的契机

由于1934年《海斯法典》的严格实施,大制作嘚A级片不断面临尺度把握问题的困扰倘若按法典要求各方面严格限制,拍得太过道德故事讲无可讲,情感无从表达观众不会买账;洏如果拍得偏于开放,又很可能通不过审查不能获批公映。因此制片厂只能通过长期的一次次实践试探来一点点探知审查的实际尺度洏《海斯法典》禁止拍摄的条款之苛刻也的确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送审剧本常经过长时间审核后又收到大幅删改的要求还有不少剧夲即使审查通过,拍摄完毕的影片仍会在上映前的二次审查时收到大幅修改的命令这一切都导致制片场制作影片越来越畏手畏脚,致使恏莱坞出品的电影大面积同质化越来越多的影片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然而同质化虽然牺牲了影片的艺术性和创造力却能在尽可能符匼《海斯法典》要求获得公映权的同时,只要影片能够上映就不至于前期的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也就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资资金的安铨收回久而久之,制片厂逐渐发现这样的审核制度下的大面积影片同质化已经难以避免也立刻意识到高投入、大制作的A级片已经逐渐夨去优势,而B级片因为制作成本低、周期短且对于试探审查制度底线的试验性强从而大制片场们纷纷减少了A级片制作,提高了低成本B级爿的制作产量对大制片厂的老板们而言,既然影片难以避免给人以相似的感觉又何必再冒高投入的高风险呢?

加之前一年经济大萧条對电影业的摧残各制片厂的老板们都还历历在目现在又增加了严格的制作和公映审查,如果还像从前一样进行A级片的制作无疑影片的淛作周期将比从前更长,投入将更大不确定性也会成倍增长。而此时B级片投入低、出产快、收益稳定、风险小、可复制性高的特点就更加凸显了出来1934年又正值于双片联映制度如火如荼向全美影线展开之际,搭上双片联映的快车大制片厂们更是愈发加大了B级片的产量。那些即使无法通过审查的B级片也能退而求其次卖给非MPPDA成员的不受法典限制的独立影院、城郊影院和地方小影院,以此来保证收益控制風险,而这些都是《制片法典》严格执行后的A级片所远远不具备的优势

而对于那些独立制片商、独立影院、城郊影院和其他小影院而言,《海斯法典》的执行更是赋予了他们一次天赐良机得以发挥独属于他们的优势。大制片场都是MPPDA的成员出品的所有影片都要接受法典執行局的审核,因此任何涉及亲密举动、情色、身体接触、香艳场景等内容的镜头都会受到严格限制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接到删减和修改嘚要求,这导致大制片厂的影片越来越失去了很多观众所期望的自然的情感流露、亲密举动和情绪发泄影片淡而无味。久而久之观众們被压抑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回应与释放,因此对电影中男女情爱的内容则更加渴望而这却让非MPPDA成员的独立制片商和独立影院们看到了機会。

一些独立制片公司因为并非MPPDA的成员制作出的B级片本来面向的上映场所也通常不是MPPDA成员所控制的首轮、二轮影院,而是一些独立影院、城郊影院或其他小影院制片方和放映商双方都不是MPPDA成员,因此法典执行局难以对其进行监督限制也没有能够对这些独立片商制作嘚电影进行遏制的有效手段。加之这些影片在不属于MPPDA成员的独立影院、城郊影院和小影院中进行放映放映完一个地区就转向另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流动并非像大制片厂出品的影片那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首轮影院大规模统一上映,这也给监管方及时获悉这些影爿放映的消息和时间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更重要的是,独立制片公司B级片低成本特质赋予的高产量让监管方即使想打击也难以阻止各公司海量出品的影片自由交易与流通同时社会监管方面一般也会忽视这类小规模放映、影响力不大且知名度较低的影片,所以这类影片也极尐受到社会舆论的大面积批评和教会、保守派团体、法典执行局的重视因此,虽然社会上一直有着呼吁抵制不道德影片的呼声可是只偠不摆上大的台面,呼吁效果在私下里远没有情感被压抑已久的观众自身的需求来得强烈

故而逐渐地,这类带有更强烈情感描绘、情色凊节、猎奇噱头特征化的B级片开始区分于低成本小制作的传统B级片成为B级片中一个新的分类,它们几乎可以完全针对满足部分观众的喜恏与口味而制作就在《海斯法典》对电影监管最严苛的年代,这类B级片也在审查难以企及的角落里悄悄繁荣了起来

随后,独立制片商們又开始钻起了进口电影的空子尽管《海斯法典》非常严苛,但对艺术氛围和审美态度相较于美国更为开放的法国、德国、捷克等欧洲國家生产的进口影片则尺度往往大得多,可以容许一定程度的男女亲密举动和女性身体部位仪态展示一些艺术电影中甚至女性可以裸露部分躯体,于是这也渐渐开始被精明的独立制片商们制作B级片时加以利用一些城郊影院和独立小影院开始挂上艺术电影院(Art House)的名头,放映画面和情节都较为开放大胆的B级片独立制片商们还不只在美国本土打着擦边球,制作此类B级片和引进内容较为大胆的外国进口艺術电影他们还开始利用进口电影尺度更大的漏洞,和国外的独立电影公司合作投资拍摄低成本、成人化的B级片然后以进口艺术片的名義引进到美国,再出售给诸多“艺术电影院”和小影院进行放映这类影片往往刚一销售,就被抢购一空

观众们在受到严格道德审查的夶制片厂制作的影片中无法获取的情感诉求,在这些城郊影院、独立影院和艺术影院所放映的B级片中终于获得了本能的宣泄与满足而这吔让独立制片商们受益匪浅,多数B级片的出售都能为他们带来相当不菲的利润回报

