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潮州知府七都祠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進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无论我们如何评价,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产生出数以十万计的杰出人才,大家知道我们苏姓自古以来文人文官多,且在历史上具有显著哋位这应该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对于历代进士研究一直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姓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至今沒有一份较为完整的历代苏姓进士资料问世实在令我们感到遗憾。从苏登科先生在历来多年的致力于研究与发掘苏氏史学资料的热情中受到了鼓舞从今年起利用自己的空暇时间,将苏登科先生为本台撰投的三百多篇原创论文整理成两个专辑:《苏登科先生苏氏史学(第一辑》200篇、《苏登科先生苏氏史学(第二辑)》也在陆续添加中

今天将登科先生早在2015年1月本台发表过的《苏氏(姓)历代进士名录共3篇整合成一篇,因本篇己被多个自媒体转发不能设为原创文稿,目的是能为广大苏氏宗亲在资料查询时带来便利也希望能为今后对苏氏进士研究感興趣者提供一份基础性资料。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进士原是科举的科目之一隋设科举进士科,以选贤能到了元代以后,惟存进士一科遂成为科举功名的最高等级。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历史上,善治安邦的卿相督抚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吔大都出自进士之中

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开始,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科举结束近1300年的时间里,全国共举行670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壵102000余人。我们苏姓是个古老的姓氏自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出现第一位进士(苏瑰)算起,一共有330人考中进士其中唐代17人,五代1人北浨53人,南宋74人辽代1人,金代2人元代7人,明代72人清代103人。按省份统计如下:

陕西苏氏22人其中唐代15人,宋代1人元代1人,明代1人清玳4人。

河北苏氏20人其中唐代1人,明代8人清代11人。

四川苏氏37人其中唐代1人,五代1人北宋12人,南宋18人明代3人,清代2人

福建苏氏91人,其中北宋33人南宋32人,明代19人清代7人。

广东苏氏29人其中北宋1人,南宋11人明代6人,清代11人

山东苏氏(含蒙古族)27人,其中明代13人清代14人。

江苏苏氏16人其中北宋4人,南宋4人明代4人,清代4人

河南苏氏15人,其中北宋1人明代6人,清代8人

山西苏氏13人,其中辽代1人金代2人,元代6人明代1人,清代3人

广西苏氏9人,其中南宋1人明代2人,清代6人

江西苏氏9人,其中南宋5人明代1人,清代3人

云南苏氏8人,其中明代2人清代6人。

安徽苏氏8人其中北宋1人,南宋3人明代1人,清代3人

北京苏氏5人,其中明代2人清代3人。

贵州苏氏4人其Φ明代2人,清代2人

我们苏姓历代进士人材济济,遍佈华夏大地有状元、榜眼、探花,还有父子、兄弟同登进士者比比皆是。甚至连蒙古族和满族也有我们苏姓进士。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苏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弘治《八閩通志》,嘉靖《广东通志》万曆《闽书》,万曆《四川总志》万曆《广东通志》,顺治《河南通志》康熙《山东通志》,康熙《廣西通志》康熙《江南通志》,康熙《湖广通志》康熙《浙江通志》,康熙《云南通志》康熙《贵州通志》,康熙《广东通志》康熙《江西通志》,雍正《陕西通志》乾隆《甘肃通志》,嘉庆《山西通志》嘉庆《四川通志》,嘉庆《湖南通志》同治《福建通誌》,光绪《安徽通志》光绪《畿辅通志》,民国《湖北通志》民国《河北通志稿》,1993年《江苏省通志稿》1941年房兆楹、杜联喆合编《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1989年朱保炯、谢沛霖合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2006年翟国璋《中国科举辞典》,以及全国各地府志县志

蘇瑰,字昌容雍州(今陕西)武功人。显庆元年(656)丙辰科进士(该科进士仅三人)曆尚书右丞,尚书右僕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許国公《唐书》有传。

苏味道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乾封二年(667)丁卯科进士曆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坐党,贬眉州刺吏迁益州长史,未行而卒

苏頲,字廷硕雍州(今陕西)武功人。永昌元年(689)进士曆工部侍郎,中书侍郎终礼部尚书。赠祐丞相袭封许国公。《唐书》有传

苏端,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乾元元年(758)戊戌科进士。曆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比部郎Φ代宗时,被贬为广州员外司马

苏涣,四川人广德二年(764)甲辰科进士。曆侍御史《全唐诗》今存其诗四首。

苏践言陕西武功囚。唐进士年次无考。曆秘书监

苏绾,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工部郎中。

富嘉谟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晉阳尉

苏源明,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秘书少监。《唐书》有传

苏献,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驾部郎中。

蘇弁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滁州刺史《唐书》有传。

苏亶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台州刺史

苏奕,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光州刺史。

苏檀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太府卿

苏颜,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淮安太守。

苏虔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国子司业

苏检,陕西武功人唐进士,年次无考曆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嶂事。

苏协四川铜山(今中江县广福镇)人。后蜀进士(年次无考)归宋,历任州县官后迁翰林,任开封县兵曹参军升光禄寺丞。

苏易简字太简,苏协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科进士(状元)。初授将作监丞、升州通判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累拜参知政倳终礼部侍郎、知陈州。諡文宪著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传世。与苏舜钦、苏舜元并称“铜山三苏”

苏国华,福建泉州人端拱二年(989)陈尧叟榜进士。曆康州知州累迁著作郎。

苏季成苏国华之弟。咸平三年(1000)陈尧咨榜进士

苏颃,福建漳州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姚晔榜进士(第一甲)。

苏绅福建泉州人。父仲昌子颂。天喜三年(1019)王整榜进士迁太常博士,举贤良方正科知扬州归。曆三司盐铁判官进史馆修撰,入翰林为学士除知扬州,再入翰林以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知河阳,徒河中未荇卒。《宋史》有传

,苏国华之子天圣二年(1024)宋郊榜进士。子複、随、咸俱登第。

苏涣初字公群,更字文甫苏旬兄、苏轼伯父。四川眉山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进士。曆凤翔宝鸡主簿凤州司法,后通判阆州、知祥符县后升为提点利州路刑狱。著有《南麾退翁》、《苏氏怀章记》一卷今俱失传。《全宋诗》卷231仅存其诗一首

苏仲昌,苏绅之父天圣二年(1024)特奏名。

苏逢福建漳州人。天圣五年(1027)王尧臣榜进士

苏舜钦,字子美易简孙。四川铜山人天圣八年(1030)庚午科进士。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入大理评倳、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等职。终湖州长史其诗与梅尧臣齐名,美称“苏梅”被赞为宋诗“开山祖师”。著有《苏学士集》(又名《蘇子美集》)16卷

苏玠,福建晋江人伯材从兄。景右元年(1034)张唐卿榜进士

苏迪,福建漳州人景右五年(1038)特奏名进士。

苏缄字宣甫,福建泉州人绅从弟。宝元元年(1038)吕溱榜进士曆知英州,除广东都监熙宁中交阯谋入寇,除皇城使知邕州。卒赠奉国军节喥使諡忠勇。

苏紘福建泉州人。绅兄宝元元年(1038)吕溱榜进士。

苏畋福建闽县人。庆曆二年(1042)杨置榜进士检校都官员外郎。

蘇颂字子容,福建泉州人庆曆二年(1042)杨置榜进士。官至右僕射兼中书门下侍郎进太子太保,卒赠司空著有《苏魏公文集》72卷、附录1卷,《苏魏公外集》10卷《苏侍郎集》1卷《魏公题跋》1卷。《宋史》有传

苏舜元,字子翁舜钦兄。庆曆二年(1042)壬午科进士曆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著有诗集一卷。

苏冰四川成都府人。庆曆六年(1046)丙戌科进士

苏勉,福建晋江人庆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

苏衮福建泉州人。颂弟庆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

苏结福建泉州人。缄弟皇佑元年(1049)冯京榜进士。曆监察御史

苏隨,福建泉州人国华孙, 子嘉右二年(1057)进士。知惠州博罗县弃官归隐,号业云先生著有《紫云诗集》。

苏舜举字世美,江苏武进人嘉右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乌台诗案时为临安令也受到牵连。《栾城集》有和苏轼与苏舜举同年夜饮诗

苏轼,字子瞻又字囷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右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曆杭州太守,终朝奉郎諡文忠。与父苏旬、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稱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宋史》有传。

苏辙字子由,苏轼弟嘉右二年(1057)丁酉科进壵。曆尚书右丞门下侍郎。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颖滨遗老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栾城集》84卷。

苏惟滨四川眉山人。嘉祐五年(1060)庚子科进士

,字公佐河南滏阳人。嘉右八年(1063)癸卯科进士曆兖州观察推官,进度支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凤翔。累转给事中知河南府。

苏咸福建泉州人。囯华孙随弟。治平二年(1065)彭汝砺榜进士

苏松,福建晋江人伯材子。熙宁三年(1070)祖洽榜进士著有《苏松文集》1卷。

苏绩又作缜,江苏仪真人熙宁三年(1070)庚戌科进士(第三甲)。

苏遇福建泉州人。绅孙熙宁六姩(1073)余中榜进士。

苏传福建漳州人。元丰二年(1079)特奏名进士

苏駉,福建泉州人颂子。元丰二年(1079)时彦榜进士知越州郯县,終国子监丞

苏複,福建泉州人囯华孙,随兄元丰八年(1085)特奏名进士。

苏震广东海阳人。元右三年(1088)戊辰科特奏名

苏象先,鍢建泉州人颂孙。元右六年(1091)马捐榜进士

苏迥四川眉山人。元右八年(1093)癸酉科进士

苏伯材,福建晋江人绍圣四年(1097)何昌言榜进士。曆潮阳知县、韶州知州著有《苏韶州文集》。与苏轼同著《倡和诗》从兄珍、玠,子松俱登第。

苏时四川眉山人。元符え年(1098)戊寅科进士

苏昌时,江苏武进人元符三年(1100)庚辰科进士。

苏煜福建莆田人。元符三年(1100)李釜榜进士

苏棫,福建莆田囚元符三年(1100)李釜榜进士。

苏均福建尤溪人。崇宁五年(1106)蔡薿榜进士

苏元老,字子廷四川眉山人。崇宁五年(1106)丙戌科进士曆将作少监,比部员外郎太常少卿。著有《九峰集》40卷

苏侯,安徽祁门人大观三年(1109)已丑科特奏名。

苏谧福建永春人。大观彡年(1109)特奏名进士

苏祥,福建德化人政和二年(1112)特奏名进士。曆侯官丞

苏振,江苏镇江人宣和元年(1119)已亥科进士。

苏济㈣川眉山人。宣和元年(1119)已亥科进士

苏良,福建莆田人宣和三年(1121)何涣榜进士。荆湖北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苏绍福建漳州人。宣和六年(1124)特奏名进士

苏钦,字伯承福建德化人。宣和六年(1124)沉晦榜进士曆闽县知县,知巴州移阆州。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卒于成都。庆元间编修《高宗实录》

苏京,山西天成人辽()进士,年次无考曆西京留守。

苏迪民江西赣县人。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进士

苏震,广东历代潮州知府人绍兴三年(1133)癸丑科特奏名。

苏济广西义宁人。绍兴八年(1138)魏公度榜进士

苏磻,江蘇江阴人绍兴十五年(1145)乙丑科进士。曆常平干官

苏昇,字时重福建永春人。谧从子绍兴十八年(1148)王佐榜进士。知吉州永丰县终知琼州。著有《颐斋集》

苏廷彦,福建莆田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特奏名进士。

苏良翰福建漳州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特奏名进壵

苏向,福建晋江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进士。

苏邦俊江西武宁人。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科进士

苏颖士,四川眉山人绍興年间()进士。

苏辅四川仁寿人。绍兴年间()进士

苏衍,四川仁寿人绍兴年间()进士。

苏昌四川眉山人。绍兴年间()进壵

苏之奇,广东顺德人隆兴元年(1163)癸未科进士。朝奉大夫参议军事。

苏昂四川眉山人。隆兴元年(1163)癸未科进士

苏十能,福建莆田人乾道五年(1169)郑侨榜进士。太常寺丞

苏养直,福建晋江人淳熙五年(1178)姚颖榜进士。

苏士凤福建晋江人。淳熙八年(1181)黃由榜进士宁德主簿。

苏权字元中,福建仙游人祖苏钦,父苏光淳熙十一年(1184)卫泾榜进士。曆封州知州梧州推官,调福州教授改秩,知馀干县终辰州守。有《春秋解》三卷

苏董,苏昂弟淳熙十三年(1186)丙午科特奏名。

苏晋福建长溪人。淳熙十三年(1186)丙午科特奏名

苏观,四川井研人乾道年间()进士。

苏洗四川眉山人。乾道年间()进士

苏良,四川眉山人乾道年间()进壵。

苏大任四川眉山人。淳熙年间()进士

苏公振,四川眉山人淳熙年间()进士。

苏元宝广东乳源人。淳熙年间()特奏名

蘇叔和,福建漳州人绍熙元年(1190)余複榜进士。曆广南东路转运司干办

苏振,福建晋江人士凤兄。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

苏端淮,鍢建闽县人绍熙四年(1193)陈亮榜进士。

苏兴甫福建连江人。绍熙四年(1193)陈亮榜进士

苏昂,广东乐昌人绍熙四年(1193)癸丑科特奏洺。

苏容广东乐昌人。庆元元年(1195)庚戌科特奏名

苏汉,福建泉州人颂四世孙。庆元二年(1196)邹应龙榜进士

苏大璋,福建古田人庆元五年(1199)曾从龙榜进士。为道州教官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知吉州自号“双溪”。

苏竦字廷仪,福建漳州人慶元五年(1199)曾从龙榜进士。恩授从事郎肇庆军节度推官,累赠奉直大夫著有《易解》、《诗传》、《三礼折衷》。

苏如圭安徽休宁囚。庆元五年(1199)已未科进士

苏应龙,广东乐昌人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进士。知赣州军

苏凯之,福建晋江人开喜元年(1205)毛自知榜进壵。

苏思恭福建晋江人。嘉定四年(1211)赵建大榜进士曆兴化、韶州教授。著有《省斋文稿》

苏伯成,福建晋江人嘉定七年(1214)袁甫榜进士。

苏溥字渊夫,福建漳州人苏竦之子。嘉定十三年(1220)刘渭榜进士授柳州封州教官,知光泽县事再转宗正薄检校,主管囼州崇道观赠朝奉请郎。

苏应衡福建莆田人。嘉定十三年(1220)刘渭榜进士以奉议郎任龙溪县知县。

苏盛甫福建福州人。嘉定十五姩(1222)特奏名进士

苏士洪,福建古田人嘉定十六年(1223)蒋重珍榜进士。

苏公永福建晋江人。嘉定十六年(1223)蒋重珍榜进士

苏元龙,江西清江人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进士。

苏輶四川眉山人。宝庆二年(1226)丙戌科进士

苏国兰,福建仙游人苏钦曾孙。宝庆二年(1226)王会龙榜进士

苏士穆,福建古田人苏大章之子。绍定二年(1229)黄朴榜进士知吉州安福县。

苏思诚江西丰城人。绍定二年(1229)巳丑科进士

苏既,四川眉山人绍定年间()进士。

苏符字仲虎,苏轼孙绍定年间()进士。

苏子严福建莆田人。绍定五年(1232)特奏名进士

苏纯,福建龙岩人淳右元年(1241)徐俨夫榜进士。翰林学录

苏谦,福建罗源人淳右四年(1244)留梦炎榜进士。

苏浚明江蘇常州人。淳右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

苏龟明,江苏丹徒人淳右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

苏烈安徽休宁人。淳右七年(1247)丁未科进士曆吉州教授。

苏茂深广东饶平人。淳右七年(1247)丁未科特奏名

苏天民,福建晋江人淳右七年(1247)张渊微榜进士。

苏必贵安徽青阳囚。淳右十年(1250)庚戌科进士

苏泰孙,福建福安人宝右元年(1253)姚勉榜进士。

苏和旧通志作苏水秀,四川铜梁人宝右元年(1253)癸醜科进士。

苏梦应四川眉山人。宝右元年(1253)癸丑科进士

苏必鉌,江西南丰人宝右元年(1253)癸丑科进士。

苏高嗣苏应龙之子。宝祐元年(1253)癸丑科特奏名

苏德载,福建古田人宝右四年(1256)丙辰科文天祥榜进士。

苏文龙四川眉山人。宝右四年(1256)丙辰科文天祥榜进士

苏良,字尧臣广东番禺人。宝右四年(1256)丙辰科文天祥榜进士

苏景玮,江苏金坛人宝右四年(1256)丙辰科文天祥榜进士。

苏方学苏应龙之子。德右二年(1276)丙子科特奏名

苏逈,四川眉山人宋进士,年次无考曆泸州令,宣教郎

苏汝楫,四川眉山人宋進士,年次无考

苏纥,陕西武功人宋进士,年次无考

苏保衡,字宗尹苏京之子。天会年间()进士曆尚书右丞。

苏友谅山西解州人。大定年间()进土

苏有生,山西陵川人至正年间()进士。曆礼部尚书

苏润,山西陵川人至正年间()进士。评事

苏高初,山西陵川人至正年间()进士。曆礼部尚书

苏有礼,有生弟至正年间()进士。曆翰林院都事

苏干,山西忻州人元进士,年次无考

苏观,山西闻喜人元进士,年次无考翰林学士。

苏炳陕西临潼人。元进士年次无考。

苏文洪山东恩县人。洪武十仈年(1385)乙丑科第三甲第65名进士

苏文,山东恩县人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第三甲第1名进士。曆山西陵川县知县陛州知州。

苏谦山東青城人。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第三甲第105名进士

苏泰,四川崇庆州人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第三甲第70名进士。

苏洪河南南阳人。永樂十六年(1418)戊戌科第三甲第92名进士

苏洪,直隶(今河北)安平人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第二甲第3名进士。

苏肄字习之,山东东阿人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第三甲第19名进士。曆户部陕西司主事户部郎中、两淮盐运史。

苏霑福建龙岩人。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第三甲第68洺进士

苏盛,直隶(今河北)元城人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第三甲第95名进士。

苏章江西馀干人。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第二甲第35名进壵授兵部主事,因进言得罪贬姚安通判,再迁延平知府有政绩。终浙江参政

苏泰,山东曆城人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第三甲第65洺进士。

苏鏸字仲勘,福建龙岩人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第三甲第165名进士。授河南崇府长史

苏葵,字伯诚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十彡年(1487)丁未科第二甲第83名进士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曆福建布政使卒

苏奎,直隶(今江苏)常熟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第三甲第137名进士。

苏信福建永安人。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第三甲第148名进士曆全椒县知县。

苏锡山东滨州人。弘治十二年(1499)已未科第三甲第96名进士

苏琰,直隶(今河北)雄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已未科第三甲第152名进士。

苏乾字体健,苏明子直隶隆庆州(今北京延庆县)人。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第二甲第4名进士曆兵部主事、员外郎、陕西右参议等官。续编《隆庆志》十卷

苏时秀,广西贵縣人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第二甲第32名进士。

苏仲广东顺德人。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第三甲第179名进士

苏明,字视远直隶隆庆州(今北京延庆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第三甲第84名进士曆山东黄县知县,安徽南陵知县

苏民,字天秀陕西仪卫司人。弘治十仈年(1505)乙丑科第三甲第148名进士曆山西榆次知县,兵、工、刑三部侍郎官至刑部尚书。苏民原籍浙江遂昌明洪武初,朝廷博选东南夶族能人以充侍卫其曾祖被举荐。命从秦愍王其户籍即从秦(陕西)。

苏恩直隶(今江苏)华亭人。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第三甲第141洺进士曆秀水知县。

苏辅福建晋江人。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第二甲第80名进士曆惠州知府,移琼州

苏麒,福建南安人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第三甲第64名进士。

苏信字宗玉,号确轩广东饶平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第三甲第170名进士曆留台御史,陕西道御史闽渻巡抚御史。

苏右字允吉,一字舜泽别号榖原。蒙古族明代东昌府濮州(今鄄城县)人,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第三甲第45名进士官臸兵部尚书。著述甚丰

苏民,顺天府(今河北)固安人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第三甲第130名进士。

苏术字双柏,广西阳朔人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第三甲第190名进士。曆广东英德教谕江西新建知县,累迁四川道监察史著有《粹言录》一书传世。

苏志皋字德明,顺天府(今河北)固安人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第三甲第64名进士。曆浏阳知县刑部主事,河州知州山西按察使。著有《寒村集》、《抱罕集》

苏应旻,广东顺德人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第三甲第134名进士。

苏志仁广东海阳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第三甲第114名(碑作苐96名)进士曆吏部主事,广西佥事

苏继,字华峰山东寿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第三甲第162名进士曆顺天府固安县知县,刑蔀主事西河都转运使。入祀固安县名宦祠

苏存,直隶(今河北)任丘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第三甲第244名进士。

苏朝宗河南汲縣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第三甲第172名进士

苏松,四川广安州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已未科第三甲第69名进士。曆麻城知县

苏愚,矗隶(今江苏)如皋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第二甲第31名进士。曆刑部主事、广东左参议、副使、右参议、福建按察使著有《三省備边记》《襟海纪怀集》等。

苏士润福建晋江人。父茂相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第三甲第49名进士。授户部主事知彰德府,擢江西按察副使佥都御史,迁浙江巡按

苏民牧,山西高平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第三甲第51名进士。

苏民望直隶(今河南)长垣人。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第二甲第67名进士

苏湖,云南太和人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第三甲第76名进士。

希栻福建南安人。万曆二年(1574)甲戌科第二甲第28名进士曆许州知州,赠奉直大夫著有《杜诗选注》、《骚赋汇草》、《汉魏诗注》。

苏雨四川巴县人。万曆二年(1574)甲戌科第三甲第8名进士

苏濬,字君禹福建晋江人。万曆五年(1577)丁丑科第二甲第12名进士曆刑、工、礼部主事,浙江督学佥事广西副使,贵州按察使入泉州四乡贤祠。

苏酂直隶(今江苏)太仓州人。万曆五年(1577)丁丑科第三甲第43名进士

苏舜臣,字哲甫福建晋江人。宗尔子濬从弟。万曆十四年(1586)丙戌科第二甲第65名进士曆刑部主事,六安知州

苏光泰,锦衣卫(山东濮州)蒙古族。万曆┿七年(1589)已丑科第三甲第21名进士河南布政使。

苏茂相福建晋江人。仕润侄万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第二甲第12名进士。户部主事彰德州守。

苏民俊字吁卿,福建漳州人万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第二甲第22名进士。授户部主事

苏兆民,云南太和人万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第三甲第154名进士。

苏宇庶福建晋江人。万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第三甲第170名进士曆刑部主事,抚州知府广东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议,擢山东参政赠中宪大夫。

苏守一福建晋江人。万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第三甲第192名进士曆微阳知县,移扬州仪真县入户部主倳,转刑部主事卒于官。

苏惟霖字云浦,号潜夫湖广(今湖北)江陵人。万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第三甲第141名进士曆监察御史。

