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句编钟的诗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描写萍乡的诗句
家园美,美在我安源。
总平巷里播火种,工人运动浪滔天,伟业永相传。&
家园美,美在武功巅。
感应天人古祭坛,行云流水伴松眠,香火续千年。
家园美,美在青溪泉。
佛祖灵光杨岐寺,古柏苍翠话刘文,天籁伴琴弦。
家园美,美在和谐间。
映日红花别样艳,青山绿水碧连天,返璞大自然。
家园美,美在我身边。
万众同圆中国梦,改革开放谱新篇,谁不尽开颜。
&&忆江南&家园美 董 晓 华
庐衡韵影鹤天堂,还有一绝顶上藏。
此境人间何处有?一排白鹤入萍乡。
萍乡高铁快如风,千里不觉到北城。
络绎不绝天下客,武功山下热腾腾。
顶峰似毯世奇观,草甸云中梦幻般。
扎起帐篷邀日月,武功山色忘家还。
绿水青山百花妍,煤城转型换新颜。
坦道网织四境畅,华楼相映百锦添。
工商繁茂民宜居,城乡秀丽邦邑轩。
丰饶沃土人文蔚,一轴两核力当先。
&&萍乡新貌 王 开 贵
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绕羊肠。
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五峰秀出云霄上,中有宝坊如侧掌。
去与青山作主人,不负法昌老禅将。
栽松种竹是家风,莫嫌斗绝无来往。
但得螺蛳吞大象,从来美酒无深巷。
&&黄庭坚 《送密老住五峰山》:
南方有古城,萍实之乡也。
纷争年代,布思想之先进;
盛世中华,扬革命之精神。
秋山雾浓,披神秘之薄纱;
清河水浅,奏悠扬之雅调。
一轮明月,收藏五千年华夏;
一方热土,孕育两百万人民。
读历史之长卷,品千古之萍乡:
无边荒草,遗忘岁月风华;
时代风沙,埋没古老故事。
彭高编钟,记忆新石器时代;
楚巫傩神,留存远古楚文化。
至东吴兴,迎孙权以祭祀;
自李唐来,立孔庙以瞻仰。
杨歧山佛教一尊,义龙洞天下一绝。
万年之中多少岁月,岂能侃侃而论;
百世之内些许情怀,难以一一尽说。
一事一物,拥有无限故事;
一草一木,隐藏多少情怀。
传唐太宗,有噩梦,
李畋公,有鞭炮以驱邪;
时科举中,拔人才,
唐进士,之新书满皇都。
辛稼轩、岳鹏举闲赋之时,
爱莲花,之名山;
文天祥、吴定高转战之间,
激乡民,之忠心。
元治之时,彭莹玉有红巾军;
红巾之变,朱元璋立明朝廷。
明清以来,有许多名人:
百世犹师,刘元卿、
乾隆进士,刘凤诰、
一甲第三,喻增高、 (请您阅读下一页)&
(作者:佚名 编辑:jddxx118)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节气> >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一:《描写柳枝柳絮的诗》
描写柳枝柳絮的诗:
白居易 【长安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白居易 【曲江早春】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用那么那么造句:
天那么高,那么蓝,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湖水是那么清,那么静。
月亮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她是那么美丽,那么善良。
母亲对孩子是那么的无私奉献,那么的无微不至。
用不管 总造句:
不管天气是多么的恶劣,他总是准时到校。
不管这次比赛是输是赢,他总是站在一旁加油,呐喊,助威。 不管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多少,我总是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 不管绕道斑马线多么麻烦,他总是遵守交通规则,从没有横过马路。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二:《描写柳树的诗句》
描写柳树的诗句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苏州柳》作者:白居易
花倚东风柳弄春。分明浅笑与轻颦。更忆当时声细细,偎人。秦筝轻衬砑罗裙。《定风波》作者:晁端礼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清江引》作者:曹德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柳梢青(柳)》作者:高观国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隋堤柳-悯亡国也》作者:白居易
短亭杨柳接长亭。攀折赠君行。莫怪尊前无语,大都分外多情。《朝中措》作者:晁端礼
粉墙丹柱柳丝中。帘箔轻明花影重。午醉醒来一面风。绿匆匆。几颗樱桃叶底红。《豆叶黄》作者:陈克
好在章台杨柳。不禁春瘦。淡烟微雨面尘丝,锁一点眉头皱。《上阳春》作者:蔡伸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杨柳枝》作者:白居易
湖岸千峰。嵌岩隐映,绿竹青松。《柳梢青》作者:程大昌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勤政楼西老柳》作者:白居易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种柳三咏》作者:白居易
暗柳烟深何处,翡翠帘栊,鸳鸯楼阁。《丹凤吟》作者:陈允平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长安新柳》作者:陈光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柳绝句》作者:杜牧
素色清薰出俗华。腊前花。轩前爱日扫云遮。几枝斜。《杨柳枝》作者:晁补之
苇萧中辟户,相映绿淮流。莫讶春潮阔,鸥边可泊舟。《寄淮上柳十三》作者:顾况
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过柳溪道院》作者:戴叔伦
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御沟柳》作者:杜荀鹤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病中诗十五首·别柳枝》作者:白居易
属城甘雨几经春,圣主全分付越人。俗眼不知青琐贵,江头争看碧油新。《献浙东柳大夫》作者:崔道融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柳边》作者:杜甫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柳枝词》作者:白居易
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东溪种柳》作者:白居易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柳》作者:方干 须教碧玉羞眉黛,莫与红桃作麹尘。为报金堤千万树,饶伊未敢苦争春。《喜小楼西新柳抽条》作者:白居易
缃桃红浅柳褪黄。燕初来宫漏渐长。任日转花梢也,倚兰屏犹未试妆。《恋绣衾》作者:陈允平
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小桥柳》作者:白居易
门前蜀柳□知春,风淡暖烟愁杀人。将谓只栽郡楼下,不知迤逦连南津。《门前柳》作者:崔珏