在美国电影审查最为严格20世纪30至40年代,B级片却无声无息的迎来了生命力蓬勃发展的时代当事物的独特特质能够得以沉淀固化,并最终积累传承因而逐渐形成了文化的萌芽。因此这个时期的B级片也在无形中为日后形成的B级片文化里不可或缺的性感美女和香艳特质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个时期B级片的本质特点:产业环境的妀变引发B级片被大制片厂集体抛弃B级片彻底成为小公司和独立片商们的独家产物,B级片文化孕育条件成熟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卋界格局发生着迅速而强烈的变化,美国高度关注着世界每个角落里的一举一动欧洲的战火促使当时作为中立国的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加速,美国的军火公司从1939年11月起就被允许向国外出售军火美国一方面出售军火给欧洲,赚取大量财富一方面增强自身各方面的战斗力,為未来的不时之需提前做准备制造业的发展不断吸收闲置劳动力,美国国内的失业率逐年下降美国经济开始腾飞。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國珍珠港,美国加入二战

随着美国加入战局,美国国内的军工业、制造业为了支援战争开始大量吸纳劳动力,1941年12月美国加入战争时國内仍有约300万失业人口,而到1945年第一季度的战争结束前半年国内不少工作岗位已经产生空缺。1940年至1944年底美国制造业的产出翻了两番,國民生产总值超过40%用于支持战争那些美国国内原本就拥有工作人口的家庭生活条件非常富足,连新近雇佣的工人都获得了战前所不具备嘚购买力其中大部分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尽管战时国内部分物质短缺但绝大多数家用工业产品的销售量都得到大幅增加,涨幅往往至少达到50%以上而国民生活的普遍富裕,让电影工业也分享到了战时的经济繁荣观众人数激增。

珍珠港事件后直到战争结束,由於美国本土由始至终都没有实际战事发生战时经济的增长,失业的荡然无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都为消费力积聚着力量同时,因为战时经济严格管控一些如汽车之类高价商品的生产数量国内控制着罐头、便携食品、汽油、毯子之类涉及战争前线所需物品的购买数量,新建住房、家用设施和部分电器设备也暂缓供应因此口袋里装满钞票的人们可以娱乐、消费的选择并不多,而从未受到戰时经济限制的电影制作与放映业让电影成了美国战时人民娱乐消费的首选加之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总统的行政办公室鼓励辛苦劳累的战时雇佣在闲暇时间里尽可能地多看电影来缓解工作疲劳和压力,因此新电影从好莱坞各大制片厂里倾泻而出而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嘚人们则源源不断的涌入影院,电影放映昼夜不停以满足白班和夜班两个工作群体的需求观影纪录和票房纪录屡屡刷新。

因为制片厂的淛片速度赶不上潮水般人群的观影速度高成本、制作周期长的A级片显然无法满足影院的放映需要和人们对新电影的热烈渴望,这个时候B級片投资小、周期短、制作速度快的优势再次凸显出来加之搭上了双片联映这趟A+B打包销售的快车,B级片成倍的被制作出来独立制片商們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制作的面向独立影院和小影院的特殊B级片也供不应求这样的有利局面刺激了大小制片场电影制作者们在B级爿题材上的创造力,不再担心收益问题的制片人更加大胆的创作自己渴望制作的题材在一片富裕与繁荣之中,人类寻找刺激的本性再次被制片人们聚焦和把控从1939年开始,恐怖片又一次受到了制片人们的青睐这其中雷电华B级片部门全面转向恐怖惊悚题材的创作与创新颇具代表性,程式化的B级片在不断循环重复中走向衰落而那些往往只有必要制作预算却风格独树一帜的创新型B级片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睞,特别是一些集诗意与惊悚于一身或脱离程式序列的恐怖惊悚类B级片极受欢迎

美国加入二战后,国内就业机会增多经济变得繁荣,洇此之前一度成为电影业热点类型的社会问题类影片的A级制作逐渐减少而随后这种类型题材在大幅缩减投资后的B级片制作中找到了自己嘚栖息地,甚至一度成为B级片类型的新潮流随着加入战场的男性越来越多,留在国内的母亲们往往又在支援前线的工业生产中分身不暇对子女的教育管束缺失的问题开始显现,这成为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社会问题因此探讨青少年问题的低成本B级片开始大量涌现,这种类型的B级片无疑让独自带着孩子的母亲们既感同身受又有着强烈共鸣,因此受到了母亲群体的普遍欢迎

这些影片的出现与创新不仅丰富叻B级片的题材和类型,也促进了制片人群体拓展B级片领域的热情同时这些极具天分的导演为廉价制作带来的艺术性与革新也为B级片文化嘚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把美国制造成了一个繁荣富足的国家广大工人们已经在军工行业赚得夶量金钱,他们在昼夜不停用生产支援前线生活中却很少有机会消费,战后大批军人回到了配偶身边或结婚组建家庭或者为了组建家庭而提前大量购买消费品。

1945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35%而因为战争的结束,人们的工作时间由之前的每周48小时减少到40小时以下由于拥囿更多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和大量的休闲时间,因此美国中产和工人阶级普遍开始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加入更多的休闲活动这其中电影无疑仍是他们的首选。经历了战时物质通缩之后战后重归幸福生活的消费者消费支出突然爆发,这一切直接使战后第二年的1946年成为美国影史吔是好莱坞历史上获利最丰的一年当年创下了15亿美元的电影业惊人票房纪录,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这一票房数字至今仍是紀录保持者。同时1946年的观众人数也创下了美国影史的历史之最每周有近9千万人到电影院看电影,当时美国1.4亿总人口数的超过一半以上都昰影院每周的稳定观众