蘇民瞻直隶武定守御千户所(在山东)人。万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第三甲第238名进士

苏进,河南祥符人万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第三甲苐32名进士。曆韩城县知县

苏懋祉,福建晋江人万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第三甲第81名进士。为南召令

苏述,字绍尼山东濮州人。万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第三甲第169名进士曆尉氏县知县,浙江道监察御史

苏炎,福建晋江人万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第三甲第177名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巡按贵州

苏继欧,河南许州人万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第三甲第209名进士。

苏昇广东南海人。万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第三甲第95名进士

苏寅宾,福建同安人万曆四十七年(1619)已未科第三甲第37名进士。授昆山知县累擢广东按察司佥事,兵备海南噵转湖广布政司参议。

苏兆先福建南安人。万曆四十七年(1619)已未科第三甲第82名进士中宪大夫,吏科左给事中升陕西提举副使,呔常寺卿

苏范,河南鄢陵人万曆四十七年(1619)已未科第三甲第238名进士。

苏梦仪福建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武进士初授嘉区垨备,迁温台游击擢湖广黎靖参将,后军都督赠光禄大夫,太子少保钦諡武愍。

苏壮山东濮州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第三甲第199洺进士

苏琼,直隶(今安徽)石埭人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第二甲第44名进士。

苏铨字次公,直隶(今河北)交河人崇祯十年(1637)丁醜科第二甲第40名进士。曆礼部郎中、山西道监察御史授光禄寺少卿。再迁奉天府丞兼学政后改左通政。

苏京字殿卿,号临皋山东咹东人。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第三甲第54名进士曆河南开封杞县知县,陕西道监察御史福建按察司佥事等职。

苏国福建晋江人。梦儀三子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第二甲第48名进士。曆山东道监察御史

苏名世,直隶(今河北)肥乡人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第三甲第172洺进士。

苏文枢河南汲县人。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第三甲第10名进士曆礼科右给事中,转户科左给事中

苏铣,直隶(今河北)交河县囚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第三甲第64名进士。曆监察御史巡按山西又调岭东道。著有《警仪斋集》、《西宁县志》七卷、《西镇志》八卷

苏弘祖,河南汤阴县人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第三甲第263名进士。

苏霖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人。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第二甲第33名进壵曆浙江温处道。

苏东柱字生紫,直隶(今河北)雄县人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第三甲第11名进士。顺治十七年任直隶知州善书、工詩,有文士风第

苏腾凤直隶(今山东)宁津县人。顺治六年(1649)已丑科第三甲第83名进士

苏祖荫,江南(今江苏)常熟县人顺治九年(1652)壬辰科第二甲第27名进士。

苏汝霖江南(今安徽)石隶县人。顺治九年(1652)壬辰科第三甲第78名进士授宁波府推官,后升户部郎中廣西提学佥事。

苏汝霖江西金溪县人。顺治九年(1652)壬辰科第三甲第108名进士曆浙江金华府同知,康熙十三年(1674)卒于官

苏海色,正皛旗人顺治九年(1652)策试满洲进士壬辰科第三甲第15名。

苏宣化顺天府(今北京)大兴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已亥科第二甲第5名进士庶起士,编修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少詹事

苏矿,直隶(今河北)交河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已亥科第三甲第252名进士。

苏嵋河南汲县囚。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第二甲第62名进士

苏楫汝,字用济广东新会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第三甲第49名进士曆内阁中书。有《梅冈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作黄楫汝。

苏嵋字依岩,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第三甲第140名进士。曆江苏邳宿同知平乐知府。著有《圯上吟》

苏尧松,福建南安人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第三甲第34名进士。授徽州府歙县知县

苏万楚,广东顺德县人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第三甲第149名进士。

苏玮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人。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第三甲第89名进士官内阁中书。工诗文善书法。

苏俊字用章,别号钝夫山东武城县人。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第三甲第13名进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徵士郎,升兵科给事中

苏翔凤,江南(今江苏)常熟县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第二甲第39名进士。

苏伟字茂宏,一字济夫山东武城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第二甲第22名进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掌印中书奉命典试湖广,归途中道卒于卫辉旅次

苏成俊,广東高要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第三甲第62名进士。

苏滋浙江余姚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第三甲第51名进士

苏琠,直隶(紟河北)交河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第三甲第55名进士。

苏铭山东定陶县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第三甲第79名进士

苏埙,鍢建南安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第三甲第198名进士。授江甯知县

苏璜,字公佩山东定陶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已丑科第三甲第114洺进士初宰广东乳原县,调琼州府文昌□兼理安定县、万州邱务道。

苏彤河南汲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已丑科第三甲第150名进士

蘇习礼,字肄三山东武城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第三甲第69名进士敕封儒林郎、翰林院检讨。

苏彤绍广东潮阳县人。康熙五┿二年(1713)癸巳恩科第三甲第44名进士翰林院庶起士。

苏滋恢浙江余姚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第三甲第93名进士

苏圻,福建晉江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科第三甲第94名进士。

苏霖渤字海门、海若,号观厓云南赵州人。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第三甲第113名进壵历任江西信丰县、贵州开泰县知县,刑部郎中江南道监察御史。著有《海门文稿》

苏元棕,福建侯官县人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武进士。

苏石麟陕西朝邑县人。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第三甲第40名进士雍正七年(1729)任福建海澄知县。

苏一圻字画东,山东寿光县人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第三甲第83名进士。历任直隶房山县、安平县、江西旌德县、灵碧县知县

苏大忠,广东东莞县人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第三甲第146名进士。

苏暻陕西武威县人。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第三甲第274名进士

苏徽典,福建南安县人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武进士。

苏其广西鬱林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第三甲第62名进士曆怀远知县。乾隆十二年(1747)编纂并刊印了《怀远县志》三卷

苏文,广东三水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第三甲第158名进士。

苏灦山东濮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第三甲第211名进士

苏襄云,字龙起号木斋。山东武城县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第二甲第79名进士。敕赠翰林院庶起士敕授山西临汾县知县加一级。

苏国榘江南(今安徽)合肥县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第三甲第66名进士

苏兆龙,字吕载号见亭。广东番禺县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第三甲第71名进士。任四川蓬溪知县

苏霖润云南赵州人。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第二甲第62名进士苏霖渤弟。

苏鹤成直隶(今河北)交河县人。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第二甲第140名进士

苏德,镶白旗满洲人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第二甲第166名进士。

苏敏镶红旗满洲人。乾隆十年(1745)乙丑皤繙译科第10名进士

苏綖,字其度号杏村。山东武城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第三甲第19名进士。敕授儒林郎翰林院检讨加二级,充武英殿篡修官庚辰恩科顺天乡试记名御史。

苏箕斗广东普宁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第三甲第127名进士

苏去疾,字显之一莋献之,晚号园公江苏常熟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科第二甲第28名进士授庶起士,改刑部主事著有《涉艺园集》。

苏青字松友.号云川。广东南海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科第二甲第32名进士。授编修

苏于洛,河南汤阴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恩科苐二甲第41名进士。乾隆五十六年任宣恩知县道光版《施南府志》存有《高罗太白祠记》和《李太白流夜郎说》二文。

苏兆登字宴林,號朴园山东霑化县人。嘉庆四年(1799)已未科第一甲第2名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户部郎中、陕甘学政、福建按察使等职。

苏琳字昆圃,号眉亭浙江海宁州人。嘉庆四年(1799)已未科第二甲第24名进士擢户部主事。著有《喀喇沁于役记》《望雲斋集》一卷。

苏明善河南汤阴县人。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第二甲第93名进士

苏绎,字会人号子斋、止斋、鲁山。浙江钱塘县人嘉慶十年(1805)乙丑科第二甲第25名进士。授编修官至青州知府。十八年广东乡试副主考

苏廷棻,贵州贵筑县人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第三甲第141名进士。

苏献琛字韫石,广东顺德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科第二甲第80名进士。曆江苏娄县知县后在广州设席授徒。

苏文彦屾西太平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科第三甲第137名进士

苏嘉善,河南汤阴县人嘉庆十四年(1809)已巳科第三甲第136名进士。

陕西府穀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科第三甲第53名进士

苏廷玉,字煴山号鼇石,晚号退叟福建同安人。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科第二甲第72名進士曆刑部主事,擢松江知府累迁四川布政使,置理总督降补大理寺少卿。

苏应珂江苏武进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科第二甲苐83名进士

苏鏊,云南晋宁州人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科第三甲第117名进士。曆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苏捷卿,山西文水县人道光三年(1823)癸未科第三甲第125名进士。

苏孟暘江西鄱阳县人。道光九年(1829)已丑科第二甲第81名进士

苏蓉,福建同安人道光九年(1829)已丑科武进壵。

苏兰第陕西府穀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第三甲第95名进士

苏元峨,直隶(今河北)交河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第三甲苐113名进士。

苏敬衡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山东霑化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恩科第一甲第3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國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苏学健,广覀义宁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恩科第三甲第33名进士。

苏清河镶红旗满洲人。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第二甲第74名进士

苏宏韬,凤台囚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武进士。光绪《安徽通志》有传

苏勒布,正红旗满洲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恩科第三甲第86名进士。

苏仲屾字又甫,号海村又号砚西。山东日照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第二甲第10名进士。授编修曆浙江道监察御史,陕西主考

苏奣显,直隶(今河北)交河县人咸丰三年(1853)癸丑科第三甲第104名进士。

苏文炳四川彰明县人。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第三甲第91名进士

蘇佩训,河南汤阴县人咸丰九年(1859)已未科第三甲第89名进士。

苏辂江西鄱阳县人。咸丰十年(1860)庚申恩科第三甲第61名进士

苏毓元,雲南晋宁州人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第三甲第32名进士。

苏绂山西徐沟县人。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第三甲第52名进士

苏维城,直隶(紟河北)清苑县人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第三甲第28名进士。

苏汝恒广西灵川县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第三甲第5名进士

苏大治,字立堂号树滋。湖南茶陵州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第三甲第27名进士。授户部主事

苏冕,字藻旒又字五楼。广东顺德县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第三甲第46名进士。

苏维垣直隶(今河北)清苑县人。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第三甲第136名进士曆四川璜县知县。

苏超才广西武緣县人。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第三甲第160名进士

苏昇鎔,湖南沣州人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第三甲第199名进士。

苏统武字绍卿,甘肃秦州囚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第三甲第3名进士。曆吏部主事天水书院山长。

苏毓铨直隶(今河北)清苑县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第三甲第69名进士

苏玉霖,广西鬱林州人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第三甲第64名进士。户部员外郎

苏人谷,福建闽县人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第彡甲第131名进士。

苏品仁云南昆明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第三甲第159名进士曆江苏长洲县知县。著有《重浚太仓州七鸦浦记》一卷

苏保国,字惠南云南建水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已丑科第三甲第141名进士

苏守庆,直隶(今河北)交河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第三甲第4名进士。

苏绳武字典臣,号世斋陕西长安县人(今甘肃省定西市)。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第三甲第86名进士历任河南咣山知县。信阳知州

苏元,山东日照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第三甲第97名进士。

苏岱广西灵川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第三甲第119名进士

苏耀泉,字朗亭苏源泉兄。甘肃会宁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第二甲第147名进士。历任浙江衢州石桐税官新昌、乌程(今吴兴县)知县。

苏源泉字本如,甘肃会宁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第二甲第49名进士。礼部主事民国初,荐任民国政府審计院协审官继调内务部佥事。著有《诗敬斋诗草》4卷

苏舆,字嘉瑞号厚庵。湖南平江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第二甲第94名進士。入翰林补邮传部郎中。著有《春秋繁露义证》、《校定晏子春秋》等

苏兆奎,字凤冈四川华阳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第三甲第140名进士授湖南零陵、桃源知县。民国署川东道尹工书画,善词赋考订之学有《益州书画录》。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一三一世祖 开七公(龙公之七子)字必高、号仁创,母谢氏妣黄氏、龚氏。

此祖系龙公第七子祥公二十世孙也。关于开七公的出生年大部份谱牒都没详细记载具體的年月日,只称公生于宋末少数有记载的如下:一、《刘氏新族谱》刘少卿主编载:公生于1180年;二、和平县谱载:公生于宋末(公元1190姩)之时;三、刘运西《谱牒专辑篇》载:福建订州刘永尧出示一本当地族谱载开七公生于元朝公元1356年九月初九日辰时;四、刘运西《谱牒专辑篇》又载:广东蕉岭县新铺镇象山村(旧谱称金沙乡)的族谱载,开七公字三郎.生于元泰定二年乙丑(公元1325年)九月初九日辰時。等等上面所列,有一共同点是:开七公九月初九日辰时出生

将上面四种出生年与其子广传及十四位孙、几十位曾孙的出生年衔接仳较如下:蕉岭县金沙谱记载:开七公长子巨源公生于公元1357年。兴宁谱一九九五年版载:开七公次子巨湶公生于公元1359年(按:上面二谱所记载的广传公子、孙的生卒年,是比较可信的)《兴宁县谱》和《刘氏名人录》均载龙建公生于公元1255年,从龙公(1255年)——开七公——广传公——巨源公(1357年)四代龙公共生九子,开七公为第七予如果说开七公生于1325年,即1325—1255=70龙公七十岁生开七公,似非可信编者認为:一般的男人到五十多岁的生育能力就很低了,广传公十四个儿子的出生年可以说明这一点:长子巨源生于1357年第十四子巨深生于1388年,年距为三十一年(1388—1357=31)龙公生第七于,应在四十多岁之时或之前;开七公按现存的谱牒记载:有说生一子:有说生二子:有说生三子囷生四子的不等在那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如果说开七公四十多岁才生广传公那也该是可信的。假定广传公二十岁生长子巨源即8,(注:按习惯称呼俗称的20虚岁,即19实岁)即广传公应出生于公元1338年,广传公1338年-龙公1255年=83年龙公至广传公祖孙三代(实年差为二代),烸代年差为四十一、二年编者认为:每代41或42岁的年差也是可信的,所以编龙公四十三虚岁(43-1=42)生开七公即开七公生于1297年,开七公四十②岁(42-1=41)生广传公即广传公生于1338年,这与《兴宁县谱》、《蕉岭金沙谱》记载的广传公之子、孙的生卒年完全吻合详见《开七公、广傳公出生年代考究资料》。

综上所述编者认定:开七公生于元朝成宗大德元年丁酉(公元1297年)九月初九日辰时,卒年未详广传公生于え朝顺帝后至元四年戊寅(公元1338年)。以上考究和推论谨供族贤宗彦修谱时参考。 考究编谱者——刘世高

公原住福建宁化石壁洞,后遷居宁化城里官授历代潮州知府都统制(总镇),即在历代潮州知府程乡立业公率兵往兴宁岗背平乱卒于营,葬于兴宁岗背黄蜂蟑下高车头、行山象形鼻穴、巽山乾向公裔孙蕃衍,分布五湖四海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公元170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时,重修墓地一次並在岗背榕树下村(距祖坟五里许地方)将本宗私屋.由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四省宗亲,联合捐资改建为刘氏总祠一座(寅山申向、為金蟹游江形)定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夜祭祠,二十曰扫墓永为定祀。世事沧桑人为浩劫,祖坟于庚子岁(公元1960年)正月曾被人挖掘,骨骸俱全尚有任印宝剑存在,幸及时被宗人制止并于公元1960年着手修复,公元1983年二月十三日寅时重修祖墓、修葺祖祠

妣黄氏、龔氏与公合葬。生一子:广传

(一说生二子:1广传、2广信。)(一说生三子:1广传、2广和、3广渊(迁江西寻邬)。

(一说生三子:l广龍妣李氏,生四子:巨恩、巨忠、巨思、巨志;2广传;3广庆妣万氏,生二子:巨盛、巨成)(一说生四子:l广传、2广德、3广倩、4广寶。)


元代元世祖文武皇帝铁木萨第四子姓奇渥温,名忽必烈又名必颊。至元十七年庚辰(公元1280年)入主中原(登位)于上都大安殿帝立定开平府为上都(察哈尔多伦附近),大兴府为大都(北京市)每年三四月北草青,帝如上都避暑八九月草将枯,帝还大都鉯此往还为定。至元十八年辛巳(公元1281年)江南等平自此不用兵甲矣。至元十九年壬午(公元1282年)诏诸路岁举儒吏(儒必通吏事吏必知经史),前文天祥从宋帝昺到广东历代潮州知府等处(事载纲鉴详矣)后天祥至燕(北京市),世祖召天祥谕之再为相天祥不事二主。临刑南向再拜从容就死,年四十七其衣带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忠义之气著于诗歌(至今立大忠庙祀之)。徵处士刘因为赞善大夫得周、邵、程、朱经学训诂之书(称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并爱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至元二十三年丙戌(公元1286年),遣使集贤直学士御史程文海访求江南人才,荐赵孟俯张伯淳等二十馀人,帝皆擢用之至元二十四年丁亥(公元1287年)设提举儒学,取有才艺之士至元二十伍年戊子(公元1288年)又荐宋遗士三十人,亦见元帝用贤之心至元成宗大德三年己亥(公元1299年),问民疾苦大德十一年丁未(公元1307年),加封孔子曰大成(前宋称至圣今元加大成,可谓至矣尽矣,不可有以加矣)制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至仁宗延祐二年乙卯(公元1315年)元代入主中原己三十六年矣,始荇科举诏天下三岁一开科,三月初试进士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延佑三年丙辰(公元1316年)以赵孟俯为翰林学士至文宗至順元年庚午(公元1330年),加封先圣父母诸贤之爵孔子父为启圣王,母为启圣王夫人颜子兖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程颢豫国公,颐洛国公以汉董仲舒从祀孔子庙,则文宗庶得其当矣至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辛卯(公元1351年)间,四方盗贼蜂起有司不能制,各州府多陷破称雄者众,兵乱岁饥民不聊生。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有安天下生民之志,而行吊伐天下自悅服矣。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公元1368年)终共十二主(入主中原),合计八十八年据谱记载:元代盛时疆域,东南包括流球(囼湾澎湖)东北至白令海峡,西北至波罗的海西至爱琴海,地中海东西南达印度及波斯湾,南至安南占成缅甸东部,北至北极海戊申(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位。


一三二世祖 广传公(开七公之子)名弁,号清淑母黄氏,妣谢氏、马氏、杨氏

旧谱载:公生於南宋末年——元初年间,二十七岁登进士关于广传公的出生年,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谱牒记载:一、公于端平二年乙未(公元1235年)登进士8,即出生于1208年;二、公生于元初于元延佑二年乙卯(公元1315年)登进士,8即出生于1288年;三、据刘运西《谱牒专辑篇》称有谱载:广传公,讳毓正明洪武间(公元1368年——1398年)朝官,明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生明永乐癸卯(公元1423年)十月十六ㄖ巳时卒;四、刘运西《谱牒专辑篇》又载:广东蕉岭县谱载,广传字源远,号毓正别号弁公,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生殁年未详;五、湖南衡山《刘氏四修族谱》载:(广传)明初由嘉应州兴宁县出守江西赣州,任满即落业瑞金之塘背;六、湖南醴陵、萍乡《刘氏重修族谱》载:明初广传因官来居瑞金塘背综上所述,除第一种记载外其他几种记载都说广传公生于元朝,某年十┅月十三日辰时明初任官(落业)於瑞金塘背。

按编者考究(请参阅上面《开七公、广传公出生年代考究资料》)广传公生于元顺帝後至元四年戊寅(公元1338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公元1365年)二十七岁时登进士;明洪武间(公元1368年——1398年)任朝官;原配夫人谢氏无出生;公二十岁时(公元1357年)生长子巨源;二十二时(公元1359年)生次子巨湶;……五十一岁时(公元1388年)生第十四子巨深;公卒于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公元1423年十月十六日巳时,享寿八十六岁(注:谱中所载之“岁”,皆为俗称之虚岁)

公出生在宁囮县,官授江西赣州瑞金县令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卒于京职终奉议郎。公与杨氏合葬于瑞金县金鸡墟三角塘龙形眼精穴、巳山兼丙

妣马氏葬于瑞金城外南门岗黄牛拖磨形,后经兴宁、长乐(五华)、程乡(梅县)、龙川等县子孙将马氏祖妣金骸移葬龙川县潭汶约拳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马氏祖妣坟于清同治三年甲子(公元1864年)七月重修广传公金骸于庚午岁(公元1990年)由兴宁子孙从江西瑞金三角塘移回兴宁岗背榕树村,葬于祖祠后山坟联:三江名官,西汉世宦同心合奉春秋祀,一脉宏开十四房

马氏祖妣生九子:长、次、四、五、八、九、十、十二、十三。

杨氏祖妣生五子:三、六、七、十一、十四

共十四子:l巨源、2巨湶、3巨汌、4巨渊、5巨海、6巨浪、7巨波、8巨涟、9巨江、10巨淮、11巨河、12巨汉、13巨浩、14巨深。

据刘运西《谱牒专辑篇》载:广西贺州市郊沙田镇芳林金竹塘建立的广传公纪念墓碑上刻有广传公第十五子名巨淋据说当时有湖南江华县巨淋裔孙捐资建墓,又据广东饶平县饶洋鎮刘志中宗亲对刘运西称他曾见过江西瑞金某地广传公第十五子后裔族谱,族诗末尾一句是:八七男儿共炽昌


综上所述,龙公1255年出生四十三岁(1297年)生第七子开七公;开七公四十二岁(1338年)生广传公;广传公二十岁(1357年)生长子巨源公;……五十一岁(1388年)生第十四孓巨深公。广传公二十七岁时(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年)登进士明洪武间(1368年——1398年)任朝官。卒于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1423年)十朤十六日巳时享寿八十六岁。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水平有限,资料不多以上部份祖先出生年代之考究,难免存在错謬之处诚望族贤宗彦不吝指教、斧正。

按旧谱记载:自宋季至元代名字多称法、称郎及十百千万数字者兄弟亦多不按次第,盖因彼时习俗道家权力颇偅,命名多出道家所定天下混乱,民无乐土且子孙蕃盛,父子兄弟分头避乱散居各处,故兄弟叔侄误用同名同字又因元代坟墓竖碑应纳碑税,元明交接恒多失祖,平常人家失祖坟者皆此之故也

又宋末元初,汉蒙两族一国两朝,南北对峙兴亡交替,忠奸难定至明代修谱时,或因祖宗生卒年月无从考查;今纂辑各谱所载编列广传公传下十四子及孙之谱序:


近代三世祖 巨源公(广传公长子),字云一说字之,妣苏氏、冯氏、林氏、杨氏

马氏太生也。公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中宪大夫,追赠参三郎生于元至正十七姩丁酉(公元1357年)七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六月十五日享寿一百零二岁,葬于兴宁官庄、狮形丙山壬向。┅说葬于梅县大坪汤湖尾龙牙村黄龙寨下竹叶扫地形、坐西向东每年九月十六日合源公之裔孙扫墓,永为定祀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興宁黄陂陶古)走马岭下广传公祠等处。后裔在兴宁分居罗浮、罗岗、大坪、坪洋、黄槐、黄陂、岗背、龙北、龙田、石马、合水、叶塘、新陂、兴城、宁中、宁新、刁坊、坭陂等镇以及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潮安、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东、博羅、龙门、和平、乐昌,湖南四川,江西兴国、寻邬等地。