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题州北路傍老柳树》作者: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青门柳》作者:白居易
弱柳缘堤种,虚亭压水开。条疑逐风去,波欲上阶来。《题王家庄临水柳亭》作者:白居易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柳絮》作者:白居易
描写柳树的句子
描写柳树的诗句
赞美柳树的句子
描写春天柳树的句子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三:《柳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含非常丰富的常见意象》
柳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含非常丰富的常见意象,而柳絮作为柳的衍生,常被视为柳的附属被认为等同于柳,所以常常遭到读者的漠视。其实,在古诗中,柳絮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所在,应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象来看待。
柳絮最容易理解的义项就是和柳一起表达别离与思念,这是由于“柳”、“ 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如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了盼望离人早归的思绪。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春风吹得柳枝摆动,柳絮翻飞,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理会了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入注目的,以柳絮表达了离别之情。柳絮也被引入相思之中,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相思就如那飘飘柳絮,会毫不经意地飘上心头。
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 悠悠落地,风流缱绻,摇曳生姿。在富有闲情的诗人看来,这无疑是一种雅致。“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已道出了柳絮的神韵。“柳絮随风不拘管, 飞入洞房无人知”更是写出了柳絮的轻灵毓秀。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也尽展了柳絮淡雅的一面。欧阳修笔下的柳絮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西湖的暮春景色,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因杨花、柳絮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的特点,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极具相似性,于是柳絮又成了飘零的象征。所以 林妹妹以飞絮飘泊无定,感怀身世,发出了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哀叹。 一介孤女,寄人篱下,不在愁中即病中, 存了这样的心思也是难免。及后一句“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真是字字锥心泣血, 令人不忍卒读。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用了比喻,就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杨花、柳絮飞舞之时春色将老,人们自然会联想大好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如“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中,梅花、柳花作为个体生命的象征,经不住时间的吞噬,只能任其零落,任其吹散。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其意内函是词人在杨柳如烟、杏花盛开的明媚春光中看到,无论多么美好的春天,终将归去。女人最怕风吹柳絮,因为“柳絮飞尽春将老”,故红楼梦中林黛玉在《柳絮词》说“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谷雨”前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但那个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大自然仍一派萧瑟,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意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因而,“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悲凉的感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所以“柳”也常作示愁的凭借,不单是指称离愁。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无边的愁绪正如柳絮漫天飞舞!
另外是指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曾巩的《咏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罚。现实生活
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很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
柳絮常被人视为轻薄无根的东西。唐代杜牧曾有诗曰:“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女诗人薛涛的《柳絮》写道“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诗注多认为乃是薛涛自慨身世:飘零无依,飘泊无定。但细细玩味,未尝不是借杨花柳絮批评轻薄不专情者。又因为柳絮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人们还称感情不专用情不一的女子为“水性杨花”! 此外,在屈大均的笔下,柳絮就款款深情了。屈翁山以柳花的轻扬远飞,喻其志同道合的爱妻,随他从北方跋涉数千里回到广东的故乡:“愿作柳花飞,随郎还故乡”(柳枝词);王维的《酬郭给事》说:“洞门高阁霭余辉,桃李阴阴柳絮飞。”柳絮能飞向四面八方,喻郭给事桃李满天下。一个 “飞”字,盛赞郭氏门生故吏皆飞黄腾达,,,,
综上所述,“柳絮”的诸多义项都是“柳”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应把“柳絮”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意象来看待。对这一意象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有助于古代诗歌的阅读!