然而尽管这些票房数字很迷人,但当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战后美国的繁荣和国民的富裕对好莱坞来说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好莱坞的巨大危机不久之后就将到来。伴随着好莱坞危机的出现B级片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危局的漩涡之中,然而却因为其独特的特质又让B级片在危境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佳机,B级片三皇之一的罗杰·科曼(Roger Corman)就称这个时期为B级片“曙光的降临”。

1947年开始好莱塢危机显现,美国电影业收入开始急速萎缩观影人数直线下降,从1947年的每周约9800万人次观众一路骤降至1957年的每周4700万人次十年里,约有四芉家影院被关闭全美电影业的产量和收入都下降巨大。

正当好莱坞经历危机的次年1948年,关乎整个好莱坞片场体系命运的“派拉蒙案”美国最高法院下达了判决,宣布八大电影公司都有垄断行为这一判决直接决定了片场体系的生死和B级片的存亡、洗牌与重生。

事实上關于这场判决要追溯到1938年美国司法部最初对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提起诉讼前二十多年里一直持续的制片产业环境。从1912年起好莱坞制片廠的扩张已经形成八大制片厂的寡头垄断。这些公司一起运作控制着整个行业,五家大公司都采用垂直整合体系即同时兼顾制片、发荇,并在自己的院线中放映影片它们受益于这种有保障的产品渠道,以及相当容易预测收入的优势较小的环球等三家公司也从中受益,因为它们出产的影片可以填补五大制片场旗下影院放映自产影片不足时的空闲时间大公司则通过打包发行的方式,让预算更大、明星雲集的A级影片带着更弱的影片主要是B级片,把整包的影片发行到不属于它们的影院在有声电影的时代,好莱坞八大制片厂一如既往的排斥任何其他竞争者进入电影业

几乎从一开始,美国政府就在调查电影行业的垄断情形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第二个任期的1936年至1940姩期间,他就开始着手实施反垄断法以帮助美国走出尚处于的大萧条中。多年来被大制片厂的影片打包销售制度裹挟着的独立放映商們早就在抱怨好莱坞对美国电影放映业的控制。他们认为把好莱坞的制片厂们剥离出全国电影院放映业之外,电影院的控制权就会回到哋方商人手中制片人就会开始专注于制作优秀、干净、适合家庭观看的影片。

因此1938年美国司法部提起一个专门针对八大制片场的诉讼:美国诉派拉蒙影业公司及其他公司,这就是影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大事件“派拉蒙案”

美国政府同时指控“五大”制片厂:派拉蒙、華纳兄弟、洛氏&米高梅、20世纪福克斯和雷电华,以及“三小”:环球、哥伦比亚和联艺相互串通垄断电影行业,违反了反垄断法“五夶”拥有院线,包档发行影片并且利用他们在电影业的巨大影响力和其他不公平手段把独立电影排斥在大型首轮和多数二轮影院之外。“三小”虽然没有自己的影院但因为和“五大”合作密切,因此也被指控通过合作排斥其他电影公司进入主流电影市场好莱坞八大制爿厂网罗了全美最好的律师,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法律斗争

双方各施高招,拼夺利益1940年,政府原本和各大公司达成了协议双方签署了一份只沿用了三年的和解协议。政府不再起诉而好莱坞八大公司也承诺不再滥用权力,保证更公平地仲裁大公司们和独立放映商之间的纠纷但是,由于战争期间的美国电影业收益太好了使得大制片厂们太富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助长了好莱坞大制片厂厚颜无恥的嘴脸他们并没有严格兑现自己的承诺,独立放映商们眼见好莱坞大制片厂出品的那些卖座电影赚取的成百上千万美元直接流入了大淛片厂自己旗下的首轮、二轮影院而远离、甚至没有进入过自己的影院,他们怨声载道于是不久,政府再次重新立案又一次面临起訴的好莱坞大制片厂们信心满满,他们认为这一次他们做好了准备能够打赢这场官司,可惜他们错了

1944年8月,政府重新启动起诉好莱坞仈大公司的案件强制大公司们卖掉他们控制的旗下影院。简而言之政府想把大公司一分为二:一部分从事生产和发行,另一部分经营影院业务二者相互独立,两个板块之间必须有不同的独立持有人它们必须变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公司各自独立经营。同时政府还要求取缔有利于好莱坞大制片厂和大型连锁影院的贸易政策,例如独立放映商要求不再像过去一样仅凭制片厂描述简单的情节就得决定是否預购对应影片,今后只预购他们提前试看过的影片;另外大制片厂今后不得再把大制作的A级片和众多低成本的B级片打包捆绑销售,让独竝放映商除了购买一包制片厂早已打包好的质量参差不齐的影片外别无选择,今后独立放映商拥有自由选择影片的权利

在大量的法庭辯论、举证与申诉后,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作出最终裁定,八大公司败诉法院宣布八大制片厂存在垄断行为。法院下令这些大公司剥离咜们的院线将制片、发行和放映脱离,并且指示八家好莱坞公司结束打包发行以及其他有碍独立放映商的做法到了1949年,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所有可能的申诉都用尽了所有的延期也已到达最后期限。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诉讼和更大损失这些好莱坞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和解協议,同意与最高法院达成妥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八大公司都转而遵从最高法院的命令“五大”逐步卖掉了他们控制的所有院线,茭予和制片厂毫无瓜葛的独立持有者经营自己只保留了电影制作和发行的职能。

失去了院线的好莱坞大制片公司随即开始强化他们对发荇系统的控制同时为了保持他们对发行系统的控制,并在失去影院的放映控制权后阻止影片租金下滑大制片厂们纷纷减少了制作与发荇的影片数量,强迫放映商为购得有限的影片而展开竞争影片租价在竞争中自然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自己赚取的利润大制片廠们开始作为中小电影公司制作的许多独立影片的发行商,并连续不断的成功发行它们来弥补自己在失去院线上的损失

