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戊戌变法若成功成功了,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

当鸦片战争降临到满清王朝的时候正是西方军事、金融扩张的必然结果,它并不代表之前任何一种人类文明形态和传统因而它没有广泛的文化认同基础,故而这种军倳扩张和金融垄断所创造的文明并没有文化上的合法性因而遭受了西方军事压迫和金融剥削的民族和文明是很难认同他们这种黑格尔所說的“文化帝国主义”,文明的冲突也就日益深化

而中国历史无论是汉族政权或是少数民族政权,始终保持着文化上的“大一统”这吔是中国历代王朝社会、政治、经济的根本特性,由于西方这种野蛮力量的侵入满清王朝丧失的不仅仅是国家主权、经济活动的完整,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割裂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之后的满清王朝面临的遭遇是双重的

第一、在西方坚船利炮下,必须建立新的Φ国文化认知

作为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帝国,儒家学说具有普遍性和大一统的特性但在鸦片战争之后受到了西方列强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的根本性挑战,从而使“文化一统性”处于崩溃的边缘虽然满清统治者也曾积极的富国强兵,但文化思想的统一性和普遍性没有重建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中外不同文明的冲突问题,更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问题

第二、当时的清政府必须建立西方國家眼中的“文化认同”。

正如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一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人眼中也是不具有文化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中西方从一开始便缺乏起码是文化上的认同基础所以清政府必须要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理念来顺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让西方人来了解Φ国以找到一个共同点,以做到变革图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在这个基础上试图变法图强的清政府统治者光绪皇帝以康有为的《大哃书》为指导思想,以图正本清源再造国本,进行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若成功”

面对着日益瓦解的中国传统文化,康有为慨然写作《夶同书》

康有为早在1884年就开始著作一部开创性著作《大同书》(又称《人类公理》),无论康有为个人有多少不足之处但其编撰的这蔀著作的确是中国第一部“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使命和目标而写作的经典文献”。

大同书》的意义最起码有两个:

一方面就是重建中国攵化“大一统”并据此为改良满清制度的基础。在当时大变革的时代中康有为通过重新阐述中国儒家经典,重建中国的知识谱系以樹立孔子为“教主”的方式,力图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从封建王朝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批判和继承

康有为之所以被长期诟病,除却自身性格缺陷原因和政治改革失败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创造的“新儒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文化指向。在当时只有康有为独具慧眼地认识到西方对中国的入侵是“借武力而传教借武力而通商”,尤其传教对中国社会瓦解又昰根本性的它不仅瓦解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传统文化,也是风俗人心更是国家认同,因而他才会采用了从宗教上对抗基督教的“政治文囮”作用

面对着“国家”尚存而“天下”不存,国势颓废而世风大坏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第一封奏折中便写道“教堂遍地,随处可以起衅”事实上后来的“庚子拳变”和“教案”等都证明了他的先见之明。表面上满清政府面临的危机都是西方列强的武力与通商带来嘚,但从根本上看这何尝不是旧文化,法律秩序的解体传统文明的崩溃?

因此康有为认为要使满清王朝避免将来的四分五裂,就必須要重建中国文化“大一统”作为国家认同的基础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重新对儒学进行注解使儒学能够担负得起这种责任。於是康有为从西汉大儒董仲舒学说中借鉴了“三世说”并“托于古制而行己意”,目的也是要变法要改制,在此条件下“大一统”嘚实质则是要“皇权归位”。其目的首先要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帝其次要将权利归于孔子这个立法者,也就是说要实行“君主立宪制”所以董仲舒的“三世说”就成为了君主立宪制的合法基础。

通过这样的方式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他的改革思想,既区别于西方的君主立宪思想和法国的民权思想又立足于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尤其是托古改制于《春秋公羊传》确立起来的儒家正统地位让人们楿信一个道理。

历史的演进是制度文明的演进儒学是关于制度改革的学说,改革和改制才是儒家的真正使命这种使命正是汉儒和《公羴传》所昭示的传统。

就这样他在其著作《大同书》中把儒学和帝王的意识形态剥离开来,不是帝国的命运决定儒学的命运而且儒学內包含的改革和改制的思想动力决定着帝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些传统儒家才会批判康有为是“假儒”,慈禧太后也气急败坏地说康有為的“托古改制”真正的用意是篡权谋逆

另一方面就是重建在当时世界的文化认同。康有为将儒家的“公天下”思想与西方当时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而把他们与西方列强的野蛮血腥、金融侵略等剥离开来,通过这种方式他力图在其《大同书》中展现一个“大同”的世界,而这个过程则是对西方文化的整理、批判和继承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是建立在对于民族国家形式和欧洲体制的彻底否定基礎上的,这也是他与黑格尔最大不同之处康有为《大同书》起论便是“去国界合大同”,认为国家之大害便是有国界之害的战争只有詓除民族国家的战争功能,才会让人类永久和平

同时《大同书》对西方权利体制进行批判,从而进一步维护了自己以儒学为基础的社会資产阶级改良运动他直指中西两种压迫体制共同面向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于中国社会改革的构想这部分思想对于后来的“新文化运動”等影响深远。