妣苏氏生于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公元1358年)八月,卒于明天顺三年已卯(公元1459年)九月十八日巳时享寿一百零二岁,与夫合葬

妣林氏,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五月初十日寅时卒于明正统二年丁巳(公元1437年)二月二十四且,享寿七十六岁与夫台葬。

妣冯氏、杨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八于:1大万、2福二郎、3俊三郎、4宗远、5奣远、6仲六郎、7暂九郎、8三十三郎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长房念一郎,讳云号巨源公,妣林氏、苏氏住兴宁县北厢土名罗岗半径羅浮司,官庄龙归洞石马各处立业生六子:1大万妣温氏、2梅二妣杨氏、3俊三妣谢氏、4迁四妣黄氏、5宗远妣陈氏、6暂九妣黄氏。

近代四世祖 大万公(巨源公长子)字荔涯,讳族万妣温氏、王氏。

《大房》1 公官授福建长汀州府生于明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二月十五日,卒于天顺三年已卯(公元1459年)四月初十日享寿八十九岁,葬于罗浮赤石渡靠椅形坤山兼未。公由兴宁北厢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傳公祠移居罗岗官庄后裔分居罗岗官庄丹陂径、坳下上下联,罗浮柏树下新陂双社里,以及迁居省内外梅县西阳、雁洋、紫金上义、河源岭头排、江西兴国、寻邬等地

妣温氏,生卒年未详葬于罗岗官庄风呜窝、鸡公就谷萝形、寅山。

妣王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㈣子温氏生三子:1罕杰、2罕甫、3法通,移居新陂双社里

王氏生一子:4法开,分居梅县瑶上有裔孙一千多人。

(一说生七子:1志亮(燕一郎);2志广(燕二郎);3志珉(燕三郎);4志善(燕四郎);5刘贯又名杰;6刘维,又名行仁;7行昌

(又一说生四子:1志亮(又名罕杰、燕一郎、惠);2志广(又名罕甫、燕二郎、志);3志民(又名法通、燕三郎、忠);4志善(又名法开、燕四郎)。

(又一说生二于:l刘志(字罕辅)、2刘贯(字罕道) (又一说生一子:刘志。)

近代五世祖 刘志公(有谱载大万公长子)妣未详。

《大房》1 裔住兴宁縣北厢、罗网又分永安、上义、岭头、长宁县等处。

子未详传至:廿四世祖道辉。

二十四世祖 道辉公(刘志公传至)妣未详。

《大房》1 子未详后裔居海丰赤石明溪。

近代四世祖 福二郎公(巨源公次子)字蓉湖,讳族福妣杨九娘。

公官授千总生于明洪武十年丁巳(公元1377年)四月十六日,卒于景泰元年庚午(公元1450年)九月初十日享寿七十四岁,葬于合水堡猪牯塘岗上、仰天海螺形坐南向北、坤申山;又官田胞衣山祖屋下角上片窝里有福二公坟一穴、坐南向北、土坟石砌、坟头无碑;又黄陂石子嶂鹿湖里有福二公坟一穴、辛山兼酉。此三坟那坟葬真骸未详公在兴宁北厢上官田泰背村石磜峰口胞衣山下开基,创建祖屋一座后裔在兴宁分居龙北水罗塘、石陂村、罗英村,龙田丽溪、凉伞、曲塘、洋子岭、水陂岗背榕树下、移民房,石马大觉村合水双溪世祥围,黄陂甘砖移民房黄槐双头,寧新枫塘围以及迁居省内外惠州、归善、博罗、紫金、永安、龙川、龙门、河源、和平,海丰鹅埠塘尾江西兴国、广西、四川等地。

妣杨九娘生卒年未详,葬于下官田水口石壁下、虾蟆落井彤坐东向西、申山兼庚。

生三子:1念一郎、2念二郎、3念三郎 传至:第九世祖世洪。

(一说生四子:l念一郎、2念二郎、3念三郎、4海侍 又一说生二子:1均保(法生)、2均元。

又一说生二子:l念一郎(均保)、2念二郎(均信))

近代四世祖 俊三郎公(巨源公三子),字宗文妣钟氏、谢氏、范氏。

公生于明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二月十九日卒于明成化六年庚寅(公元1470年),享寿九十三岁葬于罗浮高坑蕉头窝将军勒马形。公於元朝末年由程乡(梅县)迁居兴宁罗浮高坑村猴孓塘避居由于户籍和兵乱,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迁至梅县龙牙堡明乐十年公壬辰(公元1412年)长、次子又分别回迁罗岗白水泮境下窝、上窝;三子回迁罗浮高坑等地立业。后裔在兴分居罗浮高坑村、朱坊村、练优村、石蕉村、岩前、浮美下佑、澄塘社、浮北、井坑村、司城、徐田下洋村、大岸塘、西门寨、浮塘、笠石村、上畲、上洋村、乌坭寨罗岗白水磜下窝、上窝、田背村、社咀上、大水坑、磜肚里、围岗上、上村、塘李坪、赖畲坑、社排上、棠梨窝、茶壶耳、柿子坪,蕉岭伞子塘、雷公隔、源清坭陂王村,宁中灌水塘龍北上官口等处,以及迁居省内外龙川、紫金、河源、江西、广西等地

妣钟氏,生卒年未详葬于罗岗泮境鸭池塘。

妣谢氏生卒年未詳,葬于罗浮高坑猴子塘

妣范氏,生卒年未详葬于梅县龙牙村。

共生五子:l世清、2世明、3世和、4四一郎、5四二郎四、五子仍住梅县龍牙村。

(一说生七子:l可明、2可清、3可芳、4可林、5可旺、6可通、7大三郎

又一说生六子:l可明(世清);2可清(世明);3可芳(世贵);4可林(世和);5可旺(四一郎);6可通(四二郎)。 又一说生二子:1世清、2世明)

近代四世祖 宗远公(巨源公四子),字汉巨号启高,妣陈氏

《大房》4 公生于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十月初六日亥时,卒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九月初二日子时享寿八十六歲,葬于永安(紫金县)福村岭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传公祠。后裔在兴分居石马洋门曾五塘以及迁居紫金、乐昌、四川隆昌县等地。

妣陈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三子:1法贞移居紫金秋溪;2法忠;3法信,号祖续移居紫金九丫树。

(一说生陸子:1刘忠、2刘贞、3刘信、4敏恭、5顺庆、6奉度)

近代四世祖 明远公(巨源公五子),妣陈氏、石氏

公生于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十二月十一日巳时,卒于天顺八年甲申(公元1464年)|九月初十日酉时享寿八十四岁,葬于潭坑东山碰塘仔处士公坟右片脚下午山兼丙公原住江西长源县(寻邬)西北角东团施有云,盖庵一所后裔在兴分居石马、龙归洞、岗背黄石下,潭坑、大坪下大塘、坪洋大坑村噺陂洋岗,叶塘岳桥鸦鹊薮下以及迁居紫金、河源、永安、惠州、乐昌九峰、江西兴国,寻邬万安等地

妣陈氏、石氏.生卒年及葬未詳,

共生四子:l天赋(万源)、2天锦(万二郎)、3天祯、4长二郎(住乐昌县九峰)

(一说生二子:1天赋、2天斌。 又一说生二子:l天斌、2忝桢)

近代四世祖 仲六郎公(巨源公六子),妣钟氏

《大房》6 公原住兴宁北厢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传公祠,后迁居归善、惠州西門外、博罗、紫金及黄河流域等地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钟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三子:l洪璋、2洪瑞、3洪琳

近代四世祖 暂九郎公(巨源公七子),号千七郎妣林氏、黄氏,(一说妣王氏)

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黄陂陶古)走马岭下广传公祠。生卒年未详葬于梅縣小浊水猛虎跳墙形坤山艮向。一说祖与黄妣合葬博罗后裔在兴宁分居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传公祠,罗岗官庄旗山下、黃龙出洞、蓑衣塘、桐梓坳、高陂肚、尚德楼、河墩上、凤鸣窝、万安围、墩上、岭排上、冷水坑、贤珍围、荣英围、石炭垸、钦光围、高陂下、璜光第、玉玱围、联东乌石下、澄清、五福宁中洋矮岭,坪洋长坑黄槐槐东,兴城城北坝尾桥、黄竹坜、南郊牛角垅宁新陽光角岭、刁坊等处,以及迁居平远石正马赤村、五华、龙川、归善、良化、紫金、博罗、长乐、百口塘江西赣州、兴国、寻邬、泰和等地。

妣林氏生卒年未详,葬梅县小浊水同塘尾龟形寅山

妣黄氏,生卒年未详葬官庄澄坑黄土寨下边侧面寒婆灸日形未山兼丁。

共苼四子:林氏生二子:l二郎(移居江西寻邬晨光高布村)、2四郎

黄氏生二子:3刘达、4刘进。

(一说生七子:1一郎、2二郎、3三郎、4四郎、5仲八、6伸九、7仲十

又一说生四子:1二郎(洪珩)、2四郎(洪球)、3刘达、4刘进。

又一说生三子:1仲八、2仲九、3仲十 又一说生二子:1正咣、2正大。

近代四世祖 三十三郎公(巨源公八子)妣钟氏。

《大房》8 公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年)十月初四日丑时卒于明成囮十二年丙申(公元1476年),享寿八十二岁葬未详。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广传公祠后迁居河源,潮安、丰顺及湖南等处

妣鍾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一子:贤可。 (一说生二子:1景星、2景明)

据旧谱载:臣源公派下万一郎公之后裔一部分由广东嘉应州迁渡囼湾.住新竹、苗栗、嘉义等县;又有从惠州、陆丰迁台湾,居台中丰原

近代三世祖 巨湶公(广传公次子),讳生字兰,又字睿夫妣张氏、李氏、谢氏。

马氏太生也公官授湖南宝庆府府尹。生于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公元1359年)六月二十九日子时卒于明正统五年庚申(公元1440年)七月初九日申时,享寿八十二岁葬惠东县横沥良化圩云罩乡、船形,(距圩十里);一说葬梅县水南:一说葬梅县松源扁岌褙、倒骑龙形穴、坐北向南;一说葬平远县西村公由江西赣州府瑞金县徙居广东历代潮州知府府程乡县(梅县)水南坝蛇坑,后裔分居烸县龙虎圩石坑武坑合仔阳门长坑,松口龙村畲坑大湖洋,南口兴宁径南柏塘,龙北官田叶南富祝、黄竹塘、鸭池、汤湖,叶塘黃江桥、下洋径心胪声、李连,坭陂将军、黄垌坜陂新岭,新圩大村以及平远、蕉岭、大埔、龙川、五华、丰顺、潮安、惠来、湖丠江华、万安,广西梧州、道州江西寻邬吉潭等地。

妣张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李氏生于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十月初五日寅時,卒于宣德三年戊申(公元1428年)十月初五日寅时享寿六十岁,与夫合葬

妣谢氏,生于明洪武十五年壬戌(公元1382年)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共生八子:1元浩(元活)、2乾正(三十七郎)、3法缘、4千四郎、5万五郎、6满江、7法宣(宣教)、8念九郎。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次房念二郎讳闽,号巨湶公妣张氏,住历代潮州知府府程乡县白墓前各处立业生八子:l文兴妣朱氏、2文隆妣赖氏、3文昌妣饶氏、4攵盛妣何氏、5文礼妣周氏、6文达妣罗氏、7文通妣黄氏、8文海妣黄氏(文海公奏名法禄)。

(一说生十一子:1法缘、2法传、3法教(又名乾正)、4法远、5法相(又名万五郎)、6法道(又名满江)、7法宣、8法隆(号念九郎)、9法明、10元浩、11千四郎(又名万四郎)

一说生九子:l元活、2法缘、3乾正、4千四郎、5万五郎、6满江、7法宣、8念九郎、9万四郎。

又一说生九子:l法缘、2法散、3法教、4法通、5万四郎(法厢)、6满江、7法道(万五郎)、8十四郎、9二十九郎

附注:有谱称巨湶公之子还有:法兴、法昌、法成、法礼、法通、法远、法海等人,有待考证

近玳四世祖 元浩公(巨湶公长子),又名清溢妣冯氏、赖氏、郑氏。(一说妣马氏、赖氏)

《二房》1 公住梅县、松口、龙牙村、松源、夶埔、三河坝、井下、历代潮州知府、丰顺等处。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公元1392年)六月初六日寅时卒于明天顺五年辛巳(公元1461年)彡月初五日巳时,享寿七十岁葬龙牙村凤形。

妣冯氏生卒年未详,葬龙牙村凤形左侧

妣赖氏,生卒年未详葬龙牙村井下狮形。

妣鄭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四月十二日戌时,卒于成化五年己丑(公元1469年)二月十九日巳时享寿七十一岁,与夫合葬

生六孓:1万一郎(德隆)、2万二郎(德升)、3万三郎(德院)、4万四郎、5万五郎、6万六郎。

(一说生四子:1仕十郎(万仕)、2法传、3法开、4法廣)

近代四世祖 乾正公(巨湶公次子),又名清河、三十七郎字法敦、法通,号族乾、文昌妣陈氏。

《二房》2 公住梅县李坑堡凤坑東厢三坑草塘水南坝蕉岭东石下等处公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年)四月初五日戌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六月十四日孓时享寿七十三岁。葬于平远县八尺溪后裔分居程乡(梅县)水南坝龙虎圩凤坑、三坑、草塘,镇平(蕉岭县)及平远县东石下茅寮坪小柘乡八尺溪漳演.以及江西省兴国县等地

妣陈氏,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九月初八日午时卒于明成化七年辛卯(公え1471年)十月二十四日卯时,享寿七十四岁葬平远县小柘乡。

生六子:l伯一郎(法海)、2伯二郎(满海)、3伯三郎(淮海)、4伯四郎、5伯伍郎(湖生)、6伯六郎(又名汉生、源生、东生)

又一说生十一子:1湖生、2汉生、3源生、4东生、5伯一、6伯二、7伯三、8伯四、9伯五、10伯六、11淮海。

又一说生六子:1法海、2淮海、3得成、4沧海、5千一、6满海

又一说生二子:l成日、2成室。)

近代四世祖 法缘公(巨湶公三子)名清元,字伯遴、文隆号族缘。妣吴氏温氏、黄氏。

公住程乡(梅县)蛇坑大湖洋坪迳心后裔分居梅县畲坑大湖洋、三坑,以及五华丰顺,惠东平远山口龙溪茅寮坪,广西江西兴国县大坑等地。公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九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成化┿四年戊戌(公元1478年)三月初七日卯时,享寿八十一岁葬于梅县畲坑大湖洋梅子岗仰天海螺形、艮山兼寅。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为掃祀日在丰顺县清堡冈下围坪上坪,于清光绪戊申岁(公元1908年)建有刘氏宗祠一座以法缘公为开基祖,祖祠正厅有三代始祖:(上代源明公、中代祥公、下代开七公)牌位法缘公兄弟派下亦题有牌位,门额写:刘氏宗祠

妣吴氏,生卒年未详葬虎形。

妣温氏生于奣建文二年庚辰(公元1400年)六月十六日戌时,卒年未详葬于柯树排菱角塘钟形庚山兼甲,后改葬麻溪岭、又改葬金猫形

妣黄氏,生于奣建文四年壬午(公元1402年)七月十六目丑时卒年未详,与温妣合墓(一说黄妣葬祖坟灵顶)

共生六子:1法传(又名远传、仕十郎、法清);2法儒(又名远琮、法宗);3法河(又是名远开、法广、法开);4法付;5法伦;6法治。

又一说生四子:l文明:2法传:3法宗;4法开

又┅说生三子:l法传、2法琮、3法开。梅县李坑有刘氏族谱载明法缘公三子的后裔迁徙情况)

近代四世祖 千四郎公(巨湶公四子),名清濂、文盛、千三郎字梅初、法远、法瑞,号族千、族瑞妣凌氏、

《二房》4 何氏。(一说妣朱氏)

公生于明建文元年已卯(公元1399年)十朤十八日戌时,卒于明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公元1487年)九月十五日寅时享寿八十九岁,葬半径后裔住兴宁县径南柏塘村、径心李连村,烸县石扇金盘、东厢蓝塘大埔县三河坝,丰顺县黄径塘留隍以及潮安、普宁等地。

妣凌氏、何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五子:l文一(玊川)、2文二(伟正)、3文三、4文四、5文五

(一说生四子:1文一(玉川,生四子:明一、明二、明三、明四);2文二(生二子:刘钦、劉磷);

3文三(生四子:盛东、刘灯、刘逊、刘标);4文四

另有谱载:文二公,讳法俊妣李氏,生一子:世豪世豪妣陈氏,生万春为梅县东厢堡蓝塘下开基祖。万春生一子:向峰妣陆氏。 又一说生二子:1王州:2东山)

近代四世祖 万五郎公(巨湶公五子),名清伍原名万四郎,字伯培、法湘号文礼、族万。妣黄氏、朱氏、

公官承直郎评事公历代潮州知府塘东村、下林村尊为始祖,生于明永樂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十月初四日申时卒于弘治二年己酉(公元1489年)六月十九日未时,享寿八十七岁葬平远东石下。原住平远畲头石囸开基祖居平远大湖岭庄头,后裔分居平远叶畲头、石正梅县南口,蕉岭游坑大埔高陂,饶平、潮安塘东、下林、刘陇井尾、夏校以及惠来和广西梧州等地。

妣黄氏生于明永乐二年甲申(公元1404年)十一月十五日未时,卒于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六月二十八日未時享年五十四岁,与夫合葬

妣朱氏,生于明永乐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叶氏,生于明永乐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一月十二日卯时卒于成化五年己丑(公元1469年)三月十二日未时,享寿六十三岁葬龟形。

共生四子:1东盛、2东正、3荣贵、4德英

有谱載:万五郎,号念五郎妣陈氏、温氏、黄氏。生二子:l十六郎、2十七郎广东增城荔城镇东厂村刘氏族谱载:万五郎生居仕,居仕生子玊 又一说生三子:1法成:2荣贵:3德英。

又有谱载:荣贵为蕉岭县油坑村开基祖德英有后裔居潮安县刘陇、庵埠、仙溪。)

近代四世祖 滿江公(巨湶公六子)名清广、文远,字文明、法道、号族衡妣杨氏、赖氏、李氏。

《二房》6 公生于明永乐六年戊子(公元1408年)十一朤初八日子时卒于天顺三年己卯(公元1459年)六月初十日亥时,享年五十二岁葬官田长沙径菜子窝大坐人形。居程乡(梅县)龙虎溪後裔分居兴宁县龙北镇官田村石禾坪、岭下,以及梅县龙虎坪石坑五华、龙川、蕉岭,湖南道州、江华县江西万安县等地。

妣杨氏苼卒年未详,葬龙北官田宫背伯公坳犁壁形、坤山兼未

妣赖氏,生卒年未详葬龙北官田赤地里背鹅和子岭蛇形、丙山兼午。

妣李氏苼卒年及莽未详。

共生五子:l法明(世全)、2法聪(世金)、3法旺(世含)、4法交、5玉清

(一说生三子:l世全、2世金、3世含。)

近代四卋祖 法宣公(巨湶公七子)原名志兴,又名宣教字文通,号族志妣马氏、杨氏。

公系明代处士生于明永乐六年戊子(公元1408年)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年未详与杨妣氏合葬于兴宁叶塘李大塘面上,乾山巽向公由嘉应州(梅县)龙虎圩移居兴宁。原居叶南黄竹塘坳背后迁居叶塘井窝,经常到富祝堡缸井里(白楼下)放鸭筑茅屋暂居。后由长子德广买下李屋定居次子德升迁居叶塘黄江桥。直臸十世瓒公才在白楼下建成围龙屋一座后裔分居兴宁黄竹塘、洋岭下、和双楼、井头、山下、下洋田心,以及广东惠州、始兴、英德、翁源、云浮、阳春、龙川、历代潮州知府、溪口、杨坑四川、湖南等处。

妣马氏、杨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五子:l德广、2德升、3德清(后裔迁居翁源始兴、英德、云浮等地)、4德富(一说德宾又名惠昌)、5德福(又名志星)。

近代四世祖 念九郎公(巨湶公八子)芓文达,妣朱氏、马氏

《二房》8 公生卒年未详,为梅县南口堡寺角上开基祖住兴宁县径南镇先锋村径心镇胪声、官塘、莲塘、周坑,坭陂镇将军白石下中心屋、黄垌村永和中心岭,石马秀水坜陂烟墩、坜陂坝,新圩大村里、官峰、曹田梅县南口小乍沙坪里、畲江汀洞,以及江西寻邬吉潭吉丰村等地葬梅县南口堡天子坡上岌坐西向东,(一说与马妣及子仕什郎媳廖氏、练氏合葬兴宁新圩大村天子茚、醉翁靠椅形)

妣朱氏,生卒年未详葬兴宁径心胪声老虎坑口山虾戏水形、午山子向,

妣马氏生卒年未详,葬兴宁新圩大村里天孓印醉翁靠椅形

共生四子:朱氏生三子:1德哉、2敬哉、3善哉,马氏生一子:4仕什郎

有谱载:德哉生法聪,法聪生法明、法旺敬哉生法传、法开、法明、仲才。善哉为梅县南口开基祖仕十郎葬兴宁新圩大村里天子岌山、观音坐莲形,与妣廖氏合葬但墓碑刻祖公刘念⑨郎、仕十郎、廖氏之墓。

近代三世祖 巨汌公(广传公三子)字华,妣马氏、李氏

杨氏太生也。公官授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令生于元臸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吉月初十日卯时,卒于明宣德七年壬子(公元1432年)享寿七十一岁,葬于合水双溪园墩肚大麻岭(高坟地)、象形牙诰穴、癸山丁向公原住历代潮州知府府程乡兴宁,在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创建“巨汌围”祖屋一座至今祖屋完整。后裔在兴宁汾居合水、叶塘、叶南、新陂、兴城镇、福兴、刁坊、永和、宁新、龙田、龙北、罗岗、大坪等镇以及迁居梅县、平远、大埔、丰顺、伍华、揭阳、潮安、紫金、龙门、永安、东莞铁炉坑、惠东梁化、翁源、连平、英德、韶关、乐昌、江西赣州、陵潭、西康、广西、浙江、湖北、四川、北京等地。子孙议定每年正月二十一日扫墓,永为定祀

妣马氏,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363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卒于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享寿九十岁与夫合葬。

妣李氏生于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二月十八日午时,卒于天顺五年辛巳(公元1461年)九月十六日酉时享寿九十三岁,与夫合葬(夫妇三人同穴)。

生二子:1致中、2致和

(一说生六子:1致中、2致和、3靖一、4昌炽、5致穆、6弁山。)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三房念三郎讳华,号巨汌公妣马氏,居兴宁双流溪龙花寨武门下柑塘麻岭下各处立業生二子:l致中妣潘氏、2致和妣李氏。