由于派拉蒙案的判决改变了大制片厂们与放映商之间的交易基础,制片业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派拉蒙判决的生效,失去了自己的影院对于自产电影嘚票房保障好莱坞采取了紧缩政策,B级片、短片、卡通片以及新闻片全部停止生产好莱坞大公司把精力集中投入到了数量很少的A级片仩,也逐渐淘汰了标准化的中、低预算类型片的生产这些低成本影片,特别是B级片原本满足了放映商需求大量影片以填充银幕时间的需偠光靠制作周期较长的高投资A级片是远不足以排满影院一整天的银幕时间的,同时这些低预算电影的成本又能被好莱坞大公司很好的把控因而能产生稳定的收益。但在派拉蒙判决后大制片厂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院线可以放映这些电影,最高法院又宣布A级片捆绑数部B级片絀售给放映商的打包销售非法好莱坞大公司已经没有一个为这些低成本影片提供保障的销售途径和可控的放映市场,这意味着制片厂不能再指望利用少数几部强大影片带动销售其他影片的手段低成本影片也就是失去了曾经一定能被卖出去并获取稳定收益的保证,因此大淛片厂们不得不放弃低成本领域的影片制作B级片的命运由此改变。

另一方面制片商在和发行商在这种环境下,都被迫按每部影片的质量来定价和进行交易唯有保障了影片质量和不菲成本的投入才能保证一部影片的售价,每部影片都必须有吸引放映商购买它的独特之处因此影片的“名声”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集中资源制作数量更少但成本更高、质量更优异的影片成为了大制片厂们的最佳选择大制爿厂以这种把人力和财力都集中在少数优势影片上的做法,以求大制作影片的轰动效应换取在此时已不受他们控制的首轮和二轮影院中放映更长的时间从而赚取更多的票房。如此一来低成本的B级片就彻底失去了大制片厂们眼中的价值,遭到了他们的摒弃B级片被最大的苼产者们集体放弃,这让B级片面临着生死危机

天无绝人之路,好在大制片厂们对B级片的放弃却成为了小制片厂们和独立电影生产商们嘚巨大契机。由于放映商已经拥有自主自由的影片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完全自由地选择那些质量不俗的独立电影和品质优秀嘚B级片来填充部分影院的放映时间。而对失去了放映市场的大制片厂们而言他们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发行市场,那些独立制片商无法自己承担利用全国各城市中的办公室开展大规模发行所需的高昂费用于是大制片厂开始与之合作代为发行他们的影片以此赚取影片发行渠道嘚利润,小制片厂和独立制片商则通过大制片厂的强大发行网络把自己制作的电影卖到原本他们触及不到的城市和各级影片放映市场。甴于大制片厂出品的A级片开始追求质量和大制作制作周期增加,产量大幅下降于是在那些没有A级大片供应的日子里,独立电影和口碑鈈错的B级片开始越来越多的填充着影院的放映比例甚至能够占据影院的全部银幕时间。

有了这一通往放映商的新途径独立制片商和小淛片厂旋即成倍增加。一些明星和导演也转而开设了自己的公司1946年至1956年,派拉蒙法案判决前后的十年间独立电影和低成本B级片的年产量翻了一番多。由于有了进入更大院线的途径小制片公司也能通过制作预算更高的影片展开更有力的竞争,因此一些投资成本比以往更高的B级片诞生了为了谋求更好的口碑以应对激烈的竞争,这些更高成本的B级片往往题材新颖跳出程式化设定,风格独特剧情也别出惢裁,令观众眼前一亮

B级片特有文化萌芽的各项条件冥冥中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了。

这个时期B级片的本质特点:生活方式的改变洗牌娱乐產业制片厂制度终结,B级片彻底脱离A级片的捆绑传统意义B级片概念消失,成为独立低成本电影类型的代名词B级片特有文化萌芽,剥削电影的概念发端

1948年到1970年的二十年间生活方式的巨变让好莱坞电影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莱坞片场体系逐渐衰落消亡而期间的┅系列危机导致的产业环境不断变化无意间造就了B级片未来的历史走向,也恰恰是这二十年成为了B级片文化正式萌芽发展到凝固成型为独特文化特质的关键时期

1946年的美国票房奇迹只是昙花一现,随即好莱坞电影业就跌入低谷1947年下半年,二战引发的好莱坞电影业的一片繁榮开始急速衰退这一切源于战后美国的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大变化导致美国那些蓝领和白领工作者们成为了“消费大众”。战争期间工資翻了一番,存款涨了三倍可是战争一结束,人们就开始把存款兑换成现金把它们花在一些经久耐用的消费品上,同时受到政府信贷政策的鼓励战争结束一年多后,回国的男人们普遍开始结婚生子并在美国城郊置地安家中产阶级也纷纷逃离城市选择在郊区居住,短短几年间有1800万左右的美国人搬到了郊区,到1960年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已经在郊区居住。多数大型首轮、二轮影院早期都是修建在市中惢居民区的大众运输线附近这些地方商业繁华,交通便利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当地居民和过往旅客,于是这些影院始终在此经营而这些电影院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处繁华街区的便捷性。可是随着居住人群纷纷向城郊转移建在商业闹市的首轮和二轮院线系统的优势便开始迅速失去,过去很多人出门走过半条街就能到达的电影院1947年后,大量结婚并居住在城郊的年轻人们要驾车半小时以上才能抵达了住在城郊的中产阶级人群更加不愿意长途跋涉的去看一场电影。人口分布特征的变化导致过去影院的便捷体系开始迅速崩塌观影人次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同时随着物质上的日益丰富,人们普遍渴望抚育后代于是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到1964年的近二十年间,美国出现了一个创纪录嘚生育高峰期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婴儿潮”时期,新生儿的成长逐渐占据了当时多数年轻人家庭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同时,国家經济的持续发展让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大幅增加,周平均工作时间却比战时更短由于拥有了更多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和大量休闲时间,洇而美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开始拥有更多不同休闲活动的选择从前一周六天的工作时间使他们不得不谨慎的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所鉯晚上看一场不需要多长时间,花费也较为便宜的电影是人们心中普遍比较理想的休闲方式可是,战后开始实行的五天工作制和带薪休假制为人们寻找更多其他娱乐活动提供了条件,人们的娱乐方式有了如逛公园、自助游、参加各种聚会、打高尔夫球等更多选择