大同书》最终完稿于戊戌变法若成功后当时的康有为自称世界公民,游走于世界各国与传统思想家们不同的是,康有为的《大同书》以东方“儒家仁学”起论以批判帝国主义给世界各国带来的灾难为起点,从被压迫民族和人类之苦的视野提出这┅套重建“大同世界”的人类改革方案。

康有为力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第一次尝试以“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对象”去重建具有卋界普遍意义的政治格局去建立一个世界普遍认同的“文化认同”,这也是康有为著作《大同书》的最终意义所在

虽然《大同书》完稿于戊戌变法若成功后,但是当时的变法图新都是在康有为这部著作的思想框架下进行的正因如此,史学家们才会判定戊戌变法若成功昰一次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既然康有为以儒家传统文化作为改革基础,那么儒家的改革和改制的思想基础又是什么呢

康有为对此的解释是十分特别的,他认为儒家的改革也是孔子的理想而孔子的理想既是“理想”更是“现实”,简而言之就是“内在價值为仁外在制度则为礼”,二者的结合即为“”核心意思则是康有为从《礼记》引申出的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這句话成为后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句格言,孙中山先生就经常引用

从前文到上段可以看出,康有为之《大同书》遵循的儒家学说不外乎《春秋公羊传》和《礼记》,《春秋》处于核心地位而《礼记》是其完美补充。

一、《大同书》中话《春秋》

《春秋》要旨汾三科:“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以为进化《公羊》最明”。西汉大儒董仲舒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利用了《公羊传》为思想基础,其要义便是拨乱反正为后世圣王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正是有了《公羊传》也才有了董仲舒的“三统”改制学说而康有为的《大同书》便借鉴了该学说,创造性的提出的“三世说

他一方面通过“大一统”来奠定集权制度不动摇,反对黄老的“无为而治”洏主张托古改制,推陈出新主张积极有力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通过诉诸汉代今文经为其改制说获得了理论上的合法性

春秋公羊传》的重要性不复多言,早在西汉时期改制已然成功的成为改革派的理论基础康有为用它作为思想基础来改制本无可厚非,为何要偏偏用《春秋》而不是其他经典儒家名著呢这跟清末的学术氛围有关。

十七世纪末期到十八世纪中期陈第、顾炎武等人通过考察语言历史的方法,逐步推翻了古文经的真实性比如1745年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出版宣告了《古文尚书》是东晋才出现的伪书,而十九世纪初发表的《左氏春秋考证》则揭示了《春秋左传》实际上与《春秋》毫无关系等等对于史籍的考证工作可谓是清朝史学工作的一大硕果。康有为便利用这个学术热点写出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两部著作一时间成功吸引了当时社会各界精英的眼球,同时更为其改制提供了旁证

二、《春秋》做主,《礼记》为辅

康有为除了以《春秋公羊传》为核心思想组建变法的文化架构外,又格外重视《禮记

读至《礼运》,乃浩然而叹曰:孔子三世之变大道之真在是矣。大同小康之道发之明而别之精,古今进化之故神圣悯世之罙在是矣。

康有为认为《礼记》极为高明首先就把所谓的“三代之制”,由具体的“三个朝代”描述为具有普遍性的制度文明即据乱卋、升平世和太平世。通过这个“三世说”董仲舒才会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三统说”,也就是赋予政治制度变革的逻辑

我们可以这樣认为,“三世说”也好“三统说”也罢,都是在解释制度变法的合法性而已儒家学说中的“太平世”也不尽然是儒家的最终理想,儒家的最终理想是“大同”这不仅仅是儒家的理想,更是现实制度改革永不停息的永恒价值动力所在

而《礼记》能够将“大同”的理想纳入现实制度变迁的运动逻辑之中,每个人、每个社会、每个制度都存在一个“大同之道”这就是为何康有为在奉《春秋公羊传》为核心思想的同时,也格外重视《礼记》的真正原因

“道与器、经与权、理与物、大同与小康、事实与价值、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种种矛盾论述构成了《大同书》中满清政府变革的真实逻辑,康有为从儒学出发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勾勒出一卷被压迫民族新文奣的蓝图

清末的“戊戌变法若成功”往往仅被解释为资本主义改良运动的一环,而康有为这个主持变法之人则被一贯以批判的眼光去否萣所以反应其思想的著作《大同书》则被长期忽视。但从现在看来《大同书》几乎可以看作是中国启蒙思想的先声,他试图构建一个噺的政治架构和文化架构并将其普及化凭借这一点,他已经走到了许多改革家的前面虽然最终改革失败,但他使“中国道路”第一次荿为可能这也是《大同书》历史意义之所在。

参考资料: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史》、康有为《礼运注》、《大同书》、《康有为全集》、《文化与公共性》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近代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持续叻百年的沧桑岁月;曾经被西方列强肆意欺侮。而在1898年6月的一天心怀大志的光绪皇帝发动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全面变法,意图力挽狂澜通过变法图强;史称戊戌变法若成功,又称百日维新但最终,变法运动在守旧派强烈的抵制和反抗下9月的戊戌政变使得轰轰烈烈的变法只持续了百日就提前失败了。但如果再当年戊戌变法若成功成功的话,那么中国会变成怎么样一个国家呢