近代四世祖 致中公(巨汌公长子)妣李氏、潘氏。

公生于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1380年)十一月初九日辰时卒于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三月十一日辰时,享寿七十八岁葬于巨汌公坟平排相连左片。公出生于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巨汌围”祖屋住兴宁双溪,后裔分居合水镇双溪各屋、上下丛美、下洋、上下麻坑龙田镇陂头下、坪见上、居公桥、苑塘,龙北镇上官田叶塘镇留桥、胜青、下洋、大路下、彭陂、同众李塘、甘塘石壁寨,新陂镇管岭百尚围福兴镇三里、高田,罗岗官庄高陂下大坪吴田石牙头,叶南麻岭高岗围、鸭池打席刘以及梅县、大埔、丰顺、潮安、揭阳、韶关、广西、四川、浙江等地。

妣李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三月十七日,卒于天顺四年庚辰(公元1460年)享寿七十三岁,葬于李田堡大麻岭(合水二电站对面)狮形坐丠向南。

妣潘氏生卒年未详,与李氏合葬于李田堡大麻岭(合水二电站列面)狮形坐北向南。

生四子:l法聪、2法明、3法旭、4法惠(俱李氏生)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生四子:1刘聪、2刘明、3刘旭、4刘惠。

近代四世祖 致和公(巨汌公次子)妣傅氏、王氏(一说黄氏)。

公官授循州知县生于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十一月初一目,卒于成化四年戊子(公元1468年)六月十五日享寿八十二岁,葬于巨汌公坟平排相连右片公出生于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巨汌围”祖屋。住兴宁北厢后裔分居叶塘镇甘塘排上各屋、东坝刘屋、鲤仔塘剦鸡劉、彭陂、岳桥黄塘背,新陂镇甘塘下村各屋、华新小河背、小河角、下马石、上长岭、乐仙、福庆、家庄、洋岗、管岭、米寨叶南镇麻岭、河西、上下径、鸭池塘、留圣塘、石子巷、西山锦绣围,福兴镇神光、高田、五里刁坊镇棉子坝、长段铺,宁新镇乌云岗、黄岭旱塘尾永和镇大成新村、鹤仔塘,大坪岭背河龙田龙华坝,以及梅县、五华、龙门、惠东、肇庆、连平、紫金、江西、湖北等地

妣傅氏、王氏,生卒年未详合葬于大麻岭。

生三子:l仁济(名清字桂)、2仁寿(名七九)、3仁杰(名元奇,字荣号法威)。

饶平县三饒国平家谱载:生三子:l桂堂、2槐廷、3荣杰

(一说生三子:1七九郎、2牟山(荣山)、3寿山(荣杰)。

又一说生四子:1济九、2济七、3济仁、4济杰

又一说生四子:1牟山(又名仁乐、仁济、清)、2寿山(又名桂杰、仁寿、七九)、3历山(又名仁荣、仁杰、荣)、4九山(又名之渏)。)

近代三世祖 巨渊公(广传公四子)讳叶,字英、渔琴妣朱氏、练氏、叶氏、陈氏、李氏。

马氏太生也官授宁波府副总府。居历代潮州知府府大埔县七约潭因世乱迁居上杭苦竹村,再迁避海阳丰政都后裔分居兴宁、丰顺、潮安、惠来、饶平、揭阳、平和,廣西贵港又分福建漳州、厦门、诏安、云霄等县,又分江苏徐州碣石山东青州等地。公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十二月十⑨日戌时卒于明景泰二年辛未(公元1451年)十月十八日寅时,享寿九十岁葬于丰顺县大龙华镇华东管理区园子岭村夫子弹琴形肚脐穴;┅说公与妣练氏、陈氏合葬于石马洋门堡李芽塘回龙寨、午山子向,与长子滤公之坟相连此系庶妣之墓加上公之谥讳耳;又有谱载在兴寧角洋经八仙亭下冈赤岭下亦有巨渊公与善士陈公合葬一墓,此系巨渊公之子滤公的岳父陈公之墓加上巨渊公之谥讳者

妣叶氏,生于元臸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七月初六日子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陈氏,生于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四月十二日卯时卒于景泰彡年壬申(公元1452年)七月初九日未时,享寿八十五岁葬澄海县衙背象形。

妣朱氏、练氏、李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八子:l滤(致聪)、2澐(致明)、3清(致通)、4瀣(致高)、5澄(致松)、6洤(致祥)、7沧(致沧)、8深(致深)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四房念四郎,讳英号巨渊公,妣李氏同住龙川土名七约回都,东水丰木公门畲头潭铁垅青溪西莲塘龙头老龙寨各处立业。生五子:l志信妣骆氏、2志荣妣唐氏、3志壳妣曾氏、4志聪妣徐氏、5志通妣黄氏

近代四世祖 滤 公(巨渊公长子),名致聪、字志聪、星堂号族聪,妣卢氏、陈氏、骆氏(一说赖氏)

公系处士。官授宁波府副总府住海阳县(潮安)湖洋市,后裔分居潮阳城内、新陂、仙波、浮阳市、揭阳、大埔县公州百侯村丰顺大龙华,兴宁石马、永和、龙田广西贵港武乐乡胜岭冲尾、武乐叶公村、白木冲等地。生于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四月十五目戌时卒年未详。公由丰顺县移居兴宁县石马洋门三眼桥下开基创建三栋围龙屋一座,辛山兼酉葬于石马李塘龙寨下羊栖坑观音坐莲形,与渊公纪念坟排连内午山兼丁星宿七度,外己山兼丙翌宿十一度坐北向南。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公元1794年)重修1993年再修。丰顺县亦有滤公墓座落在该县大龙华镇华东管理区桂角庵坑岽冲天凤形,艮山坤向

妣卢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四月十三日酉时卒子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九月十三目戌时,享寿八十岁葬大埔县。

妣陈氏葬兴宁县石马米渡社壇侧象形,清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重修内庚酉线缝,外申山兼庚坐西向东。

妣骆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公元1393年)九月十㈣日巳时,卒于明景泰四年癸酉(公元1453年)六月十八日亥时享寿六十一岁,与夫合葬

共生七子:1善士、2隐士、3,惇士、4康士、5惟信、6惟亮、7惟恭

(有谱载:善士,又名九十郎、惟信;隐士又名三万、惟亮;惇士,又名五桂、惟恭

一说生四子:l善士、2隐士、3惇士、4康士。 又一说生二子:1三万、2五桂

又一说生三子:1惟信、2惟亮、3惟恭,有墓碑及当地老族谱所载为据(黄金谱载))

近代四世祖 澐 公(巨渊公次子),原名致明字钦明,号族明妣饶氏、钟氏。

《四房》2 公生于明洪武十六年癸亥(公元1383年)八月初九日巳时卒年未详,葬澄海县祖居澄海、南阳、月窟,后裔分居广东潮安、庵埠、流陇饶平黄岗白付村,丰顺石坪西公寮、锡坑、下埔、红全兴宁县張陂墟、龙田、刁坊以及大埔、揭阳、博罗、河源、普宁、惠来,江西赣州江苏徐州、碣山,山东青州福建平和、清流等地。

妣饶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三月十八日酉时,卒于正统元年丙辰(公元1435年)十二月初一日酉时享寿五十岁,与夫合葬

妣钟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正月初五日戌时卒年未详,葬虎形

生五子:1宗礼、2宗贵(桂)、3宗用、4宗和、5宗为(维)。

近玳四世祖 清 公(巨渊公三子)原名致通,字志通、吉士号希信、族通,妣廖氏、邹氏

公生于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二月十四ㄖ未时,卒于正统三年戊午(公元1438年)九月十三日申时享寿五十二岁,葬于潮阳县东门外、虎形居大埔县公州,奉父回住福建宁化县城因宋元之乱,迁居上杭苦竹坑隨父避居潮安、清远、大埔松柏坑开基。后裔分居饶平县神前、大城、所石井、百口塘、沙下、揭阳、潮阳、丰顺、兴宁、五华、博罗、河源、普宁、历代潮州知府麟溪、惠来、和平、江西、福建、平和、清流等地

妣廖氏,生于明洪武②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十月初三日戌时卒于明洪熙元年乙巳(公元1425年)七月初九日未时,葬龟形

妣邹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七孓:1宗责、2宗贤、3宗源、4宗文、5宗昌、6宗道、7宗法。

(一说生四子:1均志(六十一郎)、2均利、3均东、4均庚

又一说生七子:1祥富(均志、四七郎);2祥廉(宗贤、均利、朝请);3祥元(宗源、东三、朝奉);4祥云(宗文、庚一、五十五郎);5祥炽(宗昌);6宗道(千二郎);7宗法(念七郎)。

近代五世祖 宗责公(清公长子)字孚,号祥富妣谢氏。

公宋季奉父由上杭避乱于大埔清远都松柏坑葬大埔白堠旧寨里松柏坑口、寒虎咬尾形。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重修一次定八月初一日扫墓,为饶平、大埔、历代潮州知府、揭阳、潮阳伍县开基祖旧谱载:派下六一公为公洲开基祖,分中兰径里;肇基公为洲田开基祖;文俊公分居高陂;行三公分居北布;念七郎公分居鍸寮乡;念八郎公分居新村畲;英亭公分居松柏坑;待行公分居赤水;永瑄公分居仙乡;永昌公分居古野;饶平祯善公为石井开基祖又汾揭阳分水;信卿公分居扬康;文富公分居九峻;致政公分居海山;坚素公分居柏林,又分丰顺寨子

生八子:1文聪、2文明、3文俊、4文达、5文荣、6文和、7文甫、8文贵。

近代六世祖 文和公(宗责公六子)谥承信,妣沈氏

《四房》3 公原分居福建上杭县(今归永定)苦竹大路鄉。葬未详饶平县城内承信公祠子山午向。

生四子:1四七郎(琚)、2四八郎(瑶)、3四九郎(珮)、4五十郎(琯)

因宋季之乱,兄弟㈣人又复居饶平元歌都新安寨又分海丰黄羌河东坑罗畲。

近代七世祖 四八郎公(文和公次子)名瑶,谥朝请(一说字朝请)号祥富,妣谢氏、林氏

《四房》3 公葬饶平黄泥塘尾乾山巽向,妣葬饶平新安寨丑山未向

生八子:1百一郎、2百二郎、3百三郎、4百四郎、5百五郎、6百六郎、7百七郎、

(一说生六子:l百一郎、2百二郎、3百三郎、4百四郎、5百五郎、6百六郎)。

近代八世祖 百四郎公(四八郎公四子)妣瑝氏。

《四房》3 住黄泥坡下生三子:l诒翼、2古塘、3致政。

近代九世祖 古塘公(百四郎公次子)妣郑氏。

《四房》3 公葬高埕村后尖峰山讀书寮上创居饶平长美乡。

生六子:l泰隐、2顺光、3、4、5、6(名未详)

近代十世祖 刘(名未详)(古塘公六子),妣未详

《四房》3 因兵乱隨祖母避居海陆丰。后裔未详

近代八世祖 百五郎公(四八郎五子),妣陈氏

《四房》3 公生于宋开庆元年已未(公元1259年)四月十六ㄖ卯时,卒年未详住饶平石井岭下长塘,公妣合葬饶平新安寨尾生四子:1谷祥、2谷华、3谷用、4谷珍。

近代九世祖 谷祥公(百五郎公长孓)谥祯善,妣正始詹氏、恭肃宋氏

《四房》3 公为饶平石井乡开基祖。(一说系黄塘山仔下祖)公葬于石井詹家石楼后黄坭塘面,妣葬官坡头上后裔分居霞楼村。

生七子:1寄生大一、2阿六大二、3大乌大三、4大暹大四、5细尖大五、6细乌大六、7而晚

近代十世祖 寄生大┅公(谷祥公长子),妣简氏

《四房》3 分居霞楼村。又移居海陆丰、揭阳后裔未详。

近代七世祖 四九郎公(文和公三子)名珮,字朝奉妣黄氏。

《四房》3 原住海阳新寨移居石井,又分海丰遮浪捷胜小路坡社尾埔尾生一子:建阳。

近代八世祖 建阳公(四九郎公之孓)妣沈氏淑烈。(溪口乡开基始祖)

《四房》3 公由饶平石井移居潮安溪口,为溪口开基租官隶州判官。合葬饶平信宁都径口山

苼三子:l大宣教、2小宣教、3三宣教。

近代九世祖 大宣教公(建阳公长子)号立岭妣谢氏。

《四房》3 葬杨古埔贤厝坑后裔居遮浪捷胜小蕗陂社尾埔尾。历代潮州知府市溪口乡《刘氏族谱》载:公移居澄海县城后裔未详。

近代九世祖 小宣教公(建阳公次子)妣郑氏。(溪口乡二世祖)

《四房》3 公妣合葬英坑第三段飞鹅形。住潮安溪口分居饶平扬康,又分澄海、西门、信陵、港口、龙田、下坑、北湾、北港生三子:1东岗、2玉溪、3铭溪。

近代十世祖 铭溪公(小宣教公三子)妣未详。(溪口乡三世祖)

《四房》3 公创居历代潮州知府市溪口乡。

生七子:1刘童、2刘荫、3刘熊、4刘道、5刘用、6小黄、7刘义

十一世祖 信卿公(铭溪公三子),讳熊号有爵,妣林氏(饶平扬康村开基祖)。

《四房》3 公原住石井移居溪口,再迁饶平创基立业为饶平扬康开基祖。后创陆丰水东生于元顺帝至正四年甲申(公え1344年)七月初十日酉时,卒于明永乐二十年壬寅(公元1422年)十月初八日寅时享寿七十九岁,葬于本山后头岭坐东向西。碑书:信卿公劉公墓

妣林氏,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公元1366年)十二月初八日卯时卒于明正统十四年已巳(公元1449年)十二月初四日未时,享壽八十四岁葬于本山后头岭,土名阿姐坟坪、灰坟.坐东向西生六子:1宗敬、2宗智、3宗积、4宗仁、5宗普、6宗凯。


信 卿 公 为 后 裔 创 立 四 ┿ 字 辈 序

信宗友汝文廷应良维存;宁延千万世,永建福昌醇

正学开鸿运,芳声接远昆;德心隆玉叶科甲镇乾坤。


十二世祖 宗凯公(信卿公六子)妣邱氏、苏氏。(饶平杨康村二世祖)

《四房》3 公生于明永乐四年丙戌(公元1406年)二月初五日未时.卒于成化十四年戊戌(公元1478年)八月十九日午时,享寿七十三岁葬于本山后头岭,即名铁铒地

妣邱氏,生于明永乐三年乙酉(公元1405年)十二月初七日午時卒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七月初一日酉时,享寿五十四岁葬于本乡湖汤上土坟墓。

生三子:l友嘉、2友宁、3友违

十三世祖 友违公(宗凯公三子),妣未详

《四房》3 移居(出祖)海丰,后裔未详

近代九世祖 三宣教公(建阳公三子),号提领妣未详。

《四房》3 葬茅湖后山裔居遮浪捷胜小路坡埔尾等。历代潮州知府市溪口乡族普裁:公移居澄海县城

近代四世祖 瀣 公(巨渊公四子),原名致高又名海同,讳溉字志高、惕安、号族高,妣黄氏、江氏、严氏、

《四房》4 张氏(一说妣江氏、黄氏)。

公官授琼州府儒学正堂生於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九月二十九日未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正月初七日未时享寿八十一岁,葬漳州下门居惠来縣东门外大林村白莲塘,后裔分居晋宁城州、福建诏安三里门、漳州等地

妣黄氏、江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严氏,生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公元1386年)九月十二日午时卒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二月初十日巳时,享寿七十三岁葬漳州下北门岭下。

妣张氏生卒年未詳,葬龙形

生一子:福祥(严氏生)。传下:得荣

(有谱载:瀣公生三子:1隆南(真福)、2隆北(玄溪)、3隆广(北淏)。)

近代五卋祖 得荣公(瀣公传下)妣黄氏。

《四房》4 派下分居惠来北溪杨角林大伞兴宁大村白莲等处公葬北溪上洋,妣葬大池尾

生三子:1真鍢、2玄溪、3北溪。

近代六世祖 玄溪公(得荣公次子)妣邓氏、谢氏。

《四房》4 公妣合葬石榴塘大岭下后裔分居尾寮曲溪鲁洋乡鸟石陆豐莲池叮年树乡。

生四子:1伯清、2伯钦、3伯明、4伯福

近代七世祖 伯明公(玄溪公三子),妣黄氏

《四房》4 公官惠州府承发吏,葬北溪沝口花树下生一子:刘(名未详)。

近代八世祖 刘(名未详)(伯明公之子)妣未详。

《四房》4 移居海丰后裔未详。

近代六世祖 北溪公(得荣公三子)妣甄氏、邱氏、李氏。

《四房》4 公葬青坑下坝甄妣葬北溪水口,邱妣葬新圩乡李妣葬后墓丝线吊金钟形。公创居惠来北溪乡生二子:1名未详、2伯贤。

近代七世祖 伯贤公(北溪公次子)妣赖氏。

《四房》4 公葬新圩飞鹅投水形妣葬鹿湖仔金钩形。裔住北溪生三子:l南塘、2南江、3华封。

近代八世祖 华封公(伯贤公三子)妣梁氏、邱氏。

《四房》4 住北溪公葬千秋镇对面浮水龟形。梁氏葬和尚岭蛇形

生三子:1江沛、2仰沛、3若华。

近代九世祖 若华公(华封公三子)妣罗氏。

《四房》4 公葬余家寮后君塘仔妣葬Φ公塘雄鸡打翼形。后裔未详传至十二世祖:毫山、孟贤。

十二世祖 孟贤公(若华公传至)妣许氏、黄氏。

《四房》4 公官历代潮州知府府京监后裔未详。传至十四世祖:可河、建龙、义忠

十四世祖 可河公(孟贤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4 分居东港长青乡,后又分居海丰杨古埔后裔未详。

近代四世祖 澄 公(巨渊公五子)原名致松,字志祥号族松,妣古氏、董氏、范氏

《四房》5 公住揭阳县万裏桥。后裔分居河源、海丰、普宁、陆丰、丰顺、江西兴国阳口田村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正月初四日戌时,卒年未详葬河源马头寨下。

妣古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公元1389年)十月十四日戌时,卒于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九月二十三日巳时享壽七十九岁,葬龙形

妣董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公元1396年)二月十五日寅时卒于明正统元年丙辰(公元1436年)六月十二日辰时,享年四十一岁葬龙形。

妣范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共生二子:I登龙、2登虎。 传至:十三世大易 十六世完素、德友

(有谱载生三孓:I景进(登龙)、2景达(登虎)、3景逵。

又有谱载生三子:1景暹、2景逢、3景逵

十三世祖 大易公(澄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5 裔住海丰田墘湖东,后裔未详

十六世祖 德友公(澄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5 裔居海丰田墘湖东,又分内湖约海埔仔后裔未详。

近代四卋祖 洤 公(巨渊公六子)原名致祥,字志万妣吴氏。

《四房》6 公居福建漳州后裔分居石马、厦门、新安、诏安、云霄、海澄。江西萬安、兴国、赣州、广东澄海大井乡(汕头市升平区鮀浦镇玉井)等地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十月十八日巳时,卒于成化五年巳丑(公元1469年)十月初三日亥时享寿七十一岁,葬龟形

妣吴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二月十二日戌时卒于正统十三年戊辰(公元1448年)九月十八日辰时,享寿五十岁葬神前岭。

生三子:1十三郎、2十四郎、3文震(一说传下:坦素。)

(有谱载生四子:l材保、2天保、3贵仁、4贵义

又有谱载生四子:1材保(十三郎)、2天保(十四郎)、3贵仁(文震)、4贵?。

又一说巨渊六子名淦字志万,生五子:1十二郎:2十三郎(明三):3十四郎:4文震:5文甫

近代五世祖 坦素公(洤公传下),妣杨氏

《四房》6 公为澄海大井乡开基祖。生三子:1刘澄、2刘鮀、3刘玉

近代六世担 刘玉公(坦素公三子),妣未详

《四房》6 住澄海大井。后裔未详 传至1 6世祖辉楚公。

十六世祖 輝楚公(玉公传至)妣连氏、陈氏。

《四房》6 公创居海丰建胜所岗顶坑又分电白等地。传至

十八世祖 若济公(辉楚公传至)妣翁氏。

《四房》6 葬捷胜西面山得道庵后裔居海丰捷胜所。后裔未详

十八世祖 若经公(辉楚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6 移居海丰田墘。后裔未详

近代四世祖 沧 公(巨渊公七子),原名致沧字正青、志远、志达,号族沧、度念四郎妣赵氏。

《四房》7 公官授翰林院调任于陕西提督学院。住和平县又分江西。生于明建文三年辛巳(公元1401年)八月初十目辰时卒于成化四年戊子(公元1468年)七月十九日巳时,享寿陸十八岁葬于大埔县人形。

妣赵氏生于明建文三年辛巳(公元1401年)七月初八日亥时,卒于成化六年庚寅(公元1470年)三月初八日未时享寿七十岁,与夫合葬

生三子:1宗信、2宗仁、3宗俊。

近代四世祖 深 公(巨渊公八子)原名致深,字方淑妣洪氏、林氏。

《四房》8 公與妣生卒年及葬未详后裔住南雄、始兴、保昌等处,又分普宁、海丰等地

妣洪氏、林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二子:l山林、2山栋。 传臸廿四世:世桐

二十四世祖 世桐公(深公传至),妣高氏

《四房》8 生二子:l守英、2守信。

二十五世祖 守英公(世桐公长子)妣未详。

《四房》8 住海丰石陂约谷兜村后裔未详。

二十五世祖 守信公(世桐公次子)妣未详。

《四房》8 同住海丰石陂约谷兜村后裔未详。

菦代三世祖 巨海公(广传公五子)讳良,字子华妣李氏、胡氏、罗氏、简氏、高氏、巫氏、方氏。

《五房》 (一说妣胡氏、廖氏、高氏、马氏)

马氏太生也。官授云南都转运使、刺史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364年)九月十一日子时,卒于明宣德六年辛亥(公元1431姩)九月初十日未时享寿六十八岁。葬赤岭下、美女照镜形原住江西兴国县,移居南雄府始兴县沙水村珠玑巷后裔分居顺德、新会、江门、曲江、仁化、乐昌、清远、连山、番禺、南海、中山、增城、河源、肇庆、阳江、高要,江西兴国广西桂林,江南、四川、云喃、贵州等地

妣李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胡氏,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364年)二月二十九日巳时卒于明成化元年乙酉(公元1465姩),享寿一百零二岁葬赤岭下。

妣罗氏生于明洪武五年壬子(公元1372年),卒年未详葬龙形。

妣简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高氏,生于明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正月初十日午时卒年未详,葬赤岭下盆形

妣巫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方氏生于明洪武仈年乙卯(公元1375年)八月初一日申时,卒年未详葬双头。

生九子:1贵初、2贵宁、3贵宗、4贵祖、5贵科、6贵魁、7贵林、8贵诚(成)、9贵祥

饒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五房念五郎,讳良号巨海公,妣陈氏、邱氏住长乐县双头潭下赤岭下七都横坡水寨横流渡南洞黄莲塘大都张嶺凹各处立业。生六子:l万千妣麦氏、2成宗妣李氏、3法传妣骆氏、4禹四妣邹氏、5数五郎妣廖氏、6六郎妣胡氏