上攵已经介绍,1948年的派拉蒙案宣判让本就迅速萎缩的好莱坞电影市场更加雪上加霜。大制片厂被迫逐步出售自己的全部院线他们持有的影院原本是美国最重要的影院,他们决定了哪些影片优先上映、放映多久、在哪些影院放映派拉蒙案判决后,大制片厂被彻底剥离了电影放映市场并且不再被允许打包销售影片,没有了自己的影院保证自己制作的影片拥有稳定的放映市场于是大制片厂转而开始代为发荇小制片厂和独立制片商的电影,而电影放映商拥有了自主选择购买影片的权力他们终于可以在试看整部影片后购买认为值得预购的影爿了。这一切都促使大制片厂彻底放弃了中低成本影片的开发制作而小制片厂和独立制片商们则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制作低成本电影和独竝影片。尽管派拉蒙案的判决似乎给了放映商自主选择影片的自由权利但好莱坞大公司随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却让放映商的日子并不好過。由于大电影公司逐渐放弃了B级片和中等预算影片的制作因此之后的数年里放映商不得不面临片源短缺且相互激烈竞争以求得片源的困境,恰逢此时又正处于城市人口郊区化转移和婴儿潮的大转变中而电视机的出现更是给此时电影业的艰难火上浇油。

大量转移到市郊嘚定居人群起初都喜欢待在家里一起听收音机随着电视机的出现和风靡,几年之内多数家庭就已经在看电视了。电视在当时刚好与美國人探索新休闲方式的诉求相吻合它提供的是一种能够随时被获取的被动家庭娱乐,而此时郊区化的生活方式为所有“家庭式休闲”活動提供了蓬勃的发展良机电视的发展正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没有任何一种消费品能像50年代的电视机一样在美国的销售如此火爆对当時的人们来说,电视机如同一件完美无缺的消费品人们把电视视为家庭长久娱乐的必备工具。而电视也确实如从前的收音机一样把人們的娱乐活动从家外再一次拉回到了家庭之中,当时的人们认为电视机有助于加强家庭观念使得一个家庭的成员能集中坐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情,使家庭成为生活中要保护的核心因此电视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愈发重要。从1939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开始经历了四十年玳末和五十年代初的普及和发展,到了1954年美国人已经拥有了3200万台电视,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到了五十年代末,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已经拥有了电视机电视的风靡无疑对电影业形成了电影诞生以来最强有力的威胁。

上述一系列对电影业的不利因素于同一时期出现让电影业备受多重打击,美国电影业的利润在1947年到1957年的十年间暴跌了74%此后,住在郊区的中年夫妇们在决定出门看场电影时与过去相仳,他们更倾向于做出更精细准确的选择相对于定期去市区的影院看电影,他们会选择观看一部更具期待性的重要影片这些影片要么昰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颇具期待度的电影,要么是有着璀璨明星和豪华制作而享誉盛名的影片而大多数年轻人则根本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市区看一场电影,他们可以选择的娱乐项目本就很多而且此时他们还可以留在家里看电视。另一方面打包发行影片被禁止后,大制片公司彻底摒弃了中低成本影片的制作专门制作更高预算的电影,他们集中精力打造的项目才能迎合变得更挑剔更精于挑选的观众中小預算的B级片则成为了小制片公司眼中可以赚钱的一块蛋糕,对于中小制片公司来说这是在电影业低谷中一个对他们唯一有利的改变,现茬中小成本影片成了他们的专属产品这让中小制片公司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时期,可惜好景不长电视的加速崛起让制作B级片的小公司们最终都坠入了深渊。

当所有的电影公司在面对以上多重不利因素的局面都处于低谷时期时电视对专门制作B级片的中小制片公司冲击樾来越大,几个知名的B级片电影公司先后消失1951年内,进入美国发展不久的Eagle Lion消失

两年后,Monogram停产公司资源整合进了该公司制作A级片的子公司Allied Artists,Allied Artists继续接替Monogram的B级片项目可是也只撑了一年,放映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后一部B级西部片《比特克里克》(Bitter Creek1954)后,该公司的B级片制作就荿为了历史

可是尽管市场环境如此严峻,但因为B级片的低投入和一本万利的投机性还是吸引了更多人投身于此,即使在电影业最不景氣的时候小制片公司的B级片生产数量竟也从未减少。

与此同时大制片厂的日子也不好过,电影院线被剥离捆绑销售被禁止,于是从1931姩开始大规模实行并延续了近二十年的双片联映制也逐渐随之弱势并最终消亡同时,电视机的普及让影院的上座率急剧下降迫于经济壓力,大制片厂开始允许小影院二次放映他们的A级片此后电视机市场在全美得到进一步拓展,电视的冲击重组了美国电影工业的格局原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雷电华在1958年后彻底退出了电影市场,其他几大制片厂也在此前或此后先后裁掉了自己的B级片部门只保留了自己较為受欢迎的电影系列,专心生产大制作高投资影片不再有自己院线保障放映市场,大制片厂大幅缩减影片含量后盈利重心逐渐由影片淛作向发行市场转移,大制片厂制度宣告衰落制片厂制度涉及的一切就此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此时专注于只制作高投资影片的大淛片厂对于影片投资成本的AB分级制已经基本不复存在,没有了电影制作的AB分级B级片不再是A级片的附属品,传统意义上的B级片实际上已经消失但这个称呼仍被低成本制作的影片沿用了下来,所以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日后才会说“我从未拍过B级片,我只拍过低成本影片。”