杨柳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古典文学中以杨柳为题材的诗词赋作数量非常可观,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方面,据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共有十八首咏柳诗,据北大《全唐诗》《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全唐诗》中有约四百首咏柳诗,《全宋诗》中约有二百五十首。在词方面,据清《古今图书集成》统计,共有六十三首咏柳词。在众多的咏柳作品中,吟咏杨花柳絮的作品也相当可观。在《全唐诗》约四百首咏柳诗中,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有二十二首,占百分之五点六;在《全宋诗》近二百五十首咏柳诗中,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为五十四首,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另据《四库全书》金至元和明清别集统计,金至清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有七十八首。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六十三首咏柳词中,有杨花柳絮词十九首,占百分之三十点二。在众多的咏柳作品中,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白居易?刘禹锡之间关于杨柳枝词的唱和,传为文坛佳话,对后世《柳枝词》的创作影响深远。苏轼的《水龙吟o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和周邦彦的《兰陵王o柳》分别是词中吟咏杨花和杨柳的名篇。从以上咏柳作品的数量和作家广泛参与的程度,可以看出杨柳题材和杨柳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
柳絮是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柳絮题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杨柳主要由柳枝?柳絮?柳叶构成。柳枝细长柔弱,微风吹来,摇曳多姿,柳树在风中的迷人姿态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诗经》中就出现了“杨柳依依”的经典描写。时至汉魏,柳树开始作为独立的表现对象进入文人的视野,出现了杨柳赋创作的高潮,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魏文帝曹丕?王粲?繁钦?应?都写有《柳赋》,这些柳赋中,主要侧重于对柳树枝?干?叶的铺陈描写,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供人们乘凉的实用价值。随着杨柳赋的出现,咏柳诗在六朝也相继出现。相比较而言,人们对柳絮的关注则比较晚。时至晋代,才出现第一篇吟咏柳絮的赋作,即伍辑之《柳花赋》:“步江皋兮骋望,感春柳之依依。垂柯叶而云布,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飘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名。”虽不是单纯地描摹柳花,也涉及到柳的枝?叶,但这是首次以柳絮赋的形
式对柳絮的色彩?姿态进行较为形象的描摹,对柳絮诗的出现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在柳絮赋出现的相当长时期后,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
柳絮首先是作为春天的意象出现的。柳絮作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咏春诗中,如“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梁庾肩吾《春日诗》),“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这里柳絮同桃花?梅花一样都是春天的风景。在六朝至初唐的乐府《折杨柳》中,柳絮作为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如张正见《折杨柳》:“杨柳半垂空,袅袅上春中。枝疏董泽箭,叶碎楚臣弓。色映长河水,花飞高树风。莫言限宫掖,不闭长杨宫。”此诗对杨柳的枝?叶?色?花和总体的姿态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并没有凸现柳絮,只是对柳絮进行了直接的叙述,没有用任何修辞手法。江总《折杨柳》:“万里音尘绝,千条杨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天岭雪。春心自浩荡,春树聊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这里,柳絮和柳枝一样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并且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白雪喻柳絮。
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杨 柳题材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不仅开创了乐府《杨柳枝》组诗的创作,还写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刘禹锡有四首吟咏柳絮的词,即《柳花词三首》和《柳絮》一首,白居易有《柳絮》一首,对柳絮的色彩?姿态?神韵进行了全面形象的描绘。刘白之后,咏柳絮之作渐多,如杨巨源(又作张乔)的《杨花落》,薛能的《咏柳花》,张祜?吴融?齐己各有一首《杨花》,杨凝?雍裕之?李中?罗邺?薛涛各有一首《柳絮》,还有孙鲂的《柳絮咏》。时至宋代,杨花柳絮题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代约有二十二首咏柳絮诗,在唐诗近四百首咏柳诗中占百分之五点六,宋代约五十四首咏柳絮诗,在宋诗近二百五十首咏柳诗中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六,无论在相对数量还是绝对数量上,宋代咏柳絮诗都远远多于唐代咏柳絮诗。并且,宋代咏柳絮诗在深度上也较唐代更进一层,主要体现在对杨花柳絮的摹写不再停留在较为浅层的物色神韵上,而是向更深层次发展,挖掘杨花柳絮的人格意义,那就是以君子比德的观念关注柳絮,把柳絮贬为“风流之花”和“颠狂之花”。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咏杨花柳絮之词,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苏轼《水龙吟o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不仅抓住了杨花“似花非花”的生物种性特点,而且还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花思妇般的悲情神韵。宋代之后,历经元明清,吟咏柳絮之作大概有八十首,为数不算少。中国古典文学中为数不少的咏杨花柳絮之作,构成了咏柳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部分优秀的咏柳絮作品成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综观历代咏柳絮之作,人们对柳絮的审美关注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是柳絮作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象征,更是暮春的标志;二是柳絮作为花,文人对其色彩?形状?姿态?韵味的审美把握。人们对柳絮的审美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