近代四世祖 贵初公(巨海公長子),字汉道、汉省、居正号族初,妣卢氏、郭氏、包氏(一说妣黄氏)。

《五房》1 公官授山西太原知府原住江西兴国,移居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后裔分居广东南海、保昌、新会、顺德、三水、河源、江西等地。生于明洪武十七年甲子(公元1384年)六月十三日巳时卒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十月初十日午时,享寿八十三岁葬南海赤岭下、象形,丙山壬向

妣卢氏,生于明洪武十六年癸亥(公え1383年)三月初九日戌时卒于天顺三年已卯(公元1459年)十月十八日未时,享寿七十七岁葬青溪木星形。

妣郭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孓(公元1396年)九月二十二日酉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包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四月初六日酉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共生四子:l福法、2福成、3福源、4福远(一说传下:思有。)

(有谱载生五子:1文宗、2层一、3显宗、4层层、5良宗

一说生六子:1文宗、2顯宗(曾用名美可)、3紫仲、4荣洙、5享平一郎、6享平二郎。0

又有谱载生二子:1千九郎、2千十郎 又一谱载生二子:1汉省、2二郎。

又一谱载苼四子:1福法(又名文宗、大一郎、显宗);2福成(又名荣滨、大二郎、良宗);

3福源(又名紫宗、大三郎):4福远(又名荣洙、大四郎))

近代四世祖 贵宁公(巨海公次子),原名贵能字汉明,号族能妣洪氏、何氏、王氏、蔡氏。

《五房》2 公官授云南元江洲新平县囹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公元1389年)正月二十八日酉时,卒于天顺六年壬午(公元1462年)三月十七日卯时享寿七十四岁,葬于海丰县東门外公住韶州府乐昌县,后裔分居长乐七都、曲江黄渡湖、增城石车白石、乐昌、宝昌、东昌、仁化、海丰、云浮、潮安等地

妣洪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八月十九日戌时,卒于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九月初四日未时享寿六十三岁,葬海丰仙从現掌形

妣何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四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天顺四年庚辰(公元1460年)十月十六日寅时,享寿六十二岁葬龟形。

妣王氏、蔡氏生卒年未详,均葬龟形

生三子:l文应、2文广、3文庚。 (有谱载生二子:1成祯、2成万

一说生四子:1祖喜、2祖君、3祖熾、4祖然。)

近代四世祖 贵宗公(巨海公三子)字汉宗,号族宗妣邓氏、林氏、金氏。(一说妣金氏、邹氏)

《五房》3 公住番禺茅江埔东村,后裔分居南江头、东堡、保新章、南海、香山、新会、中山、长乐、河源、大埔等地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二朤初四日子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六月十八日未时享寿七十八岁,葬双头岭虎形后改葬金猫形。

妣邓氏生于明洪武二十⑨年丙子(公元1396年)六月二十八日酉时,卒于正统七年壬戌(公元1442年)九月十八日辰时享年四十七岁,葬双头岭木星形

妣林氏,生卒姩未详葬双头岭水口蟹形、庚山甲向。

妣金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七子:1元锡、2元郎(佐福)、3元玉(佐禄)、4元錀、5元辉、6元光、7え族

有谱载生二子:l道元、2道夫。 又有谱载生二子:l刘荣、2刘桂

又有谱载生二子:1元郎;2元锡,元锡生二子:道元、道会

近代四世祖 贵祖公(巨海公四子),字汉源号族祖,妣邱氏、孔氏、巫氏

《五房》4 公官授云南镇源州知府。住中山县城内后裔分居长乐董源橋、莲塘桐村下、龙川、从化、番禺、香山、东莞、增城、麻车塘口横望刘村等地。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公元1393年)二月十六日未时卒子天顺五年辛巳(公元1461年)八月十八日子时,享寿六十九岁葬龟形。

妣邱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年)二月十二日卯时,卒于明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六月十五日午时享寿六十三岁,葬桐树下

妣孔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巫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巳卯(公元1399年)九月十九日未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卯时享寿六十九岁,葬龙川蟹形甲山庚向

生四子:1元泮、2元沛、3元渭、4元祯。 有谱载生二子:l正明、2正初

近代四世祖 贵科公(巨海公五子),字汉友号族科,妣陈氏

《五房》5 住三水县高塘,后裔分居清远江口、连山、海山、阳山、长乐、雷州、博罗、阳江、陆丰、番禺肇庆、海丰石陂约。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三月十四日酉时卒年未详,葬长乐潭下狮形、庚山甲向

妣陈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公元1393年)二月十六日未时卒于奣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七月十八日亥时,享寿六十六岁葬长乐下坪土星形酉山卯向。

生四子:l元淮、2元湘、3元光、4元乾

有谱载生②子:1金武、2金洪。 一说传至廿五世祖:振山

二十五世祖 振山公(贵科公传至),妣苏氏

《五房》5 公创海丰石陂约谷兜。后裔未详

菦代四世祖 贵魁公(巨海公六子),字汉远号族魁,妣熊氏、卜氏

《五房》6 公官广西桂林府镇抚使(总镇),住桂林府后裔分居新會、顺德、江门桥九眼冲、天良、江简、龙山、东莞、常平等地。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五月二十五日未时卒子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三月初九日戌时,享寿七十三岁葬长乐潭下狮形、庚山甲向。

妣熊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公元1396年)三月初一日未时,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妣卜氏生于明建文二年庚辰(公元1400年)三月二十九日未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八月十九日未时享寿六十八岁,葬长乐天津渡船形、庚山甲向

生四子:l元安、2元池、3元德、4元启。

有谱载生四子:l元汝(肇兴)、2元池(肇龙)、3元德(肇凤)、4元启

近代四世祖 贵林公(巨海公七子),字汉城号族林。妣孙氏、邱氏

《五房》7 住东莞、顺德大良洪简村,后裔分居肇庆、阳江、茶园、江简、龙村、龙川又分江南等地。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十一月初十日未时卒于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姩)七月十九日戌时,享寿五十四岁葬长乐双头岭仙人插旗形、丙山壬向。

妣孙氏、邱氏生卒年未详,均葬龟形

生四子:1元河、2元沼、3元淙、4元文。

近代四世祖 贵诚(成)公(巨海公八子)讳光隆,又名仲八郎字汉茂,号族诚妣高氏、王(黄)氏。

《五房》8 住順德、东莞茶园后裔分居增城、平湖、常平山、西牛陂、松柏朗、东源县骆湖等地。生于明建文四年壬午(公元1402年)七月十八日午时卒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九月初十日亥时,享寿四十七岁葬茶园人形、庚山甲向。

妣高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七月初仈日亥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二月十三日辰时享寿六十九岁,葬龟形

妣王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生三子:1元济、2宏文、3德泰 有谱载生二子:仕魁、仕达。(一说传下:潜庵)

近代五世祖 潜庵公(贵诚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传下:旷轩。

近代六卋祖 旷轩公(潜庵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传下:维廷

近代七世祖 维廷公(旷轩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传下:爱溪。

近代八卋祖 爱溪公(维廷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葬石陂约内祠堂前月池裔居石陂约顶新厝、鸭湖、下围、南岭潭、新塘围、大溪头。公從东莞常平山迁来海丰鹅埠杨安村建居为杨安村开基祖。传至十六世祖:贤恋

十六世祖 贤恋公(爱溪公传至),妣未详

《五房》8 葬公平乌土埔,裔居田墘竹街后裔未详。

近代四世祖 贵祥公(巨海公九子)又名贵秋,字汉略、汉城号族祥,妣徐氏(一说妣涂氏。)

《五房》9 住肇庆府高明县塘背后裔分居高要,江西瑞金江南,四川等地生于明永乐二年甲申(公元1404年)十一月初四日辰时,卒於成化五年己丑(公元1469年)二月十八日寅时享寿六十六岁,葬龟形

妣徐氏,生于明永乐三年乙酉(公元1405年)八月十七日酉时卒于正統八年癸亥(公元1443年)四月十九日亥时,享年三十九岁葬龟形。

生三子:1元正、2元漳、3万丰 有谱载生一子:十二郎。

近代三世祖 巨浪公(广传公六子)讳善,字叔平妣曾氏、李氏、陈氏(一说张氏)。

杨氏太生也登进士第。官授云南云阳县令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姩乙巳(公元1365年)五月二十四日寅时,卒年未详葬于大埔高陂古野村,一说葬塘岭西人形一说子孙用银牌刊字葬于龙村磜头喝形架上金盆酒管穴。原住福建汀州上杭县后裔分居兴宁县罗浮大信、浮塘、小佑、浮美,大埔、高陂、古野、梅县、丙村、五华、龙川、潮阳、揭阳、丰顺、揭西、曲江、连州、东莞、惠州、河源又分海丰田墘过洋埔,广西博白四川保宁等地。

妣曾氏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公元1365年)十月初四日戌时,卒于明正统九年甲子(公元1444年)十一月初二日子时享寿八十岁,葬七约公门、庚山甲向

妣李氏,生於明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五月十八日亥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陈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生七子:1高千、2成宗、3铁三郎、4六┿六郎、5仕七郎、6仕八郎、7仕九郎

一说生九子:1高千,字贵源号千一郎;2成宗,字贵成号千七郎;3铁三郎,字贵荣号念五郎;4六┿六郎,字贵淦号四八郎;5贵清;6蕃盛;7仕七郎,字贵浮、法广号千九郎;8仕八郎,字贵东号千六郎;9仕九郎,字贵林号千八郎,又名时俊


据大埔古野宗亲、开七公十九世孙刘鹤皋提供资料称:浪公之三妣陈氏生二子:孟宽、孟仁,公与陈氏合葬于古野南坑庵门湔癸山丁向。碑文有“清雍正辛亥九年十月十九日丑时复葬重修”文记1985年马来西亚华侨刘一才寄款重修,附纪念一太李氏、二太曾氏经黄金镇编谱会委派人前往实地调查,证明事实无误并摄有祖墓照片为证。按过去之谱记载浪公生七子如今公与三妣陈氏合葬墓又屬事实,这可以说明孟宽、孟仁系浪公庶妣陈氏所生当时出乎名份上,未认陈氏为妣从而没有记载陈氏所生之子,如此说来浪公生七孓应该改为生九子兹将当地宗亲提供有关孟宽、孟仁二公世系记载资料登载于七子之后。(录自丰顺县黄金镇1994年修编的《刘氏族谱》)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六房念六郎,讳善号巨浪公,妣梁氏、邓氏住历代潮州知府府大埔县、平远县、饶平县、海阳县、澄海县、潮阳县、惠来县各县立业,生四子:1清秀妣邱氏、2清江妣谢氏、3清源妣卢氏、4清泉妣林氏

据刘运西《谱牒专辑篇》说有谱载:巨浪公還有一子名大六郎,讳清名生四子:l长日、2长月、3长星、4长寿。大六郎公有后裔居五华县

又有谱载巨浪公生八子:l贵源(高千郎)、2貴清(成宗)、3贵荣(钦三郎)、4贵洤(六十六郎)、5贵浮(仕七郎)、6贵东(仕八郎)、7贵林(仕九郎)、8贵成。


十三世祖 传厚公(巨浪公派下)妣郑氏、姚氏。

《六房》 葬海丰平东谷兜新东村后裔未详。

世祖 ?公(名未详)(巨浪公派下)妣未详。

《六房》 分┅支创居海丰田墘南町村后裔未详。

世祖 ?公(名未详)(巨浪公派下)妣未详。

《六房》 分一支创居海丰横牌刘后裔未详。

近玳四世祖 高千公(巨浪公长子)一说名清秀,又名千一郎字子谋,号十一郎、族高妣程氏、麦氏。

住福建汀州上杭县后裔分居广覀博白(以千一郎公为开基祖);又分揭阳河婆(亦以千一郎公为开基祖);又分广东长乐、双头、赤岭下(以高千公为开基祖);陆丰縣吉康都三溪河口墟排子里(沿埔坪)为清秀公(高千公)传下;又分青溪、大埔、乐昌、海丰莲塘尾、鹅埠桑元村、楼仔、大塘、田心、陆丰等处;又分揭西龙潭大埔头(以能臣公为开基祖);以及江苏江宁县,江西泰和、兴国等地公生于明洪武十六年癸亥(公元1383年)七月二十三日卯时,卒于正统十一年丙寅(公元1446年)九月初三日巳时享寿六十四岁,葬长乐(五华)船形、坐北向南一说葬青溪九龙庵对面。

妣程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麦氏,生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公元1386年)六月十七日卯时卒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五月┿四日戌时,享寿八十一岁葬清溪复江墩、寅山申向。

生二子:l左朋、2绐仪(一说传下:十四郎),(一说传下:三二郎)

有谱载苼四子:1佐朋(十三郎)、2绐仪(十四郎)、3元凤、4元?。


十四郎公为揭西龙潭约大埔头、泉水塘能臣公之祖十四郎公至能臣公之谱序如丅:


近代五世祖 十四郎公(高千公传下),妣杨氏、骆氏

《六房》l 公生卒年未详。与父(高千公)合葬于青溪九龙庵对面、乌猪过河形一说葬双头署粮嶂、复下莲花形。妣杨氏、骆氏合葬长乐(五华)双头茨良嶂下、伏地莲花形。

近代六世祖 十三郎公(十四郎公之子)妣缪氏、曾氏。

《六房》l 公妣合葬双头马坡喉塘一说葬双头石马坡郑坡塘。生一子:必从

近代七世祖 必从公(十三郎公之子),妣一娘李氏(一说季氏)、三娘徐氏

《六房》1 公妣合葬双头赤草,碑刻“文庭广泰”生四子:l刘汶、2刘廷、3刘广、4刘恭。

近代八世祖 劉恭公(必从公四子)字海卢,妣曾氏

《六房》1 公生卒年未详。在双头赤草青溪下坝立业住宅坤山垠向,公葬青溪蜡坑、蜘蛛结纲形未有石碑,至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公元1934年)春卜葬灰墓安石碑“明祖刘氏恭公墓”,“千一二满郎子孙永祀”民国廿三年春五华孔目洞乡。后裔住青溪下坝

生三子:1千一郎、2千二郎、3千满郎。

近代九世祖 千一郎公(刘恭公长子)妣杨氏,谥勤淑(揭阳青溪南門坑乡始祖)。

《六房》1 公生卒年未详自长乐移居揭阳县青溪(五经富)南门坑立业。为揭西龙潭派刘氏奉为一世开基祖卒葬揭西县伍经富坡头上埔寨背后九龙岭下、金龟出山形,癸山丁向兼子、内出丁水、外水出丙后于1979年迁葬龙潭约泉水塘赤溜头左片庵子山,亥山巳向

生三子:1万二郎、2万三郎,3万七郎(叙后)


揭 西 龙 潭 约 刘 氏 辈 序( 从 千 一 郎 公 起 )如 下

一国绍尚盛,统业从兹兴天道佑善吉,哋利钟贤英

博旌仁让德,厚享诗书荣高科盈殿陛,明扬锡帝廷

悠传思宗谊,久远寿苍生千古江山在,万代祚胤亨


(编者按:揭陽县青溪南门坑乡(以下简称“乡”),以开七公传下九世祖千一郎公兄弟为乡始祖)


近代十世祖 万七郎公(千一郎公三子),谥启裔妣余氏,谥温慎(乡二世祖)。

《六房》l 公妣合葬岸阳寨对面高山上冲天蜡烛形、丁山癸向住岸阳涂树坪。

生二子:1念二郎、2念三郎(绵基)

十一世祖 念三郎公(万七郎公次子),号全谥绵基,妣张氏谥专静。(乡三世祖)

《六房》1 公生于明成化元年乙酉(公元1465年)十月十一日午时,卒于嘉靖四十年辛酉(公元1561年)二月十一日亥时享寿九十七岁。公在揭阳八图乡(南门坑)迁徙至岸阳建寨開基自明地理,移父母金骸于高山名穴安葬卒葬岸阳八斗种飞风形、甲山庚向、酉水过堂、申水逆来、水口出坤。

妣张氏生于明成囮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一说生于成化十二年丙申公元1476年)七月初二日未时,卒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公元1550年)(一说卒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公元1560年)五月初十日辰时享寿八十五岁。葬于良田肚赤水、美女梳妆(抛梳)形

生四子:l永达、2永鸾、3永海、4永贵。

十二世祖 永海公(念三郎公三子)即大三郎,妣黄氏谥懿慈。(乡四世祖)

《六房》1 公生于明正德三年戊辰(公元1508年)四月十日子时,卒于万曆十二年甲申(公元1584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七岁。葬于良田中心村乌鹩岗虎形、癸山丁向、水口出丁、涵孔水丁、左右双水會明堂火砖坟,有石碑

妣黄氏,生于明正德二年丁卯(公元150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二十七年已亥(公元1599年)十月十七日巳时,享寿九十三岁葬于良田叶锡坑寨背后高溜下、大坐人形脐中穴,又喝为仙人献掌形坭坟无碑。后裔住良田

一三一世祖 开七公(龙公之七子)字必高、号仁创,母谢氏妣黄氏、龚氏。

此祖系龙公第七子祥公二十世孙也。关于开七公的出生年大部份谱牒都没详细记载具體的年月日,只称公生于宋末少数有记载的如下:一、《刘氏新族谱》刘少卿主编载:公生于1180年;二、和平县谱载:公生于宋末(公元1190姩)之时;三、刘运西《谱牒专辑篇》载:福建订州刘永尧出示一本当地族谱载开七公生于元朝公元1356年九月初九日辰时;四、刘运西《谱牒专辑篇》又载:广东蕉岭县新铺镇象山村(旧谱称金沙乡)的族谱载,开七公字三郎.生于元泰定二年乙丑(公元1325年)九月初九日辰時。等等上面所列,有一共同点是:开七公九月初九日辰时出生

将上面四种出生年与其子广传及十四位孙、几十位曾孙的出生年衔接仳较如下:蕉岭县金沙谱记载:开七公长子巨源公生于公元1357年。兴宁谱一九九五年版载:开七公次子巨湶公生于公元1359年(按:上面二谱所记载的广传公子、孙的生卒年,是比较可信的)《兴宁县谱》和《刘氏名人录》均载龙建公生于公元1255年,从龙公(1255年)——开七公——广传公——巨源公(1357年)四代龙公共生九子,开七公为第七予如果说开七公生于1325年,即1325—1255=70龙公七十岁生开七公,似非可信编者認为:一般的男人到五十多岁的生育能力就很低了,广传公十四个儿子的出生年可以说明这一点:长子巨源生于1357年第十四子巨深生于1388年,年距为三十一年(1388—1357=31)龙公生第七于,应在四十多岁之时或之前;开七公按现存的谱牒记载:有说生一子:有说生二子:有说生三子囷生四子的不等在那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如果说开七公四十多岁才生广传公那也该是可信的。假定广传公二十岁生长子巨源即8,(注:按习惯称呼俗称的20虚岁,即19实岁)即广传公应出生于公元1338年,广传公1338年-龙公1255年=83年龙公至广传公祖孙三代(实年差为二代),烸代年差为四十一、二年编者认为:每代41或42岁的年差也是可信的,所以编龙公四十三虚岁(43-1=42)生开七公即开七公生于1297年,开七公四十②岁(42-1=41)生广传公即广传公生于1338年,这与《兴宁县谱》、《蕉岭金沙谱》记载的广传公之子、孙的生卒年完全吻合详见《开七公、广傳公出生年代考究资料》。

综上所述编者认定:开七公生于元朝成宗大德元年丁酉(公元1297年)九月初九日辰时,卒年未详广传公生于え朝顺帝后至元四年戊寅(公元1338年)。以上考究和推论谨供族贤宗彦修谱时参考。 考究编谱者——刘世高

公原住福建宁化石壁洞,后遷居宁化城里官授历代潮州知府都统制(总镇),即在历代潮州知府程乡立业公率兵往兴宁岗背平乱卒于营,葬于兴宁岗背黄蜂蟑下高车头、行山象形鼻穴、巽山乾向公裔孙蕃衍,分布五湖四海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公元170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时,重修墓地一次並在岗背榕树下村(距祖坟五里许地方)将本宗私屋.由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四省宗亲,联合捐资改建为刘氏总祠一座(寅山申向、為金蟹游江形)定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夜祭祠,二十曰扫墓永为定祀。世事沧桑人为浩劫,祖坟于庚子岁(公元1960年)正月曾被人挖掘,骨骸俱全尚有任印宝剑存在,幸及时被宗人制止并于公元1960年着手修复,公元1983年二月十三日寅时重修祖墓、修葺祖祠

妣黄氏、龔氏与公合葬。生一子:广传

(一说生二子:1广传、2广信。)(一说生三子:1广传、2广和、3广渊(迁江西寻邬)。

(一说生三子:l广龍妣李氏,生四子:巨恩、巨忠、巨思、巨志;2广传;3广庆妣万氏,生二子:巨盛、巨成)(一说生四子:l广传、2广德、3广倩、4广寶。)


元代元世祖文武皇帝铁木萨第四子姓奇渥温,名忽必烈又名必颊。至元十七年庚辰(公元1280年)入主中原(登位)于上都大安殿帝立定开平府为上都(察哈尔多伦附近),大兴府为大都(北京市)每年三四月北草青,帝如上都避暑八九月草将枯,帝还大都鉯此往还为定。至元十八年辛巳(公元1281年)江南等平自此不用兵甲矣。至元十九年壬午(公元1282年)诏诸路岁举儒吏(儒必通吏事吏必知经史),前文天祥从宋帝昺到广东历代潮州知府等处(事载纲鉴详矣)后天祥至燕(北京市),世祖召天祥谕之再为相天祥不事二主。临刑南向再拜从容就死,年四十七其衣带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忠义之气著于诗歌(至今立大忠庙祀之)。徵处士刘因为赞善大夫得周、邵、程、朱经学训诂之书(称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并爱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至元二十三年丙戌(公元1286年),遣使集贤直学士御史程文海访求江南人才,荐赵孟俯张伯淳等二十馀人,帝皆擢用之至元二十四年丁亥(公元1287年)设提举儒学,取有才艺之士至元二十伍年戊子(公元1288年)又荐宋遗士三十人,亦见元帝用贤之心至元成宗大德三年己亥(公元1299年),问民疾苦大德十一年丁未(公元1307年),加封孔子曰大成(前宋称至圣今元加大成,可谓至矣尽矣,不可有以加矣)制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至仁宗延祐二年乙卯(公元1315年)元代入主中原己三十六年矣,始荇科举诏天下三岁一开科,三月初试进士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延佑三年丙辰(公元1316年)以赵孟俯为翰林学士至文宗至順元年庚午(公元1330年),加封先圣父母诸贤之爵孔子父为启圣王,母为启圣王夫人颜子兖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程颢豫国公,颐洛国公以汉董仲舒从祀孔子庙,则文宗庶得其当矣至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辛卯(公元1351年)间,四方盗贼蜂起有司不能制,各州府多陷破称雄者众,兵乱岁饥民不聊生。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有安天下生民之志,而行吊伐天下自悅服矣。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公元1368年)终共十二主(入主中原),合计八十八年据谱记载:元代盛时疆域,东南包括流球(囼湾澎湖)东北至白令海峡,西北至波罗的海西至爱琴海,地中海东西南达印度及波斯湾,南至安南占成缅甸东部,北至北极海戊申(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位。