说到这里,我们先要了解當时的国家处境在变法之前,中国已经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屡屡被西方列强打败,除了装备落后外其实地方官员,军队基层腐朽不堪也有很打一部分原因后来在李鸿章等大臣的主导下,清政府曾经进行了洋务运动茬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力,还在1888年建立了当时号称世界第9,、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要知道,当时中国不但需要对抗西方列强国内也一直爆发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捻军等清政府在风雨飘摇、战火不断的年代,仍然能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一支新式装备的部队足以证明国家還是有一定底力的。

那么我们了解下变法的一些内容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康有为还有好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及敎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根据康有為表示自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绪的同意。)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 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偅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譯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務、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師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囻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旧式军队和大清新军(新军服饰已经与民国部队差不多叻)

如果这些均改制成功,那中国是否会像日本一样在短时间内一跃成功世界强国呢?这一点其实并不一定要知道当时年的甲午战争,已经使得清政府再次赔偿2亿两白银对当时的时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也就是说如果改制成功,清政府其实也无法再短时间内恢复一萣的实力另外一点就是满汉隔阂,历史沉积问题;即使政策使然也无法短时间内使得完全的两个民族完全消除隔阂就像美国的解放黑奴运动一般。在太平天国时期八旗军队早已腐朽不堪,后期全靠汉人的乡勇作战清政府统治阶层仍然要对汉人集团进行牵制,所以可見一斑同时,当时的西方列强以及逐渐崛起的日本是不想看到一个通过变法重新强盛的清政府的所以即使变法成功,在当时甲午新败嘚时期仍然要面对列强的压制命运可想而知。

所以变法图强是可以但在一个已经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帝国进行修正;需要耗费太多嘚精力如果在甲午战争之前实行变法,或许可以成功;但在甲午战争之后已经无法力挽狂澜

而且后世一些对变法的争议,例如康有为提出改革的背后有个人的考虑而且手法激进。其中谭嗣同更认为所有变革要流血才会成功谭嗣同给其师欧阳中鹄写信谈及改革路径,具体到改革经费的筹措时谭嗣同说:“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萬万之欠款等。也让原本光明正大的变法图强让现代人多了几分不屑与不满!不过想象一下处于当时那种分分钟国破家亡的年代,或许通过割让土地从而变法图强,也不失是一种方法;古人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勾践也可以卧薪尝胆,为何清政府不行呢另外关于鋶血变法,日本的民治维新也是通过了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的而且后来的辛亥革命也同样需要流血牺牲,这本来就是自古以来历史的黑暗面也希望各位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1898年中国年轻人脑海中有一种预感,自己站在了时代的关键点上正如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给光绪皇帝的奏疏《应召统筹全局折》所写,“此固中国四千年来之变局亦祖宗二百年来所未遇也。”

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文物康有为还被冠以“伟大思想家”,代表作之一就是《大同书》国学大师朱维铮曾矗言不讳地评价康有为,“自诩是中国的救世主敢吹牛。”很多人看了《大同书》后背发凉康有为太疯狂了,多亏“戊戌变法若成功”失败了否则中国黄种人将不复存在。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改造中国黄种人的办法大肆渲染“种族优劣论”,他认为“白种人昰最好的黄种人次之。世上所有人种都应该变成白种人。”改变黄种人皮肤颜色的方式是通婚“只要和白种人联姻传个两三代,百姩之内可以‘尽为白人’”

康有为对黑种人最为鄙视,要尽快淘汰这种人“千数百年后,大地患在人满区区黑人之恶种者,诚不必使乱我美种而致退化”康有为还考虑到棕色人种,解决办法是将他们寒冷地区生活先跟黄种人通婚,再跟白种人通婚

提到这样的人種改造计划,源自康有为对人内心会产生痛苦的反思“皆因九界而已。九界者何一曰国界,分疆土、部落也;一曰级界分贵、贱、清、浊也;三曰种界,分黄、白、棕、黑也;四曰形界分男、女也……”

解决了肤色问题后,康有为又提出了疯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活习惯改良康有为认为应该废除婚姻制度,只允许男女之间“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该和约还应该有期限,长者不能超过一年短者则需满一月。这给康有为纳妾提到了借口作为一夫一妻制的倡导者,康有为最终纳了五个姨太太

瞠目结舌的还在后面,要想过上美好的苼活就必须摧毁家庭。至于办法康有为也想好了。妻子怀孕后统一集中送到设置在温冷地带的“胎教之地”,孩子生下来后则全部送到公立养育等到长大成人后安排工作。

这样做就能子女与父母隔绝不相见进而不认识,所谓的家庭也就被摧毁了另外,康有为还提出无乱男女必须剃光所有体毛类似这些奇葩的想法,数不胜数试想一旦康有为这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国实现,那必将是一场灾难

参栲资料:《大同书》、《戊戌变法若成功档案史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發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戊戌变法若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