盡管被派拉蒙案剥夺了原本的种种有利条件同时又面对着诸多电影市场的不利因素,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还是能通过发行渠道直接控制市场他们仍然掌握着高投资的最高质量影片,卖给谁仍然由他们决定依然掌握着所有放映商最想要的电影,大制片公司仍然占据着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派拉蒙案已经终结,现在电影业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制作出更受欢迎的影片把郊区居民从家里吸引出来,从电视机前偅新把观众抢夺回来或者至少从电视系统中分出一杯羹来。由于上述社会环境和法律监管的限制大小电影公司的老板们都只能转向创莋题材和电视渠道方面寻找出路。

在这个电影业的低谷时期本就受成本所限的B级片自然对于题材的创新更加敏感。受二战余热的战争影響和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各军事大国纷纷开始核武器研制而引发的核战争威胁恐惧B级片中开始出现出现外星人、怪兽、核辐射、生物变异等等新兴元素,科幻与恐怖题材以及二者互融的影片大量出现著名经典B级片的《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Tingler,1959)都出自这一时期这些新興题材的B级片在当时电影业的最低谷时期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喜爱和肯定。B级片脱离A级片后逐渐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始有了洎己的专属受众群体而这种猎奇题材的风格,为日后B级片文化的成型嵌入了标记专属于B级片的特有文化也由此萌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昰1954年,一家在电影行业最低潮时期逆势成立的新电影公司:美国国际电影公司(American International Pictures)简称AIP。

AIP不只在五十年代美国电影业的低谷依靠B级片站稳了脚跟并且成为了六七十年代全美最重要的B级片生产公司。AIP的最初崛起源于该公司对目标观众的精准定位从1945年开始的战后婴儿潮箌1956年AIP成立并稳定运营,此时正值美国历史上青少年群体最为壮大的时代十几岁的青年男女增加了约一千万。AIP的创始人萨缪尔·Z·阿克夫(Samuel Z. Arkoff)在经历了最初短暂的失利后迅速调整了公司影片的定位方向,并精确且富有远见的预见到年轻人的市场大有可为故而在美国电影業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焦点小组(Focus Groups)的对特定人群进行访问的方法来调查年轻男女们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公司制作影片时对應的演员,故事、情节和片名AIP所使用的焦点小组调查法后来经过分析总结,形成了电影业界著名的阿克夫公式即一部成功的低成本电影应该包含了刺激愉悦的戏剧元素、富含争议的主题、少量的暴力内容、名言警句式的精彩对白和精致台词、适当的幻想和性,而这则公式正是以它的创始人萨缪尔·Z·阿克夫命名的。尽管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阿克夫公式并非百分百的准确,但当时AIP的大多数影片都是按这種模式来制作事实证明大部分情况下它是对的。

AIP在1957年制作的B级片《我是少年狼》(I Was A Teenage Werewolf1958),以8.2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成功收回了超过200万美元嘚票房。这在当时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票房胜利

此后,AIP以此为鉴陆续推出了《飞车党》(Motorcycle Gang,1957)、《如何创造怪物 》(How to Make a Monster1958)、《抢劫深谷幽灵 》(Ghost of Dragstrip Hollow,1959)等成功影片其中《抢劫深谷幽灵》和《飞车党》两部影片因为以当时风靡的飞车党文化为背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追捧与喜爱

这些影片都为AIP在六十年代推出的著名B级电影系列《沙滩派对》系列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该系列共12部作品,包括:1963年的《沙灘派对》(Beach Party1963)、1964年的《肌肉沙滩派对》(Muscle Beach Party,1964)、1964年的《比基尼沙滩》(Bikini Beach1964)、1964年的《睡衣派对》(Pajama Alley,1967))这种在市场细分下的目标营銷模式后来成为了制作系列电影的标准流程,如华纳兄弟的少年犯罪系列电影、玛米·范多伦(Mamie Van Doren)的系列电影等等

罗杰·科曼(Roger Corman)、罗斯·梅尔(Russ Meyer)和威廉姆·卡索(William Castle)是五十年代B级片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也是第一批专职拍B级片而成名的知名电影人

其中威廉姆·卡索最为思维敏捷和精通包装营销之道,被誉为B级片营销大师1958年他导演的《恐怖之旅》(Macabre,1958)首映时他掏钱为每个进场观众购买了保险,並向所有人保证观看电影时被吓死了会获得一千美元的赔偿。同时还特意为影院配备了年轻女孩化妆而成的护士影院门口停放了一辆靈车。在当时如此精心安排的噱头刺激下观众汹涌而来,卡索一战成名

随后在1959年的《猛鬼屋》(House on Haunted Hill,1959)上映时卡索在电影院中放满了充气荧光骷髅来让观众感到恐惧和制造流行性话题;1960年上映的《13猛鬼》(13 Ghosts,1960)则玩起了需要配戴能看到鬼怪的特制护目镜的噱头;1961年的《獵尸者》(Sardonicus1961)需要观众现场投票决定主角的命运。无论这些影片质量如何这类噱头式的营销都十分成功,并且颇具B级文化特色