杨柳作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表征,这在文学上早有体现,梁元帝就有“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的诗句。柳枝?柳絮作为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杨柳成为春天表征的重要原因,但同为春天的物候表征,二者有很大不同,柳枝发芽是初春的标识,而柳絮纷飞则是暮春的标志,这在诗中也多有体现。杜审言(一作韦应物)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初春时节,梅柳先于桃李等其他花木发芽吐绿,昭示着春天的到来。柳絮飘飞,则意味着春天的离去,如“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白居易《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绿野芳城路,残春柳絮飞”(刘禹锡《洛中送崔
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另外,杨花柳絮是杨树柳树的种子,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扬,形似棉絮,故名柳絮,又叫杨花?柳花。杨花柳絮常被当作杨树柳树的花朵,与群芳比长校短,如“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杨巨源《杨花落》),“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吴融《杨花》)。而柳枝重在其为木,柳树经常与梅树?桃李相组合,作为春天的标识;与梧桐相组合作为庭园故乡的象征;柳树的荣枯有时常与松柏的四季常青相对比,柳作为顺乎天理?行四时之令的表征;柳的望秋而零与松柏的经冬不凋相对比,柳又成为无节操士人的象征。柳作为树木的审美内涵,较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柳花作为花卉,受到的关注并不多。而从杨花柳絮的角度关注柳,考察柳絮的物色特征与审美情蕴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的意义。
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比喻雪花为后人称道,反过来,以飞雪比柳絮同样恰到好处,所以被后人反复使用。以雪拟絮,主要侧重于形似。随着人们审美认识和艺术表现技巧的提高,对柳絮的吟咏不仅重其形似,还着意挖掘其神韵,正如邹只谟《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③
一方面,柳絮的飘荡常用来象征人生的漂泊。柳絮随风飘荡,不知所处,有的落入水中,化为浮萍,随波逐流,不管是柳絮还是浮萍,都是无根之物,始终处在漂泊游荡之中,柳絮这种飘荡无依?不能自主的存在状态同人类漂泊不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生存状态很相似,所以常用柳絮象征漂泊不定的人生。这在诗词中多有体现。晚唐薛能《咏柳花》:“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以拟人的手法刻画了柳絮一生飘荡的不幸遭际。蜀中名妓薛涛《柳絮》:“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借柳絮抒发身世飘摇之感。我们知道,不管是以才艺事人的歌妓,还是以色事人的娼妓,她们都处在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很难爱人和被人爱,精神上没有归属感,随风飘荡的柳絮契合了她们的情感状态和生存状态。明于谦《杨花曲》:“垂杨飞白花,飘飘万里去。多情蜂蝶乱追随,不问依栖向何处。人生漂泊无定踪,一似杨花趁暖风。今朝马足西边去,明日车轮又向东。可怜不识归来路,一去江山千万重。杨花本是无情物,懊恼人生在客中。”(《忠肃集》卷十
一)更是贴切地描写了杨花的飘荡同人生的漂泊之间异质同构的关系。
另一方面,柳絮空中轻飘飞舞的姿态,经常同负面的道德人格象征相联系。对于女子而言,柳絮的轻飘极易让人想到女性的轻浮,柳絮则被贬为“风流之花”,水性杨花就是用来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对于男子而言,柳絮的飞舞,极易让人想到小人的得意忘形和趋炎附势,故柳絮又被贬为“颠狂之花”。我们知道,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开启了中国君子比德的传统,即把自然美同士人的人格操守相联系,认为花木的自然属性同士人的品格节操具有相对应的关系。时至宋代,由于封建道德意识的高涨和理学的兴起,文人士大夫更加注重理想道德人格的建构,对趋炎附势?轻狂放纵的小人极为不齿。君子比德意识也随之高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现在咏絮文学上,就是遗貌取神,侧重于对柳絮人格象征意义的抉发。柳絮随风飞舞?入水为萍?随波逐流的情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性杨花?朝秦暮楚的娼妓和趋炎附势?得意忘形的小人。
柳絮施诸女子的负面道德评价至迟在晚唐就出现了。在晚唐齐己眼里,柳絮为风流之花,其《杨花》:“吟咏何洁白,根本属风流。向日还轻举,因风更自由。”柳絮表面上跟雪花很相似,有雪花的素白和漫天飞舞的美丽姿态,骨子里却没有雪花的高洁品格,本质上属于风流之花。入宋以来,柳絮的审美认识越来越倾向于对其花姿神韵的人格意义阐发,体现了审美主体的人格意趣,柳絮由于漫天飞舞的轻飘姿态被贬为“不是天生稳重花”。柳絮由最初的没有多少道德评价的思妇形象转化为具有强烈道德意味的“娼妓”,柳絮这一形象的转变多出现在春情闺怨词中。韩琦为三朝宰相,是儒家道统的典型代表,在韩琦的眼里,柳絮天生不是“稳重花”。看他的三首《柳絮》《柳絮二阕》其一:“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柳絮二阕》其二:“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另外一首《柳絮》:“杨柳生花不恋枝,纷纷终日亦何依。聚来庭下为球辊,散向空中作雪飞。闲共落英浮远水,静和幽蝶舞斜晖。见君方惜春难住,忍纵轻狂搅扰归。”柳絮在空中随风飘荡,本来是被动的,在这里却变成搅扰春归?扰人思绪?轻狂放纵?招蜂引蝶的轻薄之花,道德评价意味颇为浓厚。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堪笑杨花太轻薄”(宋曹勋《题泉州延福寺壁》),“轻薄杨花芳草岸”(宋吴锡畴《晚春》),“莫怨身轻薄,前生是柳花”(元宋无《萍》),等等,都认为杨花是轻薄之花。