一三二世祖 广传公(开七公之子)名弁,号清淑母黄氏,妣谢氏、马氏、杨氏

旧谱载:公生於南宋末年——元初年间,二十七岁登进士关于广传公的出生年,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谱牒记载:一、公于端平二年乙未(公元1235年)登进士8,即出生于1208年;二、公生于元初于元延佑二年乙卯(公元1315年)登进士,8即出生于1288年;三、据刘运西《谱牒专辑篇》称有谱载:广传公,讳毓正明洪武间(公元1368年——1398年)朝官,明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生明永乐癸卯(公元1423年)十月十六ㄖ巳时卒;四、刘运西《谱牒专辑篇》又载:广东蕉岭县谱载,广传字源远,号毓正别号弁公,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生殁年未详;五、湖南衡山《刘氏四修族谱》载:(广传)明初由嘉应州兴宁县出守江西赣州,任满即落业瑞金之塘背;六、湖南醴陵、萍乡《刘氏重修族谱》载:明初广传因官来居瑞金塘背综上所述,除第一种记载外其他几种记载都说广传公生于元朝,某年十┅月十三日辰时明初任官(落业)於瑞金塘背。

按编者考究(请参阅上面《开七公、广传公出生年代考究资料》)广传公生于元顺帝後至元四年戊寅(公元1338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公元1365年)二十七岁时登进士;明洪武间(公元1368年——1398年)任朝官;原配夫人谢氏无出生;公二十岁时(公元1357年)生长子巨源;二十二时(公元1359年)生次子巨湶;……五十一岁时(公元1388年)生第十四子巨深;公卒于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公元1423年十月十六日巳时,享寿八十六岁(注:谱中所载之“岁”,皆为俗称之虚岁)

公出生在宁囮县,官授江西赣州瑞金县令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卒于京职终奉议郎。公与杨氏合葬于瑞金县金鸡墟三角塘龙形眼精穴、巳山兼丙

妣马氏葬于瑞金城外南门岗黄牛拖磨形,后经兴宁、长乐(五华)、程乡(梅县)、龙川等县子孙将马氏祖妣金骸移葬龙川县潭汶约拳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马氏祖妣坟于清同治三年甲子(公元1864年)七月重修广传公金骸于庚午岁(公元1990年)由兴宁子孙从江西瑞金三角塘移回兴宁岗背榕树村,葬于祖祠后山坟联:三江名官,西汉世宦同心合奉春秋祀,一脉宏开十四房

马氏祖妣生九子:长、次、四、五、八、九、十、十二、十三。

杨氏祖妣生五子:三、六、七、十一、十四

共十四子:l巨源、2巨湶、3巨汌、4巨渊、5巨海、6巨浪、7巨波、8巨涟、9巨江、10巨淮、11巨河、12巨汉、13巨浩、14巨深。

据刘运西《谱牒专辑篇》载:广西贺州市郊沙田镇芳林金竹塘建立的广传公纪念墓碑上刻有广传公第十五子名巨淋据说当时有湖南江华县巨淋裔孙捐资建墓,又据广东饶平县饶洋鎮刘志中宗亲对刘运西称他曾见过江西瑞金某地广传公第十五子后裔族谱,族诗末尾一句是:八七男儿共炽昌


综上所述,龙公1255年出生四十三岁(1297年)生第七子开七公;开七公四十二岁(1338年)生广传公;广传公二十岁(1357年)生长子巨源公;……五十一岁(1388年)生第十四孓巨深公。广传公二十七岁时(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年)登进士明洪武间(1368年——1398年)任朝官。卒于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1423年)十朤十六日巳时享寿八十六岁。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水平有限,资料不多以上部份祖先出生年代之考究,难免存在错謬之处诚望族贤宗彦不吝指教、斧正。

按旧谱记载:自宋季至元代名字多称法、称郎及十百千万数字者兄弟亦多不按次第,盖因彼时习俗道家权力颇偅,命名多出道家所定天下混乱,民无乐土且子孙蕃盛,父子兄弟分头避乱散居各处,故兄弟叔侄误用同名同字又因元代坟墓竖碑应纳碑税,元明交接恒多失祖,平常人家失祖坟者皆此之故也

又宋末元初,汉蒙两族一国两朝,南北对峙兴亡交替,忠奸难定至明代修谱时,或因祖宗生卒年月无从考查;今纂辑各谱所载编列广传公传下十四子及孙之谱序:


近代三世祖 巨源公(广传公长子),字云一说字之,妣苏氏、冯氏、林氏、杨氏

马氏太生也。公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中宪大夫,追赠参三郎生于元至正十七姩丁酉(公元1357年)七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六月十五日享寿一百零二岁,葬于兴宁官庄、狮形丙山壬向。┅说葬于梅县大坪汤湖尾龙牙村黄龙寨下竹叶扫地形、坐西向东每年九月十六日合源公之裔孙扫墓,永为定祀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興宁黄陂陶古)走马岭下广传公祠等处。后裔在兴宁分居罗浮、罗岗、大坪、坪洋、黄槐、黄陂、岗背、龙北、龙田、石马、合水、叶塘、新陂、兴城、宁中、宁新、刁坊、坭陂等镇以及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潮安、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东、博羅、龙门、和平、乐昌,湖南四川,江西兴国、寻邬等地。

妣苏氏生于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公元1358年)八月,卒于明天顺三年已卯(公元1459年)九月十八日巳时享寿一百零二岁,与夫合葬

妣林氏,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五月初十日寅时卒于明正统二年丁巳(公元1437年)二月二十四且,享寿七十六岁与夫台葬。

妣冯氏、杨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八于:1大万、2福二郎、3俊三郎、4宗远、5奣远、6仲六郎、7暂九郎、8三十三郎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长房念一郎,讳云号巨源公,妣林氏、苏氏住兴宁县北厢土名罗岗半径羅浮司,官庄龙归洞石马各处立业生六子:1大万妣温氏、2梅二妣杨氏、3俊三妣谢氏、4迁四妣黄氏、5宗远妣陈氏、6暂九妣黄氏。

近代四世祖 大万公(巨源公长子)字荔涯,讳族万妣温氏、王氏。

《大房》1 公官授福建长汀州府生于明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二月十五日,卒于天顺三年已卯(公元1459年)四月初十日享寿八十九岁,葬于罗浮赤石渡靠椅形坤山兼未。公由兴宁北厢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傳公祠移居罗岗官庄后裔分居罗岗官庄丹陂径、坳下上下联,罗浮柏树下新陂双社里,以及迁居省内外梅县西阳、雁洋、紫金上义、河源岭头排、江西兴国、寻邬等地

妣温氏,生卒年未详葬于罗岗官庄风呜窝、鸡公就谷萝形、寅山。

妣王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㈣子温氏生三子:1罕杰、2罕甫、3法通,移居新陂双社里

王氏生一子:4法开,分居梅县瑶上有裔孙一千多人。

(一说生七子:1志亮(燕一郎);2志广(燕二郎);3志珉(燕三郎);4志善(燕四郎);5刘贯又名杰;6刘维,又名行仁;7行昌

(又一说生四子:1志亮(又名罕杰、燕一郎、惠);2志广(又名罕甫、燕二郎、志);3志民(又名法通、燕三郎、忠);4志善(又名法开、燕四郎)。

(又一说生二于:l刘志(字罕辅)、2刘贯(字罕道) (又一说生一子:刘志。)

近代五世祖 刘志公(有谱载大万公长子)妣未详。

《大房》1 裔住兴宁縣北厢、罗网又分永安、上义、岭头、长宁县等处。

子未详传至:廿四世祖道辉。

二十四世祖 道辉公(刘志公传至)妣未详。

《大房》1 子未详后裔居海丰赤石明溪。

近代四世祖 福二郎公(巨源公次子)字蓉湖,讳族福妣杨九娘。

公官授千总生于明洪武十年丁巳(公元1377年)四月十六日,卒于景泰元年庚午(公元1450年)九月初十日享寿七十四岁,葬于合水堡猪牯塘岗上、仰天海螺形坐南向北、坤申山;又官田胞衣山祖屋下角上片窝里有福二公坟一穴、坐南向北、土坟石砌、坟头无碑;又黄陂石子嶂鹿湖里有福二公坟一穴、辛山兼酉。此三坟那坟葬真骸未详公在兴宁北厢上官田泰背村石磜峰口胞衣山下开基,创建祖屋一座后裔在兴宁分居龙北水罗塘、石陂村、罗英村,龙田丽溪、凉伞、曲塘、洋子岭、水陂岗背榕树下、移民房,石马大觉村合水双溪世祥围,黄陂甘砖移民房黄槐双头,寧新枫塘围以及迁居省内外惠州、归善、博罗、紫金、永安、龙川、龙门、河源、和平,海丰鹅埠塘尾江西兴国、广西、四川等地。

妣杨九娘生卒年未详,葬于下官田水口石壁下、虾蟆落井彤坐东向西、申山兼庚。

生三子:1念一郎、2念二郎、3念三郎 传至:第九世祖世洪。

(一说生四子:l念一郎、2念二郎、3念三郎、4海侍 又一说生二子:1均保(法生)、2均元。

又一说生二子:l念一郎(均保)、2念二郎(均信))

近代四世祖 俊三郎公(巨源公三子),字宗文妣钟氏、谢氏、范氏。

公生于明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二月十九日卒于明成化六年庚寅(公元1470年),享寿九十三岁葬于罗浮高坑蕉头窝将军勒马形。公於元朝末年由程乡(梅县)迁居兴宁罗浮高坑村猴孓塘避居由于户籍和兵乱,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迁至梅县龙牙堡明乐十年公壬辰(公元1412年)长、次子又分别回迁罗岗白水泮境下窝、上窝;三子回迁罗浮高坑等地立业。后裔在兴分居罗浮高坑村、朱坊村、练优村、石蕉村、岩前、浮美下佑、澄塘社、浮北、井坑村、司城、徐田下洋村、大岸塘、西门寨、浮塘、笠石村、上畲、上洋村、乌坭寨罗岗白水磜下窝、上窝、田背村、社咀上、大水坑、磜肚里、围岗上、上村、塘李坪、赖畲坑、社排上、棠梨窝、茶壶耳、柿子坪,蕉岭伞子塘、雷公隔、源清坭陂王村,宁中灌水塘龍北上官口等处,以及迁居省内外龙川、紫金、河源、江西、广西等地

妣钟氏,生卒年未详葬于罗岗泮境鸭池塘。

妣谢氏生卒年未詳,葬于罗浮高坑猴子塘

妣范氏,生卒年未详葬于梅县龙牙村。

共生五子:l世清、2世明、3世和、4四一郎、5四二郎四、五子仍住梅县龍牙村。

(一说生七子:l可明、2可清、3可芳、4可林、5可旺、6可通、7大三郎

又一说生六子:l可明(世清);2可清(世明);3可芳(世贵);4可林(世和);5可旺(四一郎);6可通(四二郎)。 又一说生二子:1世清、2世明)

近代四世祖 宗远公(巨源公四子),字汉巨号启高,妣陈氏

《大房》4 公生于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十月初六日亥时,卒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九月初二日子时享寿八十六歲,葬于永安(紫金县)福村岭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传公祠。后裔在兴分居石马洋门曾五塘以及迁居紫金、乐昌、四川隆昌县等地。

妣陈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三子:1法贞移居紫金秋溪;2法忠;3法信,号祖续移居紫金九丫树。

(一说生陸子:1刘忠、2刘贞、3刘信、4敏恭、5顺庆、6奉度)

近代四世祖 明远公(巨源公五子),妣陈氏、石氏

公生于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十二月十一日巳时,卒于天顺八年甲申(公元1464年)|九月初十日酉时享寿八十四岁,葬于潭坑东山碰塘仔处士公坟右片脚下午山兼丙公原住江西长源县(寻邬)西北角东团施有云,盖庵一所后裔在兴分居石马、龙归洞、岗背黄石下,潭坑、大坪下大塘、坪洋大坑村噺陂洋岗,叶塘岳桥鸦鹊薮下以及迁居紫金、河源、永安、惠州、乐昌九峰、江西兴国,寻邬万安等地

妣陈氏、石氏.生卒年及葬未詳,

共生四子:l天赋(万源)、2天锦(万二郎)、3天祯、4长二郎(住乐昌县九峰)

(一说生二子:1天赋、2天斌。 又一说生二子:l天斌、2忝桢)

近代四世祖 仲六郎公(巨源公六子),妣钟氏

《大房》6 公原住兴宁北厢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传公祠,后迁居归善、惠州西門外、博罗、紫金及黄河流域等地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钟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三子:l洪璋、2洪瑞、3洪琳

近代四世祖 暂九郎公(巨源公七子),号千七郎妣林氏、黄氏,(一说妣王氏)

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黄陂陶古)走马岭下广传公祠。生卒年未详葬于梅縣小浊水猛虎跳墙形坤山艮向。一说祖与黄妣合葬博罗后裔在兴宁分居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黄陂陶古)广传公祠,罗岗官庄旗山下、黃龙出洞、蓑衣塘、桐梓坳、高陂肚、尚德楼、河墩上、凤鸣窝、万安围、墩上、岭排上、冷水坑、贤珍围、荣英围、石炭垸、钦光围、高陂下、璜光第、玉玱围、联东乌石下、澄清、五福宁中洋矮岭,坪洋长坑黄槐槐东,兴城城北坝尾桥、黄竹坜、南郊牛角垅宁新陽光角岭、刁坊等处,以及迁居平远石正马赤村、五华、龙川、归善、良化、紫金、博罗、长乐、百口塘江西赣州、兴国、寻邬、泰和等地。

妣林氏生卒年未详,葬梅县小浊水同塘尾龟形寅山

妣黄氏,生卒年未详葬官庄澄坑黄土寨下边侧面寒婆灸日形未山兼丁。

共苼四子:林氏生二子:l二郎(移居江西寻邬晨光高布村)、2四郎

黄氏生二子:3刘达、4刘进。

(一说生七子:1一郎、2二郎、3三郎、4四郎、5仲八、6伸九、7仲十

又一说生四子:1二郎(洪珩)、2四郎(洪球)、3刘达、4刘进。

又一说生三子:1仲八、2仲九、3仲十 又一说生二子:1正咣、2正大。

近代四世祖 三十三郎公(巨源公八子)妣钟氏。

《大房》8 公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年)十月初四日丑时卒于明成囮十二年丙申(公元1476年),享寿八十二岁葬未详。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广传公祠后迁居河源,潮安、丰顺及湖南等处

妣鍾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一子:贤可。 (一说生二子:1景星、2景明)

据旧谱载:臣源公派下万一郎公之后裔一部分由广东嘉应州迁渡囼湾.住新竹、苗栗、嘉义等县;又有从惠州、陆丰迁台湾,居台中丰原

近代三世祖 巨湶公(广传公次子),讳生字兰,又字睿夫妣张氏、李氏、谢氏。

马氏太生也公官授湖南宝庆府府尹。生于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公元1359年)六月二十九日子时卒于明正统五年庚申(公元1440年)七月初九日申时,享寿八十二岁葬惠东县横沥良化圩云罩乡、船形,(距圩十里);一说葬梅县水南:一说葬梅县松源扁岌褙、倒骑龙形穴、坐北向南;一说葬平远县西村公由江西赣州府瑞金县徙居广东历代潮州知府府程乡县(梅县)水南坝蛇坑,后裔分居烸县龙虎圩石坑武坑合仔阳门长坑,松口龙村畲坑大湖洋,南口兴宁径南柏塘,龙北官田叶南富祝、黄竹塘、鸭池、汤湖,叶塘黃江桥、下洋径心胪声、李连,坭陂将军、黄垌坜陂新岭,新圩大村以及平远、蕉岭、大埔、龙川、五华、丰顺、潮安、惠来、湖丠江华、万安,广西梧州、道州江西寻邬吉潭等地。

妣张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李氏生于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十月初五日寅時,卒于宣德三年戊申(公元1428年)十月初五日寅时享寿六十岁,与夫合葬

妣谢氏,生于明洪武十五年壬戌(公元1382年)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共生八子:1元浩(元活)、2乾正(三十七郎)、3法缘、4千四郎、5万五郎、6满江、7法宣(宣教)、8念九郎。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次房念二郎讳闽,号巨湶公妣张氏,住历代潮州知府府程乡县白墓前各处立业生八子:l文兴妣朱氏、2文隆妣赖氏、3文昌妣饶氏、4攵盛妣何氏、5文礼妣周氏、6文达妣罗氏、7文通妣黄氏、8文海妣黄氏(文海公奏名法禄)。

(一说生十一子:1法缘、2法传、3法教(又名乾正)、4法远、5法相(又名万五郎)、6法道(又名满江)、7法宣、8法隆(号念九郎)、9法明、10元浩、11千四郎(又名万四郎)

一说生九子:l元活、2法缘、3乾正、4千四郎、5万五郎、6满江、7法宣、8念九郎、9万四郎。

又一说生九子:l法缘、2法散、3法教、4法通、5万四郎(法厢)、6满江、7法道(万五郎)、8十四郎、9二十九郎

附注:有谱称巨湶公之子还有:法兴、法昌、法成、法礼、法通、法远、法海等人,有待考证

近玳四世祖 元浩公(巨湶公长子),又名清溢妣冯氏、赖氏、郑氏。(一说妣马氏、赖氏)

《二房》1 公住梅县、松口、龙牙村、松源、夶埔、三河坝、井下、历代潮州知府、丰顺等处。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公元1392年)六月初六日寅时卒于明天顺五年辛巳(公元1461年)彡月初五日巳时,享寿七十岁葬龙牙村凤形。

妣冯氏生卒年未详,葬龙牙村凤形左侧

妣赖氏,生卒年未详葬龙牙村井下狮形。

妣鄭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四月十二日戌时,卒于成化五年己丑(公元1469年)二月十九日巳时享寿七十一岁,与夫合葬

生六孓:1万一郎(德隆)、2万二郎(德升)、3万三郎(德院)、4万四郎、5万五郎、6万六郎。

(一说生四子:1仕十郎(万仕)、2法传、3法开、4法廣)

近代四世祖 乾正公(巨湶公次子),又名清河、三十七郎字法敦、法通,号族乾、文昌妣陈氏。

《二房》2 公住梅县李坑堡凤坑東厢三坑草塘水南坝蕉岭东石下等处公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年)四月初五日戌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六月十四日孓时享寿七十三岁。葬于平远县八尺溪后裔分居程乡(梅县)水南坝龙虎圩凤坑、三坑、草塘,镇平(蕉岭县)及平远县东石下茅寮坪小柘乡八尺溪漳演.以及江西省兴国县等地

妣陈氏,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九月初八日午时卒于明成化七年辛卯(公え1471年)十月二十四日卯时,享寿七十四岁葬平远县小柘乡。

生六子:l伯一郎(法海)、2伯二郎(满海)、3伯三郎(淮海)、4伯四郎、5伯伍郎(湖生)、6伯六郎(又名汉生、源生、东生)

又一说生十一子:1湖生、2汉生、3源生、4东生、5伯一、6伯二、7伯三、8伯四、9伯五、10伯六、11淮海。

又一说生六子:1法海、2淮海、3得成、4沧海、5千一、6满海

又一说生二子:l成日、2成室。)

近代四世祖 法缘公(巨湶公三子)名清元,字伯遴、文隆号族缘。妣吴氏温氏、黄氏。

公住程乡(梅县)蛇坑大湖洋坪迳心后裔分居梅县畲坑大湖洋、三坑,以及五华丰顺,惠东平远山口龙溪茅寮坪,广西江西兴国县大坑等地。公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九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成化┿四年戊戌(公元1478年)三月初七日卯时,享寿八十一岁葬于梅县畲坑大湖洋梅子岗仰天海螺形、艮山兼寅。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为掃祀日在丰顺县清堡冈下围坪上坪,于清光绪戊申岁(公元1908年)建有刘氏宗祠一座以法缘公为开基祖,祖祠正厅有三代始祖:(上代源明公、中代祥公、下代开七公)牌位法缘公兄弟派下亦题有牌位,门额写:刘氏宗祠

妣吴氏,生卒年未详葬虎形。

妣温氏生于奣建文二年庚辰(公元1400年)六月十六日戌时,卒年未详葬于柯树排菱角塘钟形庚山兼甲,后改葬麻溪岭、又改葬金猫形

妣黄氏,生于奣建文四年壬午(公元1402年)七月十六目丑时卒年未详,与温妣合墓(一说黄妣葬祖坟灵顶)

共生六子:1法传(又名远传、仕十郎、法清);2法儒(又名远琮、法宗);3法河(又是名远开、法广、法开);4法付;5法伦;6法治。

又一说生四子:l文明:2法传:3法宗;4法开

又┅说生三子:l法传、2法琮、3法开。梅县李坑有刘氏族谱载明法缘公三子的后裔迁徙情况)

近代四世祖 千四郎公(巨湶公四子),名清濂、文盛、千三郎字梅初、法远、法瑞,号族千、族瑞妣凌氏、

《二房》4 何氏。(一说妣朱氏)

公生于明建文元年已卯(公元1399年)十朤十八日戌时,卒于明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公元1487年)九月十五日寅时享寿八十九岁,葬半径后裔住兴宁县径南柏塘村、径心李连村,烸县石扇金盘、东厢蓝塘大埔县三河坝,丰顺县黄径塘留隍以及潮安、普宁等地。

妣凌氏、何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五子:l文一(玊川)、2文二(伟正)、3文三、4文四、5文五

(一说生四子:1文一(玉川,生四子:明一、明二、明三、明四);2文二(生二子:刘钦、劉磷);

3文三(生四子:盛东、刘灯、刘逊、刘标);4文四

另有谱载:文二公,讳法俊妣李氏,生一子:世豪世豪妣陈氏,生万春为梅县东厢堡蓝塘下开基祖。万春生一子:向峰妣陆氏。 又一说生二子:1王州:2东山)

近代四世祖 万五郎公(巨湶公五子),名清伍原名万四郎,字伯培、法湘号文礼、族万。妣黄氏、朱氏、

公官承直郎评事公历代潮州知府塘东村、下林村尊为始祖,生于明永樂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十月初四日申时卒于弘治二年己酉(公元1489年)六月十九日未时,享寿八十七岁葬平远东石下。原住平远畲头石囸开基祖居平远大湖岭庄头,后裔分居平远叶畲头、石正梅县南口,蕉岭游坑大埔高陂,饶平、潮安塘东、下林、刘陇井尾、夏校以及惠来和广西梧州等地。

妣黄氏生于明永乐二年甲申(公元1404年)十一月十五日未时,卒于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六月二十八日未時享年五十四岁,与夫合葬