可是此时美国电影市场仍然在萎缩,观影人数仍处于不断下降中与之相反的则是电视机的普及率却在爆发性增长。好莱坞的大公司视电视行業为抢夺电影观众的敌人拒绝与电视行业议事,大公司们有着自己的打算他们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电视台和电视网络来在电视上放映怹们的电影,以及开发影院电视以此来与电视行业抗衡。

但这一切都受到了1938年伊始的派拉蒙法案诉讼的负面影响美国司法部介入,命囹负责审核及颁发电视台执照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暂停对涉及派拉蒙法案的八家好莱坞大公司的电视台申请程序,直至案件审理結束可是这个案子一等就是10年,直到10年后的1948年才正式判决并且裁定八大电影公司存在垄断性不公平竞争行为。案件判决后联邦通讯委员会以八大电影制片厂存在行业垄断罪为由,宣布八大电影制片厂均失去了申请当时还很珍贵的电视台执照的资格至此,好莱坞大公司们试图打造自己控制的电视网络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正当派拉蒙法案的十年间大电影公司申请电视执照一路受阻时,影院电视的开发计劃也在进行之中电影行业的设想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电视设备转制的现场直播画面信号传输到影院,再在影院通过设备在66秒内转换成35毫米標准电影画面的胶片以吸引公众离开他们家里的小荧幕,到电影院才有的巨型银幕上观看电视直播这个计划的卖点在于当时家庭电视還无法提供的两类节目:时间几乎同步播放的最新现场新闻和最新现场体育赛事。这两个节目的独家播放是影院电视计划中的核心法宝。技术设备研发成功后派拉蒙公司于1949年6月16日在芝加哥卢普区中心的芝加哥影院连续进行了多场实验性影院电视的放映,而事实最终证明除了极少数体育赛事节目外大多数节目都未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观众,影院电视的经营入不敷出最终派拉蒙停止了影院电视的实验,认萣了在这个方向的投入毫无未来可言派拉蒙的失败,让好莱坞大公司们放弃了影院电视及类似技术的开发

好莱坞试图找到一种与电视笁业抗衡和取胜的方法,但在各项努力均告失败后好莱坞电影工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确无法取代电视行业,与电视工业合作被证明是唯┅的途径而此时大电影公司仍然采取与电视行业对立的态度,各大公司都拒绝把自己的电影出售或出租给电视台而此时向来更为灵活嘚低成本B级片却悄悄的与电视建立了联系。

大制片厂的对抗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独立制片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的兴趣对小电影公司而訁,跟电视台的合作就是一条挣快钱的捷径电视也为他们的小成本电影提供了一条新的发行渠道。从五十年代初期到中期全美成立了伍百多家专门为电视台制作影片和提供影片的独立制片公司。它们都规模极小大多是租用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场地和设备来拍摄成本极低嘚短片、B级片或低成本系列片,再出售给电视台

电影能够出现在电视上一开始令观众新鲜又高兴,可是很快观众们就开始抱怨和批评电視上的这些影片质量太过低劣独立小制片公司制作的B级片在电视网上饱受质疑。由于当时电视工业与主流电影工业的对立关系电视领域和评论界因此普遍批评胶片类的电影节目拖了电视台的后腿,强烈呼吁减少电影类节目在电视上的播放并放言电影节目与现场类节目楿比毫无优势可言。但因为电视业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电视台依然需要海量的节目填补它们的播出时间,因此电视上这些由低质量B級片组成的电影节目一面从未间断的受到质疑和批判一面又占据了多数电视台约三分之一的播出时间。但电视台并未止步于此此时电視工业开始寻求更好质量的电影片源渠道供应,也期待与更大更具规模的制片厂合作

1950年底,以拍摄B级片为主的好莱坞共和公司和Monogram公司向電视行业投诚他们把自己影片库里的四千余部影片送到电视台播映。尽管这两家专门生产B级片的小制片公司在业内知名但他们的B级片依然无法和大制片厂的优秀作品相提并论,也仍然满足不了电视工业和观众期望更高质量影片的要求随后几年里,电视工业对胶片类电影节目愈发斥责大制片厂任然一方面高傲的与电视工业保持着距离,一方面又都觊觎着这块无数小电影公司已经开始享用的利益蛋糕

1951姩,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成立了全资控股子公司:幕宝公司随后幕宝公司开始和电视台合作,为电视台制作节目提供电影素材因为发展湔景和收益均十分不错,后来直接转成了电视节目制作分部并制作出了当时轰动全美的电视系列片《老爸最知道》(Father Knows Best,)这实际上是恏莱坞大电影公司迂回着低下了高傲的头,间接向电视产业投诚毕竟谁也不愿和丰厚的利润回报作对。而其他好莱坞中小公司和电视工業的合作则更加紧密他们把自己的露天片场出租给毫无经验的电视节目制作人,而那些因为此时电影业萧条失业的技术人员和演员则承接了电视的工作随着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的继续下跌,大电影公司制作影片的数量愈发收紧愈发追求高质量、响亮的名声和精益求精,他们的片场也渐渐时常空闲了出来于是大电影公司也效仿小电影公司的做法,纷纷和电视产业有了合作华纳公司率先展开相关尝试,它利用此前被自己筛选弃用的一些剧本和已有的电影素材和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ABC)合作拍摄制作了一系列成功的电视系列片包括《夏安》(Cheyenne,1955)《赌侠马华力》(Maverick,1957)《77号日落大道》(77 Sunset Strip,1958)这实际上已经标志着好莱坞正在逐渐替代纽约,成为真正实际意义上嘚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虽然此时大小电影公司都在潜移默化融入电视工业的发展,但大电影公司仍未向电视网络提供自己的经典片源库此时电视上播放的仍是普遍受到批评和质疑的中小电影公司提供的B级片。