柳絮施诸男子的负面道德评价要早一些,从杜甫就开始了。杜甫《绝句漫兴》:“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在这里,柳絮同桃花一样为轻薄之花,颠狂嚣张,得意忘形。杜甫还有“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送路六侍御入朝》,柳絮虽比绵白,却没有绵实用,华而不实。另有李绅的 “愁见花狂飞不定,还同轻薄五陵儿”(《杨柳》),这里柳絮又是轻薄之人的象征。宋代对柳絮的负面道德评价,主要是延续了杜甫所挖掘的柳絮“颠狂”的一面,如“桃花轻薄柳花狂”(宋陆游《春日》),“颠狂到底风流在,又化浮萍漾绿波”(宋何梦佳《柳絮》),“为见春风不久归,颠狂上下弄晴晖”(宋吴锡畴《杨花》),“颠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宋陈与义《柳絮》)等等,基本上都是抓住了柳絮“狂”的特征。宋代以后,关于柳絮为“风流之花”和“颠狂之花”的评价很多, 如“杨花不解留春住,空逐东风上下狂”(明于谦《残春漫书》),“恃何颜色漫狂颠,虽取花名未感怜”(明沈周《杨花》),“摇落多情客,颠狂薄命身”(清陈廷敬《杨花》),等等。甚至认为柳絮没有绵的用处,不配叫柳绵,没有瑞雪兆丰年的功劳,也不配以飞雪相比,因为“方绵不足装衣用,拟雪曾无利麦功”(《戏咏柳絮》引清《御制诗集》),“曾无些用处,也自擅浮名”(《柳絮》引清《御制诗集》),只是徒有虚名而已。综上所述,柳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意象和题材。作为春景,柳絮飘飞是暮春的表征。作为春花,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柳絮首先是作为春天的意象出现在咏春诗中,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此后,吟咏柳絮之作愈来愈多,柳絮题材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人们对柳絮的审美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以飘雪拟柳絮主要侧重于柳絮的“形似”,随着审美认识和表现技巧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把握柳絮的神韵,并赋予柳絮一定的人格象征意蕴
杨花柳絮作为花卉,同一般花卉有很大的不同。杨花跟柳絮很相似,二者都是柔荑花序,果实中的种子附生白色绒毛,成熟时随风飞舞,杨树柳树就是靠杨花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方的。此外,杨花是靠风力传播花粉的,属于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比较小,大都没有鲜艳的花被,没有浓郁的芳香。不像其他桃李之花大多属于虫媒花,靠昆虫传播花粉,大都有鲜艳的花被和浓郁的芳香。我们知道,一种花卉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最重要的是它绚丽的色彩?宜人的芳香?动人的姿态以及由此带来的风姿神韵,正如园艺学者认为,花之美在于“色?香?姿?韵”①。而杨花柳絮是素白之色,无味无香,它没有普通花卉所具有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沁人心脾的芳香,从常理上说似乎不能称得上“花”,但柳絮又叫“杨花”?“柳花”,正如苏轼所说“似花还似非花”。 说它是花,主要是因为杨花柳絮为白色绒毛状,质地轻柔,小且繁多,随风起舞,状若飞雪,柳絮飞雪的溟蒙姿态同一般花姿神韵相比毫不逊色。桃李莲桂之花,虽有绚丽的色彩和诱人的芳香,却经不起狂风的摧残,一旦狂风乍起,这些花朵纷纷吹落,零落成泥,香消玉殒。杨花柳絮却不同,它们只有借助风才能繁育播种,正如吴融所言“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吴融《杨花》)。另有王安石《暮春》:“无限残红著地飞,鸡头烟树翠相围。杨花独得春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所以杨花柳絮不像其他花卉以色香取胜,而是靠在风中自由飞舞的姿态取胜的。柳絮在风中的迷人姿态很早就被人注意到。《晋书o烈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弈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②谢道韫用风中飞舞的柳絮形容漫天纷飞的雪花真是恰到好处,就连喜怒不溢于言表的谢安也为之动容,不禁高兴起来。自谢道韫之后,柳絮与雪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人咏雪时以飞絮拟之,咏絮时以飞雪拟之。究其缘由,柳絮与雪在以下两方面相似:一是颜色,两者都是素白之色;二是姿态,两者在空中飞舞的姿态。历代咏柳絮词大都从这两方面着手的。
先看柳絮的颜色。柳絮为素白之色,以白雪拟飞絮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叶似镜中眉,花如关外雪”(韦承庆《折杨柳》),“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花今吹作蓬莱雪,曲旧得于关塞人”(梅尧臣《柳絮》)。以白雪拟飞絮虽然很恰当,但是用得多了就觉得淡而无味,不能引起新鲜的审美感受。白居易《柳絮》:“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阳春二三月,柳絮漫天飞舞,落在人身上,把头发都染白了,柳絮是白色,又是暮春的标志,柳絮飘飞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年华的消逝,生命的衰老,所以诗人希望柳树上的黄莺给杨花捎信,让她把春风绊住不让春归。这里以柳絮之白比喻头发之白,别出心裁,不落窠臼。类似的还有雍裕之《柳絮》:“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人们常以霜雪喻白发,柳絮似雪,便以柳絮暗喻白发,虽然柳絮空中飞舞,轻盈可爱,但它使人想起人花白的头发,生命的衰老,所以人们还是不希望柳絮飞到自己头上来,同白居易《柳絮》有异曲同工之妙。张祜《杨花》:“散乱随风处处匀,庭前几日雪花新。无端惹著潘郎鬓,惊杀绿窗红粉人。”正因为柳絮为素白之色,落在人头上就像白发一样,柳絮落在美男子潘安的头上,使得喜欢潘安的女孩子们大吃一惊,还以为潘安一下子华发丛生呢。以柳絮喻白发突破了以白雪拟柳絮的窠臼,使人耳目一新,可谓形神兼备。另外,柳絮的素白之色还被赋予一定的人格象征意蕴。如吴融《杨花》:“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氵蒙氵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如上所述,杨花是风媒花,靠风
来传播花粉,繁育播种,所以没有鲜艳的色彩和诱人的芳香,这是杨花的生物种性特征,但吴融却赋予杨花一定的人格象征意义,认为杨花的素白之色是杨花不愿与众芳争奇斗艳的表现,众芳在风中纷纷凋零,杨花却在风中自由飞舞,杨花成了不同流俗?品行高洁之花卉。