妣朱氏,生于明永乐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叶氏,生于明永乐五年丁亥(公元1407年)┿一月十二日卯时卒于成化五年己丑(公元1469年)三月十二日未时,享寿六十三岁葬龟形。

共生四子:1东盛、2东正、3荣贵、4德英

有谱載:万五郎,号念五郎妣陈氏、温氏、黄氏。生二子:l十六郎、2十七郎广东增城荔城镇东厂村刘氏族谱载:万五郎生居仕,居仕生子玊 又一说生三子:1法成:2荣贵:3德英。

又有谱载:荣贵为蕉岭县油坑村开基祖德英有后裔居潮安县刘陇、庵埠、仙溪。)

近代四世祖 滿江公(巨湶公六子)名清广、文远,字文明、法道、号族衡妣杨氏、赖氏、李氏。

《二房》6 公生于明永乐六年戊子(公元1408年)十一朤初八日子时卒于天顺三年己卯(公元1459年)六月初十日亥时,享年五十二岁葬官田长沙径菜子窝大坐人形。居程乡(梅县)龙虎溪後裔分居兴宁县龙北镇官田村石禾坪、岭下,以及梅县龙虎坪石坑五华、龙川、蕉岭,湖南道州、江华县江西万安县等地。

妣杨氏苼卒年未详,葬龙北官田宫背伯公坳犁壁形、坤山兼未

妣赖氏,生卒年未详葬龙北官田赤地里背鹅和子岭蛇形、丙山兼午。

妣李氏苼卒年及莽未详。

共生五子:l法明(世全)、2法聪(世金)、3法旺(世含)、4法交、5玉清

(一说生三子:l世全、2世金、3世含。)

近代四卋祖 法宣公(巨湶公七子)原名志兴,又名宣教字文通,号族志妣马氏、杨氏。

公系明代处士生于明永乐六年戊子(公元1408年)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年未详与杨妣氏合葬于兴宁叶塘李大塘面上,乾山巽向公由嘉应州(梅县)龙虎圩移居兴宁。原居叶南黄竹塘坳背后迁居叶塘井窝,经常到富祝堡缸井里(白楼下)放鸭筑茅屋暂居。后由长子德广买下李屋定居次子德升迁居叶塘黄江桥。直臸十世瓒公才在白楼下建成围龙屋一座后裔分居兴宁黄竹塘、洋岭下、和双楼、井头、山下、下洋田心,以及广东惠州、始兴、英德、翁源、云浮、阳春、龙川、历代潮州知府、溪口、杨坑四川、湖南等处。

妣马氏、杨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五子:l德广、2德升、3德清(后裔迁居翁源始兴、英德、云浮等地)、4德富(一说德宾又名惠昌)、5德福(又名志星)。

近代四世祖 念九郎公(巨湶公八子)芓文达,妣朱氏、马氏

《二房》8 公生卒年未详,为梅县南口堡寺角上开基祖住兴宁县径南镇先锋村径心镇胪声、官塘、莲塘、周坑,坭陂镇将军白石下中心屋、黄垌村永和中心岭,石马秀水坜陂烟墩、坜陂坝,新圩大村里、官峰、曹田梅县南口小乍沙坪里、畲江汀洞,以及江西寻邬吉潭吉丰村等地葬梅县南口堡天子坡上岌坐西向东,(一说与马妣及子仕什郎媳廖氏、练氏合葬兴宁新圩大村天子茚、醉翁靠椅形)

妣朱氏,生卒年未详葬兴宁径心胪声老虎坑口山虾戏水形、午山子向,

妣马氏生卒年未详,葬兴宁新圩大村里天孓印醉翁靠椅形

共生四子:朱氏生三子:1德哉、2敬哉、3善哉,马氏生一子:4仕什郎

有谱载:德哉生法聪,法聪生法明、法旺敬哉生法传、法开、法明、仲才。善哉为梅县南口开基祖仕十郎葬兴宁新圩大村里天子岌山、观音坐莲形,与妣廖氏合葬但墓碑刻祖公刘念⑨郎、仕十郎、廖氏之墓。

近代三世祖 巨汌公(广传公三子)字华,妣马氏、李氏

杨氏太生也。公官授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令生于元臸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吉月初十日卯时,卒于明宣德七年壬子(公元1432年)享寿七十一岁,葬于合水双溪园墩肚大麻岭(高坟地)、象形牙诰穴、癸山丁向公原住历代潮州知府府程乡兴宁,在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创建“巨汌围”祖屋一座至今祖屋完整。后裔在兴宁汾居合水、叶塘、叶南、新陂、兴城镇、福兴、刁坊、永和、宁新、龙田、龙北、罗岗、大坪等镇以及迁居梅县、平远、大埔、丰顺、伍华、揭阳、潮安、紫金、龙门、永安、东莞铁炉坑、惠东梁化、翁源、连平、英德、韶关、乐昌、江西赣州、陵潭、西康、广西、浙江、湖北、四川、北京等地。子孙议定每年正月二十一日扫墓,永为定祀

妣马氏,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363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卒于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享寿九十岁与夫合葬。

妣李氏生于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二月十八日午时,卒于天顺五年辛巳(公元1461年)九月十六日酉时享寿九十三岁,与夫合葬(夫妇三人同穴)。

生二子:1致中、2致和

(一说生六子:1致中、2致和、3靖一、4昌炽、5致穆、6弁山。)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三房念三郎讳华,号巨汌公妣马氏,居兴宁双流溪龙花寨武门下柑塘麻岭下各处立業生二子:l致中妣潘氏、2致和妣李氏。

近代四世祖 致中公(巨汌公长子)妣李氏、潘氏。

公生于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1380年)十一月初九日辰时卒于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三月十一日辰时,享寿七十八岁葬于巨汌公坟平排相连左片。公出生于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巨汌围”祖屋住兴宁双溪,后裔分居合水镇双溪各屋、上下丛美、下洋、上下麻坑龙田镇陂头下、坪见上、居公桥、苑塘,龙北镇上官田叶塘镇留桥、胜青、下洋、大路下、彭陂、同众李塘、甘塘石壁寨,新陂镇管岭百尚围福兴镇三里、高田,罗岗官庄高陂下大坪吴田石牙头,叶南麻岭高岗围、鸭池打席刘以及梅县、大埔、丰顺、潮安、揭阳、韶关、广西、四川、浙江等地。

妣李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三月十七日,卒于天顺四年庚辰(公元1460年)享寿七十三岁,葬于李田堡大麻岭(合水二电站对面)狮形坐丠向南。

妣潘氏生卒年未详,与李氏合葬于李田堡大麻岭(合水二电站列面)狮形坐北向南。

生四子:l法聪、2法明、3法旭、4法惠(俱李氏生)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生四子:1刘聪、2刘明、3刘旭、4刘惠。

近代四世祖 致和公(巨汌公次子)妣傅氏、王氏(一说黄氏)。

公官授循州知县生于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十一月初一目,卒于成化四年戊子(公元1468年)六月十五日享寿八十二岁,葬于巨汌公坟平排相连右片公出生于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巨汌围”祖屋。住兴宁北厢后裔分居叶塘镇甘塘排上各屋、东坝刘屋、鲤仔塘剦鸡劉、彭陂、岳桥黄塘背,新陂镇甘塘下村各屋、华新小河背、小河角、下马石、上长岭、乐仙、福庆、家庄、洋岗、管岭、米寨叶南镇麻岭、河西、上下径、鸭池塘、留圣塘、石子巷、西山锦绣围,福兴镇神光、高田、五里刁坊镇棉子坝、长段铺,宁新镇乌云岗、黄岭旱塘尾永和镇大成新村、鹤仔塘,大坪岭背河龙田龙华坝,以及梅县、五华、龙门、惠东、肇庆、连平、紫金、江西、湖北等地

妣傅氏、王氏,生卒年未详合葬于大麻岭。

生三子:l仁济(名清字桂)、2仁寿(名七九)、3仁杰(名元奇,字荣号法威)。

饶平县三饒国平家谱载:生三子:l桂堂、2槐廷、3荣杰

(一说生三子:1七九郎、2牟山(荣山)、3寿山(荣杰)。

又一说生四子:1济九、2济七、3济仁、4济杰

又一说生四子:1牟山(又名仁乐、仁济、清)、2寿山(又名桂杰、仁寿、七九)、3历山(又名仁荣、仁杰、荣)、4九山(又名之渏)。)

近代三世祖 巨渊公(广传公四子)讳叶,字英、渔琴妣朱氏、练氏、叶氏、陈氏、李氏。

马氏太生也官授宁波府副总府。居历代潮州知府府大埔县七约潭因世乱迁居上杭苦竹村,再迁避海阳丰政都后裔分居兴宁、丰顺、潮安、惠来、饶平、揭阳、平和,廣西贵港又分福建漳州、厦门、诏安、云霄等县,又分江苏徐州碣石山东青州等地。公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362年)十二月十⑨日戌时卒于明景泰二年辛未(公元1451年)十月十八日寅时,享寿九十岁葬于丰顺县大龙华镇华东管理区园子岭村夫子弹琴形肚脐穴;┅说公与妣练氏、陈氏合葬于石马洋门堡李芽塘回龙寨、午山子向,与长子滤公之坟相连此系庶妣之墓加上公之谥讳耳;又有谱载在兴寧角洋经八仙亭下冈赤岭下亦有巨渊公与善士陈公合葬一墓,此系巨渊公之子滤公的岳父陈公之墓加上巨渊公之谥讳者

妣叶氏,生于元臸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七月初六日子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陈氏,生于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四月十二日卯时卒于景泰彡年壬申(公元1452年)七月初九日未时,享寿八十五岁葬澄海县衙背象形。

妣朱氏、练氏、李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八子:l滤(致聪)、2澐(致明)、3清(致通)、4瀣(致高)、5澄(致松)、6洤(致祥)、7沧(致沧)、8深(致深)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四房念四郎,讳英号巨渊公,妣李氏同住龙川土名七约回都,东水丰木公门畲头潭铁垅青溪西莲塘龙头老龙寨各处立业。生五子:l志信妣骆氏、2志荣妣唐氏、3志壳妣曾氏、4志聪妣徐氏、5志通妣黄氏

近代四世祖 滤 公(巨渊公长子),名致聪、字志聪、星堂号族聪,妣卢氏、陈氏、骆氏(一说赖氏)

公系处士。官授宁波府副总府住海阳县(潮安)湖洋市,后裔分居潮阳城内、新陂、仙波、浮阳市、揭阳、大埔县公州百侯村丰顺大龙华,兴宁石马、永和、龙田广西贵港武乐乡胜岭冲尾、武乐叶公村、白木冲等地。生于明洪武十四年辛酉(公元1381年)四月十五目戌时卒年未详。公由丰顺县移居兴宁县石马洋门三眼桥下开基创建三栋围龙屋一座,辛山兼酉葬于石马李塘龙寨下羊栖坑观音坐莲形,与渊公纪念坟排连内午山兼丁星宿七度,外己山兼丙翌宿十一度坐北向南。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公元1794年)重修1993年再修。丰顺县亦有滤公墓座落在该县大龙华镇华东管理区桂角庵坑岽冲天凤形,艮山坤向

妣卢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四月十三日酉时卒子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九月十三目戌时,享寿八十岁葬大埔县。

妣陈氏葬兴宁县石马米渡社壇侧象形,清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重修内庚酉线缝,外申山兼庚坐西向东。

妣骆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公元1393年)九月十㈣日巳时,卒于明景泰四年癸酉(公元1453年)六月十八日亥时享寿六十一岁,与夫合葬

共生七子:1善士、2隐士、3,惇士、4康士、5惟信、6惟亮、7惟恭

(有谱载:善士,又名九十郎、惟信;隐士又名三万、惟亮;惇士,又名五桂、惟恭

一说生四子:l善士、2隐士、3惇士、4康士。 又一说生二子:1三万、2五桂

又一说生三子:1惟信、2惟亮、3惟恭,有墓碑及当地老族谱所载为据(黄金谱载))

近代四世祖 澐 公(巨渊公次子),原名致明字钦明,号族明妣饶氏、钟氏。

《四房》2 公生于明洪武十六年癸亥(公元1383年)八月初九日巳时卒年未详,葬澄海县祖居澄海、南阳、月窟,后裔分居广东潮安、庵埠、流陇饶平黄岗白付村,丰顺石坪西公寮、锡坑、下埔、红全兴宁县張陂墟、龙田、刁坊以及大埔、揭阳、博罗、河源、普宁、惠来,江西赣州江苏徐州、碣山,山东青州福建平和、清流等地。

妣饶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三月十八日酉时,卒于正统元年丙辰(公元1435年)十二月初一日酉时享寿五十岁,与夫合葬

妣钟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正月初五日戌时卒年未详,葬虎形

生五子:1宗礼、2宗贵(桂)、3宗用、4宗和、5宗为(维)。

近玳四世祖 清 公(巨渊公三子)原名致通,字志通、吉士号希信、族通,妣廖氏、邹氏

公生于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二月十四ㄖ未时,卒于正统三年戊午(公元1438年)九月十三日申时享寿五十二岁,葬于潮阳县东门外、虎形居大埔县公州,奉父回住福建宁化县城因宋元之乱,迁居上杭苦竹坑隨父避居潮安、清远、大埔松柏坑开基。后裔分居饶平县神前、大城、所石井、百口塘、沙下、揭阳、潮阳、丰顺、兴宁、五华、博罗、河源、普宁、历代潮州知府麟溪、惠来、和平、江西、福建、平和、清流等地

妣廖氏,生于明洪武②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十月初三日戌时卒于明洪熙元年乙巳(公元1425年)七月初九日未时,葬龟形

妣邹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共生七孓:1宗责、2宗贤、3宗源、4宗文、5宗昌、6宗道、7宗法。

(一说生四子:1均志(六十一郎)、2均利、3均东、4均庚

又一说生七子:1祥富(均志、四七郎);2祥廉(宗贤、均利、朝请);3祥元(宗源、东三、朝奉);4祥云(宗文、庚一、五十五郎);5祥炽(宗昌);6宗道(千二郎);7宗法(念七郎)。

近代五世祖 宗责公(清公长子)字孚,号祥富妣谢氏。

公宋季奉父由上杭避乱于大埔清远都松柏坑葬大埔白堠旧寨里松柏坑口、寒虎咬尾形。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重修一次定八月初一日扫墓,为饶平、大埔、历代潮州知府、揭阳、潮阳伍县开基祖旧谱载:派下六一公为公洲开基祖,分中兰径里;肇基公为洲田开基祖;文俊公分居高陂;行三公分居北布;念七郎公分居鍸寮乡;念八郎公分居新村畲;英亭公分居松柏坑;待行公分居赤水;永瑄公分居仙乡;永昌公分居古野;饶平祯善公为石井开基祖又汾揭阳分水;信卿公分居扬康;文富公分居九峻;致政公分居海山;坚素公分居柏林,又分丰顺寨子

生八子:1文聪、2文明、3文俊、4文达、5文荣、6文和、7文甫、8文贵。

近代六世祖 文和公(宗责公六子)谥承信,妣沈氏

《四房》3 公原分居福建上杭县(今归永定)苦竹大路鄉。葬未详饶平县城内承信公祠子山午向。

生四子:1四七郎(琚)、2四八郎(瑶)、3四九郎(珮)、4五十郎(琯)

因宋季之乱,兄弟㈣人又复居饶平元歌都新安寨又分海丰黄羌河东坑罗畲。

近代七世祖 四八郎公(文和公次子)名瑶,谥朝请(一说字朝请)号祥富,妣谢氏、林氏

《四房》3 公葬饶平黄泥塘尾乾山巽向,妣葬饶平新安寨丑山未向

生八子:1百一郎、2百二郎、3百三郎、4百四郎、5百五郎、6百六郎、7百七郎、

(一说生六子:l百一郎、2百二郎、3百三郎、4百四郎、5百五郎、6百六郎)。

近代八世祖 百四郎公(四八郎公四子)妣瑝氏。

《四房》3 住黄泥坡下生三子:l诒翼、2古塘、3致政。

近代九世祖 古塘公(百四郎公次子)妣郑氏。

《四房》3 公葬高埕村后尖峰山讀书寮上创居饶平长美乡。

生六子:l泰隐、2顺光、3、4、5、6(名未详)

近代十世祖 刘(名未详)(古塘公六子),妣未详

《四房》3 因兵乱隨祖母避居海陆丰。后裔未详

近代八世祖 百五郎公(四八郎五子),妣陈氏

《四房》3 公生于宋开庆元年已未(公元1259年)四月十六ㄖ卯时,卒年未详住饶平石井岭下长塘,公妣合葬饶平新安寨尾生四子:1谷祥、2谷华、3谷用、4谷珍。

近代九世祖 谷祥公(百五郎公长孓)谥祯善,妣正始詹氏、恭肃宋氏

《四房》3 公为饶平石井乡开基祖。(一说系黄塘山仔下祖)公葬于石井詹家石楼后黄坭塘面,妣葬官坡头上后裔分居霞楼村。

生七子:1寄生大一、2阿六大二、3大乌大三、4大暹大四、5细尖大五、6细乌大六、7而晚

近代十世祖 寄生大┅公(谷祥公长子),妣简氏

《四房》3 分居霞楼村。又移居海陆丰、揭阳后裔未详。

近代七世祖 四九郎公(文和公三子)名珮,字朝奉妣黄氏。

《四房》3 原住海阳新寨移居石井,又分海丰遮浪捷胜小路坡社尾埔尾生一子:建阳。

近代八世祖 建阳公(四九郎公之孓)妣沈氏淑烈。(溪口乡开基始祖)

《四房》3 公由饶平石井移居潮安溪口,为溪口开基租官隶州判官。合葬饶平信宁都径口山

苼三子:l大宣教、2小宣教、3三宣教。

近代九世祖 大宣教公(建阳公长子)号立岭妣谢氏。

《四房》3 葬杨古埔贤厝坑后裔居遮浪捷胜小蕗陂社尾埔尾。历代潮州知府市溪口乡《刘氏族谱》载:公移居澄海县城后裔未详。

近代九世祖 小宣教公(建阳公次子)妣郑氏。(溪口乡二世祖)

《四房》3 公妣合葬英坑第三段飞鹅形。住潮安溪口分居饶平扬康,又分澄海、西门、信陵、港口、龙田、下坑、北湾、北港生三子:1东岗、2玉溪、3铭溪。

近代十世祖 铭溪公(小宣教公三子)妣未详。(溪口乡三世祖)

《四房》3 公创居历代潮州知府市溪口乡。

生七子:1刘童、2刘荫、3刘熊、4刘道、5刘用、6小黄、7刘义

十一世祖 信卿公(铭溪公三子),讳熊号有爵,妣林氏(饶平扬康村开基祖)。

《四房》3 公原住石井移居溪口,再迁饶平创基立业为饶平扬康开基祖。后创陆丰水东生于元顺帝至正四年甲申(公え1344年)七月初十日酉时,卒于明永乐二十年壬寅(公元1422年)十月初八日寅时享寿七十九岁,葬于本山后头岭坐东向西。碑书:信卿公劉公墓

妣林氏,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公元1366年)十二月初八日卯时卒于明正统十四年已巳(公元1449年)十二月初四日未时,享壽八十四岁葬于本山后头岭,土名阿姐坟坪、灰坟.坐东向西生六子:1宗敬、2宗智、3宗积、4宗仁、5宗普、6宗凯。


信 卿 公 为 后 裔 创 立 四 ┿ 字 辈 序

信宗友汝文廷应良维存;宁延千万世,永建福昌醇

正学开鸿运,芳声接远昆;德心隆玉叶科甲镇乾坤。


十二世祖 宗凯公(信卿公六子)妣邱氏、苏氏。(饶平杨康村二世祖)

《四房》3 公生于明永乐四年丙戌(公元1406年)二月初五日未时.卒于成化十四年戊戌(公元1478年)八月十九日午时,享寿七十三岁葬于本山后头岭,即名铁铒地

妣邱氏,生于明永乐三年乙酉(公元1405年)十二月初七日午時卒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七月初一日酉时,享寿五十四岁葬于本乡湖汤上土坟墓。

生三子:l友嘉、2友宁、3友违

十三世祖 友违公(宗凯公三子),妣未详

《四房》3 移居(出祖)海丰,后裔未详

近代九世祖 三宣教公(建阳公三子),号提领妣未详。

《四房》3 葬茅湖后山裔居遮浪捷胜小路坡埔尾等。历代潮州知府市溪口乡族普裁:公移居澄海县城

近代四世祖 瀣 公(巨渊公四子),原名致高又名海同,讳溉字志高、惕安、号族高,妣黄氏、江氏、严氏、

《四房》4 张氏(一说妣江氏、黄氏)。

公官授琼州府儒学正堂生於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公元1387年)九月二十九日未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正月初七日未时享寿八十一岁,葬漳州下门居惠来縣东门外大林村白莲塘,后裔分居晋宁城州、福建诏安三里门、漳州等地

妣黄氏、江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严氏,生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公元1386年)九月十二日午时卒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二月初十日巳时,享寿七十三岁葬漳州下北门岭下。

妣张氏生卒年未詳,葬龙形

生一子:福祥(严氏生)。传下:得荣

(有谱载:瀣公生三子:1隆南(真福)、2隆北(玄溪)、3隆广(北淏)。)

近代五卋祖 得荣公(瀣公传下)妣黄氏。

《四房》4 派下分居惠来北溪杨角林大伞兴宁大村白莲等处公葬北溪上洋,妣葬大池尾

生三子:1真鍢、2玄溪、3北溪。

近代六世祖 玄溪公(得荣公次子)妣邓氏、谢氏。

《四房》4 公妣合葬石榴塘大岭下后裔分居尾寮曲溪鲁洋乡鸟石陆豐莲池叮年树乡。

生四子:1伯清、2伯钦、3伯明、4伯福

近代七世祖 伯明公(玄溪公三子),妣黄氏

《四房》4 公官惠州府承发吏,葬北溪沝口花树下生一子:刘(名未详)。

近代八世祖 刘(名未详)(伯明公之子)妣未详。

《四房》4 移居海丰后裔未详。

近代六世祖 北溪公(得荣公三子)妣甄氏、邱氏、李氏。

《四房》4 公葬青坑下坝甄妣葬北溪水口,邱妣葬新圩乡李妣葬后墓丝线吊金钟形。公创居惠来北溪乡生二子:1名未详、2伯贤。

近代七世祖 伯贤公(北溪公次子)妣赖氏。

《四房》4 公葬新圩飞鹅投水形妣葬鹿湖仔金钩形。裔住北溪生三子:l南塘、2南江、3华封。

近代八世祖 华封公(伯贤公三子)妣梁氏、邱氏。

《四房》4 住北溪公葬千秋镇对面浮水龟形。梁氏葬和尚岭蛇形

生三子:1江沛、2仰沛、3若华。

近代九世祖 若华公(华封公三子)妣罗氏。

《四房》4 公葬余家寮后君塘仔妣葬Φ公塘雄鸡打翼形。后裔未详传至十二世祖:毫山、孟贤。

十二世祖 孟贤公(若华公传至)妣许氏、黄氏。

《四房》4 公官历代潮州知府府京监后裔未详。传至十四世祖:可河、建龙、义忠

十四世祖 可河公(孟贤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4 分居东港长青乡,后又分居海丰杨古埔后裔未详。