虽然这个时期电视上播放的B级片饱受批评与争议但其中一些内嫆刺激,题材争议噱头十足,又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品仍然受到了很大一部分观众的欢迎这些口碑两极的争议题材影片为避免给大多数觀众造成不良反应,往往安排在夜间较晚时段播放慢慢地形成了午夜电影概念的雏形。同时这一阶段小型独立电影公司与电视工业的紧密合作也为日后B级片文化的成型培养了一批相关领域的人才

1954年电视网终于等来了与好莱坞大电影公司深度合作的契机,第一家走进電视领域的大制片厂是此时濒临倒闭的雷电华1948年5月,以性情古怪而著称的大富豪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买下了在电影业寒潮冲击下陷入困境嘚雷电华电影制作公司可是由于休斯任性的管理方式和放荡不羁的经营作风让本就深陷危机的雷电华雪上加霜。

1953年雷电华处于倒闭边緣,负债高达2000万美元以上新电影制作基本停滞。1954年休斯将雷电华的全部电影资料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了通用轮胎和橡胶公司。

隨后通用轮胎和橡胶公司一方面把雷电华以前的知名电影和好作品提供给公司旗下经营的独立电视台纽约WOR-TV播放,并利用雷电华的大量经典影片推出了从1955年至1966年连续播放超过11年的“百万美元电影”夜间系列这个电影系列节目是对未来催生出午夜电影概念的又一针催化剂。叧一方面通用轮胎又把雷电华的700余部故事片和1000余部短片的版权统一打包兜售给了C&C电视广播公司,一夜之间通用轮胎就因此获利1500万美元,而C&C电视广播公司紧随其后就开始在通用轮胎旗下的纽约WOR-TV电视台之外的市场上把这些故事片和短片出租给了美国各州的电视台,同样获利颇丰

这些利润让其他大电影公司的老板们也最终动心了。1956年1月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宣布旗下的幕宝公司把其1948年以前出品的大批故事片絀租给电视台,立刻收获500万美元的利润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见状,在仅仅四个月内的时间里也分别如法炮制了類似的交易紧接着,米高梅在8月就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3400万美元的合同电视台获得定期在电视上播放米高梅曾经那些最著名电影的权利。

至此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正式开启了与电视产业的全面合作的大门,他们通过把一定年限前的老电影出售或出租给电視台找到了一条快速汲取纯利润的重要来源。但即便如此大电影公司的经典影片依然远不足以填满各电视台全天候海量的节目时间,Φ小制片厂与电视台自己出品的B级片、低成本系列片和其他节目仍然占据了节目中的主流地位而这也就进一步让大电影公司对这块填不滿的市场垂涎欲滴。

上文已经提到就在电影市场一片萧条,大电影公司纷纷削减低成本B级片的产出量并开始与电视产业合作之际,低荿本B级片开始成为了中小电影公司和独立制片公司眼中的一块肥肉但由于这些中小公司出产的B级片因为成本太低,既没有知名的明星吔没有优秀的创意团队,更没有精良的电影道具布景因此他们就逐渐将电影创作的关注点放在了一些新奇的时事或耸人听闻的题材上来,并且极尽自己所能的将这些事件的卖点与噱头最大限度的压榨、剥削以创造出在此类题材展示上一种极致化的渲染力和刺激感。由此B级片的一种亚类型: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ilm)正式登上影史舞台。其中知名明星、血浆、情色、暴力、特效、恐怖、战争、爱情等等都是可供剥削利用的素材因为剥削电影的这些特质与手法和B级片的精神不谋而合,加上剥削电影从来都是以低成本小制作依靠强大的宣传销售手段来謀求最大化收益这也与B级片低成本、粗糙制作的特点如出一辙,因此剥削电影向来都被视为B级片的一种亚类型而被大家熟知

事实上,剝削电影在一战之后就诞生了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真正获得突出地位。由于此时市场环境的变化B级片成了中小电影公

喜欢经常检查轮胎每次发现一點新伤疤,总是提心吊胆胡乱猜测......
比如侧面受伤了都说侧面最薄弱,但是谁能告诉我所谓“侧面”到底是多大的范围一般是多少厚度?毫米级还是厘米级

所以一直很想找一些常见轮胎的详细剖面结构、尺寸图,类似下图这样的,尺寸越详细越好


这样每次伤哪里可鉯大致参考比照一下,对于后续怎么处理心中就有底了
可是我各种咨询汽车厂商和轮胎厂商,都得不到我要的东西

所以来这样求助大家啦

大家能找到多少发多少,不管什么品牌和型号都无所谓,多多益善
只是大致参考一下后续我可以统计总结
(PS:我车子的轮胎是玛吉斯的205/60R 16 92H MA510,如果哪位大神有这款轮胎的详细剖面结构尺寸图那是最好了) 本帖最后由 carac 于 23:09 编辑

轮胎胎压示意图怎么看啊求详細说明轮胎胎压示意图怎么看啊?求详细说明汽车说明书上的,一堆小人搞不懂什么意思求懂的人指点。... 轮胎胎压示意图怎么看啊求详细说明轮胎胎压示意图怎么看啊?求详细说明汽车说明书上的,一堆小人搞不懂什么意思求懂的人指点。

图上没写多少胎压啊 囚多人少就是轻载和满载的意思

那小人旁边的小黑圆圈是什么意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看不懂、不过一般小车都2.0到2.4比较舒适、

高或低會加快轮胎磨损、
是啊所以我想看懂这个图什么意思.
那个就是胎压示意图啊、你都知道标准胎压就没必要了解了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第一邪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