再看柳絮的姿态。柳絮微小繁多,暮春时节,其漫天飞舞的姿态常常会撩乱人的思绪,且柳絮的“絮”同思绪的“绪”谐音,更使人思绪万千。如刘禹锡 《柳花词三首》之一:“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柳絮又是春天的象征,是引发春情的触媒,极易使人起相思之情,柳絮的繁多常用来比喻相思的绵密。相思而不得,极易引发春愁,柳絮又成了引愁之物,文学中常常以柳絮比喻闲愁,如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是以具体的物象“满城风絮”比喻抽象的闲愁,以柳絮之繁多喻愁之多?愁之广。又如“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冯延巳《鹊踏枝》), “闲愁多似杨花”(史达祖《西江月o闺思》),等等,都是以柳絮喻闲愁。
柳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意象和题材。作为春景,柳絮飘飞是暮春的表征。作为春花,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柳絮首先是作为春天的意象出现在咏春诗中,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此后,吟咏柳絮之作愈来愈多,柳絮题材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人们对柳絮的审美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以飘雪拟柳絮主要侧重于柳絮的“形似”,随着审美认识和表现技巧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把握柳絮的神韵,并赋予柳絮一定的人格象征意蕴。柳絮的素白之色是柳絮不愿与众芳争宠的表现,柳絮的绵密常用来象征相思的缠绵和愁绪的繁多,柳絮的姿态最受人关注,柳絮的随风飘荡常用来象征人生的四处漂泊,柳絮的轻飘让人想起女性的轻浮,柳絮的飞舞让人想起小人得志时的张狂。
(责任编辑:古卫红)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四:《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15-17课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15-17课答案
宋王庄小学木禾米竹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
虐(虐待)
铸(铸造)
抑(压抑)
虑(考虑)
涛(波涛)
仰(仰望)
二、找出文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广袤无垠)的原野
(寸草不生)的山峰
(婀娜多姿)的柳树
(不可思议)的奇迹
三、摘抄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再仔细口味一下,想一想它们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语气,把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里。
语气:A.惊叹而又疑惑;B.感叹、质问;C.敬畏、赞叹。
1.这株柳树怎么会……一方风景?(A)
2.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艰苦卓绝的努力?(C)
3.同是一种柳树,……相差何远?(B)
四、根据提示完成阅读批注。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 1.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先
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圈出关键词语,再回答.
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这是一株枝繁叶茂、生意
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
盎然的柳树 .
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用 “”画出联想的句
郁,绿得深沉子.
从“巍巍然撑立”可以体
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
会到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
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
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情景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
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念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
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
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
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
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
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象
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
命运相差何其远?
1. 照样子联想填空。
例:由“五光十色”联想到钙多色的葡萄。
由“婀娜多姿”联想到荷塘中亭亭玉立的荷花
由“漫天飞扬”联想到随风飘荡的蒲公英
2.“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生命的命运相差何其
远?”灞河柳 和 高原柳同是一种柳树,它们生活的的道路
和生命的命运最大差距表现在 灞河柳生活道路平坦,生长过程一帆风顺;高原柳饱受磨难和打击。
3.联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内容,简要地说说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付出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熬过持久的干旱,躲过更为严酷的寒冷,经历多少风雪,遭受无数雷轰电击。它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家乡灞河边的柳?写灞河柳,起到了衬托、对比的作用,更加突出了高原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六、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联想到诗词,你知道这些诗词吗?
1.“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边塞诗词很多,如《凉州词》《别董大》《从军行》等,请选择一首写下来。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又使你想起了哪一首描写“柳枝柳絮”的诗?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读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
那么明朗. ..