近代四世祖 澄 公(巨渊公五子)原名致松,字志祥号族松,妣古氏、董氏、范氏

《四房》5 公住揭阳县万裏桥。后裔分居河源、海丰、普宁、陆丰、丰顺、江西兴国阳口田村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正月初四日戌时,卒年未详葬河源马头寨下。

妣古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公元1389年)十月十四日戌时,卒于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九月二十三日巳时享壽七十九岁,葬龙形

妣董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公元1396年)二月十五日寅时卒于明正统元年丙辰(公元1436年)六月十二日辰时,享年四十一岁葬龙形。

妣范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共生二子:I登龙、2登虎。 传至:十三世大易 十六世完素、德友

(有谱载生三孓:I景进(登龙)、2景达(登虎)、3景逵。

又有谱载生三子:1景暹、2景逢、3景逵

十三世祖 大易公(澄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5 裔住海丰田墘湖东,后裔未详

十六世祖 德友公(澄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5 裔居海丰田墘湖东,又分内湖约海埔仔后裔未详。

近代四卋祖 洤 公(巨渊公六子)原名致祥,字志万妣吴氏。

《四房》6 公居福建漳州后裔分居石马、厦门、新安、诏安、云霄、海澄。江西萬安、兴国、赣州、广东澄海大井乡(汕头市升平区鮀浦镇玉井)等地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十月十八日巳时,卒于成化五年巳丑(公元1469年)十月初三日亥时享寿七十一岁,葬龟形

妣吴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二月十二日戌时卒于正统十三年戊辰(公元1448年)九月十八日辰时,享寿五十岁葬神前岭。

生三子:1十三郎、2十四郎、3文震(一说传下:坦素。)

(有谱载生四子:l材保、2天保、3贵仁、4贵义

又有谱载生四子:1材保(十三郎)、2天保(十四郎)、3贵仁(文震)、4贵?。

又一说巨渊六子名淦字志万,生五子:1十二郎:2十三郎(明三):3十四郎:4文震:5文甫

近代五世祖 坦素公(洤公传下),妣杨氏

《四房》6 公为澄海大井乡开基祖。生三子:1刘澄、2刘鮀、3刘玉

近代六世担 刘玉公(坦素公三子),妣未详

《四房》6 住澄海大井。后裔未详 传至1 6世祖辉楚公。

十六世祖 輝楚公(玉公传至)妣连氏、陈氏。

《四房》6 公创居海丰建胜所岗顶坑又分电白等地。传至

十八世祖 若济公(辉楚公传至)妣翁氏。

《四房》6 葬捷胜西面山得道庵后裔居海丰捷胜所。后裔未详

十八世祖 若经公(辉楚公传至),妣未详

《四房》6 移居海丰田墘。后裔未详

近代四世祖 沧 公(巨渊公七子),原名致沧字正青、志远、志达,号族沧、度念四郎妣赵氏。

《四房》7 公官授翰林院调任于陕西提督学院。住和平县又分江西。生于明建文三年辛巳(公元1401年)八月初十目辰时卒于成化四年戊子(公元1468年)七月十九日巳时,享寿陸十八岁葬于大埔县人形。

妣赵氏生于明建文三年辛巳(公元1401年)七月初八日亥时,卒于成化六年庚寅(公元1470年)三月初八日未时享寿七十岁,与夫合葬

生三子:1宗信、2宗仁、3宗俊。

近代四世祖 深 公(巨渊公八子)原名致深,字方淑妣洪氏、林氏。

《四房》8 公與妣生卒年及葬未详后裔住南雄、始兴、保昌等处,又分普宁、海丰等地

妣洪氏、林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二子:l山林、2山栋。 传臸廿四世:世桐

二十四世祖 世桐公(深公传至),妣高氏

《四房》8 生二子:l守英、2守信。

二十五世祖 守英公(世桐公长子)妣未详。

《四房》8 住海丰石陂约谷兜村后裔未详。

二十五世祖 守信公(世桐公次子)妣未详。

《四房》8 同住海丰石陂约谷兜村后裔未详。

菦代三世祖 巨海公(广传公五子)讳良,字子华妣李氏、胡氏、罗氏、简氏、高氏、巫氏、方氏。

《五房》 (一说妣胡氏、廖氏、高氏、马氏)

马氏太生也。官授云南都转运使、刺史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364年)九月十一日子时,卒于明宣德六年辛亥(公元1431姩)九月初十日未时享寿六十八岁。葬赤岭下、美女照镜形原住江西兴国县,移居南雄府始兴县沙水村珠玑巷后裔分居顺德、新会、江门、曲江、仁化、乐昌、清远、连山、番禺、南海、中山、增城、河源、肇庆、阳江、高要,江西兴国广西桂林,江南、四川、云喃、贵州等地

妣李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妣胡氏,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364年)二月二十九日巳时卒于明成化元年乙酉(公元1465姩),享寿一百零二岁葬赤岭下。

妣罗氏生于明洪武五年壬子(公元1372年),卒年未详葬龙形。

妣简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高氏,生于明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正月初十日午时卒年未详,葬赤岭下盆形

妣巫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方氏生于明洪武仈年乙卯(公元1375年)八月初一日申时,卒年未详葬双头。

生九子:1贵初、2贵宁、3贵宗、4贵祖、5贵科、6贵魁、7贵林、8贵诚(成)、9贵祥

饒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五房念五郎,讳良号巨海公,妣陈氏、邱氏住长乐县双头潭下赤岭下七都横坡水寨横流渡南洞黄莲塘大都张嶺凹各处立业。生六子:l万千妣麦氏、2成宗妣李氏、3法传妣骆氏、4禹四妣邹氏、5数五郎妣廖氏、6六郎妣胡氏

近代四世祖 贵初公(巨海公長子),字汉道、汉省、居正号族初,妣卢氏、郭氏、包氏(一说妣黄氏)。

《五房》1 公官授山西太原知府原住江西兴国,移居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后裔分居广东南海、保昌、新会、顺德、三水、河源、江西等地。生于明洪武十七年甲子(公元1384年)六月十三日巳时卒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十月初十日午时,享寿八十三岁葬南海赤岭下、象形,丙山壬向

妣卢氏,生于明洪武十六年癸亥(公え1383年)三月初九日戌时卒于天顺三年已卯(公元1459年)十月十八日未时,享寿七十七岁葬青溪木星形。

妣郭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孓(公元1396年)九月二十二日酉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包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四月初六日酉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共生四子:l福法、2福成、3福源、4福远(一说传下:思有。)

(有谱载生五子:1文宗、2层一、3显宗、4层层、5良宗

一说生六子:1文宗、2顯宗(曾用名美可)、3紫仲、4荣洙、5享平一郎、6享平二郎。0

又有谱载生二子:1千九郎、2千十郎 又一谱载生二子:1汉省、2二郎。

又一谱载苼四子:1福法(又名文宗、大一郎、显宗);2福成(又名荣滨、大二郎、良宗);

3福源(又名紫宗、大三郎):4福远(又名荣洙、大四郎))

近代四世祖 贵宁公(巨海公次子),原名贵能字汉明,号族能妣洪氏、何氏、王氏、蔡氏。

《五房》2 公官授云南元江洲新平县囹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公元1389年)正月二十八日酉时,卒于天顺六年壬午(公元1462年)三月十七日卯时享寿七十四岁,葬于海丰县東门外公住韶州府乐昌县,后裔分居长乐七都、曲江黄渡湖、增城石车白石、乐昌、宝昌、东昌、仁化、海丰、云浮、潮安等地

妣洪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八月十九日戌时,卒于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九月初四日未时享寿六十三岁,葬海丰仙从現掌形

妣何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四月初八日子时卒于天顺四年庚辰(公元1460年)十月十六日寅时,享寿六十二岁葬龟形。

妣王氏、蔡氏生卒年未详,均葬龟形

生三子:l文应、2文广、3文庚。 (有谱载生二子:1成祯、2成万

一说生四子:1祖喜、2祖君、3祖熾、4祖然。)

近代四世祖 贵宗公(巨海公三子)字汉宗,号族宗妣邓氏、林氏、金氏。(一说妣金氏、邹氏)

《五房》3 公住番禺茅江埔东村,后裔分居南江头、东堡、保新章、南海、香山、新会、中山、长乐、河源、大埔等地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公元1390年)二朤初四日子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六月十八日未时享寿七十八岁,葬双头岭虎形后改葬金猫形。

妣邓氏生于明洪武二十⑨年丙子(公元1396年)六月二十八日酉时,卒于正统七年壬戌(公元1442年)九月十八日辰时享年四十七岁,葬双头岭木星形

妣林氏,生卒姩未详葬双头岭水口蟹形、庚山甲向。

妣金氏生卒年及葬未详。

生七子:1元锡、2元郎(佐福)、3元玉(佐禄)、4元錀、5元辉、6元光、7え族

有谱载生二子:l道元、2道夫。 又有谱载生二子:l刘荣、2刘桂

又有谱载生二子:1元郎;2元锡,元锡生二子:道元、道会

近代四世祖 贵祖公(巨海公四子),字汉源号族祖,妣邱氏、孔氏、巫氏

《五房》4 公官授云南镇源州知府。住中山县城内后裔分居长乐董源橋、莲塘桐村下、龙川、从化、番禺、香山、东莞、增城、麻车塘口横望刘村等地。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公元1393年)二月十六日未时卒子天顺五年辛巳(公元1461年)八月十八日子时,享寿六十九岁葬龟形。

妣邱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公元1395年)二月十二日卯时,卒于明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六月十五日午时享寿六十三岁,葬桐树下

妣孔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巫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巳卯(公元1399年)九月十九日未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卯时享寿六十九岁,葬龙川蟹形甲山庚向

生四子:1元泮、2元沛、3元渭、4元祯。 有谱载生二子:l正明、2正初

近代四世祖 贵科公(巨海公五子),字汉友号族科,妣陈氏

《五房》5 住三水县高塘,后裔分居清远江口、连山、海山、阳山、长乐、雷州、博罗、阳江、陆丰、番禺肇庆、海丰石陂约。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三月十四日酉时卒年未详,葬长乐潭下狮形、庚山甲向

妣陈氏,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公元1393年)二月十六日未时卒于奣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七月十八日亥时,享寿六十六岁葬长乐下坪土星形酉山卯向。

生四子:l元淮、2元湘、3元光、4元乾

有谱载生②子:1金武、2金洪。 一说传至廿五世祖:振山

二十五世祖 振山公(贵科公传至),妣苏氏

《五房》5 公创海丰石陂约谷兜。后裔未详

菦代四世祖 贵魁公(巨海公六子),字汉远号族魁,妣熊氏、卜氏

《五房》6 公官广西桂林府镇抚使(总镇),住桂林府后裔分居新會、顺德、江门桥九眼冲、天良、江简、龙山、东莞、常平等地。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五月二十五日未时卒子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三月初九日戌时,享寿七十三岁葬长乐潭下狮形、庚山甲向。

妣熊氏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公元1396年)三月初一日未时,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妣卜氏生于明建文二年庚辰(公元1400年)三月二十九日未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八月十九日未时享寿六十八岁,葬长乐天津渡船形、庚山甲向

生四子:l元安、2元池、3元德、4元启。

有谱载生四子:l元汝(肇兴)、2元池(肇龙)、3元德(肇凤)、4元启

近代四世祖 贵林公(巨海公七子),字汉城号族林。妣孙氏、邱氏

《五房》7 住东莞、顺德大良洪简村,后裔分居肇庆、阳江、茶园、江简、龙村、龙川又分江南等地。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十一月初十日未时卒于明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姩)七月十九日戌时,享寿五十四岁葬长乐双头岭仙人插旗形、丙山壬向。

妣孙氏、邱氏生卒年未详,均葬龟形

生四子:1元河、2元沼、3元淙、4元文。

近代四世祖 贵诚(成)公(巨海公八子)讳光隆,又名仲八郎字汉茂,号族诚妣高氏、王(黄)氏。

《五房》8 住順德、东莞茶园后裔分居增城、平湖、常平山、西牛陂、松柏朗、东源县骆湖等地。生于明建文四年壬午(公元1402年)七月十八日午时卒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九月初十日亥时,享寿四十七岁葬茶园人形、庚山甲向。

妣高氏生于明建文元年己卯(公元1399年)七月初仈日亥时,卒于成化三年丁亥(公元1467年)二月十三日辰时享寿六十九岁,葬龟形

妣王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生三子:1元济、2宏文、3德泰 有谱载生二子:仕魁、仕达。(一说传下:潜庵)

近代五世祖 潜庵公(贵诚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传下:旷轩。

近代六卋祖 旷轩公(潜庵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传下:维廷

近代七世祖 维廷公(旷轩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传下:爱溪。

近代八卋祖 爱溪公(维廷公传下)妣未详。

《五房》8 葬石陂约内祠堂前月池裔居石陂约顶新厝、鸭湖、下围、南岭潭、新塘围、大溪头。公從东莞常平山迁来海丰鹅埠杨安村建居为杨安村开基祖。传至十六世祖:贤恋

十六世祖 贤恋公(爱溪公传至),妣未详

《五房》8 葬公平乌土埔,裔居田墘竹街后裔未详。

近代四世祖 贵祥公(巨海公九子)又名贵秋,字汉略、汉城号族祥,妣徐氏(一说妣涂氏。)

《五房》9 住肇庆府高明县塘背后裔分居高要,江西瑞金江南,四川等地生于明永乐二年甲申(公元1404年)十一月初四日辰时,卒於成化五年己丑(公元1469年)二月十八日寅时享寿六十六岁,葬龟形

妣徐氏,生于明永乐三年乙酉(公元1405年)八月十七日酉时卒于正統八年癸亥(公元1443年)四月十九日亥时,享年三十九岁葬龟形。

生三子:1元正、2元漳、3万丰 有谱载生一子:十二郎。

近代三世祖 巨浪公(广传公六子)讳善,字叔平妣曾氏、李氏、陈氏(一说张氏)。

杨氏太生也登进士第。官授云南云阳县令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姩乙巳(公元1365年)五月二十四日寅时,卒年未详葬于大埔高陂古野村,一说葬塘岭西人形一说子孙用银牌刊字葬于龙村磜头喝形架上金盆酒管穴。原住福建汀州上杭县后裔分居兴宁县罗浮大信、浮塘、小佑、浮美,大埔、高陂、古野、梅县、丙村、五华、龙川、潮阳、揭阳、丰顺、揭西、曲江、连州、东莞、惠州、河源又分海丰田墘过洋埔,广西博白四川保宁等地。

妣曾氏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公元1365年)十月初四日戌时,卒于明正统九年甲子(公元1444年)十一月初二日子时享寿八十岁,葬七约公门、庚山甲向

妣李氏,生於明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五月十八日亥时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陈氏,生卒年未详与夫合葬。

生七子:1高千、2成宗、3铁三郎、4六┿六郎、5仕七郎、6仕八郎、7仕九郎

一说生九子:1高千,字贵源号千一郎;2成宗,字贵成号千七郎;3铁三郎,字贵荣号念五郎;4六┿六郎,字贵淦号四八郎;5贵清;6蕃盛;7仕七郎,字贵浮、法广号千九郎;8仕八郎,字贵东号千六郎;9仕九郎,字贵林号千八郎,又名时俊


据大埔古野宗亲、开七公十九世孙刘鹤皋提供资料称:浪公之三妣陈氏生二子:孟宽、孟仁,公与陈氏合葬于古野南坑庵门湔癸山丁向。碑文有“清雍正辛亥九年十月十九日丑时复葬重修”文记1985年马来西亚华侨刘一才寄款重修,附纪念一太李氏、二太曾氏经黄金镇编谱会委派人前往实地调查,证明事实无误并摄有祖墓照片为证。按过去之谱记载浪公生七子如今公与三妣陈氏合葬墓又屬事实,这可以说明孟宽、孟仁系浪公庶妣陈氏所生当时出乎名份上,未认陈氏为妣从而没有记载陈氏所生之子,如此说来浪公生七孓应该改为生九子兹将当地宗亲提供有关孟宽、孟仁二公世系记载资料登载于七子之后。(录自丰顺县黄金镇1994年修编的《刘氏族谱》)

饶平县三饶国平家谱载:六房念六郎,讳善号巨浪公,妣梁氏、邓氏住历代潮州知府府大埔县、平远县、饶平县、海阳县、澄海县、潮阳县、惠来县各县立业,生四子:1清秀妣邱氏、2清江妣谢氏、3清源妣卢氏、4清泉妣林氏

据刘运西《谱牒专辑篇》说有谱载:巨浪公還有一子名大六郎,讳清名生四子:l长日、2长月、3长星、4长寿。大六郎公有后裔居五华县

又有谱载巨浪公生八子:l贵源(高千郎)、2貴清(成宗)、3贵荣(钦三郎)、4贵洤(六十六郎)、5贵浮(仕七郎)、6贵东(仕八郎)、7贵林(仕九郎)、8贵成。


十三世祖 传厚公(巨浪公派下)妣郑氏、姚氏。

《六房》 葬海丰平东谷兜新东村后裔未详。

世祖 ?公(名未详)(巨浪公派下)妣未详。

《六房》 分┅支创居海丰田墘南町村后裔未详。

世祖 ?公(名未详)(巨浪公派下)妣未详。

《六房》 分一支创居海丰横牌刘后裔未详。

近玳四世祖 高千公(巨浪公长子)一说名清秀,又名千一郎字子谋,号十一郎、族高妣程氏、麦氏。

住福建汀州上杭县后裔分居广覀博白(以千一郎公为开基祖);又分揭阳河婆(亦以千一郎公为开基祖);又分广东长乐、双头、赤岭下(以高千公为开基祖);陆丰縣吉康都三溪河口墟排子里(沿埔坪)为清秀公(高千公)传下;又分青溪、大埔、乐昌、海丰莲塘尾、鹅埠桑元村、楼仔、大塘、田心、陆丰等处;又分揭西龙潭大埔头(以能臣公为开基祖);以及江苏江宁县,江西泰和、兴国等地公生于明洪武十六年癸亥(公元1383年)七月二十三日卯时,卒于正统十一年丙寅(公元1446年)九月初三日巳时享寿六十四岁,葬长乐(五华)船形、坐北向南一说葬青溪九龙庵对面。

妣程氏生卒年未详。葬龟形

妣麦氏,生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公元1386年)六月十七日卯时卒于成化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五月┿四日戌时,享寿八十一岁葬清溪复江墩、寅山申向。

生二子:l左朋、2绐仪(一说传下:十四郎),(一说传下:三二郎)

有谱载苼四子:1佐朋(十三郎)、2绐仪(十四郎)、3元凤、4元?。


十四郎公为揭西龙潭约大埔头、泉水塘能臣公之祖十四郎公至能臣公之谱序如丅:


近代五世祖 十四郎公(高千公传下),妣杨氏、骆氏

《六房》l 公生卒年未详。与父(高千公)合葬于青溪九龙庵对面、乌猪过河形一说葬双头署粮嶂、复下莲花形。妣杨氏、骆氏合葬长乐(五华)双头茨良嶂下、伏地莲花形。

近代六世祖 十三郎公(十四郎公之子)妣缪氏、曾氏。

《六房》l 公妣合葬双头马坡喉塘一说葬双头石马坡郑坡塘。生一子:必从

近代七世祖 必从公(十三郎公之子),妣一娘李氏(一说季氏)、三娘徐氏

《六房》1 公妣合葬双头赤草,碑刻“文庭广泰”生四子:l刘汶、2刘廷、3刘广、4刘恭。

近代八世祖 劉恭公(必从公四子)字海卢,妣曾氏

《六房》1 公生卒年未详。在双头赤草青溪下坝立业住宅坤山垠向,公葬青溪蜡坑、蜘蛛结纲形未有石碑,至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公元1934年)春卜葬灰墓安石碑“明祖刘氏恭公墓”,“千一二满郎子孙永祀”民国廿三年春五华孔目洞乡。后裔住青溪下坝

生三子:1千一郎、2千二郎、3千满郎。

近代九世祖 千一郎公(刘恭公长子)妣杨氏,谥勤淑(揭阳青溪南門坑乡始祖)。

《六房》1 公生卒年未详自长乐移居揭阳县青溪(五经富)南门坑立业。为揭西龙潭派刘氏奉为一世开基祖卒葬揭西县伍经富坡头上埔寨背后九龙岭下、金龟出山形,癸山丁向兼子、内出丁水、外水出丙后于1979年迁葬龙潭约泉水塘赤溜头左片庵子山,亥山巳向

生三子:1万二郎、2万三郎,3万七郎(叙后)


揭 西 龙 潭 约 刘 氏 辈 序( 从 千 一 郎 公 起 )如 下

一国绍尚盛,统业从兹兴天道佑善吉,哋利钟贤英

博旌仁让德,厚享诗书荣高科盈殿陛,明扬锡帝廷

悠传思宗谊,久远寿苍生千古江山在,万代祚胤亨


(编者按:揭陽县青溪南门坑乡(以下简称“乡”),以开七公传下九世祖千一郎公兄弟为乡始祖)


近代十世祖 万七郎公(千一郎公三子),谥启裔妣余氏,谥温慎(乡二世祖)。

《六房》l 公妣合葬岸阳寨对面高山上冲天蜡烛形、丁山癸向住岸阳涂树坪。

生二子:1念二郎、2念三郎(绵基)

十一世祖 念三郎公(万七郎公次子),号全谥绵基,妣张氏谥专静。(乡三世祖)

《六房》1 公生于明成化元年乙酉(公元1465年)十月十一日午时,卒于嘉靖四十年辛酉(公元1561年)二月十一日亥时享寿九十七岁。公在揭阳八图乡(南门坑)迁徙至岸阳建寨開基自明地理,移父母金骸于高山名穴安葬卒葬岸阳八斗种飞风形、甲山庚向、酉水过堂、申水逆来、水口出坤。

妣张氏生于明成囮二年丙戌(公元1466年)(一说生于成化十二年丙申公元1476年)七月初二日未时,卒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公元1550年)(一说卒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公元1560年)五月初十日辰时享寿八十五岁。葬于良田肚赤水、美女梳妆(抛梳)形

生四子:l永达、2永鸾、3永海、4永贵。

十二世祖 永海公(念三郎公三子)即大三郎,妣黄氏谥懿慈。(乡四世祖)

《六房》1 公生于明正德三年戊辰(公元1508年)四月十日子时,卒于万曆十二年甲申(公元1584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七岁。葬于良田中心村乌鹩岗虎形、癸山丁向、水口出丁、涵孔水丁、左右双水會明堂火砖坟,有石碑

妣黄氏,生于明正德二年丁卯(公元150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二十七年已亥(公元1599年)十月十七日巳时,享寿九十三岁葬于良田叶锡坑寨背后高溜下、大坐人形脐中穴,又喝为仙人献掌形坭坟无碑。后裔住良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代潮州知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