你看那棵花,叶是那么碧绿,花是那么鲜艳。
2.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
在学习上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总会克服的。
三、文中有许多打比方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读了这句话,你觉得羊群和小丘相映成趣,草原景色如诗如画。
2.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
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说明蒙古族人民迎客心切。“彩虹”说明主人(蒙古族人)的盛装。读了这句话你感觉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迎客场面像过盛大节日一样隆重多姿多彩。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中有两个词语都含有“绿”的意思,你能根据提示写出来吗?
表示“绿”的范围广:一碧千里
表示“绿”的程度深:翠色欲流
2.你能再写出几个含有“绿”的意思的词语来吗?
万古长青、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一碧万顷、绿油油
3.“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中你感受到他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所以感觉马牛也跟他一样。
4.看到如此可爱的大草原,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词?请写下来。《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五、展开想象,写出“蒙汉情深可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在夕阳的映照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显得格外美丽。大家在这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都对大草原产生了感情,与热情、好客的草原主人,与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依依惜别…… “谢谢你们今天的热情款待,让我们品尝了许多美味,领略了大草原的风光,观赏了民族舞蹈。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到我们这边来看一看哦!”我微笑着说。“谢谢,我们一定会去的,祝你们一路走好,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欢迎你们!”草原的人们挥手向我们告别,我们走了,但大草原上的所有东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啊!
六、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草原风光?请你璨个简要提纲。
1.介绍草原绮丽风光
2.品尝草原风味小吃
3.亲历套马、摔跤等运动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生活困苦,四处流浪。(颠沛流离)
2.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漂泊不定)
3.没胡一点声音、动静。(悄无声息)
4.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销声匿迹)
三、选词填空。
(1)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2)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
(2)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
四、阅读课文版段,完成练习。
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年脱换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1.“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这句话写出了麋鹿生活离不开水。
2.认真读这段文字,想想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述麋鹿特点的,然后完成这张记录卡。
这段话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五、先用简洁的词句描述麋鹿的传奇经历,再写出自己的感受。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五:《六年级第五单元试卷》
队伍很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
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着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款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撅,竟哭了起来。原本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只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孩子,你给大家笑一个,你就捐个甜甜的微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刹那间,小女孩真的笑了。泪水还挂在她眼角,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扭的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径直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一个
我数得清清楚楚
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
(1)想像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态,在“
”处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2)给文中画“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乱了方寸:
径直:(4)填空。
“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别扭”是因为,“甜”却说明
,“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这句话把小女孩比作
。从这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她是
的小女孩。 (5)阅读课文,联系题目,用几句话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 三、运用表达。 ⒈照样子写句子。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⒉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新鲜:(1)新鲜,没有枯萎:
(2)少见的,稀奇:⒊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王阿姨说:“这件事,我不想麻烦别人。”
(2)把下列句子改成带问号的句子,使感情更强烈。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六:《描写杨柳的古诗句》
描写杨柳的古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抓日已疏》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唐·王昌龄《闺怨》
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6、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
7、弱柳从风疑举袂。——刘禹锡《忆江南》
8、年年柳色,灞bà陵伤别。——唐代李白《忆秦娥》
9、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
10、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青平乐》
1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12、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告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8、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唐《杨柳枝》
1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2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啭:鸟鸣宛转。
北周·庾信《春赋》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唐·韩愈《晚春》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杨花:柳絮。
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不解:不知,不能。禁:制止。杨花:柳絮。
宋·晏殊《踏莎行》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意谓柳絮自由自在地飞舞,不流连于画堂朱户的富贵之家。
宋·王安石《清平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色:指杨花。二分尘土:杨花有三分之二落在路旁尘土之中。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一飘落水面。
宋朝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杨花:柳絮。
宋·王令《瀹瀹》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唐·刘禹锡《杨柳枝河九首》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蹊:小径。花带重:花盛开而使枝条下坠。这两句写小径两边鲜花盛开,交结遮掩,看上去象花洞,柳条交结沉甸甸地垂下,一派阳春景象。
唐·李贺《春怀引》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宋·张先《剪牡丹》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香成阵
卷絮风头:吹卷着柳絮的阵风。寒欲尽:寒意将尽。粉红。指花片。香成阵:香气阵阵。 宋·晏殊《蝶恋花》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落絮:飘落的柳絮。意谓柳絮伴着几点雨星,无声地飘落下来,好象春天为自己的结束暗暗流泪;月亮时时被浮云遮掩,似乎羞涩地不愿抛头露面。
宋·吴文英《浣溪沙》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七:《15.青海高原一株练习册》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八:《六年级语文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上)质量调研试卷(A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uán shì
zhēng zhá
hūn yōnɡ
zhēng xiān kōng h?u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带有“风”字的词语,不要重复。(4分)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8分)
⑥ 余音绕(
⑧( )( )不倦
(1)她的歌声悦耳动听,真是(
),让人回味无穷。
(2) 这座庙虽然不大,但是香火很盛,总有一些香客前来(
(3) 犯罪分子逃进楼房里,(
),但终究被公安人员捕获。
(4) 听了这个(
)的故事,我泪流不止
四、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真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美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
(2)“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中的“战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3)“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是《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的一句名言。
(4)“四海之内皆兄弟”中的“兄弟”应该读“xiōng dì”。
(5)《安塞腰鼓》给我们呈现出了“静—闹—静”的完整的腰鼓表演过程。
五、修改病句:(6)
1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妈妈经常给我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六、先在横线上填上正确语句的序号,再仿写。(6分)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我们可以用杜甫的诗句 来形容老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用孟郊的诗句
表达母亲的感激;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表达对知己的劝慰。
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其代表作有
3上有天堂,
。桂林山水甲天下,
4好曲不厌百回唱, 。读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
;重读好书,
。 八阅读与理解:(6+11=17分)
(一)青海高原一株柳(节选)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
,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引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念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
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像
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1、在选文中“”上填入合适的词语。(1分)
2、家乡水边的柳树“极易生长”,请用“划出有关“极易生长”的语句。(1分)
3、家乡的柳树有什么特点?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又有什么特点?(2分)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而作者却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是因为
5、自古以来,柳树一直是文人墨客描写的对象,请你写一句关于柳树的诗句:
(二)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用“——”划出来。(2分)
4、作者把___ __比喻为__
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2分)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分)
作文:(30分)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请以“我长大了”为题,通过一件事,写出自己童年生活中的成长故事。注意写出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描写柳絮柳枝的诗篇九:《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六单元练习题》
***实验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六单元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时间:9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
转眼已是深秋,收获的季节已经来临,请将累累的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有多棒:学习自信,见解独特,想象丰富——赶快动起笔来,把这份快乐传给家长、老师,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
积累运用(35%)
1、改成反问句: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改为转述句: 妈妈对莉莉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认真温习功课。” (2%)
3、发挥想象,仿写句子。(6%)
例: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
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书籍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字词百花园
1、看拼音写汉字。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5%)
dēng 4、认真阅读,每一句话各有一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修改。(4%)
“哈里o波特”这本书写得生动形象,我很早就想看。今天终于借到了,我就迫不急待地拿起书读了起来。读了这本书,我启发受到不少。在和朋友孙刚谈论这本书时,我发现他特别崇拜他。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5%)
5、按课文内容填空(6%)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
___,天空是那么____
__,使我总想_____ ___ _,表示我_____
______。这种境界,既使人_
__,又叫人__
____,既愿__
_____,又想坐下____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轻轻流入云际。
3、判断下面的对错,对的一组打“√”,错的一组打“×”(5%)
(1)择(zhái)菜
悄(qiǎo)无声息
寥(liáo)寥无几
(3)艰苦卓绝(极,极端的)
节衣缩(缩小)食
) (4)“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改变语序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长城” (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句话中,“妻子”的“子”读轻声
开卷有益(本部分共占35%)
三、课内阅读馆。(14%)
课内阅读(一)
1、回忆课文,完成连线。(4%)
二、句子大观园( 20%)
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中国导弹之父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爱国工程师
中国航天奠基人
《家》《春》《秋》
课内阅读(二)(10%)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念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念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舞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
)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
)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2、 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
风情万种:
灞河边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
5、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这是
的写法,目的是
(3%)6、“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
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四、课外阅读馆(一)(9%)
世 界 地 图
某日,一位德国朋友到我画室参观,当他看到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时,竟高声地叫起来:“天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世界地图,是不是画错了?”我问他原因。“我所见过的世界地图都是德国在中间,为什么你的地图却是中国居于中间呢?”他回答。“我们最好也找一张美国印的世界地图来看看。”我说。随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出版的有关地理的书籍,并翻到世界地图的那一页。
这就更奇怪了
为什么这张地图又是美国在中间呢
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这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有的幅员狭小,有的广袤万里;有的遍地黄沙,有的一片沃壤;有的天寒地冻,有的四季如春,,,,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最为重要,并居于中心的位置。我说:“不过也确实如此,我们从自己的国家出发,绕世界一周之后,不又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吗?不论我们现在置身何处,总是来自祖国,我们的眼睛也总是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哪!” 1、
给文中没有标点的文字加上合适的标点。(1%)
读读画直线句子,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想象一下,续写一个分句。
3、 德国朋友认为我画室里的地图画错了,是因为:
。 后来又惊奇地发现美国出版的地图是
(2%) 5、
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国家放在世界地图的中间,这样处理是因为:
这个现象说明的道理是
五、课外阅读馆(二)(12%)
洁白的木槿花
①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
)见洁白的木槿花,(
)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②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③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④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⑤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⑥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⑦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⑧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 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
局促不安:
3、阅读文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第
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 5、母亲为什么要求在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2%)
6.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50个字。(3%)
六、妙笔生花 (本部分共占30%)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①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书写美观, ②用词生动,表达真情实感, ③突出细节描写。
1、“的感觉真好”
提示:(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特别要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2、一个__________的人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受尊敬、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诚实、风趣,,,,)(2)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描写柳絮柳枝的诗”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描写柳絮柳枝的诗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桂花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